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54275U - 插座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插座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54275U
CN214754275U CN202121268622.4U CN202121268622U CN214754275U CN 214754275 U CN214754275 U CN 214754275U CN 202121268622 U CN202121268622 U CN 202121268622U CN 214754275 U CN214754275 U CN 214754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terminal
reinforcing part
terminals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86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锋
付绍儒
朱中武
金铭
林建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86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54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54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54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插座和电子设备,属于电子器件技术领域。该插座包括插座基部、第一端子组和第一隔板,第一端子组设置于插座基部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一端子组包括至少两个端子,且至少两个端子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插座基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一隔板设置于插座基部内,第一隔板包括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相连,第一加强部至少部分与第一端子组中的端子相对设置,第二加强部与沿第二方向设置的两个相邻的端子之间的间隙相对设置,且第二加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加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该方案能解决相关技术插座强度不够,受力后容易形变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插座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座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持续在优化。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配置有插座。与现有的Micro B插座相比,Type C插座不仅支持正反插,还具有支持更大电流充电、更快数据传输、音频传输等优点。
相关技术中,Type C插座包括插座芯,由于插座芯的强度较小,受力后容易损坏。因此,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插座芯外套设金属外壳,以通过外壳保护插座芯,避免插座芯受力形变。但是,在电子设备中,为了减小Type C插座内陷电子设备壳体表面的深度,提高电子设备壳体内结构的紧凑性,Type C插座的外壳至少部分嵌入电子设备壳体的开口内。由于Type C插座的外壳至少部分嵌入电子设备壳体的开口内会导致电子设备的厚度增加,进而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的发展趋势产生矛盾。因此,相关技术中保护插座芯的方案不能够适应电子设备的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和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相关技术插座强度差,受力后容易形变损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插座,包括插座基部、第一端子组和第一隔板,第一端子组设置于插座基部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一端子组包括至少两个端子,且至少两个端子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插座基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
第一隔板设置于插座基部内,第一隔板包括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第一加强部与第二加强部相连,第一加强部至少部分与第一端子组中的端子相对设置,第二加强部与第一端子组中沿第二方向设置的两个相邻的端子之间的间隙相对设置,且第二加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加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基于本上文所述的插座,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插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插座中,第一隔板设置于插座基部内,可以增加插座整体刚度和强度。第一隔板中的第二加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加强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进而可以在不增加插座基部的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的情况下,增加第一隔板的局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提升第一隔板的刚度和强度。进而可以插座的刚度和强度进一步增加,可进一步降低插座在装配或拆卸过程中受力形变、损坏的风险。上述结构可以提升插座的刚度和强度,进而无需设置保护插座芯的外铁壳,进而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保护插座芯的外铁壳限制电子设备的向轻薄化方向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插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隔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插座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隔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公开的插座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隔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公开的插座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中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隔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公开的插座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中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隔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公开的插座的剖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六中实施例公开的第一隔板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公开的插座的剖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插座基部与第一隔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插座与电子设备装配的剖面图。
图中:100-插座;110-插座基部;111-第一部分;112-第二部分;113-第三部分;120-第一端子组;121-第一地线端子;122-第一供电端子;130-第一隔板;131-第一加强部;132-第二加强部;133-通孔;140-第二端子组;141-第二地线端子;142-第二供电端子;150-第二隔板;200-安装座;300-壳体;310-壳本体;311-插口;320-导向筒件;321-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至图15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至图13,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插座100,包括插座基部110、第一端子组120和第一隔板130。其中插座基部110为第一端子组120和第一隔板130提供安装基础。
参照图3、图5,第一端子组120可以设置于插座基部110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一方向可以为插座基部110的厚度方向,但不局限于插座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第一端子组12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端子。具体的,第一端子组120中的至少两个端子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插座基部110,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为此,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夹角的大小。可选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垂直。具体的,第二方向可以为插座基部110的宽度方向,但不局限于插座基部110的宽度方向。第一方向还可以与插座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相交,且第一方向与插座基部110的厚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第二方向可以与插座基部110的宽度方向相交,且第二方向与插座基部110的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为此,本实施例不对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做具体限定。
第一隔板130可以设置于插座基部110内。第一隔板130包括第一加强部131和第二加强部132。第一加强部131可以与第二加强部132相连,第一加强部131至少部分与第一端子组120中的端子相对设置,第二加强部132与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端子之间的间隙相对设置,且第二加强部13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加强部13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加强部13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第一加强部13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均是至以长度为单位的尺寸。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加强部13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是第二加强部132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第一加强部13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是第一加强部131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
参照图1,插座基部110可以设置为扁平状,以便于在插座基部110上设置第一端子组120。参照图5和图4,第一端子组120可以设置在插座基部110的厚度方向的一侧。第一端子组120可以包括多个端子,多个端子可以沿插座基部110的宽度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插座基部110。可选的,插座基部110可以设置有与第一端子组120中端子相对应的凹槽,以使第一端子组120中的端子可以至少部分设置于凹槽内,以提高第一端子组120与插座基部110之间装配的稳固性。
第一隔板130设置于插座基部110内,以使第一隔板130可以支撑插座基部110,进而可以增加插座100的刚度和强度、减少插座100在拆卸或安装的过程中受力形变损坏的风险。第一隔板130可以为硬质材料制成,以使第一隔板130具有较好的抗弯性能。第一隔板130与第一端子组120之间可以间隔有插座基部110。插座基部110可以为绝缘材料制成,以使第一隔板130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硬质材料的种类有很多,本实施例不限定第一隔板130的具体材质。绝缘材料的种类有很多,例如塑胶,本实施例不限定插座基部110的具体材质。
第二加强部132与沿第二方向设置的两个相邻的端子之间的间隙相对设置,即第二加强部132在插座基部110第一方向尺寸的增加不会影响插座基部110阻隔第一隔板130和第一端子组120,进而可以在不增加插座100的厚度的情况下增加插座100的刚度和强度。可选的,第二加强部132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端子组120中两个相邻的端子之间的间隙的宽度,进而使得第二加强部132可以至少部分凸向第一端子组120中两个相邻的端子之间的间隙,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二加强部132的厚度。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30可以增加插座100的刚度和强度,进而可以降低插座100因受力形变、损坏的风险。由于插座100的刚度和强度增加,进而无需设置相关技术中用于保护插座芯的外铁壳,降低电子设备中安装插座100处的厚度,以适应电子设备的轻薄化的发展趋势。第二加强部13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第一加强部13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使得第一隔板130可以形成“L”形或“T”形结构,进而可以增加第一隔板130在插座基部110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刚度和强度,进而使得插座基部11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刚度和强度均可提升。上述结构通过增加插座100的刚度和强度,进而无需在插座100外围设置保护插座100的外铁壳部分,进而可以减小插座100的厚度。通常情况下,插座100的厚度方向与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为同一方向。因此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插座100能够适应电子设备轻薄化发展。
参照图2和图3,第二加强部13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加强部13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且第二加强部132凸出于第一加强部131的一侧,以使第二加强部132和第一加强部131可以形成“L”形结构,进而增加插座100在第一方向的刚度和强度。第一方向可以为插座基部110的厚度方向。通常情况下,插座基部110的厚度方向即为插座100的厚度方向。因此,上述实施例可以增加插座100在厚度方向上的刚度和强度,进而弥补插座基部110在厚度方向上受力容易形变的短板。参照图4和图5,第二加强部132还可以凸出于第一加强部131的两侧,以使第二加强部132和第一加强部131可以形成“T”形结构。第二加强部132还可以凸出于第一加强部131的两侧,使得第二加强部13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增加,以使插座100的刚度和强度进一步增加。
参照图2,第一隔板13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隔板130设置于插座基部110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第一隔板130沿插座基部110的边缘设置。第一隔板130沿插座基部110的边缘设置,不仅可以增加插座100两侧边缘的刚度和强度,还可以利用第一隔板130将插座基部110边缘受到的压力分散。具体的,插座基部110装配过程中与电子设备中的其他零部件之间的相互撞击主要集中与插座基部110的边缘,进而在插座基部110的边缘设置第一隔板130可以在插座基部110边缘受力的情况下,将受到的压力分散,进而避免插座基部110局部受到的压力过大发生形变或破损,达到保护插座基部110的目的。
参照图1,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组120中,两个相邻的端子之间的间隔大小可以不同。第二加强部132可以与第一端子组120中两个相邻的且间隔距离最大的端子之间的间隔相对设置,进而有利于增加第二加强部132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参照图3、图5和图7,第一端子组120包括两个第一地线端子121和多个第一供电端子122,两个第一地线端子121间隔设置于插座基部110,多个第一供电端子122间隔设置于两个第一地线端子121之间,第二加强部132与第一地线端子121和第一供电端子122之间的间隙相对设置。该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30可以避开第一供电端子122,进而可以降低第一隔板130与第一供电端子122导通造成第一供电端子122短路的风险。
第一地线端子121与第一供电端子122之间的间距可以大于相邻的两个第一供电端子122之间的间距,以增加第二加强部132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空间,进而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二加强部132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设置为更大,进而为插座基部110提供更大的支撑力,进一步提升插座100的刚度和强度。并且,第一地线端子121与第一供电端子122之间的间距可以大于相邻的两个第一供电端子122之间的间距,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隔板130与第一供电端子122导通、造成第一供电端子122短路的风险。
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插座基部110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使第一地线端子121和第一供电端子122之间的间隙更大,还可以根据电子设备插座100的实际需要减少第一端子组120内端子数量,以增加第一地线端子121和第一供电端子122之间的间隙。例如,在电子设备的插座100无需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可以去掉数据传输用的端子;在电子设备无需充电线的情况下,可以去掉充电用的端子。当然,还可以通过缩小第一端子组120中端子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使得第一地线端子121与第一供电端子122之间的间距增加。增加第一地线端子121和第一供电端子122之间的间隙的方案有很多,本实施例不限定增加第一地线端子121和第一供电端子122之间的间隙的具体方案。
参照图2至图13,插座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端子组140。第二端子组140可以与第一端子组120对称分布于插座基部110的两侧。第一隔板130可以位于第一端子组120和第二端子组140之间。可选的,第一端子组120和第二端子组140可以关于插座基部110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即与插座100相配合的接口端可以正反两个方向与插座基部110连接。
第二端子组140可以包括两个第二地线端子141和多个第二供电端子142,第二端子组140和第一端子组120对称设置于插座基部110的两侧,第一加强部131位于第一地线端子121和第二地线端子141之间。该技术方案可以降低第一供电端子122和第二供电端子142的短路风险。参照图5,第二加强部132可以凸出于第一加强部131的两侧,不仅可以提高第一端子组120和第二端子组140中端子之间间隙的利用率,还可以增加第一隔板130的刚度和强度,使插座基部110可以具有更好的抗弯曲能力,降低插座基部110受力形变损坏的风险。
参照图9和图13,第一加强部131靠近第一地线端子121的一侧可以支撑于第一地线端子121;和/或,第一加强部131靠近第二地线端子141的一侧可以支撑于第二地线端子141。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131与第一地线端子121和第二地线端子141中的至少一者抵接,进而可以增加第一加强部13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插座基部110在第一方向上的刚度和强度。第一加强部131与第一地线端子121和第二地线端子141中的至少一者为一体结构,不仅可以增加第一隔板130的在插座基部110在第一方向上的刚度和强度,还可以避免第一地线端子121和第二地线端子141翘曲,提高第一地线端子121和/或第二地线端子141与第一隔板130结构的紧凑性。
参照图8至图13,插座100还包括第二隔板150,第二隔板150设置于插座基部110内,第二隔板150位于两个第一隔板130之间。在第一隔板130之间的间隙设置第二隔板150,可以增加插座基部110中部的刚度和强度。第二隔板150可以与第一隔板130间隔设置,可以避免第一供电端子122与第一地线端子121导通,降低第一端子组120短路风险。参照图9,第二隔板150可以位于第一供电端子122和第二供电端子142之间。
参照图10,第二隔板150可以与第一隔板130连接,以使插座基部110各处均可以得到支撑,进而提升插座100整体的刚度和强度。
参照图4、图6和图14,第一隔板130和/或第二隔板150可以设置有通孔133,插座基部110至少部分内嵌于通孔133内。通孔133可以沿第一方向设置,即通孔133可以分别贯通第一隔板130和/或第二隔板150靠近第一端子组120和第二端子组140的表面。可选的,插座基部110可以通过注塑的方式与第一隔板130和/或第二隔板150相连,以使插座基部110可以嵌入第一隔板130和/或第二隔板150的通孔133内,以提高第一隔板130和/或第二隔板150与插座基部110装配的稳固性。
参照图14,插座基部11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12和第三部分113,第一部分111位于第一隔板130和/或第二隔板150靠近第一端子组120的一侧,第二部分112位于第一隔板130和/或第二隔板150远离第一端子组120的一侧。第三部分113穿过通孔133与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相连,和/或,第三部分113穿过第一隔板130和第二隔板150之间的间隙与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相连。第三部分113穿过通孔133与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相连,可以进一步提高插座基部110与第一隔板130和/或第二隔板150装配的稳固性,进而使得插座基部110可以更好地将受到的力分散至第一隔板130和/或第二隔板150,进而减小插座基部110变形损坏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100可以为用于数据传输连接和/或充电供电连接。可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100可以为一种USB插座,例如Type C插座。
插座100还可以包括安装座200。安装座200为基础结构件,可以为插座100中的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通常情况下,插座100通过安装座200安装在电子设备上。插座100的一端可以与安装座200固定相连。具体的,插座100的一端可以嵌入安装座200内,以提高插座100与安装座200装配的紧凑性和稳固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座100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的充电插座、数据传输插座。具体的,插座可以为USB插座,例如Type C插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插座100,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公开的插座100。
参照图15,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壳体300。壳体300可以包括壳本体310和导向筒件320。壳本体310内设有内腔,内腔具有与外界连通的插口311。导向筒件320固定在内腔中。导向筒件320的第一端口与插口311连通。插座100设置在内腔中,且连接于导向筒件320的第二端口处。导向筒件320具有导向作用,插头穿过插口311至导向筒件320内,插头沿导向筒件320的导向方向到达插座100处,并进行插接,从而实现电连接或通信连接。
参照图15,插座100还包括安装座200。具体地,安装座200能够为插座100提供安装基础,插座100设置在安装座200上,且插座100包括第一端子组120和/或第二端子组140,第一端子组120和/或第二端子组140的部分穿过第二端口,并伸至导向筒件320之内。导向筒件320还包括止挡部321,止挡部321设于第二端口处,且环绕第一端子组120和/或第二端子组140,安装座200与止挡部321连接且二者之间密封。在插头与插座100插接的过程,止挡部321能够对插头起到止挡作用,从而避免插头过度伸入导向筒件320内,进而避免插头与第一端子组120和/或第二端子组140插接过度而出现损坏。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与相关技术相比较,导向筒件320无需通过增大内部空间而容纳设置在插座100上用于保护插座100的外铁壳的部分,也就是说,导向筒件320可以设计的更薄。通常情况下,导向筒件320的厚度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因此,上述结构有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等设置有插座100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基部、第一端子组和第一隔板,所述第一端子组设置于所述插座基部的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至少两个端子,且至少两个所述端子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插座基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插座基部内,所述第一隔板包括第一加强部和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第二加强部相连,所述第一加强部至少部分与所述端子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沿第二方向设置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端子之间的间隙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加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加强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隔板设置于所述插座基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隔板沿所述插座基部的边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两个第一地线端子和多个第一供电端子,两个所述第一地线端子间隔设置于所述插座基部,多个所述第一供电端子间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地线端子之间,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第一地线端子和所述第一供电端子之间的间隙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线端子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子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供电端子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两个第二地线端子和多个第二供电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组和所述第一端子组对称设置于所述插座基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加强部位于所述第一地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地线端子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靠近所述第一地线端子的一侧支撑于所述第一地线端子;和/或,所述第一加强部靠近第二地线端子的一侧支撑于所述第二地线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于所述插座基部内,所述第二隔板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隔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或所述第二隔板设置有通孔,所述插座基部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通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基部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或所述第二隔板靠近所述第一端子组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或所述第二隔板远离所述第一端子组的一侧;
所述第三部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连,和/或,所述第三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相连。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座。
CN202121268622.4U 2021-06-07 2021-06-07 插座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754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8622.4U CN214754275U (zh) 2021-06-07 2021-06-07 插座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8622.4U CN214754275U (zh) 2021-06-07 2021-06-07 插座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54275U true CN214754275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28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8622.4U Active CN214754275U (zh) 2021-06-07 2021-06-07 插座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54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68541U (zh) 电连接器
EP3512003B1 (en) Component for collecting current and battery
CN103682765B (zh) 通用串行总线插槽及其相关电子装置
US20190190213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JP6935486B2 (ja) 電源インタフェース、モバイル端末及び電源アダプタ
CN214754275U (zh) 插座和电子设备
CN113178744A (zh) 电子设备
CN210866339U (zh) 电子设备
CN204441618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4810344U (zh) 手机主板及手机
CN107124489B (zh) 一种外壳螺钉装配结构及移动通信终端
EP3451468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wer interface
EP2605341A2 (en) Socket connector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111756902B (zh) 埋线前壳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02205914U (zh) 电连接器
CN104882706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2503129U (zh) 通讯连接器
CN216413345U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01270302Y (zh) 连接器
CN219513465U (zh) 一种集线器
CN203398408U (zh) 电连接器
CN210779112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204927599U (zh) 电连接器
CN203774522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1112964Y (zh) 电连接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