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59499U - 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59499U
CN214859499U CN202021830455.3U CN202021830455U CN214859499U CN 214859499 U CN214859499 U CN 214859499U CN 202021830455 U CN202021830455 U CN 202021830455U CN 214859499 U CN214859499 U CN 214859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zone
xenon excimer
water
ai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304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思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Shenghua Pharmaceutical Foo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Shenghua Pharmaceutical Foo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Shenghua Pharmaceutical Foo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Shenghua Pharmaceutical Foo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304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59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59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594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喷洒的技术范畴,是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的一种具体应用,也是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喷洒架构的一种具体的设计,本发明所述的这种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是将臭氧汽雾直接用于医疗领域的消毒和疾病治疗领域,其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取代复方碘消毒剂、氯化物消毒剂等常用化学消毒剂,减少因为化学消毒剂导致的环境污染危害,同时发挥臭氧的医疗价值,将臭氧的消毒和医疗作用发挥到完美的境地。

Description

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喷洒的技术范畴,是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的一种具体应用,也是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喷洒架构的一种具体的设计,本发明所述的这种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是将臭氧汽雾直接用于医疗领域的消毒和疾病治疗领域,其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取代复方碘消毒剂、氯化物消毒剂等常用化学消毒剂,减少因为化学消毒剂导致的环境污染危害,同时发挥臭氧的医疗价值,将臭氧的消毒和医疗作用发挥到完美的境地。
背景技术
病毒以空气中的气溶胶为载体通过空气传播,采用更有效、更快速、更安全、更环保的消毒方式对人类生活的环境空间进行消杀是有效遏制疫情的最佳手段。
专业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都知道,对于环境的消毒方法的选择顺序一般应该是臭氧消毒方法>二氧化氯消毒方法>液氯消毒方法>次氯酸盐消毒方法。然而由于本次疫情爆发突然,在时间紧、装备不到位的情况下,普遍采取的消毒方法以次氯酸盐为主要消毒方法。根据有关消杀技术规定,用于环境表面消毒的氯化物消毒剂是以氯来进行计量的,氯的含量应该在1000mg/L,而安全的地下水对氯的控制限度是0.01mg/L,消毒的有效剂量与地下水源允许的安全限度两者相差10万倍。物质不灭定律的物质一般是指化学元素,不论何种氯化物消杀剂在使用后转变成任何其他的含氯化合物,所使用的氯元素是不会消失的,喷洒到地面的氯元素必然要进入土地并由此逐步的进入地表水层,因此对于环境检测部门来说,土壤和地下水中氯元素的监控始终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与之类似,在环境中还会用到含溴的消毒剂,同理溴的消杀使用剂量与地下水溴的安全允许量之间也是相差10万倍。被过量的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如果通过地表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和水源并由此进入人体,是致癌,胎儿畸变等多种疾病的元凶。
然而被全球公认的绿色广谱高效的非化学的臭氧消杀剂,尽管其对有害微生物的消杀速度和效果是无与伦比,却被束之高阁。究其原因在于由于臭氧的活泼性,导致其很不稳定,所以必须现用现制。从成本和现用现制的角度考虑,以空气为气源制备臭氧的方法一直是学者和商家关注并且努力开发的热点。
目前在我国被使用最广泛地以空气为气源制备臭氧的方法是采用“电晕(即介质阻挡放电)激发”空气中的氧气制备臭氧的装备比较普遍,这种装备也被称之为“等离子”方法。经过技术调研,本发明人了解到,由于空气中的氮气是氧气的3.7倍左右,氮的电离势为15.5ev,氧的电离势为12.5ev,两者的电离势比较接近。所以在采用电晕的方式电离空气中的氧气制备臭氧的同时,也会电离空气中的氮气产生氮氧化合物。同时目前在“等离子”学术领域,由于学术界对“等离子”的标准并没有达成共识,所以与单元素真空状态下的等离子状态相比较,空气中的等离子状态对很多学者来说并不认同可以达到等离子的状态,只能是接近等离子,于是“次等离子”的名词针对以空气环境下的等离子现象被学术界普遍认可。“次等离子”状态所产生的效果就是很难做到只对空间的一种元素电离,所产生的电晕的光谱带比较宽。针对等离子制备臭氧技术来说,高压电极所产生的能量很难准确的定位在只允许氧分子电离的 15.5ev能级左右,所发射的电晕光谱比较宽,所以不能避免空气中的氮气分子不会电离和不吸收电晕所产生的宽频紫外线辐射,因此采用电晕电离空气制备臭氧的方式必然混杂有被电离的氮原子。氮气被激发后会形成组分复杂的氮氧化合物。所以氮氧化合物是成分比较复杂的且很活泼的有害气体的总称,其中的主要代表产物是一氧化氮(ev=9.5)和二氧化氮 (ev=11.0)和氧化二氮(ev=12.9)。这些氮氧化合物可以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消耗已经制备的臭氧降低所制备的臭氧气体的浓度,同时还可以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继续生成氮氧化合物,同时氮氧化合物遇水产生酸性溶液,例如二氧化氮遇水反应就生产硝酸。氮氧化合物所产生的酸性物质虽然也会对一些微生物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是与其对环境的破坏和消耗了臭氧从而减弱臭氧的消杀作用相比较,其弊远远大于利。最棘手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大多数的臭氧传感器检测对臭氧和氮氧化合物气体的检测的专属性不好,所以很难鉴定采用电晕电离空气中的氧气所制备的臭氧的浓度的有效含量,因此这类以电晕激发空气中的氧气制备臭氧的装备比较普遍,且标示的所制备的臭氧的能力较强,但是在使用臭氧消毒的领域内,至今未见到有更好的普及性推广。究其原因就是同时产生的氮氧化合物气体一方面削减了臭氧的有效浓度,一方面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酸性溶液对生物和环境具有非常大的危害作用。
一种革命性的从空气源中制备臭氧的技术是氙准分子光源所发射的172nm的紫外窄频光制备臭氧的新技术。由于氧对172nm的紫外窄频光的吸收比对185nm的紫外窄频光的吸收高出20倍,所以氙准分子所发射的172nm的紫外窄频光可以更高效率的激发空气中的氧气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具有超出低压汞灯几十倍的强氧化能力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换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其表现出了超出所有消杀剂更强的消杀能力。由于氮不吸收172nm的紫外窄频光,所以这种以空气源制备臭氧的方式不会产生氮氧化合物。这是当前从空气中制备臭氧气体效率最高、制备的臭氧气体最纯的,且不会产生氮氧化物有害气体的臭氧制备技术。采用氙准分子光源激发氧气制备臭氧的装备被称之为“氙准分子臭氧发生器”。
目前将“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开发的臭氧消杀装备的产品非常单一,目前只见到有一种产品被开发运用。这种产品的工作原理是,将氙准分子光源的氙准分子灯管安装在一个开放式的金属(304或316不锈钢金属)罩内(也可以称之为金属舱),通过轴流风扇将环境中的空气依次输送到金属容器内的氙准分子灯的周围,氙准分子灯发射的172nm的窄频紫外光将激发空气中的氧分子产生活性氧原子,活性氧原子具有异常强大的氧化性,可以将被依次输送到身边的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发生氧化反应,降解VOC,作为与 VOC并存的空气中悬浮的有害微生物也会被活性氧氧化杀灭,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气体和水分子,挥发到周边空气中,而不会产生其他的化学物质,所以被称之为最环保的消杀剂。由于这种使用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开发出来的消杀产品采用了风力弱,且导向性不强的轴流风扇,且容纳氙准分子光源灯管的进入容器是非封闭式的,可以向四周弥散气流,所以在氙准分子光源的灯管四周被激发以后产生的臭氧气体是以弥散传播的方式向四周传播后,与被轴流风扇送来的有VOC的空气相遇而与VOC产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发挥消杀作用。本发明人将这种安装有氙准分子光源灯管的金属舱称之为“开放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
本发明人将这种使用“开放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开发的臭氧消杀产品的应用模式称之为“弥散传播式氙准分子臭氧发生器”。在技术调研中我们发现,这种“弥散传播式氙准分子臭氧发生器”在使用不久,就会在氙准分子灯附近堆积大量的极细粉末,这是因为氙准分子臭氧发生器的除尘作用。当被消杀的空间空气中有粉尘微粒时,氙准分子灯激发空气产生的活性氧就会与粉尘微粒吸附在一起聚集成更大的粉尘微粒,当粉尘微粒的体积被活性氧聚集增大体积后,较大体积的粉尘就会坠落在氙准分子灯的灯管上以及灯的附近和输送空气的风扇上。这是很不利的现象!因为氙准分子灯管所激发的172nm的窄频紫外光在空间传播时会被很快衰减,所以有效的激发氧分子产生氧原子的范围是在距离氙准分子光源的灯管 2mm~4mm的范围内,距离过远,氙准分子灯管发射的172nm的紫外窄频光的强度被衰减,无法激发周边的氧分子产生氧原子,从而产生臭氧气体。除了在空气洁净的环境,绝大多数需要消杀的环境空气中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微尘颗粒,所以这种“弥散传播式氙准分子臭氧发生器”在使用中在灯管的周围出现集尘的现象会在氙准分子灯管的使用寿命期内迟早发生的,这就限制了这种“弥散传播式氙准分子臭氧发生器”的应用场合,以及灯管的应用寿命会大幅度短于灯管的设计使用寿命。尽管这种“弥散传播式氙准分子臭氧发生器”的产品在投放市场后获得了很好的效益,例如在医院、食品加工厂、养老院等场所就发挥了很好的空气消杀和 VOC异味消除的作用。也有人使用这种“弥散传播式氙准分子臭氧发生器”续开发了“氙准分子臭氧消毒舱”用于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如病床等)等,也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有微尘产生的场合,随着产品的应用,由于集尘所导致的制备臭氧的能力大幅度下降的缺陷就会逐渐暴露出来。因此,使用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开发新的后续消杀产品,是将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这种最好的臭氧制备技术发挥到更高的应用水平,从而将臭氧的消杀作用发挥到无与伦比的效果,这就是本发明人提出本专利申请的初衷。
基于此,本发明人与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交的同日,也提出了“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和“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喷洒架构”的发明申请。所以本专利申请文件所表述的技术内容是“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和“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喷洒架构”的发明专利申请所表述的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在提交本专利申请的同日也提交了一份“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该专利申请文件所表述的核心技术是利用氙准分子光源开发了一种“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及其基础架构。该专利文件所表述的技术核心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就是,将氙准分子光源的氙准分子灯管放在一个两端有气孔的封闭容器中,孔的一端与可以提供一定压力的气源装备链接,另一端链接输送气流的管道。当氙准分子灯管工作时,就会激发周边气流中的氧分子产生极具强氧化性的活性氧原子,继而形成臭氧与气流中其它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主要是与氮气组成的混合气体)。所形成的含有臭氧的混合气体在气压的作用下,从密闭容器内被吹出,然后会沿着气管的导向,被集中输送到需要的位置,在管道的出口处形成与封闭舱内臭氧浓度基本一致的臭氧混合气体。在一定气压下,流经“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和管道的气流是恒定的,则气流中臭氧浓度的高低取决于氙准分子灯管的功率、点亮的时间以及气路中串并联氙准分子灯管(即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 的个数这三个基本的因素。对于“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的设计技术特征,本申请人已经在“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表述了,本专利申请仅仅是将“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中的“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作为一个部件,在本专利所表述的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的臭氧制备和臭氧喷洒架构的体系中应用。
以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压力气源供给装置、气体过滤装置、气体调压阀、二流体喷嘴作为必须部件,并且可以与气泵、水泵、分子筛制氧机、电磁阀以及水箱、水罐、自来水供应端口为基本元器件构成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的基础架构。其中,氙准分子灯管的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可以在一个架构系统中通过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多个组合使用;二流体喷嘴首选虹吸式二流体喷嘴,次选是非虹吸式二流体喷嘴;向二流体喷嘴供液的液体泵首选使用蠕动泵,次选流量数字化高精度控制的液体泵;可以向二流体喷嘴提供一种以上的多种液相,在多种液相中必须有水溶液,其他的液相可以选择不同的化学溶液;可以使用分子筛制氧机作为架构系统的压力气源,或使用空气泵向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提供压力空气气源。
附图说明
在图1中1是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也称之为制臭氧模块;2是空气泵,是包括空气压缩机、涡流风机、鼓风机等不包括制氧机之外的所有空气压力气源装备的总标识;3 是分子筛制氧机,也称之为制臭氧模块;4A是蠕动泵,4B液体泵(是包括水泵、蠕动泵、射流泵、自吸泵等液体泵等装备的总标识);5是压力表(计),包括气压表、液压表;6是节流阀;7是压力调节阀;8是射流器(文丘里管);10是空气前置过滤器,是微尘过滤器、油气分离器、汽水分离器、活性炭柱、硅胶柱的总标识;12是单向阀;14是虹吸二流体喷嘴; 16是冷却模块(制氧机出口的氧气冷却模块);17是流量计;18是过滤器(综合功能);19 是电磁阀;20是减压阀(液压);24A是可以放置任意需要的液体的水罐,24B必须灌入水的水罐(本图标也代表自来水供水口,或有压力的水源端)
在图1中,实线是水管道、虚线是气管道、点画线是水气管道。
在图2中,A是整个系统的原水进水口;B是一级反渗透的废水排泄口;C是一级反渗透水的供水口;D是二级反渗透废水的排泄口;E是二级反渗透的供水口;4-1和4-2是液体泵,是包括水泵、蠕动泵、射流泵、自吸泵等液体泵等装备的总标识;12是单向阀;19是电磁阀;22-1是一级R/O膜、22-2是二级R/O膜;23是压力截止阀29是PP棉过滤器;30 是颗粒活性炭过滤器;31是结块活性炭过滤器;32是四通接头;33是三通接头;34是废水比调节阻尼;35-1是一级反渗透水存储的高压水罐;35-2是二级反渗透水存储的高压水罐
在图2中,实线是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已经在上述正文中已经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内容,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熟知本发明后可作许多改进和变化而并不背离本发明精神范围。
图1是本发明的设计,这是一种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的基本架构的具体设计。
在图1中,1是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也称之为制臭氧模块;2是空气泵;3是分子筛制氧机,也称之为制氧模块;4是液体泵,其中A首选蠕动泵,B不限制;5是压力表; 6是节流阀;7是压力调节阀;8是文丘里管;10是空气前置过滤器;12是单向阀;14是虹吸式二流体喷嘴;16是冷却模块;17是流量计;18是过滤器(综合功能);19是电磁阀;20 是减压阀(液压);25是水罐,其中A不限,B可以是水罐,也可以是代表反渗透净化水系统的水罐;图中的气路管道、水路管道、水气路混合管道分别用虚线、实线、点化线表示。
图1是一种低气水比的设计,因为在臭氧制备的气路上,分子筛制氧机只能够提供0.2MPa(2kg)左右的气压。而对于液路水泵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高压水泵或中低压水泵,这样就意味着液路的液压可以很高,而气路的气压却受到限制,所以属于低气水比的设计。低气水比的设计可以提供较大的汽雾粒径,直到聚雨级的汽雾,相当于接近了喷水的程度。
图1的设计是一种低气水比的设计,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由空气泵提供气压较高的空气气源,由分子筛制氧机提供气压较低的氧气气源,经过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激发出高浓度低气压(在0.2MPa左右)的臭氧气体,高低气压流通过文丘里管混合后,形成较高气压的臭氧气流(气流中的臭氧浓度低于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出口的臭氧浓度,臭氧浓度的高低可以通过图1中的6(节流阀阀)和7(压力调节阀)调节);并经过一个压力调节阀送到二流体喷嘴的一个端口(可以称之为气相输入端口)。二流体的另一个输入端口(可以称为液相输入端口)通过一个液体泵(图1中的4A)和两个电磁阀分别与两个液体罐(水罐)相连接,通过两个电磁阀可以完成对两个水罐的选择,通过液体泵(4A)向二流体输送液相,液相与气相在二流体喷嘴内混合后,在气压和液压的作用下,以臭氧汽雾的形式从二流体的喷嘴喷射出去。喷射汽雾的雾径的粒径和汽雾的幅距、幅厚可以通过与二流体喷嘴最近的压力调节阀和液相流路上的减压阀(液压)调节进入二流体喷嘴的气压和液压(也就是调节气液比(或称气水比)),从而根据臭氧汽雾喷洒消杀的需求,获得合适的汽雾粒径和合适的幅距以及幅厚。
在图1的设计中,液体泵4A是向二流体喷嘴供液的液体泵,应首选蠕动泵。这是因为蠕动泵的液体流量比较容易控制的细腻,这样当气路的气压恒定时,可以通过调整蠕动泵 4A的流量大小获得臭氧汽雾粒径大小更宽的调节范围。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液体泵,尤其是可以使用流量数字化高精度控制的液体泵都是可选的。
在图1的设计中,由于液体泵4A建议首选蠕动泵,所以二流体喷嘴可以选择虹吸式二流体喷嘴。当然也是可以选择使用非虹吸式二流体喷嘴,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较好的负压虹吸作用,后者的喷嘴负压虹吸作用略微低一些。
在图1的设计中,通过两个电磁阀的控制选择两个水罐,这样选择的目的是可以在两个水罐中灌入不同的液体,这样通过两个电磁阀的选择,就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液相与含有臭氧的气相配合形成不同的臭氧汽雾或其他汽雾。例如,分别在两个水罐中灌入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则图1的设计通过对电磁阀、水泵、空气泵、氙准分子光源的电气控制选择,就可以实现4种不同的汽雾喷洒,为(1)水汽雾(选择水罐,氙准分子光源不工作,只有空气泵工作)可用于洗手;(2)臭氧汽雾(选择水罐,氙准分子光源、制氧机和空气泵工作),可用于臭氧消毒,(3)表面活性剂汽雾(选择表面活性剂水罐,氙准分子光源不工作,只有空气泵工作),可用于除污垢。这样在实际使用中就可以根据需要完成最佳的消毒程序,例如对双手的消毒就可以采用三个步骤:先用水汽雾湿润双手→再用表面活性剂洗涤双手祛除污垢→最后用臭氧汽雾消毒和洗涤手上的表面活性剂。通过这三个步骤,可以实现很好的双手洗涤消毒效果。以此类推。如果水罐放入其他消毒剂,例如一个水罐放入水,另一个水罐放入复方碘伏溶液,则通过对电磁阀、氙灯光源、制氧机的选择控制,就可以实现水汽雾喷洒、臭氧汽雾消毒喷洒、碘伏汽雾消毒喷洒,这样的步骤对于医生实施消毒来说是很方便的,医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臭氧消毒、或碘伏消毒、或碘伏臭氧交替消毒。
在图1的设计中,我们只设计了两个水罐,如果消杀需要,可以增加更多的水罐,以便于盛放不同的消杀液。例如医疗上常用的对人体的消毒剂像六氯酚、乙酸、苯扎氯铵、苯扎溴铵、水杨酸、75%乙醇,等;如果用于治疗,可以根据需要盛放治疗药物,例如一些抗菌药的溶液;如果用于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的表面消毒,可以盛放对应的消毒液,例如次氯酸钙、溴溶液,等。增加水罐以后,对应的需要增加该药罐的控制电磁阀。通过对电磁阀的选择,就可以选择对应的水罐,也就选择了对应的消毒液,从而实施不同消毒药剂的汽雾喷洒。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所选择的消毒药剂需要与臭氧气体混合后喷洒,则这些药剂不应该与臭氧产生化学反应;如果是分别喷洒,则不需要这方面的顾虑,但是应该注意二流体喷嘴内部以及液泵和电磁阀到喷嘴的液路管道中存在的残留药剂与臭氧会产生化学反应。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在更换药剂后,通过喷洒水汽雾进行液相管道和喷嘴的清洗即可,一般情况只需要几秒钟的清洗即可完成液路和二流体喷嘴内部残留药剂的清洁。基于上述阐述,对于图1的设计,向二流体喷嘴可以提供一种以上的多种液相,在多种液相中必须有水溶液,其他的液相可以选择不同的化学溶液。
在图1的设计中,24B所指的水罐必须灌入水,另一个水罐(24A)可以放置任意需要的液体。这是因为在图1设计的架构系统中,对于制氧机出口的氧气气体的冷却和对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的冷却是通过液体泵4B采用对液罐(24B)的水进行循环使用达到水冷却的目的,所以图1中所表示的24B的水罐一定要盛放水溶液。
在图1的设计中,24B所指的水罐灌入水可以使用自来水,但是使用自来水的缺陷是自来水中含有有害的微生物。当自来水与臭氧气体混合后,形成臭氧的汽雾,则臭氧的第一任务就是需要将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如细菌、病毒、虫卵等)氧化,然后才有能力对需要消毒的部位进行臭氧消毒。这样就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消耗了臭氧,第二个问题是由于自来水与臭氧在二流体喷嘴中的相处时间极短,形成气雾后,自来水中的有害微生物与臭氧的接触距离加大,这样就存在不能够将有害微生物完全消杀彻底。所以实际的状态是,自来水中的有害微生物随着臭氧汽雾被喷洒在需要消杀的部位,而与消杀部位的有害微生物一道被后续源源不断的臭氧汽雾所消杀。通过以自来水为水源的臭氧水的消毒实验可以获得,自来水存在的少量有害微生物是不会导致臭氧水的消杀能力下降很明显,这是因为臭氧水中的臭氧含量远远地可以满足对自来水中有害微生物的杀灭需求。
但是,如果24B所指的水罐中能够灌装更好的水,显然具有比灌装自来水更具优势。所以2B所代表的水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或在消杀要求更高的场合(如手术室、高等级生物实验室,等)应该灌装医疗无菌用水更好,或可以使用反渗透水。反渗透水分一级R/O膜反渗透水和二级R/O膜反渗透水。一般情况下,一级反渗透水可以将有害微生物过滤祛除95%左右,二级反渗透水一般认为可以达到医疗无菌用水的标准,所以高级别的消杀场所,图1 的设计系统建议配套二级R/O膜净化水。图2表述了与图1配套的二级R/O膜反渗透制水器图,这样图1的2B表示的水罐就被图2中的35-2(二级R/O膜分渗透制水系统的二级净水高压水罐)所取代。
图2是一种常规的两级R/O膜反渗透制水系统的架构图。对照表1所展示的图标及图标编码和图标注释,专业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对照图2不难理解图2的技术表述,为了节省篇幅,对图2就不做更为详细的陈述了。但是为了避免误解,只对图2的工作原理作粗略的陈述。在图2中,A是整个系统的原水进水口,B是系统的一级反渗透的废水排泄口,C是系统一级反渗透水的供水口,D是二级反渗透废水的排泄口,E是系统二级反渗透的供水口。图2中;19是电磁阀;22-1是一级反渗透的R/O膜,22-2是二级反渗透的R/O膜;23是压力截止阀;29是PP棉过滤器;30是颗粒活性炭过滤器;31是结块活性炭过滤器;32是四通; 33是三通;34是废水比调节阻尼;35-1是一级反渗透水存储的高压水罐,35-2是二级反渗透水存储的高压水罐。
图2的工作原理是原水(自来水)经过四级初滤后进入一级反渗透膜,以及反渗透膜制备的一级洁净水被储存于一级反渗透水存储的高压水罐中,一方面可以通过C端口向外提供一级反渗透水,另一方面是二级反渗透系统的供水端。一级反渗透的水经过二级反渗透R/O 膜向二级反渗透水存储的高压水罐中注水,二级反渗透水通过E端口向系统外提供二级反渗透的洁净水。一级反渗透的废水直接排放,二级反渗透的废水可以反馈到一级反渗透系统的 R/O膜进水端作为一级反渗透的供水使用。系统中的两个废水比调节阻尼(34)分别用于一级反渗透和二级反渗透的的废水比调节。系统中的电磁阀的作用作为业内技术人员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将图2作为图1臭氧制备系统的供水,可以分别根据需要向图1的系统提供一级反渗透纯净水,或二级反渗透纯净水,以满足不同臭氧消杀场合的需求。
对于图1的设计,分子筛制氧机可以选择空气变压吸附(PSA)制氧机,也可以选择吸附真空解吸(VPSA)制氧机。还可以去掉制氧机,选择一个空气泵。当然选择制氧机向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提供纯度较高的氧气,可以显著地将臭氧制备量提升三倍以上,而使用空气向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供气,则由于空气中仅有21%的氧气,所以臭氧的制备量会明显地降低。省略了分子筛制氧机,显然可以缩减装备的体积和重量,因此在考虑到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不需要很大的场合,去掉制氧机是一种合理的设计选择。目前分子筛制氧机的供氧量一般是采用每分钟制备多少升来区分,例如1L/min、2L/min、3L/min、5L/min、10L/min 等,以目前市场分子筛产品供应的情况,对于小型分子筛制氧机,10L/min的规格基本上属于小型分子筛制氧机的上限,如果再需要大的制氧量,一般是按照小制氧量的机型进行模块化组合。对于与氙准分子光源配套使用来说,选择小型的分子筛制氧机基本上是可以满足需要,因为氙准分子光源激发氧气制备臭氧属于高端小型化臭氧制备设备。对应于目前的医疗消杀基本可以满足多种场合的需求。对于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省略分子筛制氧机,直接用空气泵向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提供压力空气气源。
对于图1的设计,当需要单位时间内制备高的臭氧量时,除了采用分子筛制氧机提供高浓度的氧气,在图1所表述的架构系统中,还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采用串联使用、或并联使用、或串并联使用的模式来提升单位时间内臭氧的制备量。关于这一点,本发明人已经在与本专利同日提交的“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专利申请文件中有所表述。
图1或图1与图2相互配套的这种设计主要适用于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的架构的主要部件以及部件在设备中的工作架构的工作排序设计。

Claims (5)

1.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的臭氧喷洒架构是由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压力气源供给装置、气体过滤装置、气体调压阀、二流体喷嘴作为必须部件,并且与气泵、水泵、分子筛制氧机、电磁阀以及水箱、水罐、自来水供应端口为基本元器件构成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的基础架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其特征是二流体喷嘴首选虹吸式二流体喷嘴,次选是非虹吸式二流体喷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其特征是向二流体喷嘴供液的液体泵首选使用蠕动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其特征是使用分子筛制氧机作为架构系统的压力气源,或使用空气泵向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提供压力空气气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其特征是安装有氙准分子灯管的封闭式氙准分子臭氧激发舱可以在一个架构系统中通过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多个组合使用。
CN202021830455.3U 2020-08-21 2020-08-21 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 Active CN214859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0455.3U CN214859499U (zh) 2020-08-21 2020-08-21 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30455.3U CN214859499U (zh) 2020-08-21 2020-08-21 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59499U true CN214859499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50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30455.3U Active CN214859499U (zh) 2020-08-21 2020-08-21 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594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55315B2 (ja) 流体浄化装置
CN101156955B (zh) 非平衡等离子体式喷雾杀菌消毒剂发生装置
KR20150126045A (ko) 집중된 기체 상 살생물제의 적용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12441563A (zh) 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
CN114659219A (zh) 一种一体式杀菌除味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4859499U (zh) 氙准分子臭氧消杀治疗仪
CN206252994U (zh) 污水厂臭气处理成套系统
CN214762401U (zh) 氙准分子臭氧汽雾的一种一流体喷嘴的喷洒架构
CN214762402U (zh) 氙准分子臭氧汽雾的一种二流体喷嘴的喷洒架构
CN112897470B (zh) 集中传输式氙准分子光源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喷洒架构
CN214512031U (zh) 冷冻环境的氙准分子臭氧外置循环喷洒系统
CN112057277A (zh) 传染疾病简易快速充气式治疗隔离舱
CN214679503U (zh) 生物安全缓冲间的氙准分子臭氧消杀系统
CN205773502U (zh) 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JP2022113450A (ja) 空気清浄装置
CN214552295U (zh) 一种一体化医疗废水处理设备产生废气的消杀设备
CN2790476Y (zh) 一种空气增氧净化机
CN214360467U (zh) 房车的氧气供给和臭氧供给组合系统
WO1999065533A1 (en) Catalytic dental water apparatus
US20020179518A1 (en) Dialysis machine with disinfectant function
CN1621095A (zh) 医用快速杀菌、消毒、清洗机
RU25845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еззараживания жидких отходов лечебно-профилактических учреждений
US20210316029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cycling of respiratory masks and othe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CN2521216Y (zh) 具逆渗透/去离子的臭氧水机
TWI284543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w temperature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