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3186U - 一种差速多轴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差速多轴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3186U
CN214743186U CN202120536826.5U CN202120536826U CN214743186U CN 214743186 U CN214743186 U CN 214743186U CN 202120536826 U CN202120536826 U CN 202120536826U CN 214743186 U CN214743186 U CN 214743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shaft
gearbox
shaft
gear
pla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68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世孔
张盛林
杨金峰
赵启文
张光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orin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orin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orin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orin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68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3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3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3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差速多轴驱动装置,包括变速箱,变速箱包括变速箱上壳、变速箱下壳和传动机构,变速箱上壳和变速箱下壳之间设置同轴转动且不同转速的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三输出轴,传动机构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其中,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啮合传动,第二输出轴、第三输出轴分别与行星齿轮啮合传动。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转速较高,且传动比很小,第一输出轴和第三输出轴传动比很大;以实现一个输入,三个输出,从而满足所有的动力输出,大大减少传动机构的数量,从而精简了变速箱的结构,有效降低电机的安装工序难度,提高齿轮传动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和占用空间小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差速多轴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差速多轴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家电产品走进各家各户,例如搅拌机、打蛋器、榨汁机等,榨汁机是一种用来榨取各种果汁、蔬菜等果蔬类食物的家电产品,传统的榨汁机通常是电机带动刀具高速旋转,完成对食物的切屑,达到渣汁分离,目前榨汁机主要有离心脱汁式、挤压出汁式以及搅拌机式三种形式。离心脱汁式是将果蔬推向刀网,与刀网上尖刺部分接触;刀网在高速旋转时,将果蔬切碎为细小渣屑;在离心力作用下,汁液被甩出滤网并得以与渣屑分离。挤压出汁利用螺旋刀具将果蔬切为细小渣屑,并对渣屑产生一定挤压作用,将果汁压榨出来。搅拌机式是利用刀片将果蔬打碎,并混合在一起。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11053469A于2018年10月17日公开了一种旋转机构及食物处理器,具体公开了包括旋转机构,旋转机构包括第一刀轴、第二刀轴和齿轮传动组件。第一刀轴和第二刀轴同轴设置。齿轮传动组件包括中心齿轮、齿圈结构和行星轮。中心齿轮固定在第一刀轴。齿圈结构与第二刀轴固定连接。行星轮包括第一齿轮和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中心齿轮啮合。第二齿轮与齿圈结构啮合。第一刀轴通过齿轮传动组件驱动第二刀轴转动。但该结构适用于行星轮容易产生晃动,造成整机运行不稳定。
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有效降低电机的安装工序难度,提高齿轮传动的稳定性以及可以实现一个输入,三个输出的差速多轴驱动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差速多轴驱动装置,包括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包括变速箱上壳、变速箱下壳和传动机构,变速箱上壳和变速箱下壳之间设置同轴转动且不同转速的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三输出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其中,太阳齿轮和行星齿轮啮合传动,第二输出轴、第三输出轴分别与行星齿轮啮合传动。
所述行星齿轮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行星齿轮为双联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上设置有键,第一输出轴通过键与太阳齿轮固定连接,第二输出轴设置在第一输出轴的外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设置有与若干个行星齿轮啮合传动的外齿,太阳齿轮、第二输出轴分别位于若干个行星齿轮之间,第三输出轴设置在第二输出轴的外周,第三输出轴上设置有与若干个行星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一内齿圈,若干个行星齿轮位于第三输出轴的内侧。
所述变速箱下壳上设置有固定轮,所述固定轮设置有与若干个行星齿轮啮合的第二内齿圈。
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上行星架、下行星架和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设置于上行星架与下行星架之间,所述行星齿轮安设于行星齿轮轴上,行星齿轮轴的上端与上行星架连接、下端与下行星架连接,以使上行星架与下行星架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轴的周向设置有轴承,变速箱下壳上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第一输出轴与轴承座之间设置有油封,变速箱上壳与变速箱下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太阳齿轮与第二输出轴之间设置有垫片,太阳齿轮与轴承之间设置有卡环。
所述第二输出轴和第三输出轴的外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套、第二轴套。
所述的差速多轴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输出轴驱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差速多轴驱动装置,变速箱上壳和变速箱下壳之间设置同轴转动且不同转速的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第三输出轴,其中,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转速较高,且传动比很小,第一输出轴和第三输出轴传动比很大;以实现一个输入,三个输出,从而满足所有的动力输出,大大减少传动机构的数量,从而精简了变速箱的结构,有效降低电机的安装工序难度,提高齿轮传动的稳定性。其具有结构紧凑和占用空间小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速箱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速箱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变速箱结构原理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下行星轮系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上行星轮系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变速箱上壳,2-变速箱下壳,2.1-轴承座,3-第一输出轴,3.1-键,4-第二输出轴,4.1-外齿,4.2-第一轴套,5-第三输出轴,5.1-第一内齿圈,5.2-第二轴套,6-太阳齿轮,7-行星齿轮,8-固定轮,8.1-第二内齿圈,9-上行星架,10-下行星架,11-行星齿轮轴,12-轴承,13-油封,14-密封圈,15-垫片,16-卡环,17-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6,本差速多轴驱动装置,包括变速箱,变速箱包括变速箱上壳1、变速箱下壳2和传动机构,变速箱上壳1和变速箱下壳2之间设置同轴转动且不同转速的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第三输出轴5,传动机构包括太阳齿轮6和行星齿轮7,其中,太阳齿轮6和行星齿轮7啮合传动,第二输出轴4、第三输出轴5分别与行星齿轮7啮合传动。以使第一输出轴3和第二输出轴4转速较高,且传动比很小,第一输出轴3和第三输出轴5传动比很大;变速箱实现一个输入,三个输出,并且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有效降低电机的安装工序难度,提高齿轮传动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第三输出轴5三个轴的输出且满足传动比要求,其中,第一输出轴3直接与电机17的驱动轴连接,太阳齿轮6位于下行星轮系,上行星轮系的太阳轮由第二输出轴4上的外齿4.1构成,第三输出轴5以上行星轮系的第一内齿圈5.1作为输出。满足所有的动力输出,大大减少传动机构的数量,从而精简了变速箱的结构。
参见图1和图2,行星齿轮7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行星齿轮7为双联齿轮,第一输出轴3上设置有键3.1,第一输出轴3通过键3.1与太阳齿轮6固定连接,第二输出轴4设置在第一输出轴3的外周,第二输出轴4上设置有与若干个行星齿轮7啮合传动的外齿4.1,太阳齿轮6、第二输出轴4分别位于若干个行星齿轮7之间,第三输出轴5设置在第二输出轴4的外周,第三输出轴5上设置有与若干个行星齿轮7啮合传动的第一内齿圈5.1,若干个行星齿轮7位于第三输出轴5的内侧。
具体地,行星齿轮7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具体要看设计的需要。本实施例中的行星齿轮7的数量为三个。
变速箱下壳2上设置有固定轮8,固定轮8设置有与若干个行星齿轮7啮合的第二内齿圈8.1。
参见图1和图2,传动机构还包括上行星架9、下行星架10和行星齿轮轴11,行星齿轮7设置于上行星架9与下行星架10之间,所述行星齿轮7安设于行星齿轮轴11上,行星齿轮轴11的上端与上行星架9连接、下端与下行星架10连接,以使上行星架9与下行星架10相互连接。
具体地,上行星架9与下行星架10之间设置有三个行星齿轮轴11,三个行星齿轮7互相之间不接触,行星齿轮7通过上行星架9、下行星架10和行星齿轮轴11连接。
参见图1和图2,第一输出轴3的周向设置有轴承12,变速箱下壳2上安装有轴承座2.1,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2.1上,第一输出轴3与轴承座2.1之间设置有油封13,变速箱上壳1与变速箱下壳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4。
参见图1和图2,太阳齿轮6与第二输出轴4之间设置有垫片15,太阳齿轮6与轴承12之间设置有卡环16。具体地,通过设置有垫片15使太阳齿轮6与第二输出轴4不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进而使太阳齿轮6与第二输出轴4能够稳定转动,保证变速箱平稳运行;通过设置有卡环16使太阳齿轮6与轴承12不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进而使太阳齿轮6与轴承12能够稳定转动。
参见图1和图2,第二输出轴4和第三输出轴5的外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套4.2、第二轴套5.2。通过设置第一轴套4.2、第二轴套5.2,使第二输出轴4和第三输出轴5转动时更平稳。
参见图1,差速多轴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17,电机17的输出轴与第一输出轴3驱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第一输出轴3可选为电机17、旋转气缸或旋转油缸。优选地,驱动第一输出轴3可选用电机17,电机17控制更加精准便捷。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差速多轴驱动装置,包括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包括变速箱上壳(1)、变速箱下壳(2)和传动机构,变速箱上壳(1)和变速箱下壳(2)之间设置同轴转动且不同转速的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第三输出轴(5),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太阳齿轮(6)和行星齿轮(7),其中,太阳齿轮(6)和行星齿轮(7)啮合传动,第二输出轴(4)、第三输出轴(5)分别与行星齿轮(7)啮合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多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7)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行星齿轮(7)为双联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3)上设置有键(3.1),第一输出轴(3)通过键(3.1)与太阳齿轮(6)固定连接,第二输出轴(4)设置在第一输出轴(3)的外周,所述第二输出轴(4)上设置有与若干个行星齿轮(7)啮合传动的外齿(4.1),太阳齿轮(6)、第二输出轴(4)分别位于若干个行星齿轮(7)之间,第三输出轴(5)设置在第二输出轴(4)的外周,第三输出轴(5)上设置有与若干个行星齿轮(7)啮合传动的第一内齿圈(5.1),若干个行星齿轮(7)位于第三输出轴(5)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多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下壳(2)上设置有固定轮(8),所述固定轮(8)设置有与若干个行星齿轮(7)啮合的第二内齿圈(8.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多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上行星架(9)、下行星架(10)和行星齿轮轴(11),行星齿轮(7)设置于上行星架(9)与下行星架(10)之间,所述行星齿轮(7)安设于行星齿轮轴(11)上,行星齿轮轴(11)的上端与上行星架(9)连接、下端与下行星架(10)连接,以使上行星架(9)与下行星架(10)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多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轴(3)的周向设置有轴承(12),变速箱下壳(2)上安装有轴承座(2.1),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2.1)上,第一输出轴(3)与轴承座(2.1)之间设置有油封(13),变速箱上壳(1)与变速箱下壳(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差速多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齿轮(6)与第二输出轴(4)之间设置有垫片(15),太阳齿轮(6)与轴承(12)之间设置有卡环(16)。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多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轴(4)和第三输出轴(5)的外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套(4.2)、第二轴套(5.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多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17),所述电机(17)的输出轴与第一输出轴(3)驱动连接。
CN202120536826.5U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差速多轴驱动装置 Active CN214743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6826.5U CN214743186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差速多轴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6826.5U CN214743186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差速多轴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3186U true CN214743186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94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6826.5U Active CN214743186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差速多轴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31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60106B2 (ja) ミキサーとして兼用使用が可能な搾汁ジューサー
CN208447336U (zh) 料理机
CN214743186U (zh) 一种差速多轴驱动装置
US20230055385A1 (en) Juicer and blender-compatible power device
WO2021088763A1 (zh) 一种榨汁机和搅拌机兼容动力装置
CN201019602Y (zh) 具有变速功能的食物料理机
CN212489645U (zh) 一种搅拌机
CN211212545U (zh) 榨汁机和搅拌机兼容动力装置
CN206230558U (zh) 一种山药切丁装置
CN216124303U (zh) 一种用于搅拌机的双向同时旋转变速箱组件
CN213551389U (zh) 一种料理机驱动装置
CN210870982U (zh) 可兼用搅拌机的榨汁机
CN106821049A (zh) 多功能食物料理机
CN112403595A (zh) 一种饮料加工用椰子破壳机
CN216742661U (zh) 一种用于料理机的驱动装置
CN106690362A (zh) 一种螺旋山药片的制备装置
KR200189962Y1 (ko) 두 종류의 녹즙 스크류를 저속 및 고속으로 회전작동시킬 수있는 녹즙기
CN215655530U (zh) 一种橄榄油加工用原料粉碎装置
CN216652107U (zh) 厨师机
CN217338323U (zh) 一种使用可靠的食品加工机
CN221013002U (zh) 一种手动搅碎机
CN212213534U (zh) 一种厨房中心的传动装置
CN215605188U (zh) 新型多功能手持料理机及食材料理设备
CN102788125B (zh) 一种自动排渣榨汁机传动系统
CN218009284U (zh) 一种榨汁机双动力输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