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36819U - 控制阀及喷射器 - Google Patents

控制阀及喷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36819U
CN214836819U CN202121185847.3U CN202121185847U CN214836819U CN 214836819 U CN214836819 U CN 214836819U CN 202121185847 U CN202121185847 U CN 202121185847U CN 214836819 U CN214836819 U CN 214836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controller
valve
discharg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58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涛
徐云峰
杨涛
冯利军
李刚
华硕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Weifu Hig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Weifu Hig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Weifu Hig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Weifu High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858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36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36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36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阀,包括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控制体,连接第一通道和溢流通道的第一控制器,连接第二通道和溢流通道的第二控制器,以及设有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的出料体;通过控制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的状态变化,能够通过封堵溢流通道、或者解除对溢流通道封堵,改变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压力,从而开打或者闭合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从而独立、精准地控制至少两种物料的输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喷射器,包括上述控制阀,通过将控制体、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及出料体设置在同一喷射器体中,集成度高,能够减小喷射器的总体积,以便于适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

Description

控制阀及喷射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料喷射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控制阀及喷射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天然气作为替代燃料之一,因具有较好的清洁性和经济性,近年来运用于燃气车、在交通领域发展迅猛。
为提高燃气车的动力,利用双燃料喷射器将柴油和天然气直接喷射到燃烧室,通过柴油起引燃作用,再通过天然气作为主燃料燃烧做功,能够有效提高热值效率。
但现有的双燃料喷射器结构复杂,外形尺寸较大,不利于在发动机缸盖内安装。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控制阀及喷射器。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阀,包括控制体,控制体内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控制器,连接第一通道和溢流通道;第二控制器,连接第二通道和溢流通道;出料体,出料体内设置有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第一出料阀与第一通道相连,第二出料阀与第二通道相连;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控制器处于第一状态时,溢流通道受阻,第一通道内的压力作用于第一出料阀,使得第一出料阀闭合;第一控制器处于第二状态时,溢流通道畅通,第一通道的压力减小,使得第一出料阀打开;第二控制器处于第一状态时,溢流通道受阻,第二通道内的压力作用于第二出料阀,使得第二出料阀闭合;第二控制器处于第二状态时,溢流通道畅通,第二通道内的压力减小,使得第二出料阀打开。
进一步地,出料体内还设置有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第五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一物料供应装置,第五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阀设于第一出料口;第六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物料供应装置,第六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阀设于第二出料口;第一控制器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出料阀闭合,第一物料供应装置供给的第一物料滞留在第五通道中;第一控制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出料阀打开,第一物料经由第一出料口输出;第二控制器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出料阀闭合,第二物料供应装置供给的第二物料滞留在第六通道中;第二控制器)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出料阀打开,第二物料经由第二出料口输出。
进一步地,出料体包括连接部和嘴部;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设于嘴部;第五通道穿过连接部和嘴部、并与第一出料口相连;第六通道穿过连接部和嘴部、并与第二出料口相连。
进一步地,出料体还包括紧帽,紧帽用于锁紧连接部与嘴部的连接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器和/或第二控制器包括驱动件、主动件和被动件;第一控制器或者第二控制器处于第一状态时,驱动件驱使主动件抵压被动件,使得被动件封堵溢流通道;第一控制器或者第二控制器处于第二状态时,驱动件驱使主动件远离被动件,使得被动件解除对溢流通道的封堵。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器和/或第二控制器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连接驱动件和主动件;弹性件的弹力能够使得主动件抵紧被动件。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器和/或第二控制器还包括弹性安装块,弹性安装块设置在驱动件上;弹性件的一端连接弹性安装块,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主动件。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器和/或第二控制器还包括导向件,主动件滑动设置于导向件,导向件能够限定主动件的运动方向。
进一步地,控制阀还包括阀座,阀座内设置有第一控制腔和第二控制腔;第一控制腔连通第一通道和溢流通道,第二控制腔连通第二通道和溢流通道;第一控制器或者第二控制器处于第一状态时,被动件靠近第一控制腔或者第二控制腔,使得溢流通道受阻;第一控制器或者第二控制器处于第二状态时,被动件远离第一控制腔或者第二控制腔,使得溢流通道畅通。
进一步地,控制阀还包括安装座,驱动件设于安装座;安装座与阀座之间设置有调整垫圈,通过改变调整垫圈的厚度,能够调整安装座与阀座的间距,从而调整被动件的运动幅度。
进一步地,驱动件为电磁铁;电磁铁通电时,主动件受到电磁力,从而远离被动件;电磁铁未通电时,主动件不受电磁力,从而抵压被动件。
进一步地,主动件为阀芯,被动件为阀球;阀芯靠近阀球的一侧设置有凹槽,阀球处于凹槽中,凹槽能够限定阀球与阀芯的接触位置,进而保证阀芯准确作用于阀球。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加压装置,加压装置使得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具有压力,压力能够作用于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使得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闭合。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喷射器,包括上述控制阀。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阀,包括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控制体,连接第一通道和溢流通道的第一控制器,连接第二通道和溢流通道的第二控制器,以及设有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的出料体;通过控制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的状态变化,能够通过封堵溢流通道、或者解除对溢流通道封堵,改变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压力,从而开打或者闭合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从而独立、精准地控制至少两种物料的输出。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喷射器,包括上述控制阀,通过将控制体、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及出料体设置在同一喷射器体中,集成度高,能够减小喷射器的总体积,以便于适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圈内结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阀,包括:控制体10,控制体10内设置有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第一控制器20,连接第一通道11和溢流通道;第二控制器30,连接第二通道12和溢流通道;出料体40,出料体40内设置有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
其中,第一控制器20和第二控制器30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控制器20处于第一状态时,溢流通道受阻,第一通道11内的压力作用于第一出料阀,使得第一出料阀闭合;第一控制器20处于第二状态时,溢流通道畅通,第一通道11内的压力减小,使得第一出料阀打开。
同理,第二控制器30处于第一状态时,溢流通道受阻,第二通道12内的压力作用于第二出料阀,使得第二出料阀闭合;第二控制器30处于第二状态时,溢流通道畅通,第二通道12内的压力减小,使得第二出料阀打开。
具体地,溢流通道受阻时,第一通道11内的压力稳定,该压力作用于第一出料阀,使得第一出料阀处于闭合状态。溢流通道畅通时,第一通道11和第三通道内的部分压力通过溢流通道离开,导致第一通道11内的压力不足以压紧至第一出料阀闭合,所以,第一出料阀打开。
同理,溢流通道受阻时,第二通道12内的压力稳定,该压力作用于第二出料阀,使得第二出料阀处于闭合状态。溢流通道畅通时,第二通道12内的部分压力通过溢流通道离开,导致第二通道12内的压力不足以压紧至第二出料阀闭合,所以,第二出料阀打开。
需要补充的是,与第一通道11相连的溢流通道可以区别于与第二通道12相连的溢流通道,或者,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可以与同一溢流通道相连,只要存在溢流通道能够分担第一通道11以及第二通道12内的压力即可,本申请不对此做限定。
进一步地,出料体40内还可以设置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第三通道的一端与第一通道11相连,第三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一出料阀相连,第四通道的一端与第二通道12相连,第四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出料阀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连通加压装置,加压装置使得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内具有压力,压力能够作用于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使得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闭合。
其中,加压装置可以向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供给液体,通过液压压紧至出料阀(第一出料阀或者第二出料阀)闭合;也可以向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供给气体,通过气压压紧至出料阀闭合;还可以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供给固体,通过物体重力压紧至出料阀闭合;只要加压装置供给的压力体能够在第一通道11和溢流通道,或者,第二通道12和溢流通道中运动即可。
优选地,加压装置用于供给液体,液体易于流动的同时,能够保证其作用于出料阀时压力稳定。
还需要补充的是,溢流通道能够连通储存装置,储存装置用于收容为了降压排出的压力体。或者,溢流通道能够连通加压装置,此时,溢流通道有回流作用,能够将为了降压排出的压力体重新送回加压装置,实现压力体的循环实用。
进一步地,出料体40内还设置有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第五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一物料供应装置,第五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出料口43,第一出料阀设于第一出料口43;第六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物料供应装置,第六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料口44,第二出料阀设于第二出料口44;第一控制器2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出料阀闭合,第一物料供应装置供给的第一物料滞留在第五通道中;第一控制器2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出料阀打开,第一物料经由第一出料口43输出;第二控制器30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出料阀闭合,第二物料供应装置供给的第二物料滞留在第六通道中;第二控制器3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出料阀打开,第二物料经由第二出料口44输出。
其中,第一物料供应装置用于供给第一物料,第一物料能够经由第五通道和第一出料口43输出。第二物料供应装置用于供给第二物料,第二物料能够经由第六通道和第二出料口44输出。由此,控制阀能够实现至少两种物料的输出。
具体地,第一物料供应装置能够持续向第五通道供应第一物料。但第一控制器20处于第一状态时,由于第一出料阀闭合,第一物料无法输出;待第一控制器20处于第二状态,第一出料阀打开后,第一物料再经由第一出料口43输出。
同理,第二物料供应装置能够持续向第六通道供应第一物料。具体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加压装置供给的压力体污染出料口(第一出料口43或者第二出料口44),加压装置可以向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供给第一物料或者第二物料,如此,压力体接触出料阀时,出料阀上沾染的压力体不会干涉到最终输出的物料。
更进一步地,出料体40内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出料口43和/或第二出料口44,多个出料口设置在不同的位置,或者各出料口与不同的接收机构(未图示)相连,能够实现多位置的物料输送。
综上,通过变更第一控制器20和第二控制器30的状态,能够实现不同物料的独立输出;通过控制第一控制器20和第二控制器30的状态持续时间,能够调整不同物料的输出时长;通过更替不同控制器(第一控制器20或第二控制器30)的状态,能够适应性输出不同顺序的物料;从而提高物料输出的精度。
具体到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控制阀可以运用到燃气机中。此时,第一物料可以是天然气,第二物料可以是柴油。燃气机工作时,第二控制器30首先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使得第二出料阀打开,以便于第二物料供应装置供给的柴油通过第六通道和第二出料口44、进入燃烧室,柴油作为引燃剂,能够实现燃烧室的快速做功。随后,第二控制器30回到第一状态,第二出料阀闭合,停止向燃烧室输入柴油。接着,第一控制器20从第一状态变化至第二状态,使得第一出料阀打开,以便于第一物料供应装置供给的天然气通过第五通道和第一出料口43、进入燃烧室,天然气作为主燃剂,能够持续稳定地燃烧做功。燃气机停工时,第一控制器20回到第一状态,第一出料阀闭合,停止向燃烧室输入天然气。
其他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控制阀也可以运用到如印刷机、染色机等设备中,实现不同材料、不同染料等物料的输出,具体不再赘述。
一实施方式中,出料体40仅用于输出物料,此时,连接第一物料供应装置的第五通道直通第一出料口43,连接第二物料供应装置的第六通道直通第二出料口44。
又一实施方式中,出料体40包括连接部41和嘴部42;第一出料口43和第二出料口44设于嘴部42;第五通道穿过连接部41和嘴部42、并与第一出料口43相连;第六通道穿过连接部41和嘴部42、并与第二出料口44相连。
通过设置出料体40包括多个部分,能够方便地改变第五通道和第一出料口43的走向及数量,以便于第五通道准确连通不同位置的第一出料口43。同样的,设置出料体4包括多个部分,能够方便地改变第六通道和第二出料口44的走向及数量,以便于第六通道准确连通不同位置的第二出料口44。
例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嘴部42设置有两个第一出料口43,且两个第一出料口43均斜向设置;此时,可以在连接部41上开设两个第五通道(未图示),任一第五通道连通第一物料供应装置与一个第一出料口43。
相较于出料体40为一个整体时,需要在该整体内部改变通道的走向和数量,出料体40包括多个部分时,根据走向和数量的设置需要,在不同的部分上改变通道的走向和/或数量,更方便实现。
另外,在物料输出至对应的接收机构之前,物料可能需要进行加工、加压、加湿等二次处理。将出料体40设置为多个部分,各部分能够独立设置处理机构(未图示),以便于对物料进行二次处理。
例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41内除了设置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还设有压力控制装置(未图示),物料进入连接部41后,压力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接收机构的需要对物料进行增压或减压,最终将合适压力的物料输入嘴部42。此时,嘴部42内还能够设置控制装置(未图示),能够进一步精密控制物料的输出流量、输出位置和输出时长,保证接收机构顺利运行。
容易理解的,出料体40不仅可以作为物料的流通通道,还可以作为物料的输出控制机构,精密调控物料输出的情况,更好地满足下游需求。
为避免物料流经出料体40不同部分时泄露,连接部41和嘴部42之间可以设置密封圈,具体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出料体40还包括紧帽45,紧帽45用于锁紧连接部41与嘴部42的连接位置。
具体到实施例中,紧帽45的内表面可以设置内螺纹,连接部41与嘴部42的外表面可以设置外螺纹,如此,紧帽45与各部分相连时,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或者,紧帽45可以采用抱箍抱紧出料体40的各个部分。又或者,紧帽45可以焊接或者螺接在出料体40外部。
通过设置紧帽45,能够稳定连接连接部41与嘴部42,保证分体设置的出料体40结构稳定,进而确保物料的流通通道顺畅。
更进一步地,紧帽45还可以用于锁紧控制体10和出料体40的连接位置。具体不再赘述。
另外,出料体40可以包括两个紧帽45,分别锁紧连接部41与嘴部42、以及控制体10和与连接部41。或者,出料体40可以仅包括一个紧帽45,具体可参照图1,连接部41完全设置在紧帽45中,控制体10的下端伸入紧帽45中与连接部41相连,而嘴部17的上端伸入紧帽45中与连接部41相连。
其中,第一控制器20和/或第二控制器30包括驱动件21、主动件22和被动件23;第一控制器20或者第二控制器30处于第一状态时,驱动件21驱使主动件22抵压被动件23,使得被动件23封堵溢流通道;第一控制器20或者第二控制器30处于第二状态时,驱动件21驱使主动件22远离被动件23,使得被动件23解除对溢流通道的封堵。
容易理解的,第一控制器20和第二控制器30的结构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有所差别。一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第一控制器20和第二控制器30结构相同,且并排设置,既方便电气控制,又能够集成布局、简化整个控制阀的设计。
为方便描述,下文以第一控制器20为例进行说明。
驱动件21与主动件22相连,并至少能够向主动件22提供一个使其靠近至抵压被动件23的推力,或者,至少能够向主动件22提供一个使其远离被动件23的拉力。
具体地,驱动件21施加推力时,主动件22受控抵住被动件23,进而压紧被动件23于第一通道11或者溢流通道,使得溢流通道与第一通道11不相通,进而保证第一通道11内的压力足以闭合第一出料阀;此时,第一控制器20处于第一状态。驱动件21卸除推力后,主动件22无法继续抵压被动件23,被动件23无法压紧第一通道11或者溢流通道,溢流通道与第一通道11连通,第一通道11内的压力减小,第一出料阀打开,第一物料能够顺利通过第六通道和第一出料口13输出;此时,第一控制器20处于第二状态。
或者,具体地,驱动件21施加拉力时,主动件22受控远离被动件23,被动件23无法压紧第一通道11或者溢流通道,溢流通道与第一通道11连通,第一出料阀打开;此时,第一控制器20处于第二状态。驱动件21卸除拉力时,主动件22靠近至抵压被动件23,从而压紧被动件23于第一通道11或者溢流通道,溢流通道与第一通道11不相通,第一出料阀闭合;此时,第一控制器20处于第二状态。
一实施方式中,驱动件21不仅能够向主动件22提供一个使其靠近至抵压被动件23的推力,还能够向主动件22提供一个使其远离被动件23的拉力,进而方便主动件22快速靠近或远离被动件23。
另一实施方式中,驱动件21仅能够向主动件22提供一个使其靠近至抵压被动件23的推力。此时,驱动件21卸除推力,主动件22无法抵紧被动件23,被动件23无法保持在阻挡位置压紧第一通道11或者溢流通道,第一通道11内的压力使得被动件23离开阻挡位置,溢流通道与第一通道11连通,第一出料阀打开,第一物料输出。
又一实施方式中,驱动件21仅能够向主动件22提供一个使其远离被动件23的拉力。此时,驱动件21卸除拉力,主动件22受自重影响,朝向被动件23运动、并最终抵压被动件23。被动件23受主动件22压力的作用、封堵第一通道11或者溢流通道,使得第一通道11被压力稳定,第一出料阀闭合。
进一步地,当驱动件21仅能够向主动件22提供一个使其靠近至抵压被动件23的推力时,为确保驱动件21卸除推力后,主动件22能够远离被动件23;或者,驱动件21仅能够向主动件22提供一个使其远离被动件23的拉力时,为确保驱动件21卸除拉力后,主动件22能够抵压被动件23,第一控制器20和/或第二控制器30还包括弹性件24,弹性件24连接驱动件21和主动件22;弹性件24的弹力能够使得主动件22抵紧被动件23。
具体地,驱动件21仅能够向主动件22提供一个使其靠近至抵压被动件23的推力时,驱动件21的工作端作用于主动件22,驱动件21工作、带动主动件22靠近被动件23,进而实现被动件23对溢流通道的封堵。驱动件21卸除推力后,驱动件21的工作端远离被动件23,弹性件24拉动主动件22随驱动件21运动、远离被动件23。
或者,具体地,驱动件21仅能够向主动件22提供一个使其远离被动件23的拉力时,驱动件21工作、带动主动件22远离被动件23,主动件22靠近驱动件21、弹性件24被压缩。驱动件21卸除拉力后,弹性件24恢复原状,使得主动件22远离驱动件21,弹性件24的弹力进一步作用于主动件22、使得主动件22抵紧被动件23。
设置弹性件24,一方面,通过弹性件24形变的特性,保证主动件22准确地靠近或远离被动件23,实现被动件23对溢流通道的封堵,或者,解除被动件23对溢流通道的封堵;另一方面,主动件22能够弹性抵压被动件23,避免二者相抵时刚性接触、损害彼此的结构。
其中,弹性件24可以采用弹簧,或者由橡胶、塑料等柔性材料制备而成。
为限制弹性件24的形变方向,一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在驱动件21的工作端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指向被动件23。弹性件24部分设置在导向槽中,部分自导向槽中伸出、并与主动件22相连。如此,弹性件24压缩时,受到导向槽的限制,会自然回缩到导向槽中;同样的,弹性件24反弹时,受到导向槽的限制,会沿导向槽的延伸方向释放,从而避免主动件22与被动件23相对运动时,被动件23偏离预设的封堵位置,进而保证主动件22与被动件23配合准确。
进一步地,第一控制器20和/或第二控制器30还包括弹性安装块25,弹性安装块25设置在驱动件21上;弹性件24的一端连接弹性安装块25,弹性件24的另一端连接主动件22。
具体可参照图2,弹性安装块25设置在导向槽中,弹性件24设置在弹性安装块25上。通过设置不同厚度的弹性安装块25,能够调控弹性件24伸出导向槽的长度,进而调整主动件22的运动幅度,避免主动件22完全脱离被动件23,导致二者再次相互靠近时、主动件22无法准确抵压被动件23;或者,避免主动件22远离被动件23时,主动件22远离的距离过小,导致被动件23阻碍第一通道11和溢流通道的连通、或者影响压力体在溢流通道内的流量。
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驱动件21的工作端设置导向柱,导向柱指向被动件23,弹性件24套设在导向柱上。此时,导向柱亦能够对弹性件24的形变方向进行限定。具体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为限定主动件22的运动方向,第一控制器20和/或第二控制器30还包括导向件26,主动件22滑动设置于导向件26,导向件26能够限定主动件22的运动方向。
需要解释的是,主动件22的运动方向即主动件22靠近或远离被动件23时的方向。容易理解的,若主动件22的运动方向是不确定的,则无法保证主动件22再次靠近被动件23时,能准确抵压被动件23至被动件23封堵溢流通道。因此,需要对主动件22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定,当主动件22的运动方向始终一致时,主动件22每次工作都在预设路径上运动,能够保证主动件22准确作用于被动件23。
一实施方式中,导向件26可以是导杆、导轨等导向构件,导向件26指向被动件23和第一通道11,主动件22滑动设置在导向件26上,能够沿导向件26靠近或远离被动件23。
另一实施方式中,导向件26可以是开设有导槽的块状构件,导槽指向被动件23和第一通道11,主动件22卡设在导槽中,主动件22受到导槽限制,能够沿导槽靠近或远离被动件23。
进一步地,控制阀还包括阀座50,阀座50内设置有第一控制腔51和第二控制腔52;第一控制腔51连通第一通道11和溢流通道,第二控制腔52连通第二通道12和溢流通道;第一控制器20或者第二控制器30处于第一状态时,被动件23靠近第一控制腔51或者第二控制腔52,使得溢流通道受阻;第一控制器20或者第二控制器30处于第二状态时,被动件23远离第一控制腔51或者第二控制腔52,使得溢流通道畅通。
具体地,第一控制腔51设于第一通道11和溢流通道之间,第一通道11内的压力需要穿过第一控制腔51后进入溢流通道。因此,通过被动件23封堵第一控制腔51,即可控制第一通道11内的压力变化。
同理,第二控制腔52设于第二通道12和溢流通道之间,第二通道12内的压力需要穿过第二控制腔52后进入溢流通道。因此,通过被动件23封堵第二控制腔52,即可控制第二通道12内的压力变化。
通过设置阀座50,能够稳定连接出料体40和第一控制器20,以及出料体40和第二控制器30,方便被动件23影响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的封闭情况。
需要补充的是,阀座50可以包括两个部分,分别设置第一控制腔51和第二控制腔52。或者,阀座50也可以仅包括一个部分,第一控制腔51和第二控制腔52同时设置在该部分上;具体可参照图2,图示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20和第二控制器30并排设置,第一控制腔51和第二控制腔52同样并排设置在阀座50上;由此,能够进一步简化并集成设备结构。
更进一步地,控制阀还包括安装座1,驱动件21设于安装座1;安装座1与阀座50之间设置有调整垫圈2,通过改变调整垫圈2的厚度,能够调整安装座1与阀座50的间距,从而调整被动件23的运动幅度。
容易理解的,通过溢流通道对第一通道11分压时,被动件23可以完全离开预设的封堵位置,也可以部分离开封堵位置,只要第一通道11部分连通溢流通道,即可实现第一通道11内压力的降低。但被动件23远离封堵位置的程度会影响第一通道内压力降低的速度和体量,从而影响第一出料阀开启的速度和打开程度,最终影响第一物料输出的情况。所以,为满足实际工作时所需的物料输送速度,以及主动件22和被动件23的配合需求,被动件23的运动幅度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
通过设置调整垫圈2,能够方便地改变安装座1与阀座50的间距,由于驱动件21设置在安装座1上,主动件22受控远离被动件23的程度受到安装座1位置的影响;被动件23远离封堵位置的程度受到主动件22远离被动件23时位置的影响。因此,调整垫圈2厚度变化时,主动件22受控远离被动件23的程度变化,进一步导致被动件23远离封堵位置的程度变化,最终实现对被动件23的运动幅度的调整。
其中,调整垫圈2可以采用弹簧,或者由橡胶、塑料等柔性材料制备而成,此时,通过压缩调整垫圈2,即可适应性调整安装座1与阀座50的间距。或者,调整垫圈2可以设置为具有标准厚度的硬性规格件,通过叠加不同数量的调整垫圈2,即可实现安装座1与阀座50的间距调整。
进一步地,安装座1与出料体40相连,且安装座1与出料体4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3,能够防止压力体从二者之间泄露,避免其他因素影响第一通道11内的压力。
进一步地,控制阀还包括紧固件4,紧固件4设置在安装座1上、并与出料体40相连。紧固件4用于稳固安装座1和出料体40的连接,保证第一控制器20、第一通道11与溢流通道,以及第二控制器30、第二通道12与溢流通道的相对位置稳定。
一具体实施例中,可参照图1,紧固件4大致呈筒状,其部分固定设置在安装座1外侧,部分突出于安装座1。紧固件4突出部分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出料体40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如此,紧固件4突出的部分能够与出料体40螺纹连接。通过内、外螺纹配合,能够快速、简单地实现安装座1和出料体40的装拆。
一实施例中,驱动件21为电磁铁;电磁铁通电时,主动件22受到电磁力,从而远离被动件23;电磁铁未通电时,主动件22不受电磁力,从而抵压被动件23。
此时,主动件22具备可受吸引的金属部分。受到电磁力时,主动件22靠近电磁铁、远离被动件23。不受电磁力时,主动件22受自重影响,或者主动件22受弹性件24的弹力影响,远离电磁铁,并靠近至抵压被动件23。
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21还可以采用气缸、电缸等驱动构件,只要能够对主动件22施力即可,本申请不做限定。
一实施例中,主动件22为阀芯,被动件23为阀球;阀芯靠近阀球的一侧设置有凹槽,阀球处于凹槽中,凹槽能够限定阀球与阀芯的接触位置,进而保证阀芯准确作用于阀球。
具体可参照图2,凹槽设置为圆弧状,主动件22抵压被动件23时,凹槽的槽底能够有效接触被动件23、对被动件23施力,保证被动件23准确封堵第一通道11。主动件22远离被动件23时,凹槽不需要完全脱离被动件23,具体地,凹槽开口处的槽顶不高于被动件23的最高点,如此,被动件23不受外力影响后,既能够脱离第一通道11,又无法离开主动件22的作用范围,即使被动件23向其他方向运动,也会被凹槽的内壁挡下。同时,由于圆弧的特性,主动件22受控靠近被动件23时,凹槽也会引导被动件23向预设的封堵位置运动,直至凹槽的槽底有效接触被动件23。
另外,被动件23采用圆球状的阀球,由于圆弧的特性,阀球封堵通道(第一通道11或者溢流通道)时,随着阀球不断深入通道,阀球外径较大的部分会卡在通道口,进而密封通道口,保证封堵效果。同时,阀球解除对通道的封堵时,一旦阀球远离通道,原先被密封通道口即被开放,第一通道11内部压力改变,能够快速实现对第一出料阀上压力的分流。
其他实施例中,主动件22和被动件23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相互接触的结构,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喷射器,包括上述控制阀。
具体到实施例中,该喷射器可以设置在燃气机中,通过控制阀控制柴油和天然气的输出,燃气机能够高效工作。
具体地,喷射器还包括喷射器座,控制阀设于喷射器座,控制阀与喷射器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通过设置第二密封圈能够避免压力体或者物料泄露到外部,还能够起到防滑作用,进一步稳固控制阀与喷射器座的连接。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体(10),所述控制体(10)内设置有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
第一控制器(20),连接所述第一通道(11)和溢流通道;
第二控制器(30),连接所述第二通道(12)和溢流通道;
出料体(40),所述出料体(40)内设置有第一出料阀和第二出料阀,所述第一出料阀与所述第一通道(11)相连,所述第二出料阀与所述第二通道(12)相连;
所述第一控制器(20)和所述第二控制器(30)均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控制器(2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溢流通道受阻,所述第一通道(11)内的压力作用于所述第一出料阀,使得所述第一出料阀闭合;所述第一控制器(2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溢流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11)连通,所述第一通道(11)内的压力减小,使得所述第一出料阀打开;
所述第二控制器(3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溢流通道受阻,所述第二通道(12)内的压力作用于所述第二出料阀,使得所述第二出料阀闭合;所述第二控制器(3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溢流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12)连通,所述第二通道(12)内的压力减小,使得所述第二出料阀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体(40)内还设置有第五通道和第六通道;
所述第五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一物料供应装置,所述第五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出料口(43),所述第一出料阀设于所述第一出料口(43);
所述第六通道的一端连通第二物料供应装置,所述第六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料口(44),所述第二出料阀设于所述第二出料口(44);
所述第一控制器(2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出料阀闭合,所述第一物料供应装置供给的第一物料滞留在所述第五通道中;所述第一控制器(2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出料阀打开,所述第一物料经由所述第一出料口(43)输出;
所述第二控制器(3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出料阀闭合,所述第二物料供应装置供给的第二物料滞留在所述第六通道中;所述第二控制器(3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出料阀打开,所述第二物料经由所述第二出料口(44)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体(40)包括连接部(41)和嘴部(42);
所述第一出料口(43)和所述第二出料口(44)设于所述嘴部(42);
所述第五通道穿过所述连接部(41)和所述嘴部(42)、并与所述第一出料口(43)相连;
所述第六通道穿过所述连接部(41)和所述嘴部(42)、并与所述第二出料口(44)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20)和/或所述第二控制器(30)包括驱动件(21)、主动件(22)和被动件(23);
所述第一控制器(20)或者所述第二控制器(3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驱动件(21)驱使所述主动件(22)抵压所述被动件(23),使得所述被动件(23)封堵所述溢流通道;
所述第一控制器(20)或者所述第二控制器(3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驱动件(21)驱使所述主动件(22)远离所述被动件(23),使得所述被动件(23)解除对所述溢流通道的封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20)和/或所述第二控制器(30)还包括弹性件(24),所述弹性件(24)连接所述驱动件(21)和所述主动件(22);
所述弹性件(24)的弹力能够使得所述主动件(22)抵紧所述被动件(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20)和/或所述第二控制器(30)还包括导向件(26),所述主动件(22)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件(26),所述导向件(26)能够限定所述主动件(22)的运动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还包括阀座(50),所述阀座(50)内设置有第一控制腔(51)和第二控制腔(52);
所述第一控制腔(51)连通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溢流通道,所述第二控制腔(52)连通所述第二通道(12)和所述溢流通道;
所述第一控制器(20)或者所述第二控制器(30)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被动件(23)靠近所述第一控制腔(51)或者所述第二控制腔(52),使得所述溢流通道受阻;
所述第一控制器(20)或者所述第二控制器(30)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被动件(23)远离所述第一控制腔(51)或者所述第二控制腔(52),使得所述溢流通道畅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还包括安装座(1),所述驱动件(21)设于所述安装座(1);
所述安装座(1)与所述阀座(50)之间设置有调整垫圈(2),通过改变所述调整垫圈(2)的厚度,能够调整所述安装座(1)与所述阀座(50)的间距,从而调整所述被动件(23)的运动幅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连通加压装置,所述加压装置使得所述第一通道(11)和所述第二通道(12)内具有压力,所述压力能够作用于所述第一出料阀和所述第二出料阀,使得所述第一出料阀和所述第二出料阀闭合。
10.一种喷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阀。
CN202121185847.3U 2021-05-28 2021-05-28 控制阀及喷射器 Active CN214836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5847.3U CN214836819U (zh) 2021-05-28 2021-05-28 控制阀及喷射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5847.3U CN214836819U (zh) 2021-05-28 2021-05-28 控制阀及喷射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36819U true CN214836819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81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5847.3U Active CN214836819U (zh) 2021-05-28 2021-05-28 控制阀及喷射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368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6500A (zh) * 2021-05-28 2021-08-17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阀及喷射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6500A (zh) * 2021-05-28 2021-08-17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阀及喷射器
CN113266500B (zh) * 2021-05-28 2024-05-17 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阀及喷射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5602B2 (en) Integrated pump and injector for exhaust after treatment
US7740006B2 (en) Fuel-feeding devices
EP0725215B1 (de) Kraftstoff-Einspritzvorrichtung nach dem Festkörper-Energiespeicher-Prinzip für Brennkraftmaschinen
US5577479A (en) Fuel injection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US6793161B1 (en) Needle lift damper device of injector for fuel injection and needle lift damping method
US7121476B2 (en) Fuel injection device
DE69738385T2 (de) Kraftstoffeinspritzvorrichtung für Brennkraftmaschinen
CN1939597B (zh) 喷射嘴和喷射系统
KR20000069080A (ko) 내연기관용 연료 분사 장치
CA2508887A1 (en) Infusion device having piston operated driving mechanism and positive pressure reservoir
US5036821A (en) Fuel injection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4836819U (zh) 控制阀及喷射器
DE4206817C2 (de) Kraftstoff-Einspritzvorrichtung nach dem Festkörper-Energiespeicher-Prinzip für Brennkraftmaschinen
US6457459B1 (en) Fuel supply apparatus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of a motor vehicle
CN113719388B (zh) 一种双燃料喷射器
CN113266500A (zh) 控制阀及喷射器
CN212429062U (zh) 一种喷射阀及发动机
US6386185B1 (en) Valve arrangement
JP2002048029A (ja) 制御部分の案内を有するインゼクタ
US6009858A (en) Fuel injector pump having a vapor-prevention accumulator
CN210686166U (zh) 一种电控喷油器
CN111946510A (zh) 一种喷射阀及发动机
KR20030017632A (ko) 연료 분사 장치
US6508231B2 (en) Common-rail-integrated injector for injection systems
JP2004512464A (ja) 行程制御及び圧力制御される、ダブルスライダを備えたイン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