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6282U - 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传动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传动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46282U
CN214946282U CN202023088659.7U CN202023088659U CN214946282U CN 214946282 U CN214946282 U CN 214946282U CN 202023088659 U CN202023088659 U CN 202023088659U CN 214946282 U CN214946282 U CN 214946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transmission
cavity
liquid
hou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865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云
王奇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enyu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enyu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enyu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enyu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865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46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46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46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传动系统和车辆,传动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传动机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冷却部件。壳体内具有安装腔,传动机构设于安装腔内,冷却部件设于壳体的底部,冷却部件内限定出与安装腔隔断的冷却腔,冷却腔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冷却液适于从进液口进入冷却腔内并从出液口排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将冷却部件集成在壳体上,可以减少装配、加油等工序,减少传动装置漏油风险,可实现传动装置整箱带油出售,也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同时可以满足传动装置的散热需求。

Description

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传动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传动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变速器例如混合动力车辆的混合动力变速器中,变速器整箱发热量较大,其带来的问题就是需要更大的散热器。目前市面上变速器的冷却方式存在漏油风险大、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大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将冷却部件集成在壳体上,可以减少装配、加油等工序,减少传动装置漏油风险,可实现传动装置整箱带油出售,也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同时可以满足传动装置的散热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传动装置的传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传动系统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所述壳体组件和传动机构,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冷却部件,所述冷却部件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冷却部件内限定出与所述安装腔隔断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冷却液适于从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冷却腔内并从所述出液口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面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通过在传动装置的壳体的底部设置冷却部件,在冷却液流经冷却部件的过程中,冷却液可以与壳体换热,从而可以对壳体内的冷却润滑油进行冷却,将冷却部件集成在壳体上,可以减少装配、加油等工序,减少传动装置漏油风险,可实现传动装置整箱带油出售,也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同时可以满足传动装置的散热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冷却部件包括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设在所述冷却腔内,所述分隔组件与所述冷却腔的内壁之间限定出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相对且连通,所述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相对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通道呈折线或曲线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通道包括多个所述子冷却通道,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隔板,每个所述隔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多个所述隔板与所述冷却腔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子冷却通道,每相邻两个所述子冷却通道均连通,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冷却腔的相对两端的两个所述子冷却通道中的一个与所述进液口相对且连通,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冷却腔的相对两端的两个所述子冷却通道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出液口相对且连通。
可选地,每相邻两个所述子冷却通道通过连通口连通,所述冷却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每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开以形成所述连通口,每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开以形成所述连通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底壁的一部分朝向上凹陷以形成凹腔,所述凹腔的内壁构成所述冷却腔的内壁的一部分,所述冷却部件包括用于封盖所述凹腔的敞开端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凹腔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冷却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上形成有凹凸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传动机构,所述壳体组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壳体组件,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泵,所述泵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液从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冷却腔内并从所述出液口排出;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连接在所述泵的出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传动装置,将冷却部件集成在壳体上,可以减少装配、加油等工序,减少传动装置漏油风险,可实现传动装置整箱带油出售,也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同时可以满足传动装置的散热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用于对所述控制器冷却的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和所述散热器串联在所述泵的出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且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冷却管路的上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变速器总成,所述变速器总成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传动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传动系统,可以减少装配、加油等工序,减少传动装置漏油风险,可实现传动装置整箱带油出售,也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同时可以满足传动装置的散热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冷却部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传动系统的冷却液的冷却循环示意图。
附图标记:
传动装置10;
壳体1;安装腔11;凹凸结构12;第一固定孔13;
冷却部件2;冷却腔21;进液口211;出液口212;第一侧壁213;第二侧壁214;隔板22;子冷却通道221;连通口222;盖板23;连接凸耳231;第二固定孔232;
进液管接头31;出液管接头32;
泵20;控制器30;散热器4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装置10的壳体组件,该转动装置可以为变速器,例如该传动装置10可以为车辆的变速器,所述车辆可以为混合动力车辆,所述车辆可以为汽车,例如所述车辆可以为混合动力型汽车。
如图1-图4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传动装置10的壳体组件,其中传动装置10包括壳体组件和传动机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1和冷却部件2。
壳体1内具有安装腔11,传动机构设于安装腔11内,安装腔11内设有用于对传动机构进行冷却润滑的冷却润滑油。冷却部件2设于壳体1的底部,冷却部件2内限定出与安装腔11隔断的冷却腔21,冷却腔21与安装腔11不连通。冷却腔21的侧壁上形成有与冷却腔21连通的进液口211以及出液口212,冷却液适于从进液口211进入冷却腔21内并从出液口212排出。
可选地,冷却液可以为水。
可选地,进液口211处可以安装进液管接头31,出液口212处可以安装出液管接头32,由此方便了冷却液的循环管路连接至进液口211以及出液口212。
在传动装置10工作时,位于安装腔11内的冷却润滑油可以对安装腔11内的传动机构进行冷却润滑,同时冷却液可以从进液口211进入冷却腔21内,进入冷却腔21内的冷却液可以与壳体1进行换热,由于安装腔11内的润滑油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位于安装腔11的底部,将冷却部件2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也就使得冷却腔21位于壳体1的底部,这样进入冷却腔21内的冷却液可以与安装腔11内的冷却润滑油换热,从而可以对安装腔11内的冷却润滑油进行冷却散热,换热后的冷却液从出液口212流出。
通过在传动装置10的壳体1的底部设置冷却部件2,在冷却液流经冷却部件2的过程中,冷却液可以与壳体1换热,从而可以对壳体1内的冷却润滑油进行冷却,将冷却部件2集成在壳体1上,可以减少装配、加油等工序,无需将安装腔11内的冷却润滑油从安装腔11内输送至壳体1外进行冷却,直接通过壳体1底部的冷却部件2内的冷却液直接对安装腔11内的冷却润滑油进行冷却,减少传动装置10漏油风险,可实现传动装置10整箱带油出售,也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同时可以满足传动装置10的散热需求。
可选地,冷却部件2与壳体1可以是分别独立加工成型之后再进行装配。
可选地,冷却部件2的一部分由壳体1的一部分构成,即冷却部件2与壳体1之间具有共用的结构,例如壳体1的至少一部分底壁构成冷却部件2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面实施例的传动装置10的壳体组件,通过在传动装置10的壳体1的底部设置冷却部件2,在冷却液流经冷却部件2的过程中,冷却液可以与壳体1换热,从而可以对壳体1内的冷却润滑油进行冷却,将冷却部件2集成在壳体1上,可以减少装配、加油等工序,减少传动装置10漏油风险,可实现传动装置10整箱带油出售,也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同时可以满足传动装置10的散热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4,冷却部件2包括分隔组件,分隔组件设在冷却腔21内,分隔组件与冷却腔21的内壁之间限定出冷却通道,冷却通道的一端与进液口211相对且连通,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出液口212相对且连通。通过在冷却腔21内设置分隔组件,从而通过分隔组件与冷却腔21的内壁之间限定出冷却通道,在冷却液由进液口211进入冷却腔21内之后,冷却液从冷却通道的一端流入冷却通道,冷却液沿着冷却通道的延伸方向流动至冷却通道的另一端,最后通过出液口212流出冷却腔21,使得冷却液在冷却腔21内流动的过程中,沿着冷却通道有序流动,减少紊流的出现,提高换热效率,从而可以提高对传动装置10的冷却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冷却通道呈折线或曲线延伸。由此,使得冷却通道的长度较大,增长冷却液在冷却腔21内的流动路径和流动时间,进一步地提高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地可以提高对传动装置10的冷却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冷却通道包括多个子冷却通道221,分隔组件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参照图4中的e1方向)上间隔排布的隔板22,每个隔板22沿第二方向(参照图4中的e2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例如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设置,例如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一个为前后方向且另一个为左右方向。多个隔板22与冷却腔21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子冷却通道221,每相邻两个子冷却通道221均连通,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冷却腔21的相对两端的两个子冷却通道221中的一个与进液口211相对且连通,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冷却腔21的相对两端的两个子冷却通道221中的另一个与出液口212相对且连通。冷却液由进液口211进入冷却腔21之后,先流入与进液口211相对的子冷却通道221内,然后冷却液依次流经多个子冷却通道221,最后经出液口212流出冷却腔21。由此,可以方便地在冷却腔21内形成冷却通道且该冷却通道的长度较长,使得冷却液在冷却腔21内的流动路径和流动时间增长,进一步地提高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地可以提高对传动装置10的冷却效果。
可选地,参照图4,每相邻两个子冷却通道221通过连通口222连通,冷却腔21在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每相邻两个隔板22中的一个与第一侧壁213间隔开以形成连通口222,每相邻两个隔板22中的另一个与第二侧壁214间隔开以形成连通口222,进液口211和出液口212均形成在第一侧壁213上。冷却液由进液口211进入冷却腔21之后,先流入与进液口211相对的子冷却通道221内,然后通过连通口222流入相邻的子冷却通道221内,后面依次流经多个子冷却通道221以及相应的连通口222,最后经出液口212流出冷却腔21。由此,可以方便地实现相邻两个子冷却通道221的连通,并且使得冷却通道的总成更长,冷却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3,壳体1的底壁的一部分朝向上凹陷以形成凹腔,凹腔的内壁构成冷却腔21的内壁的一部分,冷却部件2包括用于封盖凹腔的敞开端的盖板23,盖板23与凹腔的内壁之间限定出冷却腔21。由此,通过盖板23和壳体1的一部分底壁限定出冷却腔21,方便冷却腔21的形成,并且可以使得冷却腔21内的冷却液直接与壳体1的底壁接触,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冷却腔21内的冷却液与安装腔11内的冷却润滑油的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地可以提高对传动装置10的冷却效果。并且,使得壳体1的底壁的一部分朝向上凹陷以形成上述凹腔,可以进一步地增大冷却腔21内的冷却液与壳体1的底壁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冷却腔21内的冷却液与安装腔11内的冷却润滑油的换热效率,从而进一步地可以提高对传动装置10的冷却效果。其中,上述冷却腔21的第一侧壁213和第二侧壁214均由上述凹腔的内壁构成。
可选地,盖板23与壳体1的底部之间可以设置密封件。盖板23与壳体1的底部之间的密封可以采用端面密封,也可以采用径向密封。
可选地,盖板23与壳体1之间是可拆卸地相连,例如壳体1上形成有第一固定孔13,盖板23具有连接凸耳231,连接凸耳231上形成有第二固定孔232,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穿设于第二固定孔232和第一固定孔13,可以将盖板23连接固定在壳体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图3,安装腔11的底壁上形成有凹凸结构12,例如凹凸结构12可以为凸筋,凸筋可以为并排设置的多个。通过在安装腔11的底壁上形成有凹凸结构12,可以增大壳体1与安装腔11内的冷却润滑油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并且当传动机构的齿轮搅动安装腔11内的冷却润滑油时,上述凹凸结构12可以减少冷却润滑油的底部搅动,减少搅油损失,提高传动装置10的效率。
参照图5并结合图1(图5中的箭头方向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传动系统,包括:传动装置10、泵20和散热器40。
传动装置10包括壳体组件和传动机构,壳体组件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壳体组件,传动机构设于安装腔11内。泵20用于驱动冷却液从进液口211进入冷却腔21内并从出液口212排出,散热器40连接在泵20的出口和进液口211之间。在传动装置10工作时,泵20启动,泵20驱动冷却液先流入散热器40内进行散热冷却后,再经进液口211流入冷却腔21内,流入冷却腔21内的冷却液与壳体1换热之后,从出液口212流出,然后再经散热器40冷却散热,如此往复,实现对传动装置10的持续冷却,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
可选地,散热器40可以为外挂式风冷散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传动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传动装置10,将冷却部件2集成在壳体1上,可以减少装配、加油等工序,减少传动装置10漏油风险,可实现传动装置10整箱带油出售,也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同时可以满足传动装置10的散热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传动系统包括:控制器30和用于对控制器30冷却的冷却管路,冷却管路和散热器40串联在泵20的出口和进液口211之间,且散热器40位于冷却管路的上游。由此,在传动装置10工作时,泵20启动,泵20驱动冷却液先流入散热器40内进行散热冷却后,经散热器40散热冷却后的冷却液先流经冷却管路以对控制器30散热,然后再经进液口211流入冷却腔21内,流入冷却腔21内的冷却液与壳体1换热之后,从出液口212流出,然后再经散热器40冷却散热,如此往复,实现对传动装置10的持续冷却,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通过使得控制器30与传动装置10共用一个冷却循环管路,在实现对传动装置10和控制器30进行有效冷却的同时,无需另外单独为控制器30设置冷却结构,简化了结构,降低成本,也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减少占用空间。并且,在实现控制器30与传动装置10共用一个冷却循环管路的同时,先对控制器30冷却再对传动装置10冷却,由于控制器30的冷却温度需求更低,这样可以满足控制器30的冷却要求,同时也可以达到对传动装置10的冷却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变速器总成,变速器总成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传动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上述的传动系统,可以减少装配、加油等工序,减少传动装置10漏油风险,可实现传动装置10整箱带油出售,也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同时可以满足传动装置10的散热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所述壳体组件和传动机构,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安装腔,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冷却部件,所述冷却部件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冷却部件内限定出与所述安装腔隔断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的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冷却液适于从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冷却腔内并从所述出液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件包括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设在所述冷却腔内,所述分隔组件与所述冷却腔的内壁之间限定出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相对且连通,所述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相对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呈折线或曲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通道包括多个子冷却通道,所述分隔组件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的隔板,每个所述隔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多个所述隔板与所述冷却腔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子冷却通道,每相邻两个所述子冷却通道均连通,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冷却腔的相对两端的两个所述子冷却通道中的一个与所述进液口相对且连通,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冷却腔的相对两端的两个所述子冷却通道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出液口相对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子冷却通道通过连通口连通,所述冷却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每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开以形成所述连通口,每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侧壁间隔开以形成所述连通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形成在所述第一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壁的一部分朝向上凹陷以形成凹腔,所述凹腔的内壁构成所述冷却腔的内壁的一部分,所述冷却部件包括用于封盖所述凹腔的敞开端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凹腔的内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冷却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底壁上形成有凹凸结构。
8.一种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传动机构,所述壳体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泵,所述泵用于驱动所述冷却液从所述进液口进入所述冷却腔内并从所述出液口排出;
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连接在所述泵的出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和用于对所述控制器冷却的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和所述散热器串联在所述泵的出口和所述进液口之间,且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冷却管路的上游。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器总成,所述变速器总成为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传动系统。
CN202023088659.7U 2020-12-18 2020-12-18 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传动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4946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8659.7U CN214946282U (zh) 2020-12-18 2020-12-18 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传动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8659.7U CN214946282U (zh) 2020-12-18 2020-12-18 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传动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46282U true CN214946282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114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8659.7U Active CN214946282U (zh) 2020-12-18 2020-12-18 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传动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462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86696B2 (ja) 駆動装置
TWI753753B (zh) 進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熱水排
WO2003056687A1 (fr)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d'unite de commande de moteur
US20220190685A1 (en) Electric drive comprising heat exchanger section
JPH06265284A (ja) 熱交換器
JP4729535B2 (ja) 内燃機関用流路構造体
KR20170131249A (ko) 구조적 코어를 갖는 매니폴드 일체형 인터쿨러
CN214946282U (zh) 传动装置的壳体组件、传动系统和车辆
EP1130222B1 (en) Oil cool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KR20190033929A (ko) 오일쿨러
CN111055674A (zh) 高速水陆两栖车的冷却系统
WO2009131812A2 (en) Integrated oil pump, water pump and oil cooler module
WO2022217980A1 (zh) 电芯模组及电动汽车
KR20120055830A (ko) 차량용 수냉식 오일쿨러의 구조
KR20100023600A (ko) 자동차의 라디에이터
KR101458352B1 (ko) 인버터 냉각 일체형 라디에이터
KR20130096589A (ko)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용 일체형 열교환기
CN113914991B (zh) 一种能够提升发动机暖机性能的汽车蓄水瓶
KR101500751B1 (ko) 내부 분할형 오일쿨러
KR20080028524A (ko) 압출 튜브를 이용한 내장형 오일쿨러
CN220302222U (zh) 气缸盖和气缸盖组件
CN219323353U (zh) 饮水机冷胆及饮水机
CN213871042U (zh) 一种cvt进风组件、cvt进风总成、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210003385U (zh) 水冷式中冷器和车辆
CN212046860U (zh) 新能源汽车用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