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57849U - 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57849U
CN214857849U CN202120690465.XU CN202120690465U CN214857849U CN 214857849 U CN214857849 U CN 214857849U CN 202120690465 U CN202120690465 U CN 202120690465U CN 214857849 U CN214857849 U CN 214857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ebral plate
plate
cervical vertebra
vertebral
cerv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904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厉彦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zhou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Quzhou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zhou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Quzhou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6904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57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57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57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其包括3D打印的中空的椎板本体,椎板本体包括均为弧形的外侧板、内侧板,外侧板与内侧板弧形开口均朝向内侧板方向,外侧板外曲面上具有若干个致密的孔隙,内侧板外曲面致密光滑。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且易可实现个性化定制;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致密光滑的内侧板可避免瘢痕长入颈髓硬膜形成压迫,具有致密孔隙的外侧板则可有利于重建棘突,并且能够为肌肉附着提供条件,利于后方肌肉附着重建,能够有效地重建颈椎后方稳定性,并且可最大限度的阻止瘢痕长入椎管,压迫颈髓出现神经症状,还可为二次手术提供颈髓‑椎板识别界面,降低二次手术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
背景技术
当下颈椎疾病的发展呈现年轻化趋势,对医疗卫生事业形成巨大挑战,保守治疗无效时,往往需要经手术干预治疗,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方式,后路手术主要用于多个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颈椎后方附件肿瘤、骨折脱位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颈椎后路手术中的经典术式之一。该类手术为对椎管内颈髓进行减压,需在后方韧带复合体剥离椎板棘突骨面,切除后方椎板,置入相关螺钉-钉棒系统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而颈髓直接由肌肉软组织覆盖,瘢痕愈合,颈椎后方直接丧失肌肉骨性附着点,颈椎后方稳定性完全由钉棒系统提供,可导致颈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受限,随着年龄增大,骨质疏松、再发骨折损伤等不可预知因素,存在钉棒系统固定失败风险,而且后方大量瘢痕愈合,压迫颈髓,脊髓瘢痕组织界限不清,二次手术损伤颈髓风险明显加大,对临床形成巨大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人工椎板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其不仅能够为肌肉附着提供条件,有效地重建颈椎后方稳定,且可采用3D进行打印制作,制备工序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其包括3D打印的中空的椎板本体,所述椎板本体包括均为弧形的外侧板、内侧板,所述外侧板与内侧板弧形开口均朝向所述内侧板方向,所述外侧板外曲面上具有若干个致密的孔隙,所述内侧板外曲面致密光滑。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外侧板在弧形中心形成有凸起。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内侧板的弧度为120度左右。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椎板本体在其两侧均设有2个固定板,同一侧的2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呈“U”型状,所述固定板上均开有固定孔。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固定板与椎板本体为一体制成。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固定孔内壁设有螺纹。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椎板本体的边缘位置处均进行圆角处理为弧形。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椎板本体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且易可实现个性化定制;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致密光滑的内侧板可避免瘢痕长入颈髓硬膜形成压迫,具有致密孔隙的外侧板则可有利于重建棘突,并且能够为肌肉附着提供条件,利于后方肌肉附着重建,能够有效地重建颈椎后方稳定性,并且可最大限度的阻止瘢痕长入椎管,压迫颈髓出现神经症状,还可为二次手术提供颈髓-椎板识别界面,降低二次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中:1-椎板本体;2-外侧板;3-内侧板;4-固定孔;5-孔隙;6-凸起;7-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竖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根据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其包括3D打印的中空的椎板本体1,所述椎板本体1包括均为弧形的外侧板2、内侧板3,所述外侧板2与内侧板3弧形开口均朝向所述内侧板3方向,所述外侧板2外曲面上具有若干个致密的孔隙5,所述内侧板3外曲面致密光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侧板2为椎板本体在使用时面向颈椎的一面,外侧板为背向颈椎的一面。其两端的定义为椎板本体1弧形的外侧板2或内侧板3的两端,参考图4。
参考图2,所述内侧板3的弧度为120度。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外侧板2与内侧板3之间构成的中空空间的厚度为1mm。
且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孔隙5可贯穿所述外侧板2。
所述外侧板2在弧形中心形成有凸起6,此更利于棘突的重建。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内侧板3与外侧板2的弧度,凸起6的具体弧度与高度的设计来源于患者C3-C7椎板影像的数据,其具体操作为:采集术前患者颈椎三维CT,导入mimics软件,截取后方C3-C7椎板影像,然后根据影像数据来输入相对应的数据来采用3D打印技术来制作出椎板本体。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制备简单,通过采集具体的病患的椎板的数据(例如椎板本体长度、宽度等),来实现个性化定制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椎板,以此使得其更为贴合患者的颈椎情况。
参考图1至图4,所述椎板本体1在其两侧均设有2个固定板7,同一侧的2个所述固定板7与椎板本体1呈“U”型,所述固定板7上均开有固定孔4。
所述固定板7与椎板本体1为一体制成,其为椎板本体7向外一体延伸得到,此结构更为简单,更便于采用3D进行打印制备得到。
所述固定孔4内壁设有内螺纹。采用带有内螺纹的固定孔4可实现通过螺钉将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椎板固定至患者的椎体侧块。
所述椎板本体1的边缘位置处均进行圆角处理为弧形,可避免由于材料的凹凸不平,或凸棱对人体肌肉或血管造成损伤。
所述椎板本体1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在具体实施时,先采集术前患者颈椎三维CT,导入mimics软件,截取后方C3-C7椎板影像,然后根据影像数据来输入相对应的数据来采用3D打印技术来制作出椎板本体1,将内侧板3面向颈椎,将固定板7贴合放置在患者椎管两侧的椎体侧块上,然后用螺钉通过固定孔4将椎板本体1固定在椎体侧块即可,,使用方便,且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使得其更符合患者颈椎情况。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3D打印的中空的椎板本体,所述椎板本体包括均为弧形的外侧板、内侧板,所述外侧板与内侧板弧形开口均朝向所述内侧板方向,所述外侧板外曲面上具有若干个致密的孔隙,所述内侧板外曲面致密光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在弧形中心形成有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的弧度为1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本体在其两侧均设有2个固定板,同一侧的2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呈“U”型状,所述固定板上均开有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内壁设有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与椎板本体为一体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本体的边缘位置处均进行圆角处理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椎板本体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CN202120690465.XU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 Active CN214857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90465.XU CN214857849U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90465.XU CN214857849U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57849U true CN214857849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86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90465.XU Active CN214857849U (zh) 2021-04-06 2021-04-06 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578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22747B (zh) 一种3d打印枕颈融合固定装置
KR20140088072A (ko) 척추 협착 및 신경공 협착을 위한 경피적 방법
CN101972179B (zh) 一种可调式颈椎椎间融合器
Kim et al. Cervical osteotomies for neurological deformities
Min et al. Anterior short correction in thoracic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with mini-open thoracotomy approach: prospective clinical, radiological and pulmonary function results
Odent et al. Kyphectomy in myelomeningocele with a modified Dunn-McCarthy technique followed by an anterior inlayed strut graft
CN214857849U (zh) 一种可维持颈椎后方稳定性的3d打印人工椎板
Zuckerman et al. Multilevel anterior cervical osteotomies with uncinatectomies to correct a fixed kyphotic deformity associated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technical note and operative video
KR102203493B1 (ko) 환자 맞춤형 3d 프린팅 하이브리드 플레이트
Guo et al. Bilateral atlas laminar hook combined with transarticular screw fixation for an unstable bursting atlantal fracture
CN110636807A (zh) 可自主调整的漏斗胸重建系统
Pohlemann et al. Fixation of sacral fractures
RU2467716C1 (ru) Способ декомпрессии спинного мозга при переломах грудных и поясничных позвонков
CN110338945A (zh) 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颈椎假体及制作方法
RU2721885C1 (ru) Малоинвазивный способ стабилизации при оскольчатых переломах позвонка грудо-поясничного отдела позвоночника
US20200289165A1 (en) A screw-rod instrument specially used for posterior atlantoaxial vertebrae fixation
CN110226959A (zh) 颈后路动态固定装置
CN204708958U (zh) 棘突固定装置
RU2802396C1 (ru) Способ хирургического лечения идиопатического сколиоза позвоночник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го введения транспедикулярных винтов
CN215129920U (zh) 一种腰椎侧前方解剖型微创钢板
CN202761418U (zh) 机翼型腰椎峡部内固定器
CN216495582U (zh) 脊柱用3d打印导向性生物型钛合金骶骨钉-板内固定装置
CN213552128U (zh) 一种颈椎前路开孔装置
CN219846973U (zh) 椎体假体组件
CN219323481U (zh) 肱骨近端锁定板及肱骨骨折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