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1437U -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91437U
CN214791437U CN202121450087.4U CN202121450087U CN214791437U CN 214791437 U CN214791437 U CN 214791437U CN 202121450087 U CN202121450087 U CN 202121450087U CN 214791437 U CN214791437 U CN 214791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ipe
main body
main
joint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00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岑国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Ningshing Kinhil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Ningshing Kinhi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Ningshing Kinhil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Ningshing Kinhi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00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91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91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91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组合式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单元,多个散热单元之间依次用对丝进行连接并连通;散热单元包括主体、及分居于主体两侧的上接和下接,上接及下接分别与主体连接固定;上接、主体及下接内分别嵌装有钢管,并且上接、主体及下接之间通过各自的钢管进行连通,以形成所述散热单元的介质通道。本实用新型将散热器的散热单元设为上接、主体及下接的组合式结构,以便于对该散热器的生产及后续的包装和运输,且适用于制备不同规格大小的散热器;同时,该散热器采用钢管作为介质通道,充分利用钢管的材质特性,具有降低成本,并确保该散热器工作时整体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相关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通常应用在北方地区的房间内,用作供暖设备使用。
散热器一般采用铸造的方式加工形成,且散热器所采用的拆料为铸铁,其散热量小,而且笨重、不美观。随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通常选择采用铜铝复合的散热器,其重量轻、外形及散热量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现有的铜铝复合的散热器通常为一体式结构,其整体的体积较大,不便于对该散热器的生产及后续的包装和运输,且散热器采用铜管作为散热器工作时热水的流通通道,其成本高,而且容易受到热水水质的影响而结垢、甚至腐蚀,从而使得现有的铜铝复合的散热器整体的散热效率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具体地,一种组合式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单元,多个所述散热单元之间依次用对丝进行连接并连通;所述散热单元包括主体、及分居于所述主体两侧的上接和下接,所述上接及所述下接分别与所述主体连接固定;所述上接、所述主体及所述下接内分别嵌装有钢管,并且所述上接、所述主体及所述下接之间通过各自的钢管进行连通,以形成所述散热单元的介质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散热器的散热单元设为上接、主体及下接的组合式结构,以便于对该散热器的生产及后续的包装和运输,且适用于制备不同规格大小的散热器;同时,该散热器采用钢管作为介质通道,充分利用钢管的材质特性,具有降低成本,并确保该散热器工作时整体的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接、所述主体及所述下接内的钢管分别定义为上钢管、主钢管和下钢管,所述主钢管与所述上钢管及/或所述下钢管相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平面密封垫圈,以对所述主钢管与所述上钢管及/或所述下钢管进行装配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中,用平面密封垫圈对主钢管与上钢管及/或下钢管之间的连接进行密封,以此起到该散热器上钢管连接位置的一级密封,确保该散热器上介质通道整体的密封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平面密封垫圈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平面密封垫圈设置在所述上钢管与所述主钢管之间的位置,另一个所述平面密封垫圈设置在所述下钢管与所述主钢管之间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用平面密封垫圈分别对主钢管与上钢管、及主钢管与下钢管之间的连接进行装配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钢管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分向外伸出,并且所述主钢管伸出所述主体的部分能够伸入至所述上接及/或所述下接内,以与所述上钢管或者所述下钢管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结构,便于对主钢管与上接内上钢管或者下接内下钢管之间的装配位置的确定,进而便于该主体与上接及/或下接之间的装配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钢管的两侧端部分别伸出所述主体设置,并且所述主钢管伸出所述主体的两侧端部能够对应地伸入至所述上接及所述下接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便于该散热单元的上接、主体及下接之间的装配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钢管伸入至所述上接及/或所述下接内的部分,与所述上接或者所述下接之间用胶水进行连接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用胶水对主钢管与上接及/或下接之间的进行连接密封,以此起到该散热器上钢管连接位置的二级密封,进而确保该散热器上介质通道整体的密封性能,同时也实现主体与下接及/或下接之间的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与所述上接及/或所述下接以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并且所述主体与所述上接或者所述下接形成的焊缝设置为闭环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体与上接及/或下接之间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以便于主体与上接及/或下接之间的装配连接;同时,利用焊接所形成的焊缝该散热器上钢管连接位置的三级密封,进一步确保该散热器上介质通道整体的密封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与所述上接及所述下接之间分别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具体实现主体与上接及下接之间的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还包括铝合金型材,所述主钢管与所述铝合金型材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结构设置,具体实现该主体的具体结构,使得该主体的长度能够根据使用的需求进行具体设置,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散热器的使用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接固接有多个导风片,多个所述导风片形成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能够引导热空气朝远离所述上接的方向进行向上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导风片的结构设置,使得该散热器工作时所形成的热空气朝远离上接的方向向上吹出,一方面能够避免该散热器放在墙角位置使用时对墙体直接吹热空气,进而起到避免对墙体产生黑色等污染,另一方面也具有提高该散热器工作时的热交换效率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组合式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散热单元通过对丝装配连接时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单元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接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接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10、主体;11、主钢管;12、铝合金型材;20、上接;21、上钢管;22、导风片;30、下接;31、下钢管;100、散热单元;101、平面密封垫圈;200、对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组合式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单元100、多个散热单元100之间依次用对丝200进行连接并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单元100包括主体10、及分居于主体10两侧的上接20和下接30,其中上接20及下接分别与主体10连接固定。使得该散热器的散热单元100为组合式分体结构,具体可根据使用的需求进行组合使用,以此便于该散热器的生产及后续的包装和运输,且适用于制备不同规格大小的散热器。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单元100的上接20、主体10及下接30之间通过各自的钢管进行连通,以形成散热单元100的介质通道。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单元100的介质通道由钢管形成。
可以理解,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采用光管作为介质通道,充分利用钢管的材质特性,相较于现有的铜管,具有降低成本,并防止热水对钢管的内壁产生结垢及腐蚀,具有确保该散热器工作时整体的散热效果。
为了便于后续的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将上接20、主体10及下接30内的钢管分别定义为上钢管21、主钢管11和下钢管31。
本实施方式的主钢管11与上钢管21及/或下钢管31相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平面密封垫圈101,以对主钢管11与上钢管21及/或下钢管31进行装配密封。使得本实施方式的散热器用平面密封垫圈101对主钢管11与上钢管21及/或下钢管31之间的连接进行密封,以此起到该散热器上钢管连接位置的一级密封,确保该散热器上介质通道整体的密封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平面密封垫圈101设置在主钢管11与上钢管21及/或下钢管31之间的位置处受压发生形变,以此确保该平面密封垫圈101对主钢管11与上钢管21及/或下钢管31之间的连接进行密封。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密封垫圈10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平面密封垫圈101设置在上钢管21与主钢管11之间的位置,另一个平面密封垫圈101设置在下钢管31与主钢管11之间的位置。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主钢管11相对于主体10部分向外伸出,并且主钢管11伸出主体10部分向外伸出,并且主钢管11伸出主体10的部分能够伸入至上接20及/或下接30内,以与上钢管21或者下钢管31配合。
可以理解,通过上述的结构,便于对主钢管11与上接20内上钢管21或者下接30内下钢管31之间的装配位置的确定,进而便于该主体10与上接20及/或下接30之间的装配。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的主钢管11的两侧端部分别伸出主体10设置,并且主钢管11伸出主体10的两侧端部能够对应地伸入至上接20及下接30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的主钢管11伸入至上接20及/或下接30内的部分,与上接20或者下接30之间用胶水进行连接密封。以此起到该散热器上钢管连接位置的二级密封,进而确保该散热器上介质通道整体的密封性能,同时也实现主体10与上接20及/或下接30之间的连接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胶水为耐高温的胶水,以适应于散热器的使用需求。
且,本实施方式的主体10与上接20及/或下接30以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并且主体10与上接20或者下接30形成的焊缝设置为闭环结构。
可以理解,主体10与上接20及/或下接30之间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以便于主体10与上接20及/或下接30之间的装配连接;同时,利用焊接所形成的焊缝该散热器上钢管连接位置的三级密封,进一步确保该散热器上介质通道整体的密封性能。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主体10与上接20及下接30之间分别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其中,本实施方式的主体10还包括铝合金型材12,主钢管11与铝合金型材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使得该主体10的长度能够根据使用的需求进行具体设置,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散热器的使用需求。需要说明的是,主钢管11具体以胀管技术与铝合金型材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施方式的上接20固接有多个导风片22,多个导风片22形成有导风通道(图未示),导风通道能够引导热空气朝远离上接20的方向进行向上流动。使得该散热器工作时所形成的热空气朝远离上接20的方向向上吹出,一方面能够避免该散热器放在墙角位置使用时对墙体直接吹热空气,进而起到避免对墙体产生黑色等污染,另一方面也具有提高该散热器工作时的热交换效率的作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任意相邻两个散热器单元100之间具体用两个对丝200进行连接并连通,其中一个对丝200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散热器单元100的两个上接20,另一个对丝200用于连接相邻两个散热器单元100的两个下接30,其中对丝200与两个上接20及两个下接30之间分别以螺纹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散热器,包括多个散热单元,多个所述散热单元之间依次用对丝进行连接并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包括主体、及分居于所述主体两侧的上接和下接,所述上接及所述下接分别与所述主体连接固定;所述上接、所述主体及所述下接内分别嵌装有钢管,并且所述上接、所述主体及所述下接之间通过各自的钢管进行连通,以形成所述散热单元的介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所述主体及所述下接内的钢管分别定义为上钢管、主钢管和下钢管,所述主钢管与所述上钢管及/或所述下钢管相连接的位置处设置有平面密封垫圈,以对所述主钢管与所述上钢管及/或所述下钢管进行装配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密封垫圈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平面密封垫圈设置在所述上钢管与所述主钢管之间的位置,另一个所述平面密封垫圈设置在所述下钢管与所述主钢管之间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钢管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分向外伸出,并且所述主钢管伸出所述主体的部分能够伸入至所述上接及/或所述下接内,以与所述上钢管或者所述下钢管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钢管的两侧端部分别伸出所述主体设置,并且所述主钢管伸出所述主体的两侧端部能够对应地伸入至所述上接及所述下接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钢管伸入至所述上接及/或所述下接内的部分,与所述上接或者所述下接之间用胶水进行连接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与所述上接及/或所述下接以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并且所述主体与所述上接或者所述下接形成的焊缝设置为闭环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与所述上接及所述下接之间分别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铝合金型材,所述主钢管与所述铝合金型材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固接有多个导风片,多个所述导风片形成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能够引导热空气朝远离所述上接的方向进行向上流动。
CN202121450087.4U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Active CN214791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0087.4U CN214791437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0087.4U CN214791437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91437U true CN214791437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14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0087.4U Active CN214791437U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91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00298Y (zh) 液体介质冷热辐射板
CN214791437U (zh)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
CN101509731A (zh) 一种异形微通道与外波纹翅片一体成型的换热器
CN106382831A (zh) 一种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CN208505067U (zh) 对流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
CN2282670Y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饮水机换热装置的改进
CN206330459U (zh) 一种蛇形圆管式散热器
CN213041068U (zh) 一种换热效率好的多套管高效换热器
CN212482219U (zh) 组合式换热器
CN210512784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106440528A (zh) 一种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
CN2147503Y (zh) 椭圆多管串片式换热器
CN110762906A (zh) 一种分季使用型换热器
KR20030058079A (ko) 열교환기의 조립방법
CN205808169U (zh) 圆柱单筒型散热器
CN210036379U (zh) 一种管板一体式散热器
CN220669581U (zh) 多孔板式散热器
CN2220053Y (zh) 钢铝组合型暖气片
CN216558463U (zh) 多维度高效螺旋散热管
CN209147221U (zh) 一种大水道钢铝卫浴
CN216897773U (zh) 蒸发器以及空调
CN210426172U (zh) 板式散热装置
CN214842605U (zh) 一种主热交换器
CN220472418U (zh) 一种高效热交换铜管
CN210036338U (zh) 一种带弧度全铝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