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77358U - 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77358U
CN214777358U CN202120516725.1U CN202120516725U CN214777358U CN 214777358 U CN214777358 U CN 214777358U CN 202120516725 U CN202120516725 U CN 202120516725U CN 214777358 U CN214777358 U CN 214777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pick
lining
metal
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1672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win Packing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owin Packing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owin Packing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owin Packing Product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77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77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包括内衬和瓶嘴,所述内衬与瓶嘴固定连接,所述内衬组件还包括金属防撬环,金属防撬环顶部设有翻折结构,所述翻折结构嵌入内衬,所述金属防撬环还包括内侧的倒扣,所述倒扣指向斜上方。所述翻折结构向内翻折或向外翻折。向外翻折时,所述翻折结构和金属防撬环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曲面。向外翻折时,所述翻折结构的直径大于其下部金属防撬环主体的直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金属防撬环翻折结构嵌入在内衬中,加大了造假者破坏塑料内衬组件的难度。所设置的内置密封件开启时被破坏,降低了瓶子及内衬组件被重复利用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瓶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衬组件。
背景技术
酒类产品的防伪瓶盖中,有一种金属和塑料复合而成的防伪瓶盖内衬组件,该种瓶盖的内衬组件是由一金属防撬环和塑料材质的内衬组件复合而成。塑料材料易于成型且和其它部件配合具有较好的弹性,对尺寸误差容忍性较高;金属材料坚固耐高温,可以防刀撬火烤。两种材料制成的内衬组件发挥了各自的材料特性优势,在易于装配的同时又具有防撬性能,使得该瓶盖具有了一定的防伪能力。
但这种瓶盖有一缺陷,金属防撬环和塑料内衬组件的结合方式是通过将预先制作好的金属防撬环置入塑料内衬组件模具的注塑型腔,使塑料内衬组件包裹在金属防撬环的外侧,当瓶盖与瓶子结合后,虽然金属防撬环固定连接在瓶颈上难以取下,但造假者可以通过刀撬火烤的方法将金属防撬环外侧的塑料部分去除,然后再造一个不含金属防撬环的塑料瓶盖压在瓶颈上,利用原来的瓶子灌装假酒,使得消费者难以判断。另外,由于该内衬组件在瓶盖开启过程中,本身结构没有被毁坏,如果造假者能够置换掉原来的外盖,则可以将瓶子连同内衬组件回收利用进行造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进一步提高瓶盖的整体防伪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包括内衬和瓶嘴,所述内衬与瓶嘴固定连接,所述内衬组件还包括金属防撬环,金属防撬环顶部设有翻折结构,所述翻折结构嵌入内衬,所述金属防撬环还包括内侧的倒扣,所述倒扣指向斜上方。
其中,所述翻折结构向内翻折或向外翻折。向外翻折时,所述翻折结构和金属防撬环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曲面。向外翻折时,所述翻折结构的直径大于其下部金属防撬环主体的直径。
其中,所述翻折结构为金属防撬环整体翻折得到的圆环。
其中,所述翻折结构为金属防撬环部分凸出的耳块。
其中,所述内衬和瓶嘴内侧设有内置密封件,所述内置密封件上设有易撕线和拉手。
其中,所述内置密封件内侧设置有防渗圈。
有益效果
通过将金属防撬环翻折结构嵌入在内衬中,加大了造假者破坏塑料内衬组件的难度。所设置的内置密封件开启时被破坏,降低了瓶子及内衬组件被重复利用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装配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衬组件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金属防撬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内衬组件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金属防撬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内衬组件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内衬组件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金属防撬环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向内翻折的金属防撬环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向外翻折的金属防撬环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向外翻折的金属防撬环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内衬组件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内置密封件立体图
图14为与本实用新型相对应的瓶颈示意图
其中:
1—内衬,11—内衬防转筋;
2—瓶嘴;
3—金属防撬环,31—倒扣,32—翻折结构,33—弧形过渡曲面;
4—内置密封件,41—易撕线,42—拉手,43—防渗圈;
5—瓶颈,51—锁口箍,52—瓶颈防转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以下简称内衬组件)的装配图,图14为与本实用新型相对应的瓶颈示意图,图2为所述内衬组件的剖视图,所述内衬组件包括内衬1和瓶嘴2,所述内衬1和瓶嘴2固定连接为一体,套设在瓶颈5外侧,所述瓶颈5设置有锁扣箍51、瓶颈防转筋52。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衬组件还包括金属防撬环3。所述金属防撬环3在内衬1注塑时置入注塑模的型腔,使其与内衬1直接注塑为一体。如图3所示,所述金属防撬环3还包括倒扣31和至少一个翻折结构32,所述翻折结构32向内翻折并嵌入在内衬1中,所述倒扣31向内指向斜上方。所述翻折结构32加强了金属防撬环3与内衬1的固定能力,阻止从竖直方向拉动内衬1使金属防撬环3与其分离,而所述倒扣31则与锁扣箍51配合,防止内衬组件被从瓶颈5上拔出。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所述翻折结构32如图3所示,是由金属防撬环3顶部整体向内翻折得到的圆环。
通过将金属防撬环3的翻折结构32嵌入在内衬1中,加大了造假者将塑料内衬1与金属防撬环3分离的难度。
实施例2
如图4、5所示。所述翻折结构32其形状并不限于实施例1所示的向内翻折形式,也可以向外翻折,设置弧形过渡曲面33可以加大翻折结构32与塑料内衬1的结合面,使其与塑料内衬1结合更为牢固。本实施例的其它部件结构和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实施例1、实施例2利用翻折结构32增加了金属防撬环3与内衬1的结合强度,使得分离内衬1的难度加大。但如果造假者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分离(如火烤),便有了重新制作一个塑料内衬1套设在金属防撬环3外侧,利用原瓶子灌装假酒的可能。对此,可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将金属防撬环3的翻折结构32直径加大,使其大于下部金属防撬环3主体的直径,如此,即使造假者将内衬1与金属防撬环3分离,重新制作一个塑料内衬1也无法套设在金属防撬环3外侧。如果仿制内衬1尺寸与原内衬1大小一致,则因为塑料内衬1的内径小于翻折结构32外径而无法下压。如果为了能够下压,加大仿制内衬1的内径,则会使得内衬1明显变粗和瓶子的比例失调而被消费者识破。加大的内衬防转筋11也无法和瓶颈防转筋52配合阻止内衬1相对于瓶颈5的旋转。
实施例4
如图7、8所示。实施例3的金属防撬环3的结构可以阻止仿制内衬1套设在其外侧造假,金属防撬环3与内衬1的结合也较为牢固,但生产工艺相对复杂。本实施例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做法,即,金属防撬环3的顶部,直接向外侧翻边形成翻折结构32,无需弧形过渡曲面33,同样可以阻止仿制的内衬1套设在金属防撬环3外侧造假。防套设原理与实施例3相同。本实施例的其它部件结构和实施例3相同。
以上实施例中,翻折结构32无论是向内还是向外翻折,都是采用的整圈翻折,但这并非是唯一或必须的选择。翻折一个或者数个耳块状,也能起到大致相同的技术效果。如图9、10、11所示。
实施例5
现有技术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4的内衬组件,在瓶盖开启过程中,均未被毁坏。运用这样的内衬组件的瓶盖,通常都需要在固定连接在内衬组件外侧的外盖上设置开启毁坏标志。在瓶盖压上瓶颈后,尽管用破坏的手法将外盖与内衬组件分离,再通过重新制作一个同样的仿制外盖组装在内衬组件外侧并非易事,但如果造假者找到了办法,能够将仿制外盖通过某种方式固定连接在内衬组件外侧,则现有的所有防范手段都将失守,内衬组件连同瓶子就会被造假者回收利用。针对这样的造假,可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予以防范。
如图12、13所示。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还包括一个内置密封件4,所述内置密封件4上设有易撕线41和拉手42,所述内置密封件4固定连接于内衬1和瓶嘴2内侧,为增加瓶口和内置密封件4之间的密封可靠性,防止液体由此处渗出,还可于内置密封件4的内侧设置防渗圈43。开启时,须通过拉手42将内置密封件4的顶部沿易撕线41撕开,方能将瓶子里的液体倒出。而将内置密封件4撕破,便相当于毁掉了整个内衬组件,造假者无法重新制作一个内置密封件4的仿制品替换,使内衬组件及瓶子无法被回收利用。上述造假手法即被彻底堵死。
为简便说明,本实施例仅对实施例2增设内置密封件4给出图示,其它实施例同理,不再重复叙述。

Claims (9)

1.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和瓶嘴,所述内衬与瓶嘴固定连接,所述内衬组件还包括金属防撬环,金属防撬环顶部设有翻折结构,所述翻折结构嵌入内衬,所述金属防撬环还包括内侧的倒扣,所述倒扣指向斜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结构向内翻折或向外翻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向外翻折时,所述翻折结构和金属防撬环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向外翻折时,所述翻折结构的直径大于其下部金属防撬环主体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结构为金属防撬环整体翻折得到的圆环。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结构为金属防撬环部分凸出的耳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和瓶嘴内侧设有内置密封件,所述内置密封件上设有易撕线和拉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和瓶嘴内侧设有内置密封件,所述内置密封件上设有易撕线和拉手。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密封件的内侧设置有防渗圈。
CN202120516725.1U 2020-12-22 2021-03-11 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 Active CN2147773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148472 2020-12-22
CN202023114847 2020-1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77358U true CN214777358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65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16725.1U Active CN214777358U (zh) 2020-12-22 2021-03-11 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77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07394B2 (ja) 改良された不正開封防止クロージャーおよび包装物
US6821239B2 (en) Snap-hinge closure with tamper-evident lid and method of making
US4828128A (en) Cap for motor oil container
CA1187841A (en) Cap and neck structure for wide mouth jar
CN1106991C (zh) 塑料盖
US6974046B2 (en) Tamper evident closure with integrated vent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JPH05500936A (ja) いたずらを示すプラスチック製クロージャ
US6325227B1 (en) Tamper-indicating closure with horizontal undercuts
CN109890708A (zh) 用于容器颈部的双层显窃启盖,包含容器和所述盖的系统以及用于制造所述盖的方法
CN214777358U (zh) 一种防撬脱的防伪内衬组件
EP2380820B1 (en) A closure assembly
CN109843735B (zh) 用于容器颈部的双层显窃启盖,包含容器和所述盖的系统以及用于制造所述盖的方法
JP4580064B2 (ja) ヒンジ付きキャップ
JP3048735U (ja) 瓶 蓋
CN105015913A (zh) 一种具有防盗条的防伪瓶盖
CN217970730U (zh) 一种防撬内衬组件、容器
CN209427350U (zh) 二次密封型奶酪取用包装容器
CN208412638U (zh) 一种防伪瓶盖
JP4546057B2 (ja) キャップ及びキャップとボトルの組合せ構造
CN209921959U (zh) 一种防滑性好且密封性好的盖子
JP5352899B2 (ja) 合成樹脂製蓋及びかかる蓋と容器本体とから構成された容器
MXPA03001548A (es) Envase y cierre que indica manipulacion indebida.
CN206719876U (zh) 汽车发动机油防伪瓶
CN106494740A (zh) 一种药品防伪瓶盖
CN2354886Y (zh) 防伪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