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74779U - 动脉血液管路及血液透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动脉血液管路及血液透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74779U CN208274779U CN201720913662.7U CN201720913662U CN208274779U CN 208274779 U CN208274779 U CN 208274779U CN 201720913662 U CN201720913662 U CN 201720913662U CN 208274779 U CN208274779 U CN 2082747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terial
- filter device
- interface
- blood
- ar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脉血液管路及血液透析系统,该动脉血液管路包括:动脉导管、第一接口、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添抗凝剂装置、过滤装置和第二接口;通过动脉导管依次连接第一接口、添抗凝剂装置、过滤装置、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接口,构成动脉主管道;添抗凝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抗凝剂储存箱、第二泵和流量计,流量计与动脉主管道连接;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并联后与动脉主管道连接;连接在第二过滤装置两端的动脉导管分别设置有夹持件;过滤装置内包括多层吸附树脂。解决了透析时血液在动脉血液管路凝固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脉血液管路及血液透析系统。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衰竭(尿毒症)和急性药物中毒及农药中毒的常用方法。目前我国每年有上千万慢性肾衰患者需要以常规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血液透析原理:透析是指半透膜两侧的溶液通过弥散、渗透及超滤作用,即溶质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流动,而水分子由渗透压低的一侧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流动的过程,最终达到动态平衡。血液透析通过血液与透析液之间的溶液弥散和超滤来达到治疗目的。因此透析过程也就是溶质进行弥散和滤过过程。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从而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毒物;调整水和电解质平衡;调整酸碱平衡。
在透析过程,人体的动脉、动脉血液管路、透析仪、静脉血液管路和人体的静脉依次相连,形成一个循环通路,使动脉的血液通过血液透析系统回到静脉,实现透析。其中,血液在动脉血液管路流动,可以出现血液凝固,使血液在静脉血液管路堵塞,从而对造成安全照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脉血液管路,以缓解透析时血液在动脉血液管路凝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血液管路,包括:动脉导管、第一接口、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添抗凝剂装置、过滤装置和第二接口;
通过所述动脉导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添抗凝剂装置、过滤装置、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接口,构成动脉主管道;
所述添抗凝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抗凝剂储存箱、第二泵和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所述动脉主管道连接;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并联后与所述动脉主管道连接;连接在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两端的动脉导管分别设置有夹持件;所述过滤装置内包括多层用于过滤血液的吸附树脂。
进一步的,在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两端的动脉导管分别设置有夹持件;且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与所述动脉导管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动脉血液管路还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动脉压力传感器、生理盐水注液口和第一泵,所述第二动脉压力传感器、生理盐水注液口和第一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添抗凝剂装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生理盐水注液口和所述第一泵之间设置有动脉注药口,使所述动脉注药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生理盐水注液口的位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设置有动脉壶,所述动脉壶的横截面积至上而下逐渐减少;
在所述动脉壶的上端设置有注药口和排气口,且在所述排气口上设置有橡胶帽。
进一步的,在所述过滤装置与动脉壶设置有动脉采血标本孔和用于插入所述动脉采血标本孔的探测头;在所述动脉采血标本孔上设置有胶塞,用于密封所述动脉采血标本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血液管路,通过第一接口连接人体的动脉,第二接口连接透析仪,实现通路;通过添抗凝剂装置对动脉导管中的血液增加抗凝剂,降低血液的凝固量,其中,通过第二泵为抗凝剂储存箱提供动力,促使抗凝剂流到动脉主管道,对血液起到抗凝的效果,并且通过流量计来观察抗凝剂的流量,从而更加方便、直观的控制抗凝剂的量,当抗凝剂的量不足以对血液抗凝,使部分血液凝固时,通过第一过滤装置内的吸附树脂对血液中的血块和大分子物质进行过滤,减少了血液的有害物质;当第一过滤装置吸收的血块和大分子物质过多,使动脉主管道连接压强降低,并通过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检测出,通过打开第二过滤装置两端的夹持件,使第二过滤装置成为通路,辅助第一过滤装置对血液进行过滤。通过添抗凝剂装置和过滤装置配合使用降低了血液中血块的存在低,从而减少存在动脉主管道压强降低的情况,进而提高了透析过程的安全系数。同时通过过滤装置对动脉血液管路中的血块和大分子物质过滤,使进入透析仪的血块和大分子物质降低,减小甚至避免透析仪出现堵塞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透析系统,以缓解现有血液在动脉血液管路凝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系统,包括:透析仪、静脉血液管路和所述的动脉血液管路;所述动脉血液管路的第二接口与所述透析仪的进血口相连;所述透析仪的出血口与所述静脉血液管路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透析仪的进血口的一端设置有透析液袋;在所述透析仪的出血口的一端设置有废液袋;所述透析液袋与所述废液袋之间设有平衡秤。
进一步的,在所述透析仪与所述废液袋之间设置的导管为第一双层导管;在所述透析仪与所述透析液袋之间设置的导管为第二双层导管;
在所述第一双层导管和第二双层导管均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能够保温。
进一步的,所述静脉血液管路包括静脉导管、第三接口、恒温装置、静脉壶和第四接口;
通过所述静脉导管依次连接第三接口、恒温装置、静脉壶和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透析仪的出血口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系统,通过人体的动脉血管依次与动脉血液管路、透析仪、静脉血液管路和静脉血管相连,形成了体外循环,方便对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分离出来,有助于患者的人体健康。其中,动脉血液导管的结构以及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脉血液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动脉血液管路中添抗凝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血液透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血液透析系统中透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动脉血液管路;200-静脉血液管路;300-透析仪;110-第一接口;120-第二动脉压力传感器;130-生理盐水注液口;140-第一泵;150-添抗凝剂装置;160-过滤装置;170-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180-动脉壶;190-第二接口;151-抗凝剂储存箱;152-第二泵;153-流量计;161-第一过滤装置;162-第二过滤装置;181-注药口;182-排气口;210-第三接口;220-恒温装置;230-静脉壶;240-第四接口;310-透析液袋;320-废液袋;330-平衡秤;311-第二双层导管;321-第一双层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动脉血液管路100包括:动脉导管、第一接口110、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170、添抗凝剂装置150、过滤装置160和第二接口190;通过动脉导管依次连接第一接口110、添抗凝剂装置150、过滤装置160、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170和第二接口190,构成动脉主管道;添抗凝剂装置150包括依次连接的抗凝剂储存箱151、第二泵152和流量计153,流量计153与动脉主管道连接;过滤装置160包括第一过滤装置161和第二过滤装置162;第一过滤装置161和第二过滤装置162并联后与动脉主管道连接;且连接在第二过滤装置162两端的动脉导管分别设置有夹持件;过滤装置160内设置有多层用于过滤血液的吸附树脂。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脉血液管路100,通过第一接口110连接人体的动脉,第二接口190连接透析仪300,实现通路;通过添抗凝剂装置150对动脉导管中的血液增加抗凝剂,降低血液的凝固量,其中,通过第二泵152为抗凝剂储存箱151提供动力,促使抗凝剂流到动脉主管道,对血液起到抗凝的效果,并且通过流量计153来观察抗凝剂的流量,从而更加方便、直观的控制抗凝剂的量,当抗凝剂的量不足以对血液抗凝,使部分血液凝固时,通过第一过滤装置161内的吸附树脂对血液中的血块和大分子物质进行过滤,减少了血液的有害物质;当第一过滤装置161吸收的血块和大分子物质过多,使动脉主管道连接压强降低,并通过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170检测出,通过打开第二过滤装置162两端的夹持件,使第二过滤装置162成为通路,辅助第一过滤装置161对血液进行过滤。通过添抗凝剂装置150和过滤装置160配合使用降低了血液中血块的存在低,从而减少出现动脉主管道压强降低的情况,进而提高了透析过程的安全系数。同时通过过滤装置160对动脉血液管路100中的血块和大分子物质过滤,使进入透析仪300的血块和大分子物质降低,减小甚至避免透析仪300出现堵塞的情况。
为了提高过滤装置160的适应性,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在连接在第一过滤装置161两端的动脉导管分别设置有夹持件;且第一过滤装置161与动脉导管可拆卸连接。也就是,当血块和大分子物质使第一过滤装置161堵塞时,可以打开第二过滤装置162两端的动脉导管上的夹持件,使第二过滤装置162工作,同时关闭第一过滤装置161两端的动脉导管上的夹持件,使其处于密封的状态,然后从动脉导管上拆卸堵塞的第一过滤装置161,更换新的,这样就可以促使动脉血液管路100的血液顺畅的流动,保障患者的安全。
另外,如图1所示,动脉血液管路100还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动脉压力传感器120、生理盐水注液口130和第一泵140,第二动脉压力传感器120、生理盐水注液口130和第一泵140设置在第一接口110与添抗凝剂装置150之间。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查动脉导管的压强,方便掌握添抗凝剂装置150中增加抗凝剂的用量,增加了透析的安全性;在透析进行准备工作时,通过生理盐水注液口130加入生理盐水对整个管路进行冲洗,使动脉主管道更加的安全、卫生;为了增加血液或者生理盐水的顺畅流动,在动脉导管设置了第一泵140,为血液或者生理盐水的流动提供了动力。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生理盐水注液口130和第一泵140之间设置有动脉注药口,使动脉注药口的位置高于生理盐水注液口130的位置。通过动脉注药口可以在体外的血液增加一些药物,由于动脉注药口进行注射时,在动脉注药口管路的内侧会形成小血栓,若动脉注药口位置低于生理盐水注液口130的位置,在下次回血过程时,经生理盐水冲洗,有的血栓会脱落,就会有进入患者体内,造成危险。因此将动脉注药口的位置设置为高于生理盐水注液口130位置,能够避免小血栓进入患者体内,保证患者的安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170与第二接口190之间设置有动脉壶180,动脉壶180的横截面积至上而下逐渐减少;在动脉壶180的上端设置有注药口181和排气口182,且在排气口182上设置有橡胶帽。动脉壶180的作用是当动脉导管中的血流不足时,动脉壶180的压力会下降,当动脉导管发生凝固或有血栓产生时,动脉壶180的压力会上升。并且在动脉壶180的上端设置有注药口181和排气口182;当动脉壶180发生血液凝固时,通过注药口181增加抗凝剂,降低血液的凝固,设置排气口182,可以在生理盐水冲洗时,进行排气,并用橡胶帽进行密封。另外,通过排气口182,可以排出动脉壶180中的气泡,实现去泡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在过滤装置160与动脉壶180设置有动脉采血标本孔和用于插入动脉采血标本孔的探测头;在动脉采血标本孔上设置有胶塞,用于密封动脉采血标本孔。通过探测头插入动脉采血标本孔中,采集动脉导管中血液,并且检测管路中血液的水分含量。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血液透析系统,包括:透析仪300、静脉血液管路200和实施例一提供的动脉血液管路100;动脉血液管路100的第二接口190与透析仪300的进血口相连;透析仪300的出血口与静脉血液管路200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血液透析系统,通过人体的动脉血管依次与动脉血液管路100、透析仪300、静脉血液管路200和静脉血管相连,形成了体外循环,方便对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分离出来,有助于患者的人体健康。其中,动脉血液导管的结构以及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透析仪300的进血口的一端设置有透析液袋310;在透析仪300的出血口的一端设置有废液袋320;透析液袋310与废液袋320之间设有平衡秤330。具体的,在透析液袋310与透析仪300之间设置提供动力的透析液泵,使透析液袋310中的透析液能够流到透析仪300中,在废液袋320与透析仪300之间设置提供动力的废液泵,使透析仪300中的废液能够流到废液袋320,并且在透析液袋310与废液袋320之间设有平衡秤330,能够通过测定透析液袋310与废液袋320的重量来控制透析仪300的运作,保证透析仪300中透析液保持恒定的渗透压和溶质清除率,并补充患者缺乏的物质,如钙离子、氨基酸等。
同时,为了能够使控制废液和透析液的温度,如图3和图4所示,在透析仪300与废液袋320之间设置的导管为第一双层导管321;在透析仪300与透析液袋310之间设置的导管为第二双层导管311;在第一双层导管321和第二双层导管311之间均设置有夹层,夹层能够保温。其中,夹层的材料有多种,例如夹层可以是具有隔热的透明材质,或者放有可以加热的液体材料。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静脉血液管路200包括静脉导管、第三接口210、恒温装置220、静脉壶230和第四接口240;通过静脉导管依次连接第三接口210、恒温装置220、静脉壶230和第四接口240;第四接口240与透析仪300的出血口相连。通过调节温控装置内的温度并向静脉导管中的血液传递热量,使静脉导管的血液与人体内的血液温度一致,减少人体的排异,从而更好的实现治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脉血液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脉导管、第一接口、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添抗凝剂装置、过滤装置和第二接口;
通过所述动脉导管依次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添抗凝剂装置、过滤装置、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和第二接口,构成动脉主管道;
所述添抗凝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抗凝剂储存箱、第二泵和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所述动脉主管道连接;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并联后与所述动脉主管道连接;且连接在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两端的动脉导管分别设置有夹持件;所述过滤装置内设置有多层用于过滤血液的吸附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血液管路,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在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两端的动脉导管分别设置有夹持件;且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与所述动脉导管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血液管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动脉压力传感器、生理盐水注液口和第一泵,所述第二动脉压力传感器、生理盐水注液口和第一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口与添抗凝剂装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血液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理盐水注液口和所述第一泵之间设置有动脉注药口,使所述动脉注药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生理盐水注液口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脉血液管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动脉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设置有动脉壶,所述动脉壶的横截面积至上而下逐渐减少;
在所述动脉壶的上端设置有注药口和排气口,且在所述排气口上设置有橡胶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脉血液管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装置与动脉壶设置有动脉采血标本孔和用于插入所述动脉采血标本孔的探测头;在所述动脉采血标本孔上设置有胶塞,用于密封所述动脉采血标本孔。
7.一种血液透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析仪、静脉血液管路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动脉血液管路;所述动脉血液管路的第二接口与所述透析仪的进血口相连;所述透析仪的出血口与所述静脉血液管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透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析仪的进血口的一端设置有透析液袋;在所述透析仪的出血口的一端设置有废液袋;所述透析液袋与所述废液袋之间设有平衡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液透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析仪与所述废液袋之间设置的导管为第一双层导管;在所述透析仪与所述透析液袋之间设置的导管为第二双层导管;
在所述第一双层导管和第二双层导管均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能够保温。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液透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脉血液管路包括静脉导管、第三接口、恒温装置、静脉壶和第四接口;
通过所述静脉导管依次连接第三接口、恒温装置、静脉壶和第四接口;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透析仪的出血口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13662.7U CN208274779U (zh) | 2017-07-25 | 2017-07-25 | 动脉血液管路及血液透析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913662.7U CN208274779U (zh) | 2017-07-25 | 2017-07-25 | 动脉血液管路及血液透析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74779U true CN208274779U (zh) | 2018-12-25 |
Family
ID=64747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913662.7U Active CN208274779U (zh) | 2017-07-25 | 2017-07-25 | 动脉血液管路及血液透析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7477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89091A (zh) * | 2021-03-29 | 2021-08-24 | 马永庆 | 一种脐带血专用采血袋及其配套的采集设备 |
CN113507947A (zh) * | 2019-03-06 | 2021-10-15 | B·布莱恩·阿维图姆股份公司 | 体外血液管路组和血液处理机 |
-
2017
- 2017-07-25 CN CN201720913662.7U patent/CN20827477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07947A (zh) * | 2019-03-06 | 2021-10-15 | B·布莱恩·阿维图姆股份公司 | 体外血液管路组和血液处理机 |
CN113289091A (zh) * | 2021-03-29 | 2021-08-24 | 马永庆 | 一种脐带血专用采血袋及其配套的采集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69246B (zh) | 一种带置换液净化器的连续血液净化设备 | |
CN208274779U (zh) | 动脉血液管路及血液透析系统 | |
CN201186074Y (zh) | 带置换液净化器的连续血液净化设备 | |
CN204379871U (zh) | 一种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滤过系统 | |
CN109701098A (zh) | 一种便携透析治疗装置 | |
CN214911378U (zh) | 一种新型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 | |
JPS6036059A (ja) | 血漿採取装置 | |
Bem et al. | Ammonium removal with a novel zirconium silicate | |
Moran | Use of the LifeSite® hemodialysis access system improves blood flow and access patency | |
Held et al. | Survival among dialysis patients in for-profit and not-for-profit hemodialysis (HD) facilities | |
Biasioli et al. | LONG TERM ANALYSIS CHANGES OF 35 BIOCHEMICAL AND BIOLELECRICAL PARAMETERS IN A DIALYTIC POPULATION | |
Liao et al. | Modeling of Dialysate Flow in an Artificial Kidney: A Porous Media Model | |
Scorgie et al. | Middle molecule adsorption from ultrafiltrate for use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 |
Huang et al. | Evaluation of hemodialyzer performance at different concentric annular regions | |
Kumar et al. | Extended daily dialysis (EDD) rapidly reduces serum phosphate level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patients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 |
Poh et al. | Measurement of local ultrafiltration rate in a hemodialyzer: a novel MRI approach | |
Klarenbach et al. | Reduced requirement for erythropoietin with quotidian hemodialysis therapy | |
Liao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DIALYZER MEMBRANE TRANSPORT WITH A NEW EXPERIMENTAL SYSTEM | |
Zhu et al. | Estimation of dry weight (dw)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hdp) by measuring interstitial (it) hydration using segmental bioimpedance | |
Prakash et al. | CENTRAL AND PERIPHERAL BLOOD VOLUME CHANGES DURING HEMODIALYSIS | |
Aslam et al. | EKG is Unreliable in Detecting Potentially Lethal Hyperkalemia in Hemodialysis (HD) Patients | |
Roberts et al. | Towards a wearable artificial kidney: customizing the sorbent cartridge | |
Ronco et al. | CLINICAL RESULTS OF A SORBENT SYSTEM COMBINED WITH HIGH-FLUX DIALYSIS (HFD) TO REMOVE β2-MICROGLOBULIN (β2-M)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 |
Gotch et al. | ACCESS RECIRCULATION (R) DOES NOT RESULT IN ERROR IN BLOOD Na MEASUREMENTS BY AN ON LINE CONDUCTIVITY CLEARANCE MONITOR (OLC) DURING DIALYSIS | |
Krivitski et al. | K/DOQI ACCESS FLOW (AF) THRESHOLD GUIDELINES-IS THERE A THEORETICAL BASI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