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5043U - 一种调光模组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光模组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5043U
CN214745043U CN202121331580.4U CN202121331580U CN214745043U CN 214745043 U CN214745043 U CN 214745043U CN 202121331580 U CN202121331580 U CN 202121331580U CN 214745043 U CN214745043 U CN 214745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unit
emitting diode
white light
warm wh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315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315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5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5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50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光模组及照明装置。调光模组包括:基板和发光单元;板形成有共圆心的内环、中环和外环;发光单元包括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红色发光单元、暖白色发光单元及冷白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和红色发光单元中的一个布置在中环上,另外两个在内环上互相间隔布置;暖白色发光单元和冷白色发光单元布置在内环内,及外环与中环之间的区域。照明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上述的调光模组。本实用新型通过五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组合发光,可以提高光线色域,使颜色更丰富,调光白色光谱连续性较好,颜色评价指标高;电功率密度大,光源的光功率密度也较大。

Description

一种调光模组及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光模组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影视照明、舞台灯、商业照明等领域都需要大量应用多色点光源,现有的多色点光源一般为双色,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例如:光源投影出来光斑颜色不均匀、双色温调光颜色较少、色域窄、颜色不够丰富、光谱不够连续性、RA(显色指数)和TLCI(影视照明一致性指数)指标偏低、不能调整白平衡和色纸、设计不够紧凑、电功率和光功率密度不够大。
目前,现有技术无法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案和产品来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光模组及照明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双色光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调光模组,包括:基板和发光单元;其中:
基板形成有共圆心的内环、中环和外环;
发光单元包括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红色发光单元、暖白色发光单元及冷白色发光单元;
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和红色发光单元中的一个布置在中环上,另外两个在内环上互相间隔布置;
暖白色发光单元和冷白色发光单元布置在内环内,及外环与中环之间的区域。
进一步地,绿色发光单元和所述蓝色发光单元间隔布置在内环上,红色发光单元布置在中环上。
进一步地,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和红色发光单元的数量均相同。
进一步地,内环上的一个绿色发光单元或蓝色发光单元,与中环上的一个红色发光单元平齐成一行或一列。
进一步地,暖白色发光单元和冷白色发光单元以圆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或暖白色发光单元和冷白色发光单元分别各自以圆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相邻的发光单元横向间距为发光单元边长的0.25~1倍。
进一步地,发光单元每一行或两行为一组,若一组内有两行发光单元时,两行发光单元的纵向间距为发光单元边长的0.25~1倍;相邻两组发光单元之间的纵向间距为发光单元边长的0.5~5倍。
进一步地,暖白色发光单元的显色指数和影视照明一致性指数均大于95,色偏差值的范围为-0.003~0.002,相关色温的范围为2000~3500K;冷白色发光单元的显色指数和影视照明一致性指数均大于95,色偏差值的范围为-0.003~0.002,相关色温的范围为5700~10000K。
进一步地,红色发光单元的红光波长为610~630纳米;绿色发光单元的绿光波长为515~535纳米;蓝色发光单元的蓝光波长为450~470纳米。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上述的调光模组,调光模组设置在装置本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绿色发光单元、蓝色发光单元、红色发光单元、暖白色发光单元及冷白色发光单元五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组合发光,可以提高光线色域,使颜色更丰富,颜色种类多,单色色纯度高,可以应用于HSI(色调&饱和度&强度)颜色模型,也可以应用于CIE(国际照明委员会)坐标颜色模型;调光白色光谱连续性较好,RA、TLCI、TM-30(一种对于光源显色能力的评价方法)、CQS(中国质量监督局相关标准)等颜色评价指标高;还可以调整白平衡、较多色纸种类;类圆形的排布设计紧凑,不仅电功率密度大,光源的光功率密度也较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调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种布设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的第二种布设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的第三种布设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的第四种布设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的第五种布设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的第六种布设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的第七种布设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光二极管的第八种布设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调光模组,如图1所示,包括:基板1和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具体为发光二极管,其中:
基板1形成有共圆心的内环11、中环12和外环13;
发光单元包括绿色发光单元21、蓝色发光单元22、红色发光单元23、暖白色发光单元24及冷白色发光单元25;
绿色发光单元21、蓝色发光单元22和红色发光单元23中的一个布置在中环12上,另外两个在内环11上互相间隔布置;
暖白色发光单元24和冷白色发光单元25,布置在内环11内,及外环13与中环12之间的区域。
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控制绿色发光单元21、蓝色发光单元22、红色发光单元23、暖白色发光单元24及冷白色发光单元25变化不同的发光强度,可以组合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
在本实施例中,绿色发光单元21为绿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单元22为蓝色发光二极管、红色发光单元23为红色发光二极管、暖白色发光单元24为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冷白色发光单元25为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五种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按照上述规律布置在基板1上,通过控制单元调控,调整每种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通过光源混色调色,可以提高光线色域,使颜色更丰富,颜色种类多,单色色纯度高,可以应用于HSI颜色模型,也可以应用于CIE坐标颜色模型;调光白色光谱连续性较好,RA、TLCI、TM-30、CQS等颜色评价指标高;还可以调整白平衡、较多色纸种类;类圆形的排布设计紧凑,不仅电功率密度大,光源的光功率密度也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发光二极管的混色调色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不在于此,也就不做赘述。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施例公开的发光二极管的布设方式,结合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可以完整的实施,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障碍。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优选为,绿色发光单元21布置在内环11上;具体地,可以是绿色发光单元21的中心布置在内环11上,或中心靠近内环11,也可以是其部分位于内环11上,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绿色发光单元21的中心布置在内环11上,这样提升发光组合的效果;
蓝色发光单元22布置在内环11上,且与绿色发光单元21相邻间隔;具体地,可以是蓝色发光单元22的中心布置在内环11上,或中心靠近内环11,也可以是其部分位于内环11上,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蓝色发光单元22的中心布置在内环11上,这样提升发光组合的效果;
红色发光单元23布置在中环12上,且同时与绿色发光单元21和蓝色发光单元22相邻;具体地,可以是红色发光单元23的中心布置在中环12上,或中心靠近中环12,也可以是其部分位于中环12上,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红色发光单元23的中心布置在中环12上,这样提升发光组合的效果;
绿色发光单元21、蓝色发光单元22和红色发光单元23的数量均相同,数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四个、六个、八个、十六个等等;绿色发光单元21和蓝色发光单元22在内环11上间隔布置。暖白色发光单元和冷白色发光单元数量相同,这样可以精准有效的调节色温,具体数量可以根据绿色发光单元21、蓝色发光单元22和红色发光单元23的排列布置方式灵活调整。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绿色发光单元21可以为四个,在内环11上互相间隔90°圆弧布置;蓝色发光单元22可以为四个,在内环11上互相间隔90°圆弧布置;红色发光单元23可以为四个,在中环12上互相间隔90°圆弧布置。这样均匀的布置可以使光源的颜色更均匀。
每个相邻的绿色发光单元21、蓝色发光单元22和红色发光单元23组成一个三角形,内环11上的绿色发光单元21或蓝色发光单元22中的一个与中环12上的一个红色发光单元23平齐成一行或一列。这样可以较好的形成补偿光斑,投射的颜色在幕布上较为均匀。同时还可以避免红绿蓝三种发光单元隔离较远,无法有效参与合光以及相互补偿,导致投射光斑就会出现一块一块的点状单色光斑。
绿色发光单元21和蓝色发光单元22相对靠内,红色发光单元23相对靠外。人眼对绿光非常敏感,光强也很高,配光曲线也相对红色和蓝色更靠近外侧,将绿色发光单元21放在内环11上,可以让绿光在投射面分布更加均匀,不会让边缘绿色集中到一个环带上;其次,人眼对蓝光相对敏感,将蓝色发光单元22放在内环11上,可以让蓝光在投射面分布更加均匀,不会让边缘蓝色集中到一个环带上,且辅助绿色发光单元21配色;蓝色发光单元22稳定性最好,放在内环11,调光模组会更加稳定。红色发光单元23在内环11外的中环12上,但是也靠近绿色发光单元21和蓝色发光单元22,除了要搭配绿光和蓝光合光以外,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红色发光二极管的热稳定性略差,且人眼对红光感敏度相对绿光和蓝光较差,放在外围,不会显的颜色过渡差。
暖白色发光单元24和冷白色发光单元25以圆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也可以X轴或Y轴为对称轴对称布置,或暖白色发光单元24和冷白色发光单元25分别各自以圆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暖白色发光单元24和冷白色发光单元25数量相等,且布置在基板1的外环13上,本实施例中,暖白色发光单元24和冷白色发光单元25的中心可以正好位于外环13上,也可以中心靠近外环13,或者部分位于外环13上,中心越靠近外环13,最后混光效果越好。外环13属于基板1边缘位置,这种布局可以很好地处理边缘的颜色,能均匀的混光,不会出现边缘颜色不对称及出现颜色颗粒严重的现象。同时,对称的布置方式,让所有的白光投射都能对称均匀。同时,在内环11内部布置暖白色发光单元24和冷白色发光单元25,可以补偿内环11和中环12上发光单元占位导致中心白光照度,提高中心白光照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一行内相邻的发光单元横向沿X轴方向的间距为发光单元边长的0.25~1倍,本实施例可以选为0.3或0.5倍,根据发光单元具体的布局进行灵活调整;发光单元每一行或两行为一组,若一组内有两行时,组内两行发光单元的纵向沿Y轴方向的间距为发光单元边长的0.25~1倍,本实施例可以选为0.3倍或0.5倍,根据发光单元具体的布局进行灵活调整。这样可以提升光源的光功率密度。相邻两组发光单元之间的纵向沿Y轴方向的间距为发光单元边长的0.5~5倍,本实施例可以选为0.6或1倍。相邻两组发光单元之间的纵向距离相对较大,这样可以方便在基板1上走线。
这样的布置,可以使各发光单元相隔距离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进一步的提升投射的光线在幕布上均匀。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调光模组具体为LED调光模组,其结构如图1-6所示,其中,R代表红色发光二极管,G代表绿色发光二极管,B代表蓝色发光二极管,WW代表暖白色发光二极管,CW代表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四个绿色发光二极管在内环上互相间隔90°圆弧布置;四个蓝色发光二极管在内环上互相间隔90°圆弧布置;四个红色发光单元在中环上互相间隔90°圆弧布置。
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和冷白色发光二极管均为十二个,其中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布设在内环11内,另外十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和十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布置在外环13和中环12之间的区域中。
同时,在基板上,发光二极管也呈六行四组的形式布置;第一行为第一组,第二和第三行为第二组,第四和第五行为第三组,第六行为第四组。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的排列布置方式为:
第一组包含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二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和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三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和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四组包括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的排列布置方式为:
第一组包含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二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和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三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和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四组包括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的排列布置方式为:
第一组包含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二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三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四组包括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的排列布置方式为:
第一组包含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二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和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三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和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四组包括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的排列布置方式为:
第一组包含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二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三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四组包括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施方式,红色发光二极管、绿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均为8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和冷白色发光二极管均为23个,由上往下一共5组发光二极管,每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的一种排列布置方式如下:
第一组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二组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三组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四组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五组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在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另外的一种实施方式,蓝色发光二极管位于中环12上,红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在内环11上。发光二极管的排列布置方式为:
第一组包含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二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和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三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四组包括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施方式,绿色发光二极管位于中环12上,红色发光二极管和蓝色发光二极管在内环11上。发光二极管的排列布置方式为:
第一组包含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二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和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三组包含两行发光二极管,其中上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两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和两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下面一行由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一个蓝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红色发光二极管、一个绿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
第四组包括一行发光二极管,从左往右依次包括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一个冷白色发光二极管和一个暖白色发光二极管。
采用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调整每种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通过光源混色调色,可以提高光线色域,使颜色更丰富,颜色种类多,单色色纯度高,可以应用于HSI颜色模型,也可以应用于CIE坐标颜色模型;调光白色光谱连续性较好,RA、TLCI、TM-30、CQS等颜色评价指标高;还可以调整白平衡、较多色纸种类;类圆形的排布设计紧凑,不仅电功率密度大,光源的光功率密度也较大。
发光二极管的数量越多,调光模组的功率也就越大,根据实际需要的功率,去选择对应数量的发光二极管。
暖白色发光二极管的RA和TLCI>95,例如可以为97、98或100;DUV(色温差值)为-0.003~0.002,例如可以为-0.003、0.001或0.002;CCT(相关色温)为2000~3500K,例如可以为2000K、3000K或3500K。
冷白色发光二极管的RA和TLCI>95,例如可以为98、100或105;DUV为-0.003~0.002,例如可以为-0.003、-0.001、或0.002;CCT为5700~10000K,例如可以为5700K、8000K、或10000K。
红色发光二极管的红光波长为610~630纳米,本实施例可以选为620纳米;绿色发光二极管的绿光波长为515~535纳米,本实施例可以选为525纳米;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蓝光波长为450~470纳米,本实施例可以选为460纳米。
通过上述参数的调制,使本实施例可以以组合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源,提升色域,丰富颜色种类。
本实施例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将五种不同色的发光二极管按上述排列方式进行布置,结合各颜色发光二极管不同的发光强度,可以提高光线色域,使颜色更丰富,颜色种类多,单色色纯度高,可以应用于HSI颜色模型,也可以应用于CIE坐标颜色模型;调光白色光谱连续性较好,RA、TLCI、TM-30、CQS等颜色评价指标高;还可以调整白平衡、较多色纸种类;类圆形的排布设计紧凑,不仅电功率密度大,光源的光功率密度也较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同时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调光模组,调光模组设置在装置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将绿色发光单元21布置在内环11上;蓝色发光单元22布置在内环11上,且与绿色发光单元21相邻间隔;红色发光单元23布置在中环12上,且同时与绿色发光单元21和/或蓝色发光单元22相邻;暖白色发光单元24及冷白色发光单元25,布置在内环内,及外环与中环之间的区域中;通过五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组合发光,可以提高光线色域,使颜色更丰富,颜色种类多,单色色纯度高,可以应用于HSI颜色模型,也可以应用于CIE坐标颜色模型;调光白色光谱连续性较好,RA、TLCI、TM-30、CQS等颜色评价指标高;还可以调整白平衡、较多色纸种类;类圆形的排布设计紧凑,不仅电功率密度大,光源的光功率密度也较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可以应用在但不限于影视照明、舞台灯、商业照明等领域。例如,当需要黄色光源时,在装置本体上按下对应颜色的按钮,或者输入黄色对应的代码,控制单元接收到对应的指令,然后根据设定好的算法控制五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具体地,增加红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降低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保持暖白色发光二极管和冷白色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不变,这样就可以光线混合后就能形成所需要的黄色光源。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不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强度,然后混合出不同颜色的光源,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不在于此控制程序和算法上,本实用新型也不要求保护相关算法。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调光模组及照明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内容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调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和发光单元;其中:
所述基板(1)形成有共圆心的内环(11)、中环(12)和外环(13);
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绿色发光单元(21)、蓝色发光单元(22)、红色发光单元(23)、暖白色发光单元(24)及冷白色发光单元(25);
所述绿色发光单元(21)、所述蓝色发光单元(22)和红色发光单元(23)中的一个布置在所述中环(12)上,另外两个在所述内环(11)上互相间隔布置;
所述暖白色发光单元(24)和所述冷白色发光单元(25)布置在所述内环(11)内,及所述外环(13)与所述中环(12)之间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21)和所述蓝色发光单元(22)间隔布置在所述内环(11)上,所述红色发光单元(23)布置在所述中环(12)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色发光单元(21)、所述蓝色发光单元(22)和所述红色发光单元(23)的数量均相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11)上的一个所述绿色发光单元(21)或所述蓝色发光单元(22),与所述中环(12)上的一个所述红色发光单元(23)平齐成一行或一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暖白色发光单元(24)和所述冷白色发光单元(25)以圆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或所述暖白色发光单元(24)和所述冷白色发光单元(25)分别各自以圆心为对称中心对称布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发光单元横向间距为所述发光单元边长的0.25~1倍。
7.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调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每一行或两行为一组,若一组内有两行所述发光单元时,所述两行所述发光单元的纵向间距为所述发光单元边长的0.25~1倍;相邻两组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纵向间距为所述发光单元边长的0.5~5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暖白色发光单元(24) 的显色指数和影视照明一致性指数均大于95,色偏差值的范围为-0.003~0.002,相关色温的范围为2000~3500K;所述冷白色发光单元(25)的显色指数和影视照明一致性指数均大于95,色偏差值的范围为-0.003~0.002,相关色温的范围为5700~10000K。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色发光单元(23)的红光波长为610~630纳米;所述绿色发光单元(21)的绿光波长为515~535纳米;所述蓝色发光单元(22)的蓝光波长为450~470纳米。
10.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调光模组,所述调光模组设置在所述装置本体上。
CN202121331580.4U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调光模组及照明装置 Active CN214745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1580.4U CN214745043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调光模组及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1580.4U CN214745043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调光模组及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5043U true CN214745043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0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31580.4U Active CN214745043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调光模组及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504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606A1 (zh) * 2022-05-13 2023-11-16 深圳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Led光源模组
WO2024001015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深圳爱图仕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16606A1 (zh) * 2022-05-13 2023-11-16 深圳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Led光源模组
WO2024001015A1 (zh) * 2022-06-30 2024-01-04 深圳爱图仕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照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45043U (zh) 一种调光模组及照明装置
RU2444813C2 (ru)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модуль,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источник света и светодиодный светильник для энерго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белого света
US8840267B2 (en) High luminance multicolor illumination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projec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140197432A1 (en) Multicolor light emitting diodes
WO2013024910A1 (ko) 색온도 조절이 가능한 led 장치
US10539272B2 (en) Multi-colored light sources
CN112555703B (zh) 一种灯具
WO2018028439A1 (zh) 光源模组及带有光源模组的灯具
CN212390124U (zh) 一种多色温混光均匀led光源及面板灯
WO2014183583A1 (zh) 一种发光装置及舞台灯系统
CN110769541B (zh) 白光源、照明装置
WO2024007848A1 (zh) 一种基于rgbwcla七色合一的led全光谱混色方法
US20170002987A1 (en) Led lighting device
CN217691170U (zh) 一种照明装置
CN215982053U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照明装置
CN210462523U (zh) 一种包含绿光光源实现多色温的led发光模块
CN218783036U (zh) 均匀混光的多色光源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CN218122430U (zh) 照明模组及照明装置
CN218385224U (zh) 一种小角度cob光源基板排布结构及cob灯具
CN219453796U (zh) 光源模组和灯具
CN210771671U (zh) Led阵列、led灯具及摄影灯
CN219300622U (zh) Led射灯
JP2004349173A (ja) Led照明装置
CN213040507U (zh) 一种灯具
CN217689728U (zh) 一种照明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10 floors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itushi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floors 2-4, building 21, Longjun Industrial Zone, Jiuwo, Longpi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PUTURE IMAGING INDUSTRI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