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7126U - 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7126U
CN214747126U CN202023345600.1U CN202023345600U CN214747126U CN 214747126 U CN214747126 U CN 214747126U CN 202023345600 U CN202023345600 U CN 202023345600U CN 214747126 U CN214747126 U CN 214747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main shaft
hollow main
heat source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56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Hong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Hong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Hong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Hong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456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7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7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7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包括空心主轴、中心管、连接头和螺旋机构,空心主轴的底部设有并与之相通的空心刮板;中心管设于空心主轴内并与之同轴设置,中心管与空心主轴相通,中心管远离空心刮板的一端延伸到空心主轴的顶部与固定在空心主轴上的连接头连通,连接头具有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热源从热源进口进入中心管内;螺旋机构与空心刮板连通并环绕空心主轴螺旋设置,螺旋机构固定于空心主轴上并与之连通,使得进入中心管内的热源部分流入空心主轴内,部分流入空心刮板内,而进入空心刮板内的热源进入螺旋机构,最后汇集于空心主轴内从热源出口排出,从而能够将高温热源的热量高效率传递给物料,使得物料干燥均匀充分。

Description

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食品、化工、医药、粮食等加工生产领域中,均需要对物料进行加热干燥处理。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利用滚筒烘干机或立式螺带干燥机等干燥设备对物料进行干燥处理,滚筒烘干机使用的热风都是通过设备外的换热器换热的热风,热能的换热效率低,热能的使用是一次性的,有效使用率低,烘干所需热能就增加很多,影响物料烘干的干燥水分不均匀。而立式螺带干燥机一般采用夹套等外部加热的形式对物料进行加热干燥,将热量传递给反应釜内的物料,此种外部加热的结构也存在换热面积小、干燥效率低,底部物料干燥不充分等问题,间接地降低了生产效率及产品合格率,增加了运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其能够在螺旋机构的搅拌下,物料进行着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往复循环,热源从中心管进入空心刮板和空心主轴内,进入空心刮板的热源进入螺旋机构,最后汇集于空心主轴内,以此循环将热量高效率地传递给物料,使得物料干燥均匀充分,以提高干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包括空心主轴、中心管、空心刮板、连接头和螺旋机构,所述空心刮板设于空心主轴的底部并与之相通;
所述中心管设于所述空心主轴内并与之同轴设置,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空心主轴相通,所述中心管远离所述空心刮板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空心主轴的顶部与固定在所述空心主轴上的连接头连接;
所述连接头具有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所述热源进口与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热源出口与所述空心主轴连通,热源从所述热源进口进入中心管内;
所述螺旋机构与空心刮板连通并且环绕空心主轴螺旋设置,所述螺旋机构固定于空心主轴上并与之连通,使得进入中心管内的热源能够部分流入空心主轴内,部分流入空心刮板内,而进入所述空心刮板内的热源能够进入螺旋机构,最后汇集于所述空心主轴内从所述热源出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机构包括第一空心支杆和两空心螺带,所述两空心螺带环绕空心主轴螺旋对称设置,所述两空心螺带的一端与空心刮板连通,所述两空心螺带的另一端借助与之连通的第一空心支杆固定于空心主轴上,所述第一空心支杆与空心主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两空心螺带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空心支杆,所述第二空心支杆固定于所述空心主轴上,所述空心螺带与所述空心主轴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空心支杆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为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空心主轴螺纹连接,所述旋转接头具有伸入所述中心管内对其进行径向定位并与之连通的内管。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空心主轴的连接处借助密封圈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主轴内设置有固定块,用于固定所述中心管。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中心管的侧底部,用于固定中心管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的一侧与中心管的外壁固定,所述固定块的另一侧与空心主轴的内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管的中部位置借助定位销定位,所述定位销与空心主轴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螺带的内腔截面结构为三角形,或者矩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螺旋机构的搅拌下,物料进行着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往复循环,高温热源进入中心管内,部分热源流入空心主轴内,部分热源进入空心刮板内,进入空心刮板内的热源进入螺旋机构,最后汇集于空心主轴内,以此循环将热量高效率地传递给物料,使得物料干燥均匀充分,避免换热面积小、干燥效率低,物料干燥不充分等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源回路图。
图中:1、空心主轴;10、中心管;100、固定块;101、定位销;2、空心刮板;3、螺旋机构;30、空心螺带;31、第一空心支杆;32、第二空心支杆;4、连接头;40、热源进口;41、热源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优先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示出了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加热双螺带浆结构包括空心主轴1、中心管10、空心刮板2、螺旋机构3和连接头4。所述空心刮板2设置于所述空心主轴1的底部并且与之相通,也即空心刮板2的内腔与空心主轴1的内腔是相通的;所述中心管10设于所述空心主轴1内并与之同轴设置,所述中心管10与所述空心主轴1相通,也即所述中心管10、空心刮板2及空心主轴1的内腔是相互相通的。所述中心管10远离所述空心刮板2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空心主轴1的顶部与固定在所述空心主轴1上的连接头4连接。所述连接头4具有热源进口40和热源出口41,所述热源进口40与所述中心管10连通,所述热源出口41与所述空心主轴1连通,热源从所述热源进口40进入中心管10内。
所述螺旋机构3与空心刮板2连通并且环绕空心主轴1螺旋设置;所述螺旋机构3固定于空心主轴1上并与之连通,也即螺旋机构3与空心主轴1也是相通的,使得进入中心管10内的热源能够部分流入空心主轴1内,部分流入空心刮板2内,而进入所述空心刮板2内的热源能够进入螺旋机构3,最后汇集于所述空心主轴1内从所述热源出口41排出,以此循环对物料进行加热干燥。
在使用过程中,物料在反应釜内进行干燥处理,物料在螺旋机构3的搅拌下,进行着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往复循环。在搅拌过程中,热源(热油或蒸气,蒸气是泛指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从连接头4的热源进口40开始进入,当然连接头4具有进入中心管10的内管,然后沿中心管10流至中心管10底部,之后热源分流,一部分沿空心主轴1往上流动,另一部分流入空心刮板2,再流入螺旋机构3,最后汇集于所述空心主轴1内,从连接头4的热源出口41流出,以此循环,形成热源的闭合回路,将热源的热量不断地传递给周围的物料,也即是热源可流入多条通路将热量传递给物料,换热面积较大,使得物料干燥均匀充分,以提高物料的干燥效率。
具体地,所述螺旋机构3包括第一空心支杆31和两空心螺带30,所述两空心螺带30环绕空心主轴1螺旋对称设置,所述两空心螺带30的一端与空心刮板2连通,所述两空心螺带30的另一端借助与之连通的第一空心支杆31固定于空心主轴1上,所述第一空心支杆31与空心主轴1连通。也即可以理解,空心螺带30的一端与空心刮板2相通,空心螺带30的另一端借助所述第一空心支杆31与空心主轴1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两空心螺带3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空心支杆32,所述第二空心支杆32固定于所述空心主轴1上,所述空心螺带30与所述空心主轴1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空心支杆32连通。也即可以理解,如图3所示,热源的闭合回路为:热源进口40开始进入,通过连接头4的内管进入中心管10,然后沿中心管10流至中心管10底部,之后热源分流,一部分沿空心主轴1往上流动,另一部分流入空心刮板2,再流入两条空心螺带30,热源在空心螺带30的内腔流动过程中再次进行分流,一部分流入第二空心支杆32,进入空心主轴1,再沿着空心主轴1往上流动,另一部分继续沿空心螺带30往上流动,流至空心螺带30顶端时,再通过第一空心支杆31进入空心主轴1,最后各分流热源再次在中心主轴汇聚,并沿中心主轴往上流入连接头4,从连接头4的热源出口41流出,以此循环。
在使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螺带浆结构在电机带动下旋转,空心螺带30带动物料沿其腔体壁提升,在空心螺带30中流动的热源不断将热量传递给与之接触的物料,物料在螺带浆作用下从下往上提升至顶端,之后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物料流向漩涡中部并往下沉积。在物料下沉过程中,空心主轴1及各空心支杆不断与新的物料接触摩擦,同时也将腔内热源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物料。当物料下沉至反应釜底部时,空心刮板2的不停地旋转刮扫着物料,物料被带上空心螺带30参与循环,并吸收空心刮板2中热源传递过来的热量。在双螺带浆的搅拌下,物料在反应釜内进行着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往复循环,借助外置模温机等加热设备的作用,热源在双螺带浆结构的内腔循环,高温热源的热量高效率地传递给反应釜内的物料,从而使得物料干燥均匀充分,同时还避免了反应釜底部物料干燥不充分等缺陷。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头4为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空心主轴1螺纹连接,也即是利用旋转接头与空心主轴1螺纹连接,实现旋转接头的快速安装。当然,旋转接头与空心主轴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螺纹连接,也可以是法兰、快卡等其他连接方式,在此处不做限定。上述连接头4具有进入中心管10的内管,也即是所述旋转接头具有伸入所述中心管10内对其进行径向定位并与之连通的内管。可以理解,所述旋转接头的内管一端插入中心管10内,其另一端与热源进口40连接,实现热源从所述热源进口40进入中心管10内的目的。为了传递热量的效果更佳,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空心主轴1的连接处借助密封圈密封连接,该密封圈选用0型密封圈或者其他环形密封垫,对旋转接头与空心主轴1的连接处进行密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心主轴1内设置有固定块100,用于固定中心管10,也即利用该固定块100固定所述中心管10;所述固定块100位于中心管10的侧底部,用于固定中心管10的底部,也即中心管10的下端通过固定块100进行支撑与定位;所述固定块100的一侧与中心管10的外壁固定,所述固定块100的另一侧与空心主轴1的内壁固定,本实施例中,固定块100分别与中心管10和空心主轴1进行焊接,使得中心管10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心管10的中部位置借助定位销101定位,所述定位销101与空心主轴1焊接,该定位销101为圆柱销。也即是所述中心管10的中部通过圆柱销进行定位,中心管10保持随空心主轴1一起旋转,圆柱销与空心主轴1焊接,避免本实用新型的螺带浆结构长时间运行后脱落。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心螺带30的内腔截面结构为三角形,或者矩形,或者椭圆形结构。也即空心螺带30的内腔截面结构可以为三角形结构,也可以为矩形结构,也可以为椭圆形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截面形状结构,在此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变换所述空心螺带30的内腔截面结构,其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然,所述空心螺带30的结构不限于图2所示的锥式螺带结构,根据设备总体结构也可以设计为柱式螺带结构,在此处不做限定。所述空心刮板2的形状、数量不限于图2所示,空心刮板2的形状可以是平板式、耙式、折弯式等结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此处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变换空心刮板2的结构及数量,其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主轴、中心管、空心刮板、连接头和螺旋机构,所述空心刮板设于空心主轴的底部并与之相通;
所述中心管设于所述空心主轴内并与之同轴设置,所述中心管与所述空心主轴相通,所述中心管远离所述空心刮板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空心主轴的顶部与固定在所述空心主轴上的连接头连接;
所述连接头具有热源进口和热源出口,所述热源进口与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热源出口与所述空心主轴连通,热源从所述热源进口进入中心管内;
所述螺旋机构与空心刮板连通并且环绕空心主轴螺旋设置,所述螺旋机构固定于空心主轴上并与之连通,使得进入中心管内的热源能够部分流入空心主轴内,部分流入空心刮板内,而进入所述空心刮板内的热源能够进入螺旋机构,最后汇集于所述空心主轴内从所述热源出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机构包括第一空心支杆和两空心螺带,所述两空心螺带环绕空心主轴螺旋对称设置,所述两空心螺带的一端与空心刮板连通,所述两空心螺带的另一端借助与之连通的第一空心支杆固定于空心主轴上,所述第一空心支杆与空心主轴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空心螺带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空心支杆,所述第二空心支杆固定于所述空心主轴上,所述空心螺带与所述空心主轴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空心支杆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为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空心主轴螺纹连接,所述旋转接头具有伸入所述中心管内对其进行径向定位并与之连通的内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与所述空心主轴的连接处借助密封圈密封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主轴内设置有固定块,用于固定所述中心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位于所述中心管的侧底部,用于固定中心管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的一侧与中心管的外壁固定,所述固定块的另一侧与空心主轴的内壁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的中部位置借助定位销定位,所述定位销与空心主轴焊接。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螺带的内腔截面结构为三角形,或者矩形,或者椭圆形结构。
CN202023345600.1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 Active CN214747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5600.1U CN214747126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5600.1U CN214747126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7126U true CN214747126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5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5600.1U Active CN214747126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7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47126U (zh) 一种内加热螺带浆结构
CN215724767U (zh) 一种焦炭生产专用立式烘干机
CN211586521U (zh) 一种热耦合管式反应系统
CN219663674U (zh) 一种季鏻盐生产搅拌装置
CN215842974U (zh) 一种无水醋酸锌制备及后处理的实验装置
CN211026029U (zh) 一种胶水生产系统
CN110193332B (zh) 一种大容积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反应釜
CN212006656U (zh) 用于盘式干燥机的脱水式加料器及其盘式干燥机
CN209326437U (zh) 焦化厂初冷器采暖水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8292934U (zh) 一种装填新型内构件的混煤热解干馏炉
CN216481999U (zh) 一种复合肥生产用烘干装置
CN216224394U (zh) 一种高效加热、冷却的反应釜
CN208427044U (zh) 艾司利卡西平及其衍生物制备的高压氢化反应装置
CN218609339U (zh) 一种带有换热功能的化工反应釜
CN217774123U (zh) 一种用于锂电正极前驱体材料的高效反应器
CN216321350U (zh) 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生产用恒温反应装置
CN219784466U (zh) 一种自动加热搅拌设备
RU2209825C1 (ru) Вращающийся холодильник для охлаждения кокса
CN217248869U (zh) 一种用于水性涂料的加热反应釜
CN213159429U (zh) 一种用于化合物溶剂分离的高效分离釜
CN216727254U (zh) 一种甘氨酸合成反应釜
CN217221149U (zh) 一种同时兼顾换热和搅拌的搅拌机
CN220871332U (zh) 一种合金粉末制备用真空干燥装置
CN216799775U (zh) 羧化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
CN213348580U (zh) 一种用于生产高纯级碳酸锂的料浆高位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