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2066U -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 Google Patents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2066U
CN214742066U CN202120156976.3U CN202120156976U CN214742066U CN 214742066 U CN214742066 U CN 214742066U CN 202120156976 U CN202120156976 U CN 202120156976U CN 214742066 U CN214742066 U CN 214742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eccentric
pump body
body assembly
eccentric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569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会军
徐嘉
杨欧翔
余冰
赵海红
鲁树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01569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2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2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2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其中,泵体组件包括:气缸,具有进气部、内腔及滑片槽,进气部与滑片槽均与内腔连通;第一曲轴,包括长轴段和与长轴段连接的第一偏心段;第二曲轴,包括短轴段和与短轴段连接的第二偏心段;滚子,位于内腔中,滚子套设在第一偏心段和第二偏心段外;其中,第一偏心段的偏心量和第二偏心段的偏心量均为e,第一偏心段的半径和第二偏心段的半径相等。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不能兼具体型小和排量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领域。其中,曲轴的偏心部与滚子之间的尺寸关系直接影响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整体占用空间大小。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确保滚子能够套设在曲轴的偏心部外,偏心部的半径Re、偏心部的偏心量e、曲轴的长轴段的半径R1以及曲轴的短轴段的半径R2之间需要满足以下关系:Re-e>min(R1,R2),min(R1,R2)为R1和R2之间的最小值。
然而,若为了实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小型化设计,则需要减小偏心部的半径Re,为了满足上述关系,则偏心量e随之减小,导致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排量减小,降低了工作效率;若为了增大了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排量,则需要增大偏心量e,为了满足上述关系,则偏心部的半径Re随之增大,导致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整体占用空间增大。因此,上述设置导致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不能够兼具体型小和排量大这两特点,不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不能兼具体型小和排量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包括:气缸,具有进气部、内腔及滑片槽,进气部与滑片槽均与内腔连通;第一曲轴,包括长轴段和与长轴段连接的第一偏心段;第二曲轴,包括短轴段和与短轴段连接的第二偏心段;滚子,位于内腔中,滚子套设在第一偏心段和第二偏心段外;其中,第一偏心段的偏心量和第二偏心段的偏心量均为e,第一偏心段的半径和第二偏心段的半径相等。
进一步地,第一偏心段的高度H1与第二偏心段的高度H2之间满足以下关系:0.5≤H1/(H1+H2)≤0.8。
进一步地,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一过渡轴段,长轴段通过第一过渡轴段与第一偏心段连接,第一过渡轴段与长轴段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上法兰,设置在气缸的上方,上法兰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过孔段和第二过孔段,长轴段穿设在第一过孔段内,第一过渡轴段穿设在第二过孔段内。
进一步地,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二过渡轴段,短轴段通过第二过渡轴段与第二偏心段连接,第二过渡轴段与短轴段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下法兰,设置在气缸的下方,下法兰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三过孔段和第四过孔段,短轴段穿设在第三过孔段内,第二过渡轴段穿设在第四过孔段内。
进一步地,第一偏心段和第二偏心段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偏心段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第二偏心段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限位配合,以连接第一偏心段和第二偏心段;或者,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通过紧固件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为凹部,第二定位部为凸起,凸起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部为一个;或者,第一定位部为多个,多个第一定位部绕第一偏心段的中心轴间隔设置,第二定位部为多个,多个第一定位部与多个第二定位部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偏心段朝向第二偏心段的表面为第一倾斜面,第二偏心段朝向第一偏心段的表面为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相互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曲轴具有第一过液通道和与第一过液通道连通的第一出液部,第二曲轴具有第二过液通道和与第二过液通道连通的第二出液部,第一过液通道与第二过液通道连通;其中,位于第一过液通道内的润滑介质通过第一出液部进入至内腔中,位于第二出液部内的润滑介质通过第二出液部进入至内腔中。
进一步地,第一过液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之间呈第三夹角设置,第一孔段的延伸方向与长轴段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过液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孔段和第四孔段,第三孔段与第四孔段之间呈第四夹角设置,第三孔段的延伸方向与短轴段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孔段与第四孔段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过液通道的延伸方向与长轴段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过液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短轴段的延伸方向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流体机械,包括上述的泵体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第一曲轴的第一偏心段与第二曲轴的第二偏心段相对接,以形成偏心部,滚子套设在偏心部外且在偏心部的带动下运动,以实现泵体组件的吸气、压缩及排气动作。这样,在滚子与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分别将第一偏心段和第二偏心段伸入至滚子内,对接后的第一偏心段和第二偏心段形成偏心部,以实现滚子与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的装配,无需将滚子穿过长轴段和短轴段。其中,滚子与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的上述安装方式突破传统安装尺寸要求(偏心部的半径Re、偏心部的偏心量e、曲轴的长轴段的半径R1以及曲轴的短轴段的半径R2之间需要满足Re-e>min(R1,R2)),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不能兼具体型小和排量大的问题,在偏心部的半径Re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大偏心量e,进而增大了压缩机的排量,提升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泵体组件的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的局部主视图;
图4示出了图2中的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的局部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三的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的局部主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四的第一曲轴、第二曲轴及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组件的实施例五的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的局部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气缸;20、第一曲轴;21、长轴段;22、第一偏心段;221、第一定位部;222、第一倾斜面;23、第一过液通道;231、第一孔段;232、第二孔段;24、第一出液部;30、第二曲轴;31、短轴段;32、第二偏心段;321、第二定位部;322、第二倾斜面;33、第二过液通道;331、第三孔段;332、第四孔段;34、第二出液部;40、滚子;51、第一过渡轴段;52、第二过渡轴段;60、上法兰;61、第一过孔段;62、第二过孔段;70、下法兰;71、第三过孔段;72、第四过孔段;80、滑片;9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不能兼具体型小和排量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如图1至图4所示,泵体组件包括气缸10、第一曲轴20、第二曲轴30及滚子40。气缸10具有进气部、内腔及滑片槽,进气部与滑片槽均与内腔连通。第一曲轴20包括长轴段21和与长轴段21连接的第一偏心段22。第二曲轴30包括短轴段31和与短轴段31连接的第二偏心段32。滚子40位于内腔中,滚子40套设在第一偏心段22和第二偏心段32外。其中,第一偏心段22的偏心量和第二偏心段32的偏心量均为e,第一偏心段22的半径和第二偏心段32的半径相等。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曲轴20和第二曲轴30,第一曲轴20的第一偏心段22与第二曲轴30的第二偏心段32相对接,以形成偏心部,滚子40套设在偏心部外且在偏心部的带动下运动,以实现泵体组件的吸气、压缩及排气动作。这样,在滚子40与第一曲轴20和第二曲轴30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分别将第一偏心段22和第二偏心段32伸入至滚子40内,对接后的第一偏心段22和第二偏心段32形成偏心部,以实现滚子40与第一曲轴20和第二曲轴30的装配,无需将滚子40穿过长轴段21和短轴段31。其中,滚子40与第一曲轴20和第二曲轴30的上述安装方式突破传统安装尺寸要求(偏心部的半径Re、偏心部的偏心量e、曲轴的长轴段的半径R1以及曲轴的短轴段的半径R2之间需要满足Re-e>min(R1,R2)),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不能兼具体型小和排量大的问题,在偏心部的半径Re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大偏心量e,进而增大了压缩机的排量,提升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泵体组件的排量计算公式如下:V=π[Rc 2-(Rc-e)2]Hc,其中,Rc、Hc分别为气缸10的内半径和高度,增大偏心量e可实现相同泵体组件下更大排量设计,从而有助于压缩机的小型化设计。由于偏心部由第一偏心段22和第二偏心段32对接形成,即使Re-e≤min(R1,R2),也能够将滚子40安装在第一曲轴20和第二曲轴30上,进而使得泵体组件突破了传统安装尺寸要求,可在偏心量e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第一偏心段22和第二偏心段32的半径Re,以实现泵体组件的小型化设计,降低了加工成本。同时,上述设置也能够减小泵体组件的上、下法兰的相对滑动速度,从而降低摩擦功耗。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偏心段22的偏心量e指的是第一偏心段22的中心轴与长轴段21的中心轴之间的最短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偏心段32的偏心量e指的是第二偏心段32的中心轴与短轴段31的中心轴之间的最短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Re-e<min(R1,R2),在不增大第一偏心段22和第二偏心段32的半径Re的前提下,上述设置增大了第一曲轴20和第二曲轴30的偏心量e的值,从而实现泵体组件的大排量的设计。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一曲轴20和第二曲轴3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泵体组件的加工成本。
可选地,第一偏心段22的高度H1与第二偏心段32的高度H2之间满足以下关系:0.5≤H1/(H1+H2)≤0.8。这样,上述设置既能够保证第一偏心段22具有足够的配合长度用于传递动力,也可合理分配滚子40受到的作用力,进而提升了泵体组件的运行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曲轴20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曲轴20转动,以带动滚子40运动,滚子40再带动第二曲轴30转动,进而实现泵体组件的吸气、压缩及排气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H1/(H1+H2)=0.5,以使第一曲轴20和第二曲轴30的加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H1/(H1+H2)的取值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H1/(H1+H2)=0.55、或H1/(H1+H2)=0.6、或H1/(H1+H2)=0.65、或H1/(H1+H2)=0.7、或H1/(H1+H2)=0.75、或H1/(H1+H2)=0.8。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偏心段22的高度方向与泵体组件的高度方向一致,第二偏心段32的高度方向与泵体组件的高度方向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曲轴20和第二曲轴30均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偏心段22和第二偏心段32均与滚子40间隙配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一过渡轴段51和上法兰60。其中,长轴段21通过第一过渡轴段51与第一偏心段22连接,第一过渡轴段51与长轴段21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上法兰60设置在气缸10的上方,上法兰6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过孔段61和第二过孔段62,长轴段21穿设在第一过孔段61内,第一过渡轴段51穿设在第二过孔段62内。这样,在不增大第一偏心段22的半径Re的前提下,上述设置一方面增大了偏心量e的值,从而实现泵体组件的大排量的设计;另一方面使得第一曲轴2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一曲轴20的加工成本。同时,上述设置实现了上法兰60对长轴段21在径向上的限位,确保长轴段21绕其中心轴转动,也避免第一过渡轴段51与上法兰60之间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第一曲轴20的正常转动,提升了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孔段62的孔径大于第一过孔段61的孔径,且第一过孔段61和第二过孔段62同轴设置。
如图1至图4所示,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二过渡轴段52和下法兰70。其中,短轴段31通过第二过渡轴段52与第二偏心段32连接,第二过渡轴段52与短轴段31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下法兰70设置在气缸10的下方,下法兰7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三过孔段71和第四过孔段72,短轴段31穿设在第三过孔段71内,第二过渡轴段52穿设在第四过孔段72内。这样,在不增大第二偏心段32的半径Re的前提下,上述设置一方面增大了偏心量e的值,从而实现泵体组件的大排量的设计;另一方面使得第二曲轴3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第二曲轴30的加工成本。同时,上述设置实现了下法兰70对短轴段31在径向上的限位,确保短轴段31绕其中心轴转动,也避免第二过渡轴段52与下法兰70之间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第二曲轴30的正常转动,提升了泵体组件的运行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过孔段72的孔径大于第三过孔段71的孔径,且第三过孔段71和第四过孔段72同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偏心段22和第二偏心段32同轴设置。具体地,第一偏心段22在第二偏心段32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偏心段32上,一方面确保第一偏心段22和第二偏心段32能够装入至滚子40内;另一方面使得第一偏心段22能够通过滚子40带动第二曲轴30转动,减小了泵体组件内的摩擦损耗,提升了泵体组件的运行效率。
如图4所示,第一曲轴20具有第一过液通道23和与第一过液通道23连通的第一出液部24,第二曲轴30具有第二过液通道33和与第二过液通道33连通的第二出液部34,第一过液通道23与第二过液通道33连通。其中,位于第一过液通道23内的润滑介质通过第一出液部24进入至内腔中,位于第二出液部34内的润滑介质通过第二出液部34进入至内腔中。这样,在泵体组件运行过程中,润滑介质能够通过第二过液通道33的下端进入至第二过液通道33内,并可通过第一出液部24和第二出液部34排出,以用于对滚子40与气缸10之间进行润滑,进而降低了泵体组件的摩擦能耗,提升了泵体组件的工作效率。
具体地,第一出液部24设置在第一偏心段22上且与第一过液通道23的进液端连通,第二过液通道33的出液端与第一过液通道23的进液端连通,第二出液部34设置在第二偏心段32上且与第二过液通道33的出液端连通。这样,上述设置确保进入至第一过液通道23和第二过液通道33内的润滑介质能够顺畅地流动,提升了润滑介质对泵体组件的润滑可靠性。
如图4所示,第一过液通道2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段231和第二孔段232,第一孔段231与第二孔段232之间呈第三夹角设置,第一孔段231的延伸方向与长轴段21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过液通道3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孔段331和第四孔段332,第三孔段331与第四孔段332之间呈第四夹角设置,第三孔段331的延伸方向与短轴段31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孔段232与第四孔段332连通。这样,第二孔段232和第四孔段332的上述设置能够第一过液通道23的内表面与第一偏心段22的外表面之间、第二过液通道33的内表面与第二偏心段32的外表面之间的结构厚度,提升了第一曲轴20和第二曲轴30的结构强度,进而延长了泵体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孔段232朝向第一偏心段22延伸,第四孔段332朝向第二偏心段32延伸。
具体地,表1给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与本实施例中的泵体组件的关键尺寸与摩擦性能对比情况,其中,摩擦功耗为国标GB 15765中B类压缩机制冷量在工况为60Hz运行时的仿真结果。在相同的气缸尺寸、曲轴长短轴轴径下,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的排量10.2mL已达到极限,而本实施例中的泵体组件的排量可达13.0mL,提升了27%。同时,偏心部半径Re(第一偏心段22的半径Re、第二偏心段32的Re)可由10.3mm减小至87.8mm,进而使得偏心部摩擦功耗由14.5W降低至11.2W,降低了22%。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泵体组件对压缩机小型化、高效化及降低成本具有显著意义。
表1现有技术中的泵体组件与本实施例中的泵体组件的关键尺寸与摩擦性能对比
Figure BDA0002908099300000071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流体机械(未示出),包括上述的泵体组件。
可选地,流体机械为压缩机。
如图1所示,泵体组件还包括滑片80。其中,气缸10具有滑片槽,滑片80可滑动地设置在滑片槽内,且滑片80朝向滚子40的一端与滚子40相贴合设置。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泵体组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泵体组件的结构不同。
可选地,第一偏心段2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221,第二偏心段3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321,第一定位部221与第二定位部321限位配合,以连接第一偏心段22和第二偏心段32;或者,第一定位部221和第二定位部321通过紧固件90连接。这样,第一偏心段22与第二偏心段32连接,第二偏心段32的动力来源于第一偏心段22和滚子40,下法兰70用于对第二曲轴30进行支撑,进而提升了泵体组件的结构稳定性,确保泵体组件能够平稳地运行。
如图5所示,第一偏心段2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221,第二偏心段3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321,第一定位部221与第二定位部321限位配合,以连接第一偏心段22和第二偏心段32。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偏心段22和第二偏心段32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其中,第一定位部221和第二定位部321间隙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221为凹部,第二定位部321为凸起,凸起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限位配合。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定位部221和第二定位部32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泵体组件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可选地,第一定位部221为一个;或者,第一定位部221为多个,多个第一定位部221绕第一偏心段22的中心轴间隔设置,第二定位部321为多个,多个第一定位部221与多个第二定位部321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定位部221和第二定位部321的设置更加灵活,以满足不同使用工况和使用需求,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中的泵体组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第一定位部221和第二定位部321的结构不同。
如图6所示,第一定位部221为凸起,第二定位部321为凹部,凸起伸入至凹部内且与凹部限位配合。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定位部221和第二定位部32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泵体组件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中的泵体组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第一定位部221和第二定位部321的连接方式不同。
如图7所示,第一定位部221和第二定位部321通过紧固件90连接。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偏心段22和第二偏心段32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其中,第一定位部221和第二定位部321间隙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221和第二定位部321均为销钉孔,紧固件90为销钉。
如图7所示,第一过液通道23的延伸方向与长轴段21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过液通道33的延伸方向与短轴段31的延伸方向一致。这样,上述设置避免第一过液通道23与第一定位部221之间、第二过液通道33与第二定位部321之间发生结构干涉而影响润滑介质的正常流动。
实施例五
实施例五中的泵体组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泵体组件的结构不同。
如图8所示,第一偏心段22朝向第二偏心段32的表面为第一倾斜面222,第二偏心段32朝向第一偏心段22的表面为第二倾斜面322,第一倾斜面222与第二倾斜面322相互贴合设置。这样,待第一偏心段22与第二偏心段32对接在一起时,第一倾斜面222与第二倾斜面322相互贴合设置,以通过第一倾斜面222带动第二倾斜面322运动,以使第二曲轴30相对于下法兰70转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泵体组件包括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第一曲轴的第一偏心段与第二曲轴的第二偏心段相对接,以形成偏心部,滚子套设在偏心部外且在偏心部的带动下运动,以实现泵体组件的吸气、压缩及排气动作。这样,在滚子与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分别将第一偏心段和第二偏心段伸入至滚子内,对接后的第一偏心段和第二偏心段形成偏心部,以实现滚子与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的装配,无需将滚子穿过长轴段和短轴段。其中,滚子与第一曲轴和第二曲轴的上述安装方式突破传统安装尺寸要求(偏心部的半径Re、偏心部的偏心量e、曲轴的长轴段的半径R1以及曲轴的短轴段的半径R2之间需要满足Re-e>min(R1,R2)),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不能兼具体型小和排量大的问题,在偏心部的半径Re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大偏心量e,进而增大了压缩机的排量,提升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10),具有进气部、内腔及滑片槽,所述进气部与所述滑片槽均与所述内腔连通;
第一曲轴(20),包括长轴段(21)和与所述长轴段(21)连接的第一偏心段(22);
第二曲轴(30),包括短轴段(31)和与所述短轴段(31)连接的第二偏心段(32);
滚子(40),位于所述内腔中,所述滚子(40)套设在所述第一偏心段(22)和所述第二偏心段(32)外;
其中,所述第一偏心段(22)的偏心量和所述第二偏心段(32)的偏心量均为e,所述第一偏心段(22)的半径和所述第二偏心段(32)的半径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段(22)的高度H1与所述第二偏心段(32)的高度H2之间满足以下关系:0.5≤H1/(H1+H2)≤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
第一过渡轴段(51),所述长轴段(21)通过所述第一过渡轴段(51)与所述第一偏心段(22)连接,所述第一过渡轴段(51)与所述长轴段(21)之间呈第一夹角设置;
上法兰(60),设置在所述气缸(10)的上方,所述上法兰(6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过孔段(61)和第二过孔段(62),所述长轴段(21)穿设在所述第一过孔段(61)内,所述第一过渡轴段(51)穿设在所述第二过孔段(6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
第二过渡轴段(52),所述短轴段(31)通过所述第二过渡轴段(52)与所述第二偏心段(32)连接,所述第二过渡轴段(52)与所述短轴段(31)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
下法兰(70),设置在所述气缸(10)的下方,所述下法兰(7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三过孔段(71)和第四过孔段(72),所述短轴段(31)穿设在所述第三过孔段(71)内,所述第二过渡轴段(52)穿设在所述第四过孔段(7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段(22)和所述第二偏心段(32)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段(2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221),所述第二偏心段(3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部(321),所述第一定位部(221)与所述第二定位部(321)限位配合,以连接所述第一偏心段(22)和所述第二偏心段(32);或者,所述第一定位部(22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321)通过紧固件(9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21)为凹部,所述第二定位部(321)为凸起,所述凸起伸入至所述凹部内且与所述凹部限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221)为一个;或者,所述第一定位部(2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221)绕所述第一偏心段(22)的中心轴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定位部(3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部(221)与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部(321)一一对应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段(22)朝向所述第二偏心段(32)的表面为第一倾斜面(222),所述第二偏心段(32)朝向所述第一偏心段(22)的表面为第二倾斜面(322),所述第一倾斜面(222)与所述第二倾斜面(322)相互贴合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轴(20)具有第一过液通道(23)和与所述第一过液通道(23)连通的第一出液部(24),所述第二曲轴(30)具有第二过液通道(33)和与所述第二过液通道(33)连通的第二出液部(34),所述第一过液通道(23)与所述第二过液通道(33)连通;其中,位于所述第一过液通道(23)内的润滑介质通过所述第一出液部(24)进入至所述内腔中,位于所述第二出液部(34)内的润滑介质通过所述第二出液部(34)进入至所述内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液通道(2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段(231)和第二孔段(232),所述第一孔段(231)与所述第二孔段(232)之间呈第三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孔段(2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轴段(2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过液通道(3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孔段(331)和第四孔段(332),所述第三孔段(331)与所述第四孔段(332)之间呈第四夹角设置,所述第三孔段(3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短轴段(3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孔段(232)与所述第四孔段(332)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液通道(2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长轴段(2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过液通道(3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短轴段(31)的延伸方向一致。
13.一种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
CN202120156976.3U 2021-01-20 2021-01-20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Active CN214742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56976.3U CN214742066U (zh) 2021-01-20 2021-01-20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56976.3U CN214742066U (zh) 2021-01-20 2021-01-20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2066U true CN214742066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40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56976.3U Active CN214742066U (zh) 2021-01-20 2021-01-20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20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52392B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211397889U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WO2020173118A1 (zh) 泵送组件、压缩机及空调设备
CN105545736A (zh) 转缸活塞压缩机的泵体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WO2021004294A1 (zh) 泵体结构、压缩机及换热设备
WO2020125093A1 (zh) 泵体组件及转缸活塞压缩机
WO2019196949A1 (zh) 用于压缩机曲轴的偏心轴套、曲轴、曲轴组件及压缩机
CN214742066U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WO2022116577A1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WO2021004296A1 (zh) 压缩机及换热设备
CN112727766A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KR20010051341A (ko) 스크롤기계용 원뿔형 허브 베어링
WO2020034511A1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8916045B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JPS63280875A (ja) 斜板式圧縮機の吸入ガス案内機構
CN107503940B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JP3982697B2 (ja) 圧縮機
WO2020052128A1 (zh) 泵体及滑片式压缩机
WO2023035643A1 (zh) 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14036117U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CN110360103A (zh) 涡旋压缩机、空调器及车辆
CN112302906B (zh) 曲轴组件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04877852U (zh) 泵体组件、直线式压缩机、制冷系统和热泵系统
CN214742065U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WO2020083310A1 (zh) 旋转机械的供油机构以及旋转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