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34577U -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34577U
CN214834577U CN202121335332.7U CN202121335332U CN214834577U CN 214834577 U CN214834577 U CN 214834577U CN 202121335332 U CN202121335332 U CN 202121335332U CN 214834577 U CN214834577 U CN 214834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support
base plate
bearing
support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353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353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34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34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34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万向轮,且基板上中部设有调节式固定支撑组件,所述基板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第一升降支撑组件,且四个第一升降支撑组件上端设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第二升降支撑组件,且四个第二升降支撑组件上端设有第二承载板。本实用新型通过万向轮的设置,能够便于移动,只需一个工作人员就可轻松推动该承载架,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式固定支撑组件的设置,能够便于固定该承载架,且大大提高了该承载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承载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用到承载架,承载架用于建筑工程中使用人员用于放置物品和施工承载,在施工时工作人员经常踩在承载架上进行施工。
现有的建筑施工中使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一般都设置为可拆卸式的,可拆卸式的承载架拆卸式后可便于运输。
但是,可拆卸式的承载架在组装完成之后,不便于移动,当需要调整承载架的位置时,需要多个施工人员抬起整个承载架,费时费力,实用性较差,给施工人员的使用带来极大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以解决可拆卸式的承载架不便于移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万向轮,且基板上中部设有调节式固定支撑组件,所述基板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第一升降支撑组件,且四个第一升降支撑组件上端设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第二升降支撑组件,且四个第二升降支撑组件上端设有第二承载板。
所述调节式固定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前后平行并列的条形滑槽,两个所述条形滑槽开设于基板上中部,且条形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有升降横板,所述基板上表面在两个条形滑槽之间的中部开设有纵向限位凹槽,纵向限位凹槽内滑动连接有升降连接杆,且升降连接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升降横板固定连接,所述基板上表面在纵向限位凹槽上端固定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升降连接杆中部啮合连接有竖向的螺纹杆,且螺纹杆上端穿过限位滑槽顶壁,所述螺纹杆上端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右侧边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右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右端固定设有转动盘,且转动盘右侧面边缘处固定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进一步:所述基板前后两侧边在条形滑槽的两端处均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孔,且第一内螺纹孔内啮合有紧固钮,所述升降横板上与紧固钮对应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进一步:所述升降连接杆中部与螺纹杆对应开设有上下对穿的第三内螺纹孔,所述螺纹杆下端通过第一轴承与纵向限位凹槽内底部转动连接,且螺纹杆外侧表面中部通过第二轴承与限位滑槽顶壁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进一步:所述第一升降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套管,所述第一支撑套管下端与基板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套管内侧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一升降支撑杆,且第一升降支撑杆上端与第一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套管上部设有第一销栓,且第一支撑套管上部通过第一销栓与第一升降支撑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套管管壁上部与第一销栓对应开设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杆上与第一销栓对应开设有一列等距排列的第二销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进一步:所述第二升降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套管,所述第二支撑套管下端与第一承载板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套管内侧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升降支撑杆,且第二升降支撑杆上端与第二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套管上部设有第二销栓,且第二支撑套管上部通过第二销栓与第二升降支撑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套管管壁上部与第二销栓对应开设有第三销孔,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杆上与第二销栓开设有一列等距排列的第四销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进一步:所述升降横板下端固定设有支撑台,且支撑台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垫。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进一步:所述限位滑槽内侧宽度与纵向限位凹槽内侧宽度相同,且限位滑槽内侧面与升降连接杆外侧面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进一步:所述转轴外侧表面两端处均转动连接支撑架,且支撑架下端与基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万向轮的设置,能够便于移动,只需一个工作人员就可轻松推动该承载架,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式固定支撑组件的设置,能够便于固定该承载架,且大大提高了该承载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设置,能够工作人员在不同高度处进行施工,大大提高了该承载架的适用性,且可通过第一升降支撑组件和第二升降支撑组件分别调节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高度,使工作人员能够对多种高度的施工位置进行施工,进一步提高了该承载架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前视示意图;
图2为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A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的调节式固定支撑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升降支撑组件和第二升降支撑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基板;2、万向轮;3、条形滑槽;4、升降横板;5、第一内螺纹孔;6、紧固钮;7、第二内螺纹孔;8、支撑台;9、防滑垫;10、纵向限位凹槽;11、升降连接杆;12、限位滑槽;13、第三内螺纹孔;14、螺纹杆;15、第一轴承;16、第二轴承;17、第一锥齿轮;18、第二锥齿轮;19、转轴;20、支撑架;21、转动盘;22、把手;23、第一支撑套管;24、第一销孔;25、第一销栓;26、第一升降支撑杆;27、第二销孔;28、第一承载板;29、第二支撑套管;30、第三销孔;31、第二销栓;32、第二升降支撑杆;33、第四销孔;34、第二承载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其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万向轮2,且基板1上中部设有调节式固定支撑组件,所述基板1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第一升降支撑组件,且四个第一升降支撑组件上端设有第一承载板28,所述第一承载板28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第二升降支撑组件,且四个第二升降支撑组件上端设有第二承载板34。
所述调节式固定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前后平行并列的条形滑槽3,两个所述条形滑槽3开设于基板1上中部,且条形滑槽3内侧滑动连接有升降横板4,所述基板1前后两侧边在条形滑槽3的两端处均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孔5,且第一内螺纹孔5内啮合有紧固钮6,所述升降横板4上与紧固钮6对应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孔7,所述升降横板4下端固定设有支撑台8,且支撑台8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垫9,通过防滑垫9的设置,能够提高该承载架的稳定性,所述基板1上表面在两个条形滑槽3之间的中部开设有纵向限位凹槽10,纵向限位凹槽10内滑动连接有升降连接杆11,且升降连接杆1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升降横板4固定连接,所述基板1上表面在纵向限位凹槽10上端固定设有限位滑槽12,具体的,所述限位滑槽12内侧宽度与纵向限位凹槽10内侧宽度相同,且限位滑槽12内侧面与升降连接杆11外侧面相对滑动,所述升降连接杆11中部啮合连接有竖向的螺纹杆14,且螺纹杆14上端穿过限位滑槽12顶壁,具体的,所述升降连接杆11中部与螺纹杆14对应开设有上下对穿的第三内螺纹孔13,所述螺纹杆14下端通过第一轴承15与纵向限位凹槽10内底部转动连接,且螺纹杆14外侧表面中部通过第二轴承16与限位滑槽12顶壁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4上端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17,且第一锥齿轮17右侧边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8,所述第二锥齿轮18右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9,所述转轴19外侧表面两端处均转动连接支撑架20,且支撑架20下端与基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9右端固定设有转动盘21,且转动盘21右侧面边缘处固定设有把手22。
所述第一升降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套管23,所述第一支撑套管23下端与基板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套管23内侧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一升降支撑杆26,且第一升降支撑杆26上端与第一承载板2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套管23上部设有第一销栓25,且第一支撑套管23上部通过第一销栓25与第一升降支撑杆26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套管23管壁上部与第一销栓25对应开设有第一销孔24,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杆26上与第一销栓25对应开设有一列等距排列的第二销孔27。
所述第二升降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套管29,所述第二支撑套管29下端与第一承载板28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套管29内侧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升降支撑杆32,且第二升降支撑杆32上端与第二承载板3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套管29上部设有第二销栓31,且第二支撑套管29上部通过第二销栓31与第二升降支撑杆32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套管29管壁上部与第二销栓31对应开设有第三销孔30,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杆32上与第二销栓31开设有一列等距排列的第四销孔33。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万向轮2的设置,能够便于移动,只需一个工作人员就可轻松推动该承载架,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式固定支撑组件的设置,能够便于固定该承载架,且大大提高了该承载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当该该承载架移动至工作位置时,通过把手22顺转转动盘21,顺转的转动盘21通过转轴19带动第二锥齿轮18顺转,顺转的第二锥齿轮18通过第一锥齿轮17带动螺纹杆14逆转,逆转的螺纹杆14在螺纹结构的传动作用下推动升降连接杆11向下移动,升降连接杆11带动其两端的升降横板4向下移动,升降横板4下端的支撑台8在下移过程中会接触地面并逐渐顶起基板1,使万向轮2离开地面,直至升降连接杆11移动至纵向限位凹槽10内的底端,这时,第一内螺纹孔5会与第二内螺纹孔7对齐,然后通过拧紧紧固钮6将升降横板4固定住,从而提高调节式固定支撑组件的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承载板28和第二承载板34的设置,能够工作人员在不同高度处进行施工,大大提高了该承载架的适用性,且可通过第一升降支撑组件和第二升降支撑组件分别调节第一承载板28和第二承载板34的高度(第一升降支撑组件的操作过程为:先将第一销栓25拔出,然后升高第一升降支撑杆26,直至第一承载板28上升至合适位置,并保证第一销孔24与该位置处的第二销孔27对齐,再将第一销栓25插回,使第一升降支撑杆26与第一支撑套管23固定住,从而实现通过第一升降支撑组件调节第一承载板28的高度;同理可通过第二升降支撑组调节第二承载板34的高度),使工作人员能够对多种高度的施工位置进行施工,进一步提高了该承载架的适用性。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万向轮(2),且基板(1)上中部设有调节式固定支撑组件,所述基板(1)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第一升降支撑组件,且四个第一升降支撑组件上端设有第一承载板(28),所述第一承载板(28)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均设有第二升降支撑组件,且四个第二升降支撑组件上端设有第二承载板(34);
所述调节式固定支撑组件包括两个前后平行并列的条形滑槽(3),两个所述条形滑槽(3)开设于基板(1)上中部,且条形滑槽(3)内侧滑动连接有升降横板(4),所述基板(1)上表面在两个条形滑槽(3)之间的中部开设有纵向限位凹槽(10),纵向限位凹槽(10)内滑动连接有升降连接杆(11),且升降连接杆(1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个升降横板(4)固定连接,所述基板(1)上表面在纵向限位凹槽(10)上端固定设有限位滑槽(12),所述升降连接杆(11)中部啮合连接有竖向的螺纹杆(14),且螺纹杆(14)上端穿过限位滑槽(12)顶壁,所述螺纹杆(14)上端固定设有第一锥齿轮(17),且第一锥齿轮(17)右侧边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8),所述第二锥齿轮(18)右侧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转轴(19),所述转轴(19)右端固定设有转动盘(21),且转动盘(21)右侧面边缘处固定设有把手(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前后两侧边在条形滑槽(3)的两端处均开设有第一内螺纹孔(5),且第一内螺纹孔(5)内啮合有紧固钮(6),所述升降横板(4)上与紧固钮(6)对应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孔(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连接杆(11)中部与螺纹杆(14)对应开设有上下对穿的第三内螺纹孔(13),所述螺纹杆(14)下端通过第一轴承(15)与纵向限位凹槽(10)内底部转动连接,且螺纹杆(14)外侧表面中部通过第二轴承(16)与限位滑槽(12)顶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套管(23),所述第一支撑套管(23)下端与基板(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套管(23)内侧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一升降支撑杆(26),且第一升降支撑杆(26)上端与第一承载板(28)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套管(23)上部设有第一销栓(25),且第一支撑套管(23)上部通过第一销栓(25)与第一升降支撑杆(2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套管(23)管壁上部与第一销栓(25)对应开设有第一销孔(24),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杆(26)上与第一销栓(25)对应开设有一列等距排列的第二销孔(2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支撑套管(29),所述第二支撑套管(29)下端与第一承载板(28)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套管(29)内侧上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升降支撑杆(32),且第二升降支撑杆(32)上端与第二承载板(3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套管(29)上部设有第二销栓(31),且第二支撑套管(29)上部通过第二销栓(31)与第二升降支撑杆(3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套管(29)管壁上部与第二销栓(31)对应开设有第三销孔(30),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杆(32)上与第二销栓(31)开设有一列等距排列的第四销孔(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横板(4)下端固定设有支撑台(8),且支撑台(8)下表面设置有防滑垫(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槽(12)内侧宽度与纵向限位凹槽(10)内侧宽度相同,且限位滑槽(12)内侧面与升降连接杆(11)外侧面相对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9)外侧表面两端处均转动连接支撑架(20),且支撑架(20)下端与基板(1)上表面固定连接。
CN202121335332.7U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 Active CN214834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5332.7U CN214834577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5332.7U CN214834577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34577U true CN214834577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07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35332.7U Active CN214834577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34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6072B (zh) 一种升降工作台
CN209815611U (zh) 一种脚手架用升降平台
CN214834577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用承载架
CN214904656U (zh) 一种软件技术开发用工作台
CN208732524U (zh) 用于安装互感器的承托设备
CN206030972U (zh) 一种轮胎拆装车
CN215252954U (zh) 一种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用的边坡支护装置
CN213204887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水平支撑结构
CN212154108U (zh) 附墙式防倾、防坠支座
CN210620135U (zh) 一种移动式升降装置
CN218176548U (zh) 室内顶面装饰顶升装置
CN215595019U (zh) 一种高层钢结构安装装置
CN220896603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光伏板组件
CN210767956U (zh) 一种具有承载功能的建筑支架
CN221119113U (zh) 一种可伸缩移动的建筑脚手架
CN205933061U (zh) 一种改进型脚踩式升降台
CN216098772U (zh) 一种多功能工作台
CN221093454U (zh) 一种可移动吊装装置
CN219991052U (zh) 一种建筑施工承载装置
CN220845407U (zh) 一种带防护结构的升降装置
CN203333184U (zh) 一种举升小车
CN212924252U (zh) 一种推顶升检修装置
CN220334715U (zh) 一种剪叉式升降平台的抓地结构
CN220538335U (zh) 一种路面刻槽装置
CN219344758U (zh) 一种组合式矿山后台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