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9319U - 一种智能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89319U
CN214789319U CN202120646672.5U CN202120646672U CN214789319U CN 214789319 U CN214789319 U CN 214789319U CN 202120646672 U CN202120646672 U CN 202120646672U CN 214789319 U CN214789319 U CN 214789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ensing
water outlet
faucet
i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466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盛辉
肖云鹏
余德正
李�昊
刘伟山
祝传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Lota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Lota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Lota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Lota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466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89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89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89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水龙头,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其中,这种智能水龙头包含主体组件、配置于主体组件的横梁组件、具有配置于横梁组件的固定端和活动端的出水组件、配置于横梁组件靠近固定端的位置且用以检测横梁组件上方的物体的第一感应组件、配置于横梁组件靠近活动端的位置且至少用以检测横梁组件下方的物体的第二感应组件,以及阀组件和控制组件。阀组件用以连通活动端的出水口和外部水源;控制组件,电连接于阀组件、第一感应组件和第二感应组件,用以根据第一感应组件和第二感应组件的电信号控制阀组件打开或关闭。水龙头具有感应出水和长出水两种模式,而且在使用时不会发生误触。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水龙头。
背景技术
水龙头是常见的家用设备。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水龙头有手动或者感应式的水龙头。由于感应式的水龙头不需要直接触碰龙头的本体,不仅方便在手脏的时候使用,还有利于保持龙头干净。因此,具有感应功能的水龙头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先技术中,感应水龙头存在长出水和感应出水两种模式。
长出水模式即:感应一次打开水龙头,再次感应关闭水龙头。
感应出水模式即:设定打开水龙头的条件,当满足条件时打开,不满足条件时关闭。例如:在预定位置感应到物体时打开水龙头,没有感应到物体时关闭水龙头;或者,当检测到龙头把手或出水口离开预定位置时打开水龙头,检测到龙头把手或出水口处于预定位置时关闭水龙头。
在先技术中,普遍只有长出水模式,或者只有感应出水模式。其使用方式不能根据需要转换,使用上存在局限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水龙头,旨在改善现有水龙头的控制方式单一的问题。
第一方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水龙头,其包含主体组件、可转动的配置于所述主体组件的横梁组件、具有配置于所述横梁组件的固定端和活动端的出水组件、配置于所述横梁组件靠近所述固定端的位置且用以检测所述横梁组件上方的物体的第一感应组件、配置于所述横梁组件靠近所述活动端的位置且至少用以检测所述横梁组件下方的物体的第二感应组件,以及阀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活动端可活动的配置于所述横梁组件;所述固定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活动端设置有出水口;阀组件连通于所述出水口和外部水源,用以控制所述出水口是否出水;控制组件,电连接于所述阀组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和所述第二感应组件,用以根据第一感应组件和第二感应组件的电信号控制阀组件打开或关闭。
可选地,所述横梁组件和所述主体组件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以使所述横梁组件在预设角度内转动。
可选地,所述横梁组件大致呈长条形,其一端设置有用以连通于所述主体组件的连接孔,另一端设置有用以容置所述活动端的收纳孔;
所述固定端配置于所述连接孔,以使所述进水口连通于所述主体组件;所述活动端可活动的嵌置于所述收纳孔,以使所述出水组件和所述横梁组件之间形成一个闭环;
可选地,所述出水组件至少部分由柔性材料或挠性材料制成,以使所述活动端能够离开所述收纳孔进行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感应组件构造成用以检测所述闭环的内部区域;所述横梁组件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靠近所述连接孔一侧的设置有倾斜朝向所述内部区域的倾斜侧壁;
所述横梁组件构造有连通于所述倾斜侧壁的第一感应容腔;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感应容腔的第一感应装置和/或第二感应装置;
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为TOF感应器或红外线感应器,其倾斜向上设置,用以沿着所述倾斜侧壁的朝向检测物体;
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为语音识别装置,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感应容腔的下壁,用以检测声音。
可选地,所述横梁组件具有与所述收纳孔相邻的第二感应容腔;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感应容腔的第三感应装置和/或第四感应装置;
所述第三感应装置为TOF感应器或红外线感应器,其向下设置,用以检测所述收纳孔下方的物体;
所述第四感应装置朝向所述收纳孔设置,用以检测所述活动端是否位于所述收纳孔。
可选地,所述第四感应装置为磁控装置;
所述第二感应组件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活动端的磁性件;当所述活动端嵌置于所述收纳孔时,能够被所述磁控装置检测到。
可选地,所述第四感应装置为位置开关;所述位置开关向所述收纳孔内凸起,用以在所述活动端嵌置于所述收纳孔时被触发。
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感应组件、所述第三感应装置和所述第四感应装置;或,所述控制组件、所述第一感应组件、所述第三感应装置和所述第四感应装置依次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阀组件包括并联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控制组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控制组件用以根据所述第一感应组件的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以使水龙头长出水,以及用以根据所述第二感应组件的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以使水龙头感应出水。
可选地,所述主体组件包括用以配置所述横梁组件的壳体,以及配置于所述壳体的阀芯和把手;所述阀芯具有冷水入口、热水入口,以及混合水出口;所述阀芯用以将冷水和热水混合后从所述混合水出口输出;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均用以连接所述混合水出口和所述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感应组件感应横梁组件上方的物体,第二感应组件感应横梁组件下方的物体,不仅让感应水龙头具有感应出水和长出水两种模式,而且将长出水和感应出水两种不同的出水模式的触发区域分隔开来,在使用时不会发生误触,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轴测图(隐去阀组件)。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横梁组件和主体组件连接处的剖视图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横梁组件和主体组件连接处的剖视图2。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横梁组件和主体组件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横梁组件和活动端连接处的剖视图1。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横梁组件和活动端连接处的剖视图2。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横梁组件和活动端连接处的剖视图3。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水龙头各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1。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水龙头各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2。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水龙头各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1。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水龙头各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由图1至图9所示,为解决在先技术中智能水龙头只有长出水感应,或者感应出水感应,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转换,控制方式单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水龙头。
该智能水龙头包含主体组件1、可转动的配置于主体组件1的横梁组件3、具有配置于横梁组件3的固定端6和活动端10的出水组件2、配置于横梁组件3靠近固定端6的位置且用以检测横梁组件3上方的物体的第一感应组件11、配置于横梁组件3靠近活动端10的位置且至少用以检测横梁组件3下方的物体的第二感应组件12,以及阀组件4和控制组件5。活动端10可活动的配置于横梁组件3。固定端6设置有进水口21,活动端10设置有出水口28。
在本实施例中,横梁组件3一端设置有用以连通于主体组件1的连接孔23,另一端设置有用以容置活动端10的收纳孔。连接孔23可转动的配置在主体组件1上。出水组件2为至少部分由柔性材料或挠性材料制成的管状几何体。其一端设置有进水口21,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28。出水组件2设置有进水口21的一端为固定端6,设置有出水口28的一端为活动端10。固定端6配置于连接孔23,以使进水口21连通于主体组件1。活动端10可活动的嵌置于收纳孔,以使出水组件2和横梁组件3之间形成一个闭环。通过柔性材料或挠性材料制成的位置发生变形,使得活动端10能够离开收纳孔进行活动。
优先地,固定端6不可转动的配置于连接孔23。即出水组件2不能相对横梁组件3转动。而横梁组件3转动时能够带动出水组件2相对主体组件1进行转动。也就是说,当活动端10嵌置在收纳孔时,通过旋转横梁组件3来调整出水口28的位置。当活动端10不嵌置在收纳孔时,通过扭转出水组件2来调整出水口28的位置。
可理解的是,第一感应组件11的感应方向可以是向上设置,也可以是斜向上设置。向上设置时,第一感应组件11配置在横梁组件3的感应窗口可以设置得与横梁组件3的上表面平齐,便于水龙头清洗。斜向上设置时,需在横梁组件3上设置倾斜面。将第一感应组件11的感应窗口设置在倾斜面上,使得第一感应组件11的感应范围,尽可能的覆盖横梁组件3和出水组件2之间的空间,从而提高识别率。用户使用时,不需要认真观察第一感应组件11的位置,而只需要自然的将手伸过去就能被感应到。
具体地,阀组件4连通于出水口28和外部水源,用以控制所述出水口28是否出水。控制组件5,电连接于阀组件4、第一感应组件11和第二感应组件12,用以根据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控制阀组件4打开或关闭,以使水龙头长出水;以及根据第二感应组件12的电信号控制阀组件4打开,以使水龙头感应出水。
长出水模式即:感应一次打开水龙头,再次感应关闭水龙头。感应出水模式即:设定打开水龙头的条件,当满足条件时打开,不满足条件时关闭。例如:在预定位置感应到物体时打开水龙头,没有感应到物体时关闭水龙头;或者,当检测到龙头把手或出水口离开预定位置时打开水龙头,检测到龙头把手或出水口处于预定位置时关闭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感应组件11感应横梁组件3上方的物体,第二感应组件12感应横梁组件3下方的物体,不仅让感应水龙头具有感应出水和长出水两种模式。而且,通过横梁组件3将第一感应组件11和第二感应组件12的触发区域分隔开来,在使用时不会发生误触,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主体组件1包括用以配置横梁组件3的壳体,以及配置于壳体的阀芯和把手。
在本实施例中,阀芯为多功能阀,用以通断水流和调节水流温度。多功能阀用以将冷水和热水混合后从混合水出口输出,以及通断水流。阀芯具有冷水入口、热水入口,以及混合水出口。把手配置于阀芯上,用来控制阀芯。
具体地,主体组件还包括用以连接冷水入口和外部冷水源的冷进水管18、用以连接热水入口和外部热水源的热进水管17、用以连接混合水出口和第一电磁阀14的混合出水管16,以及用以连接电磁阀和出水口28的连接管15。通过混合出水管16和连接管15,使得第一电磁阀14连接混合水出口和出水口28。
在其它实施例中,阀芯可以是单一功能的温度调节阀,只能用来调节温度。或者,阀芯可以是只能通断水的通断阀,此时只需要一根进水管,用以连通通断阀和外部水源。
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横梁组件3包括大致呈长条形的上盖9,以及配置于上盖9的下盖13。上盖9上设置有连接孔23和收纳孔。上盖9沿着连接孔23的轴向延伸有连接轴22,连接轴22上套置密封圈,并嵌入主体组件1,以实现上盖9可转动的配置于主体组件上。并且,使得连接孔23连通至主体组件内部。连接孔23和收纳孔均为通孔8。
上盖9在连接孔23和收纳孔之间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容纳槽和通孔8。通孔8将容纳槽大致分隔成靠近收纳孔的第二感应容腔和靠近连接孔23的第一感应容腔。下盖13配置于上盖9,用以罩住容纳槽的开口。第二感应容腔连通于第一感应容腔,第一感应容腔连通于连接孔23。
通过将容纳槽设置成开口向下的结构,能够保证上盖9的上表面和各个方向的侧面均没有破面,一体化效果更强,使得上盖9的外观更为美观。
在本实施例中,水龙头还包括配置于出水口28的喷头组件,以及用以连接喷头组件和连接管15的软管。软管嵌置于出水组件2内,且贯穿进水口21和出水口28。使用软管来连接喷头组件和连接管15,能够避免水流直接接触出水组件。减缓出水组件的老化效果,并且保证水质的干净,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横梁组件3和主体组件1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以使横梁组件3在预设角度内转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为自连接轴22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起25和自主体组件向连接轴22延伸的第二凸起26。当横梁组件3旋转到一定的角度,第一凸起25便会顶接在第二凸起26上,从而限制横梁组件3继续转动,使得横梁组件3不能相对主体组件1三百六十度旋转。
通过在横梁组件3和主体组件1之间设置限位结构,保证主体组件1内部的连接管15、软管,以及用以连接控制组件5、第一感应装置20和第二感应装置24的信号线不会过度扭转。从而保证了水龙头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实施中,主体组件上可以不设置该第二凸起26,而设置一凹槽,使得第一凸起25只能在该凹槽内转动,同样可以限制横梁组件3相对主体组件1的旋转角度。
如图2至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横梁组件3大致呈长条形,且中间设置有通孔8。通孔8靠近连接孔23一侧的设置有倾斜朝向内部区域的倾斜侧壁7。横梁组件3构造有连通于倾斜侧壁7的第一感应容腔。第一感应组件11包括配置于第一感应容腔的第一感应装置20,以检测闭环的内部区域是否有物体。可选地,第一感应装置20为TOF感应器或红外线感应器,其倾斜向上设置,用以沿着倾斜侧壁7的朝向检测物体。
如图2、3、4所示,第一感应装置20包括一外壳,以及配置在外壳内的红外线传感器。外壳具有一与倾斜侧壁7相适配的侧面,红外线感应器配置在该侧面上。当外壳嵌入第一感应容腔内后,该侧面和倾斜侧壁7相结合以形成一个平面。同时红外线传感器能够朝向垂直于倾斜侧面的方向检测物体。由于红外传感器设置在靠近连接孔23的位置,且检测方向斜向上设置。因此,能够检测到闭环区域内的绝大部分空间。用户只需要将手深入闭环内即可被检测到,而不需要把手移动到一个比较特定的位置。并且由于感应区域在为闭环区域,不容易被误触。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在上盖9上设置凸起,以形成倾斜侧壁7和第一感应容腔。
如图5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组件11还可以包括配置于第一感应容腔的第二感应装置24,或者只有第二感应装置24。第二感应装置24为语音识别装置,其配置于第一感应容腔的下壁,用以检测声音。
具体地,语音识别装置为一麦克风,其电连接于控制组件5。麦克风用以收集声音信息,而控制组件5用以根据收集到的声音信息,识别出是否打开水龙头。通过麦克风收集语音,并从中识别出需要的信息,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根据信息对水龙头进行控制,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声音来来控制水龙头进行长出水。避免了手不干净时,将手放到横梁组件3上方打开长出水模式时,脏东西下落弄脏横梁组件3的情况。
如图7、8、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横梁组件3具有与收纳孔相邻的第二感应容腔。第二感应组件12包括配置于第二感应容腔的第三感应装置27和第四感应装置。具体地,第三感应装置27为TOF感应器或红外线感应器,其向下设置,用以检测收纳孔下方的物体。第四感应装置朝向收纳孔设置,用以检测活动端10是否位于收纳孔。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感应容腔和收纳孔相邻,且第三感应装置27为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向下设置,当手部位于收纳孔下方时便会触发第三感应装置27,从而水龙头进入感应出水模式。
如图8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第四感应装置为磁控装置30。第二感应组件12还包括配置于活动端10的磁性件29。当活动端10嵌置于收纳孔时,能够被磁控装置30检测到。
具体地,磁控装置30为霍尔感应元件,其能够检测磁场。在活动端10嵌入收纳孔的部分上设置磁性件29。使得活动端10嵌入和脱离收纳孔时,第二感应容腔内的磁场会发生变化。在第二感应容腔内设置一霍尔感应元件,即可检测出活动端10是否嵌置于收纳孔内。控制组件5电连接于霍尔感应元件,且在感应到活动端10离开收纳孔时,打开电磁阀,使水龙头感应出水。
通过磁控装置30检测活动端10是否在,无需在横梁组件3上破孔。能够保证横梁组件3的一体性,不仅美观,而且能够有效的防止内部进水,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在本实施例中,磁性件29为环形,且横梁组件3设置有位于收纳孔的金属件,使得活动端10嵌入收纳孔时,具有一定的吸附力,不仅能够保证配合到位,还能够保证活动端10不会随意从收纳孔中脱出。
如图9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第四感应装置为位置开关32。位置开关32向收纳孔内凸起,用以在活动端10嵌置于收纳孔时被触发。位置开关32主体组件配置于第二感应容腔内,且具有向收纳孔延伸的驱动杆。当活动端10插入收纳孔时,会挤压驱动杆,从而出发位置开关32。通过位置开关32也能够实现检测活动端10是否在收纳孔内。
优选地,第二感应组件12还包括铰接在第二感应容腔的摆动件31。在自然状态下,摆动件31一侧凸起与收纳孔内,另一侧抵接于驱动杆上。当活动端10插入收纳孔时,会使得摆动件31摆动,从而带动驱动杆触发位置开关32。通过位置开关32检测活动端10是否收纳在收纳孔内,采用机械结构,成本更低。
如图10、1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控制组件5分别电连接于第一感应组件11、第三感应装置27和第四感应装置。具体地,将第一感应组件11、第三感应装置27和第四感应装置直接电连接于控制组件5。控制组件5能够直接接收各个感应装置的信号,然后对电磁阀进行控制。这样子连接,水龙头的反应速度更快。
在其它实施中,如图11、13所示,控制组件5、第一感应组件11、第三感应装置27和第四感应装置依次电连接。具体地,第四感应装置电连接于第三感应装置27,第三感应装置27电连接于第一感应组件11,第一感应组件11电连接于控制组件5。该电连接结构在能够将各个传感器的信号传递至控制组件5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少水龙头内部线路的数量。从而节约水龙头内部寸土寸金的空间。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多感应智能水龙头。其实现原理和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一相同。以下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指出,请参考实施例一中相应的内容。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一为实施例二的一种较为具体的硬件结构。基于实施例二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应用于(或改造成)区别于实施例一的硬件结构,以解决现有感应水龙头控制逻辑混乱的问题。
由图1、图2、图10、以及图11所示,多感应智能水龙头包含龙头本体、第一电磁阀14、配置于龙头本体用以检测用户的第一动作的第一感应组件11、配置于龙头本体用以检测用户的第二动作的第二感应组件12,以及控制组件5。第一电磁阀连接于龙头本体和外部水源,用以控制龙头出水口是否出水。
具体地,龙头本体可以是实施例一中的主体组件1、横梁组件3、出水组件2。也可以是其他现有结构的水龙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阀组件4为单独一个电磁阀,即第一电磁阀14。
第一动作的具体内容根据第一感应组件的11的具体硬件结构而定。例如:当第一感应组件为红外感应器时,第一动作为使用物体遮挡该红外感应器;当第一感应组件为语音识别装置时,第一动作为发出预定的声音。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动作的具体内容也是根据第二感应组件的具体硬件结构而定。例如:当第二感应组件为红外感应器时,第二动作为使用物体遮挡该红外感应器;当第二感应件为磁控装置或位置开关时,第二动作为使出水口离开预定位置。
控制组件5电连接于第一电磁阀14、第一感应组件11,以及第二感应组件12。控制组件5能够根据第二感应组件12的电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阀14打开,以使龙头本体感应出水,以及根据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阀14打开或关闭,以使龙头本体长出水。控制组件5能够在龙头本体长出水时,关闭第二感应组件12或缩短第二感应组件12的感应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组件11检测到用户的第一动作时会发出电信号,第二感应组件12检测到用户做出第二动作时也会发出电信号。控制组件5根据第一感应组件11和第二感应组件12的电信号同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4。
具体地,控制组件5根据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阀14打开或关闭,以使水龙头长出水,并根据第二感应组件12的电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阀14打开,以使水龙头感应出水。在水龙头处于长出水时关闭用以感应出水的第二感应组件12或者缩短第二感应组件12的感应距离,能够避免在长出水过程中的误触第二感应组件12导致电磁阀关闭而断水的情况。
在其它实施中,控制组件5被构造成,当通过第一感应组件11打开电磁阀时,停止第二感应组件12的感应。当通过第二感应组件12打开电磁阀时,停止第一感应组件11的感应。当电磁阀关闭时,恢复第一感应组件11和第二感应组件12的感应。
例如,我们通过第一感应组件11打开水龙头时,可能是在洗水果或者碗筷。而在清洗过程中,存在手离开出水口28下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现有技术会关闭水龙头,从而导致用户需要反复的通过第一感应组件11打开水龙头,严重的影响了用户体验。而本实施例,在通过一个感应组件打开电磁阀时,停止另一个感应组件的感应,能够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组件11包括配置于龙头本体的第一预定位置的第一感应装置20和/或第二感应装置24。第一感应装置20用以检测第一预定范围内是否有物体。第二感应装置24用以检测声音。可选地,第一感应装置20为TOF感应器或红外线感应器。第二感应装置24为语音识别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定位置为横梁组件3靠近连接孔23的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预定位置还可以设置在主体组件1的侧面,或者出水组件2的上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龙头本体为常规的弯管水龙头,第一预定位置可以设置在弯管的上表面,或者弯管连接洗手池出的侧面。本实用新型对第一预定位置的具体位置和龙头本体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感应组件12包括配置于龙头本体的第二预设位置的第三感应装置27和/或第四感应装置。第三感应装置27用以检测第二预定范围内是否有物体。第四感应装置用以检测出水口28是否处于预设位置。可选地,第三感应装置27为TOF感应器或红外线感应器。第四感应装置为磁控装置30或位置开关3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定位置为横梁组件3靠近收纳孔的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预定位置还可以设置在出水口28处。在其它实施例中,龙头本体为常规的弯管水龙头,第二预定位置可以设置在弯管的端部,从而检测出水口28前方的物体。本实用新型对第二预定位置的具体位置和龙头本体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当第二感应组件12包括第三感应装置27时,控制组件5能够在龙头本体长出水时,关闭第二感应组件12或缩短第二感应组件12的感应距离,具体为:控制组件5能够在龙头本体长出水时,关闭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具体地,第三感应装置27用以检测出水口前方的物体,在长出水的时候最容易被误触。因此,在长出水的时候关闭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能够有效的避免第三感应装置27被误触。具有的实际意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当第二感应组件12包括第三感应装置27和第四感应装置时:控制组件5还能够在根据第四感应装置的电信号打开电磁阀时,关闭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具体地,第四感应装置用来检测出水口是否处于预设位置,其检测对象是出水口28(即出水组件2的端部)。因此,在长出水的过程中不会被误触,在长出水的时候只关闭第三感应装置27,而第四感应装置照常工作。当通过第四感应装置触发感应出水的时候,关闭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同样能够防止因为第三感应装置27被误触而导致的断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控制组件5还能够在龙头本体长出水时,且第四感应装置检测到出水口28离开预定位置后再回到预定位置时,控制电磁阀关闭。具体地,当通过第四感应组件触发感应出水时,意味着出水口28离开预定位置。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人为有意的去触发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是误触。当检测到出水口回到预定位置时,控制第一电磁阀,能够与实际情况更贴近,更为人性化。
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组件也可以构造成,能够在龙头本体长出水时,且第四感应装置检测到出水口28离开预定位置后再回到预定位置时,控制电磁阀保持打开。
控制组件5包括存储器和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下步骤:
S1、监控第一感应组件11和第三感应装置27。
S2、当监控到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4打开,并停止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S3、当再次监控到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阀14关闭,并恢复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恢复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至少还包括如下步骤:
S4、监控第四感应装置,并判断活动端10是否离开收纳孔。
S5、当判断到活动端10离开收纳孔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4打开,并停止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S6、当判断到活动端10嵌置于收纳孔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4关闭,并恢复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恢复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感应组件11和第四感应装置触发出水的情况下,关闭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更为有效的避免了误触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至少还包括如下步骤:
S7、当判断到第一电磁阀14打开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4关闭,并恢复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恢复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其中,所述预设时长可以是3分钟或4分钟,又或者其它任意时长。
具体地,当水龙头打开时间的时间三分钟时,直接关闭水龙头,防止水龙头因为误触第一感应组件11,或者出水组件2意外从横梁组件3上掉落而出水。当水龙头打开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时,关闭水龙头,能够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多感应水龙头。其实现原理和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一相同。以下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指出,请参考实施例一中相应的内容。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一为实施例三的一种较为具体的硬件结构。基于实施例三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实施例三的技术方案应用于(或改造成)区别于实施例一的硬件结构,以解决现有水龙头的控制方式单一的问题。
如图3、图12,以及图13所示,多感应水龙头包含龙头本体、并联设置的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9、配置于龙头本体用以检测用户的第一动作的第一感应组件11、配置于龙头本体用以检测用户的第二动作的第二感应组件12,以及控制组件5。
具体地,龙头本体可以是实施例一中的主体组件1、横梁组件3、出水组件2。也可以是其他现有结构的水龙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第一动作的具体内容根据第一感应组件的11的具体硬件结构而定。例如:当第一感应组件为红外感应器时,第一动作为使用物体遮挡该红外感应器;当第一感应组件为语音识别装置时,第一动作为发出预定的声音。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动作的具体内容也是根据第二感应组件的具体硬件结构而定。例如:当第二感应组件为红外感应器时,第二动作为使用物体遮挡该红外感应器;当第二感应件为磁控装置或位置开关时,第二动作为使出水口离开预定位置。
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9均连接于龙头本体和外部水源,用以控制龙头出水口是否出水。控制组件5电连接于第一电磁阀14、第二电磁阀19、第一感应组件11,以及第二感应组件12。控制组件5能够根据第二感应组件12的电信号控制第二电磁阀19打开,以使龙头本体感应出水,以及根据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阀14打开或关闭,以使龙头本体长出水。
在本实施例中,阀组件4包括并联的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9。控制组件5分别电连接于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9。控制组件5根据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阀14,使水龙头长出水,并根据第二感应组件12的电信号控制第二电磁阀19,使水龙头感应出水。保证水龙头不会在长出水的时候,因为第二感应组件12的电信号而导致意外断水,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控制组件5能够在龙头本体长出水时,关闭第二感应组件12或缩短第二感应组件12的感应距离。具体地,即使在长出水的时候第二感应组件是否被触发不会影响出水效果。但是,当长出水的时候,关闭第二感应组件12或缩短第二感应组件12的感应距离,能够大大降低多感应水龙头的功耗,节约能源。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在其它实施中,控制组件5被构造成,当通过第一感应组件11打开电磁阀时,停止第二感应组件12的感应。当通过第二感应组件12打开电磁阀时,停止第一感应组件11的感应。当电磁阀关闭时,恢复第一感应组件11和第二感应组件12的感应。具体地,当水龙头感应出水时关闭第一感应组件11,当水龙头长出水时关闭第二感应组件12,在保证水龙头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大大的节约了水龙头所需要的电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组件11包括配置于龙头本体的第一预定位置的第一感应装置20和/或第二感应装置24。第一感应装置20用以检测第一预定范围内是否有物体。第二感应装置24用以检测声音。可选地,第一感应装置20为TOF感应器或红外线感应器。第二感应装置24为语音识别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定位置为横梁组件3靠近连接孔23的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预定位置还可以设置在主体组件1的侧面,或者出水组件2的上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龙头本体为常规的弯管水龙头,第一预定位置可以设置在弯管的上表面,或者弯管连接洗手池出的侧面。本实用新型对第一预定位置的具体位置和龙头本体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感应组件12包括配置于龙头本体的第二预设位置的第三感应装置27和/或第四感应装置。第三感应装置27用以检测第二预定范围内是否有物体。第四感应装置用以检测出水口28是否处于预设位置。可选地,第三感应装置27为TOF感应器或红外线感应器。第四感应装置为磁控装置30或位置开关3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定位置为横梁组件3靠近收纳孔的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预定位置还可以设置在出水口28处。在其它实施例中,龙头本体为常规的弯管水龙头,第二预定位置可以设置在弯管的端部,从而检测出水口28前方的物体。本实用新型对第二预定位置的具体位置和龙头本体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当第二感应组件12包括第三感应装置27时,控制组件5能够在龙头本体长出水时,关闭第二感应组件12或缩短第二感应组件12的感应距离,具体为:控制组件5能够在龙头本体长出水时,关闭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具体地,第三感应装置27用以检测出水口前方的物体,在长出水的时候很容易被触发。因此,在长出水的时候关闭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能够有效避免长出水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同时打开,从而节约电能,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当第二感应组件12包括第三感应装置27和第四感应装置时,控制组件5还能够在根据第四感应装置的电信号打开第二电磁阀19时,关闭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具体地,第四感应装置用来检测出水口是否处于预设位置,其检测对象是出水口28(即出水组件2的端部)。因此,在长出水的过程中不会被误触,在长出水的时候只关闭第三感应装置27,而第四感应装置照常工作。当通过第四感应装置触发感应出水的时候,关闭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不仅能够节约电能,而且还能够防止因为第三感应装置27被误触而导致的断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控制组件5还能够在龙头本体长出水时,且第四感应装置检测到出水口28离开预定位置后再回到预定位置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9全部关闭。具体地,当通过第四感应组件触发感应出水时,意味着出水口28离开预定位置。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人为有意的去触发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不是误触。当检测到出水口回到预定位置时,控制第一电磁阀,能够与实际情况更贴近,更为人性化。
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组件5也可以构造成,能够在龙头本体长出水时,且第四感应装置检测到出水口28离开预定位置后再回到预定位置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9保持当前状态。
控制组件5包括存储器和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下步骤:
S1、监控第一感应组件11和第三感应装置27。
S2、当监控到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4打开,并停止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S3、当再次监控到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阀14关闭,并恢复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恢复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当第二感应组件12包含第三感应装置27和第四感应装置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S4、监控第四感应装置,并判断活动端10是否离开收纳孔。
S5、当判断到活动端10离开收纳孔时,控制第二电磁阀19打开,并停止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S6、当判断到活动端10嵌置于收纳孔时,控制第二电磁阀19关闭,并恢复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恢复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感应组件11和第四感应装置触发出水的情况下,关闭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能够节约水龙头的用电量,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至少还包括如下步骤:
S7、当判断到第一电磁阀14或第二电磁阀19打开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时,关闭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9,并恢复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恢复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其中,所述预设时长可以是3分钟或4分钟,又或者其它任意时长。
具体地,当水龙头打开时间的时间三分钟时,直接关闭水龙头,防止水龙头因为误触第一感应组件11,或者出水组件2意外从横梁组件3上掉落而出水。当水龙头打开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时,关闭水龙头,能够有效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应水龙头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实施例一至三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其包括至少如下步骤:
S1、监控第一感应组件11和第三感应装置27。
S2、当监控到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时,控制阀组件4打开,并停止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S3、当再次监控到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控制阀组件4关闭,并恢复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恢复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当第二感应组件12包含第三感应装置27和第四感应装置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S4、监控第四感应装置,并判断活动端10是否离开收纳孔。
S5、当判断到活动端10离开收纳孔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4打开,并停止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S6、当判断到活动端10嵌置于收纳孔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4关闭,并恢复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恢复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7、当判断到第一电磁阀14打开时间达到预设时长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4关闭,并恢复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恢复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阀组件4包括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9。控制组件5电连接于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9,且能够根据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阀14的开关,根据第二感应组件12的电信号控制第二电磁阀19的开关。
则实施例四步骤S2、S3、具体为:
当监控到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4打开,并停止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当再次监控到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控制第一电磁阀14关闭,并恢复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恢复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则实施例四步骤S5、S6、具体为:
当判断到活动端10离开收纳孔时,控制第二电磁阀19打开,并停止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当判断到活动端10嵌置于收纳孔时,控制第二电磁阀19关闭,并恢复监控第三感应装置27或恢复第三感应装置27的感应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感应组件11和第四感应装置27触发出水的情况下,关闭第三感应装置或缩短第三感应装置的感应距离,不仅有效避免了误触导致断水的情况,还能够节约感应水龙头所需要的电能。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含:
主体组件(1);
横梁组件(3),可转动的配置于所述主体组件(1);
出水组件(2),具有配置于所述横梁组件(3)的固定端(6)和活动端(10);所述活动端(10)可活动的配置于所述横梁组件(3);其中,所述固定端(6)设置有进水口(21),所述活动端(10)设置有出水口(28);
阀组件(4),用以控制所述出水口(28)是否出水;
第一感应组件(11),配置于所述横梁组件(3)靠近所述固定端(6)的位置,用以检测所述横梁组件(3)上方的物体;
第二感应组件(12),配置于所述横梁组件(3)靠近所述活动端(10)的位置,至少用以检测所述横梁组件(3)下方的物体;
控制组件(5),电连接于所述阀组件(4)、所述第一感应组件(11)和所述第二感应组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组件(3)和所述主体组件(1)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以使所述横梁组件(3)在预设角度内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组件(3)大致呈长条形,其一端设置有用以连通于所述主体组件(1)的连接孔(23),另一端设置有用以容置所述活动端(10)的收纳孔;
所述固定端(6)配置于所述连接孔(23),以使所述进水口(21)连通于所述主体组件(1);所述活动端(10)可活动的嵌置于所述收纳孔,以使所述出水组件(2)和所述横梁组件(3)之间形成一个闭环;
所述出水组件(2)至少部分由柔性材料或挠性材料制成,以使所述活动端(10)能够离开所述收纳孔进行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组件(11)构造成用以检测所述闭环的内部区域;
所述横梁组件(3)中间设置有通孔(8);所述通孔(8)靠近所述连接孔(23)一侧的设置有倾斜朝向所述内部区域的倾斜侧壁(7);
所述横梁组件(3)构造有连通于所述倾斜侧壁(7)的第一感应容腔;所述第一感应组件(11)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感应容腔的第一感应装置(20)和/或第二感应装置(24);
所述第一感应装置(20)为TOF感应器或红外线感应器,其倾斜向上设置,用以沿着所述倾斜侧壁(7)的朝向检测物体;
所述第二感应装置(24)为语音识别装置,其配置于所述第一感应容腔的下壁,用以检测声音。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组件(3)具有与所述收纳孔相邻的第二感应容腔;所述第二感应组件(12)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感应容腔的第三感应装置(27)和/或第四感应装置;
所述第三感应装置(27)为TOF感应器或红外线感应器,其向下设置,用以检测所述收纳孔下方的物体;
所述第四感应装置朝向所述收纳孔设置,用以检测所述活动端(10)是否位于所述收纳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感应装置为磁控装置(30);
所述第二感应组件(12)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活动端(10)的磁性件(29);当所述活动端(10)嵌置于所述收纳孔时,能够被所述磁控装置(30)检测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感应装置为位置开关(32);所述位置开关(32)向所述收纳孔内凸起,用以在所述活动端(10)嵌置于所述收纳孔时被触发。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5)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感应组件(11)、所述第三感应装置(27)和所述第四感应装置;或,
所述控制组件(5)、所述第一感应组件(11)、所述第三感应装置(27)和所述第四感应装置依次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4)包括并联的第一电磁阀(14)和第二电磁阀(19);所述控制组件(5)分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14)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9);
所述控制组件(5)用以根据所述第一感应组件(11)的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14),以及用以根据所述第二感应组件(12)的电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1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用以配置所述横梁组件(3)的壳体,以及配置于所述壳体的阀芯和把手;
所述阀芯具有冷水入口、热水入口,以及混合水出口;所述阀芯用以将冷水和热水混合后从所述混合水出口输出;所述第一电磁阀(14)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9)均用以连接所述混合水出口和所述出水口(28)。
CN202120646672.5U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智能水龙头 Active CN214789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6672.5U CN214789319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智能水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6672.5U CN214789319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智能水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89319U true CN214789319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67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46672.5U Active CN214789319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智能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893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3561B (zh) 多模式免手动自动龙头
US6003170A (en) Single-lever faucet with electronic control
CN102844501A (zh) 具有电容式传感系统的电子龙头以及用于所述电子龙头的方法
US20010011390A1 (en) Faucet system for sanitary fixtures
CA2532843C (en) A movement mechanism for moving a closure element for the purposes of sealing a waste outlet opening
MXPA06009592A (es) Ensamble de cierre de drenaje para bano.
CN112963609A (zh) 一种智能水龙头
JP2003293411A (ja) 給水制御装置
CN112963610A (zh) 一种多感应智能水龙头及其控制方法
CN214789319U (zh) 一种智能水龙头
CN214789321U (zh) 一种多感应智能水龙头
CN215861878U (zh) 一种多感应水龙头
CN105318078A (zh) 一种压电式触摸控制水龙头
CN112984166A (zh) 一种多感应水龙头及其控制方法
CN210069100U (zh) 一种感应水龙头
KR20110001070U (ko) 초음파 발생장치를 구비한 수도전
JPH0768713B2 (ja) 自動水栓
JP2003064741A (ja) 吐水制御装置
KR20140143937A (ko) 자동 물 절약 샤워기
KR200436606Y1 (ko) 세면대용 물탱크 원터치 급배수 구조
JPH078405A (ja) シャワー装置
CN216839708U (zh) 一种自动切换淋浴系统及浴缸
CN215596475U (zh) 一种抽拉感应龙头
KR100884361B1 (ko) 휴대용 세정기
JPH10306483A (ja) 自動水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