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1452U - 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81452U
CN214781452U CN202121343831.0U CN202121343831U CN214781452U CN 214781452 U CN214781452 U CN 214781452U CN 202121343831 U CN202121343831 U CN 202121343831U CN 214781452 U CN214781452 U CN 2147814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asing
shell
pipeline
ann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438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qing Hua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qing Hua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qing Hua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qing Hua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438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814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814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814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循环加热管道、加热塔、分离搅拌器和导向扇,所述壳体侧壁上开设有污泥进口和污泥出口,所述加热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中部,所述壳体与所述加热塔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电加热丝,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环形台板,所述环形台板上设有导流机构,所述循环加热管道一端贯穿所述加热塔,并延伸至所述加热塔上方,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分离搅拌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顶部,所述导向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底部。本实用新型采用循环加热管道收集污泥加热时产生的气体,有效利用高温气体对污泥进行二次辅助加热,具有能耗小,加热效率高等诸多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是一种含水率较高的絮状泥粒,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以及病原菌,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常用的污泥处理技术包括填埋、堆肥、焚烧加热等。焚烧加热的处理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污泥的体积,具有处理速度快、无害化、减量化程度高的优势。
传统的污泥加热设备采用内置加热装置对污泥进行加热,由于污泥的热值较低,在污泥升温至焚烧温度后,需要在采用加热装置不断对污泥进行辅助加热以维持燃烧热值,这种加热方式的耗能较大,且由于加热装置的设置范围较小、在加热段停留时间短、氧含量较低等因素,会导致污泥加热不充分,影响加热效率。污泥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具有较高的热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利用污泥焚烧的高温烟气来对污泥进行辅助加热的装置,以应对污泥加热耗能大和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循环加热管道、加热塔、分离搅拌器和导向扇,所述壳体靠近顶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污泥进口,所述壳体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污泥出口,所述加热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中部,所述壳体与所述加热塔的相对面上分别阵列设置有多个电加热丝,所述壳体与所述加热塔的相对面之间形成第一加热通道,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加热塔下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台板,所述环形台板上设有用于引导污泥流动方向的导流机构,所述循环加热管道一端贯穿所述加热塔,并延伸至所述加热塔上方,所述循环加热管道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所述分离搅拌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顶部,所述导向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底部,所述循环加热管道包括进气管道、第一主管道、螺旋加热管道和第二主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一端开设有进气口,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管道顶部相连通,所述螺旋加热管道顶部进口与所述第一主管道底部相连通,所述螺旋加热管道底部出口与所述第二主管道靠近壳体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主管道远离所述壳体一端连接有抽气泵。
优选的,所述环形台板顶部的台面为倾斜面,自所述壳体侧壁至所述环形台板中心开口处方向向下倾斜。
优选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多个阵列设置在所述环形台板台面上的导流转盘、多个阵列设置在所述环形台板台面靠近开口处的弧形阻挡板和多个阵列设置在所述环形台板开口侧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转盘侧面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圆弧刮板。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在所述环形台板开口的侧面,所述弧形阻挡板设置在所述导流板较低一端至所述导流板中部一段对应的所述环形台板台面顶部。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用于防止固体杂质进入所述进气管道的第一滤网,所述第一主管道贯穿所述加热塔中部,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加热塔的外部,所述螺旋加热管道位于所述加热塔的下方,与所述环形台板开口处的相对面之间形成第二加热通道,所述第二主管道靠近所述抽气泵一端的管道内设置有用于中和沉降处气体中有害物质的催化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导向扇包括转轮和阵列设置在所述转轮上的多片导叶,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第二主管道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转轮旋转连接在所述轴承上。
优选的,所述转轮底部设置有锯齿,所述转轮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转轮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所述转轮进行转动,所述导向扇底部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转轮和所述齿轮的保护壳。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外部空气流入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一端设置有第二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循环加热管道收集污泥加热时产生的气体,有效利用高温气体的热能使循环加热管道的管壁快速升温,通过管壁对污泥进行二次辅助加热,加热能耗较小;其中螺旋加热管道一段呈螺旋形,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大管壁与污泥的接触面积,使污泥受热更加均匀,另一方面,管壁较细,导热性能好,污泥的加热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中污泥先流经第一加热通道内利用电加热丝进行升温加热,再流经第二加热通道通过螺旋加热管道管壁导热对污泥进行二次辅助加热,在能耗低的前提下,增大了加热的范围,进而提高了加热效率;通过环形台板与导流机构中的导流转盘、弧形阻挡板和导流板相配合,能够使污泥集中在靠近螺旋加热管道的位置,并延长污泥在螺旋加热管道附近停留的时间,使污泥得到充分加热,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壳体侧壁上设有进气管,并采用抽气泵对将污泥加热产生的气体抽入循环加热管道,能够能够保证污泥间隙内空气流通,并增加了壳体内部的含氧量,有助于提高污泥的焚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台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轮与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污泥进口,12-污泥出口,13-环形台板,14-进气管,141-第二滤网,15-第一加热通道,2-循环加热管道,21-进气管道,211-进气口,212-第一滤网,22-第一主管道,23-螺旋加热管道,231-第二加热通道,24-第二主管道,241-抽气泵,242-催化过滤器,3-加热塔,31-电加热丝,4-分离搅拌器,5-导向扇,51-转轮,52-导叶,53-轴承,54-齿轮,55-驱动电机,56-保护壳,6-导流机构,61-导流转盘,611-圆弧刮板,62-弧形阻挡板,63-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方案: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循环加热管道2、加热塔3、分离搅拌器4和导向扇5,壳体1靠近顶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污泥进口11,壳体1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污泥出口12,加热塔3设置在壳体1内的中部,壳体1与加热塔2的相对面上分别阵列设置有多个电加热丝31,壳体1与加热塔2的相对面之间形成第一加热通道15,壳体1靠近加热塔3下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台板13,环形台板13上设有用于引导污泥流动方向的导流机构6,循环加热管道2一端贯穿加热塔3,并延伸至加热塔3上方,循环加热管道2另一端贯穿壳体1的底部,并延伸至壳体1外部,分离搅拌器4设置在壳体1内的顶部,分离搅拌器4采用电机进行驱动,用于对进入壳体1的污泥打散,便于后续的加热,导向扇5设置在壳体1内的底部,用于将加热后的污泥推送至污泥出口12内。
参考图1,循环加热管道2包括进气管道21、第一主管道22、螺旋加热管道23和第二主管道24,进气管道21一端开设有进气口211,进气口211倾斜向下设置,进气口2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进气口211内设置有用于防止固体杂质进入进气管道21的第一滤网212,第一主管道22贯穿加热塔3中部,两端分别延伸至加热塔3外部的上方和下方,进气管道21另一端与第一主管道22顶部相连通,螺旋加热管道23位于加热塔3的下方,与环形台板13开口处的相对面之间形成第二加热通道231,螺旋加热管道23顶部进口与第一主管道22底部相连通,螺旋加热管道23底部出口与第二主管道24靠近壳体1一端相连通,螺旋加热管23的管壁采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第二主管道24远离壳体1一端连接有抽气泵241,第二主管道24靠近抽气泵241一端的管道内设置有用于中和沉降处气体中有害物质的催化过滤器242,本装置采用循环加热管道2收集污泥加热时产生的气体,有效利用高温气体的热能使循环加热管道的管壁快速升温,通过管壁对污泥进行二次辅助加热,加热能耗较小,螺旋加热管道23一段呈螺旋形,一方面,能够有效增大管壁与污泥的接触面积,使污泥受热更加均匀,另一方面,管壁较细,导热性能好,且高温气体在螺旋加热管道23流速变慢,能够充分在管壁蓄积较多的热能,污泥的加热效率高。
参考图1和图3,环形台板13顶部的台面为倾斜面,自壳体1侧壁至环形台板13中心开口处方向向下倾斜,能够使污泥聚集到环形台板13的开口附近,导流机构6包括多个阵列设置在环形台板13台面上的导流转盘61、多个阵列设置在环形台板13台面靠近开口处的弧形阻挡板62和多个阵列设置在环形台板13开口侧面的导流板63,导流转盘61通过电机进行驱动,能够将污泥推送至弧形阻挡板62或导流板63较高一端,导流转盘61侧面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圆弧刮板611,在导流转盘61转动时能增大污泥的间隙,提高污泥的焚烧效率,弧形阻挡板62设置在导流板63较低一端至导流板63中部一段对应的环形台板13台面顶部,污泥能够沿着弧形阻挡板62流动至导流板63较高一端,导流板63倾斜设置在环形台板13开口的侧面,倾斜角度范围在30°~40°,污泥从导流板63较高一端沿着导流板63向导流板63较低一端流动,能够延长污泥在螺旋加热管23道附近停留的时间,使污泥得到充分加热,进一步提高了加热效率。
参考图1、图2和图4,导向扇5包括转轮51和阵列设置在转轮51上的多片导叶52,位于壳体1内的第二主管道24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轴承53,转轮51旋转连接在轴承53上,转轮51底部设置有锯齿511,转轮51一侧设置有与转轮51相啮合的齿轮54,通过驱动电机55驱动齿轮54带动转轮51进行转动,使得导向扇5正常进行旋转,导向扇5底部设置有用于保护转轮51和齿轮54的保护壳56。
参考图1,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外部空气流入的进气管14,进气管14一端设置有第二滤网141,并采用抽气泵241对将污泥加热产生的气体抽入循环加热管道2,能够能够保证污泥间隙内空气流通,并增加了壳体1内部的含氧量,有助于提高污泥的焚烧效率。
工作原理:污泥从污泥进口11进入壳体1内部,首先通过分离搅拌器4将进入的污泥打散,并使污泥均匀流入加热塔3的四周的第一加热通道15,之后通过壳体1和加热塔3上的电加热丝31对污泥进行加热焚烧,加热时产生的气体通过循环加热管道2进行收集和利用,接着污泥流入环形台板13,在环形台板13和导流机构6的配合下流至第二加热通道231通过螺旋加热管道23对污泥进行二次辅助加热,加热完后污泥流入底端的导向扇5,通过底端导向扇5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将污泥输送至污泥出口12。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不限于上述一种,任何对于上述实施方案的等效替代和等效变换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循环加热管道(2)、加热塔(3)、分离搅拌器(4)和导向扇(5),所述壳体(1)靠近顶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污泥进口(11),所述壳体(1)靠近底部的侧壁上开设有污泥出口(12),所述加热塔(3)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中部,所述壳体(1)与所述加热塔(3)的相对面上分别阵列设置有多个电加热丝(31),所述壳体(1)与所述加热塔(3)的相对面之间形成第一加热通道(15),所述壳体(1)靠近所述加热塔(3)下方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台板(13),所述环形台板(13)上设有用于引导污泥流动方向的导流机构(6),所述循环加热管道(2)一端贯穿所述加热塔(3),并延伸至所述加热塔(3)上方,所述循环加热管道(2)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的底部,并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部,所述分离搅拌器(4)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顶部,所述导向扇(5)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底部,所述循环加热管道(2)包括进气管道(21)、第一主管道(22)、螺旋加热管道(23)和第二主管道(24),所述进气管道(21)一端开设有进气口(211),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管道(22)顶部相连通,所述螺旋加热管道(23)顶部进口与所述第一主管道(22)底部相连通,所述螺旋加热管道(23)底部出口与所述第二主管道(24)靠近壳体(1)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主管道(24)远离所述壳体(1)一端连接有抽气泵(2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台板(13)顶部的台面为倾斜面,自所述壳体(1)侧壁至所述环形台板(13)中心开口处方向向下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6)包括多个阵列设置在所述环形台板(13)台面上的导流转盘(61)、多个阵列设置在所述环形台板(13)台面靠近开口处的弧形阻挡板(62)和多个阵列设置在所述环形台板(13)开口侧面的导流板(63),所述导流转盘(61)侧面环形阵列设置有多个圆弧刮板(6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63)倾斜设置在所述环形台板(13)开口的侧面,所述弧形阻挡板(62)设置在所述导流板(63)较低一端至所述导流板(63)中部一段对应的所述环形台板(13)台面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211)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进气口(211)内设置有用于防止固体杂质进入所述进气管道(21)的第一滤网(212),所述第一主管道(22)贯穿所述加热塔(3)中部,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加热塔(3)的外部,所述螺旋加热管道(23)位于所述加热塔(3)的下方,与所述环形台板(13)开口处的相对面之间形成第二加热通道(231),所述第二主管道(24)靠近所述抽气泵(241)一端的管道内设置有用于中和沉降处气体中有害物质的催化过滤器(2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扇(5)包括转轮(51)和阵列设置在所述转轮(51)上的多片导叶(52),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所述第二主管道(24)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轴承(53),所述转轮(51)旋转连接在所述轴承(5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51)底部设置有锯齿(511),所述转轮(51)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转轮(51)相啮合的齿轮(54),所述齿轮(54)通过驱动电机(55)带动所述转轮(51)进行转动,所述导向扇(5)底部设置有用于保护所述转轮(51)和所述齿轮(54)的保护壳(5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外部空气流入的进气管(14),所述进气管(14)一端设置有第二滤网(141)。
CN202121343831.0U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 Active CN2147814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3831.0U CN214781452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43831.0U CN214781452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81452U true CN214781452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13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43831.0U Active CN214781452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814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92932U (zh) 一种烟道气采油净化冷干装置
CN113336413A (zh) 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
CN108310897A (zh) 一种轮机的废气处理装置
CN110304774A (zh) 一种火力发电厂用废水过滤沉淀池
CN214781452U (zh) 一种节能污泥高温干化处理装置
CN208161303U (zh) 一种轮机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13294922U (zh) 一种地热水气液固分离装置
CN207162678U (zh) 热循环回收式抽油烟机
CN112370909B (zh) 一种用于烟气余热利用的除尘装置
CN215975374U (zh) 减压浓缩罐及包括减压浓缩罐的反渗透处理系统
CN207214091U (zh) 尾气处理用烟囱
CN113899206A (zh) 一种余热利用的安全电炉
CN112915781A (zh)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的cdw排放处理装置
CN214881765U (zh) 一种火法炼锌系统的飞溅式冷凝装置
CN220715432U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气体尾气催化氧化反应装置
CN214862490U (zh) 一种具有尾气回收功能的热风炉
CN209901288U (zh) 一种新能源废弃物化学处理用反应装置
CN219036676U (zh) 一种火电厂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9398997U (zh) 降低耗能的碳酸丙烯酯精馏分离装置
CN219771953U (zh) 一种高效自动硼硅玻璃窑炉废气收集装置
CN214881287U (zh) 一种生物炭燃烧室烟气引风机
CN214400135U (zh) 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环保回收装置
CN214142219U (zh) 一种带有除沙除水功能的井口天然气分离装置
CN219481954U (zh) 一种石墨化炉用烟气回收装置
CN216024046U (zh) 一种等离子体催化用废气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