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11378U - 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11378U
CN214911378U CN202120224774.8U CN202120224774U CN214911378U CN 214911378 U CN214911378 U CN 214911378U CN 202120224774 U CN202120224774 U CN 202120224774U CN 214911378 U CN214911378 U CN 214911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tube
heating
branch pipe
ven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247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光勇
张亚玲
秦继忠
唐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Tianwait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Tianwait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Tianwait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Tianwaiti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247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11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11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11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包括动脉管、静脉管、加温管、废液管和补液管,动脉管上通过Y型三通连接有枸橼酸接管,在动脉管上设第一泵管,动脉管上靠近第一泵管两端的位置处分别通过膜式压力传感器连接有动脉压力监测管和滤前压力监测管;静脉管上通过Y型三通连接有钙液接管,静脉管上通过膜式压力传感器连接有静脉压力监测管,在静脉管上通过三通接头连接第一静脉支管;加温管的部分管段盘旋设置成盘管状,盘管状的管段连接在薄膜片上后置于设备上的加温箱内,在加温管上设有温度监测管、第一加温支管、第二加温支管和第三加温支管,该温度监测管、第一加温支管、第二加温支管和第三加温支管均位于所述加温管加热后的管段上。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
背景技术
连续血液净化起初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使用范围扩展到严重创伤、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心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等,近期更发展成为人工肝支持系统、神经免疫系统、细胞净化等技术的辅助治疗,成为各种危重病救治的重要支持措施。
连续血液管路主要由动脉管、静脉管、加温管、废液管、补液管等组成,补液管可以输送抗凝剂、碳酸氢钠溶液等溶液。动脉管路引导血液流出体内,流入透析器、灌流器、血浆分离器、血浆成分分离器、滤过器等滤器,去除血液中的致病源、水分、毒性物质、代谢废物等,然后由静脉管路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至人体。透析液经由加温管进入透析器,基于弥散、对流、吸附原理,实现血液净化的作用。置换液可以由加温管进入血液中,维持血液中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现有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存在以下问题:
1、动脉管中有动脉壶,通常在动脉壶内存在血液与空气接触的情况,容易产生气泡,存在引起空气栓塞和凝血的风险;
2、通常需单独选配枸橼酸抗凝所需的附件管路,使用的时候需手动添加连接,包括通入枸橼酸溶液(用以抑制凝血)的管路以及通入钙剂(用以避免低钙血症的出现)的管路,使用较麻烦;
3、加温管部分通常采用加温袋、加温壶的形式对置换液或透析液进行加热,加温袋通常采用热合工艺加工,承压能力较弱,一般只能承受50kPa左右压力,在临床医护人员操作有误时,会引起体外循环管路系统内压力异常(>100kPa)时,导致加热袋破裂漏液,而加温壶的有效加热面积小,故加热效率偏低。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包括动脉管、静脉管、加温管、废液管和补液管,所述动脉管上通过Y型三通连接有枸橼酸接管,在所述动脉管上设第一泵管,所述动脉管上靠近所述第一泵管两端的位置处分别通过膜式压力传感器连接有动脉压力监测管和滤前压力监测管,该枸橼酸接管、动脉管、动脉压力监测管和滤前压力监测管上均设有止流夹;
所述静脉管上通过Y型三通连接有钙液接管,所述静脉管上通过膜式压力传感器连接有静脉压力监测管,在所述静脉管上通过三通接头连接第一静脉支管,该钙液接管、静脉管、静脉压力监测管和第一静脉支管上均设有止流夹;
所述加温管的部分管段盘旋设置成盘管状,该盘管状的管段连接在薄膜片上,治疗时置于设备上的加温箱内,在该加温管上设有温度监测管、第一加温支管、第二加温支管和第三加温支管,该温度监测管、第一加温支管、第二加温支管和第三加温支管均位于所述加温管加热后的管段上,该第一加温支管、第二加温支管和第三加温支管上均设有止流夹。
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过程时动脉管的一端与透析器连通,另一端连接人体上插入的穿刺针管,静脉管的一端与人体上插入的穿刺针管连接,另一端与透析器连通,当使用枸橼酸抗凝治疗,将枸橼酸接管与枸橼酸袋连接、钙液接管与钙剂袋连接,打开枸橼酸接管和钙液接管上的止流夹,即可进行相应的治疗,不需要再手动添加附件管路,实现了一体化管路结构,使用非常方便;且本方案中的动脉管路中没有动脉壶,也就避免了空气与血液的接触,又降低了血路容量;同时本方案中的加温是通过将加温管盘旋设置成整体后置于设备上的加温箱内实现的,用来对置换液、透析液、血浆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
作为优选,在所述动脉管上分别通过三通接头连接第一动脉支管和第四动脉支管,动脉管上分别通过三通泵管接头连接有第二动脉支管和第三动脉支管。在肝素抗凝治疗时,第三动脉支管可以通入肝素,使用过程中可选择相应的支管与对应实际治疗模式的管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静脉管上设静脉壶,该静脉壶的入口位于其侧壁,该静脉壶的出口位于其下端,且所述静脉壶的入口到其出口之间的壶壁呈锥形结构,该静脉壶的出口位于该锥形结构的底部。
如此设置,血液由静脉壶的侧壁进入壶体内,锥形的壶壁起着引流作用,避免进入的血液滴溅产生气泡,而且治疗过程中静脉壶内会充满血液,也避免空气与血液长时间接触,降低空气栓塞风险。
作为优选,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短管、第二连接短管、第三连接短管和第四连接短管,所述第一连接短管的两端分别设有透析接头,在该第一连接短管上通过T型三通连接第一压力监测支管,所述第二连接短管的一端设透析器接头,另一端设传感器保护器,所述第三连接短管的一端设透析器接头,另一端设透析接头,在该第三连接短管上设气泡捕获器和第二泵管,所述第四连接短管的一端设透析接头,另一端设旋转接头组件。
如此设置,当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时,比如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CVVHD)、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缓慢连续超滤(SCUF)时,不用连接这几个短管,当人工肝治疗模式时,血浆分离吸附系统(FPSA)、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需要用到上述几个短管,以FPSA为例,具体会用到两个第一连接短管,一个第二连接短管,一个第三连接短管和一个第四连接短管,其中一个第一连接短管的两端分别与透析器和血浆分离器连接,另一个第一连接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灌流器连接,第二连接短管连接血浆分离器与设备上的压力检测器,以检测血浆分离器内的压力,第三连接短管连接血浆分离器和灌流器,第四连接短管连接灌流器与静脉管上的第一静脉支管连接。
作为优选,在所述加温管上位于所述温度监测管出口端的位置处连接加温压力监测支管,该加温压力监测支管上设传感器保护器。
如此设置,通过传感器保护器与设备上的压力传感器连接,可测量加温后的液体压力,同时,温度监测管也可以安装在设备的红外温度检测器内,以测量加温后液体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加温管的一端设单向阀,其另一端通过Y型三通连接两个辅助转接头,两个该辅助转接头均可连接置换液袋/透析液袋/血浆袋。
如此设置,单向阀可防止血液回流进加温管内,同时加温管通过Y型三通连接两个置换液袋/透析液袋/血浆袋,可实现连续不间断治疗,减少临床更换液袋的频率。
作为优选,所述废液管的一端设透析器接头,另一端通过Y型三通连接两个废液袋,该废液管上设第二泵管,在该废液管上位于该第二泵管前端的管段上通过膜式压力传感器连接废液压力监测管,所述废液管上分别通过T型三通连接有第一废液支管和第二废液支管。
作为优选,所述补液管的两端均设旋转接头组件,其中一个旋转接头组件上可拆卸连接有透析器接头短管,所述补液管上设第二泵管,同时该补液管上通过Y型三通连接有补液支管,该Y型三通位于补液管上的第二泵管的出口端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当使用枸橼酸抗凝时,将枸橼酸接管与枸橼酸袋连接、钙液接管与钙剂袋连接,打开枸橼酸接管和钙液接管上的止流夹,即可进行相应的治疗,不需要再手动添加附件管路,实现了一体化管路结构,使用非常方便;且本方案中的动脉管路中没有动脉壶,也就避免了空气与血液的接触,又降低了血路容量;同时本方案中的加温是通过将加温管盘旋设置成整体后置于设备上的加温箱内的,用来对置换液、透析液、血浆进行加热,加热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CVVHDF(枸橼酸抗凝,前稀释或后稀释)治疗时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FPSA(枸橼酸抗凝)治疗时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包括动脉管1、静脉管2、加温管3、废液管4和补液管5。
动脉管1的一端设旋转接头组件21,另一端设透析接头12,通过旋转接头组件21与人体上插入的穿刺针管连接,通过透析接头12与透析器连接,动脉管1上通过Y型三通19连接有枸橼酸接管10,Y型三通19靠近动脉管1的进口端,枸橼酸接管10上设第二泵管24和止流夹18,枸橼酸接管10的端部设有旋转接头组件21,Y型三通19位于靠近旋转接头组件21的一端管段上。在所述动脉管1上设第一泵管241,所述动脉管1上靠近所述第一泵管241两端的位置处分别通过膜式压力传感器22连接有动脉压力监测管1b和滤前压力监测管1f,动脉压力监测管1b和滤前压力监测管1f上设止流夹18和翼式旋转接头15。在动脉管1上还分别通过三通接头14连接第一动脉支管1a和第四动脉支管1e,动脉管1上分别通过三通泵管接头23连接第二动脉支管1c、第三动脉支管1d,第一动脉支管1a、第二动脉支管1c、第三动脉支管1d和第四动脉支管1e上均设有止流夹18和翼式旋转接头15,同时在第三动脉支管1d的端部单向阀25,第一动脉支管1a或第二动脉支管1c可以与补液管5连接,实现单独补充碳酸氢钠溶液,临床治疗中途有冲洗生理盐水操作时,可以连接第一动脉支管1a或第二动脉支管1c中空置的支管。动脉管1上靠近旋转接头组件21的一端的管段上设有止流夹18和采样口13。
静脉管2的一端设透析接头12,其另一端设旋转接头组件21,静脉管2上通过Y型三通19连接有钙液接管11,Y型三通19靠近静脉管2的出口端,钙液接管11上设气泡监测管20和止流夹,同时设翼式旋转接头15方便与钙剂袋连接。静脉管2上通过膜式压力传感器22连接有静脉压力监测管2a,静脉压力监测管2a上设止流夹18和翼式旋转接头15,用于与设备上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监测静脉管2内的压力,在静脉管2上通过三通接头14连接第一静脉支管2b,第一静脉支管2b上设止流夹18和翼式旋转接头15。
静脉管2上设静脉壶16,静脉壶16位于三通接头14与Y型三通19之间的管段上,该静脉壶16的入口位于其侧壁上,该静脉壶16的出口位于其下端,且静脉壶16的入口到其出口之间的壶壁呈锥形结构,即上宽下窄,该静脉壶16的出口位于该锥形结构的底部,静脉壶16内设滤网17,在静脉壶16上端设第二静脉支管2c,第二静脉支管2c用于加药或壶体内有血栓形成时,冲洗生理盐水,静脉壶的上端到侧壁与静脉管2连接的入口之间的壶壁呈倒锥形结构。在静脉管2上靠近旋转接头组件21的一端的管段上设止流夹18,在静脉管2上靠近透析接头12一端的管段上设采样口13。
加温管3的一端设旋转接头组件21,其另一端通过Y型三通19连接第一接管3g和第二支管3f,第一接管3g和第二支管3f结构相同,均可连接置换液袋/透析液袋/血浆袋,第一接管3g和第二支管3f可选用辅助转接头31,辅助转接头31上设止流夹18和翼式旋转接头15。加温管3上靠近旋转接头组件21一端设单向阀25。
加温管3的部分管段盘旋设置成盘管状,该盘管状的管段连接在薄膜片30上,治疗时置于设备上的加温箱内,薄膜片30由PVC、PET、PE等塑料材质制成,膜上有4个定位孔,薄膜片30与PVC、硅胶等塑料软管盘绕成的盘管状的盘面一侧粘接而成,粘接剂可用UV胶、环氧胶等液态胶水。
该加温管3上设有温度监测管230,温度监测管230可位于红外温度检测器内,用于对加温后的液体测温,加温管3上分别通过T型三通14连接第一加温支管3a、第四加温支管3d和第三加温支管3c,其上通过Y型三通19连接第二加温支管3b,该温度监测管230、第一加温支管3a、第二加温支管3b、第三加温支管3c和第四加温支管3d均位于加温管3加热后的管段上。在加温管3上位于温度监测管230出口端的位置处连接加温压力监测支管3e,该加温压力监测支管3e上设传感器保护器27,通过该传感器保护器27与设备上的压力传感器连接。同时,第一加温支管3a、第二加温支管3b、第三加温支管3c和第四加温支管3d上均设有止流夹18和翼式旋转接头15。
废液管4的一端设透析器接头28,另一端连接废液袋26,废液管4上靠近透析器接头28的一端的管段上设止流夹18,废液管4上通过Y型三通19连接废液袋支管4d,该废液袋支管4d与废液袋26连接。该废液管4上设第二泵管24,在该废液管4上位于该第二泵管24前端的管段上通过膜式压力传感器22连接废液压力监测管4b,废液压力监测管4b上设止流夹18和翼式旋转接头15,用于与设备上的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废液管4上分别通过T型三通14连接有第一废液支管4a和第二废液支管4c,第一废液支管4a上设止流夹18和透析接头12,第一废液支管4a是做DFPP模式治疗时,连接进行第二次血浆分离的血浆成分分离器,第二废液支管4c在预充时,连接静脉管上的旋转接头组件21的,用于将冲洗管路后的生理盐水排进废液袋内。第一废液支管4a与废液管4的连接点位于膜式压力传感器22与透析器接头28之间的管段上,第二废液支管4c与废液管4的连接点位于第二泵管24与Y型三通19之间的管段上,第二废液支管4c上设止流夹18和翼式旋转接头15。
补液管5的两端设旋转接头组件21,其中一个旋转接头组件21上可拆卸连接透析器接头短管5b,透析器接头短管5b的一端设透析器接头28,另一端设与旋转接头组件21连接的翼式旋转接头15,同时在透析器接头短管5b上设止流夹18,FPSA治疗时,需要把透析器接头短管5b拆下并接入加温管3前端的旋转接头组件21上,该补液管5上设第二泵管24,在旋转接头组件21与第二泵管24的进口之间设止流夹18,在补液管5上靠近透析器接头28的一端的管段上设止流夹18,同时该补液管5上通过Y型三通19连接有补液支管5a,补液支管5a上设止流夹18和旋转接头组件21,第二泵管24位于Y型三通19与旋转接头组件21之间的管段上。
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管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短管6、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短管7、至少一个第三连接短管8和至少一个第四连接短管9,可以用于更复杂的人工肝治疗模式,即DFPP、CPFA、FPSA,以满足临床对复杂人工肝治疗技术的需求,所述第一连接短管6的两端分别设有透析接头12,第一连接短管6上设止流夹18,在该第一连接短管6上通过T型三通14连接第一压力监测支管6a,第一压力监测支管6a上设止流夹18、翼式旋转接头15和传感器保护器27。第二连接短管7的一端设透析器接头28,另一端设传感器保护器27,第二连接短管7上设止流夹18。第三连接短管8的一端设透析器接头28,另一端设透析接头12,在该第三连接短管8上设止流夹18、气泡捕获器29和第二泵管24,气泡捕获器29上设支管8a,可以用来临床上取样或加药。第四连接短管9的一端设透析接头12,另一端设旋转接头组件21,第四连接短管9上设止流夹18。
透析接头12是接透析器血室的(上下端出入口),透析器接头28是接透析器侧壁的透析液出入口的。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泵管241的管径大于第二泵管24的管径。
请参考图2,以CVVHDF(枸橼酸抗凝、前稀释或后稀释)治疗时的管路连接进行说明,动脉管1上的透析接头12与透析器32连接,另一端的旋转接头组件21与人体插入的穿刺针管连接,静脉管2的一端与透析器32连接,另一端与人体连接,加温管3上的旋转接头组件21与动脉管1上的第四动脉支管1e连接实现前稀释,另一端与置换液袋/透析液袋连接,补液管5端部的旋转接头组件21与第三加温支管3c连接,补液管5的另一端与透析器32连接,第一加温支管3a与补液支管5a连接,第二加温支管3b与第一静脉支管2b连接实现后稀释。废液管4的一端与透析器32连接,另一端连接废液袋26。本治疗模式,可以实现前稀释、后稀释或前后同时稀释。具体选择时操作管路上的止流夹即可,自动实现稀释方式切换,避免人为操作造成管路污染。
请参考图3,以FPSA(枸橼酸抗凝)治疗时的管路连接进行说明,动脉管1的一端与人体连接,另一端连接血浆分离器34,静脉管2的一端与透析器32连接,另一端与人体连接,其中一个第一连接短管6的两端分别与透析器32和血浆分离器34连接,另一个第一连接短管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灌流器33连接,第二连接短管7的一端与血浆分离器34连接,另一端通过传感器保护器27与设备上的压力传感器连接,第三连接短管8的一端血浆分离器34连接,另一端与灌流器33连接,第四连接短管9的一端与灌流器3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静脉支管2b连接,加温管3的一端与透析液袋连接另一端与透析器32连接,废液管4的一端与废液袋26连接,另一端与透析器32连接。其他连接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包括动脉管(1)、静脉管(2)、加温管(3)、废液管(4)和补液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脉管(1)上通过Y型三通(19)连接有枸橼酸接管(10),在所述动脉管(1)上设第一泵管(241),所述动脉管(1)上靠近所述第一泵管(241)两端的位置处分别通过膜式压力传感器(22)连接有动脉压力监测管(1b)和滤前压力监测管(1f),该枸橼酸接管(10)、动脉管(1)、动脉压力监测管(1b)和滤前压力监测管(1f)上均设有止流夹(18);
所述静脉管(2)上通过Y型三通(19)连接有钙液接管(11),所述静脉管(2)上通过膜式压力传感器(22)连接有静脉压力监测管(2a),在所述静脉管(2)上通过三通接头(14)连接第一静脉支管(2b),该钙液接管(11)、静脉管(2)、静脉压力监测管(2a)和第一静脉支管(2b)上均设有止流夹(18);
所述加温管(3)的部分管段盘旋设置成盘管状,该盘管状的管段连接在薄膜片(30)上,治疗时置于设备上的加温箱内,在该加温管(3)上设有温度监测管(230)、第一加温支管(3a)、第二加温支管(3b)和第三加温支管(3c),该温度监测管(230)、第一加温支管(3a)、第二加温支管(3b)和第三加温支管(3c)均位于所述加温管(3)加热后的管段上,该第一加温支管(3a)、第二加温支管(3b)和第三加温支管(3c)上均设有止流夹(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脉管(1)上分别通过三通接头(14)连接第一动脉支管(1a)和第四动脉支管(1e),该动脉管(1)上分别通过三通泵管接头(23)连接有第二动脉支管(1c)和第三动脉支管(1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管(2)上设静脉壶(16),该静脉壶(16)的入口位于其侧面,该静脉壶(16)的出口位于其下端,且所述静脉壶(16)的入口到其出口之间的壶壁呈锥形结构,该静脉壶(16)的出口位于该锥形结构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短管(6)、第二连接短管(7)、第三连接短管(8)和第四连接短管(9),所述第一连接短管(6)的两端分别设有透析接头(12),在该第一连接短管(6)上通过T型三通(14)连接第一压力监测支管(6a),所述第二连接短管(7)的一端设透析器接头(28),另一端设传感器保护器(27),所述第三连接短管(8)的一端设透析器接头(28),另一端设透析接头(12),在该第三连接短管(8)上设气泡捕获器(29)和第二泵管(24),所述第四连接短管(9)的一端设透析接头(12),另一端设旋转接头组件(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温管(3)上位于所述温度监测管(230)出口端的位置处连接加温压力监测支管(3e),该加温压力监测支管(3e)上设传感器保护器(2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温管(3)的一端设单向阀(25),其另一端通过Y型三通(19)连接两个辅助转接头(31),两个该辅助转接头(31)均可连接置换液袋/透析液袋/血浆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液管(4)的一端设透析器接头(28),另一端通过Y型三通(19)连接两个废液袋(26),该废液管(4)上设第二泵管(24),在该废液管(4)上位于该第二泵管(24)前端的管段上通过膜式压力传感器(22)连接废液压力监测管(4b),所述废液管(4)上分别通过T型三通(14)连接有第一废液支管(4a)和第二废液支管(4c)。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管(5)的两端均设旋转接头组件(21),其中一个该旋转接头组件(21)上可拆卸连接有透析器接头短管(5b),所述补液管(5)上设第二泵管(24),同时该补液管(5)上通过Y型三通(19)连接有补液支管(5a),该Y型三通(19)位于补液管(5)上的第二泵管(24)的出口端位置。
CN202120224774.8U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 Active CN214911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4774.8U CN214911378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4774.8U CN214911378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11378U true CN214911378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98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24774.8U Active CN214911378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113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37993A1 (en) Airtrap,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microbubbles from a fluid stream
USRE38869E1 (en) Extracorporeal circuit for peripheral vein fluid removal
EP0951303B1 (en) Device for preparation of substitution solution
TW493996B (en) Tubing for the extracorporal purification of blood
US2004004430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ltrafiltration utilizing a long peripheral access venous cannula for blood withdrawal
CN101269246B (zh) 一种带置换液净化器的连续血液净化设备
CN201026321Y (zh) 一种人工肝肾支持系统
CN100493633C (zh) 人工肝肾支持系统
SE536054C2 (sv) Mikrobubbelreducerare för att eliminera gasbubblor från ett flöde innefattande icke-newtonsk vätska
CN214911378U (zh) 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
US20210220539A1 (en) Dialysis transfer set having filter integrity testing
CN208274779U (zh) 动脉血液管路及血液透析系统
WO2018230577A1 (ja) 灌流装置及びその作動方法
CN211520404U (zh) 血液净化管路包装定位板
CN216169149U (zh) 一种透析器自动闭式循环辅助预冲装置
CN213131173U (zh) 一种肾脏内科用血液透析装置
CN220158876U (zh) 适用于mars治疗模式的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
CN215023459U (zh) 一种血液净化装置
CN219332732U (zh) 一种体外管路一体式装置
CN214911433U (zh) 一种适用于血滤机的回血管装置
CN210933030U (zh) 一种血液透析用一次性无菌血液回路管
CN215537109U (zh) 一种新型动静脉穿刺针
CN220158875U (zh) 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
CN213527126U (zh) 一次性血液回路三通接头
CN220656073U (zh) 一种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