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2669U - 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92669U
CN214792669U CN202022736635.1U CN202022736635U CN214792669U CN 214792669 U CN214792669 U CN 214792669U CN 202022736635 U CN202022736635 U CN 202022736635U CN 214792669 U CN214792669 U CN 214792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hose
rubber
open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66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uan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uan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uan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uan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66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92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92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926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所述换热器包括:外管,具有液体通道,并且所述外管的第一端的侧壁具有第一开口,第二端的侧壁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液体通道相连通;至少两根胶管,至少两根胶管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液体通道;第一管接头组件,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第一端,并与所述至少两个胶管连通;第二管接头组件,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至少两个胶管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外管内具有多个胶管,能够增加胶管内的胶水与外管内的液体的换热面积,以获得更好的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进一步地涉及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汽车制造厂车身车间的涂胶应用中,采用水循环温控是达成涂胶技术条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相比于电热温控系统,水循环温控具有温控稳定可靠的特点,而且拥有电热温控系统所无法具备的制冷功能,能够在炎热的夏季实现精确控温。换热器是水温控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件。
目前,在车身车间涂胶应用中,水温控系统的热交换这一环节上,多数采用换热效率较低的软式管中管换热器,为了保证足够的换热量,只能够增加换热管的长度,所以软式换热管的长度一般要在3米以上。
在机器人持胶涂胶应用中,由于软式换热器长度尺寸的限制,安装非常不便,从而极大地限制了水温控系统在机器人持胶涂胶领域的应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市面上的硬质换热管同样具有较大的尺寸,而且不是专为水温控涂胶系统的机器人安装应用设计的,无法直接应用到机器人自动涂胶工位。
综上所述,需要对传统换热器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所述换热器的外管内具有多个胶管,能够增加胶管内的胶水与外管内的液体的换热面积,以获得更好的换热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换热器,包括:
外管,具有液体通道,并且所述外管的第一端的侧壁具有第一开口,第二端的侧壁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液体通道相连通;
至少两根胶管,至少两根胶管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液体通道;
第一管接头组件,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第一端,并与所述至少两个胶管连通;
第二管接头组件,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至少两个胶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胶管中的第一胶管与所述外管同心设置,另外的所述胶管环绕所述第一胶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管和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根胶管是金属管。
优选地,所述外管具有保温层,以减少所述液体通道内的液体与外界的热量交换。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一胶管接口以及第一胶管接头对丝,所述第一连接块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管接口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胶管接头对丝安装于所述第一胶管接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接头包括第二连接块、第二胶管接口以及第二胶管接头对丝,所述第二连接块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胶管接口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胶管接头对接丝安装于所述第二胶管接口。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接头组件的所述第一胶管接口的温度传感器,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一胶管接口的胶水通道,用于检测胶水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进一步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基板和环片,所述环片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环片围绕形成固定空间,供安装所述外管。
优选地,外管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分别是两个,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开口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开口对称设置;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封堵头、第二封堵头、第一水路接头以及第二水路接头,所述第一封堵头适于封堵一个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水路接头适于安装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封堵头适于封堵一个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水路接头适于安装于另一个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涂胶机器人,包括:
机器人主体;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机器人主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具有以下至少一条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所述换热器采用多胶路设计,具有多条供胶水流动的胶管,能够增加了胶管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胶水与液体的热交换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所述换热器结构简单、外形小巧、紧凑,能够适用多种规格类型的机器人,并且留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布置换热器前后端连接的胶管和水管。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3中的A-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外管1,液体通道10,第一端11,第一开口110,第二端12,第二开口120,胶管2,第一胶管21,第一管接头组件3,第一连接块31,第一胶管接口32,第一胶管接头对丝33,第二管接头组件4,第二连接块41,第二胶管接口42,第二胶管接头对丝43,温度传感器51,第一封堵头52,第二封堵头53,第一水路接头54,第二水路接头55,温度传感器封堵头56,安装支架6,基板61,环片6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热器被阐述,所述换热器的外管内具有多根胶管,从而能够增加胶管内的胶体与外管内的液体的增加面积,有效地提高胶体与液体进行热量的交换效率,减少换热管的长度。
具体地,所述换热器包括:外管1、胶管2、第一管接头组件3以及第二管接头组件4。所述外管1具有液体通道10,并且所述外管1的第一端11的侧壁具有第一开口110,第二端12的侧壁具有第二开口120,所述第一开口110和所述第二开口120分别与所述液体通道10相连通。所述胶管2的数量是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所述胶管2安装于所述外管1的所述液体通道10。所述第一管接头组件3安装于所述外管1的所述第一端11,并与所述至少两个所述胶管2连通。所述第二管接头组件4安装于所述外管2的所述第二端12,并与所述至少两个胶管2连通。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管1的所述液体通道10内设有至少两根所述胶管2,从而能够提高所述胶管2与所述液体通道10内的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所述胶管2内的胶体与所述液体通道10内的液体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所述胶管2内的胶体与所述液体通道10内的液体的换热效率。
在工作过程中,外界液体适于自所述第一开口110进入所述液体通道10,然后沿着所述液体通道10的长度方向在所述液体通道10内流动,自所述第二开口120离开所述液体通道10。可以理解的是,外界液体还能够自所述第二开口120进入所述液体通道10,自所述第一开口110离开。可以理解的是,液体的进入和离开的开口的位置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工作过程中,胶体适于通过所述第一管接头组件3进入所述胶管2,并沿着所述胶管2的长度延伸方向在所述胶管2内流动,然后自所述第二管结构4离开。可以理解的是,胶体还能够自所述第二管接头组件4进入所述胶管2,然后自所述第一管结构组件3离开。可以理解的是,胶体的进入和离开方向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优选地,所述外管1的所述液体通道10内通入的液体时恒温循环水,以使得所述胶管2内的胶体达到预定的工艺温度。
优选地,所述胶管2内的胶体的流动方向与所述液体通道10内的液体的流动方向相反,以使得所述胶管2内的所述胶体能够与所述液体通道10内的液体充分接触,以使得所述胶管2内的胶体能够充分地与所述液体通道10内的液体进行能量交换。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两个胶管2中的第一胶管21与所述外管1同心设置,另外的所述胶管2环绕所述第一胶管21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管21和所述外管1的内壁之间。
优选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胶管2的数量被实施为七个,其中所述第一胶管21与所述外管1同心设置,其他的六个所述胶管2环绕于所述第一胶管21设置。可选地,所述胶管2的数量还能够被实施为四个,一个所述胶管2与所述外管1同心设置,另外三个所述胶管2环绕一个所述胶管2设置。可选地,所述胶管2的数量还能够被实施为其他的数量,并且多个所述胶管2还能够通过其他的排列方式安装于所述外管1的所述液体通道10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外管1内的所述胶管2的数量和具体设置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优选地,所述胶管2是无缝焊接的金属管,比如钢管或铜管。与传统橡胶材质的胶管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金属材质的所述胶管2具备更好的导热率。结合多胶路的设置方式,所述胶管2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大幅度增加,能够进一步提高胶体与液体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外管1还具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能够以减少所述液体通道10内的液体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保持所述外管1的所述液体通道10内的液体温度稳定。
优选地,所述外管1的所述保温层是包裹于所述外管1外侧的保温材料。可选地,所述保温层还能够形成于所述外管1的内壁或者所述外管1的壁体内部,以减少所述外管1的壁体与所述液体通道10内的液体之间的热量交换,进一步提高隔绝散热的效果。
参考说明书附图1和图2,所述第一管接头组件3包括第一连接块31、第一胶管接口32以及第一胶管接头对丝33,所述第一连接块31安装于所述外管1的所述第一端11,所述第一管接口32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块31,所述第一胶管接头对丝33安装于所述第一胶管接口32。
所述第一胶管接口32与所述第一胶管接头对丝33连接,用于胶水的引入。所述第一连接块31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管1,举例但不限于通过活接螺母连接、卡扣连接等。所述第一胶管接口32与所述第一胶管接头对丝33之间还具有密封垫圈,以保持所述第一胶管接口32与所述第一胶管接头对丝33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接头4包括第二连接块41、第二胶管接口42以及第二胶管接头对丝43,所述第二连接块41安装于所述外管1的所述第二端12,所述第二胶管接口42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块42,所述第二胶管接头对接丝43安装于所述第二胶管接口42。
所述第二胶管接头对丝43与所述第二胶管接头42连接,用于胶水的引出。所述第二连接块4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管1,举例但不限于通过活接螺母连接、卡扣连接等。所述第二胶管接口42与所述第二胶管接头对丝43之间还具有密封垫圈,以保持所述第二胶管接口42与所述第二胶管接头对丝43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
参考说明书附图3和图4,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51,所述温度传感器51安装于所述第一胶管接头32,并且插入所述第一胶管接头32的胶水流道中,直接测量流出的胶体的温度,温度控制更加准确。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51是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封堵头56,所述温度传感器封堵头56安装于所述第二胶管接头42。
参考说明书附图2,所述外管1的所述第一开口110的数量是两个,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开口110对称设置。同样地,所述外管1的所述第二开口120的数量也是两个,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开口120对称设置。
所述换热器进一步包括第一封堵头52和第二封堵头53,所述第一封堵头52用于封堵一个所述第一开口110,所述第二封堵头53用于封堵一个所述第二开口120。
参考说明书附图2、图3和图4,所述换热器进一步包括第一水路接头54和第二水路接头55,所述第一水路接头54适于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开口110,所述第二水路接头55适于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开口120。通过所述第一水路接头54和所述第二水路接头55能够将液体导入所述液体通道10,或将所述液体通道10内的液体导出。
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图5,所述换热器进一步包括安装支架6,所述安装支架6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管1,用于换热器的安装固定。
所述安装支架6进一步包括基板61和环片62,所述环片62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基板61,并且所述环片62围绕形成固定空间,供容纳所述外管1。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6的数量是两个。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支架6的数量还能够被三个、四个或更多数量,所述安装支架的具体数量不应当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管接头组件3和所述第二管接头组件4分别是工业标准的高压接头,能够有效地保证进出胶管的可靠连接。
还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换热器外形尺寸小巧、紧凑,能够适合各个品牌100KG以上的机器人,二轴或三轴手臂的安装要求,并留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布置换热器前后端连接胶管和水管。换热管两侧各安装循环水进出口,方便在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接口,便于更合理的管路走向。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换热器的多胶管设计使得热交换面积大幅增加,同等有效流道面积时,热交换表面积约为5:21。而且,胶管的金属材质比软式换热器的橡胶胶管有更好的热传导性能,所以,更高的热交换效率使得换热管能够以紧凑的尺寸取得更好的换热效果。硬管式换热器通过0.6米的换热长度等同于3米的软式管中管换热器。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涂胶机器人,包括:机器人主体和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机器人主体。
所述涂胶机器人既能够是两轴手臂也能够是三轴手臂。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具有液体通道,并且所述外管的第一端的侧壁具有第一开口,第二端的侧壁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液体通道相连通;
至少两根胶管,至少两根胶管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液体通道;
第一管接头组件,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第一端,并与所述至少两个胶管连通;
第二管接头组件,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至少两个胶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胶管中的第一胶管与所述外管同心设置,另外的所述胶管环绕所述第一胶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胶管和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两根胶管是金属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外管具有保温层,以减少所述液体通道内的液体与外界的热量交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管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块、第一胶管接口以及第一胶管接头对丝,所述第一连接块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管接口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胶管接头对丝安装于所述第一胶管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管接头包括第二连接块、第二胶管接口以及第二胶管接头对丝,所述第二连接块安装于所述外管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胶管接口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胶管接头对接丝安装于所述第二胶管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接头组件的所述第一胶管接口的温度传感器,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一胶管接口的胶水通道,用于检测胶水的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换热器进一步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基板和环片,所述环片的两端分别安装于所述基板,并且所述环片围绕形成固定空间,供安装所述外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外管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分别是两个,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开口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开口对称设置;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封堵头、第二封堵头、第一水路接头以及第二水路接头,所述第一封堵头适于封堵一个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水路接头适于安装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封堵头适于封堵一个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水路接头适于安装于另一个所述第二开口。
10.涂胶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器人主体;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安装于所述机器人主体。
CN202022736635.1U 2020-11-23 2020-11-23 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 Active CN214792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6635.1U CN214792669U (zh) 2020-11-23 2020-11-23 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6635.1U CN214792669U (zh) 2020-11-23 2020-11-23 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92669U true CN214792669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64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6635.1U Active CN214792669U (zh) 2020-11-23 2020-11-23 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926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6839B (zh) 电池换热系统
CN210120215U (zh) 电池包的冷却板组件、电池包和车辆
CN214792669U (zh) 换热器及涂胶机器人
CN108225063A (zh) 一种三介质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一种三介质换热设备
CN220021264U (zh) 一种液冷板
CN207818848U (zh) 连接组件和换热机构
CN215982881U (zh) 一种空调机组用高效翅片换热器
CN212692607U (zh) 一种能够改变换热面积的套管换热器
CN205119487U (zh) 燃气采暖壁挂炉用换热器
CN207922920U (zh) 一种三介质换热器以及三介质换热设备
CN209877378U (zh) 一种烟气冷凝器用高效冷凝室
CN210570121U (zh) 一种水冷管
CN205537247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
CN201561571U (zh) 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CN214172569U (zh) 热交换器测温组件及热交换器
CN215373627U (zh) 一种可模块化连接的套管换热器
CN211041760U (zh) 电力烘干热风回收装置
CN214407086U (zh) 一种变径石墨换热器
CN213959033U (zh) 电池冷却装置
CN218480956U (zh) 一种换热管与翅片的连接结构
CN217764568U (zh) 一种单管换热器
CN219064264U (zh) 一种耐高温导热管
CN220355740U (zh) 一种用于乳液的加热装置
CN220524253U (zh) 一种用于冷风扇的换热装置
CN217585438U (zh) 一种弯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