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8185U - 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8185U
CN214848185U CN202121737622.4U CN202121737622U CN214848185U CN 214848185 U CN214848185 U CN 214848185U CN 202121737622 U CN202121737622 U CN 202121737622U CN 214848185 U CN214848185 U CN 2148481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ion
blanking
jig
main body
j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376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文斌
李国峰
高盛超
贺晶
胡宝峰
朱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ac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ac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ac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ac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376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81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81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81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包括支架、升降单元、多个下料单元。每个所述下料单元皆包括下料气缸、以及治具。所述下料气缸包括下料气缸主体、以及分离夹爪。每个所述分离夹爪皆包括一个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料气缸主体上的连接板,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治具一侧的分离板。每个所述分离板皆包括一个分离板主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分离板主体上的限位块。所述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分离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当所述下料气缸主体带动所述分离夹爪移动至所述治具上时,所述分离板主体紧贴于所述治具一端端头,以使所述治具与空心线圈分离。该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绕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绕线机是变压器、电感、磁卡等线圈生产中的专用设备,在绕制空心线圈时,模芯与靠模配合,电机控制旋转进行线圈的绕制。
如中国专利公开的空心线圈绕线设备,专利号为CN201721869290.9,其若干根漆包线通过过线机构将漆包线并排靠拢,然后通过拉线机构将漆包线的线头牵引至治具驱动机构处的下治具上,此时的开盖装置将上位于治具驱动机构上方的上治具向上脱离下治具,当线头牵引到位后,此时的开盖装置将上治具与下治具重新配合,治具驱动机构实现与下治具的连接从而驱动相互配合的上治具和上治具转动绕线。目前的空心线圈在加工的过程中,空心线圈上设置胶使成型后的空心线圈结构稳定,但该成型后的空心线圈易与上治具粘合在一起,致使上治具无法继续加工,影响加工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使空心线圈分离的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以满足工业需求。
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包括一个支架,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一端的升降单元,多个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下料单元。每个所述下料单元皆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的下料气缸,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料气缸一侧且用于抵顶空心线圈的治具。所述下料气缸包括一个下料气缸主体,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料气缸主体两侧的分离夹爪。且所述治具设置于两个所述分离夹爪之间。每个所述分离夹爪皆包括一个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料气缸主体上的连接板,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治具一侧的分离板。每个所述分离板皆包括一个分离板主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分离板主体上的限位块。所述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分离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当所述下料气缸主体带动所述分离夹爪移动至所述治具上时,所述分离板主体紧贴于所述治具一端端头,以使所述治具与空心线圈分离。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下料单元皆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料气缸与所述支架之间的缓冲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座,多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架之间的连接杆,以及多个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的弹簧。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分离板主体朝向所述治具的一端端头皆设置倒角。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分离夹爪皆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板背向所述分离板一侧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板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分离夹爪的外轮廓成倒立的“T”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治具的外轮廓成圆形。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分离板皆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治具一端的限位侧壁,该限位侧壁的外轮廓成弧形,该弧形的直径与所述治具的外径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通过所述下料单元中下料气缸辅助所述治具与空心线圈分离。每个所述下料气缸中的所述下料气缸主体皆带动两个所述分离夹爪移动,且所述治具设置于两个所述分离夹爪之间,从而两个所述分离夹爪可从所述治具两侧将所述治具上的空心线圈分离。所述分离夹爪通过所述连接板连接至所述下料气缸主体上,并且在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治具一侧设置分离板,所述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分离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每个所述分离板皆包括一个分离板主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分离板主体一侧限位块。当所述下料气缸主体带动所述分离夹爪移动至所述治具上时,所述分离板主体紧贴于所述治具一端端头,以使所述治具与空心线圈分离。该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中分离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包括一个支架1,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1一端的升降单元2,多个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下料单元10。所述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模块,如组装组件等等,其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所述支架1用于安装所述下料单元10,所述升降单元2带动所述支架1移动,在所述升降单元2带动所述支架1升降移动的过程中所述下料单元10进行加工。所述支架1、以及所述升降单元2皆为一种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每个所述下料单元10皆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1一侧的下料气缸11,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料气缸11一侧且用于抵顶空心线圈(图未示)的治具12,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料气缸11与所述支架1之间的缓冲装置13。
所述下料气缸11包括一个下料气缸主体111,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两侧的分离夹爪112。
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用于驱动所述分离夹爪112移动,以将所述治具12与空心线圈分离。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为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为一种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每个所述分离夹爪112皆包括一个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上的连接板1121,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121朝向所述治具12一侧的分离板1122,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121背向所述分离板1122一侧的挡板1123。所述分离夹爪112的外轮廓成倒立的“T”字型。
所述连接板1121用于连接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所述连接板1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分离板112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以便于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带动所述分离夹爪112向所述治具12一侧移动。
每个所述分离板1122皆包括一个分离板主体1122a,一个设置在所述分离板主体1122a上的限位块1122b,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限位块1122b朝向所述治具12一端的限位侧壁1122c。可以想到的是,所述分离板主体1122a与所述限位块1122b之间的连接位置成台阶状,所述分离板1122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分离板主体1122a在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的驱动下向所述治具12一侧移动,所述限位块1122b限制所述分离板主体1122a进入所述治具12的位置。另外,每个所述分离板主体1122a朝向所述治具12的一端端头皆设置倒角,以便于所述分离板1122插设在所述治具12与空心线圈之间。当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带动所述分离夹爪112移动至所述治具12上时,所述分离板主体1122a紧贴于所述治具12一端端头,以使所述治具12与空心线圈分离。
所述限位块1122b用于限制所述分离板1122沿所述治具12一端移动的位置,并且所述限位侧壁1122c的外轮廓成弧形,该弧形的直径与所述治具12的外径相等,以便于所述限位块1122b贴合至所述治具12一侧,使所述分离板1122在所述治具12一侧位置稳定。
所述挡板11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板1121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当所述连接板1121连接于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上时,所述挡板1123限制所述连接板1121与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之间的连接位置,以便于所述分离夹爪112与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之间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治具12的外轮廓成圆形,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带动所述分离夹爪112沿所述治具12的端面移动,以使空心线圈在加工过程中稳定。所述治具12为耐高温、耐腐蚀材料制成,所述治具12为一种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缓冲装置13包括一个安装座131,多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31与所述支架1之间的连接杆132,以及多个套设于所述连接杆132上的弹簧133。所述安装座131用于连接所述下料气缸11,所述连接杆132将所述支架1与所述安装座131连接在一起,当所述升降单元2带动所述下料单元10进行加工时,所述弹簧133可使所述安装座131移动,以降低所述下料单元10在加工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通过所述下料单元10中下料气缸11辅助所述治具12与空心线圈分离。每个所述下料气缸11中的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皆带动两个所述分离夹爪112移动,且所述治具12设置于两个所述分离夹爪112之间,从而两个所述分离夹爪112可从所述治具12两侧将所述治具12上的空心线圈分离。所述分离夹爪112通过所述连接板1121连接至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上,并且在所述连接板1121朝向所述治具12一侧设置分离板1122,所述连接板1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分离板112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每个所述分离板1122皆包括一个分离板主体1122a,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分离板主体1122a一侧限位块1122b。当所述下料气缸主体111带动所述分离夹爪112移动至所述治具12上时,所述分离板主体1122a紧贴于所述治具12一端端头,以使所述治具12与空心线圈分离。该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包括一个支架,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一端的升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还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下料单元,每个所述下料单元皆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的下料气缸,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料气缸一侧且用于抵顶空心线圈的治具,所述下料气缸包括一个下料气缸主体,以及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下料气缸主体两侧的分离夹爪,且所述治具设置于两个所述分离夹爪之间,每个所述分离夹爪皆包括一个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料气缸主体上的连接板,两个间隔设置在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治具一侧的分离板,每个所述分离板皆包括一个分离板主体,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分离板主体上的限位块,所述连接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分离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当所述下料气缸主体带动所述分离夹爪移动至所述治具上时,所述分离板主体紧贴于所述治具一端端头,以使所述治具与空心线圈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下料单元皆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下料气缸与所述支架之间的缓冲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一个安装座,多个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支架之间的连接杆,以及多个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的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离板主体朝向所述治具的一端端头皆设置倒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离夹爪皆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连接板背向所述分离板一侧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板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夹爪的外轮廓成倒立的“T”字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的外轮廓成圆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离板皆还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治具一端的限位侧壁,该限位侧壁的外轮廓成弧形,该弧形的直径与所述治具的外径相等。
CN202121737622.4U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 Active CN2148481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7622.4U CN214848185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37622.4U CN214848185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8185U true CN214848185U (zh) 2021-11-23

Family

ID=79180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37622.4U Active CN214848185U (zh) 2021-07-28 2021-07-28 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81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59619U (zh) 一种汽车扁线马达扁铜线组合扁线绕组装置
CN214848185U (zh) 一种用于绕线机的卡爪下料装置
CN115446136A (zh) 高强钨合金极细丝拉拔装置
CN216311601U (zh) 电感全自动绕线装置
CN213845018U (zh) 一种三针式直条绕线机
CN209797082U (zh) 一种塑料软管的夹持装置
CN113903593A (zh) 电感全自动绕线装置
CN209471825U (zh) 一种用于漆包线的夹持装置
CN209633058U (zh) 一种夹具及其适用的机器人
CN216212852U (zh) 电感尾线理线机构
CN207918170U (zh) 绕线机的尼龙线高度控制装置
CN219246522U (zh) 一种绕线机用线头夹紧装置
CN221352553U (zh)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非自粘线绕线上刀模装置
CN208648404U (zh) 一种自动绕线机的圆形线夹
CN213170886U (zh) 下料装置及绕线机
CN207835313U (zh) 波形绕线机反绕线夹夹紧装置
CN213003472U (zh) 一种钢构件焊接装置
CN213185834U (zh) 绕线机
CN112908680B (zh) 变压器线圈绕线分离方法
CN216188507U (zh) 电感转移插板机构
CN213845021U (zh) 一种三针式直条绕线机的张紧装置
CN220041592U (zh) 一种用于互感绕线机的新型附加线模组
KR102446120B1 (ko) 프레스 성형 시스템용 소재 공급장치
CN220543753U (zh) 一种磁环竖直固定及扯线机构
CN220122752U (zh) 一种电机定子线圈整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