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406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04068U
CN214804068U CN202120341428.8U CN202120341428U CN214804068U CN 214804068 U CN214804068 U CN 214804068U CN 202120341428 U CN202120341428 U CN 202120341428U CN 214804068 U CN214804068 U CN 214804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cooking appliance
air outlet
appliance according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14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强
李建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414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04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04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04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侧立部;锅体,放置在底座上;热风发生装置,位于侧立部内,热风发生装置具有热风出口;加热装置,设置在底座或者锅体上;开闭装置,设置在热风出口处,开闭装置具有关闭热风出口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热风出口的打开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加热件容易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具有空炸以及蒸煮的功能。其中,实现空炸功能的结构包括风机和加热件,风机将空气吹至加热件处,经过加热件形成热风吹至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实现蒸煮的功能的结构包括水箱和与水箱连通的蒸汽发生器,通过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喷入至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
但是,在实现蒸煮的功能的过程中,蒸汽容易进入至加热件内,使得加热件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加热件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煲体,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侧立部;锅体,放置在底座上;热风发生装置,位于侧立部内,热风发生装置具有热风出口;加热装置,设置在底座或者锅体上;开闭装置,设置在热风出口处,开闭装置具有关闭热风出口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热风出口的打开位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具有烘烤模式和蒸煮模式。当用户需要使用烘烤模式时,使开闭装置处于打开热风出口的打开位置,热风出口已打开,此时烹饪器具可以开启烘烤模式。热风发生装置工作,通过热风出口吹出热风,热风进入锅体中,对锅体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当用户需要使用蒸煮模式时,使开闭装置由打开位置切换至关闭热风出口的关闭位置,由于热风出口已关闭,锅体内产生的蒸汽无法进入热风出口内,进而蒸汽也无法进入至热风发生装置内,避免热风发生装置内进入蒸汽导致损坏。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加热件容易损坏的问题。
进一步地,开闭装置包括可移除地插设在热风出口处的遮挡塞。上述的结构中,遮挡塞能够与热风出口的侧壁紧密贴合,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同时,遮挡塞能够紧密地插入至热风出口,不易掉落,进一步保证了封堵效果,使得蒸煮烹饪模式下蒸汽无法进入至热风发生装置内。
进一步地,热风发生装置包括发热件以及罩设在发热件外的导风罩,热风出口设置在导风罩上,遮挡塞可移除地插设在导风罩上。上述的结构中,导风罩的设置使得经过发热件加热之后的热风能够沿着导风罩顺畅地进入至锅体内。同时,导风罩通过热风出口与锅体连通,在蒸煮模式下,只需要封堵住热风出口便可以起到遮挡效果,容易实现,且操作简便。
进一步地,遮挡塞包括底板、侧板以及设置侧板的边沿处的外翻边,外翻边弯折设置,以使外翻边和侧板之间形成凹槽,导风罩插入至凹槽内。上述的结构中,凹槽的设置能够使得热风出口侧壁附近的蒸汽被外翻边遮挡住,能够有效地防止蒸汽进入至热风出口内,具有良好的遮挡效果。同时,用户在安装时只需使得导风罩的侧壁对准凹槽即可,操作简单。
进一步地,底板为外凸弧形板。上述外凸弧形板的形状设置与锅体和热风出口的形状相契合,使得底板能够伸入至热风出口内,同时外凸弧形板向外施加张力,以增加侧板与热风出口侧壁之间的贴合度,进一步使得遮挡塞能够紧密地安装在热风出口处,具有良好的遮挡效果,同时遮挡塞与热风出口之间不易松动。
进一步地,导风罩包括罩体以及设置在罩体外侧的凸筋,凸筋与外翻边限位配合。上述的结构中,安装时,凸筋与外翻边止挡配合,便于安装到位。同时,凸筋能够遮挡罩体与外翻边之间的间隙,保证遮挡塞的遮挡效果,进一步防止蒸汽进入至热风出口内。
进一步地,遮挡塞还包括设置在外翻边的边沿处的外凸沿,且外凸沿凸出于凸筋。上述的结构中,外凸沿与凸筋抵接,使得遮挡塞和导风罩能够紧密配合,能够有效防止蒸汽进入导风罩内。同时,在用户安装或者取下遮挡塞的过程中,外凸沿可以作为操作部,方便用户的操作。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件,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在加热件上的温控器。上述的结构中,温控器能够实时地对加热件的温度进行检测,避免加热件的加热温度过高。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设置在锅体上,煲体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耦合器,加热装置还包括与加热件连接的第二耦合器,第一耦合器能够与第二耦合器插接配合。上述的结构中,加热件能够直接对锅体加热,便于锅体对食材进行烹饪。同时,为了使加热件上能够通电,第一耦合器能够与第二耦合器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锅体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内锅,外壳的底部和内锅的底部之间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固定结构包括支撑柱以及与支撑柱连接的固定孔,支撑柱设置在内锅上,固定孔设置在外壳上。上述的结构中,支撑柱的设置使得外壳的底部和内锅的底部之间留有安装空间,便于加热装置和温控器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内,以使加热件在内锅的底部对内锅进行加热。同时,支撑柱与固定孔插接配合,一方面便于起到固定目的,另一方面便于定位安装。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盖设在锅体上的盖体组件,盖体组件包括:盖体本体,盖体本体上设置有排气孔;调节件,可选择地安装于排气孔内;感应件,设置在盖体本体上,调节件与感应件配合以使感应件切换状态。上述的结构中,调节件设置在排气孔内时(对应于蒸煮模式)以及调节件不设置在排气孔内时(对应于烘烤模式),感应件处于不同的状态。感应件可以将不同状态传递至烹饪器具的其他部件(比如控制器),进而能够对用户进行提醒,以便用户选择合适的烹饪功能。当需要使用烹饪器具的蒸煮模式时,确保用户已经将调节件安装至排气孔处堵住至少部分排气孔以减小排气量;当需要使用烹饪器具的烘烤模式时,确保用户已经将调节件取下以避让排气孔以增大排气量。感应件的设置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用户容易忘记安装或者取下调节件而导致烹饪功能不匹配进而影响烹饪效果的问题。
进一步地,热风发生装置包括发热件,发热件包括:绕线板,设置有多个绕线槽,绕线槽包括容线段以及位于容线段与绕线槽的开口之间的防脱段;发热丝,绕设于绕线槽内,并位于容线段处。上述的结构中,由于绕线槽包括防脱段,因此当发热丝受热变形时,防脱段能够对发热丝进行止挡,从而使得发热丝不易由容线段脱出,进而降低相邻两根发热丝发生接触短路的几率,从而提高发热丝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的烹饪器具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热风发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热风发生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的遮挡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遮挡塞的剖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的导风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导风罩的主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的导风罩的C-C向剖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的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图2的锅体的仰视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2的锅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6的发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图15的发热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16的发热件的D处放大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另一实施例的盖体组件未安装调节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9示出了图18的盖体组件安装调节件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煲体;11、底座;12、侧立部;13、第一耦合器;20、锅体;21、外壳;22、内锅;23、支撑柱;24、固定孔;30、盖体;31、手柄;32、透明板;41、风机;42、蜗壳;421、前蜗壳;422、后蜗壳;50、热风发生装置;51、热风出口;52、发热件;53、导风罩;531、罩体;532、凸筋;533、连接部;54、壳体;56、绕线板;57、绕线槽;571、容线段;572、开口;573、防脱段;574、导向段;58、发热丝;60、加热装置;61、加热件;62、第二耦合器;70、遮挡塞;71、底板;72、外翻边;721、凹槽;73、侧板;74、外凸沿;81、隔热件;82、导风壳;83、电控组件;84、温控器;85、温度保险件;91、盖体本体;911、排气孔;92、调节件;921、过流孔;93、感应件;931、开关触点;94、把手;95、可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煲体10、锅体20、热风发生装置50以及开闭装置。煲体10包括底座11和设置在底座11上的侧立部12。锅体20放置在底座11上。热风发生装置50位于侧立部12内。热风发生装置50具有风机41和热风出口51。加热装置60设置在锅体20上。开闭装置设置在热风出口51处,开闭装置具有关闭热风出口51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热风出口51的打开位置。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具有烘烤模式和蒸煮模式。当用户需要使用烘烤模式时,使开闭装置处于打开热风出口51的打开位置,热风出口51已打开,此时烹饪器具可以开启烘烤模式。热风发生装置50工作,风机43吸入空气,通过热风出口51吹出热风,热风进入锅体20中,对锅体20中的食物进行加热。当用户需要使用蒸煮模式时,使开闭装置由打开位置切换至关闭热风出口51的关闭位置,由于热风出口已关闭,锅体内产生的蒸汽无法进入热风出口内,进而蒸汽也无法进入至热风发生装置50内,避免热风发生装置50内进入蒸汽导致损坏。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加热件容易损坏的问题。
当然,在其他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可以设置在底座上。
在本实施例中,热风发生装置和加热装置实现不同的烹饪模式。具体地,加热装置实现了锅体的底部加热,进而能够产生蒸汽实现蒸煮模式,热风发生装置设置在煲体的侧部,对空气进行加热,产生热风实现烘烤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1和侧立部12使得煲体11整体上能够形成L形的结构。这样,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外壳结构而言,底座11的上方与侧立部12相对空间内没有连接任何结构,大大节省的材料,降低了成本,同时,使得烹饪器具整体简洁。烹饪器具还包括盖设在锅体20上的盖体30。在盖体30打开,从底座11上取放锅体20的过程中,锅体20的外侧具有较大的避让空间,锅体20既可以从横向方向又可以从竖直方向还可以从倾斜方向进行操作,大大缩短了取放锅体20的时间,提高了便捷性,以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开闭装置包括可移除地插设在热风出口51处的遮挡塞70。遮挡塞70能够与热风出口51的侧壁紧密贴合,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同时,遮挡塞70能够紧密地插入至热风出口51,不易掉落,进一步保证了封堵效果,使得蒸煮烹饪模式下蒸汽无法进入至热风发生装置内。
如图2和图3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30,当用户选择烘烤模式时,用户可以翻转打开盖体30,取下遮挡塞70,使得热风可以顺畅地吹入至锅体20对食物进行加热;当入户选择蒸煮模式时,用户可以旋转打开盖体30,将遮挡塞70安装至热风出口51处,阻挡蒸汽进入至热风出口51内。
如图5、图6、图8和图11所示,热风发生装置50包括发热件52以及罩设在发热件52外的导风罩53。热风出口51设置在导风罩53上,遮挡塞70可移除地插设在导风罩53上。导风罩53的开口长度L1与遮挡塞70的宽度L2之间满足:L1≥L2。导风罩53的设置使得经过发热件52加热之后的热风能够沿着导风罩53顺畅地进入至锅体20内。同时,导风罩53通过热风出口51与锅体20连通,在蒸煮模式下,只需要封堵住热风出口51便可以起到遮挡效果,容易实现,且操作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热风发生装置位于侧立部内并不限于热风发生装置全部设置在侧立部内,同样包含热风发生装置的主体结构位于侧立部内,部分结构伸出至侧立部外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热风发生装置的主体结构位于侧立部内,部分结构导风罩53的一部分伸出至侧立部外。
如图7和图8所示,遮挡塞70包括底板71、侧板73以及设置侧板73的边沿处的外翻边72。外翻边72弯折设置,以使外翻边72和侧板73之间形成凹槽721,导风罩53插入至凹槽721内。凹槽721的深度H3满足:1mm≤H3≤5mm。优选地,H3可以为3mm。凹槽721的设置能够使得热风出口51侧壁附近的蒸汽被外翻边72遮挡住,能够有效地防止蒸汽进入至热风出口51内,具有良好的遮挡效果。同时,用户在安装时只需使得导风罩53的侧壁对准凹槽721即可,操作简单。同时上述弯折设置结构简单,容易加工。
如图7至图9所示,遮挡塞70包括底板71、侧板73以及设置侧板73的边沿处的外翻边72,底板71和侧板73插入至热风出口51内,外翻边72位于热风出口51外。底板71和侧板73插入至热风出口51内,使得遮挡塞70不易掉落。外翻边72的设置能够挡住热风出口51的侧壁和侧板73之间的间隙,有效防止蒸汽进入至热风出口51内。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抓住外翻边72安装或者取下遮挡塞,方便用户使用。
如图7和图8所示,底板71为外凸弧形板。弧形板的厚度H1满足:2mm≤H1≤10mm。优选地,H1可以取值4mm、6mm或者8mm。如图3和图8所示,弧形板的厚度H1和底板71外侧与热风出口51之间的距离H2之间满足:H1≥H2。上述外凸弧形板的形状设置与锅体20和热风出口51的形状相契合,使得底板71能够伸入至热风出口51内,同时外凸弧形板向外施加张力,以增加侧板73与热风出口51侧壁之间的贴合度,进一步使得遮挡塞70能够紧密地安装在热风出口51处,具有良好的遮挡效果,同时遮挡塞70与热风出口51之间不易松动。
如图9至图11所示,导风罩53包括罩体531以及设置在罩体531外侧的凸筋532,凸筋532与外翻边72限位配合。凸筋532的高度H4满足:4mm≤H4≤5mm。优选地,H4=4.5mm。安装时,凸筋532与外翻边72止挡配合,便于安装到位。同时,凸筋532能够遮挡罩体531与外翻边72之间的间隙,保证遮挡塞70的遮挡效果,进一步防止蒸汽进入至热风出口51内。
如图3和图7所示,遮挡塞70还包括设置在外翻边72的边沿处的外凸沿74,且外凸沿74凸出于凸筋532。外凸沿74与凸筋532抵接,使得遮挡塞70和导风罩53能够紧密配合,能够有效防止蒸汽进入导风罩53内。同时,在用户安装或者取下遮挡塞70的过程中,外凸沿74可以作为操作部,方便用户的操作。
如图4、图12至图14所示,加热装置60包括加热件61,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在加热件61上的温控器84。这样,温控器84能够实时地对加热件61的温度进行检测,避免加热件61的加热温度过高。本实施例的温控器84可以是突跳温控器或者热敏电阻NTC或者热电偶或者双金属片温控或者红外测温元件。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热风发生装置包括:蜗壳42、风机41、壳体54、发热件52和导风罩53。蜗壳42设置在煲体10内。风机41包括风叶,风叶可转动地设置在蜗壳42内。壳体54设置在蜗壳42的顶部。发热件52设置在壳体54内。导风罩53套设在壳体54上,热风出口51设置在导风罩53上。发热件52包括绕线板和缠绕在绕线板上的发热丝。煲体10还包括底座11。其中,蜗壳42包括前蜗壳421和后蜗壳422。当烹饪器具采取烘烤模式时,空气在风机41的作用下流经蜗壳42、壳体54以及导风罩53,空气流经壳体54时被发热件52加热,形成热风并最终经热风出口51吹入至锅体20内,对食物进行加热,实现烘烤功能。
如图3和图6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隔热件81,隔热件81插接在蜗壳42顶部并位于蜗壳42和壳体54之间。隔热件81的设置能够隔断发热件52产生的热量,防止热量传导至蜗壳42上,保护蜗壳42。导风罩53包括罩体531以及设置在罩体531外侧的连接部533,连接部533通过连接结构连接在蜗壳42上。上述连接部533结构简单,且连接可靠。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30以及设置在盖体30下方的导风壳82,盖体30盖设在锅体20上,在遮挡件从热风出口51处移除的情况下,导风壳82与热风出口51连通。连接部533为连接片。隔热件81优选为隔热框。
如图2所示,盖体30包括手柄31和透明板32,手柄31内设置有电控组件83。烹饪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透明板32观察锅内食物的烹饪情况。当烹饪器具采取烘烤模式时,产生的热风能够沿着导风壳82吹向锅体20的中间位置,减少了热量的散失,提高烹饪效果。
如图4、图12至图14所示,加热装置60设置在锅体20上,煲体10还包括设置在底座11上的第一耦合器13,加热装置60还包括与加热件61连接的第二耦合器62,第一耦合器13能够与第二耦合器62插接配合。加热件61能够直接对锅体20加热,便于锅体20对食材进行烹饪。同时,为了使加热件61上能够通电,第一耦合器13能够与第二耦合器62插接配合。本实施例的加热件61可以是加热管,也可以是加热盘。烹饪器具还包括与第二耦合器62连接的温度保险件85,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温度保险件85为保险丝。
如图4、图12至图14所示,锅体20包括外壳21以及设置在外壳21内的内锅22。为了使外壳21和内锅22能够固定在一起,外壳21的底部和内锅22的底部之间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固定结构包括支撑柱23以及与支撑柱23连接的固定孔24。支撑柱23设置在内锅22上,固定孔24设置在外壳21上。支撑柱23的设置使得外壳21的底部和内锅22的底部之间留有安装空间,便于加热装置60和温控器84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内,以使加热件61在内锅22的底部对内锅22进行加热。同时,支撑柱23与固定孔24插接配合,一方面便于起到固定目的,另一方面便于定位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1的底部包括固定座,固定孔24设置在固定座上,固定孔24的孔壁上设置有止挡环。止挡环支撑支撑柱23,以使支撑柱23稳定地位于固定孔24内。固定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支撑柱23上设置有与止挡环对应设置的螺孔,紧固件为螺纹件,螺纹件穿入固定孔24、止挡环以及螺孔内,以将内锅22固定在外壳21内。
发明人在长期研究中发现,具有烘烤功能的烹饪器具所使用的热风发生装置的风机一般为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由于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所吹出的风不均匀,容易造成发热丝组件的局部温升特别高,从而导致发热丝组件的发热丝绕组上的发热丝因高温发生变形,从而容易由发热丝绕组上的绕线槽滑脱,造成相邻两根发热丝的匝间短路,最终导致发热丝组件损坏。
如图15至图17所示,热风发生装置50包括发热件52,发热件52包括:绕线板56和发热丝58。绕线板56设置有多个绕线槽57。绕线槽57包括容线段571以及位于容线段571与绕线槽57的开口572之间的防脱段573。发热丝58绕设于绕线槽57内,并位于容线段571处。由于绕线槽57包括防脱段573,因此当发热丝58受热变形时,防脱段573能够对发热丝58进行止挡,从而使得发热丝58不易由容线段571脱出,进而降低相邻两根发热丝58发生接触短路的几率,从而提高发热丝组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15至图17所示,防脱段573的槽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直壁。具体地,当发热丝58受热变形时,直壁能够抵顶发热丝58,从而使得发热丝58不易由容线段571脱出。上述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上述结构使得在发热丝58发生变形后对于发热丝58的止挡效果更佳,从而进一步降低发热丝由绕线槽57脱出的几率。
如图16和图17所示,相邻的两个绕线槽57之间的距离L3为0.8mm至6mm之间。如果相邻的两个绕线槽57之间的距离L3过小则导致相邻两个发热丝58更容易接触短路,从而减小发热丝组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15至图17所示,绕线槽57还包括位于防脱段573与绕线槽57的开口之间的导向段574。导向段574的槽壁为相对设置的倾斜壁,倾斜壁在绕线槽57的槽底至开口572的方向上逐渐扩张。具体地,发热丝58通过开口572进入导向段574内,在导向段574的导向下,使得发热丝58进入防脱段573并最终进入容线段571内。上述结构使得缠绕发热丝58时,发热丝58能够更容易卡入绕线槽57的预设位置,从而提高装配效率。具体地,开口572较大使得发热丝58能够更容易卡入绕线槽57内,导向段574的远离开口572的位置处的宽度较小使得相对设置的直壁之间的距离与发热丝58的直径大致相同,从而增加直壁对于发热丝58的止挡效果,进一步降低发热丝由发热丝绕组上的绕线槽滑脱的几率。
烹饪器具还包括湿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以及控制器,湿度传感器设置在侧立部12上,并位于热风出口51的下方,控制器设置于煲体10内,控制器与湿度传感器连接。在用户使用烹饪器具的蒸煮模式时,由于湿度传感器设置在侧立部12上,并位于热风出口51的下方,湿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热风出口51处的湿度,将实时检测的湿度值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能够判断出热风发生装置50内的湿度值。
湿度传感器位于导风罩53的下方,导风罩53的设置将发热件52加热空气后产生的热风顺利地导出,起到导向作用。导风罩53靠近锅体20的端部形成热风出口51,这样,导风罩53在导热风时,能够有效地避免热风直接吹向湿度传感器,起到保护湿度传感器的作用。
在烹饪器具的另一实施例中,与上述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烹饪器具的另一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结构不同于上述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盖体的结构。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烹饪器具的另一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盖设在锅体20上的盖体组件,盖体组件包括:盖体本体91、调节件92和感应件93。盖体本体91上设置有排气孔911。调节件92可选择地安装于排气孔911内。感应件93设置在盖体本体91上,调节件92与感应件93配合以使感应件93切换状态。这样,调节件92设置在排气孔911内时(对应于蒸煮模式)以及调节件92不设置在排气孔911内时(对应于烘烤模式),感应件93处于不同的状态。感应件93可以将不同状态传递至烹饪器具的其他部件(比如控制器),进而能够对用户进行提醒,以便用户选择合适的烹饪功能。当需要使用烹饪器具的蒸煮模式时,确保用户已经将调节件92安装至排气孔911处堵住至少部分排气孔911以减小排气量;当需要使用烹饪器具的烘烤模式时,确保用户已经将调节件92取下以避让排气孔911以增大排气量。感应件93的设置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用户容易忘记安装或者取下调节件92而导致烹饪功能不匹配进而影响烹饪效果的问题。
如图18所示,调节件92上设置有过流孔921。在蒸煮模式下,锅内的蒸汽可以通过过流孔921排出。上述过流孔921的设置满足了蒸煮模式下的排气需求,同时相较于烘烤模式模式减小了排气量,提高了烹饪效果。且过流孔921容易加工,成本较低。
如图18所示,上述感应件93能够在与调节件92配合(接触配合,或者是磁吸配合)时切换状态。比如在未安装调节件92时,感应件93可以处于断开状态,在安装调节件92之后,感应件93可以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这样使得感应件93能够在未安装调节件92时发出第一感应信号(或者不发出信号),感应件93能够在安装调节件92之后发出第二感应信号。与感应件93连接的部件(比如控制器)可以根据信号发出提示信息给用户,对用户进行提醒。当然,感应件也可以在未安装调节件92时处于导通状态,安装调节件92时处于断开状态。
如图19所示,调节件92为柔性件,调节件92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卡槽与排气孔911的孔壁配合。调节件92为柔性件,具体为一体成型的硅胶件,便于加工。上述调节件92具有可变形性,用户使用过程中可以容易地将调节件92安装至排气孔911处或者将调节件92取下,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调节件92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卡槽和排气孔911配合。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只需使得排气孔911的孔壁卡设在卡槽中,即可实现调节件92的安装,操作简单且连接可靠。
如图18和图19所示,感应件93包括开关触点931,调节件92安装至排气孔911内时,驱动开关触点931由断开位置移动至导通位置。
如图18所示,未安装调节件92时,开关触点931处于断开位置;如图19所示,调节件92安装于排气孔911之后,调节件92的上表面抵住开关触点931使得开关触点切换至导通位置。通过开关触点931所处的状态,即可判断出是否安装了调节件92,对应地可以对用户进行提示,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8和图19所示,感应件93设置在盖体本体91的上方,感应件93为微动开关,开关触点931位于排气孔911处。在本实施例中,感应件93为微动开关,设置在盖体本体91的上方。
如图18和图19所示,盖体本体91还包括把手94,感应件93设置在把手94内;把手94的设置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在把手94上设置部安装部,为感应件93提供了安装空间,感应件93部分露出把手94,无需再为感应件93额外设置安装结构,简化了盖体组件的结构。
在本申请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感应件也可以设置在盖体本体91的下方,即设置在锅内,对应地,需要设置隔热结构以保证感应件可以正常工作。盖体本体91还包括可视窗95设置在把手94上,排气孔911设置在可视窗95上。可视窗95为玻璃窗。
如图18和图19所示,安装调节件92之后,开关触点931移动至导通位置,使得感应件(即微动开关)内部的电路导通,用于识别调节件92已经安装到位。微动开关是常见的电子元器件,有多种型号可供选择,考虑到排出的蒸汽具有较高的温度,可以选择耐高温型的微动开关。同时,感应件93设置在盖体本体91的上方,即远离蒸汽,使得感应件93能够在常温环境中工作,只有局部可能会接触到排出的温度较高的蒸汽。开关触点931设置在排气孔911处,使得调节件92在安装至排气孔911内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驱动开关触点931在断开位置和导通位置之间切换,简化了结构。
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案中,感应件也可以为干簧管,对应地可以在调节件内设置磁铁。
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多功能锅。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可以是电压力锅、电饭煲、低压饭煲、豆浆机、料理机、炒菜机、电炖锅、烘烤锅等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煲体(10),包括底座(1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的侧立部(12);
锅体(20),放置在所述底座(11)上;
热风发生装置(50),位于所述侧立部(12)内,所述热风发生装置(50)具有热风出口(51);
加热装置(60),设置在所述底座(11)或者所述锅体(20)上;
开闭装置,设置在所述热风出口(51)处,所述开闭装置具有关闭所述热风出口(51)的关闭位置以及打开所述热风出口(51)的打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装置包括可移除地插设在所述热风出口(51)处的遮挡塞(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发生装置(50)包括发热件(52)以及罩设在所述发热件(52)外的导风罩(53),所述热风出口(51)设置在所述导风罩(53)上,所述遮挡塞(70)可移除地插设在所述导风罩(5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塞(70)包括底板(71)、侧板(73)以及设置所述侧板(73)的边沿处的外翻边(72),所述外翻边(72)弯折设置,以使所述外翻边(72)和侧板(73)之间形成凹槽(721),所述导风罩(53)插入至所述凹槽(7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1)为外凸弧形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53)包括罩体(531)以及设置在所述罩体(531)外侧的凸筋(532),所述凸筋(532)与所述外翻边(72)限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塞(7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翻边(72)的边沿处的外凸沿(74),且所述外凸沿(74)凸出于所述凸筋(5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60)包括加热件(61),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加热件(61)上的温控器(8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60)设置在所述锅体(20)上,所述煲体(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1)上的第一耦合器(13),所述加热装置(60)还包括与所述加热件(61)连接的第二耦合器(62),所述第一耦合器(13)能够与所述第二耦合器(62)插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0)包括外壳(2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21)内的内锅(22),所述外壳(21)的底部和所述内锅(22)的底部之间通过固定结构连接,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支撑柱(23)以及与所述支撑柱(23)连接的固定孔(24),所述支撑柱(23)设置在所述内锅(22)上,所述固定孔(24)设置在所述外壳(21)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盖设在所述锅体(20)上的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盖体本体(91),所述盖体本体(91)上设置有排气孔(911);
调节件(92),可选择地安装于所述排气孔(911)内;
感应件(93),设置在所述盖体本体(91)上,所述调节件(92)与所述感应件(93)配合以使所述感应件(93)切换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发生装置(50)包括发热件(52),所述发热件(52)包括:
绕线板(56),设置有多个绕线槽(57),所述绕线槽(57)包括容线段(571)以及位于所述容线段(571)与所述绕线槽(57)的开口(572)之间的防脱段(573);
发热丝(58),绕设于所述绕线槽(57)内,并位于所述容线段(571)处。
CN202120341428.8U 2021-02-05 2021-02-05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804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1428.8U CN214804068U (zh) 2021-02-05 2021-02-05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1428.8U CN214804068U (zh) 2021-02-05 2021-02-05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04068U true CN214804068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81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1428.8U Active CN214804068U (zh) 2021-02-05 2021-02-05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040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0784A (zh) * 2021-12-20 2022-03-18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0784A (zh) * 2021-12-20 2022-03-18 深圳市晨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炸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04295A (en) Electric cooking apparatus
US4315138A (en) Electric rice cooker
US20090250452A1 (en) Steam Convection Oven
US20020153366A1 (en) Electric cooking appliance with reversible cooking elements
EP2051013B1 (en) Cooking device
CN214804068U (zh) 烹饪器具
CN110720846A (zh) 烹饪器具
CN114869141A (zh) 烹饪器具
EP4397218A1 (en) Cooking utensil
CN213909741U (zh) 烹饪器具
CN215686708U (zh) 烹饪器具
CN214595449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2089201U (zh) 烹饪器具
JP3671337B2 (ja) 炊飯器
CN213909823U (zh) 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JP2015008794A (ja) 炊飯器
CN213882908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066108U (zh) 导风罩、发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9246166U (zh) 电磁炉
CN215686975U (zh) 烘烤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KR200256429Y1 (ko) 전자레인지의 토스트 인출장치
CN215272007U (zh) 烹饪器具
CN212912756U (zh) 烹饪器具
CN113966966B (zh) 空气炸锅
CN215929718U (zh) 一种多功能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