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2340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02340U
CN214802340U CN202120509177.XU CN202120509177U CN214802340U CN 214802340 U CN214802340 U CN 214802340U CN 202120509177 U CN202120509177 U CN 202120509177U CN 214802340 U CN214802340 U CN 2148023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graphene coating
abutting
atomizer
conductive graph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091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世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iyi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091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023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023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023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上述的雾化器包括基体、导电石墨烯涂层以及导电杆,基体设有抵接部和加热部,基体形成有通气孔,通气孔分别延伸至抵接部和加热部表面;导电石墨烯涂层至少分别成型于抵接部、加热部和通气孔的内壁;导电石墨烯涂层对应于加热部的位置用于抵接于烟支;导电杆抵接于导电石墨烯涂层对应于抵接部的位置。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在导电时能够达到均匀发热,且通气孔的内壁涂覆有导电石墨烯涂层,使通过通气孔的气流得到可靠地加热,避免了传统的通过发热丝发热存在发热不均匀的问题,利用热气流的热辐射和热对流原理对烟支进行加热,大大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的能耗。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雾化器的加热件采用发热丝埋设在加热陶瓷内的结构,发热丝在高温时容易烧断,且由于加热件因发热丝布设不均匀而存在发热不均匀的问题,使加热件对空气的加热均匀性较差;此外,传统的加热件需向外凸出设置导电引脚,且导电引脚焊接在发热丝上,使加热件的安装难度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加热均匀性较好和安装简单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雾化器,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设有抵接部和加热部,所述基体形成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分别延伸至所述抵接部和所述加热部表面;
导电石墨烯涂层,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至少分别成型于所述抵接部、所述加热部和所述通气孔的内壁;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对应于所述加热部的位置用于抵接于烟支;
导电杆,所述导电杆抵接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对应于所述抵接部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为导热陶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形成有与所述通气孔连通的插接孔,所述加热部对应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的位置与所述插接孔对应设置,所述隔热套套设于所述基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对应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的位置形成有抵接凹槽,所述抵接凹槽与所述插接孔连通,所述抵接凹槽用于抵接于所述烟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套还形成有与所述插接孔连通的限位槽,所述插接孔通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基体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基体的直径大于所述插接孔的内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的邻近所述导电杆的端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内径,所述限位台阶抵接于所述隔热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套与所述基体之间形成有进气间隙,所述进气间隙与所述插接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杆弹性抵接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对应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导电杆抵接于所述定位凹槽的内壁。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雾化器,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至少分别成型于抵接部、加热部和通气孔的内壁,导电杆抵接于导电石墨烯涂层对应于抵接部的位置,使导电杆与导电石墨烯涂层电连接,又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使导电石墨烯涂层的热量较好地与通过通气孔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产生与烟支直接接触加热作用的热气流,同时导电石墨烯涂层对应于加热部的位置能够将热量传导至烟支表面以对烟支进行加热雾化,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在导电时能够达到均匀发热,且通气孔的内壁涂覆有导电石墨烯涂层,使通过通气孔的气流得到可靠地加热,即对空气气流进行可靠地加热,避免了传统的通过发热丝发热存在发热不均匀的问题,以加热输出热气流,热气流接触作用于烟支表面,实现对烟支表面进行均匀加热,即利用热气流的热辐射和热对流原理对烟支进行加热,大大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的能耗;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导电杆与导电石墨烯涂层抵接,使导电杆与导电石墨烯涂层电连接,无需再增加设置导电引脚,避免了加热件的安装难度较低的问题;此外,导电石墨烯涂层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不易氧化,使雾化器的使用更加安全卫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基体、导电石墨烯涂层以及导电杆,所述基体设有抵接部和加热部,所述基体形成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分别延伸至所述抵接部和所述加热部表面;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至少分别成型于所述抵接部、所述加热部和所述通气孔的内壁;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对应于所述加热部的位置用于抵接于烟支;所述导电杆抵接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对应于所述抵接部的位置。
上述的雾化器,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至少分别成型于抵接部、加热部和通气孔的内壁,导电杆抵接于导电石墨烯涂层对应于抵接部的位置,使导电杆与导电石墨烯涂层电连接,又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使导电石墨烯涂层的热量较好地与通过通气孔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产生与烟支直接接触加热作用的热气流,同时导电石墨烯涂层对应于加热部的位置能够将热量传导至烟支表面以对烟支进行加热雾化,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在导电时能够达到均匀发热,且通气孔的内壁涂覆有导电石墨烯涂层,使通过通气孔的气流得到可靠地加热,即对空气气流进行可靠地加热,避免了传统的通过发热丝发热存在发热不均匀的问题,以加热输出热气流,热气流接触作用于烟支表面,实现对烟支表面进行均匀加热,即利用热气流的热辐射和热对流原理对烟支进行加热,大大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的能耗;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导电杆与导电石墨烯涂层抵接,使导电杆与导电石墨烯涂层电连接,无需再增加设置导电引脚,避免了加热件的安装难度较低的问题;此外,导电石墨烯涂层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不易氧化,使雾化器的使用更加安全卫生。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雾化器100包括基体110、导电石墨烯涂层120以及导电杆130。所述基体110设有抵接部112和加热部114,所述基体110形成有通气孔111,所述通气孔111分别延伸至所述抵接部112和所述加热部114表面,使抵接部112一侧的气流通过通气孔111流动至加热部114。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120至少分别成型于所述抵接部112、所述加热部114和所述通气孔111的内壁。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对应于所述加热部114的位置用于抵接于烟支,使导电石墨烯涂层120通电产生的热量能够传导至烟支上进行加热雾化。所述导电杆130抵接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对应于所述抵接部112的位置,使导电石墨烯涂层120通过导电杆130导电。
同时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抵接部112和加热部114分别设于基体110的两端位置。具体地,抵接部112设于基体110的进气端的一侧,加热部114设于基体110的出气端的一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抵接部112不仅限设于基体110的进气端的一侧,且加热部114也不仅限设于基体110的出气端的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抵接部112还可以设于基体110的侧壁或偏离基体110的进气端的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部114还可以设于偏离基体110的出气端的位置。
上述的雾化器100,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至少分别成型于抵接部112、加热部114和通气孔111的内壁,导电杆130抵接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对应于抵接部112的位置,使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电连接,又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使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的热量较好地与通过通气孔111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产生与烟支直接接触加热作用的热气流,同时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对应于加热部114的位置能够将热量传导至烟支表面以对烟支进行加热雾化,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在导电时能够达到均匀发热,且通气孔的内壁涂覆有导电石墨烯涂层120,使通过通气孔的气流得到可靠地加热,即对空气气流进行可靠地加热,避免了传统的通过发热丝发热存在发热不均匀的问题,以加热输出热气流,热气流接触作用于烟支表面,实现对烟支表面进行均匀加热,即利用热气流的热辐射和热对流原理对烟支进行加热,大大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的能耗。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抵接,使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电连接,无需再增加设置导电引脚,避免了加热件的安装难度较低的问题。此外,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不易氧化,使雾化器100的使用更加安全卫生。
进一步地,导电石墨烯涂层120至少分别成型于所述抵接部112、所述加热部114和所述通气孔111的内壁,即导电石墨烯涂层120通过印刷工艺至少分别成型于所述抵接部112、所述加热部114和所述通气孔111的内壁。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成型于所述抵接部112、所述加热部114和所述通气孔111的内壁。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石墨烯涂层120还可以成型于基体110的外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导电石墨烯涂层120为含有水性石墨烯电热油墨的涂层结构。所谓的水性石墨烯电热油墨,是一种以水为溶剂,水性树脂为连接剂,石墨烯为发热主体的新型电热油墨,具有极低的压合功率变化率和优异的电热功率稳定性,使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具有较好的加热性能和导电性能。进一步地,电热油墨可通过全印制式印刷技术制作成远红外石墨烯电热膜,具有比传统添加碳粉制作的油墨浆料更高的热转化率、更快的升温速度以及更强的远红外辐射,且印刷适应性好、生产效率高、安全环保,应用广泛等特点。
为使基体110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110为导热陶瓷,使基体110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如此导电石墨烯涂层120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基体110进行传导,使基体110和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均可以对烟支进行接触加热,尤其是在基体110与烟支接触的部位,基体110上的热量可以直接作用于烟支上,同时使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更好地成型于基体110。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100还包括隔热套140,所述隔热套140形成有与所述通气孔连通的插接孔142,所述加热部114对应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的位置与所述插接孔142对应设置,所述隔热套140套设于所述基体110,使隔热套140更好地对基体110的热量进行隔绝,降低基体110的热量散失。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114对应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的位置形成有抵接凹槽114a,即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成型于抵接凹槽114a,所述抵接凹槽114a与所述插接孔142连通,所述抵接凹槽114a用于抵接于所述烟支,使雾化器100更好地与烟支进行加热抵接,同时使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更好地成型于加热部114上。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套140还形成有与所述插接孔142连通的限位槽144,所述插接孔142通过所述限位槽144与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基体110位于所述限位槽144内,所述基体110的直径大于所述插接孔142的内径,避免基体110滑入插接孔142内,使基体110更好地收容且限位于限位槽144内。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体110的邻近所述导电杆130的端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限位台阶116,所述限位台阶116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槽144的内径,所述限位台阶116抵接于所述隔热套140,避免限位台阶116滑入限位槽144内的问题,同时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台阶116沿基体110的外周壁环绕一周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套140与所述基体110之间形成有进气间隙,所述进气间隙与所述插接孔142连通,使插接孔142分别与通气孔和进气间隙连通,如此气流不仅可以通过通气孔进入插接孔142内加热烟支的底部,而且可以通过进气间隙进入插接孔142内加热烟支的侧壁,使雾化器100更好地对烟支进行加热雾化。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限位台阶116上还开设有与进气间隙连通的进气凹槽116a,使基体110的开设有抵接部112的一侧的气流通过进气凹槽116a进入进气间隙内,再由进气间隙进入插接孔142内,使部分气流可以更好地通过进气间隙对烟支进行加热雾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杆130弹性抵接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120,使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杆130为导电弹针,使导电杆130较好地弹性抵接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杆130还可以是其他导电的杆状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112对应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凹槽112b,所述导电杆130抵接于所述定位凹槽112b的内壁,在导电杆130抵接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对应于抵接部112的位置不易出现滑离抵接部112的情形,使导电杆130更好地抵接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对应于抵接部112的位置。进一步地,定位凹槽112b与进气凹槽116a连通,使气流通过导电杆130抵接于定位凹槽112b的内壁进入进气间隙,使雾化器1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此外,由于定位凹槽112b与进气凹槽116a连通,使气流对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的抵接位置进行通风散热,避免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的抵接位置出现过热的情形,提高了雾化器100的电气性能。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使通过基体110的气流更好地对烟支进行加热雾化,进一步地,通气孔111的数目为多个,多个通气孔并排开设,每一通气孔分别延伸至抵接部112和加热部114表面,使通过基体110的气流更好地对烟支进行加热雾化。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通气孔呈环形阵列式分布。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雾化器100还包括支撑座150,支撑座150抵接并支撑基体110,基体110邻近支撑座150的一侧形成有通风槽113,通风槽113与通气孔连通。支撑座150开设有与通风槽113连通的负压孔152,负压孔152与外围的空气连通,使外围的空气通过负压孔152和通风槽113进入通气孔内,以对气流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通风槽113分别与定位凹槽112b和进气凹槽116a连通,当使用者吸食时,通风槽113的气流还可以通过定位凹槽112b或进气凹槽116a内进入进气间隙,使气流对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的抵接位置进行通风散热,使气流得到加热的同时更好地对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的抵接位置进行通风散热。
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支撑座150还开设有相连通的触发气孔153和凹槽156,触发气孔153与负压孔152连通,且触发气孔153的截面积小于负压孔152的截面积。雾化器100还包括唛头开关160,唛头开关160位于凹槽156内并封堵触发气孔153。当使用者吸食时,负压孔内的气流依次通过通风槽113和定位凹槽对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的抵接位置进行通风散热,同时负压孔内的气流还可以通过通风槽113和通气孔111经过基体110,由于触发气孔153的截面积小于负压孔152的截面积,且触发气孔与负压孔连通,使负压孔152及触发气孔内均产生负压以触发唛头开关160,唛头开关160与导电杆130电连接,以使唛头开关能够控制导电杆130的通断,进而控制雾化器100的开关。
如图4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支撑座150包括支撑座主体150a和安装座150b,安装座150b用于与壳体200连接,支撑座主体150a连接于安装座150b,使安装座150b支撑并连接于支撑座主体150a。支撑座主体150a抵接并支撑基体110,使支撑座150抵接并支撑基体110。负压孔152包括开设于安装座150b的第一负压孔152b和开设于支撑座主体150a的第二负压孔152a,第一负压孔152b与第二负压孔152a连通,第二负压孔152a与通风槽113连通,使负压孔152与外围的空气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触发气孔153开设于安装座150b,触发气孔153与第一负压孔152b连通。唛头开关160设于凹槽的内壁,使唛头开关160将触发气孔153与凹槽的连通处进行封堵。导电杆130安装于安装座150b上,使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抵接。进一步地,导电杆130活动连接于安装座150b上,使导电杆130抵接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具体地,导电杆130弹性伸缩连接于安装座150b上,使导电杆130弹性抵接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电杆130为导电弹针,使导电杆130弹性抵接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
如图3和图4所示,进一步地,安装座150b形成有相连通的连接槽155和固定孔157,支撑座主体150a位于连接槽155内并与安装座150b连接,使支撑座主体150a连接于安装座150b。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50b上凸设有环形台阶,环形台阶围绕形成连接槽155。导电杆130位于固定孔157内并与安装座150b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主体150a形成有与连接槽155连通的避位槽153a,避位槽与固定孔157连通,导电杆130通过避位槽安装于固定孔157内壁,使导电杆130与安装座150b连接。
如图3至图5所示,进一步地,支撑座主体150a包括座体1502和弹性支撑座1504,弹性支撑座1504位于连接槽155内并与安装座150b弹性连接,弹性支撑座1504连接并支撑座体1502。座体1502抵接并支撑基体110,使支撑座主体150a抵接并支撑基体110。在本实施例中,座体为陶瓷座体。弹性支撑座1504为橡胶座,使弹性支撑座1504具有较好的弹性,减少了座体所产生的振动。第二负压孔152a分别贯穿座体和弹性支撑座1504,使支撑座主体150a开设有第二负压孔152a。具体地,第二负压孔152a开设于支撑座主体150a的中心处。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其中图5示意出箭头指引的局部进气路径,如图6所示的箭头指引为其中一种进气路径,进一步地,安装座150b还开设有相连通的进气孔1506和入风孔1503,入风孔与壳体200的进风腔210连通,且进气孔1506还通过触发气孔153与负压孔152连通,使外界的气流依次通过进风腔210、进气孔1506、触发气孔153、负压孔152、进气凹槽116a、通气孔进入插接孔142内(如图6所示),或者外界的气流依次通过进风腔210、进气孔1506、触发气孔153、负压孔152、进气凹槽116a和进气间隙进入插接孔142内,实现雾化器100的进气导通。
如图3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安装座150b包括底座155b和盖体157b,底座与壳体连接。盖体盖设于底座上,且盖体与底座之间围成空腔158。进气孔和入风孔均开设于底座上,空腔分别与进气孔和入风孔连通,使进风腔210内的气流通过入风孔进入空腔内,再由空腔和进气孔进入触发气孔内,使安装座的空腔内起到储备和缓冲气流量的作用,进而使空腔内的气流较好地进入进气孔内。在本实施例中,触发气孔开设于底座上,唛头开关160位于触发气孔内并与底座连接。第一负压孔开设于盖体上。支撑座主体150a连接于盖体上。为节省空间并使雾化器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地,凹槽朝远离壳体方向凹陷,唛头开关160收容于凹槽内,且唛头开关160封堵凹槽与触发气孔的连通处,以减少唛头开关160和安装座占用壳体所需的空间。
如图1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100。同时参见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0包括雾化器100,雾化器100包括基体110、导电石墨烯涂层120以及导电杆130,所述基体110设有抵接部112和加热部114,所述基体110形成有通气孔111,所述通气孔111分别延伸至所述抵接部112和所述加热部114表面。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120至少分别成型于所述抵接部112、所述加热部114和所述通气孔111的内壁。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对应于所述加热部114的位置用于抵接于烟支。所述导电杆130抵接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对应于所述抵接部112的位置。
上述的电子雾化装置10,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至少分别成型于抵接部112、加热部114和通气孔111的内壁,导电杆130抵接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对应于抵接部112的位置,使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电连接,又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使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的热量较好地与通过通气孔111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产生与烟支直接接触加热作用的热气流,同时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对应于加热部114的位置能够将热量传导至烟支表面以对烟支进行加热雾化,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在导电时能够达到均匀发热,且通气孔的内壁涂覆有导电石墨烯涂层120,使通过通气孔的气流得到可靠地加热,避免了传统的通过发热丝发热存在发热不均匀的问题,加上通过热气流接触作用于烟支表面,实现烟支的均匀加热;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抵接,使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电连接,无需再增加设置导电引脚,避免了加热件的安装难度较低的问题;此外,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不易氧化,使雾化器100的使用更加安全卫生。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为使雾化器100安装于壳体200上,进一步地,电子雾化装置10还包括壳体200,壳体200与安装座150b连接,使雾化器100安装连接于壳体200上。壳体开设有进风腔210,进风腔210与通气孔111连通。具体地,进风腔210依次通过触发气孔153、负压孔152、进气凹槽116a与通气孔连通。
如图1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电子雾化装置10还包括壳盖300,壳盖300盖设于壳体200上。壳盖300开设有出气孔310,隔热套140位于出气孔内并与壳盖300连接。插接孔142与出气孔连通,烟支可以通过出气孔插入插接孔142内,使基体110上的导电石墨烯涂层120能够对烟支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套140与壳盖300一体成型,使电子雾化装置10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使隔热套140与壳盖300牢固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套140与壳盖300还可以各自成型,并通过胶接或焊接进行连接。
如图1和图6所示,为提高电子雾化装置10的使用方便性,进一步地,壳盖300与壳体200卡扣连接,使壳盖300与壳体200可拆卸连接,以便对基体110进行定位清洁维护或更换,提高了电子雾化装置10的使用方便性。
如图1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电子雾化装置10还包括电池400,壳体200内形成有电池腔220,电池腔与进风腔210隔开设置,电池设置于电池腔内,且电池与导电杆电连接,使电池通过导电杆电连接于导电石墨烯涂层。
如图1和图6所示,进一步地,电子雾化装置10还包括USB充电插头500,USB充电插头设于壳体200上并与电池400电连接。USB充电插头开设有插口510,插口与进风腔210连通,使壳体外围的空气可以通过插口进入进风腔内,实现电子雾化装置的气路的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的雾化器100,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至少分别成型于抵接部112、加热部114和通气孔111的内壁,导电杆130抵接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对应于抵接部112的位置,使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电连接,又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使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的热量较好地与通过通气孔111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产生与烟支直接接触加热作用的热气流,同时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对应于加热部114的位置能够将热量传导至烟支表面以对烟支进行加热雾化,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在导电时能够达到均匀发热,且通气孔的内壁涂覆有导电石墨烯涂层120,使通过通气孔的气流得到可靠地加热,即对空气气流进行可靠地加热,避免了传统的通过发热丝发热存在发热不均匀的问题,以加热输出热气流,热气流接触作用于烟支表面,实现对烟支表面进行均匀加热,即利用热气流的热辐射和热对流原理对烟支进行加热,大大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电子雾化装置的能耗。由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本身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抵接,使导电杆130与导电石墨烯涂层120电连接,无需再增加设置导电引脚,避免了加热件的安装难度较低的问题;此外,导电石墨烯涂层120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不易氧化,使雾化器100的使用更加安全卫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设有抵接部和加热部,所述基体形成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分别延伸至所述抵接部和所述加热部表面;
导电石墨烯涂层,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至少分别成型于所述抵接部、所述加热部和所述通气孔的内壁;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对应于所述加热部的位置用于抵接于烟支;
导电杆,所述导电杆抵接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对应于所述抵接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导热陶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隔热套,所述隔热套形成有与所述通气孔连通的插接孔,所述加热部对应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的位置与所述插接孔对应设置,所述隔热套套设于所述基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对应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的位置形成有抵接凹槽,所述抵接凹槽与所述插接孔连通,所述抵接凹槽用于抵接于所述烟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还形成有与所述插接孔连通的限位槽,所述插接孔通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通气孔连通,所述基体位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基体的直径大于所述插接孔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邻近所述导电杆的端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的直径大于所述限位槽的内径,所述限位台阶抵接于所述隔热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与所述基体之间形成有进气间隙,所述进气间隙与所述插接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弹性抵接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对应于所述导电石墨烯涂层的位置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导电杆抵接于所述定位凹槽的内壁。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120509177.XU 2021-03-09 2021-03-09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48023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9177.XU CN214802340U (zh) 2021-03-09 2021-03-09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9177.XU CN214802340U (zh) 2021-03-09 2021-03-09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02340U true CN214802340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85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09177.XU Active CN214802340U (zh) 2021-03-09 2021-03-09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023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05890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13197349A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07969735A (zh) 电子雾化器
CN21480234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EP4215072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body, atomiz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14802341U (zh) 加热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2914162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2790435A (zh)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CN216961502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06541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CN215224735U (zh)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CN215224796U (zh) 一种改进气流道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4190604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CN114190605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CN220675165U (zh) 一种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CN216059183U (zh) 雾化器
CN218889296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4694781U (zh) 一种纳米电热膜熨斗
CN220832214U (zh) 一种具有热管理系统结构的电吹风
CN219845051U (zh) 空气加热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8632638A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空气加热器
CN21512431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TWI760729B (zh) 筆型低溫電漿產生器
CN215075532U (zh) 雾化器及其发热组件
CN214179154U (zh) 加热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