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29143U - 车辆侧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侧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29143U
CN214729143U CN202120650851.6U CN202120650851U CN214729143U CN 214729143 U CN214729143 U CN 214729143U CN 202120650851 U CN202120650851 U CN 202120650851U CN 214729143 U CN214729143 U CN 214729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heel
end portion
clamping member
ar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085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口奈津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5085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29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29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29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侧部构造,可仅在车宽方向进行进行端部和夹持构件之间的拆装,操作性变得更好,并且也可大幅减少零件在拆卸过程中受损或遗失等可能性,从而提升组装效率和品质。所述车辆侧部构造包括:轮拱保护构件,安装在车辆的外部侧面板以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覆盖所述外部侧面板的一部分,且具备遵循后轮的轮廓而形成的本体部以及从所述本体部的前端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折而延伸的端部,所述端部设置有裂缝部;以及夹持构件,安装在所述裂缝部;且通过将所述夹持构件安装在所述裂缝部,所述轮拱保护构件的所述端部紧固在所述外部侧面板的下表面且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端部被夹持在所述外部侧面板的所述下表面和所述夹持构件之间。

Description

车辆侧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侧部构造,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等车辆的车辆侧部构造。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具有一种安装到车辆侧门的边缘上以便和侧门一起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覆盖轮拱的轮拱保护器,轮拱在侧门关闭时形成用于轮罩的边缘。在部分的车辆类型中,轮拱保护器用来在侧门关闭时从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覆盖轮拱。轮拱形成在构成车身的外板的主体面板上,现有技术中也存在用于使用轮拱保护器来覆盖轮拱的方法。
此外,现有技术中,也存在车辆侧部构造构成为,构成用于接收后轮的轮罩的边缘的轮拱形成在车辆主体面板上。沿着轮拱形成弧形形状的切口部分位于侧门的边缘上的下后部分上。轮拱保护器被附接到侧门的后表面上,并形成弧形形状以遵循切口部分。轮拱保护器是由硬树脂整体形成的模制物品。在车辆的侧门关闭时,车辆主体面板和侧门的后表面之间的间隙通过遮挡板覆盖。遮挡板与拐角的一部分形成整体,并因此轮拱保护器的整体是刚性的。
此外,现有技术中,也存在车辆侧部构造构成为,通过轮口嵌条的固定结构将轮口嵌条固定到形成于保险杠上的圆弧状轮口上,使固定在保险杠的轮口上的轮口嵌条的车宽方向的尺寸较小,又能将轮口嵌条固定,并使其与轮口之间不产生间隙。
此外,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种轮拱结构,通过轮拱结构,轮拱保护器可以准确的从外板连接到保险杠。其中,在轮拱保护器的下端设置有锁定爪,在保险杠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锁定锁定爪的锁定部,因此,通过锁定爪锁定在锁定部可将轮拱保护器的下端设置在保险杠的下端。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虽然有提出通过设置在轮拱保护器的下端的锁定爪锁定在设置在保险杠的下端的锁定部,可将轮拱保护器的下端准确地固定在保险杠的下端,然而,当需要拆下轮拱保护器的下端时,必须要先利用工具将轮拱保护器的锁定爪和保险杠的锁定部之间的锁定进行解除,并且锁定爪与锁定部之间进行解除过程中,由于锁定爪与锁定部之间的锁紧方向与轮拱保护器的下端的拉出方向不同,因此操作性不佳,且在拆装过程中零件可能会受损或遗失等,导致组装作业复杂化,增加人工成本且耗时。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方面而成,提供一种车辆侧部构造,安装在车辆的外部侧面板的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设置裂缝部,利用夹持构件经由裂缝部将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固定到外部侧面板的下表面,在夹持构件固定在外部侧面板的状态下,通过裂缝部的设置,可将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在车宽方向上朝车辆的外侧拉开,即可使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与外部侧面板之间进行拆装。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侧部构造,包括:轮拱保护构件,安装在车辆的外部侧面板以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覆盖所述外部侧面板的一部分,且具备遵循后轮的轮廓而形成的本体部以及从所述本体部的前端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折而延伸的端部,所述端部设置有裂缝部;以及夹持构件,安装在所述裂缝部;且通过将所述夹持构件安装在所述裂缝部,所述轮拱保护构件的所述端部紧固在所述外部侧面板的下表面且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端部被夹持在所述外部侧面板的所述下表面和所述夹持构件之间。
如此,在工厂进行组装作业时,当进行车辆检查测试等作业过程中需要将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拆下时,即使轮拱保护构件在上下方向上有利用夹持构件固定在外部侧面板上,仅需将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沿车宽方向朝向外侧拉开,使轮拱保护构件弹性变形而其端部将由裂缝部从夹持构件和外部侧面板的下表面之间穿过而端部可轻易的被拆下,无需将夹持构件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拆卸等作业,即可拆装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由于不需要作零件的拆卸锁紧等作业,使得操作性变得更好,并且也可大幅减少零件在拆卸过程中受损或遗失等可能性,从而提升组装效率和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轮拱保护构件的所述端部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朝前方延伸的夹持构件安装部,所述裂缝部形成在所述夹持构件安装部。
如此,通过将夹持构件安装部设置在端部的在前后方向上的朝向前方延伸的位置,夹持构件可以被固定在外部侧面板的不会干扰到其他构件的位置,而且由于设置成仅使夹持构件安装部的部位突出,因此,在使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脱离或安装的过程中,稍微弯曲地对轮拱保护构件在车宽方向上拉开即可完成,从而提高可使用性及操作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构件安装部形成为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从下方朝上方凹入的凹槽,所述裂缝部形成在所述凹槽的底。
如此,通过将夹持构件安装部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从下方朝上方凹入的凹槽,可以对夹持构件起保护作用,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夹持构件位在凹槽内,夹持构件没有从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朝向下方突出,故能够防止设置在凹槽内的夹持构件被碰撞而损坏,从而能够提高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裂缝部形成为从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外侧朝向所述内侧扩大且延伸,而在所述端部的内侧端缘形成开口。
如此,通过将裂缝部设置成在端部的内侧端缘形成开口,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可经由在内侧端缘所形成的开口插入或抽离,提高可使用性和操作性。
[实用新型的效果]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侧部构造,安装在车辆的外部侧面板的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设置裂缝部,利用夹持构件经由裂缝部将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固定到外部侧面板的下表面,在夹持构件固定在外部侧面板的状态下,通过裂缝部的设置,可将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在车宽方向上朝车辆的外侧拉开,即可使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与外部侧面板之间进行拆装。如此,通过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的裂缝部的设置,可仅在车宽方向进行类似插拔动作即可简便的进行端部和夹持构件之间的脱离和安装,不需要作零件的拆卸锁紧等作业,使得操作性变得更好,并且也可大幅减少零件在拆卸过程中受损或遗失等可能性,从而提升组装效率和品质。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车辆侧部构造安装在车身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车辆侧部构造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车辆侧部构造的端部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车辆侧部构造的端部上安装有夹持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车辆侧部构造的端部被拆卸后夹持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辆侧部构造
102:外部侧面板
102L:下表面
110:轮拱保护构件
112:本体部
114:端部
114A:夹持构件安装部
114E:内侧端缘
114N:开口
114R:凹槽
114S:裂缝部
120:夹持构件
ARCH:轮拱
P:拉出方向
X:前后方向
Y:车宽方向
Z: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共同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当提及个数、量等时,除了有特殊的记载以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一限于该个数、量等。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各构成要素除了有特殊的记载以外,对本实用新型来说不一定是必须的。另外,以下当存在多个实施方式时,除了有特殊的记载以外,能够适当地组合各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从最初就是预先确定的。
以下,利用附图描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侧部构造的结构。在附图中,将车辆的上下方向用Z来表示,将车辆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用Y来表示,将车辆的前后方向用X来表示,其中上下方向Z、车宽方向Y和前后方向X互相垂直。
本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辆侧部构造,例如混合动力汽车(hybridelectric vehicle(HEV))或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等车辆的车辆侧部构造,包括轮拱保护构件,轮拱保护构件用于从车辆的车宽方向的外侧覆盖轮拱,轮拱是设置在轮罩的边缘。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种车辆侧部构造安装在车身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车辆侧部构造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车辆侧部构造的端部的示意图。图4是图2的车辆侧部构造的端部上安装有夹持构件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车辆侧部构造的端部被拆卸后夹持构件的示意图。
请参考图1,车辆的车辆侧部构造100包括轮拱保护构件110,轮拱保护构件110用于从车辆的车宽方向Y的外侧覆盖轮拱ARCH,轮拱ARCH的形状是遵循车辆的后轮的轮廓而设置。如图1到图4所示,车辆侧部构造100包括轮拱保护构件(wheel arch protector)110和夹持构件(clip member)120。轮拱保护构件110安装在车辆的外部侧面板(outer panel)102。轮拱保护构件110由本体部112以及端部114构成。其中,本体部112以从车宽方向Y的外侧覆盖外部侧面板102的一部分,且本体部112具备遵循后轮的轮廓而形成的形状,端部114从本体部112的前端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折而延伸,并且端部114上设置有裂缝部(slit)114S。如图3所示,图3中为方便说明,将夹持构件省略而仅示出端部上设置的裂缝部。夹持构件120可安装在裂缝部114S。夹持构件120固定在车身的外部侧面板102上,且夹持构件120的固定位置为要将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固定到外部侧面板102的位置,以使夹持构件120能够安装在裂缝部114S。
如图4所示,通过将夹持构件120安装在裂缝部114S,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紧固在外部侧面板102的下表面(lower surface)102L且形成为在上下方向Z上端部114被夹持在外部侧面板102的下表面102L和夹持构件120之间。
如此,在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形成为从本体部112的前端朝向车宽方向Y的内侧弯折而延伸并且在端部114上形成裂缝部114S,以使夹持构件120能够穿过裂缝部114S而固定在外部侧面板102的下表面102L上。通过夹持构件120的夹持功能,使端部114在上下方向Z上被夹持在外部侧面板102的下表面102L和夹持构件120之间。换言之,当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安装在外部侧面板102时,在上下方向Z上从下方到上方依序的有夹持构件120、形成有裂缝部114S的端部114和车辆的外部侧面板102的下表面102L。
由于裂缝部114S是形成在从本体部112的前端朝向车宽方向Y的内侧弯折而延伸的端部114,故仅将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朝向车宽方向Y的外侧拉开(pull),如沿图3所示的拉开方向P将端部114拉开,即可将端部114从安装在裂缝部114S的夹持构件120脱离。此时,如图5所示,无需动到固定在外部侧面板102上的夹持构件120,由于夹持构件120的锁固并不需要被解除故无需使用工具拆除夹持构件120,亦即夹持构件120可以原封不动的留在原位而使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与夹持构件120脱离,以使端部114拆卸。
另一方面,仅将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朝向车宽方向Y的内侧通过裂缝部114S插入,亦即沿拉开方向P的反方向,即可将端部114固定到安装在裂缝部114S的夹持构件120,此时同样的无需动到固定在外部侧面板102上的夹持构件120,亦即夹持构件120可以原封不动的留在原位而将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进行安装。
在工厂进行组装作业时,当进行车辆检查测试等作业过程中需要将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拆下时,即使轮拱保护构件110在上下方向Z上有利用夹持构件120固定在外部侧面板102上,仅需将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沿车宽方向Y朝向外侧(例如沿图3所示的拉开方向P)拉开,使轮拱保护构件110弹性变形而其端部114将由裂缝部114S从夹持构件120和外部侧面板102的下表面102L之间穿过而端部114可轻易的被拆下,如图5所示,无需将夹持构件120在上下方向Z上进行拆卸等作业,即可拆装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
如此,通过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的裂缝部114S的设置,可仅在车宽方向Y进行类似插拔动作即可简便的进行端部114和夹持构件120之间的脱离和安装,不需要作零件的拆卸锁紧等作业,使得操作性变得更好,并且也可大幅减少零件在拆卸过程中受损或遗失等可能性,从而提升组装效率和品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设置有在前后方向X上朝前方延伸的夹持构件安装部114A,裂缝部114S形成在夹持构件安装部114A。如图3所示,端部114是从轮拱保护构件110的本体部112的前端朝向车宽方向Y上的内侧弯折而延伸的部位,而使端部114的部位在前后方向X上朝向车辆的前方(亦即朝向远离后轮的方向)延伸,以使将该延伸的部位作为夹持构件安装部114A,裂缝部114S即设置在夹持构件安装部114A,安装时将夹持构件120安装在裂缝部114S。
如此,通过将夹持构件安装部114A设置在端部114的在前后方向X上的朝向前方延伸的位置,夹持构件120可以被固定在外部侧面板102的不会干扰到设置在轮拱ARCH上的其他构件的位置,而且由于设置成仅使夹持构件安装部114A的部位突出,故能够使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的部位的刚性稍微降低,因此,在使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脱离或安装的过程中,稍微弯曲地对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在车宽方向Y上拉开即可完成,从而提高可使用性及操作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构件安装部114A形成为在上下方向Z上从下方朝上方凹入的凹槽(recess)114R,裂缝部114S形成在凹槽114R的底部。如图3及图4所示,夹持构件安装部114A设置成朝向车身的外部侧面板102的下表面102L方向凹进去的凹槽114R,如同在端部114形成可收容夹持构件120的收容空间,当夹持构件120安装在裂缝部114S时,夹持构件120是整体的埋没在凹槽114R内。
如此,通过将夹持构件安装部114A设置成在上下方向Z上从下方朝上方凹入的凹槽114R,可以对夹持构件120起保护作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夹持构件120位在凹槽114R内,没有从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朝向下方突出,故能够防止设置在凹槽114R内的夹持构件120被碰撞而损坏,从而能够提高品质。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裂缝部114S形成为从车宽方向Y的外侧朝向内侧扩大且延伸,而在端部114的内侧端缘(edge)114E形成开口(notch)114N。如图3所示,裂缝部114S形成为将端部114的形成凹槽114R的底部的材料的一部分去除,材料被去除掉的部位为从车宽方向Y的外侧朝向内侧延伸,一直延伸到端部114的内侧端缘114E,并且在内侧端缘114E的部位所形成的开口114N的大小是裂缝部114S中开口最大的部位。
如此,通过将裂缝部114S设置成在端部114的内侧端缘114E形成开口114N,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可经由在内侧端缘114E所形成的开口114N插入或抽离,提高可使用性和操作性。
此外,如图5所示,夹持构件120设置成一端固定在外部侧面板102,夹持构件120的另一端具备扁平的板的形状,另一端与固定在外部侧面板102的那一端通过如杆件形状的中间部连接,当夹持构件120安装在裂缝部114S而将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夹持在外部侧面板102的下表面102L和夹持构件120的具备扁平的板状的形状的另一端时,裂缝部114S是位在将夹持构件120的中间部包围的状态的位置。夹持构件120与外部侧面板102之间的固定方式,例如:可以是将夹持构件120的一端卡合到外部侧面板102上所形成的孔部的周围,或者,也可以是利用螺丝等紧固元件将夹持构件120固定在外部侧面板102的下表面102L,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侧部构造100,安装在车辆的外部侧面板102的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设置裂缝部114S,利用夹持构件120经由裂缝部114S将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固定到外部侧面板102的下表面102L,在夹持构件120固定在外部侧面板102的状态下,通过裂缝部114S的设置,可将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在车宽方向Y上朝车辆的外侧拉开,即可使轮拱保护构件110的端部114与外部侧面板102之间进行拆装。
如此,通过轮拱保护构件的端部的裂缝部的设置,可仅在车宽方向进行类似插拔动作即可简便的进行端部和夹持构件之间的脱离和安装,不需要作零件的拆卸锁紧等作业,使得操作性变得更好,并且也可大幅减少零件在拆卸过程中受损或遗失等可能性,从而提升组装效率和品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车辆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拱保护构件,安装在车辆的外部侧面板以从车宽方向的外侧覆盖所述外部侧面板的一部分,且具备遵循后轮的轮廓而形成的本体部以及从所述本体部的前端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弯折而延伸的端部,所述端部设置有裂缝部;以及
夹持构件,安装在所述裂缝部;且
通过将所述夹持构件安装在所述裂缝部,所述轮拱保护构件的所述端部紧固在所述外部侧面板的下表面且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端部被夹持在所述外部侧面板的所述下表面和所述夹持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拱保护构件的所述端部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朝前方延伸的夹持构件安装部,所述裂缝部形成在所述夹持构件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构件安装部形成为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从下方朝上方凹入的凹槽,所述裂缝部形成在所述凹槽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裂缝部形成为从所述车宽方向的所述外侧朝向所述内侧扩大且延伸,而在所述端部的内侧端缘形成开口。
CN202120650851.6U 2021-03-31 2021-03-31 车辆侧部构造 Active CN214729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0851.6U CN214729143U (zh) 2021-03-31 2021-03-31 车辆侧部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0851.6U CN214729143U (zh) 2021-03-31 2021-03-31 车辆侧部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29143U true CN214729143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97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0851.6U Active CN214729143U (zh) 2021-03-31 2021-03-31 车辆侧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29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55918B1 (en) Molding fastening assembly
US8979166B2 (en) Fender panel mount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CN108284801B (zh) 卡夹以及门饰板的安装构造
EP3461692A1 (en) Sensor protector and vehicle equipped therewith
EP1403144B1 (en) Attaching structure for devices for vehicles
JP5653526B2 (ja) 車両前部構造及び車両の製造方法
CN214729143U (zh) 车辆侧部构造
US7188860B2 (en) Airbag apparatus for front passenger seat
US20030164607A1 (en) Snap-in roof rail air ba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JP4628561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取付構造
JPH07315102A (ja) 車両用フロアカーペット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取付方法及びハーネスクランプ
JP2017206197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モジュールの車体への組付方法
US6702329B1 (en) Integrally molded fender cover and step for industrial vehicles
JP2018083600A (ja) オーナメント取付構造
CN108602471B (zh) 车辆用内饰结构
JPS6150814B2 (zh)
JPH04353046A (ja) ラジエータグリル取付け構造
KR100802684B1 (ko) 자동차의 윈드실드글래스용 사이드몰딩 장착구조
CN218031001U (zh) 索环
CN108349442B (zh) 机动车辆及组装方法
CN112172660B (zh) 灯体安装构造
KR101807135B1 (ko) 리어플로어 조립체
KR100570388B1 (ko) 커튼식 에어백 전개성 확보를 위한 필러트림 장착구조
KR20020083038A (ko) 자동차의 엔진후드 인슐레이션 패드 마운팅 클립
JPH1141744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