CN214951195U - 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51195U
CN214951195U CN202022530341.3U CN202022530341U CN214951195U CN 214951195 U CN214951195 U CN 214951195U CN 202022530341 U CN202022530341 U CN 202022530341U CN 214951195 U CN214951195 U CN 214951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ipeline
staple bol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ear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303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永�
蔡泳润
朱荣军
朱王怡
孙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7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7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7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7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303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51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51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51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布设地表点的管道监测装置及方法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无法准确判断管道的实际变形,导致施工人员误判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管道变形监测装置包括抱箍、连杆及套管,连杆的一端通过抱箍与地下管道待监测部位可拆卸式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地表作为监测点,套筒套设于连杆外侧。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地下空间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而如何保证基坑周边各种交通、设施、设备等相关管道的正常运行是基坑工程施工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在基坑降水及开挖阶段,管道均有可能出现位移变形,一旦超过其变形允许值,将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诸如,自来水或煤气等管道通常为铸铁或钢材材质,在使用期间其对外界施工造成的扰动较敏感,特别是临近深基坑工程的自来水或煤气管道,其变形限制要求更高,因此,需对管道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分析其变形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目前,常见的管道监测方式是采用布设地表点的间接监测方法,通过沉降及水平位移数据反映管道变形情况,该方法容易受土质、震动、扰动、车辆、自然沉降及人为等因素影响,不但不利于日常维护,而且无法准确判断管道的实际变形,导致施工人员误判以至于延误处理时机,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布设地表点的管道监测装置及方法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无法准确判断管道的实际变形,导致施工人员误判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它设置于地下管道待监测部位的上方并位于地表以下,它包括抱箍、连杆及套管,所述抱箍包裹于所述地下管道外侧,所述连杆竖向设置于所述地下管道上方,所述连杆的底端固接于所述抱箍,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连杆外侧,且所述套管的底部卡扣于所述抱箍,所述套管和所述连杆的顶端均延伸至靠近地表的监测点。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它包括抱箍、连杆及套管,连杆的一端通过抱箍与地下管道待监测部位可拆卸式连接,连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地表作为监测点,套筒套设于连杆外侧,具有抗冲击的作用;与现有技术中布设地表点的间接监测方法相比,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在地下管道待监测部位上方设置可拆卸的直接监测点,通过连杆将地下管道的振动传递至地表附近,进而通过测量连杆顶端的数据获知地下管道实际的变形情况,由于连杆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该管道变形监测装置设置于地表以下,不易损坏,且不影响地下管道的正常运行,而且,该管道变形监测装置拆装方便,可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优选的,所述连杆由圆钢或螺纹钢筋制成,所述连杆的长度及直径需根据所述地下管道的埋深确定,所述连杆顶端磨平并低于地表,所述连杆底端焊接连接于所述抱箍。
优选的,它还包括充满所述套管内腔的填充物,且所述连杆的顶端露出所述填充物。
优选的,所述套管内腔的填充物可为黄砂、海绵、或者黄砂与碳酸钙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顶端与地表之间设有一高度为H的空腔,且50mm≤H≤300mm。
优选的,它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包括与所述空腔内径相配合的筒状侧板,及固接于所述筒状侧板顶部的盖板,且所述盖板的外径大于所述筒状侧板的外径,所述端盖的筒状侧板嵌设于空腔内,所述盖板卡扣于地表。
优选的,所述端盖的盖板采用直径大于等于200mm,且厚度大于等于3mm的钢板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安装于地下管道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
地下管道1;管道变形监测装置10;抱箍11;螺钉11a;连杆12;套管14;填充物15;盖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10,它设置于地下管道1待监测部位的上方并位于地表以下,它包括抱箍11、连杆12及套管14,抱箍11包裹于地下管道1外侧,连杆12竖向设置于地下管道1上方,连杆12的底端固接于抱箍11,套管14套设于连杆12外侧,且套管14的底部卡扣于抱箍11,套管14和连杆12的顶端均延伸至靠近地表的监测点。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10,它包括抱箍11、连杆12及套管14,连杆12的一端通过抱箍11与地下管道1待监测部位可拆卸式连接,连杆12的另一端延伸至地表作为监测点,套筒套设于连杆12外侧,具有抗冲击的作用;与现有技术中布设地表点的间接监测方法相比,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10,在地下管道1待监测部位上方设置可拆卸的直接监测点,通过连杆12将地下管道1的振动传递至地表附近,进而通过测量连杆12顶端的数据获知地下管道1实际的变形情况,由于连杆12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该管道变形监测装置10设置于地表以下,不易损坏,且不影响地下管道1的正常运行,而且,该管道变形监测装置10拆装方便,可重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本实施例中,连杆12由直径为12mm~20mm的圆钢或螺纹钢筋制成,连杆12的长度及直径需根据地下管道1的埋深确定,连杆12顶端磨平并低于地表,连杆12底端焊接连接于抱箍11。上述抱箍11由两片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箍板组成,箍板由镀锌铁皮材料制成,连杆12的底端应预先焊接于一片箍板上,两片箍板通过螺钉11a可拆卸式地连接于地下管道1的外侧,避免现场焊接作业烧伤地下管道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10还包括充满套管14内腔的填充物15,且连杆12的顶端露出填充物15,填充物15对连杆12起到支撑及加固的作用,减少外界扰动对连杆12的不利影响,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请继续参考图2,套管14的顶端与地表之间设有一高度为H的空腔,且50mm≤H≤300mm,便于施工人员将监测仪表放置于空腔内对连杆12端部实施测量。
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10还包括端盖,端盖包括与空腔内径相配合的筒状侧板,及固接于筒状侧板顶部的盖板16,且盖板16的外径大于筒状侧板的外径,因此,端盖的筒状侧板嵌设于空腔内,盖板16则卡扣于地表,方便施工人员打开端盖,将监测仪表放置于空腔内,通过连杆12的端部监测地下管道1的变形情况。
本实施例中,端盖的盖板16采用直径大于等于200mm,且厚度大于等于3mm的钢板制成,便于施工人员打开及闭合端盖,而且,因端盖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保护空腔不受损坏。
本实施例中,套管14由直径150mm的PVC管材制成,套管14内腔的填充物15可为黄砂、海绵、或者黄砂与碳酸钙的混合物等,不但支撑及加固连杆12,还可起到缓冲的作用。
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清除地下管道1待监测部位上方的部分土体,暴露地下管道1的待监测部位,将抱箍11套设于地下管道1的待监测部位,连杆12的底端固接于抱箍11,在连杆12外部套设套筒,且套筒的底端卡扣于抱箍11,连杆12和套筒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地表的监测点,回填土体至套筒顶部,将监测仪表置于连杆12顶端,监测地下管道1的变形情况。
综上,人工暴露地下管道1待监测部位并安装管道变形监测装置10,连杆12的一端通过抱箍11与地下管道1待监测部位可拆卸式连接,连杆12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地表的监测点,通过测量连杆12顶端的数据获知地下管道1实际的变形情况;由于在地下管道1待监测部位上方设置可拆卸的直接监测点,受外部环境影响小,保证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该使用方法只需人工开挖地下管道1待监测部位上方的局部土体,工程量较小;该使用方法不破坏原有地下管道1,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上述步骤还包括,在套筒顶部挖一高度为H的空腔,端盖的筒状侧板嵌设于空腔内,盖板16则卡扣于地表,施工人员打开端盖,将监测仪表放置于空腔内,通过连杆12的端部监测地下管道1的变形情况,监测工作完成后,将端盖嵌于空腔实施封闭。
请继续参考图2,上述步骤还包括,在套筒的内腔充满填充物15,且连杆12的端部露出填充物15,填充物15对连杆12起到支撑及加固的作用,减少外界扰动对连杆12的不利影响,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5)

1.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设置于地下管道待监测部位的上方并位于地表以下,它包括抱箍、连杆及套管,所述抱箍包裹于所述地下管道外侧,所述连杆竖向设置于所述地下管道上方,所述连杆的底端固接于所述抱箍,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连杆外侧,且所述套管的底部卡扣于所述抱箍,所述套管和所述连杆的顶端均延伸至靠近地表的监测点,所述套管的顶端与地表之间设有一空腔,所述套管内腔充满填充物,且所述连杆的顶端露出所述填充物,所述套管内腔的填充物可为黄砂、海绵、或者黄砂与碳酸钙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由圆钢或螺纹钢筋制成,所述连杆的长度及直径需根据所述地下管道的埋深确定,所述连杆顶端磨平并低于地表,所述连杆底端焊接连接于所述抱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顶端与地表之间设有一高度为H的空腔,且50mm≤H≤3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包括与所述空腔内径相配合的筒状侧板,及固接于所述筒状侧板顶部的盖板,且所述盖板的外径大于所述筒状侧板的外径,所述端盖的筒状侧板嵌设于空腔内,所述盖板卡扣于地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盖板采用直径大于等于200mm,且厚度大于等于3mm的钢板制成。
CN202022530341.3U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 Active CN214951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30341.3U CN214951195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30341.3U CN214951195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51195U true CN214951195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34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30341.3U Active CN214951195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511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09144A1 (zh) 模块化智能护壁灌注桩及其施工工艺
CN105239563A (zh) 一种后注浆配套旋挖钻机干法成孔灌注桩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258658B (zh) 地下连续墙的渗漏预判及处理的施工方法
CN205333076U (zh) 一种地表沉降监测点埋设结构
CN205636706U (zh) 原位土压力测试装置
CN110528596A (zh) 一种基于自平衡技术的静载实验施工工艺及检测方法
CN105822830A (zh) 一种高压燃气管纵跨基坑原位悬吊保护的施工方法
CN201180270Y (zh) 拼装式弧形封堵板
CN209229194U (zh) 上浮管道修复结构
CN214951195U (zh) 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
CN207121916U (zh) 封井结构
CN103196423A (zh) 用于分层沉降监测系统精确自定位的沉降环及其使用方法
CN112414339A (zh) 一种管道变形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7498991U (zh) 一种排气阀井
CN108643251A (zh) 一种桩基抗拔试验装置及抗拔试验方法
CN212175864U (zh) 一种预制检查井
CN108222213A (zh) 分析强排系统接河分布的方法及系统
JPS63181819A (ja) 地中埋設物における沈下量測定棒の取付方法
CN209689603U (zh) 地下管道沉降监测装置
CN106948388A (zh) 一种磁环式测试基坑开挖引起地基隆起的装置及方法
JPS6250611B2 (zh)
CN208331799U (zh) 用于水管检漏的高精度定位装置
JP3780460B2 (ja) 沈下計測方法及び沈下計測計
CN211816485U (zh) 超深覆盖层工作井安全监测仪器安装结构
CN110965487A (zh) 一种下穿通道大流量倒吸虹污水管及包封处理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