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4887U - 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84887U CN214784887U CN202120645039.4U CN202120645039U CN214784887U CN 214784887 U CN214784887 U CN 214784887U CN 202120645039 U CN202120645039 U CN 202120645039U CN 214784887 U CN214784887 U CN 2147848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iece
- stainless steel
- piece body
- double
- steel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7 prefa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固定孔、应力释放孔、受力体系,所述连接件本体呈U型板体状结构,所述连接件本体上固定设有受力体系,所述受力体系由固定孔及应力释放孔组成,且每两个所述应力释放孔对应分布在其中一个固定孔两侧并与另一个固定孔构成一组受力体系,所述连接件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组受力体系,两组所述受力体系均匀对称排列分布在连接件本体的两侧,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四角处分别设置有圆角结构。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的板式不锈钢连接件,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宽度较小(60‑80mm),可有效避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的安装受到构件钢筋网阻挡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
背景技术
目前夹心保温外墙由饰面层、保温层和结构层组成,在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连接件使三者连接成一整体,传统的拉结件在锚固性能上和节能环保上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且市场上的非金属拉结件也存在安装不方便等情形。
现有设计的非金属拉结件在实际工程中安装操作繁琐,需要将多根横向钢筋穿过钢板上、下两端的各圆孔,并将横向钢筋与构件钢筋网进行绑扎,由于钢板宽度较大,钢板的安装容易受到构件钢筋网的阻挡,从而导致无法将钢板安装到设计位置,且钢板安装就位后,钢板端部距离构件混凝土表面较近,无法保证钢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同时单个钢板的抗扭承载力较差,因此对于宽度较小的混凝土构件,亦需采用两个钢板平行布置,以抵抗可能受到的扭矩。
基于现有技术设计、安装等多方面的考虑,为此本申请人特别研制了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在现有结构形式基础上,从整体结构设计上对连接件进行改进,从而保证连接件在实际工程安装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固定孔、应力释放孔、受力体系,所述连接件本体呈U型板体状结构,所述连接件本体上固定设有受力体系,所述受力体系由固定孔及应力释放孔组成,且每两个所述应力释放孔对应分布在其中一个固定孔两侧并与另一个固定孔构成一组受力体系。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组受力体系,两组所述受力体系均匀对称排列分布在连接件本体的两侧,所述连接件本体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圆角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端封闭,且封闭端为弧形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端封闭,且封闭端与所述连接件本体呈垂直板体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端封闭,且封闭端采用凸出的相交板体固定与所述连接件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本体采用低导热系数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方形板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体系中的固定孔为圆形孔,孔径为6-10mm;所述受力体系中的应力释放孔为椭圆形孔,椭圆形孔径宽度为5-10mm。
进一步地,所述受力体系上下贯通所述连接件本体的U型板体状结构。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上远离受力体系一端固定开设有贯通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上呈八字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安装操作简便,且每个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仅需插入、绑扎最多6 跟横筋,而每个传统的板式不锈钢连接件最多需插入、绑扎12根横筋,因此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安装更简便、成本更低;
相比于传统的板式不锈钢连接件,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宽度较小(60-80mm),可有效避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的安装受到构件钢筋网阻挡的问题;
相比于传统的板式不锈钢连接件,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端部距离混凝土表面的距离相对较大,可保证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具备一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具备一定的抗扭承载力,对于宽度较小的混凝土构件,采用一个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即可满足对连接件的抗扭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预制墙板立体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预制墙板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状态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状态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连接件本体封闭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连接件本体封闭端;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连接件本体封闭端;
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第一种状态与预制墙板连接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第二种状态与预制墙板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本体与预制墙板连接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件本体与预制墙板连接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1所示,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1、固定孔2、应力释放孔3、受力体系,所述连接件本体1呈U 型板体状结构,所述连接件本体1上固定设有受力体系,所述受力体系由固定孔2及应力释放孔3组成,且每两个所述应力释放孔3对应分布在其中一个固定孔2两侧并与另一个固定孔2构成一组受力体系。
为了便于在工程安装中每个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中插入钢筋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为,所述连接件本体 1上设置有至少两组受力体系,两组所述受力体系均匀对称排列分布在连接件本体1的两侧,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圆角结构,所述圆角9的半径为3~5mm。
为了便于在工程安装中每个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中配合内叶墙4、保温板5、外叶墙6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为,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一端封闭,且封闭端为弧形状结构。
为了便于在工程安装中每个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中配合内叶墙4、保温板5、外叶墙6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为,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一端封闭,且封闭端与所述连接件本体1呈垂直板体状。
为了便于在工程安装中每个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中配合内叶墙4、保温板5、外叶墙6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为,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一端封闭,且封闭端采用凸出的相交板体固定与所述连接件本体1连接。
为了增加在实际工程安装中,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的锚固性能,防止连接件安装变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为,所述连接件本体1采用低导热系数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方形板体结构。
为了保证在实际安装中能够有效的穿接钢筋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为,所述受力体系中的固定孔2为圆形孔,孔径为6-10mm;
为了便于在使用状态防止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应力变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为,所述受力体系中的应力释放孔3 为椭圆形孔,椭圆形孔径宽度为5-10mm。
为了便于穿接钢筋固定,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为,所述受力体系上下贯通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U型板体状结构。为了增加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与预制墙板的锚固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为,所述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上远离受力体系一端固定开设有贯通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固定孔2。
由说明书附图11所示,在安装固定时,所述固定孔2为插接钢筋的插接孔配合孔。
为了便于在使用安装时便于对钢筋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上呈八字状,所述八字状为内八或是外八字状。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通过设置呈 u型结构实现双层固定,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分为不同尺寸,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在实际工程安装中,根据保温板6厚度与外叶墙7自重不同可选用不同尺寸的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
如说明书附图3、8,所示为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与预制墙体的第一种状态连接示意图,其中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上远离受力体系一端固定开设有一个贯通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固定孔2。
如说明书附图4、9,所示为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与预制墙体的第二种状态连接示意图,其中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上远离受力体系一端固定开设有两个贯通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固定孔2。
所述固定孔的开设均是为了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整体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与预制墙体之间的锚固性能。
如说明书附图8、9、10、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布置的方案,在安装实际安装过程中因拉结件作用为承担外叶墙7自重及施加在外叶墙7上的荷载作用,故以外叶墙7为边界线,其中,预制墙板由内叶墙5、保温板6、外叶墙7构成;在预制墙板中布置2个竖向布置的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用于承担外叶墙7的自重,2个横向布置的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用于承担外叶墙7平面内的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
竖向布置的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两点连线形成横向轴线;横向布置的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连线形成竖向轴线,两条轴线的交点作为为此系统的力学支点。
在预制墙板生产过程中,采用反打工艺,先铺设外叶墙7钢筋网片,安装板型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并在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一端固定孔2中插入固定钢筋,浇筑外叶墙7混凝土,其中,固定孔2中所插入的固定钢筋的直径为6mm。接下来铺设保温板6,然后进行内叶墙5的钢筋绑扎,并在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的另一端固定孔2插入固定钢筋,浇筑内叶墙5混凝土,完成预制墙板的生产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结构形式简单,受力形式简单明确;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通过插钢筋将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锚固到混凝土中,锚固安全可靠;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通过插入钢筋形式锚入到混凝土中,此种形式方便夹心保温外墙板的预制生产,便于施工;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通过冲压工艺制成,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减低成本;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采用低导热系数的不锈钢材料,可有效避免产生冷桥现象;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的边角采用圆角设计,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对工人的划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本体(1)、固定孔(2)、应力释放孔(3)、受力体系,所述连接件本体(1)呈U型板体状结构,所述连接件本体(1)上固定设有受力体系,所述受力体系由固定孔(2)及应力释放孔(3)组成,且每两个所述应力释放孔(3)对应分布在其中一个固定孔(2)两侧并与另一个固定孔(2)构成一组受力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组受力体系,两组所述受力体系均匀对称排列分布在连接件本体(1)的两侧,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圆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一端封闭,且封闭端为弧形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一端封闭,且封闭端与所述连接件本体(1)呈垂直板体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一端封闭,且封闭端采用凸出的相交板体固定与所述连接件本体(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采用低导热系数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的方形板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体系中的固定孔(2)为圆形孔,孔径为6-10mm;所述受力体系中的应力释放孔(3)为椭圆形孔,椭圆形孔径宽度为5-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体系上下贯通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U型板体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上远离受力体系一端固定开设有贯通所述连接件本体(1)的固定孔(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2)位于所述连接件本体(1)上呈八字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45039.4U CN214784887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45039.4U CN214784887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84887U true CN214784887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667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45039.4U Active CN214784887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84887U (zh) |
-
2021
- 2021-03-30 CN CN202120645039.4U patent/CN2147848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76464B (zh) | 预制装配式复合墙体组合连接系统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 |
CA2078062A1 (en) | 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panels | |
CN214784887U (zh) | 一种双层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 | |
CN215716049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墙板连接件 | |
CN214658042U (zh) | 一种预制保温墙板用钢丝网片连接件 | |
ES2673215T3 (es) | Elemento de construcción mural, procedimiento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un elemento de construcción mural y componente de anclaje para un elemento de construcción mural | |
CN217027486U (zh) | 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系统用内置式金属托架装置 | |
CN209958607U (zh) | 一种预制三明治墙板的保温连接构造 | |
CN207296166U (zh) | 一种轻钢骨架预制保温楼板 | |
CN219060408U (zh) | 一种弯折板式不锈钢保温连接件 | |
CN215290728U (zh) | 一种预制断桥式保温墙板 | |
CN201347580Y (zh) | 用于新型板式住宅结构的t型节点异形连接构件 | |
CA2368813C (en) | A building structure element and stiffening plate elements for such an element | |
CN212001803U (zh) | 预制外墙板的支撑组件及预制外墙板的连接结构 | |
CN115217267A (zh) | 一种装配式保温墙板 | |
CN218149242U (zh) | 一种板式拉结件 | |
CN218714564U (zh) | 一种装配式外墙挂板 | |
CN111851860B (zh) | 一种轻质保温墙体 | |
CN216892908U (zh) | 一种承重轻质保温一体板 | |
CN220247286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保温墙板和钢框架的双向隐藏式连接节点 | |
CN215054128U (zh) | 一种一体式保温墙板 | |
CN211817305U (zh) | 一种大跨度预制密肋夹心板和波形瓦组合屋面 | |
CN221002085U (zh) | 一种用于砌体结构中的角钢锚固结构 | |
CN219364985U (zh) | 一种窗口墙体 | |
CN212001795U (zh) | 预制外挂墙板的悬挂组件及预制外挂墙板的连接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 30, North Third Ring Ea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0, North Third Ring Ea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0 Patentee before: CABR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