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33252U - 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33252U
CN214833252U CN202120248760.XU CN202120248760U CN214833252U CN 214833252 U CN214833252 U CN 214833252U CN 202120248760 U CN202120248760 U CN 202120248760U CN 214833252 U CN214833252 U CN 214833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mud
sewage
drain pipe
treatmen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4876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加洪
贾华桥
陈俊华
金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yuan Construction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yuan Constructio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yuan Construction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yuan Constructio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4876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332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33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332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市政污水管道和沿市政污水管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组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连接于市政排水管道底部的排泥管以及连于污水处理管道侧壁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和排泥管均与市政污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泥管内设有当污泥蓄积量超过设定值自动打开的排泥阀,所述排水管的管口朝向或呈锐角斜向于市政污水管道的排水方向,所述排水管的管口设有污水滤网。本申请具有提高市政污水管道的污水处理效率、减轻污水集中处理的负担的效果。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市政管道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市政排水管道, 俗称的“下水管道”,由于考虑雨、污分流的措施,即雨水一般就近排入河流,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所以市政排水管包括雨水和污水两种管道。
其中市政污水管道的来源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这两类的污水往往以一片区域为单位汇总到某一支管,然后由支管汇流至市政污水管道。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随着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的逐渐扩增,排放进入污水的支管节点也逐渐增加,致使汇流情况日益复杂,汇流量持续增大;而污水管道流域的延长,也加重污水管道的输送负担,使污水管道在将污水输入污水处理厂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淤堵、满溢等状况,以致污水处理负担加重。
发明内容
为了减轻市政污水集中处理的负担,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市政污水管道和沿市政污水管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组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连接于市政排水管道底部的排泥管以及连于污水处理管道侧壁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和排泥管均与市政污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泥管内设有当污泥蓄积量超过设定值自动打开的排泥阀,所述排水管的管口朝向或呈锐角斜向于市政污水管道的排水方向,所述排水管的管口设有污水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市政污水管道在排水的过程中经过排泥管所在的区域时,排泥管与市政污水管道相当于间接的扩大了管径,水流速度在该区域将会略微降低,水中的颗粒物以及水底的污泥将会逐渐下沉并在排泥阀上方累积,随水冲刷携带而来的淤泥也将落入排泥管,但排泥阀上的污泥累积一定厚度之后,排泥阀将被打开并通过排泥管排出污泥,而未落入到排泥管的颗粒物和污泥将随水流动至下一个排泥管节点;在上述过程中,污水将有部分流入排水管,且由于市政排水管道依然为主流道,水中的颗粒物将主要随市政污水管道的水流方向移动,基于排水管的朝向,不易进入排水管道,也不易堵塞第一滤网。以此通过多个节点逐步的将市政污水管道的污水和污泥分离处理,有效的提高市政污水管道的污水处理效率,减轻污水集中处理的负担。
可选的,所述排泥阀包括阀板和挡块,所述阀板铰接于排泥管的内壁,所述挡块位于阀板的上方,所述阀板与挡块之间通过磁吸连接,所述阀板的下表面与排泥管的内壁之间设有迫使阀板封闭排泥管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吸使阀板具备较高的初始吸附力,而当阀板上的污泥积累到超出初始吸附力和弹簧的合力时,阀板被翻开,磁力也随着阀板远离迅速衰减,随之阀板加快打开速度并释放上方污泥,在排到一定程度之后将主要受弹簧作用复位。
可选的,所述阀板的上表面凸出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挡块的底部抵触,凸块和挡块分别设有相互吸引的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高于阀板表面可以减少污泥在凸块顶部滞留,且即便是在排放的过程中有所覆盖,在凸块与挡块贴合装过程中也可以将污泥逐渐挤出接触面,使磁力始终保持较好的吸附效果。
可选的,所述凸块设于阀板的两侧边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侧位置在阀板翻转复位的过程中,凸块的表面与挡块的表面之间将形成大开口的朝向阀板的自由端的喇叭口,并逐渐缩小闭合至贴合状态,这个过程中将可以顺向将凸块和挡块的之间的污泥挤出,该顺向的方向为阀板整体的排泥方向。
可选的,所述排泥管的末端连接有储泥箱,所述储泥箱内设有将储泥箱的内腔分隔为储泥腔和分离腔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设有连通储泥腔和分离腔的第一滤网,所述储泥箱上方设有泥浆处理站,所述储泥腔和泥浆处理站之间连接有提升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出污泥中依然含有较多的水,排入储泥箱的污泥将首先在储泥腔沉淀,上方的水将通过第一滤网进入分离腔,分离腔内的水可储存以保证污泥一定的湿度,使污泥不易结块,便于污泥的提升,或外接至其他管道而排出;而下方的污泥将通过提升机提升至地面或地下的泥浆处理站进行去污处理。
可选的,所述储泥箱与排水管连通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与分离腔连通,所述转接管的路径上设有第一抽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离腔的水可通过第一抽水泵和转接管进入排水管,从而对污水进行集中去污处理。
可选的,所述排水管依次连通至混凝沉淀池和曝气箱,所述曝气箱内设有将曝气箱内腔分隔为水平排布的入水腔和曝气腔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中部或下部设有连通入水腔和曝气腔的开口,所述曝气腔的位于第二隔板的开口的上方设有多块交错固定于曝气腔内壁的第一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的下方设有臭氧曝气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沉淀池可加入药剂进行絮凝沉淀,去除其中大部分杂物,曝气箱通过臭氧曝气可消除其中大部分色素和有害物质,以达到排放标准,其中曝气箱的两个腔室可以进行二次沉淀,以尽可能的消除絮凝后的沉淀物对曝气的干扰,而第一折流板则可以大幅度延长污水的曝气时间,提高去污化效果。
可选的,所述混凝沉淀池的上游设有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二折流板与排水管位于市政污水管道的开口之间设有用于冲洗排水管的反冲洗管,所述反冲洗管的开口位于排水管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第二折流板的遮挡,反冲洗管可以更好的对污水滤网进行冲洗。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多个节点逐步的将市政污水管道的污水和污泥分离处理,有效的提高市政污水管道的污水处理效率;减轻污水集中处理的负担。
2.磁吸式排泥结构可以达到快排快闭的效果,使污泥跟污水的分离更加充分;
3.通过排泥路径的污泥处理站和排水管路径的沉淀、曝气结构,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去污化处理,处理效率高,去污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排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污泥处理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体系的水平剖切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市政污水管道的箭头表示排水的主要流向。
图6是本实施例的污水处理体系的竖向剖切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市政污水管道;2、排泥管;3、排水管;31、污水滤网;32、第二折流板;33、反冲洗管;34、第二抽水泵;4、排泥阀;41、阀板;42、挡块;43、凸块;44、弹簧;5、储泥箱;51、储泥腔;52、分离腔;53、第一隔板;54、第一滤网;55、泥浆处理站;56、提升机;6、转接管;61、第一抽水泵;7、混凝沉淀池;8、曝气箱;81、入水腔;82、曝气腔;83、第二隔板;84、第一折流板;85、臭氧曝气机;86、外接管;10、污水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参照图1,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市政污水管道1和多组污水处理装置10,多组污水处理装置10沿市政污水管道1的长度方向分布,以分节点对污水进行分流处理。
参照图1和图2,污水处理装置10包括连接于市政排水管3道底部的排泥管2和连于污水处理管道侧壁的排水管3,排泥管2和排水管3将污水和污泥分离,并分别成为污水的处理体系和污泥的处理体系。排水管3和排泥管2于市政污水管道1内的开口直径均远小于市政污水管道1管径,以使排水管3和排泥管2的分流尽可能少的影响市政污水管道1的主流道。本实施例以排水管3和排泥管2均为市政污水管道1的四分之一为例。
对于污泥的处理体系:
参照图2和图3,排泥管2内设有当污泥蓄积量超过设定值自动打开的排泥阀4。排泥阀4包括阀板41和两块挡块42,阀板41铰接于排泥管2的内壁,阀板41的上表面的两侧边缘凸出设有凸块43。挡块42固定于排泥管2的侧壁,挡块42位于阀板41的上方,且当阀板41封闭排泥管2时,凸块43刚好与挡块42的底部抵触。凸块43和挡块42分别设有相互吸引的磁铁,阀板41的下表面与排泥管2的内壁之间设有迫使阀板41封闭排泥管2的弹簧44。弹簧44和磁铁共同保持排泥管2的封闭,且当污泥累积超过弹簧44和磁铁的组合支撑力时,基于磁铁的衰减特性,污泥被迅速排出并在排出一定量后受弹簧44弹力复位。
参照图2和图3,排泥管2的末端连接有储泥箱5,储泥箱5内设有将储泥箱5的内腔分隔为储泥腔51和分离腔52的第一隔板53,第一隔板53的顶部固定有连通储泥腔51和分离腔52的第一滤网54,含水的污泥进入储泥腔51时,污泥将在储泥腔51沉淀,过多的污水将从第一滤网54进入分离腔52。
对于污泥部分,储泥箱5上方设有泥浆处理站55,泥浆处理站55一般安置于地面,储泥腔51和泥浆处理站55之间连接有提升机56,以将污泥提升至泥浆处理站55,对污泥进行去污染化处理,污泥的去污染化技术为成熟技术,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提升机56为垂直提升机。
对于污水部分,储泥箱5与排水管3连通有转接管6,转接管6与分离腔52的下部连通,转接管6的路径上设有第一抽水泵61。通过第一抽水泵61将污水抽至排水管3内,与直接进入排水管3的污水汇合。
对于污水的处理体系:
参照图1和图5,排水管3的管口朝向或呈锐角斜向于市政污水管道1的排水方向,排水管3的管口设有污水滤网31。以排水管3与市政污水管道1连接的一端为排水管3的上游,排水管3由上游至下游依次连通至混凝沉淀池7和曝气箱8,污水经过混凝沉淀池7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混凝沉淀池7顶部在实际施工中将开挖形成直通地面的井,以便于定期对混凝沉淀池7进行清理或添加药剂。
参照图5和图6,曝气箱8内设有将曝气箱8内腔分隔为水平排布的入水腔81和曝气腔82的第二隔板83,第二隔板83的中部或下部设有连通入水腔81和曝气腔82的开口,本实施例为下部。曝气腔82位于第二隔板83的开口的上方设有多块交错固定于曝气腔82内壁的第一折流板84,第一折流板84的下方设有臭氧曝气机85。污水在流过折流板隔成的区域时,污水流向与臭氧曝气机85产生的臭氧上升走向一致,不断的与臭氧反应,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曝气箱8的侧壁固定有外接管86,外接管86在曝气箱8内的开口位于第一折流板84的上方,外接管86将处理完的水排放至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水域,如河流或市政雨水管道、河流等。
参照图6,混凝沉淀池7的上游设有第二折流板32,第二折流板32与排水管3位于市政污水管道1的开口之间设有用于冲洗排水管3的反冲洗管33,反冲洗管33的开口位于排水管3的顶部。反冲洗管33外接相对于污水喊杂质更少的水源,如经曝气箱8处理过的水、河水等,在市政污水管道1内污水流量较少的情况下,可通过反冲洗管33注水,以反向冲洗污水滤网31。本实施例中,反冲洗管33与外接管86连通,反冲洗管33的路径上设有第二抽水泵34,以在需要时将外接管86的水抽至排水管3。当污水污染程度严重时,也可以加大第二抽水泵34的抽取量,使经过曝气箱8的污水通过反冲洗管33回流至排水管3,而后再次经过曝气箱8,进行二次处理,部分处理过的水也将回流至市政污水管道1,以降低市政污水管道1的污染物浓度。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施原理为:
多个污水处理装置10分别在市政污水管道1的不同流经节点,抽取并分离主流道的部分污水和污泥,然后分别仅由污泥的处理体系和对于污水的处理体系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去污化处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市政污水管道(1)和沿市政污水管道(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多组污水处理装置(10),所述污水处理装置(10)包括连接于市政排水管(3)道底部的排泥管(2)以及连于污水处理管道侧壁的排水管(3),所述排水管(3)和排泥管(2)均与市政污水管道(1)连通,所述排泥管(2)内设有当污泥蓄积量超过设定值自动打开的排泥阀(4),所述排水管(3)的管口朝向或呈锐角斜向于市政污水管道(1)的排水方向,所述排水管(3)的管口设有污水滤网(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阀(4)包括阀板(41)和挡块(42),所述阀板(41)铰接于排泥管(2)的内壁,所述挡块(42)位于阀板(41)的上方,所述阀板(41)与挡块(42)之间通过磁吸连接,所述阀板(41)的下表面与排泥管(2)的内壁之间设有迫使阀板(41)封闭排泥管(2)的弹簧(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41)的上表面凸出设有凸块(43),所述凸块(43)与挡块(42)的底部抵触,凸块(43)和挡块(42)分别设有相互吸引的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43)设于阀板(41)的两侧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2)的末端连接有储泥箱(5),所述储泥箱(5)内设有将储泥箱(5)的内腔分隔为储泥腔(51)和分离腔(52)的第一隔板(53),所述第一隔板(53)的顶部设有连通储泥腔(51)和分离腔(52)的第一滤网(54),所述储泥箱(5)上方设有泥浆处理站(55),所述储泥腔(51)和泥浆处理站(55)之间连接有提升机(5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泥箱(5)与排水管(3)连通有转接管(6),所述转接管(6)与分离腔(52)连通,所述转接管(6)的路径上设有第一抽水泵(6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3)依次连通至混凝沉淀池(7)和曝气箱(8),所述曝气箱(8)内设有将曝气箱(8)内腔分隔为水平排布的入水腔(81)和曝气腔(82)的第二隔板(83),所述第二隔板(83)的中部或下部设有连通入水腔(81)和曝气腔(82)的开口,所述曝气腔(82)的位于第二隔板(83)的开口的上方设有多块交错固定于曝气腔(82)内壁的第一折流板(84),所述第一折流板(84)的下方设有臭氧曝气机(8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沉淀池(7)的上游设有第二折流板(32),所述第二折流板(32)与排水管(3)位于市政污水管道(1)的开口之间设有用于冲洗排水管(3)的反冲洗管(33),所述反冲洗管(33)的开口位于排水管(3)的顶部。
CN202120248760.XU 2021-01-28 2021-01-28 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48332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8760.XU CN214833252U (zh) 2021-01-28 2021-01-28 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8760.XU CN214833252U (zh) 2021-01-28 2021-01-28 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33252U true CN214833252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82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48760.XU Active CN214833252U (zh) 2021-01-28 2021-01-28 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332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8759A (zh) * 2023-09-21 2023-11-03 什邡慧丰采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自动耐高压智能管汇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88759A (zh) * 2023-09-21 2023-11-03 什邡慧丰采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自动耐高压智能管汇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6988759B (zh) * 2023-09-21 2023-12-08 什邡慧丰采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全自动耐高压智能管汇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90033663A (ko) 수직형 초기 우수 정화장치
CN214833252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07760985U (zh) 一种带液动下开式堰门和泵排的排水系统
CN214302063U (zh) 一种污水管道清渣组件
CN211799006U (zh) 一种双向组合斜板沉淀池
KR100980412B1 (ko) 초기 우수 처리 장치
CN114396108A (zh) 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处理系统
CN210356150U (zh) 一种具有排污功能的基坑降水回灌用集水沉淀装置
CN209989896U (zh) 一种合流污水截流净化装置
CN206560706U (zh) 一种多介质过滤器
CN207582617U (zh) 一种带有初雨调蓄池和在线处理调蓄池的排水系统
CN110342754A (zh) 一种氨氮污水处理系统
CN214497808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分流井
CN215585714U (zh) 一种油水分离设备
CN109761392A (zh) 一种虹吸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7299249U (zh) 调蓄设施
CN216273485U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装置
CN212835772U (zh) 一种城市管网雨污分流装置
CN213977143U (zh) 防堵塞型人工湿地双路布水系统
CN217549249U (zh) 一种基于初沉池改造的污水处理厂合流制溢流处理设施
CN215627211U (zh) 雨水收集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9239431U (zh) 一种中水回用装置
CN214344742U (zh) 一种市政污水排放管道防堵清淤装置
CN219630683U (zh) 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
CN212715283U (zh) 具有后期雨水自动弃流的初雨收集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