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10699U - 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10699U
CN214810699U CN202120439738.3U CN202120439738U CN214810699U CN 214810699 U CN214810699 U CN 214810699U CN 202120439738 U CN202120439738 U CN 202120439738U CN 214810699 U CN214810699 U CN 214810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olid
circulating
inlet
tower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397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盛荣
姜战
应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zhou Molecu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zhou Molecu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zhou Molecu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zhou Molecu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397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10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10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10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nd Processes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包括:塔式反应器、物料循环单元、固液分离单元;所述塔式反应器包括固体原料进口、原料液进口、反应物料出口、第一循环液出口、第一循环液进口、以及回用液进口;所述物料循环单元包括循环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的第一循环泵,所述循环管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一循环液进口、第一循环液出口相连通;所述固液分离单元包括与所述反应物料出口相连通的固液分离器,所述固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通过回液管路与回用液进口相连通,在所述回液管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泵。本实用新型的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可实现煤炭化学除灰分的连续化生产,化学除灰效率高,去除灰分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全世界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煤炭仍占据主要地位,总量达到了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86.3%;其中石油为32.57%,天然气为23.71%,煤炭为30.03%。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煤炭三者总占比为89.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石油占比为17.51%,天然气为5.62%,煤炭为66.03%。因此,中国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国家的基本面貌没有改变,煤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近年来,中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煤制活性炭、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超纯煤、无灰焦炭等方面,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工艺技术,整体达到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拥有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的能力,能够应对持续增加的国际油气价格波动、生态环保约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等风险,实现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
但对煤炭的灰分的去除,我国还一直停留在洗、选的水平,只能采用低灰分原煤,经过洗煤、旋流选煤和浮沉选煤等手段,进一步降低煤炭的灰分,获得低灰煤;由于采用的是物理方法,超低灰煤中的灰分仍然有2%之多。
化学方法可以实现煤炭和活性炭的低灰分,最低灰分甚至可以小于200ppm。但我国的煤炭和活性炭化学除灰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很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业工厂都进行了许多种化学除灰的实验,效果虽好,但至今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
煤炭化学除灰生产超纯煤,是一种高效、低价的方法。超纯煤本身就是一种产品;并且还可以作为生产超级活性炭、无灰焦炭、纳米碳、电极材料、石墨原料、增碳剂等后续产品的原料。煤炭化学除灰是市场前景广阔的技术。
但化学除灰工业化装置所涉及的设备,如果采用现有技术,只能间歇生产;产量有限,并且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为了解决煤炭和活性炭的化学除灰工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可实现连续化的煤炭和活性炭的化学高效除灰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可连续化生产,反应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包括:
塔式反应器、物料循环单元、固液分离单元;
所述塔式反应器包括固体原料进口、原料液进口、反应物料出口、第一循环液出口、第一循环液进口、以及回用液进口;
所述物料循环单元包括循环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的第一循环泵,所述循环管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一循环液进口、第一循环液出口相连通;
所述固液分离单元包括与所述反应物料出口相连通的固液分离器,所述固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通过回液管路与回用液进口相连通,在所述回液管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塔式反应器内部设有内置式固液分离器,所述内置式固液分离器位于所述塔式反应器的中上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体原料进口通过管道延伸到所述内置式固液分离器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体原料进口位于所述塔式反应器的顶部;所述原料液进口位于所述塔式反应器的中部;所述反应物料出口位于所述塔式反应器的底部;所述第一循环液出口位于所述塔式反应器的上部、所述第一循环液进口位于所述塔式反应器的下部;所述第一循环液进口高于所述回用液进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液出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内置式固液分离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补充原料进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废液过滤单元,所述废液过滤单元设置在所述塔式反应器的中上部;
所述废液过滤单元包括废液过滤器;
所述塔式反应器还包括第二循环液出口和第二循环液进口;
所述废液过滤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液出口连通;所述废液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液进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液分离单元设有固体反应料出口和第一废液出口。
一种上述的塔式连续反应装置除灰的方法,包括:
将原料液加入所述塔式反应器内,液位到达第一循环液出口位置后,固体原料进入所述塔式反应器内,固液反应随之产生,固体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往所述塔式反应器底部沉降,从所述反应物料出口进入所述固液分离单元,固液分离后,液体物料作为回用液回到塔式反应器,或作为废液输出;
当所述固体物料沉降速度过快,影响化学反应时,开启第一循环泵,液体物料从所述第一循环液出口通过所述第一循环泵、第一循环液进口回到所述塔式反应器内,液体物料在塔式反应器形成流化态,使固体物料的沉降速度降低,以此调节反应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液体物料在所述塔式反应器形成流化态时,所述内置式固液分离器把固体物料分隔在所述内置式固液分离器的下方,不参与液体在塔式反应器外的循环。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可实现煤炭化学除灰分的连续化生产,化学除灰效率高,去除灰分效果好。
(2)该装置可适应各种生产规模的应用场合;从年产千吨到年产百万吨,均能使用。
(3)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固液分离单元可实现除灰分废酸的循环利用,降低除灰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用于多种领域:煤炭除灰、活性炭除灰、焦炭除灰、煤炭碱液除灰;以及下述场景:
a、固体物料与液体物料的合成反应、置换反应;
b、固体物料中部分元素与液体物料的化学反应;
c、固体物料的除杂;
所述之液体物料可以是水、酸液、碱液、盐液、离子液体等。
(5)本实用新型装置很方便与自动操作控制系统相连,可实现自动化、无人化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案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塔式反应器10、物料循环单元20、固液分离单元30、内置式固液分离器40、废液过滤单元50、固体原料进口101、原料液进口102、反应物料出口103、第一循环液出口104、第一循环液进口105、回用液进口106、第二循环液出口107、第二循环液进口108、循环管路201、第一循环泵2011、补充原料进口2012、固液分离器301、第二循环泵302、固体反应料出口303、第一废液出口304、废液过滤器501、第二废液出口5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1,包括:塔式反应器10、物料循环单元20、固液分离单元30。塔式反应器10包括固体原料进口101、原料液进口102、反应物料出口103、第一循环液出口104、第一循环液进口105、以及回用液进口106。该实施例中塔式反应器10上的开口设置如下:固体原料进口101位于塔式反应器10的顶部;原料液进口102位于塔式反应器10的中部;反应物料出口103位于塔式反应器10的底部;第一循环液出口105位于塔式反应器10的上部、第一循环液进口105位于塔式反应器10的下部;第一循环液进口105高于回用液进口106。物料循环单元20包括循环管路201以及设置在循环管路201上的第一循环泵2011,循环管路201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一循环液进口105、第一循环液出口104相连通。通过设置物料循环单元20可以调整整体的反应速度。固液分离单元30包括与反应物料出口103相连通的固液分离器301,固液分离器301的液体出口通过回液管路与回用液进口106相连通,在回液管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泵302。通过该部分的设置可以循环利用废液,降低除灰成本。该固液分离单元30设有固体反应料出口303和第一废液出口304,这样通过固液分离单元30将固体反应料分离出去,将废液也分离出去,可继续使用的回用液返回到塔式反应器10中继续反应,节约成本,对环境也更环保。
根据实际需要,塔式反应器10内部还可以设有内置式固液分离器40,该内置式固液分离器10是为了过滤部分的固体,不参与液体的外部循环。本实施例中即设定了内置式固液分离器40,其位于塔式反应器10的中上部。此时,固体原料进口101通过管道延伸到内置式固液分离器40的下方,这样起到需要时,过滤固体物质的作用。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一循环液出口104的位置高于内置式固液分离器40,循环管路201上设有补充原料进口2012。
实施例2
参照图2所示,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2,包括:塔式反应器10、物料循环单元20、固液分离单元30。塔式反应器10包括固体原料进口101、原料液进口102、反应物料出口103、第一循环液出口104、第一循环液进口105、以及回用液进口106。该实施例中塔式反应器10上的开口设置如下:固体原料进口101位于塔式反应器10的顶部;原料液进口102位于塔式反应器10的中部;反应物料出口103位于塔式反应器10的底部;第一循环液出口105位于塔式反应器10的上部、第一循环液进口105位于塔式反应器10的下部;第一循环液进口105高于回用液进口106。物料循环单元20包括循环管路201以及设置在循环管路201上的第一循环泵2011,循环管路201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一循环液进口105、第一循环液出口104相连通。通过设置物料循环单元20可以调整整体的反应速度。固液分离单元30包括与反应物料出口103相连通的固液分离器301,固液分离器301的液体出口通过回液管路与回用液进口106相连通,在回液管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泵302。通过该部分的设置可以循环利用废液,降低除灰成本。该固液分离单元30设有固体反应料出口303和第一废液出口304,这样通过固液分离单元30将固体反应料分离出去,将废液也分离出去,可继续使用的回用液返回到塔式反应器10中继续反应,节约成本,对环境也更环保。本实施例中设定了内置式固液分离器40,其位于塔式反应器10的中上部。此时,固体原料进口101通过管道延伸到内置式固液分离器40的下方,这样起到需要时,过滤固体物质的作用。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一循环液出口104的位置高于内置式固液分离器40,循环管路201上设有补充原料进口2011。
塔式反应器10还包括第二循环液出口107和第二循环液进口108;此时该设备增加了废液过滤单元50,废液过滤单元50设置在塔式反应器10的中上部。废液过滤单元50包括废液过滤器501,废液过滤器501的进口与第二循环液出口107连通;废液过滤器501的出口与第二循环液进口108连通。废液过滤器501还设有第二废液出口502,用于将处理后的废液排出。
实施例3
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除灰的方法(使用实施例2中的塔式连续反应装置2),包括:
将原料液加入塔式反应器10内,液位到达第一循环液出口104位置后,固体原料进入塔式反应器10内,固液反应随之产生,固体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往塔式反应器底部沉降,从反应物料出口103进入固液分离单元30,固液分离后,固体反应料通过外部输送设备送往下一工序;液体物料作为回用液回到塔式反应器10,或作为废液输出。
当固体物料沉降速度过快,影响化学反应时,开启第一循环泵2011,液体物料从第一循环液出口104通过第一循环泵2011、第一循环液进口105回到塔式反应器10内,液体物料在塔式反应器10形成流化态,使固体物料的沉降速度降低,以此调节反应状态。
当液体物料在塔式反应器10形成流化态时,内置式固液分离器40把固体物料分隔在内置式固液分离器40的下方,不参与液体在塔式反应器10外的循环。
在具体的反应过程中,固体物料与液体物料逆向流动。固体物料为煤块、煤粉、活性炭块、活性炭粉;液体物料为氢氟酸、盐酸、氟硅酸、硫酸、酸硝酸等无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酸液;或液体物料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铝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等无机碱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碱液。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塔径1米,塔高7米(有效容积4.67M3),使用该装置具有表1的生产效果。
Figure BDA0002955658730000091
所以,使用上述塔式连续反应装置2可实现煤炭化学除灰分的连续化生产,化学除灰效率高,去除灰分效果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式反应器、物料循环单元、固液分离单元;
所述塔式反应器包括固体原料进口、原料液进口、反应物料出口、第一循环液出口、第一循环液进口、以及回用液进口;
所述物料循环单元包括循环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循环管路上的第一循环泵,所述循环管路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第一循环液进口、第一循环液出口相连通;
所述固液分离单元包括与所述反应物料出口相连通的固液分离器,所述固液分离器的液体出口通过回液管路与回用液进口相连通,在所述回液管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式反应器内部设有内置式固液分离器,所述内置式固液分离器位于所述塔式反应器的中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原料进口通过管道延伸到所述内置式固液分离器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原料进口位于所述塔式反应器的顶部;所述原料液进口位于所述塔式反应器的中部;所述反应物料出口位于所述塔式反应器的底部;所述第一循环液出口位于所述塔式反应器的上部、所述第一循环液进口位于所述塔式反应器的下部;所述第一循环液进口高于所述回用液进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液出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内置式固液分离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补充原料进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液过滤单元,所述废液过滤单元设置在所述塔式反应器的中上部;
所述废液过滤单元包括废液过滤器;
所述塔式反应器还包括第二循环液出口和第二循环液进口;
所述废液过滤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液出口连通;所述废液过滤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液进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单元设有固体反应料出口和第一废液出口。
CN202120439738.3U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 Active CN214810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9738.3U CN214810699U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9738.3U CN214810699U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10699U true CN214810699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84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39738.3U Active CN214810699U (zh) 2021-03-01 2021-03-01 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106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72092A (zh) * 2024-02-28 2024-03-29 江苏丰山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农药除草剂的反应釜液料循环装置以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72092A (zh) * 2024-02-28 2024-03-29 江苏丰山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农药除草剂的反应釜液料循环装置以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3453B (zh) 一种生产电池级碳酸锂或高纯碳酸锂的工业化方法
CN103113208B (zh) 由氢氧化钙羰基化制备甲酸钙的连续生产工艺
CN214810699U (zh) 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
CN102320639B (zh) 一种无水氟化铝的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
CN103880042B (zh) 芒硝精制盐水以及防结疤的方法
CN103613126A (zh) 一种去除四氯化钛中钒杂质的方法及系统
CN104817102A (zh) 一种液相间接捕集矿化烟气中二氧化碳的系统装置及工艺
CN102390822B (zh) 将尾洗物用于磷铵生产的装置及方法
CN101531384A (zh) 镁法烟气脱硫循环浆液制备电子级氢氧化镁和硫酸铵工艺
CN112844244A (zh) 一种塔式连续反应装置及其除灰方法
CN107539982A (zh) 一种高纯微晶石墨生产系统及其生产工艺
CN102167412A (zh) 一种高效复合式尿素废液深度水解解吸塔
CN206843088U (zh) 镁法脱硫副产物精制七水硫酸镁工艺的处理系统
CN203938477U (zh) 真空条件下具有蒸发、反应结晶的二氧化氯发生器
CN103145181B (zh) 盐酸浸取法制备金红石用三相流态化连续反应装置
CN201395535Y (zh) 回收利用渣浆上清液的发生反应装置
CN210229637U (zh) 一种脱硫危废提硫提盐系统
CN113956219A (zh) 一种由造纸废水生产糠醛的工艺流程
CN208471528U (zh) 一种由氟硅酸制备氟化氢的装置
CN103103215A (zh) 沼气反应器内的梯度循环搅拌方法及其厌氧反应器
CN103708580B (zh) 多相油水分离设备以及使用该设备的油水分离方法
CN108103526B (zh) 一种利用电解铝铝灰净化电解铝烟气及回收铝资源的方法
CN203021485U (zh) 一种连续生产丁酸乙酯的系统
CN2883367Y (zh) 复合型高效甲醇分离器
CN104860338A (zh) 一种硫基铵盐混合介质体系提取粉煤灰中氧化铝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