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8292U - 按键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键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8292U
CN214848292U CN202120403857.3U CN202120403857U CN214848292U CN 214848292 U CN214848292 U CN 214848292U CN 202120403857 U CN202120403857 U CN 202120403857U CN 214848292 U CN214848292 U CN 214848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groov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038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Wenta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038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8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8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8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键固定结构,用于电子设备上,包括中框及按键组件;中框开设有按键孔;按键组件包括侧键、弹性件、按键触点、支架及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固定于支架靠近按键孔的一侧,按键触点设于柔性电路板靠近按键孔的一侧;弹性件固定于支架靠近按键孔的一侧,且设有用于收容按键触点的收容槽;侧键固定于弹性件背离支架的一侧,且侧键远离弹性件的一侧穿过按键孔。本实用新型由里向外组装,降低了组装难度;同时,通过先将按键触点、柔性电路板以及弹性件固定在支架上,有效避免了侧键与柔性电路板分开多次组装带来的组装误差,提升了组装精度与效率。

Description

按键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其按键(例如电源键、音量键)的结构也包含多种样式。传统的按键结构方案采用双色注塑 (包括硬胶部分与软胶部分),其中软胶部分包括挂台区域,通过挤压挂台区域使之变形后穿过按键孔从而进入中框内,整个过程属于由外向里组装,导致侧键组装时难度较大。另外,按键和柔性电路板(FPC)属于分开组装的形式,当FPC 没有组装到位的时候或者按键孔偏位时就会出现按键与FPC的触点接触不良的问题,导致按键手感不良,影响按键功能。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按键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按键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旨在改善现有的按键组装不易且容易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降低组装难度,提升组装精度与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固定结构,用于电子设备上,包括中框及按键组件;所述中框开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组件包括侧键、弹性件、按键触点、支架及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按键孔的一侧,所述按键触点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按键孔的一侧;所述弹性件固定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按键孔的一侧,且设有用于收容所述按键触点的收容槽;所述侧键固定于所述弹性件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且所述侧键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侧穿过所述按键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收容槽均呈长方体状,所述收容槽将所述弹性件的一面侧壁贯穿形成开口;所述支架靠近所述按键孔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支架一侧的边缘相适配的固定槽;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支架一侧的边缘插入所述固定槽内从而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卡块;所述侧键包括按压部及设于所述按压部靠近所述弹性件一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与所述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块用于插入所述卡槽内从而将所述侧键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块的中心、所述卡槽的中心与所述按键触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电路板从所述弹性件的开口伸入到收容槽内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按键触点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按键触点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侧与所述收容槽的底部间隔设置;当所述侧键对所述弹性件的按压时,所述收容槽的底部压合所述按键触点。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对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限位固定。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定位的定位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键的材质为PC材料,所述弹性件的材质为 TPU材料。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固定结构,通过支架将柔性电路板与按键触点进行固定,然后将弹性件固定在支架设有按键触点的部位,最后将侧键固定在弹性件上,即由里向外组装,当整个按键组件组装完成后再将侧键穿过中框的按键孔完成最后的装配,从而无需像传统的按键安装方式中将软胶挂台区域通过挤压变形由外向内的穿过中框的按键孔,降低了组装难度;同时,通过先将按键触点、柔性电路板以及弹性件固定在支架上,有效避免了侧键与柔性电路板分开多次组装带来的组装误差,提升了组装精度与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按键固定结构中按键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按键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按键固定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1所示按键固定结构再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标号:100、按键固定结构;10、中框;11、按键孔;20、按键组件; 21、侧键;211、按压部;212、连接部;213、卡槽;22、弹性件;221、收容槽;222、卡块;23、按键触点;24、支架;241、定位孔;242、避让槽;243、固定槽;25、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按键固定结构100,用于电子设备上,通过按压按键来实现相关功能的控制。其中,按键包括但不限于电源键、音量键与AI键(智慧按键)等。
如图1、图3、图4与图5所示,按键固定结构100包括中框10及按键组件 20。中框10即为设于电子设备中部的框形壳体,其侧边开设有按键孔11。按键组件20的元器件部分设于中框10内,按压部分设于按键孔11外,用户可通过按压按键孔11外的按压部分来实现对电子设备相应功能的控制。
具体的,如图2-图5所示,按键组件20包括侧键21、弹性件22、按键触点 23、支架24及柔性电路板25。在本实施例中,侧键21的材质为PC(polycarbonate board,聚碳酸酯)材料,质地较硬;弹性件22的材质为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质地较软,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开模过程中,可将侧键21与弹性件22通过双色注塑到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架24为塑胶材质,根据具体设计需求固定于电子设备内的其他结构上。其中,支架24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定位的定位孔241,通过至少两点定位来确定支架24安装时的位置,提升支架24的安装精度。
柔性电路板(FPC)25固定于支架24靠近按键孔11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柔性电路板25具有一定的可弯折性,因此,除了固定于支架24靠近按键孔11 的一侧的部分,柔性电路板25还包括可贴附在支架24的其他部位的其余部分,这些部分可伸出于支架24的范围之外从而与其他元器件进行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支架24上设有避让槽242,避让槽242的形状与柔性电路板25贴附于支架 24上的部位的形状相一致,用于对柔性电路板25进行限位固定,避免柔性电路板25发生横向偏移。
按键触点23设于柔性电路板25靠近按键孔11的一侧并与柔性电路板25电性连接。其中,按键触点23通过点胶固定在柔性电路板25上,从而形成一个按键主体。弹性件22固定于支架24靠近按键孔11的一侧,且设有用于收容按键触点23的收容槽221。即,按键触点23设于弹性件22与柔性电路板25之间。具体的,弹性件22与收容槽221均呈长方体状,收容槽221的开口朝向柔性电路板25设置,从而将按键触点23盖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2也可以是半球状,从而使弹性件受到的压力消失时更容易恢复原状。其中,收容槽 221将弹性件22的一面侧壁贯穿形成开口。即弹性件22的六个面中,有两个面处于空缺状态,其中一个空缺的面即为收容槽221的开口,与支架24进行连接固定;另一个空缺的面用于供柔性电路板25伸入到收容槽221内部从而与按键触点23电性连接并固定于支架24上。
进一步的,如图3与图5所示,支架24靠近按键孔11的一侧开设有与弹性件22靠近支架24一侧的边缘相适配的固定槽243。即,固定槽243包括三条边,与弹性件22在收容槽221的开口部位的三条边形状相一致。因此,弹性件22靠近支架24一侧的边缘插入固定槽内243从而固定在支架24上。其中,按键触点 23靠近弹性件22的一侧与收容槽221的底部间隔设置,当弹性件22受压变形时,收容槽221的底部向按键触点23靠近最终使得收容槽221的底部压合按键触点 23,进而实现对按键主体的按压动作。能够理解的是,当弹性件22受到的压力消失时,弹性件22能够恢复原状,从而使得结束对按键主体的按压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侧键21固定于弹性件22背离支架24的一侧,形成一体化的按压结构。侧键21远离弹性件22的一侧穿过按键孔11并伸出于中框10之外,便于用户按压。当用户按压侧键21时,侧键21则压合弹性件22进而压合按键触点23,从而完成按压动作。
具体的,弹性件22远离支架24的一侧设有卡块222,卡块222为凸起结构。侧键21包括按压部211及设于按压部211靠近弹性件22一侧的连接部212,连接部212开设有与卡块222相适配的卡槽213,卡块222用于插入卡槽213内从而将侧键21与弹性件22连接。进一步的,卡块222的中心、卡槽213的中心与按键触点23位于同一直线上,避免组装偏位导致按压侧键21时手感不良,影响按键功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2也可通过点胶与侧键21的连接部 212形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过程为:首先,将支架24固定在电子设备内的预定位置,然后将柔性电路板25固定在支架24上的预定位置,再然后将按键触点23点胶固定在柔性电路板25的预定位置,从而形成一体化的按键主体。其次,将弹性件22与侧键21通过卡合连接或者点胶固定,形成一体化的按键帽结构,然后将按键帽结构固定在按键主体上,再然后安装于中框10上,从而完成整个按键的组装。整个组装是由内向外组装,无需传统按键组装时需要将软胶挂台区域挤压变形通过按键孔的步骤,降低了组装难度,并且,柔性电路板25与按键触点23 的组装精度更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固定结构100,通过支架24将柔性电路板 25与按键触点23进行固定,然后将弹性件22固定在支架24设有按键触点23 的部位,最后将侧键21固定在弹性件22上,即由里向外组装,当整个按键组件 20组装完成后再将侧键21穿过中框10的按键孔11完成最后的装配,从而无需像传统的按键安装方式中将软胶挂台区域通过挤压变形由外向内的穿过中框10 的按键孔11,降低了组装难度;同时,通过先将按键触点23、柔性电路板25以及弹性件22固定在支架24上,有效避免了侧键21与柔性电路板25分开多次组装带来的组装误差,提升了组装精度与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图中未示出),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100。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Claims (9)

1.一种按键固定结构,用于电子设备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及按键组件;所述中框开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组件包括侧键、弹性件、按键触点、支架及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固定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按键孔的一侧,所述按键触点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按键孔的一侧;所述弹性件固定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按键孔的一侧,且设有用于收容所述按键触点的收容槽;所述侧键固定于所述弹性件背离所述支架的一侧,且所述侧键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侧穿过所述按键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收容槽均呈长方体状,所述收容槽将所述弹性件的一面侧壁贯穿形成开口;所述支架靠近所述按键孔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支架一侧的边缘相适配的固定槽;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支架一侧的边缘插入所述固定槽内从而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卡块;所述侧键包括按压部及设于所述按压部靠近所述弹性件一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开设有与所述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卡块用于插入所述卡槽内从而将所述侧键与所述弹性件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的中心、所述卡槽的中心与所述按键触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从所述弹性件的开口伸入到收容槽内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按键触点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所述按键触点靠近所述弹性件的一侧与所述收容槽的底部间隔设置;当所述侧键对所述弹性件的按压时,所述收容槽的底部压合所述按键触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对所述柔性电路板进行限位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定位的定位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键的材质为PC材料,所述弹性件的材质为TPU材料。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固定结构。
CN202120403857.3U 2021-02-24 2021-02-24 按键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848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3857.3U CN214848292U (zh) 2021-02-24 2021-02-24 按键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3857.3U CN214848292U (zh) 2021-02-24 2021-02-24 按键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8292U true CN214848292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952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03857.3U Active CN214848292U (zh) 2021-02-24 2021-02-24 按键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82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39312A1 (en) SIM card socke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648946B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装置
JP2005353563A (ja) 携帯電話用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JP2008545913A (ja) ロックキ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4848292U (zh) 按键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5762595A (zh) 电子转接卡以及电子设备
CN109309307A (zh) 端子结构、便携终端及端子部的制造方法
CN212675574U (zh) 一种用于指纹模块接地的极片及指纹装置
US20070128942A1 (en) Smart card connector with a holding structure
CN211858468U (zh) 按键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KR100276497B1 (ko) 모듈화된 키패널과 그것이 적용된 휴대용 전화기
CN216624049U (zh) 一种防水贴片结构开关
CN205565239U (zh) 电子转接卡以及电子设备
CN216490645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6286820U (zh) 车用无线遥控钥匙
CN111370246A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6610926U (zh) 连接器
CN210927427U (zh) 变频器操作盒装置
CN210926454U (zh) 一种usb公头构造
CN218274365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产品
CN210123992U (zh) 终端
CN215008857U (zh) 一种usb 2.0 otg转接头装置
CN218071731U (zh) 一种麦克风组件固定和密封装置
CN220829899U (zh) 一种按键及终端
CN116112592A (zh) 具有防水指纹侧键的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