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72007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72007U
CN215272007U CN202120461711.4U CN202120461711U CN215272007U CN 215272007 U CN215272007 U CN 215272007U CN 202120461711 U CN202120461711 U CN 202120461711U CN 215272007 U CN215272007 U CN 215272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heat
fan
cooking applianc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617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617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72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72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72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及锅盖,锅盖设有进风口,锅体设有烘烤组件和与进风口相对设置的出风口。烘烤组件包括发热体、风扇及电机,所述电机带动风扇转动,风扇将气流吹向发热体并且经过发热体后通过出风口吹入进风口。锅体设有罩设在发热体顶部的隔热罩。本申请烹饪器具通过隔热罩罩住发热体,可避免用户直接碰到发热体而被烫伤。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压力盖及烘烤盖,锅体与压力盖互配时进行压力烹饪,锅体与烘烤盖互配时进行烘烤。锅体的后侧设有烘烤座,烘烤座内设有烘烤组件,烘烤组件包括加热丝组件、风扇及电机,烘烤时,电机带动风扇,风扇将经过加热丝组件加热的热风通过锅盖吹入烹饪腔内对食物进行烘烤。但是,现有的加热丝组件顶部裸露在外,烹饪结束锅盖移除后,加热丝组件的余热容易烫伤不小心碰到它的用户。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烹饪器具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可避免其锅体顶部烘烤用的发热体烫伤用户。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及锅盖,所述锅盖设有进风口,所述锅体设有烘烤组件和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的出风口,所述烘烤组件包括发热体、风扇及电机,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风扇转动,所述风扇将气流吹向所述发热体并且经过所述发热体后通过所述出风口吹入所述进风口,所述锅体设有罩设在所述发热体顶部的隔热罩。本申请烹饪器具通过隔热罩罩住发热体,可避免用户直接碰到发热体而被烫伤。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隔热罩设有主体及侧部,所述主体罩住所述发热体的顶部,所述侧部位于所述主体的一侧并包括若干侧壁,前述出风口由若干所述侧壁围设而成。出风口可导引热风,避免热风乱窜,提高烘烤效率。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出风口的长度为50mm-200mm,可确保足够的热风疏通流动。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出风口的宽度为10mm-30mm,可确保足够的热风疏通流动。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可避免出风口及进风口的连接处的间隙漏气而烫伤用户。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锅体包括中板、底座及位于所述中板及所述底座之间的外壳,所述中板设有基座,所述外壳设有收容部,所述基座及所述收容部共同形成容纳所述烘烤组件的空腔,所述隔热罩位于所述空腔内部的顶部。隔热罩隔开了发热体及基座,可避免发热体的高温损坏基座。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隔热罩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紧固件固定至所述基座,隔热罩的固定简单可靠。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基座包括位于所述出风口处的开口,所述侧部嵌在所述开口内侧,如此设计可避免热风与基座接触,保护基座。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烘烤组件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发热体固定在所述固定座的顶部,所述固定座包括前壳及后壳,所述前壳及所述后壳共同形成连通所述风扇与所述发热体的风道,所述风扇竖向设置在所述前壳及所述后壳之间,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后壳的外侧并且所述电机的电机轴向前穿过所述后壳,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机轴连接。烘烤组件形成一个整体再安装至中板下侧,可简化装配工序。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烘烤组件通过紧固件固定至所述基座底侧,且与所述基座之间设有减震硅胶,避免电机工作时避免中板。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锅体与锅盖的立体图。
图2为锅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锅盖的立体图。
图4为烹饪器具的剖面图。
图5为图4的圆圈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隔热罩的立体图。
图7为隔热罩装配至中板后的仰视图。
图8为烘烤组件与中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9为烘烤组件与中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10为图9中烘烤组件与中板的剖面图。
图11为烘烤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出风口101、进风口102、密封圈103、烘烤组件1、发热体11、发热面110、固定框111、风扇12、固定件120、电机13、电机轴130、固定座14、风道140、前壳141、后壳142、凹槽143、安装部144、减震硅胶15、隔热罩2、主体21、侧部22、侧壁23、固定部24、中板3、顶壁31、基座32、螺丝柱34、外壳4、弧形壁41、收容部42、底座5、发热盘6、保温罩7、内锅8。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及盖合在锅体上的锅盖,锅体与锅盖形成烹饪腔。锅盖是进行烘烤烹饪用的烘烤盖,本申请烹饪器具还可以配合另一种压力盖进行压力烹饪,因与本申请的改进点无关,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的锅体与常规压力锅的锅体相似。
参考图2及图3,并结合图1所示,本申请烹饪器具的锅体内还设有烘烤组件1,锅体设有与烘烤组件1连通的出风口101,锅盖设有进风口102,锅体与锅盖配合使用进行烘烤烹饪时,出风口101及进风口102相对设置并对接,烘烤组件1向烹饪腔内提供热风,对食物进行烘烤。
烘烤组件1包括发热体11、风扇12、电机13及固定座14,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体11为安装有发热丝的发热丝组件,风扇12为离心风扇,固定座14形成连接在风扇12及发热体之间的风道140。结合图4及图5所示,电机13驱动风扇12转动,风扇12带动气流通过风道140吹向发热体11,并将经过发热体11加热后的热风再通过锅体的出风口101吹入锅盖的进风口102,进而吹入烹饪腔内,对食物进行烘烤功能。
参考图5及图6所示,由于发热体11工作时发热,其表面温度很高,当烹饪结束锅盖与锅体分离后,消费者若不小心碰到发热体11则很可能会被烫伤。为此,本申请的锅体还设有罩设在发热体11顶部的隔热罩2,隔热罩2起到防护作用,可避免用户直接碰到发热体11而烫伤。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热罩2本身也是隐藏在锅体内,后面将详细描述。但是作为简单的替换,隔热罩2也可以裸露或者部分裸露在锅体外,隔热罩2采用的耐高温塑胶,例如聚苯硫醚,单独注塑成型,具有隔热功能,其表面温度不会太高,所以即使隔热罩2裸露在外,用户碰到隔热罩2也不会被烫伤。
隔热罩2包括主体21及侧部22,侧部22位于主体21的一侧,主体21底部敞口以罩在发热体11的顶侧,侧部22包括若干侧壁23及由若干侧壁23围设而成的前述出风口101。出风口101对应发热体11的发热面110,并朝向锅盖引导热风,出风口101的设置可提高烘烤效率,避免热风乱窜。
在本实施方式中,出风口101截面尺寸设计为长度50mm-200mm,宽度10-30mm,可确保热风顺畅流动,保证足够的热风流通量。
锅盖的进风口102与出风口101连接以导入热风,其中进风口102处还设有密封圈103,以密封连接出风口101及进风口102,避免出风口101及进风口102的连接处的间隙漏气而烫伤用户。
下面将具体描述锅体的结构及隔热罩2的安装。
参考图2及图4所示,锅体包括中板3、外壳4、底座5、发热盘6、保温罩7及位于保温罩7内的内锅8,外壳4为环形,固定在中板3及底座5之间,中板3、底座5及外壳4均为塑胶材质,共同形成容纳保温罩7的收容腔。发热盘6位于保温罩7内部的底部,用于为内锅8加热。外壳4前侧设有前述控制面板,供用户进行烹饪程序的操作。
中板3包括环状顶壁31及位于顶壁31后边缘并向上突出的基座32,外壳4包括弧形壁41及向后突伸的收容部42。基座32及收容部42均为中空结构,基座32底部敞口,收容部42顶部敞口,中板3及外壳4相互装配后,基座32与收容部42共同形成位于收容腔外侧的空腔,基座32形成空腔的上部分,收容部42形成空腔的下部分,烘烤组件1收容在空腔内。
参考图6及图7所示,其中图7是以底面朝上的角度观察的,隔热罩2的主体21在相对出风口101的另一侧向外延伸有固定部24,固定部24并通过紧固件(未图示),例如螺钉,将隔热罩2可靠简单地固定在基座32内,位于空腔的顶部。结合图8、图9及图10所示,烘烤组件1作为整体装配至基座32的底侧。发热体11的顶部伸入隔热罩2的主体21内,使隔热罩2罩住发热体11的顶部。即,隔热罩2及发热体11均设置在基座32的内部,并且隔热罩2罩住发热体11的顶部,也就是说,隔热罩2位于开发热体11及基座32之间。基座32的材质,即中板3的材质,为一般塑胶,隔热罩2隔开了发热体11及基座32,可避免发热体11的高温损坏基座32,起到保护基座32的作用。
重点参考图10,基座32的侧壁设有开口(未标号),开口(未标号)位于出风口101处,隔热罩2的侧部22嵌在开口(未标号)内,相当于将出风口101嵌在开口(未标号)内侧,出风口101与锅盖进风口102直接对接,将热风通过锅盖导入烹饪腔内,如此设计可避免热风与基座32接触,保护基座32免于高温的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引热风的出风口101由隔热罩2提供,可以理解的是,作为简单的替换,隔热罩2也可以取消出风口101,以由基座32的开口(未标号)形成与进风口102对接的出风口,或者由隔热罩2及基座32共同形成出风口101也是可以的。
参考图11所示,下面将具体描述烘烤组件1的结构。
烘烤组件1的固定座14包括前壳141及后壳142,前壳141及后壳142共同形成风道140,风扇12竖向设置在前壳141及后壳142之间,电机13通过螺钉(未图示)固定在后壳142的外侧,电机13的电机轴130向前穿过后壳142进入前壳141及后壳142之间,风扇12通过固定件120与电机轴130连接,发热体11通过一个固定框111固定在前壳141顶部的凹槽143内。风道140连接发热体11及风扇12,使风扇12吹出的气流吹向发热体11。前壳141及后壳142彼此之间干涉配合,将烘烤组件1形成一个整体再安装至中板3下侧,可简化装配工序。
前壳141及后壳142的顶部设有若干安装部144,结合图8所示,中板3对应设有若干螺丝柱34,通过紧固件(未图示),例如螺钉,穿过安装部144固定至螺丝柱34上,可将烘烤组件1固定在中板3的底侧。电机13工作时,会引起整个烘烤组件1的震动,为了避免影响中板3,安装部144与螺丝柱34之间设有减震硅胶15。在本实施方式中,减震硅胶15为减震圈。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左”、“右”、“前”、“后”、“厚度”、“径向”、“轴向”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的关系,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可以理解,根据产品摆放位置的不同,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并不应当理解为限制。另外,本文使用的描述词“水平”并非完全等同于沿着垂直于重力方向,允许有一定角度的倾斜。
“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另外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在另外一个元件的表面,也可以是与另外一个元件的表面相隔一段距离。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多个”或“多层”等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
本申请烹饪器具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及锅盖,所述锅盖设有进风口(102),所述锅体设有烘烤组件(1)和与所述进风口(102)相对设置的出风口(101),所述烘烤组件(1)包括发热体(11)、风扇(12)及电机(13),所述电机(13)带动所述风扇(12)转动,所述风扇(12)将气流吹向所述发热体(11)并且经过所述发热体(11)后通过所述出风口(101)吹入所述进风口(102),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设有罩设在所述发热体(11)顶部的隔热罩(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2)设有主体(21)及侧部(22),所述主体(21)罩住所述发热体(11)的顶部,所述侧部(22)位于所述主体(21)的一侧并包括若干侧壁(23),前述出风口(101)由若干所述侧壁(23)围设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01)的长度为50mm-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01)的宽度为10mm-3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02)处设有密封圈(103),所述密封圈(103)密封连接所述进风口(102)及所述出风口(10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中板(3)、底座(5)及位于所述中板(3)及所述底座(5)之间的外壳(4),所述中板(3)设有基座(32),所述外壳(4)设有收容部(42),所述基座(32)及所述收容部(42)共同形成容纳所述烘烤组件(1)的空腔,所述隔热罩(2)位于所述空腔内部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罩(2)还设有固定部(24),所述固定部(24)通过紧固件固定至所述基座(3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2)包括位于所述出风口(101)处的开口,所述侧部(22)嵌在所述开口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烤组件(1)还包括固定座(14),所述发热体(11)固定在所述固定座(14)的顶部,所述固定座(14)包括前壳(141)及后壳(142),所述前壳(141)及所述后壳(142)共同形成连通所述风扇(12)与所述发热体(11)的风道(140),所述风扇(12)竖向设置在所述前壳(141)及所述后壳(142)之间,所述电机(13)固定在所述后壳(142)的外侧并且所述电机(13)的电机轴(130)向前穿过所述后壳(142),所述风扇(12)与所述电机轴(13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烤组件(1)通过紧固件固定至所述基座(32)底侧,且与所述基座(32)之间设有减震硅胶(15)。
CN202120461711.4U 2021-03-03 2021-03-03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272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61711.4U CN215272007U (zh) 2021-03-03 2021-03-03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61711.4U CN215272007U (zh) 2021-03-03 2021-03-03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72007U true CN215272007U (zh) 2021-12-24

Family

ID=79532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61711.4U Active CN215272007U (zh) 2021-03-03 2021-03-03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72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39705B1 (en) Cooking apparatus
JP2020065679A (ja) ガス炊飯器
EP2135009B1 (en) Oven
CN215272007U (zh) 烹饪器具
CN211155189U (zh) 烹饪器具
CN21127018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KR102355783B1 (ko) 전기조리기
CN215272102U (zh) 烹饪器具及烹饪器具的锅体
WO2016113164A1 (en)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food ingredients with improved air circulation of hot air
CN114246487A (zh) 烹饪器具
CN216822995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602553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盖
CN217013641U (zh) 烹饪隔热结构及烹饪装置
CN218128173U (zh) 烹饪设备
CN216602472U (zh) 烹饪器具
CN211673830U (zh) 利于热量循环的空气炸锅用风扇结构
CN218246908U (zh) 一种嵌入式烤箱
CN220494855U (zh) 空气炸锅
CN218105643U (zh) 烹饪设备
CN220192811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进风结构
CN215777532U (zh) 烘烤组件、上盖以及烹饪器具
CN212089201U (zh) 烹饪器具
EP2102559B1 (en) Built-in cooking appliance
JP5573380B2 (ja) 電気炊飯器
US20230055266A1 (en) Air-fried type food proces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