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1567U -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41567U CN214741567U CN202121457858.2U CN202121457858U CN214741567U CN 214741567 U CN214741567 U CN 214741567U CN 202121457858 U CN202121457858 U CN 202121457858U CN 214741567 U CN214741567 U CN 2147415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in
- reaction bin
- protective cover
- automobile exhaust
- back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包括连通发动机排气管的底座,所述底座端部连通反应仓的进气口,反应仓的出气口处安装有减流板;反应仓周面上开设有回流孔;所述反应仓安装在第一保护罩内且其出气口与第一保护罩内的回流仓相连通,反应仓与第一保护罩内壁间留有回流间隙;所述第一保护罩端部连接第二保护罩,回流仓连通第二保护罩内可拆卸设置的过滤装置;所述反应仓、减流板和第一保护罩均采用耐高温、透明的非金属材质。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尾气处理效率高的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气处理排放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燃油汽车的尾气中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及固体颗粒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目前汽车尾气净化应用广泛的是三元催化器,利用铂、铑、钯三种元素将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还原成无害气体,但是目前铂、铑、钯三种金属为稀有金属、成本高,而且在尾气催化处理的过程中粉尘以及未完全燃烧的油类会堆积到三元催化器中,影响催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尾气处理效率高的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包括连通发动机排气管的底座,所述底座端部连通反应仓的进气口,反应仓的出气口处安装有减流板;反应仓周面上开设有回流孔;所述反应仓安装在第一保护罩内且其出气口与第一保护罩内的回流仓相连通,反应仓与第一保护罩内壁间留有回流间隙;所述第一保护罩端部连接第二保护罩,回流仓连通第二保护罩内可拆卸设置的过滤装置;所述反应仓、减流板和第一保护罩均采用耐高温、透明的非金属材质。
优选地,所述反应仓可拆卸安装在第一保护罩内。
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交替设置的海绵层和活性炭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护罩外壁上开设有密封门。
优选地,所述反应仓形状为两端开口的球形。
优选地,所述减流板形状为锥形,减流板上均匀开设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罩形状为葫芦状,葫芦状的凹陷处与反应仓的出气口的贴合处留有回流间隙。
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靠近回流仓的一端首先设置海绵层,然后设置活性炭层。
优选地,所述密封门通过滑槽在第二保护罩上滑动推拉,并且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尾气中携带的高温热量,尾气携带的火花,以及反应仓自身特殊的透明、耐高温、发光材质综合作用下尾气中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发生高温化学反应,后过滤装置将尾气的剩余成分过滤吸收,排出无害气体,未使用三元催化器中的稀有金属,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将反应仓设计为两端开口的球状,减流板设计为锥形,第一保护罩形状为葫芦状,且葫芦状的凹陷处与反应仓的出气口贴合且留有回流间隙。汽车尾气在流出出气口时流速大于第一保护罩中空气的流速,根据伯努利方程可以知道:流速大,压力小,回流仓中的空气会对反应仓中的气体施压并且出现气体回流现象,确保反应仓内的尾气能够完全反应,反应彻底,尾气处理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靠近回流仓的一端首先设置海绵层,然后设置活性炭层。汽车尾气中的粉尘以及未完全燃烧的油类首先被海绵层吸收过滤,然后在反应仓生成的光化学烟雾被后续的活性炭吸附,能够提高光化学烟雾的吸附效率,而且可以通过密封门将过滤装置拆除清洗,能够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保护罩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1、底座;2、反应仓;3、减流板;4、回流仓;5、海绵层;6、活性炭层;7、第二保护罩;8、密封门;9、回流间隙;10、第一保护罩;21、回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包括连通发动机排气管的底座1,底座1端部固定连通反应仓2左端的进气口,反应仓2形状为两端开口的球形,反应仓2周面上开设有回流孔21;反应仓2右端的出气口处安装有减流板3。特别的本装置反应仓2、减流板3和第一保护罩10均采用耐高温、透明的非金属材质,如耐高温聚合物、耐高温玻璃等,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材质引起高温下产生其他反应物杂质的问题,而且非金属材质不会出现生锈等现象。汽车尾气通过底座1从左侧进入反应仓2中,由于尾气中携带有火花,反应仓2中有害气体可进行高温化学反应,大大降低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尤其,本装置反应仓2、减流板3和第一保护罩10亦可采用耐高温、透明且遇高温可自发光的材质,在反应仓2和减流板3特殊非金属材质的发光照射下,反应仓2中高温反应更加彻底。
其中减流板3形状为尖端朝向反应仓2的锥形,减流板3上均匀开设有通孔,通过锥形的减流板3缓流作用,可增长反应仓2中尾气发生高温反应时间,反应更加充分。
第一保护罩10的端口可拆卸安装固定在底1上,进而使反应仓2设于第一保护罩10内且其出气口与第一保护罩10内的回流仓4相连通,第一保护罩10形状为葫芦状,葫芦状的凹陷处与反应仓2的出气口的贴合处留有回流间隙9。反应仓2中高温反应后气体向右喷射进入回流仓4和第二保护罩7的同时,根据伯努利方程,会有微量气体沿两个保护罩的内壁向左回流,依次通过回流间隙9和反应仓2周面的回流孔21进入反应仓2中重新进行高温反应。之后过滤装置将尾气的剩余成分过滤吸收,排出无害气体,未使用三元催化器中的稀有金属,成本低。
第一保护罩10端部连接第二保护罩7,回流仓4连通第二保护罩7内可拆卸设置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包括交替设置的海绵层5和活性炭层6。靠近回流仓4的一端首先设置海绵层5,然后设置活性炭层6。第二保护罩7外壁上开设有密封门8。密封门8通过滑槽在第二保护罩7上滑动推拉,并且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在使用该装置前,首先将锥形减流板3固定在反应仓2的出气口上,后将反应仓2固定在底座1上;将密封门8通过第二保护罩7上的滑槽拉出后,海绵层5、活性炭层6依次交替装在第二保护罩7的内部,将密封门8推回到第二保护罩7的外壁上,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将第一保护罩10的端口固定在底座1上;将底座1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处,第二保护罩7的出口外接汽车尾气排气管的出口处。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汽车尾气携带有火花、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及固体颗粒物由燃烧缸经发动机排气管进入到反应仓2中,在尾气中携带的高温热量,尾气携带的火花,以及反应仓2自身特殊的透明、耐高温、发光材质综合作用下尾气发生高温化学反应,一方面氧气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另一方面氧气与一氧化碳在火花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因反应仓2设计为两端开口的球状,减流板3设计为锥形,第一保护罩10形状为葫芦状,且葫芦状的凹陷处与反应仓2的出气口紧密贴合且留有回流间隙9;根据伯努利方程可以知道:流速大,压力小,回流仓4中的空气会对反应仓2流出的气体施压并且出现气体回流现象,确保了尾气在反应仓2内充分反应。反应后的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甲醛、过氧乙酰基硝酸酯、含铅化合物及固体颗粒物。以上物质经回流仓4进入第二保护罩7中,海绵层5将固体颗粒物以及未完全燃烧的油类进行吸附,二氧化氮、甲醛、过氧乙酰基硝酸酯、含铅化合物经过活性炭层6的过滤吸附后排到空气中,大大降低了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
Claims (9)
1.一种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发动机排气管的底座,所述底座端部连通反应仓的进气口,反应仓的出气口处安装有减流板;反应仓周面上开设有回流孔;所述反应仓安装在第一保护罩内且其出气口与第一保护罩内的回流仓相连通,反应仓与第一保护罩内壁间留有回流间隙;所述第一保护罩端部连接第二保护罩,回流仓连通第二保护罩内可拆卸设置的过滤装置;所述反应仓、减流板和第一保护罩均采用耐高温、透明的非金属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仓可拆卸安装在第一保护罩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交替设置的海绵层和活性炭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罩外壁上开设有密封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仓形状为两端开口的球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流板形状为锥形,减流板上均匀开设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罩形状为葫芦状,葫芦状的凹陷处与反应仓的出气口的贴合处留有回流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靠近回流仓的一端首先设置海绵层,然后设置活性炭层。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门通过滑槽在第二保护罩上滑动推拉,并且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56448 | 2020-10-12 | ||
CN2020222564483 | 2020-10-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41567U true CN214741567U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630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57858.2U Active CN214741567U (zh) | 2020-10-12 | 2021-06-29 |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41567U (zh) |
-
2021
- 2021-06-29 CN CN202121457858.2U patent/CN2147415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54668Y (zh) | 一种发动机尾气净化消声器 | |
KR20110025133A (ko) | 배기가스 정화 장치 | |
CN214741567U (zh) | 一种汽车尾气处理排放装置 | |
CN108625931A (zh) | 低速机有效尾气处理装置 | |
CN110513176B (zh) | 一种重型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 | |
CN114607491A (zh) | 一种氧化亚氮的后处理装置、车辆后处理系统和车辆 | |
CN104234791A (zh) | 尾气过滤器 | |
CN208534577U (zh) | 低速机有效尾气处理装置 | |
CN204591413U (zh) | 一种机车尾气净化消音装置 | |
CN111156073A (zh) | 一种用于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的新型尾气净化装置 | |
CN203978566U (zh) | 一种插入式汽车催化器装置 | |
CN201354667Y (zh) | 发动机尾气净化消声器 | |
CN105927343A (zh) | 一种内燃机排气装置 | |
CN107227997A (zh) | 排放标准高的灭火型尾气过滤器 | |
CN106481386A (zh) | 净化效果好的尾气过滤器 | |
CN107227996A (zh) | 有效除氮氧化物的净化效果好的尾气过滤器 | |
EP3179065B1 (en) | Catalytic converter | |
CN219932292U (zh) | 一种防爆发动机用尾气净化器 | |
CN104213957A (zh) | 降噪型尾气过滤器 | |
CN215369989U (zh) | 耐老化汽车发动机气室总成 | |
CN216477524U (zh) | 一种柴油机尾气排放净化装置 | |
CN212523677U (zh) | 发动机试验台架尾气净化处理装置 | |
CN204152603U (zh) | 降噪型尾气过滤器 | |
CN2705606Y (zh) | 内燃机尾气净化消音器 | |
CN210087445U (zh) | 一种汽车尾气排放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