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0728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90728U
CN214790728U CN202121443263.1U CN202121443263U CN214790728U CN 214790728 U CN214790728 U CN 214790728U CN 202121443263 U CN202121443263 U CN 202121443263U CN 214790728 U CN214790728 U CN 214790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module
lighting device
arc
light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432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432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90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90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90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用于车辆表面检测,包括:若干组照明单元,若干组照明单元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照明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立体灯模组及若干个弧形灯模组,若干个弧形灯模组首尾连接形成围绕车辆车身的拱形结构,一对立体灯模组分别与拱形结构的两端连接;照明装置还包括位于拱形结构内侧、垂直于立体灯模组对称设置的两组地埋灯模组,立体灯模组、弧形灯模组、地埋灯模组均为独立的照明模块。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通过模块化的灯体快速拼接形成,每个灯体均能够单独使用,并且通过优化灯体的结构和光源组件的布局,提高照明装置的检测效果,能够根据工作需要调整照明装置的照明亮度以及照明区域。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表面检查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表面光整加工在车辆生产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车辆产品的外观成为车辆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车辆生产或者后期维护过程中都需要对车辆表面瑕疵进行检查,以便于针对车辆表面瑕疵进行修复。然而现有技术中用于车辆表面检查的照明装置大都采用传统的灯盘与灯管组合的形式,安装在工位两侧和顶部,以用于车辆表面瑕疵的检查。
但是由于灯盘与灯盘之间无法做到连续拼装,所以在车身上形成的条状光栅反射条不连续,会导致部分的车身缺陷不容易被发现。其次由于传统灯盘的局限,工位上无法提供地面照明灯具设置,导致车身侧面下部和底部位置照度不足,工人需要频繁弯腰和利用其它辅助照明灯具完成检查,费力低效。而且传统的照明装置灯光无法调控,不能针对不同的环境进行明暗调节以发现车身上潜在的瑕疵。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车辆表面检查的照明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防尘、光线可调、出光均匀、防眩光、模块化的照明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用于车辆表面检测,该照明装置包括:若干组照明单元,若干组所述照明单元沿着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照明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立体灯模组及若干个弧形灯模组,所述若干个弧形灯模组首尾连接形成围绕车辆车身的拱形结构,所述一对立体灯模组分别与所述拱形结构的两端连接;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拱形结构内侧、垂直于所述立体灯模组设置的地埋灯模组,所述立体灯模组、所述弧形灯模组、所述地埋灯模组均为独立的照明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体灯模组、所述弧形灯模组、所述地埋灯模组均设有出光口,靠近所述出光口的一侧均设置有多组光源组件,多组所述光源组件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立体灯模组、所述弧形灯模组、所述地埋灯模组能够呈现明暗条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多组所述光源组件沿着所述立体灯模组/弧形灯模组/地埋灯模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体灯模组、所述弧形灯模组、所述地埋灯模组均包括智能调光组件,所述智能调光组件通过电源组件与多组所述光源组件电连接;所述智能调光组件包括通讯模块,所述智能调光组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外部设备通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组所述照明单元之间连接有反光装置,所述反光装置与若干组所述照明单元构成隔绝外部杂光的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光装置朝向所述通道的一侧涂布有反光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照明单元靠近相邻照明单元的位置处设有连接部,所述反光装置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照明装置的顶部,通过第一紧固件将相邻两个所述照明单元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位于所述拱形结构的弧面上,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拱形结构厚度方向上的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朝向所述反光装置一侧的侧壁与所述反光装置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通过设置一对立体灯模组和若干个连续式拼接的弧形灯模组,实现了灯体的模块化,简化了照明装置的安装步骤,解决了传统的照明装置所存在的照射到车身上形成的条状光栅反射条不连续的问题,而且每个立体灯模组、弧形灯模组和地埋灯模组均能够单独使用,通过拼接快速形成照明装置,简化照明装置的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通过优化每个灯体的结构和光源组件的布局,提高了照明装置的检测精度,保护工作人员的视力,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通过设置智能调光组件,能够对单灯或灯组进行精确地调光控制,能够根据工作需要调整照明装置的照明亮度以及照明区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一个照明单元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椭圆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椭圆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结合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100,用于车辆表面检测,包括若干组照明单元1,该若干组照明单元1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照明单元1均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立体灯模组11及若干个弧形灯模组12,若干个弧形灯模组12首尾连接形成围绕车辆车身的拱形结构,一对立体灯模组11分别与拱形结构的两端连接。照明装置100还包括位于拱形结构内侧、垂直于立体灯模组11设置的地埋灯模组2,本实用新型中立体灯模组11、弧形灯模组12、地埋灯模组2均为独立的照明模块,从而可以单独控制立体灯模组11、弧形灯模组12及地埋灯模组2的点亮和关闭,形成各式各样的光效。
本实施例中,地埋灯模组2设置有两组,且对称设置在拱形结构的下方并靠近一对立体灯模组11,以方便对车辆的底盘和车轮进行检测。换句话讲,对于单个的照明单元1而言,两个地埋灯模组2平铺在水平面(优选为地面)上,且两个地埋灯模组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一对立体灯模组11分别垂直于水平面放置,且在水平面上组装固定;由若干个弧形灯模组12首尾连接形成的拱形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体灯模组11组装固定,此时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照明单元1;以此类推,当形成若干组照明单元1后,即可形成一近似于罩状的照明装置100,该照明装置100内部形成有供车辆进出的通道3。当需要对车辆表面进行检测时,直接将车辆移动至照明装置100的通道3内,使得车辆的两个车轮正好位于两组地埋灯模组2的上方即可,非常简单、易操作。
以下说明书部分将主要对立体灯模组11、弧形灯模组12及地埋灯模组2相互之间的组装结构进行举例说明,但不应以此为限。
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每个立体灯模组11的出光面均朝向通道3,以点亮通道3的侧边;每个地埋灯模组2的出光面也朝向通道3,以点亮通道3的底部。立体灯模组11的靠近地埋灯模组2的一端设有安装部111,该安装部111用于将立体灯模组11固定在水平面(优选为地面)上,较佳的,安装部111设置在立体灯模组11的背光面一侧且垂直于该背光面设置,安装部111上设有多组螺孔,从而可利用螺钉与螺孔的相互配合,将立体灯模组11锁紧固定。地埋灯模组2和立体灯模组11的数量以能够满足在长度方向上至少覆盖车辆底部为准,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地埋灯模组2的数量为8个,立体灯模组11的数量为16个。
立体灯模组11的靠近弧形灯模组12的一端设有第一过线孔112,弧形灯模组12的两端均设有第二过线孔121,该第一过线孔112和第二过线孔121均用于串接接线端子,以实现立体灯模组11和弧形灯模组12之间、相邻两个弧形灯模组12之间的电连接。立体灯模组11的靠近弧形灯模组12的一端还设有螺栓,弧形灯模组12上对应设有与螺栓相匹配的螺孔,从而通过螺栓与螺孔的相互配合,可以无缝拼接立体灯模组11和弧形灯模组12,增强了立体灯模组11和弧形灯模组12之间的固定效果,与此同时,还能使立体灯模组11和弧形灯模组12之间建立稳定的电连接效果,防尘效果也较佳。
为了保证弧形灯模组12与立体灯模组11之间、相邻两个弧形灯模组12之间有好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效果,每个弧形灯模组12的两端交错设有螺栓或与螺栓相匹配的螺孔,以此来实现弧形灯模组12与立体灯模组11之间、相邻两个弧形灯模组12之间的无缝拼接,达到很好地防尘、防水效果。每个弧形灯模组12的出光面也均朝向通道3,用于产生不间断环绕车辆车身的弧形灯光,使拱形空间被点亮。对于单个的照明单元1而言,弧形灯模组12的数量以能够满足在宽度方向上至少覆盖车辆车身为准,优选地,弧形灯模组12的数量为6个,当然,弧形灯模组12的数量也可以为8个或10个等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检测需求设定,此处不作进一步限定。
同样地,照明单元1的数量也以能够满足在长度方向上至少覆盖车辆车身为准,优选地,照明单元1的数量为8组,当然,照明单元1的数量也可以为10组或12组等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检测需求设定,此处不作进一步限定。
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相邻两组照明单元1之间连接有反光装置4,该反光装置4与若干组照明单元1构成了前述通道3,以隔绝外部杂光对车辆检测效果产生影响。在该通道3内,可以免受外部杂光的干扰,从而很好地进行车辆表面检测工作,提高了检测效率,经济效益高。反光装置4朝向通道3的一侧涂布有反光材料,反光材料可起到防尘、静音、提供漫反射条件、隔绝外部杂光以及通风的作用。优选地,反光装置4为反光布,反光材料采用白色乳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光材料也可以是玻璃微珠、金属反光镀层中的一种或几种,具体不做限定。
照明单元1上靠近相邻照明单元1的位置处设有连接部122,反光装置4与连接部122可拆卸连接。优选地,弧形灯模组12沿靠近出光面的长边方向向外延伸形成连接部122,反光装置4朝向通道3的一侧设有第一贴合件,该第一贴合件用于密封连接反光装置4与连接部122。具体来讲,第一贴合件设置在反光装置4的侧边,优选地,第一贴合件设于反光装置4侧边的周边处,且第一贴合件长边的宽度小于或等于连接部122的宽度,以免第二贴合件因过宽而暴露在第二连接处外。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贴合件为魔术贴的毛面,连接部122上对应设有与魔术贴的毛面相匹配的魔术贴钩面,以实现反光装置4与照明单元1的密封、可拆卸连接,进而达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贴合件为双面胶,且双面胶的形状与连接部122的形状相匹配,以实现反光装置4与照明单元1的密封、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贴合件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密封、可拆卸连接功能的材料,本申请对此不予限制。
请结合图1和图3所示,照明装置100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5,该第一连接结构5位于照明装置100的顶部,通过第一紧固件将相邻两个照明单元1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结构5呈“工”字型设计,位于拱形结构的中心轴线处,弧形灯模组12的垂直于出光面的侧边设有拼接螺孔,第一连接结构5通过第一紧固件将处于中心轴线两侧的弧形灯模组12固定连接,从而提高拱形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照明单元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5拼接,结合地埋灯模组2形成照明装置100。
请结合图1和图4所示,照明装置100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6,该第二连接结构6位于拱形结构的弧面上,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拱形结构厚度方向上的侧壁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二连接结构6设置在与立体灯模组11相连接的弧形灯模组12厚度方向上的弧面上,第二连接结构6包括与拱形结构厚度方向上的侧壁固定连接的端部61、与第一连接结构5平行的底部62以及朝向反光装置4的侧壁63,其中,第二连接结构6的端部61设有连接孔,用于将第二连接结构6固定在相邻两个弧形灯模组12之间。第二连接结构6的底部62与第二连接结构6的侧壁63相配合,用于放置反光装置4,第二连接结构6的侧壁63与反光装置4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中,立体灯模组11、弧形灯模组12、地埋灯模组2均设有出光口,在靠近出光口一侧均设置有多组光源组件,多组光源组件间隔设置。优选地,多组光源组件沿着其所在的灯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即在立体灯模组11中,多组光源组件沿着立体灯模组1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弧形灯模组12中,多组光源组件沿着弧形灯模组1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地埋灯模组2中,多组光源组件沿着地埋灯模组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将多组光源组件间隔设置在立体灯模组11/弧形灯模组12/地埋灯模组2的宽度方向,使得立体灯模组11、弧形灯模组12、地埋灯模组2通电后,均能够呈现明暗条纹,解决因车身侧面下部和底部位置的照度不足,需要工人频繁弯腰或利用其它辅助照明灯具才能完成对车辆车身的检查,费力低效的问题,提高了检测效率,省时省力,经济效益高。优选地,每个灯体中的光源组件设有2组,2组光源组件分别位于每个灯体面向出光口的一侧,并且靠近灯体的两个长侧边间隔设置。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检测需求设置4组或6组等,多组光源组件沿着其所在的灯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使得每个灯体均可以呈现出明暗条纹,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立体灯模组11、弧形灯模组12、地埋灯模组2还均包括光学结构,该光学结构包括扩散板、棱镜板和透明板,且扩散板、棱镜板和透明板从下到上依次层叠设置在出光口的下方。通过从下到上依次层叠设置扩散板、棱镜板和透明板,实现了照明装置100出光均匀、防眩光的效果。
立体灯模组11、弧形灯模组12、地埋灯模组2还均包括智能调光组件,该智能调光组件通过电源组件与多组光源组件电连接,以依需调节各个光源组件的开关和明暗。智能调光组件包括通讯模块,智能调光组件通过通讯模块与外部设备通讯连接,从而用户可通过外部设备分别对立体灯模组11、弧形灯模组12及地埋灯模组2的光线进行调控,以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较佳地,智能调光组件可以通过互联网或WIFI与手机调光APP配对连接组网使用,保证每个光源组件均可单独使用手机调光APP调节其灯光的开关与明暗效果,可实现针对不同的环境进行明暗调节,以发现车身上潜在的瑕疵,但不应以此为限。本申请中,智能调光组件优选采用DALI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单灯或灯组进行精确的调光控制,实现光线可调效果,且调光精度高,满足更多的使用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立体灯模组11、弧形灯模组12、地埋灯模组2还均包括用于收容光学结构的第一腔体、用于收容电源组件及智能调光组件的第二腔体以及与第一腔体相连的背板,第二腔体收容在第一腔体内,光源组件设置在第二腔体朝向第一腔体一侧的侧面上,且光源组件的发光面朝向出光口,在光源组件与出光口之间还设有光学结构,背板通过泡棉胶带与第一腔体密封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腔体放置在第一腔体内这一“内嵌”式模块化结构,实现了照明装置100的多重防水防尘效果,简化了照明装置100的安装过程,提高了照明装置100的安装效率,省时省力,降低了安装成本,经济效益高。通过在光源组件与出光口之间设置光学结构,以使得从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结构的折射和反射作用,提高光线的照射范围和发光均匀度,降低蓝光危害,从而使得立体灯模组11、弧形灯模组12、地埋灯模组2的光照均匀,防止眩光,保护工作人员的视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100通过设置一对立体灯模组11和若干个连续式拼接的弧形灯模组12,实现了灯体的模块化,简化了照明装置的安装步骤,解决了传统的照明装置100所存在的照射到车身上形成的条状光栅反射条不连续的问题,而且每个立体灯模组11、弧形灯模组12和地埋灯模组2均能够单独使用,通过拼接快速形成照明装置100,简化照明装置100的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通过优化每个灯体的结构和光源组件的布局,提高了照明装置100的检测精度,保护工作人员的视力,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通过设置智能调光组件,能够对单灯或灯组进行精确地调光控制,能够根据工作需要调整照明装置100的照明亮度以及照明区域。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装置,用于车辆表面检测,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组照明单元,若干组所述照明单元沿着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照明单元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立体灯模组及若干个弧形灯模组,所述若干个弧形灯模组首尾连接形成围绕车辆车身的拱形结构,所述一对立体灯模组分别与所述拱形结构的两端连接;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拱形结构内侧、垂直于所述立体灯模组设置的地埋灯模组,所述立体灯模组、所述弧形灯模组、所述地埋灯模组均为独立的照明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灯模组、所述弧形灯模组、所述地埋灯模组均设有出光口,靠近所述出光口的一侧均设置有多组光源组件,多组所述光源组件间隔设置,以使得所述立体灯模组、所述弧形灯模组、所述地埋灯模组能够呈现明暗条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光源组件沿着所述立体灯模组/弧形灯模组/地埋灯模组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灯模组、所述弧形灯模组、所述地埋灯模组均包括智能调光组件,所述智能调光组件通过电源组件与多组所述光源组件电连接;所述智能调光组件包括通讯模块,所述智能调光组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外部设备通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照明单元之间连接有反光装置,所述反光装置与若干组所述照明单元构成隔绝外部杂光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装置朝向所述通道的一侧涂布有反光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单元靠近相邻照明单元的位置处设有连接部,所述反光装置与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照明装置的顶部,通过第一紧固件将相邻两个所述照明单元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位于所述拱形结构的弧面上,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拱形结构厚度方向上的侧壁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朝向所述反光装置一侧的侧壁与所述反光装置可拆卸连接。
CN202121443263.1U 2021-06-28 2021-06-28 照明装置 Active CN214790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3263.1U CN214790728U (zh) 2021-06-28 2021-06-28 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43263.1U CN214790728U (zh) 2021-06-28 2021-06-28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90728U true CN214790728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14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43263.1U Active CN214790728U (zh) 2021-06-28 2021-06-28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907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153534A1 (en) Light source strip, lighting module and luminaire
CN203949004U (zh) 照明装置
CN103175034A (zh) Led背光模组
US20210215320A1 (en) Luminaire with electrochromic film reflector
WO2019047136A1 (zh) 一种洗墙灯及其系统与设计方法
KR20150060361A (ko) 조명등 장치
CN214790728U (zh) 照明装置
WO2016037581A1 (zh) 一种led线性灯及其组合透镜装置
WO2020056921A1 (zh) 一种超薄面板灯
CN213656440U (zh) 一种led教室灯
CN107965704B (zh) 照明装置及照明系统
CN201526874U (zh) 大型节能隧道灯
CN106838637B (zh) 混合功率灯具
CN209355050U (zh) 用于汽车表面检查的拱形灯具结构
KR20120061732A (ko) 조명 반사 케이스
KR101033540B1 (ko) 터널용 led 반사판
CN217603955U (zh) 一种照明灯具
CN218863947U (zh) 一种具有光造型的吸顶灯
CN220707151U (zh) 防眩微棱镜板及具有其的灯具
CN217273756U (zh) 一种用于内饰件照明设备的灯罩结构
CN218954649U (zh) 一种拼接式照明模块及其构成的集成六边形灯具
CN217928505U (zh) 一种背发光故障指示的上掀灯
CN216667578U (zh) 光源模组及球面灯
CN210088495U (zh) 一种具有配光透镜的一体化led灯具
CN217004317U (zh) 一种led线条灯防眩光遮光灯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