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37925U - 传动机构、轴承传动结构及轴承座 - Google Patents

传动机构、轴承传动结构及轴承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37925U
CN214837925U CN202120529367.8U CN202120529367U CN214837925U CN 214837925 U CN214837925 U CN 214837925U CN 202120529367 U CN202120529367 U CN 202120529367U CN 214837925 U CN214837925 U CN 214837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eat body
hole
isolation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293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293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37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37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37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机构、轴承传动结构及轴承座,轴承座包括座本体,座本体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安装通孔、及设置于座本体的侧壁的至少两个第一隔离槽,至少两个第一隔离槽间隔设置并绕安装通孔的中心轴线分布。即使轴承座与轴承工作在特殊的场景下而发生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由于座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隔离槽,座本体上与第一隔离槽对应的部位中,靠近安装通孔设置的第一内侧壁会在内应力的作用下朝向安装通孔的中心轴线变形,从而能够消除外圈的外壁与安装通孔的内壁之间因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而出现的间隙,保证轴承的外圈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座本体装配为一体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相对窜动,避免异响的产生。

Description

传动机构、轴承传动结构及轴承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动机构、轴承传动结构及轴承座。
背景技术
轴承作为一种常用的机械零部件,在各种传动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轴承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与轴承座配套进行使用,其中,轴承的外圈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固设在轴承座的安装通孔内,使得轴承的外圈固定而内圈能够自由的转动。当轴承与轴承座工作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下时(例如高温环境),轴承座易发生变形,使得轴承的外圈与安装通孔的内壁之间出现间隙,导致轴承的外圈能够在安装通孔内发生旋转、轴向窜动或径向窜动,从而产生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产生异响的问题,提供一种传动机构、轴承传动结构及轴承座。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轴承座,包括座本体,所述座本体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安装通孔、及设置于所述座本体的侧壁的至少两个第一隔离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隔离槽间隔设置并绕所述安装通孔的中心轴线分布。
上述实施例的轴承座,使用时,将轴承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固设在座本体的安装通孔内,使得轴承的外圈与座本体稳定、可靠的装配为一体,进而使得轴承的内圈能够顺畅的相对座本体和外圈绕轴承的中心轴线转动,当外部传动轴等传动元件插入轴承的内圈内,即可使得传动轴等传动元件顺畅的绕轴承的中心轴线转动以完成动力的传输。即使轴承座与轴承工作在特殊的场景下而发生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导致外圈的外壁与安装通孔的内壁之间出现间隙,由于座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隔离槽,座本体上与第一隔离槽对应的部位中,靠近安装通孔设置的第一内侧壁会在内应力的作用下朝向靠近安装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变形,从而能够消除外圈的外壁与安装通孔的内壁之间因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而出现的间隙,保证轴承的外圈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座本体装配为一体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相对窜动,避免异响的产生。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环绕所述座本体的外壁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隔离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隔离槽间隔设置并绕所述安装通孔的中心轴线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离槽与所述第一隔离槽相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座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外壳体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座本体的热膨胀系数,所述座本体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隔离槽,两个所述第一隔离槽呈上、下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隔离槽绕所述安装通孔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槽具有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由两侧朝向中间部位递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槽具有相对间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通孔的圆心的连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安装通孔的圆心的连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α,且30°≤α≤150°。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轴承传动结构,包括轴承及所述的轴承座,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
上述实施例的轴承传动结构,使用时,即使轴承座与轴承工作在特殊的场景下而发生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也能利用第一内侧壁的变形以消除外圈的外壁与安装通孔的内壁之间因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而出现的间隙,保证轴承能够稳定、可靠的与轴承座装配为一体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相对窜动,避免异响的产生,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动机构,包括所述的轴承传动结构。
上述实施例的传动机构,进行动力的传输时,能够消除外圈的外壁与安装通孔的内壁之间因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而出现的间隙,保证轴承能够稳定、可靠的与轴承座装配为一体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相对窜动,避免异响的产生,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轴承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轴承传动结构A-A的剖视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的轴承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轴承传动结构,100、轴承座,110、座本体,111、安装通孔,112、第一隔离槽,1121、第一侧壁,1122、第二侧壁,113、第一内侧壁,114、中间部位,120、外壳体,121、第二隔离槽,122、第二内侧壁,200、轴承,210、外圈,220、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轴承座100,包括座本体110,座本体110设有用于安装轴承200的安装通孔111、及设置于座本体110的侧壁的至少两个第一隔离槽112,至少两个第一隔离槽112间隔设置并绕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分布。
上述实施例的轴承座100,使用时,将轴承200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固设在座本体110的安装通孔111内,使得轴承200的外圈210与座本体110稳定、可靠的装配为一体,进而使得轴承200的内圈220能够顺畅的相对座本体110和外圈210绕轴承200的中心轴线转动,当外部传动轴(未图示)等传动元件插入轴承200的内圈220内,即可使得传动轴等传动元件顺畅的绕轴承200的中心轴线转动以完成动力的传输。即使轴承座100与轴承200工作在特殊的场景下而发生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导致外圈210的外壁与安装通孔111的内壁之间出现间隙,由于座本体110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隔离槽112,座本体110上与第一隔离槽112对应的部位中,靠近安装通孔111设置的第一内侧壁113会在内应力(如图1的F1所示)的作用下朝向靠近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变形,从而能够消除外圈210的外壁与安装通孔111的内壁之间因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而出现的间隙,保证轴承200的外圈21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座本体110装配为一体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相对窜动,避免异响的产生。
其中,第一隔离槽112的数量和开设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或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或设计,只需保证座本体110上与第一隔离槽112对应的部位中,靠近安装通孔111设置的第一内侧壁113的变形能够消除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而出现的间隙即可。第一隔离槽112的开设轨迹优选为弧形,可以使得弧形的圆心落在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上,保证第一内侧壁113在内应力的作用下能够均匀的朝向靠近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变形,避免因变形不均而在安装通孔111的内壁与外圈210的外壁之间出现间隙。
例如,当轴承座100工作在发动机的曲轴部分时,由于轴承200受到的载荷主要分布在上方和下方两个部位,导致座本体110与轴承200的上方和下方对应的部位易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座本体110与轴承200的上方和下方对应的部位易出现间隙,从而可以将两个第一隔离槽112分别对应座本体110的上方和下方设置,进而能够对座本体110与轴承200的上方和下方对应的部位的间隙进行消除或弥补,保证轴承200的外圈21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座本体110装配为一体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相对窜动,避免异响的产生。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第一隔离槽112绕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如此,保证第一内侧壁113在内应力的作用下能够更加均匀的朝向靠近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变形,使得第一内侧壁113的变形能够有效的消除或者弥补外圈210的外壁与安装通孔111的内壁之间出现的间隙,保证轴承200的外圈21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座本体110装配为一体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相对窜动,避免异响的产生。其中,当第一隔离槽112为两个时,两个第一隔离槽112可以呈上下分布或左右分布;当第一隔离槽112为四个时,四个第一隔离槽112可以分别呈上下与左右分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隔离槽112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绕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非均匀分布,只需能够消除或者弥补外圈210的外壁与安装通孔111的内壁之间出现的间隙即可。
如图1及图3所示,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轴承座100还包括外壳体120,外壳体120环绕座本体110的外壁设置。如此,在座本体110的外壁设置外壳体120,能够进一步加强轴承座100的承重量和支撑强度,避免轴承座100发生变形。其中,外壳体120可以采用铝合金等材质,在保证承重量和支撑强度的同时能够减轻整个轴承座100的重量,散热性能也好;座本体110可以采用铸铁等材质,强度高。外壳体120与座本体110可以采用浇筑的形式制得。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外壳体120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隔离槽121,至少两个第二隔离槽121间隔设置并绕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分布。如此,即使外壳体120与座本体110一同工作在特殊的场景下而发生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外壳体120上与第二隔离槽121对应的部位中,靠近安装通孔111设置的第二内侧壁122也会在内应力(如图3的F3所示)的作用下朝向靠近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变形,从而能够避免因外壳体120发生变形而拉动座本体110发生变形,减小或限制座本体110发生变形。
其中,第二隔离槽121的数量和开设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或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或设计,只需保证外壳体120上与第二隔离槽121对应的部位中,靠近安装通孔111设置的第二内侧壁122的变形能够避免因外壳体120发生变形而拉动座本体110进一步发生变形即可。第二隔离槽121的开设轨迹优选为弧形,可以使得弧形的圆心落在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上,保证第二内侧壁122在内应力的作用下能够均匀的朝向靠近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变形,避免因变形不均而出现间隙。
例如,当轴承座100工作在发动机的曲轴部分时,由于轴承200受到的载荷主要分布在上方和下方两个部位,导致座本体110与轴承200的上方和下方对应的部位易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座本体110与轴承200的上方和下方对应的部位易出现间隙,从而可以在外壳体120上将两个第二隔离槽121分别对应座本体110的上方和下方设置,进而能够利用第二内侧壁122朝向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变形限制座本体110的上方和下方发生变形,保证轴承200的外圈21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座本体110装配为一体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相对窜动,避免异响的产生。
当然,至少两个第二隔离槽121也可以绕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如此,保证第而内侧壁在内应力的作用下能够更加均匀的朝向靠近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变形,使得第二内侧壁122的变形能够有效的限制或抵消座本体110的变形,保证轴承200的外圈21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座本体110装配为一体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相对窜动,避免异响的产生。其中,当第而隔离槽为两个时,两个第二隔离槽121可以呈上下分布或左右分布;当第二隔离槽121为四个时,四个第二隔离槽121可以分别呈上下与左右分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二隔离槽121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绕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非均匀分布,只需能够有效的限制或抵消座本体110的变形即可。
此外,第二隔离槽121可以与第一隔离槽112相对应设置。如此,座本体110上与第一隔离槽112对应的部位中,远离安装通孔111设置的第一外侧壁会朝向远离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发生变形,而第二内侧壁122在内应力的作用下朝向靠近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发生变形,进而利用第二内侧壁122的变形对第一外侧壁的变形进行限制或弥补,再结合第一内侧壁113在内应力的作用下朝向靠近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发生变形,进一步保证轴承200的外圈21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座本体110装配为一体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相对窜动,避免异响的产生。其中,第一外侧壁和第一内侧壁113分别分布在第一隔离槽112相对的两侧;第二隔离槽121与第一隔离槽112相对应设置,是指沿安装通孔111的径向,第二隔离槽121的轮廓完全覆盖第一隔离槽112的轮廓(如图3的虚线范围所示,第二隔离槽121的轮廓完全覆盖第一隔离槽112的轮廓),可以是第二隔离槽121的轮廓大于或等于第一隔离槽112的轮廓。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体120与座本体110固定连接,且外壳体120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座本体110的热膨胀系数。如此,当外壳体120与座本体110同时受热时,外壳体120的变形量大于座本体110的变形量,同时,外壳体120变形时能够施加相应的拉力至座本体110,从而拉动座本体110进一步变形。并且,座本体110设有两个第一隔离槽112,两个第一隔离槽112呈上、下对应设置。如此,外壳体120在上下两个方向对座本体110的拉动幅度较小,外壳体120在左右两个方向对座本体110的拉动幅度较大,从而使得座本体110的上下两侧相对左右两侧朝向靠近轴承200方向移动,使得座本体110整体轮廓呈椭圆形,进而使得座本体110在上下两个方向与轴承200的外圈210配合的更加紧密,能够进一步避免轴承200的外圈210相对座本体110发生转动或相对窜动,也能进一步避免异响的产生。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外壳体120与座本体110固定连接,可以通过铆接、浇筑等形式实现,只需满足外壳体120的变形能够拉动座本体110发生变形即可。外壳体120与座本体110固定连接,且外壳体120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座本体110的热膨胀系数,并且,座本体110设有两个第一隔离槽112,两个第一隔离槽112呈上、下对应设置,该种形式尤其适用于轴承座100工作在发动机的曲轴部分,当然,在其他适宜的场合也能应用该种结构形式。
其中,第一隔离槽112和第二隔离槽121均可以是通槽或盲槽,优选为通槽,对变形的限制或弥补效果好。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离槽112具有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1121及第二侧壁1122,且第一侧壁1121与第二侧壁1122之间的间距由座本体110的两侧朝向座本体110的中间部位114递增。如此,当第一侧壁1121与第二侧壁1122之间的间距较大时,第一内侧壁113受到的内应力较大,从而使得第一内侧壁113更大幅度的朝向靠近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变形,使得安装通孔111的内壁能够紧紧的贴合外圈210的外壁,从而使得轴承20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轴承座100连为一体;同时,由于第一侧壁1121与第二侧壁1122之间的间距较小部位分布在座本体110的内部,而第一侧壁1121与第二侧壁1122之间的间距较大部位分布在座本体110的外侧,第一内侧壁113发生变形时能够对轴承200的外圈210施加从两侧朝向内部的挤压力,能够进一步限制轴承200的外圈210相对座本体110发生移动或转动。
同理,第二隔离槽121具有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三侧壁(未图示)及第四侧壁(未图示),且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之间的间距由外壳体120的两侧朝向外壳体120的中间部位递增。如此,当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之间的间距较大时,第二内侧壁122受到的内应力较大,从而使得第二内侧壁122更大幅度的朝向靠近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变形,能够更好的避免因外壳体120发生变形而拉动座本体110发生变形,从而使得轴承20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轴承座100连为一体;同时,由于第伞侧壁与第四侧壁之间的间距较小部位分布在外壳体120的内部,而第三侧壁与第四侧壁之间的间距较大部位分布在外壳体120的外侧,第二内侧壁122发生变形时能够对座本体110施加从两侧朝向内部的挤压力,能够进一步避免座本体110发生变形。
其中,座本体110的两侧是指座本体11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座本体110的中间部位114可以是指两个侧壁之间的中间;同理,外壳体120的两侧是指外壳体12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外壳体120的中间部位可以是指两个侧壁之间的中心平面。
此外,第一隔离槽112的开设轨迹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或设计,只需满足第一内侧壁113在内应力的作用下能够均匀的朝向靠近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方向变形,避免因变形不均而在安装通孔111的内壁与外圈210的外壁之间出现间隙即可。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隔离槽112具有相对间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安装通孔111的圆心的连线为第一直线,第二端与安装通孔111的圆心的连线为第二直线,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α,且30°≤α≤150°。如此,使得第一内侧壁113的变形能够有效的消除外圈210的外壁与安装通孔111的内壁之间因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而出现的间隙,保证轴承200的外圈21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座本体110装配为一体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相对窜动,避免异响的产生。其中,α可以是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或150°。同理,第二隔离槽121可以具有相对间隔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与安装通孔111的圆心的连线为第三直线,第四端与安装通孔111的圆心的连线为第四直线,第三直线与第四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β,且30°≤β≤150°。其中,α≤β,使得第二隔离槽121与第一隔离槽112相对应设置。安装通孔111的圆心是指座本体110的侧壁所在的平面与安装通孔111的中心轴线的交点。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轴承传动结构10,包括轴承2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轴承座100,轴承200设置于安装通孔111内。
上述实施例的轴承传动结构10,使用时,即使轴承座100与轴承200工作在特殊的场景下而发生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也能利用第一内侧壁113的变形以消除外圈210的外壁与安装通孔111的内壁之间因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而出现的间隙,保证轴承20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轴承座100装配为一体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相对窜动,避免异响的产生,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传动机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轴承传动结构10。
上述实施例的传动机构,进行动力的传输时,能够消除外圈210的外壁与安装通孔111的内壁之间因热变形或蠕变等变形而出现的间隙,保证轴承20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轴承座100装配为一体而不会发生相对转动或相对窜动,避免异响的产生,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本体,所述座本体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安装通孔、及设置于所述座本体的侧壁的至少两个第一隔离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隔离槽间隔设置并绕所述安装通孔的中心轴线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环绕所述座本体的外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第二隔离槽,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隔离槽间隔设置并绕所述安装通孔的中心轴线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槽与所述第一隔离槽相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座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外壳体的热膨胀系数大于所述座本体的热膨胀系数,所述座本体设有两个所述第一隔离槽,两个所述第一隔离槽呈上、下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隔离槽绕所述安装通孔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槽具有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的间距由两侧朝向中间部位递增。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槽具有相对间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安装通孔的圆心的连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安装通孔的圆心的连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α,且30°≤α≤150°。
9.一种轴承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座,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
10.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传动结构。
CN202120529367.8U 2021-03-12 2021-03-12 传动机构、轴承传动结构及轴承座 Active CN214837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9367.8U CN214837925U (zh) 2021-03-12 2021-03-12 传动机构、轴承传动结构及轴承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29367.8U CN214837925U (zh) 2021-03-12 2021-03-12 传动机构、轴承传动结构及轴承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37925U true CN214837925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85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29367.8U Active CN214837925U (zh) 2021-03-12 2021-03-12 传动机构、轴承传动结构及轴承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37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43703B1 (en) Vibration isolation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outboard motor
EP2983932B1 (en) Integrated hybrid power assembly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9154163A1 (zh) 电动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US11283331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20120217848A1 (en) End shield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CN214837925U (zh) 传动机构、轴承传动结构及轴承座
CN113007223A (zh) 传动机构、轴承传动结构及轴承座
US8247916B2 (en) Wind turbine generator
JP2010057260A (ja)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固定構造
CN209692515U (zh) 减速箱箱体与电机轴的装配结构
CN214314856U (zh) 电机结构和汽车
JP7361894B2 (ja) モータ及びその組立構造
CN113007224A (zh) 传动机构及轴承传动结构
CN214837926U (zh) 传动机构及轴承传动结构
CN109831063A (zh) 汽车减速箱箱体与电机轴的装配结构
CN219329647U (zh) 一种磁石安装结构
CN110513396B (zh) 电机转轴轴承的绝缘式密封端盖
CN217935285U (zh) 电机
CN215204402U (zh) 车辆
CN214626714U (zh) 用于电机的水套结构及电机
CN218997789U (zh) 一种马达定子安装结构
CN21677455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铸铝转子加热支撑工装
CN110492653A (zh) 一种电车及其双输出异步牵引电机
CN216981622U (zh) 轻量化外转子电机和无人机
CN214412511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调角无刷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