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76465U - 车载救生衣 - Google Patents

车载救生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76465U
CN214776465U CN202120102768.5U CN202120102768U CN214776465U CN 214776465 U CN214776465 U CN 214776465U CN 202120102768 U CN202120102768 U CN 202120102768U CN 214776465 U CN214776465 U CN 214776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life jacket
cushion
cavity
air cush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0276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Jiuso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Jiuso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Jiuso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Jiusong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0276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76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76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76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救生衣,包括:马甲本体,可套设在汽车座椅的靠背上,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前衣体和后衣体,所述后衣体可相对所述前衣体翻折;背部气垫和腰部气垫,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衣体的上部和下部;浮力板,设置在所述后衣体上。本车载救生衣结构简单且巧妙,不仅能够作为汽车座椅的靠垫使用,还可作为便捷的逃生设备使用,功能性强,穿戴和使用方便,能够同步地为车内人员提供了舒适性倚靠和安全性防护。

Description

车载救生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逃生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救生衣。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出现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汽车的普及,导致各个城市的交通状况也越来越复杂,各种交通事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
而一旦发生开车掉入水中或者车子被水淹没等诸如此类的交通事故,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将受到极大的威胁,就算车内的人员能够破窗逃出,然而如果逃出来的人不会游泳则仍然会存在溺水死亡的危险。
而现有的汽车内一般均未设置像救生圈或救生衣之类的救生必备装备,而少数的备有救生装备的汽车,因救生装备大多放置在后备厢或其他储存空间内,当汽车因突发意外或突发交通事故而落水后,车内人员不能及时拿到救生装备,导致车内人员难以自救逃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救生衣,其结构简单且巧妙,能够有效的辅助车内人员在突发落水事故下逃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救生衣,包括:马甲本体,可套设在汽车座椅的靠背上,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前衣体和后衣体,所述后衣体可相对所述前衣体翻折;背部气垫和腰部气垫,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衣体的上部和下部;浮力板,设置在所述后衣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载救生衣,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车载救生衣在汽车正常行驶状态可以套设在汽车座椅的靠背上,通过其上背部气垫和腰部气垫的设置,可以作为座椅靠垫使用,为车内人员的背部和腰部提供舒适性的倚靠。当汽车突发落水事故时,座椅上的人可以迅速地将本救生衣的后衣体向前翻折以将整个救生衣套设在自己身上,同时使用车内逃生锤等工具砸开车窗离开车体,使用者即可借助救生衣的后衣体上的浮力板以及前衣体上的背部气垫和腰部气垫而逃生。整个车载救生衣结构简单且巧妙,不仅能够作为汽车座椅的靠垫使用,还可作为便捷的逃生设备使用,功能性强,穿戴和使用方便,能够同步地为车内人员提供了舒适性倚靠和安全性防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衣体上设有第一充气腔,所述后衣体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充气腔充气/放气的第一气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浮力板固设在所述第一充气腔内,且所述浮力板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一充气腔的内侧表面连接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部气垫上纵横排列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气囊单元,所述背部气垫上设有用于充气/放气的第二气阀,其中一个所述气囊单元与所述第二气阀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衣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开口均朝向后方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背部气垫和所述腰部气垫分别填充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前衣体的后侧可拆卸地设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密封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容置腔为方形槽,所述背部气垫呈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形状相适配的方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腰部气垫具有第二充气腔,所述腰部气垫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充气腔连通的第三气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腰部气垫的前侧表面呈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衣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伸缩绑带,所述后衣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伸缩绑带,所述第二伸缩绑带的端部设有锁扣,所述第一伸缩绑带的端部设有与所述锁扣配合锁紧的锁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浮力板由塑料制成。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衣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衣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部气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腰部气垫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马甲本体100、前衣体110、第一容置腔111、第二容置腔112、密封盖板113、后衣体120、第一充气腔121、背部气垫200、气囊单元210、腰部气垫300、第一气阀400、第二气阀500、第三气阀600、第一伸缩绑带700、锁舌710、第二伸缩绑带800、锁扣810、浮力板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图2、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救生衣,包括马甲本体100、背部气垫200、腰部气垫300以及浮力板900。
其中,马甲本体100即呈马甲状,马甲本体100可套设在汽车座椅的靠背上,马甲本体100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前衣体110和后衣体120,需要理解的是,前衣体110和后衣体120在肩部位置处通过缝制连接,当然,前衣体110和后衣体120也可一体成型,前衣体110和后衣体120均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以加强二者的强度,后衣体120可相对前衣体110翻折,以此方便车内人员的快速穿戴。背部气垫200和腰部气垫300分别设置在前衣体110的上部和下部,在汽车正常行驶状态下,背部气垫200和腰部气垫300可为座椅上人员的背部和腰部提供舒适性的倚靠,同时,当汽车突发落水事故时,座椅人员将马甲本体100穿戴在其身上后还可以借助背部气垫200和腰部气垫300的巨大浮力而漂浮在水上,即背部气垫200和腰部气垫300还起到了辅助落水者逃生的功能。浮力板900设置在后衣体120上,浮力板900由塑料制成,塑料的浮力板900重量轻,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落水者即可借助浮力板900的巨大浮力逃生。
需要理解的是,本车载救生衣的适用领域不限于汽车,还适用飞机、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座椅,本车载救生衣可作为便捷的逃生设备,方便乘客在落水状态下应急使用。
显然,本车载救生衣在汽车正常行驶状态可以套设在汽车座椅的靠背上,通过其上背部气垫200和腰部气垫300的设置,可以作为座椅靠垫使用,为车内人员的背部和腰部提供舒适性的倚靠。
当汽车突发落水事故时,座椅上的人可以迅速地将本救生衣的后衣体120向前翻折以将整个救生衣套设在自己身上,同时使用车内逃生锤等工具砸开车窗离开车体,使用者即可借助救生衣的后衣体120上的浮力板900以及前衣体110上的背部气垫200和腰部气垫300而逃生。
整个车载救生衣结构简单且巧妙,不仅能够作为汽车座椅的靠垫使用,还可作为便捷的逃生设备使用,功能性强,穿戴和使用方便,能够同步地为车内人员提供了舒适性倚靠和安全性防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再参见图2和图5,为了增大本车载救生衣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后衣体120上设有第一充气腔121,后衣体120上还设有用于对第一充气腔121充气/放气的第一气阀400,第一气阀400的充气方式可为人工嘴吹气或通过连接相应的充气装置进行充气,当汽车突发落水事故时,落水者将后衣体120向前翻折以使整个救生衣套在身上后,落水者即可在短时间内通过向第一气阀400吹气而向第一充气腔121充气,以增大第一充气腔121的体积,进而提高本车载救生衣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提升落水者的逃生概率。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浮力板900固设在第一充气腔121内,且浮力板900的前表面与第一充气腔121的内侧表面连接贴合,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后衣体120由两层衣体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一体成型,而第一充气腔121即为两层衣体围制而成的封闭腔体,浮力板900的前表面即稳固地设置在后衣体120的内侧表面上,以此使得后衣体120的整个表面内侧均由浮力板900覆盖,保证后衣体120的整个表面均能够因浮力板900的存在而受到足够面积区域、足够均匀且足够大的浮力,不仅使得整个车载救生衣能够适用于不同体型的落水者,足够大的浮力还提升了逃生概率。显然,浮力板900与第一充气腔121的配合存在即为落水者提供更大的浮力,进一步帮助落水者逃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6,背部气垫200上纵横排列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气囊单元210,背部气垫200上设有用于充气/放气的第二气阀500,其中一个气囊单元210与第二气阀500连通。第二气阀500的充气方式可为人工嘴吹气或通过连接相应的充气装置进行充气。
显然,背部气垫200的存在不仅有助于落水者的逃生,而且当汽车突发碰撞、追尾等交通事故时,背部气垫200上的多个气囊单元210还有效的为座椅上的人提供了缓冲、分压减压的功能,进一步提升整个车载救生衣的安全防护性能。此外,当落水者将本救生衣穿戴在身时,多个气囊单元210的纵横设计能够使得背部气垫200以及前衣体110的相应位置受到的浮力均匀,以此提高了本车载救生衣在水中的漂浮稳定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7,腰部气垫300具有第二充气腔,腰部气垫300上设有与第二充气腔连通的第三气阀600,第三气阀600的充气方式可为人工嘴吹气或通过连接相应的充气装置进行充气。显然,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第三气阀600向腰部气垫300中的第二充气腔充气或放气的方式来增大或减小腰部气垫300的体积,一方面,增大腰部气垫300的体积可以增大整个救生衣在水中的浮力,另一方面,当汽车突发撞击等事故时,腰部气垫300较大的体积能够给车内人员的腰部提供足够强度的缓冲和支撑,提升了汽车的安全防护性能。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腰部气垫300的前侧表面呈弧形,能够很好的匹配人体腰部的弧形曲线,提供更为舒适的倚靠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再参见图2和图4,为了加强本车载救生衣的整体性,前衣体11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开口均朝向后方的第一容置腔111和第二容置腔112,背部气垫200和腰部气垫300分别填充在第一容置腔111和第二容置腔112中,前衣体110的后侧可拆卸地设有用于密封第一容置腔111和第二容置腔112的密封盖板113。
具体的,第一容置腔111为方形槽,背部气垫200呈与第一容置腔111形状相适配的方形。第二容置腔112为弧形腔,腰部气垫300即呈与第二容置腔112形状相适配的弧形,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方便背部气垫200和腰部气垫300的取出和更换,同时方便整个车载救生衣的组装。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3,前衣体11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伸缩绑带700,后衣体12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伸缩绑带800,第二伸缩绑带800的端部设有锁扣810,第一伸缩绑带700的端部设有与锁扣810配合锁紧的锁舌710。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伸缩绑带700和第二伸缩绑带800均为弹性伸缩绑带,第一伸缩绑带700和第二伸缩绑带800的伸缩功能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人群,当落水者将本车载救生衣套设穿戴在身上后,即可将第一伸缩绑带700上的锁舌710卡进第二伸缩绑带800上的锁扣810中,以将整个车载救生衣锁紧在身上,避免车载救生衣从身上脱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车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甲本体,可套设在汽车座椅的靠背上,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前衣体和后衣体,所述后衣体可相对所述前衣体翻折;
背部气垫和腰部气垫,分别设置在所述前衣体的上部和下部;
浮力板,设置在所述后衣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衣体上设有第一充气腔,所述后衣体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充气腔充气/放气的第一气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板固设在所述第一充气腔内,且所述浮力板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一充气腔的内侧表面连接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气垫上纵横排列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气囊单元,所述背部气垫上设有用于充气/放气的第二气阀,其中一个所述气囊单元与所述第二气阀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衣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开口均朝向后方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背部气垫和所述腰部气垫分别填充在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中,所述前衣体的后侧可拆卸地设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密封盖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为方形槽,所述背部气垫呈与所述第一容置腔形状相适配的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气垫具有第二充气腔,所述腰部气垫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充气腔连通的第三气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气垫的前侧表面呈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衣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伸缩绑带,所述后衣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伸缩绑带,所述第二伸缩绑带的端部设有锁扣,所述第一伸缩绑带的端部设有与所述锁扣配合锁紧的锁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救生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板由塑料制成。
CN202120102768.5U 2021-01-14 2021-01-14 车载救生衣 Active CN214776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02768.5U CN214776465U (zh) 2021-01-14 2021-01-14 车载救生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02768.5U CN214776465U (zh) 2021-01-14 2021-01-14 车载救生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76465U true CN214776465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4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02768.5U Active CN214776465U (zh) 2021-01-14 2021-01-14 车载救生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76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168806A1 (en) Improved life preserver device
CN204184220U (zh) 汽车用落水逃生座椅
US8695521B2 (en) Vehicle flotation system
US6224018B1 (en)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CN106945623A (zh) 一种乘用车防水淹气囊系统
JP2000185109A (ja) 緊急用エア―バック付緩衝胴衣具
CN103847682A (zh) 用于座椅安全带的气囊垫
EP0959858B1 (en) A rescue device
CN214776465U (zh) 车载救生衣
CN207594862U (zh) 一种汽车落水自救车门
US5692710A (en) Inflatable restraint
CN206678939U (zh) 一种汽车安全装置
US6715830B2 (en)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use in watercraft
CN210970965U (zh) 一种汽车落水逃生装置
CN202935194U (zh)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
CN105620692A (zh) 充气便携式救生助浮器
CN111204424B (zh) 一种便于稳定的安全救生船
KR100852213B1 (ko) 벨트형 구명매트
CN107351806B (zh) 一种加强型汽车安全气囊
CN208053286U (zh) 一种汽车落水安全逃生装置
CN215398617U (zh) 一种汽车防淹安全舟
CN210526474U (zh) 防护装置及安全带和穿戴防护用品
CN217455757U (zh) 一种汽车座位游泳救生浮板背枕
CN213768336U (zh) 一种救生汽车头枕
CN204567360U (zh) 全方位强化充气式儿童用轿车安全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