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30683U - 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30683U
CN219630683U CN202320509461.6U CN202320509461U CN219630683U CN 219630683 U CN219630683 U CN 219630683U CN 202320509461 U CN202320509461 U CN 202320509461U CN 219630683 U CN219630683 U CN 219630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ewage
sewage collecting
tail water
buffe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094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闵文武
王龙燕
李建光
陈飞雄
周其椿
张显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QUACULTURE INSTITUTE OF GUIZHOU PROVINCE
Original Assignee
AQUACULTURE INSTITUTE OF GUIZHOU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QUACULTURE INSTITUTE OF GUIZHOU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AQUACULTURE INSTITUTE OF GUIZHOU PROVINCE
Priority to CN2023205094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30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30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30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内设置有隔墙和溢流坝,隔墙和溢流坝将沉淀池按水流方向依次分隔为调节池、缓冲池和集污池,调节池、缓冲池和集污池均通过透水孔连通,缓冲池内设置有生物培养机构,缓冲池底部和集污池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污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池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尾水的流速,增加了污染物的沉淀时间;通过生物培养机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尾水的流速,增加污染物沉淀的时间,也增加了尾水中有益菌的繁殖面积,可以利用更多的有益菌提高对尾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提高尾水的处理效率,使尾水处理的更彻底。

Description

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尾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
背景技术
综合各种关于尾水处理技术和工艺的特点,不难发现其核心过程就是物理过滤、生物净化和化学消毒,一般只要通过这三个步骤,尾水污染物就会得到有效净化。
但现有的尾水处理系统,不能有效的减缓水体流速,并不利于残渣和悬浮颗粒物的静置沉降,会产生沉淀效果差的弊端;且现有的尾水处理系统,不能增加尾水中有益菌生物量,进而不能利用有益菌生物量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因此如何减缓水体流速,增加残渣和悬浮颗粒物的静置沉降,同时还能利用有益菌生物量提高对尾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处理能力,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固定设置有隔墙、溢流坝,所述沉淀池通过所述隔墙、所述溢流坝分隔为调节池、缓冲池、集污池,所述调节池、所述缓冲池、所述集污池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隔墙的顶部、所述溢流坝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所述调节池与所述缓冲池、所述缓冲池与所述集污池分别通过所述透水孔连通,所述缓冲池内设置有生物培养机构,所述缓冲池底部、所述集污池底部均设置有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用于排放所述缓冲池和所述集污池内的污泥,所述集污池远离所述缓冲池的一端顶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生物培养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缓冲池顶部的生物毛刷支架,所述生物毛刷支架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生物毛刷,所述生物毛刷位于所述生物毛刷支架下方的所述缓冲池内。
优选的,所述排污机构包括集污部、排污部,所述集污部位于所述缓冲池的底部,所述排污部位于所述集污池的底部,所述缓冲池通过所述集污部与所述集污池连通,且所述集污部的出口端位于所述排污部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集污部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缓冲池底部的集污槽,所述集污槽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缓冲池通过所述集污槽与所述集污池连通,且所述集污槽的出口端位于所述排污部的上方,所述缓冲池底部倾斜设置有若干个集污沟,若干个所述集污沟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污槽的两侧,且所述集污沟与所述集污槽连通,所述集污沟远离所述集污槽的一端高于所述集污沟靠近所述集污槽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排污部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污池底部的排污漏斗,所述集污槽的出口端位于所述排污漏斗的上方,所述集污池下方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漏斗与所述排污管之间设置有吸污泵,所述吸污泵固定安装在所述排污漏斗上,所述排污漏斗与所述排污管通过所述吸污泵连通,所述排污管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阀门。
优选的,所述调节池、所述缓冲池的底部均设置有垫层;所述调节池内的所述垫层顶端铺设有粒径不小于30cm的砂石层或卵石层。
优选的,所述集污池的内壁中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出水口,若干个所述第二出水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出水口上均设置有第一阀门。
优选的,所述溢流坝上的所述透水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隔墙上的所述透水孔的孔径。
优选的,所述集污槽的倾斜角度为5°,所述集污沟的倾斜角度为3°。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通过调节池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尾水的流速,增加了污染物沉淀的时间;通过生物培养机构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尾水的流速,增加污染物的沉淀时间,也增加了尾水中有益菌的繁殖面积,进而可以利用更多的有益菌提高对尾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提高尾水的处理效率,使尾水处理的更彻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养殖区;2、沟渠;3、调节池;4、垫层;5、缓冲池;6、透水孔;7、集污池;8、生物毛刷支架;9、生物毛刷;10、集污槽;11、集污沟;12、隔墙;13、第一出水口;14、第二出水口;15、第一阀门;16、排污管;17、吸污泵;18、第二阀门;19、溢流坝;20、排污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内固定设置有隔墙12、溢流坝19,沉淀池通过隔墙12、溢流坝19分隔为调节池3、缓冲池5、集污池7,调节池3、缓冲池5、集污池7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隔墙12的顶部、溢流坝19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6,调节池3与缓冲池5、缓冲池5与集污池7分别通过透水孔6连通,缓冲池5内设置有生物培养机构,缓冲池5底部、集污池7底部均设置有排污机构,排污机构用于排放缓冲池5和集污池7内的污泥,集污池7远离缓冲池5的一端顶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13;通过生物培养机构的设置,可以增加尾水中有益菌的繁殖面积,提高了对尾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通过排污机构的设置,可以将缓冲池5和集污池7内的污泥排出;通过隔墙12的设置,可以将养殖区1内随水流逃逸到沉淀池的鱼类阻隔在调节池3内。
进一步优化方案,生物培养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缓冲池5顶部的生物毛刷支架8,生物毛刷支架8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生物毛刷9,生物毛刷9位于生物毛刷支架8下方的缓冲池5内;通过生物毛刷9的设置,可以增加尾水中有益菌的繁殖面积,提高了对尾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能力,同时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尾水的流速,增加沉淀物沉淀的时间。
进一步优化方案,排污机构包括集污部、排污部,集污部位于缓冲池5的底部,排污部位于集污池7的底部,缓冲池5通过集污部与集污池7连通,且集污部的出口端位于排污部的上方;通过集污部和排污部的设置,可以将缓冲池5和集污池7内的污泥排出。
进一步优化方案,集污部包括固定安装在缓冲池5底部的集污槽10,集污槽10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缓冲池5通过集污槽10与集污池7连通,且集污槽10的出口端位于排污部的上方,缓冲池5底部倾斜设置有若干个集污沟11,若干个集污沟11分别设置在集污槽10的两侧,且集污沟11与集污槽10连通,集污沟11远离集污槽10的一端高于集污沟11靠近集污槽10的一端;通过集污沟11与集污槽10的设置,可以将缓冲池5中的污泥流入集污槽10中并排出。
进一步优化方案,排污部包括设置于集污池7底部的排污漏斗20,集污槽10的出口端位于排污漏斗20的上方,集污池7下方设置有排污管16,排污漏斗20与排污管16之间设置有吸污泵17,吸污泵17固定安装在排污漏斗20上,排污漏斗20与排污管16通过吸污泵17连通,排污管16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阀门18;通过排污漏斗20、吸污泵17和排污管16的设置,可以将集污池7内的污泥排出。
进一步优化方案,调节池3、缓冲池5的底部均设置有垫层4;调节池3内的垫层4顶端铺设有粒径不小于30cm的砂石层或卵石层;通过砂石层或卵石层的设置,可以对尾水中的污泥进行初步沉降。
进一步优化方案,集污池7的内壁中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出水口14,若干个第二出水口14均位于第一出水口13的下方,第二出水口14上均设置有第一阀门15;通过第二出水口14和第一阀门15的设置,可以对沉淀池进行清淤工作,或在维护时对沉淀池进行排水。
进一步优化方案,溢流坝19上的透水孔6的孔径小于隔墙12上的透水孔6的孔径;由此可以进一步减缓尾水在缓冲池5中的流速,增加沉淀物的沉淀时间,也增加了有益菌对尾水的处理时间。
进一步优化方案,集污槽10的倾斜角度为5°,集污沟11的倾斜角度为3°;通过集污槽10和集污沟11均倾斜的设置,可以使尾水中的污泥更好的收集并排出。
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在使用时,养殖区1的养殖尾水会通过沟渠2流入调节池3,调节池3可以降低尾水的流速,同时隔墙12可以将从养殖区1随水流逃逸出来的鱼类阻隔到调节池3内,避免逃逸出的鱼类随着尾水的流动流入尾水处理系统中;尾水中的污染物可以初步沉降在调节池3底部的砂石或卵石上;经过调节池3的废水会通过隔墙12上的透水孔6流入缓冲池5内。
尾水流入缓冲池5后,缓冲池5上端悬挂的生物毛刷9可以进一步降低尾水流速,使悬浮物絮凝沉降,还可以增加尾水中有益菌的繁殖面积,可以使更多的有益菌去除尾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污染物;沉降在缓冲池5底部的污染物会通过倾斜设置的集污沟11流入集污槽10中;经过缓冲池5处理后的尾水会通过溢流坝19上的透水孔6流入集污池7中。
流入集污池7中的尾水会进入到排污漏斗20内,同时集污槽10内的污染物也会通过倾斜的集污槽10流进排污漏斗20内,进而使缓冲池5和集污池7内的污染物同时在排污漏斗20内进行沉降,排污漏斗20底部安装的吸污泵17会定期将排污漏斗20内沉积的污染物吸收;静置沉积48小时后,打开第一阀门15,将集污池7上部分的清水从中部的第二出水口14排出,再打开第二阀门18,便可以将排污漏斗20内沉积的污染物通过排污管16排出池外进行后续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固定设置有隔墙(12)、溢流坝(19),所述沉淀池通过所述隔墙(12)、所述溢流坝(19)分隔为调节池(3)、缓冲池(5)、集污池(7),所述调节池(3)、所述缓冲池(5)、所述集污池(7)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隔墙(12)的顶部、所述溢流坝(19)的顶部均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6),所述调节池(3)与所述缓冲池(5)、所述缓冲池(5)与所述集污池(7)分别通过所述透水孔(6)连通,所述缓冲池(5)内设置有生物培养机构,所述缓冲池(5)底部、所述集污池(7)底部均设置有排污机构,所述排污机构用于排放所述缓冲池(5)和所述集污池(7)内的污泥,所述集污池(7)远离所述缓冲池(5)的一端顶部开设有第一出水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培养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缓冲池(5)顶部的生物毛刷支架(8),所述生物毛刷支架(8)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生物毛刷(9),所述生物毛刷(9)位于所述生物毛刷支架(8)下方的所述缓冲池(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机构包括集污部、排污部,所述集污部位于所述缓冲池(5)的底部,所述排污部位于所述集污池(7)的底部,所述缓冲池(5)通过所述集污部与所述集污池(7)连通,且所述集污部的出口端位于所述排污部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部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缓冲池(5)底部的集污槽(10),所述集污槽(10)沿水流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缓冲池(5)通过所述集污槽(10)与所述集污池(7)连通,且所述集污槽(10)的出口端位于所述排污部的上方,所述缓冲池(5)底部倾斜设置有若干个集污沟(11),若干个所述集污沟(11)分别设置在所述集污槽(10)的两侧,且所述集污沟(11)与所述集污槽(10)连通,所述集污沟(11)远离所述集污槽(10)的一端高于所述集污沟(11)靠近所述集污槽(10)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部包括设置于所述集污池(7)底部的排污漏斗(20),所述集污槽(10)的出口端位于所述排污漏斗(20)的上方,所述集污池(7)下方设置有排污管(16),所述排污漏斗(20)与所述排污管(16)之间设置有吸污泵(17),所述吸污泵(17)固定安装在所述排污漏斗(20)上,所述排污漏斗(20)与所述排污管(16)通过所述吸污泵(17)连通,所述排污管(16)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阀门(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3)、所述缓冲池(5)的底部均设置有垫层(4);所述调节池(3)内的所述垫层(4)顶端铺设有粒径不小于30cm的砂石层或卵石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池(7)的内壁中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出水口(14),若干个所述第二出水口(14)均位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3)的下方,所述第二出水口(14)上均设置有第一阀门(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坝(19)上的所述透水孔(6)的孔径小于所述隔墙(12)上的所述透水孔(6)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槽(10)的倾斜角度为5°,所述集污沟(11)的倾斜角度为3°。
CN202320509461.6U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 Active CN219630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9461.6U CN219630683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9461.6U CN219630683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30683U true CN219630683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22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09461.6U Active CN219630683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30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20863B1 (ko) 오수처리용 인공습지 시설
CN102120677B (zh)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的制作方法及污水处理方法
CN207699412U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KR20090101564A (ko) 오수처리용 인공습지
CN106517527A (zh) 一种三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2063793U (zh)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
CN206828326U (zh) 化粪池+a30处理装置
CN109275617A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污分离及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1847624U (zh) 养殖尾水沟渠循环处理系统
CN219630683U (zh) 一种大流量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沉淀池
CN21100471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11392964A (zh) 一种雨污合流泵站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07761000U (zh) 具有沉淀和过滤功能的在线处理系统
CN105417859A (zh) 一种用于雨污径流污染治理的雨水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03951136A (zh) 一种应用于雨水管网的阳台废水、初期雨水净化器及净化方法
CN213475695U (zh) 一种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单元
CN212631877U (zh) 海产养殖污水的低能耗处理装置
CN212425783U (zh) 高浓度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7596781A (zh) 具有颗粒分离沉淀装置的在线处理系统
CN109836016A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装置
CN108083507A (zh) 一种集成式给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8164038A (zh) 一种给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3768181U (zh) 一种应用于雨水管网的阳台废水、初期雨水净化器
CN113845233A (zh) 一种可调型防堵塞的湿地系统
CN112675581A (zh) 一种长路径分级深度净化的复合滤料滤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