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51507U - 对焦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对焦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51507U
CN214851507U CN202121490585.1U CN202121490585U CN214851507U CN 214851507 U CN214851507 U CN 214851507U CN 202121490585 U CN202121490585 U CN 202121490585U CN 214851507 U CN214851507 U CN 214851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transmission
focus drive
limit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905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彬
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905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51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51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51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对焦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其中对焦驱动装置包括:载体,在所述载体侧面的至少一个预设区域设置有限位部件和抵接部;驱动部,所述驱动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部的第三端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所述传动部通过所述限位部件限位于所述预设区域;其中,所述驱动部能够在预设条件下沿所述第一方向发生形变,以使传动部通过抵接部带动所述载体在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载体的轴向。本公开的结构,利用驱动部实现驱动作用,同时利用传动部带动载体运动,实现变焦功能。在变焦过程中,有效避免电磁干扰。

Description

对焦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焦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发展,电子设备如手机中的摄像功能越来越好。自动对焦是利用电子设备摄像的基础功能,可有效提升用户拍摄过程中的使用体验。
相关技术中,通常以电磁驱动方式实现镜头组件的自动对焦,在电磁驱动方式,易对电子设备内部其他元件产生电磁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对焦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对焦驱动装置,包括:
载体,在所述载体侧面的至少一个预设区域设置有限位部件和抵接部;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沿第一方向延伸;
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部的第三端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所述传动部通过所述限位部件限位于所述预设区域;
其中,所述驱动部能够在预设条件下沿所述第一方向发生形变,以使所述传动部通过所述抵接部带动所述载体在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载体的轴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邻于所述抵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预设夹角;
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形成所述传动部的第三端,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远离所述连接处的一端为所述传动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远离所述连接处的一端为所述传动部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焦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焦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且所述载体限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焦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位于所述载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位于所述载体的第二端;
所述载体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装配,所述载体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靠近所述载体的内缘与所述载体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远离所述载体的外缘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装配;
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靠近所述载体的内缘与所述载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远离所述载体的外缘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组件或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沿所述载体间隔分布的多个弹性部;
每个所述弹性部包括:靠近所述载体的内缘、远离所述载体的外缘以及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内缘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缘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设置为记忆金属合金线。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及上述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焦驱动装置,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对焦驱动装置的载体装配。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焦驱动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的结构,利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形变功能的驱动部实现驱动作用,同时利用传动部将第一方向的驱动力转换为第二方向的驱动力,带动载体运动,实现变焦功能。在变焦过程中,限位部件的限位作用可保证变焦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本公开不采用电磁驱动,有效避免电磁干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对焦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对焦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驱动部形变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弹性组件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对焦驱动装置,包括:载体,在载体侧面的至少一个预设区域设置有限位部件和抵接部。驱动部,驱动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传动部,传动部的第一端与驱动部的一端连接,传动部的第二端与驱动部的另一端连接,传动部的第三端与抵接部相抵接,传动部通过限位部件限位于预设区域。其中,驱动部能够在预设条件下沿第一方向发生形变,以使传动部通过抵接部带动载体在第二方向运动,第二方向为载体的轴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本公开的结构,利用在第一方向上具有形变功能的驱动部实现驱动作用,同时利用传动部将第一方向的驱动力转换为第二方向的驱动力,带动载体运动,实现变焦功能。在变焦过程中,限位部件的限位作用可保证变焦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本公开不采用电磁驱动,有效避免电磁干扰。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对焦驱动装置,包括:载体10、驱动部20及传动部30。
在载体10侧面的至少一个预设区域设置有限位部件110和抵接部120,比如在载体10的周向侧面设置限位部件110和抵接部120。驱动部20沿第一方向延伸。
传动部30的第一端与驱动部20的一端连接,传动部30的第二端与驱动部20的另一端连接,传动部30的第三端与抵接部120相抵接,传动部30通过限位部件110限位于预设区域。其中,驱动部20能够在预设条件下沿第一方向发生形变,以使传动部30通过抵接部120带动载体10在第二方向运动,第二方向为载体10的轴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本实施例中,载体10用于装配摄像模组的镜头组件,可以设置为与镜头组件相适配的柱状结构。比如,载体10设置为圆柱体,圆柱体的中空内腔用于装配镜头组件。或者,载体10设置为棱柱体,棱柱体的内腔可设置为圆柱形,以装配镜头组件。载体10的中空内腔可便于光线入射至镜头组件。
其中,载体10的周向侧面可以是圆柱体的周向侧面,也可以是棱柱体的周向侧面。以图1设置的方式为示例,本实施例中载体10的周向侧面为棱柱体的周向侧面。可在棱柱体的一个侧面(预设区域)设置限位部件110和抵接部120,也可在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设置限位部件110和抵接部120。
本实施例中,驱动部20为线型的驱动结构,比如设置为微型丝杠,或者设置为记忆金属合金线(SMA)。驱动部20可设置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图1对应的示例中设置有两个驱动部20。记忆金属合金(SMA)可在通电后,会改变其内部金属的晶体结构,从而整体尺寸发生变化;断电后,恢复为原来尺寸。
本公开中以驱动部20设置为记忆金属合金(SMA)线为例说明,预设条件包括通电或断电。其中,SMA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比如为载体10的径向。
通电后SMA线收缩,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减小,从而带动传动部3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间的距离变小,将传动部30的第三端沿第二方向推动。传动部30的第三端推动相抵接的抵接部120沿第二方向运动,进而带动载体10和载体10内的镜头组件运动实现变焦。
断电后SMA线伸长恢复原尺寸,带动传动部3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间的距离恢复原长,传动部30的第三端恢复原位置,与第三端相抵接的抵接部120恢复原位置,从而载体10和载体10内的镜头组件恢复原位置,完成自动变焦。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限位部件110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限位部1101、第二限位部1102和第三限位部1103;在第二方向上,第二限位部1102相邻于抵接部120。
其中,抵接部120与第一限位部1101、第二限位部1102和第三限位部1103中的任一限位部之间都可以形成限位空间,第一限位部1101、第二限位部1102和第三限位部1103中的相邻限位部之间也可形成限位空间,便于实现对传动部30的限位。
第一限位部1101、第二限位部1102和第三限位部1103可以设置为限位圆柱,第一限位部1101和第三限位部1103的尺寸可以相同,第二限位部1102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限位部1101,以有效实现支撑作用。结合图1所示,在第二方向上,抵接部120位于第二限位部1102的上方。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传动部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310和第二支撑部320,第一支撑部310与第二支撑部320之间形成预设夹角。
第一支撑部310位于第一限位部1101和第二限位部1102之间,可在第一限位部1101和第二限位部1102之间相对运动。第二支撑部320位于第二限位部1102和第三限位部1103之间,可在第二限位部1102和第三限位部1103之间相对运动。
其中,第一支撑部310与第二支撑部320的连接处形成传动部30的第三端,第一支撑部310的远离连接处的一端为传动部30的第一端,第二支撑部320的远离连接处的一端为传动部30的第二端。
本实施例中,传动部30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铰接结构。可以设置为可形成预设夹角的V形结构,或者X形结构。
在一个示例中,传动部30设置为一体的V形的片状弹簧。V形的片状弹簧中,在驱动部20的作用下,第一支撑部310和第二支撑部320可以沿第三端处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形变(即二者夹角改变),而第一支撑部310和第二支撑部320自身还存在一定刚性,因此可以在收缩形变过程中,第一支撑部310和第二支撑部320还具有向上的推力,从而在第三端处推动抵接部120。
在另一个示例中,传动部30设置为铰接的V形结构。铰接的V形结构中,第一支撑部310和第二支撑部320在第三端处铰接,铰接部位可设置阻尼。在驱动部20的作用下,第一支撑部310和第二支撑部320在铰接处的夹角改变,以推动抵接部120。
为了提升对焦过程中载体运动的平稳性,如图1所示,可在载体10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组传动部30。两组传动部30同步运动,提升对焦过程中载体10运动的平稳性。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40;第一壳体40上设置有固定部410,驱动部20通过固定部410与第一壳体40固定连接。
其中,固定部410与驱动部20的预设部位固定,预设部位比如可以为驱动部20延伸长度的中间部位。
第一壳体40比如设置为如图1所示的底座形式,固定部410比如为设置在第一壳体40上的凸起结构,固定部410可与驱动部20的中间部位粘接或卡接,以实现驱动部20与第一壳体40的固定。比如,固定部410与驱动部20的中间部位通过双面胶粘接;或者,固定部410上设置有卡槽,驱动部20的中间部位卡接于卡槽内,实现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40上还设置有连接端子,驱动部20可通过连接端子与控制芯片实现电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壳体50,第二壳体50具有容置空间,第二壳体50与第一壳体40连接,且载体10限位于容置空间内。
其中,第一壳体40与第二壳体50可以粘接固定,二者配合以对载体10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对载体10运动的区域也存在限位作用。位于第二方向上方的为第二壳体50,位于第二方向下方的为第一壳体40。第一壳体40以及第二壳体50上都对应设置有与载体10的中空内腔相互贯通的通孔,便于光线入射至载体10内的镜头组件。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弹性组件60和第二弹性组件70,第一弹性组件60位于载体10的第一端的周向,第二弹性组件70位于载体10的第二端的周向。载体1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弹性组件60与第一壳体40装配,载体1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弹性组件70与第二壳体50装配。
其中,载体10的在第二方向上方的一端为第二端,在第二方向下方的一端为第一端。位于第二方向上方的为第二弹性组件70,位于第二方向下方的为第一弹性组件60。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组件60和第二弹性组件70的设置,可以将载体10沿第二方向可活动地限位于容置空间中或者说悬挂于容置空间中。实现载体10在容置空间内沿第二方向运动的同时,能够缓冲性的恢复原位,在不影响载体10运动的同时,对载体10以及载体10内的镜头组件有效防护。
在驱动部20电连接的方式中,驱动部20可通过第一弹性组件60或者第二弹性组件70与连接端子连接,进而通过连接端子与控制芯片电连接。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弹性组件60的靠近载体10的内缘与载体1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性组件60的远离载体10的外缘与第一壳体40固定连接,以将载体10与第一壳体40装配。
第二弹性组件70的靠近载体10的内缘与载体1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二弹性组件70的远离载体10的外缘与第二壳体5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以将载体10与第二壳体50装配。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载体10的第一端的端面和第二端的端面上可分别预留有粘接部。第一弹性组件60的周向内缘与载体10的第一端的端面粘接固定。第二弹性组件70的周向内缘与载体10的第二端的端面粘接固定。
第一弹性组件60的周向外缘与第一壳体40粘接或卡接,第二弹性组件70的周向外缘与第二壳体50粘接或卡接。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弹性组件60或第二弹性组件70包括:沿载体10间隔分布的多个弹性部610;比如,多个弹性部610沿载体10的周向间隔分布。
每个弹性部610包括:靠近载体10的内缘6101、远离载体10的外缘6102以及弹性连接部6103,弹性连接部6103的一端与内缘6101固定连接,弹性连接部6103的另一端与外缘610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组件60与第二弹性组件70的结构相同,以第一弹性组件60的结构示例描述。弹性连接部6103比如可以是为弹簧臂结构。
弹性连接部6103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使内缘6101与外缘6102的间距变大;外力消失时,弹性连接部6103恢复原状,内缘6101与外缘6102的间距恢复初始位置。基于这一原理,当驱动部20在通电下形变(如收缩),可驱动传动部30运动(第一支撑部310和第二支撑部夹角变小),传动部30通过推动抵接部120而推动载体10沿第二方向(向上)运动,从而实现载体10内部镜头组件的自动对焦功能。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镜头组件及前述实施例中的对焦驱动装置,镜头组件与驱动装置的载体装配。
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对焦驱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对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体,在所述载体侧面的至少一个预设区域设置有限位部件和抵接部;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沿第一方向延伸;
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部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传动部的第三端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接,所述传动部通过所述限位部件限位于所述预设区域;
其中,所述驱动部能够在预设条件下沿所述第一方向发生形变,以使所述传动部通过所述抵接部带动所述载体在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载体的轴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邻于所述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形成预设夹角;
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和第三限位部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形成所述传动部的第三端,所述第一支撑部的远离所述连接处的一端为所述传动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支撑部的远离所述连接处的一端为所述传动部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驱动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且所述载体限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位于所述载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位于所述载体的第二端;
所述载体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装配,所述载体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装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靠近所述载体的内缘与所述载体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远离所述载体的外缘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装配;
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靠近所述载体的内缘与所述载体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远离所述载体的外缘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以将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装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或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沿所述载体间隔分布的多个弹性部;
每个所述弹性部包括:靠近所述载体的内缘、远离所述载体的外缘以及弹性连接部,所述弹性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内缘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缘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设置为记忆金属合金线。
10.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组件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焦驱动装置,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对焦驱动装置的载体装配。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中所述的对焦驱动装置。
CN202121490585.1U 2021-06-30 2021-06-30 对焦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851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90585.1U CN214851507U (zh) 2021-06-30 2021-06-30 对焦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90585.1U CN214851507U (zh) 2021-06-30 2021-06-30 对焦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51507U true CN214851507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12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90585.1U Active CN214851507U (zh) 2021-06-30 2021-06-30 对焦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515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6239B (zh) 拍摄装置、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7277305B (zh) 摄像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77304B (zh) 摄像模块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92069B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US7848034B2 (en) Flat spring plate and lens actuator with same
CN111953881A (zh) 镜头模组
US8040623B2 (en) Compact auto focus lens module with piezoelectric actuator
US20110075280A1 (en) Piezoelectric driving module, camera module using sam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1897084A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头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21509967A (ja) 駆動機構、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CN112788217A (zh) 光学防抖驱动器、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616001A (zh) 光学防抖驱动器、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236946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4137778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568131B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090021849A1 (en) Drive uni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drive unit
CN214851507U (zh) 对焦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TWI484726B (zh) 致動器、採用該致動器之相機模組及便攜式電子裝置
JP2011203435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装置
JP2008131554A (ja) 撮像装置
KR20130051616A (ko) 렌즈 액추에이터
CN215953943U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215867299U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JP2020021096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カメラ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1258023A (zh) 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