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9091U - 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9091U
CN214849091U CN202120568035.0U CN202120568035U CN214849091U CN 214849091 U CN214849091 U CN 214849091U CN 202120568035 U CN202120568035 U CN 202120568035U CN 214849091 U CN214849091 U CN 214849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ransformer
grounding
hol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80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芳
文章
夏欣
叶灿华
周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xiang Xiang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xiang Xiang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xiang Xiang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xiang Xiang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680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9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9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9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部件和隔离部件,接地部件包括旋接板、接地板和固定部件,旋接板形成有用于连接变压器的第一接孔和用于与接地板连接的第二接孔,接地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且第二板与变压器的侧面有间隙,第一板形成有用于连接旋接板的旋接孔,旋接孔和第二接孔通过固定部件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一接孔与变压器的接地端连接,所述接地板与所述旋接板通过固定部件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调整所述接地板和所述旋接板的连接角度,从而方便线路的编排,同时,由于采用旋接板和接地板代替常规的导线,极大的提升了线路的规范性,隔离部件的加设进一步提升了接地装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作为一种基本的电气元件,被广泛的应用在电网系统中,常用的变压器往往具有较大的质量,由于在安装时需要牢靠的支撑,因此往往采用竖直放置的方式,在这样的放置限制下,变压器线圈的接地端多设于变压器的上方,而为了变压器的安全工作,需要进行变压器的接地,现有技术主要采用接地导线从变压器的接地端直接接地,这样的接地方式不规范,容易造成线路的杂乱,从而导致检修和安装的不便,进而容易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提出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变压器接地方式不合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部件和隔离部件,所述接地部件包括旋接板、接地板和固定部件,所述旋接板形成有用于连接变压器顶端的第一接孔和用于与接地板连接的第二接孔,所述接地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旋接板的旋接孔,所述旋接孔和所述第二接孔通过所述固定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远离所述旋接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的一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变压器之间保持间隙,所述第二板远离所述第一板的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延伸且形成有用于与接地导线连接的接地孔;
所述隔离部件包括旋接板隔离套和接地板隔离套,所述旋接板隔离套套设在所述第一接孔和所述第二接孔之间,所述接地板隔离套套设在所述第一接孔和所述第二接孔之间。
优选的,变压器接地装置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连接板和卡接件,所述连接板用于将所述卡接件与变压器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卡接件包括接触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接触板的一侧用于面对所述第二板,所述接触板背离所述第二板的一侧用于面对变压器外壳侧壁,所述接触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接触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板穿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且所述第二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接件还包括第一限位螺栓和第二限位螺栓,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一侧板到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内形成有用于和所述第一限位螺栓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二侧板到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开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内形成有用于和所述第二限位螺栓配合的第二内螺纹。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座和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座和桥板,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和变压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面对所述变压器外壳的一侧与所述桥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桥板与所述变压器外壳平行,所述桥板背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与所述接触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接板和所述变压器接地端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桥板和所述连接座垂直。
优选的,变压器接地装置还包括线槽,所述线槽用于收容所述接地导线。
优选的,所述线槽包括线槽座和线槽盖,所述线槽座包括底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均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卡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板位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卡板背离所述第二卡板的一侧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卡条,所述第二卡板背离所述第一卡板的一侧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卡条;
所述线槽盖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连接以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接地导线的收容空间,所述线槽盖包括盖板、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所述盖板的一侧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扣,所述盖板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扣,所述第一连接扣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条扣合,所述第二连接扣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条扣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垂直。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件为旋接螺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使用时,将所述第一接孔与变压器的接地端连接,所述接地板与所述旋接板通过固定部件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调整所述接地板和所述旋接板的连接角度,从而方便线路的编排,同时,由于采用旋接板和接地板代替常规的导线,极大的提升了线路的规范性,隔离部件的加设进一步提升了接地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的旋接板和接地板通过旋接螺钉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的旋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的接地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的接地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的接地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27684440000003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27684440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
参考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部件和隔离部件26,所述接地部件包括旋接板1、接地板2和固定部件,所述旋接板1形成有用于连接变压器顶端的第一接孔4和用于与接地板2连接的第二接孔5,所述接地板2包括第一板6和第二板7,所述第一板6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旋接板1的旋接孔8,所述旋接孔8和所述第二接孔5通过所述固定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6远离所述旋接孔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7的一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板7和所述变压器之间保持间隙,所述第二板7远离所述第一板6的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延伸且形成有用于与接地导线连接的接地孔9;
所述隔离部件26包括旋接板隔离套和接地板隔离套,所述旋接板隔离套套设在所述第一接孔4和所述第二接孔5之间,所述接地板隔离套套设在所述第一接孔和所述第二接孔之间。
将所述第一接孔4与变压器的接地端连接,所述接地板2与所述旋接板1 通过旋接螺钉3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调整所述接地板2 和所述旋接板1的连接角度,从而方便线路的编排,同时,由于采用旋接板1 和接地板2代替常规的导线,极大的提升了线路的规范性,隔离部件26的加设进一步提升了接地装置的安全性。
优选的,变压器接地装置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连接板和卡接件,所述连接板用于将所述卡接件与变压器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卡接件包括接触板10、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所述接触板10的一侧用于面对所述第二板7,所述接触板10背离所述第二板7的一侧用于面对变压器外壳的侧壁,所述接触板10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所述接触板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2,所述第二板7穿设在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之间,且所述第二板7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件还包括第一限位螺栓13和第二限位螺栓14,所述第一侧板11沿所述第一侧板11到所述第二侧板12的方向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内形成有用于和所述第一限位螺栓13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侧板12沿所述第二侧板12到所述第一侧板11的方向开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内形成有用于和所述第二限位螺栓14配合的第二内螺纹。
所述第一限位螺栓13和所述第二限位螺栓14用于将所述第二板7压在所述接触板10上,以防止所述第二板7晃动,防止运输过程中由于振动导致结构遭到破坏。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座15和桥板16,所述连接座15的一侧和变压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15面对所述变压器外壳的一侧与所述桥板16 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桥板16与所述变压器外壳平行,所述桥板16背离所述连接座15的一端与所述接触板10连接。
所述支撑部件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部件的加设增加了所述接地板2的固定效果。
优选的,所述旋接板1和所述变压器接地端通过螺栓连接,螺栓的连接方式可靠,同时可调性高,适用于变压器接地装置的使用场合。
优选的,所述桥板16和所述连接座15垂直。
优选的,变压器接地装置还包括线槽25,所述线槽25用于收容所述接地导线,线槽25的加设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线路。
优选的,所述线槽25包括线槽座和线槽盖,所述线槽座包括底板17、第一卡板18和第二卡板19,所述第一卡板18和所述第二卡板19均连接在所述底板17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卡板18位于所述底板17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板 19位于所述底板17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卡板18背离所述第二卡板19的一侧的远离所述底板17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卡条20,所述第二卡板19背离所述第一卡板18的一侧的远离所述底板17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卡条21;
所述线槽盖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板18和所述第二卡板19连接以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接地导线的收容空间,所述线槽盖包括盖板22、第一连接扣23和第二连接扣24,所述盖板22的一侧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扣23,所述盖板22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扣24,所述第一连接扣23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条20扣合,所述第二连接扣24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条21扣合。
使用时,当线路布置好后,将所述线槽盖盖在所述线槽座上,所述第一连接扣23、所述第二连接扣24、所述第一卡条20和所述第二卡条21互相咬合以起到固定效果。
优选的,所述线槽25为塑料结构件,塑料具有较好的韧性,适用于线槽 25的使用条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6和所述第二板7垂直。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件为旋接螺钉3。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地部件和隔离部件,所述接地部件包括旋接板、接地板和固定部件,所述旋接板形成有用于连接变压器顶端的第一接孔和用于与接地板连接的第二接孔,所述接地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形成有用于连接所述旋接板的旋接孔,所述旋接孔和所述第二接孔通过所述固定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远离所述旋接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的一端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变压器之间保持间隙,所述第二板远离所述第一板的一端向靠近地面的方向延伸且形成有用于与接地导线连接的接地孔;
所述隔离部件包括旋接板隔离套和接地板隔离套,所述旋接板隔离套套设在所述第一接孔和所述第二接孔之间,所述接地板隔离套套设在所述第一接孔和所述第二接孔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连接板和卡接件,所述连接板用于将所述卡接件与变压器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卡接件包括接触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接触板的一侧用于面对所述第二板,所述接触板背离所述第二板的一侧用于面对变压器外壳侧壁,所述接触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接触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板穿设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且所述第二板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还包括第一限位螺栓和第二限位螺栓,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一侧板到所述第二侧板的方向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内形成有用于和所述第一限位螺栓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侧板沿所述第二侧板到所述第一侧板的方向开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内形成有用于和所述第二限位螺栓配合的第二内螺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连接座和桥板,所述连接座的一侧和变压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面对所述变压器外壳的一侧与所述桥板的一端连接,且所述桥板与所述变压器外壳平行,所述桥板背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与所述接触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接板和所述变压器接地端通过螺栓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板和所述连接座垂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槽,所述线槽用于收容所述接地导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包括线槽座和线槽盖,所述线槽座包括底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均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卡板位于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板位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卡板背离所述第二卡板的一侧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卡条,所述第二卡板背离所述第一卡板的一侧的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卡条;
所述线槽盖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连接以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接地导线的收容空间,所述线槽盖包括盖板、第一连接扣和第二连接扣,所述盖板的一侧连接有所述第一连接扣,所述盖板的另一侧连接有第二连接扣,所述第一连接扣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条扣合,所述第二连接扣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条扣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垂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为旋接螺钉。
CN202120568035.0U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 Active CN214849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8035.0U CN214849091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8035.0U CN214849091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9091U true CN214849091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58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8035.0U Active CN214849091U (zh) 2021-03-19 2021-03-19 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90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1190B2 (en) Fuse unit
US7931479B1 (en) Bussed electrical center with combinatio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onnection
CN108550757B (zh) 动力电池切断单元
CN101133532A (zh) 连接或设备转接器
CN214849091U (zh) 一种变压器接地装置
WO2023082761A1 (zh) 一种充电桩
CN106058510B (zh) 验电接地接口通用装置
CN210111292U (zh) 安全的电容柜
CN112886130B (zh) 电池组及电动车辆
CN208423701U (zh) 一种用于保护汽车线束的线束盒
CN218070317U (zh) 一种带卡片结构防护盖
CN206259512U (zh) 防触电型接线端子
CN211789812U (zh) 插接式插头和电机
CN219419339U (zh) 一种集成高低压插件的面板结构
CN206004007U (zh) 电源连接结构和智能网关
CN110828764B (zh) 电池包断路装置、电池包及新能源汽车
CN108389984A (zh) 电池模组组件
CN212114027U (zh) 接线端子
CN216698630U (zh) 一种改善电池包内低压采集线束总成固定的支架
CN216436235U (zh)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及其防护结构
CN215869948U (zh) 一种接插件和接插箱
CN209982026U (zh) 管母线多孔连接装置
CN221102137U (zh) 电池箱
CN210926436U (zh) 一种连接器的外壳
CN218448744U (zh) 便于固定的连接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ransformer Grounding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3

Pledgee: China Co. truction Bank Corp Yiyang branch

Pledgor: Huaxiang XiangNe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345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