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5468U - 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85468U CN214885468U CN202121309182.2U CN202121309182U CN214885468U CN 214885468 U CN214885468 U CN 214885468U CN 202121309182 U CN202121309182 U CN 202121309182U CN 214885468 U CN214885468 U CN 2148854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e body
- steel die
- construction
- outside
-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包括与地面通过地脚组件进行可拆卸连接的内侧钢模体和外侧钢模体,内侧钢模体与外侧钢模体之间存在浇筑间隙,其结构要点是,内侧钢模体与外侧钢模体通过对拉组件进行可拆卸连接,内侧钢模体与外侧钢模体均设置有光滑表面且光滑表面相对设置,外侧钢模体的下部设置有将浇筑间隙与外侧钢模体的外侧连通的透气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升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质量,提高模板在施工中的可循环利用次数;降低人工成本和木材的使用量,达到节能减排和降低施工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
背景技术
现阶段站台墙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现场木模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不光滑,拆模后需要大量的人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灰找平。木模板的加工一般在施工现场进行手工制作,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高,木模板的可回收性差,造成物资浪费。
现有的施工技术存在以下缺点:
1.使用木模板浇筑后,筑出的混凝土表面不光滑,拆模后需要大量的人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抹灰找平,大大的提升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
2.木模板的加工一般在施工现场进行手工制作,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高,提升了施工难度,不利施工的过程中的连续性;
3.木模板可回收性差,致使木材浪费严重,造成物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质量且降低施工成本的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包括与地面通过地脚组件进行可拆卸连接的内侧钢模体和外侧钢模体,内侧钢模体与外侧钢模体之间存在浇筑间隙,其结构要点是,内侧钢模体与外侧钢模体通过对拉组件进行可拆卸连接,内侧钢模体与外侧钢模体均设置有光滑表面且光滑表面相对设置,外侧钢模体的下部设置有将浇筑间隙与外侧钢模体的外侧连通的透气部。
进一步的,内侧钢模体和外侧钢模体的上部均设置有振捣器安装板,振捣器安装板上可拆卸的安装有振捣器。
进一步的,对拉组件包括由内侧钢模体和外侧钢模体穿过的外螺纹杆,外螺纹杆上拧接有位于内侧钢模体和外侧钢模体的外侧的拧紧螺母。
进一步的,透气部为透气孔或透气通道或透气管道。
进一步的,透气部位数个,且数个透气部沿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排列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升浇筑出的混凝土表面质量,提高模板在施工中的可循环利用次数;降低人工成本和木材的使用量,达到节能减排和降低施工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向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内侧钢模体,2-对拉组件,3-外侧钢模体,4-外地脚组件,5-内侧地脚组件,6-内模板,7-外模板,21-振捣器安装板,22-透气部,61-内架体,71-外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包括与地面通过地脚组件4进行可拆卸连接的内侧钢模体1和外侧钢模体3,内侧钢模体1与外侧钢模体3之间存在浇筑间隙,所述的内侧钢模体1与外侧钢模体3通过对拉组件2进行可拆卸连接,内侧钢模体1包括内模板6和内架体61,内架体61固定在内模板6的外侧,而外侧钢模体3包括外模板7和外架体71,外架体71固定在外模板7的外侧,内侧钢模体1与外侧钢模体3均设置有光滑表面且光滑表面相对设置,使内模板6与外模板7形成面对面的平行设置,外侧钢模体3的下部设置有将浇筑间隙与外侧钢模体3的外侧连通的透气部22,透气部22位数个,且数个透气部22沿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排列设置,透气部22为透气孔或透气通道或透气管道,这样就能够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空气排出。
而内侧钢模体1和外侧钢模体3的上部均设置有振捣器安装板21,振捣器安装板21上可拆卸的安装有振捣器,能够对振捣器的安装使位于浇筑间隙内的混凝土能够顺利下沉,避免发生堵塞的情况。
对拉组件包括2由内侧钢模体1和外侧钢模体3穿过的外螺纹杆,外螺纹杆上拧接有位于内侧钢模体1和外侧钢模体3的外侧的拧紧螺母,具体的,外螺纹杆穿过内架体61和外架体71的上端,这样当拧紧螺母拧紧后,能够实现内侧钢模体1和外侧钢模体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时,内侧钢模体1与外侧钢模体3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拼装,下部用外侧地脚组件4及内侧地脚组件5进行固定,内侧钢模体1与外侧钢模体3的上部用对拉杆组件2进行对拉调平固定,混凝土浇筑时分别在内侧钢模体1与外侧钢模体3的振捣器安装板21上面安装振捣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空气由设置在外侧钢模体上面的透气部22排除,以消除混凝土浇筑后产生的气孔;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钢模板可进行多套模体组合连接使用,即同型号的内侧钢模体1一节节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同型号的外侧钢模体3一节节通过螺钉进行连接,接缝处用双面胶或密封膏进行密封处理,以保证施工过程中避免漏浆风险,提高铁路旅客站台墙的直线度及位置准确度。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包括与地面通过地脚组件进行可拆卸连接的内侧钢模体和外侧钢模体,内侧钢模体与外侧钢模体之间存在浇筑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侧钢模体与外侧钢模体通过对拉组件进行可拆卸连接,内侧钢模体与外侧钢模体均设置有光滑表面且光滑表面相对设置,外侧钢模体的下部设置有将浇筑间隙与外侧钢模体的外侧连通的透气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侧钢模体和外侧钢模体的上部均设置有振捣器安装板,振捣器安装板上可拆卸的安装有振捣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拉组件包括由内侧钢模体和外侧钢模体穿过的外螺纹杆,外螺纹杆上拧接有位于内侧钢模体和外侧钢模体的外侧的拧紧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气部为透气孔或透气通道或透气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气部位数个,且数个透气部沿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排列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09182.2U CN214885468U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09182.2U CN214885468U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85468U true CN214885468U (zh) | 2021-11-26 |
Family
ID=78933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09182.2U Active CN214885468U (zh) | 2021-06-11 | 2021-06-11 | 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85468U (zh) |
-
2021
- 2021-06-11 CN CN202121309182.2U patent/CN2148854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26936A (zh) | 方形劲性柱装配式截面可调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885468U (zh) | 一种铁路车站旅客站台墙施工用钢模板 | |
CN205677237U (zh) | 方形劲性柱装配式截面可调模板体系 | |
CN210316541U (zh) | 预制叠合楼板整体支撑体系 | |
CN208056107U (zh) | 一种组合钢模板支撑系统 | |
CN111005562A (zh) | 装配式叠合板墙窗洞口封模处理方法 | |
CN108331333B (zh) | 一种铝合金模板内墙柱根部塞缝优化装置及其施工工法 | |
CN113944269A (zh) | 一种带防漏浆装置的叠合板用阴角模及施工方法 | |
CN212773578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快拆独立支撑体系 | |
CN210342650U (zh) | 一种组合式铝合金模板 | |
CN103216087B (zh) | 一种双向自承式建筑模板系统 | |
CN209556351U (zh) | 一种易拆组合式建筑铝模板 | |
CN112627570A (zh) | 用于门洞大缝隙修补的修复工装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4809606B (zh) | 可调节的装配式预制主次梁无支撑封模装置安装方法 | |
CN205804940U (zh) | 一种模板螺杆孔位标准化的墙板结构 | |
CN206956518U (zh) | 一种箱梁小型倒角模板 | |
CN216142399U (zh) | 叠合板底部与现浇铝模接缝处u型防漏浆加固调节工具及加固结构 | |
CN216138071U (zh) | 一种建筑铝模上安装的给水槽模具 | |
CN215168004U (zh) |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用墙体模板 | |
CN214696411U (zh) | 一种面层支撑加强肋轻型钢骨架预制装配式外墙板 | |
CN221941939U (zh) | 一种防止钢模板拼缝错台的加固调节装置 | |
CN219993129U (zh) | 一种铝模板根部反压式防渗漏封堵结构 | |
CN217501051U (zh) | 一种管道井预留洞口定型化钢模具 | |
CN218405455U (zh) | 一种环形支撑竹木板模板支设结构 | |
CN217420503U (zh) | 一种工具式现浇梁模板体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Liu Zhanlei Inventor after: Zhang Tao Inventor before: Liu Zhanl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