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2809U - 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2809U
CN214842809U CN202120714207.0U CN202120714207U CN214842809U CN 214842809 U CN214842809 U CN 214842809U CN 202120714207 U CN202120714207 U CN 202120714207U CN 214842809 U CN214842809 U CN 2148428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stopcock
thick bamboo
sec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142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红
罗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yu Hengx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yu Heng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yu Hengxi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yu Hengxi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142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28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28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28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民用爆破用辅助器材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包括管塞筒,所述管塞筒底部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孔,每个所述活动孔内部均贯穿活动安装活动杆,每个所述活动杆侧边顶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推动板。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管塞筒内部安装有固定管,以及将活动杆安装至固定管两侧的活动孔内部,以及将固定杆安装至管塞筒上下两端的固定孔内部,进而可以保证活动杆在管塞筒内部水平移动,进而可以调节管塞筒四周位置的摩擦板与管塞筒之间的间距,保证摩擦板可以贴合至不同内径的雷管末端内壁,提高整个管塞筒的安装稳定性,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民用爆破用辅助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雷管或者电子雷管生产中,需要首先在电或者电子雷管脚线上注塑一个管塞,然后在管塞的出线方向上焊接电引火元件,之后再把管塞插入到雷管管壳中。
但是,现如今使用的管塞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在将管塞安装至雷管末端内部时,通过管塞底部的管口与雷管末端内侧壁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摩擦力,对管塞进行固定,此时需要保证管塞的形状尺寸与雷管末端的尺寸完全相同,而由于管塞的形状尺寸在生产时已经确定,无法进行调节,使得对管塞的生产工艺提出较高的要求,导致管塞的适用性不足,影响对雷管末端的安装使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包括管塞筒,所述管塞筒底部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孔,每个所述活动孔内部均贯穿活动安装活动杆,每个所述活动杆侧边顶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推动板,且推动板活动安装于中空管内部,所述管塞筒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且活动杆顶部贯穿活动安装于安装孔内部,所述中空管内部中端活动安装有支撑弹簧,且支撑弹簧两侧分别活动贴合至推动板侧边表面,每个所述管塞筒内部上下两端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框,每个所述安装框底部中端均开设有连接孔,每个所述连接孔内部均贯穿活动安装有固定杆,每个所述管塞筒上下两端中部均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杆顶部贯穿活动安装于固定孔内部,每个所述固定杆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
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杆中端表面均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顶端表面活动贴合于限位板底端表面。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和固定杆侧边均固定安装有摩擦板。
优选的,每个所述摩擦板侧边表面均粘合有摩擦垫。
优选的,每个所述固定杆底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长度大于连接孔的内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由于在管塞筒内部安装有固定管,以及将活动杆安装至固定管两侧的活动孔内部,以及将固定杆安装至管塞筒上下两端的固定孔内部,进而可以保证活动杆在管塞筒内部水平移动,进而可以调节管塞筒四周位置的摩擦板与管塞筒之间的间距,保证摩擦板可以贴合至不同内径的雷管末端内壁,提高整个管塞筒的安装稳定性,并且在中空管内部安装有支撑弹簧,可以在压动活动杆时带动两组推动板对支撑弹簧进行抵压压缩,保证后续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摩擦板贴合至雷管内侧壁表面,以及在固定杆移动后,可以带动其表面固定的限位板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进而快速的将摩擦板进行反向推动,保证其可以贴合至雷管内侧壁表面,实现对管塞筒的稳定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的整体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管塞筒;2、中空管;3、活动孔;4、活动杆;5、安装孔;6、推动板;7、支撑弹簧;8、安装框;9、连接孔;10、固定杆;11、固定孔;12、限位板;13、复位弹簧;14、摩擦板;15、摩擦垫;16、活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用电器的型号仅供参考。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用电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包括管塞筒1,所述管塞筒1底部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中空管2,所述中空管2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孔3,每个所述活动孔3内部均贯穿活动安装活动杆4,每个所述活动杆4侧边顶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推动板6,且推动板6活动安装于中空管2内部,所述管塞筒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5,且活动杆4顶部贯穿活动安装于安装孔5内部,所述中空管2内部中端活动安装有支撑弹簧7,且支撑弹簧7两侧分别活动贴合至推动板6侧边表面,每个所述管塞筒1内部上下两端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框8,每个所述安装框8底部中端均开设有连接孔9,每个所述连接孔9内部均贯穿活动安装有固定杆10,每个所述管塞筒1上下两端中部均开设有固定孔11,且固定杆10顶部贯穿活动安装于固定孔11内部,每个所述固定杆10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2。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在管塞筒1内部安装有固定管2,以及将活动杆4安装至固定管2两侧的活动孔3内部,以及将固定杆10安装至管塞筒1上下两端的固定孔11内部,进而可以保证活动杆4在管塞筒1内部水平移动,进而可以调节管塞筒1四周位置的摩擦板14与管塞筒1之间的间距,保证摩擦板14可以贴合至不同内径的雷管末端内壁,提高整个管塞筒1的安装稳定性,并且在中空管2内部安装有支撑弹簧7,可以在压动活动杆4时带动两组推动板6对支撑弹簧7进行抵压压缩,保证后续支撑弹簧7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摩擦板14贴合至雷管内侧壁表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图1和图2所示),每个所述固定杆10中端表面均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13,且复位弹簧13顶端表面活动贴合于限位板12底端表面,由于在固定杆10移动后,可以带动其表面固定的限位板12对复位弹簧13进行压缩,进而快速的将摩擦板14进行反向推动,保证其可以贴合至雷管内侧壁表面,实现对管塞筒1的稳定安装使用。
本实施例中(通过图1和图2所示),所述活动杆4和固定杆10侧边均固定安装有摩擦板14,保证摩擦板14可以贴合至雷管末端内侧壁表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图1和图2所示),每个所述摩擦板14侧边表面均粘合有摩擦垫15,增加摩擦板14与雷管末端内侧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中(通过图1和图2所示),每个所述固定杆10底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板16,且活动板16的长度大于连接孔9的内径,保证固定杆10不会任意的从连接孔9内部移出而影响摩擦板14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者本邻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时,压动管塞筒1外部四组摩擦板14,使其内侧贴合至管塞筒1表面,将摩擦板14以及管塞筒1塞入所需使用的雷管末端,松开对摩擦板14的压力,在支撑弹簧7以及复位弹簧13的作用下,反向推动摩擦板14使其贴合至雷管末端内侧壁表面,对管塞筒1进行安装使用,相较于传统的民用爆破用辅助器材,本装置由于在管塞筒1内部安装有固定管2,以及将活动杆4安装至固定管2两侧的活动孔3内部,以及将固定杆10安装至管塞筒1上下两端的固定孔11内部,进而可以保证活动杆4在管塞筒1内部水平移动,进而可以调节管塞筒1四周位置的摩擦板14与管塞筒1之间的间距,保证摩擦板14可以贴合至不同内径的雷管末端内壁,提高整个管塞筒1的安装稳定性,并且在中空管2内部安装有支撑弹簧7,可以在压动活动杆4时带动两组推动板6对支撑弹簧7进行抵压压缩,保证后续支撑弹簧7的作用下可以使得摩擦板14贴合至雷管内侧壁表面,以及在固定杆10移动后,可以带动其表面固定的限位板12对复位弹簧13进行压缩,进而快速的将摩擦板14进行反向推动,保证其可以贴合至雷管内侧壁表面,实现对管塞筒1的稳定安装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包括管塞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塞筒(1)底部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中空管(2),所述中空管(2)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孔(3),每个所述活动孔(3)内部均贯穿活动安装活动杆(4),每个所述活动杆(4)侧边顶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推动板(6),且推动板(6)活动安装于中空管(2)内部,所述管塞筒(1)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5),且活动杆(4)顶部贯穿活动安装于安装孔(5)内部,所述中空管(2)内部中端活动安装有支撑弹簧(7),且支撑弹簧(7)两侧分别活动贴合至推动板(6)侧边表面,每个所述管塞筒(1)内部上下两端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框(8),每个所述安装框(8)底部中端均开设有连接孔(9),每个所述连接孔(9)内部均贯穿活动安装有固定杆(10),每个所述管塞筒(1)上下两端中部均开设有固定孔(11),且固定杆(10)顶部贯穿活动安装于固定孔(11)内部,每个所述固定杆(10)中端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杆(10)中端表面均活动套接有复位弹簧(13),且复位弹簧(13)顶端表面活动贴合于限位板(12)底端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4)和固定杆(10)侧边均固定安装有摩擦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摩擦板(14)侧边表面均粘合有摩擦垫(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杆(10)底端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活动板(16),且活动板(16)的长度大于连接孔(9)的内径。
CN202120714207.0U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 Active CN2148428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4207.0U CN214842809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4207.0U CN214842809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2809U true CN214842809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62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14207.0U Active CN214842809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28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0435A (zh) * 2022-08-24 2022-10-18 深圳市本特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的组装固定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00435A (zh) * 2022-08-24 2022-10-18 深圳市本特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的组装固定机构
CN115200435B (zh) * 2022-08-24 2023-08-11 深圳市本特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雷管的组装固定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42809U (zh) 一种电子雷管脚线管塞结构
CN203465388U (zh) 35kV悬挂式试验终端
CN219554015U (zh) 一种防水性好的音频插座
CN117578127A (zh) 一种电能表接线端子连接结构
CN108777386B (zh) 一种自动夹紧式安全插排
CN207853055U (zh) 插拔组件和插拔连接装置
CN211605054U (zh) 一种绝缘拉杆装配工装
CN111641052B (zh) 一种通用飞机用导线连接装置
CN216121181U (zh) 一种组合式激光电源
CN208142391U (zh) 一种新型安全插头插座
CN203326167U (zh) 简易型fpc连接器
CN213782325U (zh) 一种usb便拆式母座
CN111613945A (zh) 一种电源插
CN219959484U (zh) 一种大容量弹簧端子连接器
CN21470723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超级快充装置
CN220753811U (zh) 一种电气连接装置
CN203465389U (zh) 10kV悬挂式试验终端
CN219959553U (zh) 一种数据线及电子设备
CN210489451U (zh) 一种铝电解电容器
CN219477140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电线连接器
CN213986930U (zh) 一种10g彩光收发模块壳体结构
CN204807603U (zh) 具有插针防脱功能的电能表
CN220118847U (zh) 一种管线安装连接装置
CN216052283U (zh) 一种低干扰偏振无关光纤隔离器耦合装置
CN215732479U (zh) 一种新能源pdu接口的插拔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