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0926U - 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0926U
CN214840926U CN202121337275.6U CN202121337275U CN214840926U CN 214840926 U CN214840926 U CN 214840926U CN 202121337275 U CN202121337275 U CN 202121337275U CN 214840926 U CN214840926 U CN 214840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box
exchange box
waste heat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372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金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3372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0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0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0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锅炉本体、风机、支撑杆、抽风管、换热箱、循环管和进水管,除尘箱的外顶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箱的外底面,所述除尘箱设置在2个支撑杆之间,且所述换热箱两端的外底面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锅炉本体顶面的两端相连接;排气管,其下部贯穿所述换热箱的一侧设置,所述排气管的上部与进气管的上部均通过所述换热箱的内顶面相连接,且所述进气管的下部通过所述换热箱的内底面贯穿伸入至所述除尘箱的内部。该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方便过滤烟气中的烟尘,增加其使用寿命更长,保护环境,能够加快热交换的效率,使得余热回收更加充分,从而提高能量回收率。

Description

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是一种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出再次回收重新利用的设备,运用到的技术主要有热交换技术、热功转换技术和余热制冷制热技术等,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65585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日2019年11月19日,公开了一种钢铁生产中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锅炉本体,通过安装正在锅炉本体上表面的风机,使得风机通过抽风管与锅炉本体相连接,通过抽风管的上端与连接管的下部相连接,且连接管位于多个换热管的正下方,使得连接管能够将高温烟气全部灌入换热管中,通过进水管对换热箱进行注水,在热传导的作用下,使得换热箱内的水被加热,通过打开阀门将被加热的水经过循环管再次流入锅炉本体的内部,使得余热回收过程完成,从而减少了燃料的使用;
但上述技术方案仍存在一些缺点,如不方便过滤烟气中的烟尘,不方便加快热交换的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不方便过滤烟气中的烟尘,不方便加快热交换的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锅炉本体、风机、支撑杆、抽风管、换热箱、循环管和进水管,除尘箱的外顶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箱的外底面,所述除尘箱设置在2个支撑杆之间,且所述换热箱两端的外底面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锅炉本体顶面的两端相连接;
排气管,其下部贯穿所述换热箱的一侧设置,所述排气管的上部与进气管的上部均通过所述换热箱的内顶面相连接,且所述进气管的下部通过所述换热箱的内底面贯穿伸入至所述除尘箱的内部,并且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换热箱内部的形状均为波浪形;
滤尘组件,其端部通过卡座滑动连接在所述除尘箱的内侧,所述滤尘组件的端部与所述卡座设置为嵌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座还设置有滑槽、缓冲弹簧、缓冲块和缓冲槽。
优选的,所述滑槽贯穿所述除尘箱的内侧面设置,且所述滑槽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有所述卡座的外侧面,并且所述卡座通过所述滑槽贯穿所述除尘箱的内侧面设置;
其中,所述卡座外表面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2个所述缓冲块的一端,且2个所述缓冲块的另一端与2个所述缓冲槽的内表面设置为滑动连接,2个所述缓冲槽分别贯穿所述滑槽内表面的上下两端设置,且所述缓冲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缓冲槽贯穿所述除尘箱的侧面设置,并且所述缓冲块的外侧嵌套设置有所述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内表面和所述卡座的外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风机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面,且所述抽风管的上部贯穿所述风机的一侧设置,并且所述抽风管的下部贯穿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面设置;
其中,所述风机的另一侧贯穿设置有出风管的下部,且所述出风管的上部贯穿所述除尘箱的底面设置,并且所述风机、所述抽风管和所述出风管均设置于2个支撑杆之间。
优选的,所述换热箱的另一侧贯穿设置有所述进水管,且所述换热箱的一面贯穿设置有所述循环管的上部,且所述循环管的下部贯穿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方便过滤烟气中的烟尘,增加其使用寿命更长,保护环境,能够加快热交换的效率,使得余热回收更加充分,从而提高能量回收率;
1.先通过进水管将换热箱的内部灌满凉水,然后启动风机运转,通过锅炉本体内部的烟气从抽风管向风机流动,使得烟气在风机的带动下从出风管向除尘箱的内部排入,通过大量高温的烟气贯穿滤尘组件向上移动,使得滤尘组件端部连接的卡座在滑槽的内部挤压缓冲弹簧,且卡座上部的缓冲块逐渐深入缓冲槽的内部;
此时,烟气中的烟尘不断的吸附在滤尘组件的下表面,而滤尘组件上表面洁净的烟气则通过进气管在换热箱的内部流动,通过进气管和排气管连接,使得洁净的烟气在2个不同的位置进行热交换,最终,洁净的烟气通过排气管伸出换热箱外侧的一端排出,能够过滤烟气中的烟尘,且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保护空气环境;
2.先将换热箱的内部安装好进气管和排气管,通过排气管和进气管设置在换热箱内部的形状均为波浪形,使得洁净的烟气在2个不同的位置进行热交换,此时,换热箱内部的换热体积最大,能够加快热交换的效率,使得余热回收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B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C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本体;2、风机;3、支撑杆;4、抽风管;5、出风管;6、除尘箱;7、排气管;8、进气管;9、换热箱;10、循环管;11、滤尘组件;12、卡座;13、滑槽;14、缓冲弹簧;15、缓冲块;16、缓冲槽;17、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锅炉本体1、风机2、支撑杆3、抽风管4、换热箱9、循环管10和进水管17,除尘箱6的外顶面固定连接在换热箱9的外底面,除尘箱6设置在2个支撑杆3之间,且换热箱9两端的外底面通过支撑杆3与锅炉本体1顶面的两端相连接;其中,排气管7的下部贯穿换热箱9的一侧设置,排气管7的上部与进气管8的上部均通过换热箱9的内顶面相连接,且进气管8的下部通过换热箱9的内底面贯穿伸入至除尘箱6的内部,并且排气管7和进气管8设置在换热箱9内部的形状均为波浪形;此外,滤尘组件11的端部通过卡座12滑动连接在除尘箱6的内侧,滤尘组件11的端部与卡座12设置为嵌合连接,即实现过滤烟气中的烟尘,加快热交换的效率;
如附图2和附图4中所示,当过滤烟气中的烟尘时,需要先通过进水管17将换热箱9的内部灌满凉水,然后启动风机2运转,通过锅炉本体1内部的烟气从抽风管4向风机2流动,使得烟气在风机2的带动下从出风管5向除尘箱6的内部排入,通过大量高温的烟气贯穿滤尘组件11向上移动,使得滤尘组件11端部连接的卡座12在滑槽13的内部挤压缓冲弹簧14,且卡座12上部的缓冲块15逐渐深入缓冲槽16的内部;
此时,烟气中的烟尘不断的吸附在滤尘组件11的下表面,而滤尘组件11上表面洁净的烟气则通过进气管8在换热箱9的内部流动,通过进气管8和排气管7连接,使得洁净的烟气在2个不同的位置进行热交换,最终,洁净的烟气通过排气管7伸出换热箱9外侧的一端排出,即实现过滤烟气中的烟尘,且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保护空气环境;
如附图1和附图3中所示,当加快热交换的效率时,需要在换热箱9的内部安装有进气管8和排气管7,通过排气管7和进气管8设置在换热箱9内部的形状均为波浪形,使得洁净的烟气在2个不同的位置进行热交换,此时,换热箱9内部的换热体积最大,即实现加快热交换的效率,使得余热回收更加充分,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锅炉本体、风机、支撑杆、抽风管、换热箱、循环管和进水管,其特征在于:
除尘箱,其外顶面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箱的外底面,所述除尘箱设置在2个支撑杆之间,且所述换热箱两端的外底面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锅炉本体顶面的两端相连接;
排气管,其下部贯穿所述换热箱的一侧设置,所述排气管的上部与进气管的上部均通过所述换热箱的内顶面相连接,且所述进气管的下部通过所述换热箱的内底面贯穿伸入至所述除尘箱的内部,并且所述排气管和所述进气管设置在所述换热箱内部的形状均为波浪形;
滤尘组件,其端部通过卡座滑动连接在所述除尘箱的内侧,所述滤尘组件的端部与所述卡座设置为嵌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还设置有滑槽、缓冲弹簧、缓冲块和缓冲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贯穿所述除尘箱的内侧面设置,且所述滑槽的内侧面滑动连接有所述卡座的外侧面,并且所述卡座通过所述滑槽贯穿所述除尘箱的内侧面设置;
其中,所述卡座外表面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2个所述缓冲块的一端,且2个所述缓冲块的另一端与2个所述缓冲槽的内表面设置为滑动连接,2个所述缓冲槽分别贯穿所述滑槽内表面的上下两端设置,且所述缓冲块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缓冲槽贯穿所述除尘箱的侧面设置,并且所述缓冲块的外侧嵌套设置有所述缓冲弹簧,且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内表面和所述卡座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面,且所述抽风管的上部贯穿所述风机的一侧设置,并且所述抽风管的下部贯穿所述锅炉本体的顶面设置;
其中,所述风机的另一侧贯穿设置有出风管的下部,且所述出风管的上部贯穿所述除尘箱的底面设置,并且所述风机、所述抽风管和所述出风管均设置于2个支撑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的另一侧贯穿设置有所述进水管,且所述换热箱的一面贯穿设置有所述循环管的上部,且所述循环管的下部贯穿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的一侧。
CN202121337275.6U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Active CN214840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7275.6U CN214840926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7275.6U CN214840926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0926U true CN214840926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07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37275.6U Active CN214840926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0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72776U (zh) 具有烟气净化过滤功能的高效换热器
CN214840926U (zh) 一种工业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2274019U (zh) 一种带有余热回收装置的城市供暖锅炉
CN206652309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除尘收集系统
CN107335415A (zh) 一种活性焦再生塔
CN211853965U (zh) 一种蒸汽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10602848U (zh) 一种烟气余热换热器的回收装置
CN211084569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的冷却装置
CN218380391U (zh) 一种烘干设备用热量回收装置
CN214095573U (zh)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10570079U (zh) 一种方便回收热能的炉体冷却塔
CN201040312Y (zh) 热室压铸机熔炉余热的回收利用装置
CN2856912Y (zh) 除尘式热管换热器
CN208959557U (zh) 一种拉晶炉富氩尾气除油系统
CN207600268U (zh) 一种热管换热器
CN211147396U (zh) 一种带钢冷却用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CN205372701U (zh) 锅炉烟气余热循环供热系统
CN214065798U (zh) 一种烟气换热器
CN209333464U (zh) 一种火力发电用的热回收装置
CN209840052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燃气蒸汽锅炉
CN216898464U (zh) 一种环保锅炉用余热回收装置
CN204594296U (zh) 热交换管、热交换模块、热交换器
CN218781316U (zh) 一种锅炉节能用尾部烟气热回收装置
CN214502191U (zh) 一种化工加工用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12252657U (zh) 一种节能式催化燃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