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57430U - 一种控制器以及控制器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器以及控制器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57430U CN214757430U CN202120016446.9U CN202120016446U CN214757430U CN 214757430 U CN214757430 U CN 214757430U CN 202120016446 U CN202120016446 U CN 202120016446U CN 214757430 U CN214757430 U CN 2147574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positive
- negative
- controller
-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控制器以及控制器模组,控制器包括基板,设置有凹槽;绝缘片,位于凹槽内;散热板,设置于基板;功率板,设置于散热板;电容板的电容与绝缘片抵接,电容板的一端叠置于功率板且与功率板电连接;正极接线柱,设置于电容板远离基板的一面,正极接线柱分别与电容板和功率板电连接;负极接线柱,设置于电容板远离基板的一面,负极接线柱分别与电容板和功率板电连接;输出端接线柱与功率板电连接;控制板,与功率板电连接;壳体,盖设于基板;密封件,用于壳体与基板密封。电容板上的电容收容于基板上的凹槽且与凹槽内的绝缘片抵接,凹槽、散热板和功率板的厚度抵消了电容的高度,从而使得控制器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控制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器以及控制器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车辆的新能源化以及包括电动叉车、电动牵引车、物流仓储车、高尔夫球车、电动观光车、电动环卫处、电动巡逻车、老人电动代步车等低速电动车的电动化普及,电动车对体积、成本、能耗效率等方面要求更高,电动车需要用到控制器。控制器包括基板、散热板、功率板、电容板、正极接线柱、负极接线柱、输出端接线柱、控制板和壳体,壳体盖设于基板,其他部件收容于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控制器的基板、散热板、功率板、电容板和控制板依次叠置,电容板的电容和正极接线柱、负极接线柱和输出端接线柱位于电容板的同一侧,在控制板叠置于电容板时,即使正极接线柱、负极接线柱和输出端接线柱可穿过控制板,但是电容板上的电容却不能,因此控制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以及控制器模组,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器,包括:基板,设置有凹槽;绝缘片,位于所述凹槽内;散热板,设置于所述基板;功率板,设置于所述散热板;电容板,所述电容板设置多个电容,所述电容远离所述电容板的一面与所述绝缘片抵接,所述电容板远离所述电容的一端叠置于所述功率板且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正极接线柱,设置于所述电容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面,所述正极接线柱分别与所述电容板和功率板电连接;负极接线柱,设置于所述电容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面,所述负极接线柱分别与所述电容板和功率板电连接;输出端接线柱,设置于所述功率板且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控制板,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设置正极接线柱过孔、负极接线柱过孔和输出端接线柱过孔;壳体,设置有收容腔,所述壳体盖设于所述基板,所述散热板、功率板、电容板、正极接线柱、负极接线柱、输出端接线柱和控制板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壳体设置正端过孔、负端过孔和输出端过孔,所述控制板叠置于所述功率板,所述正极接线柱穿过所述正极接线柱过孔和正端过孔且凸出于所述壳体,所述负极接线柱穿过所述负极接线柱过孔和负端过孔且凸出于所述壳体,所述输出端接线柱穿过所述输出端接线柱过孔和输出端过孔且凸出于所述壳体;密封件,用于所述壳体与基板密封。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电容板远离所述电容的一端设置第一正负极铜皮,所述功率板设置第二正负极铜皮,所述第一正负极铜皮与所述第二正负极铜皮接触,以使所述电容板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一螺钉和第一绝缘柱,所述正极接线柱延伸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绝缘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与所述第一正负极铜皮接触,以使所述正极接线柱与所述电容板电连接,所述第一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绝缘柱、第一安装柱、第一正负极铜皮、第二正负极铜皮与所述散热板螺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二螺钉和第二绝缘柱,所述负极接线柱延伸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绝缘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与所述第一正负极铜皮接触,以使所述负极接线柱与所述电容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绝缘柱、第二安装柱、第一正负极铜皮、第二正负极铜皮与所述散热板螺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第二支撑柱,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板,所述控制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另一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三螺钉和第三绝缘柱,所述功率板设置第三正负极铜皮,所述输出端接线柱延伸第三安装柱,所述第三安装柱与所述第三正负极铜皮接触,以使所述输出端接线柱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所述第三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绝缘柱、第三安装柱、第三正负极铜皮与所述散热板螺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功率板设置第一排线插座,所述控制板设置第二排线插座,所述第一排线插座和第二排线插座通过排线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连接器公头,所述壳体设置连接器过孔,所述连接器公头位于所述连接器过孔,所述控制板设置连接器插针,所述连接器公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插针连接,所述连接器公头的另一端用于与连接器母头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所述正极接线柱与所述壳体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所述负极接线柱与所述壳体密封,所述第三密封圈用于所述输出端接线柱与所述壳体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模组,包括铜排、接触器和两个上述的控制器,两个控制器的负极接线柱通过线缆连接,两个控制器的正极接线柱分别与所述铜排连接,所述铜排与所述接触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控制器以及控制器模组,控制器的电容板上的电容远离所述电容板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基板上的凹槽且与所述凹槽内的绝缘片抵接,所述电容板远离所述电容的一端叠置于所述功率板,所述功率板叠置于所述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叠置于所述基板,则所述凹槽、散热板和功率板的厚度抵消了所述电容的高度,从而使得所述控制器在厚度方向上不需要另外给电容预留空间,则所述控制器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所述控制器的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爆炸示意图的一个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板设置于基板上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爆炸示意图的另一个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另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的还一种爆炸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器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控制器100包括:基板101、绝缘片102、散热板103、功率板104、电容板105、正极接线柱106、负极接线柱107、输出端接线柱108、控制板109和壳体110。所述基板101设置有凹槽 1011,所述绝缘片102位于所述凹槽1011内。所述散热板103设置于所述基板101。所述功率板104设置于所述散热板103。所述电容板105 设置多个电容1051,所述电容1051与所述绝缘片102抵接,所述电容板105远离所述电容1051的一端叠置于所述功率板104且与所述功率板104电连接。所述正极接线柱106设置于所述电容板105远离所述基板101的一面,所述正极接线柱106分别与所述电容板105和功率板104 电连接。所述负极接线柱107设置于所述电容板105远离所述基板101 的一面,所述负极接线柱107分别与所述电容板105和功率板104电连接。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设置于所述功率板104且与所述功率板104 电连接。所述控制板109与所述功率板104电连接,所述控制板109设置正极接线柱过孔1091、负极接线柱过孔1092和输出端接线柱过孔 1093。所述壳体110设置有收容腔,所述壳体110盖设于所述基板101,所述散热板103、功率板104、电容板105、正极接线柱106、负极接线柱107、输出端接线柱108和控制板109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壳体110设置正端过孔1101、负端过孔和输出端过孔1103,所述控制板 109叠置于所述功率板104,所述正极接线柱106穿过所述正极接线柱过孔1091和正端过孔1101且凸出于所述壳体110,所述负极接线柱107 穿过所述负极接线柱过孔1092和负端过孔1102且凸出于所述壳体110,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穿过所述输出端接线柱过孔1093和输出端过孔 1103且凸出于所述壳体110。所述密封件111用于所述壳体110与基板 101密封。通过上述控制器100,电容板105上的电容1051远离所述电容板105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基板101上的凹槽1011且与所述凹槽1011 内的绝缘片102抵接,所述电容板105远离所述电容1051的一端叠置于所述功率板104,所述功率板104叠置于所述散热板103,所述散热板103叠置于所述基板101,则所述凹槽1011、散热板103和功率板104 的厚度抵消了所述电容1051的高度,从而使得所述控制器100在厚度方向上不需要另外给电容1051预留空间,则所述控制器10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所述控制器100的结构紧凑。
所述控制器10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是指与所述控制器100的基板 101垂直的方向。
对于上述基板101、绝缘片102和散热板103,请参阅图2和图4,散热板103叠置于基板101上,基板101上设置凹槽1011,所述凹槽 1011用于收容所述电容板105上的电容105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011紧挨着所述散热板103设置,从而一方面使得所述电容板105 与所述功率板104叠置时,控制器100的结构紧凑,另一方面所述散热板103可对所述电容1051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01与所述散热板103 一体成型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01和散热板103的材质均为铝。
所述绝缘片102设置于所述凹槽1011,用于与所述电容板105上的电容1051抵接。所述绝缘片102不仅用于使得所述电容1051与所述基板101绝缘,还用于对所述电容1051进行散热以及在控制器100振动过程中,减缓电容1051因振动而损坏。
对于上述功率板104和输出端接线柱108,请参阅图5,功率板104 设置于所述散热板103,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设置于所述功率板10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板104与所述散热板103之间还涂覆有导热硅脂(图未示),从而增强对所述功率板104的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板104设置第二正负极铜皮1041和第三正负极铜皮1042。所述第二正负极铜皮1041用于所述功率板104与所述电容板105、正极接线柱106和负极接线柱107电连接。所述第三正负极铜皮1042用于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与所述功率板104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延伸第三安装柱1081,所述第三安装柱1081上设置第三绝缘柱112,所述第三安装柱1081与所述第三正负极铜皮1042接触,以使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与所述功率板104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00还包括第三螺钉(图未示),所述第三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绝缘柱112、第三安装柱1081、第三正负极铜皮1042与所述散热板103螺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的数量为三个,每一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分别延伸有两个第三安装柱1081,则所述第三绝缘柱112的数量为六,所述第三螺钉的数量为六,所述第三正负极铜皮1042的数量为六。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三个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呈直线设置,六个所述第三安装柱1081呈直线设置,六个所述第三正负极铜片呈直线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板104还设置第一排线插座1043,所述第一排线插座1043用于所述功率板104与所述控制板109电连接。
对于上述电容板105、正极接线柱106和负极接线柱107,请参阅图5,电容板105靠近基板101的一面设置多个电容1051,所述电容1051 远离所述电容板105的一面与位于所述基板101上的所述凹槽1011内的所述绝缘片102抵接。所述正极接线柱106设置于所述电容板105远离所述基板101的一面。所述负极接线柱107设置于所述电容板105远离所述基板101的一面。即所述正极接线柱106、负极接线柱107与所述电容1051位于所述电容板105相对的两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容板105远离所述电容1051的一端设置第一正负极铜皮1052,所述第一正负极铜皮1052与所述功率板104的所述第二正负极铜皮1041接触,以使所述电容板105与所述功率板104 电连接。所述第一正负极铜皮1052还用于所述电容板105与所述正极接线柱106和负极接线柱107电连接。
所述正极接线柱106延伸有第一安装板1061,所述第一安装板1061 设置第一安装柱1062,所述第一安装柱1062上设置第一绝缘柱113,所述第一安装柱1062与所述第一正负极铜皮1052接触,以使所述正极接线柱106与所述电容板105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00还包括第一螺钉 (图未示),所述第一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绝缘柱113、第一安装柱 1062、第一正负极铜皮1052、第二正负极铜皮1041与所述散热板103 螺接,从而一方面将所述正极接线柱106、电容板105和功率板104固定于所述散热板103,另一方面实现正极接线柱106、电容板105和功率板104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1061设置第一支撑柱1063,所述第一支撑柱1063用于对控制板109起支撑和抗震作用。
所述负极接线柱107延伸有第二安装板1071,所述第二安装板1071 设置第二安装柱1072,所述第二安装柱1072上设置第二绝缘柱114,所述第二安装柱1072与所述第一正负极铜皮1052接触,以使所述负极接线柱107与所述电容板105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00还包括第二螺钉 (图未示),所述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绝缘柱114、第二安装柱 1072、第一正负极铜皮1052、第二正负极铜皮1041与所述散热板103 螺接,从而一方面将所述负极接线柱107、电容板105和功率板104固定于所述散热板103,另一方面实现负极接线柱107、电容板105和功率板104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板1071设置第二支撑柱1073,所述第二支撑柱1073用于对控制板109起支撑和抗震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柱106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一绝缘柱113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一螺钉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安装柱1072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绝缘柱114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二螺钉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一正负极铜皮1052的数量为六,所述第二正负极铜皮1041的数量为六。
在一些实施例中,六个所述第一正负极铜皮1052呈直线设置,六个所第二正负极铜皮1041呈直线设置,三个所述第一安装柱1062呈直线设置,三个所述第二安装柱1072呈直线设置,则所述控制器100的结构紧凑。
对于上述控制板109,请参阅图3,控制板109设置正极接线柱过孔1091、负极接线柱过孔1092、输出端接线柱过孔1093、第二排线插座1094和连接器插针1095。所述正极接线柱过孔1091用于所述正极接线柱106穿过。所述负极接线柱过孔1092用于所述负极接线柱107穿过。所述输出端接线柱过孔1093用于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穿过。所述第二排线插座1094通过排线(图未示)与所述功率板104上设置的第一排线插座1043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控制器100与所述功率板104 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的数量为三个时,所述输出端接线柱过孔109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呈直线设置时,三个所述输出端接线柱过孔1093呈直线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100还包括第三支撑柱115,所述第三支撑柱11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板101,所述控制板109固定于所述正极接线柱106上的所述第一支撑柱1063、所述负极接线柱107上的所述第二支撑柱1073和所述第三支撑柱115的另一端。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柱1063、第二支撑柱1073和第三支撑柱115,所述控制板109叠置于所述功率板104上时,所述控制板109与所述功率板104被隔离开,从而一方面保障所述控制板109和功率板104良好的散热,另一方面,所述控制器100在振动过程中,减缓控制板109被振动损坏。
对于上述壳体110,请参阅图6,壳体110设置收容腔(图未示),所述壳体110设置连通所述收容腔的正端过孔1101、负端过孔、输出端过孔1103、连接器过孔1104和烧录口1105。所述壳体110盖设于所述基板101,所述散热板103、功率板104、电容板105、正极接线柱106、负极接线柱107、输出端接线柱108和控制板109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控制板109叠置于所述功率板104,所述正极接线柱106穿过所述正极接线柱过孔1091和正端过孔1101且凸出于所述壳体110,所述负极接线柱107穿过所述负极接线柱过孔1092和负端过孔1102且凸出于所述壳体110,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穿过所述输出端接线柱过孔1093 和输出端过孔1103且凸出于所述壳体110。
所述控制器100还包括连接器公头116,请参阅图7,所述连接器公头116设置于所述连接器过孔1104,且所述连接器公头116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板109上的连接器插针1095连接,所述连接器公头116的另一端用于与连接器母头117连接。
所述控制器100还包括转接堵头118,所述转接堵头118插接于所述烧录口1105。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的数量为三个时,所述输出端过孔110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呈直线设置时,三个所述输出端过孔1103呈直线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控制器100还包括第一密封圈 119、第二密封圈(未标示)和第三密封圈(未标示),所述第一密封圈 119用于所述正极接线柱106与所述壳体110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所述负极接线柱107与所述壳体110密封,所述第三密封圈用于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与所述壳体110密封。
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的数量为三个时,所述输出端过孔1103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三密封圈的数量为三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壳体110朝向所述收容腔凹陷形成第一密封槽1106、第二密封槽(未标示)和第三密封槽(未标示)。
所述第一密封槽1106环设所述正端过孔1101,所述第一密封圈119 套接于所述正极接线柱106,所述第一密封圈119与所述第一密封槽 1106的槽底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119于所述正端过孔1101处与所述壳体110抵接。
所述第二密封槽环设所述负端过孔1102,所述第二密封圈套接于所述负极接线柱107,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二密封槽的槽底抵接,所述第二密封圈于所述负端过孔1102处与所述壳体110抵接。
所述第三密封槽环设所述输出端过孔1103,所述第三密封圈套接于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三密封槽的槽底抵接,所述第三密封圈于所述输出端过孔1103处与所述壳体110抵接。
所述输出端接线柱108的数量为三个时,所述输出端过孔1103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三密封槽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第三密封圈的数量为三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槽1106、第二密封槽和第三密封槽中均灌注有热熔胶,且所述热熔胶与所述壳体110的外表面平齐,从而实现所述控制器100的密封防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还安装有指示灯120,请参阅图6,所述控制器100还包括透明胶片121,所述透明胶片121黏贴于所述指示灯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还设置连通所述收容腔的透气孔 1107,请参阅图6,所述控制器100还包括透气标签122,所述透气标签122黏贴于所述壳体110,所述透气标签122覆盖所述透气孔11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朝所述基板101延伸有凸台1108,用于与所述基板101通过所述密封件111密封安装。
对于上述密封件11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密封件111 的一端平齐,密封件111平齐的一端叠设于所述基板101,所述密封件 111环绕散热板103和凹槽1011。所述控制器100包括所述第三支撑柱 115时,所述密封件111也环绕所述第三支撑柱115。所述密封件111 朝所述基板101的方向凹陷形成卡槽1111,所述壳体110盖设于所述基板101时,所述壳体110的凸台1108卡入所述卡槽1111,从而实现密封件111对所述壳体110和基板101的密封。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壳体110还设置螺孔(未标示),以便于所述壳体110与所述基板101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基板101上设置凹槽1011,通过将控制器100的电容板105的上的电容1051远离所述电容板105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基板101上的凹槽1011且与所述凹槽1011内的绝缘片102 抵接,所述电容板105远离所述电容1051的一端叠置于所述功率板104,所述功率板104叠置于所述散热板103,所述散热板103叠置于所述基板101,则所述凹槽1011、散热板103和功率板104的厚度抵消了所述电容1051的高度,从而使得所述控制器100在厚度方向上不需要另外给电容1051预留空间,则所述控制器100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小,所述控制器100的结构紧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模组200的实施例,请参阅图8,控制器模组200包括散热座201、保险座202、接触器203、铜排204、两个保险205和两个所述控制器100。对于控制器100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两个控制器100、保险座202、接触器203分别固定于所述散热座 201。两个控制器100的负极接线柱107通过线缆连接,两个控制器100 的正极接线柱106分别通过所述保险205与所述铜排204连接,所述铜排204与所述接触器203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模组200可实现对双电机进行驱动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设置有凹槽;
绝缘片,位于所述凹槽内;
散热板,设置于所述基板;
功率板,设置于所述散热板;
电容板,所述电容板设置多个电容,所述电容远离所述电容板的一面与所述绝缘片抵接,所述电容板远离所述电容的一端叠置于所述功率板且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
正极接线柱,设置于所述电容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面,所述正极接线柱分别与所述电容板和功率板电连接;
负极接线柱,设置于所述电容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面,所述负极接线柱分别与所述电容板和功率板电连接;
输出端接线柱,设置于所述功率板且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
控制板,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所述控制板设置正极接线柱过孔、负极接线柱过孔和输出端接线柱过孔;
壳体,设置有收容腔,所述壳体盖设于所述基板,所述散热板、功率板、电容板、正极接线柱、负极接线柱、输出端接线柱和控制板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壳体设置正端过孔、负端过孔和输出端过孔,所述控制板叠置于所述功率板,所述正极接线柱穿过所述正极接线柱过孔和正端过孔且凸出于所述壳体,所述负极接线柱穿过所述负极接线柱过孔和负端过孔且凸出于所述壳体,所述输出端接线柱穿过所述输出端接线柱过孔和输出端过孔且凸出于所述壳体;
密封件,用于所述壳体与基板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板远离所述电容的一端设置第一正负极铜皮,所述功率板设置第二正负极铜皮,所述第一正负极铜皮与所述第二正负极铜皮接触,以使所述电容板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一螺钉和第一绝缘柱,所述正极接线柱延伸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绝缘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与所述第一正负极铜皮接触,以使所述正极接线柱与所述电容板电连接,所述第一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绝缘柱、第一安装柱、第一正负极铜皮、第二正负极铜皮与所述散热板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二螺钉和第二绝缘柱,所述负极接线柱延伸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绝缘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柱,所述第二安装柱与所述第一正负极铜皮接触,以使所述负极接线柱与所述电容板电连接,所述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绝缘柱、第二安装柱、第一正负极铜皮、第二正负极铜皮与所述散热板螺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第二支撑柱,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板,所述控制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所述第三支撑柱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三螺钉和第三绝缘柱,所述功率板设置第三正负极铜皮,所述输出端接线柱延伸第三安装柱,所述第三安装柱与所述第三正负极铜皮接触,以使所述输出端接线柱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所述第三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绝缘柱、第三安装柱、第三正负极铜皮与所述散热板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板设置第一排线插座,所述控制板设置第二排线插座,所述第一排线插座和第二排线插座通过排线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连接器公头,所述壳体设置连接器过孔,所述连接器公头位于所述连接器过孔,所述控制板设置连接器插针,所述连接器公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插针连接,所述连接器公头的另一端用于与连接器母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用于所述正极接线柱与所述壳体密封,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所述负极接线柱与所述壳体密封,所述第三密封圈用于所述输出端接线柱与所述壳体密封。
10.一种控制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铜排、接触器和两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器,两个控制器的负极接线柱通过线缆连接,两个控制器的正极接线柱分别与所述铜排连接,所述铜排与所述接触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16446.9U CN214757430U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一种控制器以及控制器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16446.9U CN214757430U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一种控制器以及控制器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57430U true CN214757430U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637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16446.9U Active CN214757430U (zh) | 2021-01-05 | 2021-01-05 | 一种控制器以及控制器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57430U (zh) |
-
2021
- 2021-01-05 CN CN202120016446.9U patent/CN2147574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00204B (zh) | 電池模組 | |
JP7150901B2 (ja) | 積層型電源キャビネット | |
KR100891430B1 (ko) |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인버터 | |
CN114094244B (zh) | 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 |
CN112510615A (zh) | 一种便于接线的防潮防爆接线盒 | |
CN216531865U (zh) | 一种叠加机箱及应用其的道路照明系统 | |
CN112638100A (zh) | 一种控制器以及控制器模组 | |
CN214757430U (zh) | 一种控制器以及控制器模组 | |
CN109217636B (zh) | 一种通用封装的功率装置 | |
CN215955106U (zh) | 一种正六边形直流滤波电容器 | |
CN113496822B (zh) | 一种正六边形直流滤波电容器 | |
CN212323156U (zh) | 一种电池包以及电池系统 | |
CN214589299U (zh) | 母线结构、电子元器组件和电器设备 | |
CN219421308U (zh) | 紧凑型控制模块及电动滑板车 | |
WO2020101214A1 (ko) | 전자 부품 조립체 | |
JP2000152656A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CN114070168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高功率电机控制器及集成电驱动系统 | |
CN112928873A (zh) |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电机控制盒 | |
CN218602808U (zh) | 一种带有usb接口的插座 | |
CN216928303U (zh) | 控制器结构及其薄膜电容组 | |
CN221835417U (zh) | 线控转向执行器 | |
CN219394461U (zh) | 车载充电机及车辆 | |
CN217770725U (zh) | 电机控制器以及两轮电动车 | |
CN220915623U (zh) | 多功能模块合一车用控制装置 | |
CN212572451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高功率电机控制器及集成电驱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