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13788U - 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 - Google Patents

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13788U
CN214713788U CN202023028877.1U CN202023028877U CN214713788U CN 214713788 U CN214713788 U CN 214713788U CN 202023028877 U CN202023028877 U CN 202023028877U CN 214713788 U CN214713788 U CN 214713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tube
pipe
wall
pip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288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诚
杨玉龙
高秀珍
吴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30288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13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13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13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支撑管和针芯,引流管包括管段Ⅰ、管段Ⅱ、管段Ⅲ和连接头;管段Ⅰ为单通道襻管,内设有通道Ⅰ;管段Ⅰ上设有侧孔;管段Ⅱ内设通道Ⅱ,管壁上包裹柱形吸水材料和聚乙烯球囊膜;管段Ⅲ内设通道Ⅲ;连接头内设通道Ⅳ;支撑管尾端与连接头相连;支撑管本体从通道Ⅳ中插入并贯穿出通道Ⅰ;针芯尾端与支撑管相连;针芯本体插入并贯穿出支撑管内通道;管段Ⅰ连接有牵引线,牵引线依次穿过通道Ⅰ、通道Ⅱ和通道Ⅲ,经通道Ⅳ与连接头引出。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实施经皮经肝胆管及胆囊穿刺,同时逐步充盈的聚乙烯球囊逐渐扩张瘘道,可增加瘘道扩张范围,减少引流管更换次数,缩短病程,制作成本低。

Description

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医疗技术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为用于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及瘘道扩张后来治疗胆道系统疾病的微创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胆囊及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可诱发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梗阻性黄疸、胆道肿瘤等并发症。胆结石的传统治疗方式是开腹胆囊切除及肝叶切除,再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及胆道探查取石术,成为胆结石治疗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还是胆道探查取石,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对于不能耐受全麻风险的高龄、高危患者,以及接受多次开腹手术的患者,可先采取经皮经肝胆囊及胆管穿刺引流术,随后逐渐扩张瘘道,待瘘道扩张至16Fr以上时,则可经瘘道置入胆道镜进入胆囊及但管内碎石、取石。瘘道扩张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一次手术中使用不同型号的硬质扩张管扩张瘘道,但是该种方式仍需要在全麻状态下完成,容易发生出血、肝脓肿、胆漏等并发症,另一种是间断更换更粗型号的胆道引流管,此种方式无需麻醉,但是两次手术之间间隔较长,导致疾病治疗时间较长。如果间隔时间较短或选择较粗型号引流管,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置管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一次手术中使用不同型号的硬质扩张管扩张瘘道,但是该种方式仍需要在全麻状态下完成,容易发生出血、肝脓肿、胆漏等并发症;间断更换更粗型号的胆道引流管,此种方式无需麻醉,但是两次手术之间间隔较长,导致疾病治疗时间较长,如果间隔时间较短或选择较粗型号引流管,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置管的难度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在引流管上设置吸水材料,吸水材料通过管壁通过孔吸收胆汁内水分而膨胀,进而充盈聚乙烯球囊膜,具有自动、缓慢扩张瘘道的作用,降低瘘道快速扩张撕裂出血的风险,且疼痛反应小;通过吸水材料的密度设定不同的最大扩张直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包括:引流管、置于引流管内部的支撑管和置于支撑管内部的针芯,所述引流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管段Ⅰ、管段Ⅱ、管段Ⅲ和连接头;
所述管段Ⅰ为单通道襻管,内设有通道Ⅰ;所述管段Ⅰ的管壁上设有五个椭圆形侧孔,五个所述侧孔均与所述通道Ⅰ相连通,用于排放胆汁;
所述管段Ⅱ为单通道管,外壁呈凹形管壁,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Ⅰ相连通的通道Ⅱ;所述凹形管壁上从内至外依次包裹柱形吸水材料和聚乙烯球囊膜,所述吸水材料通过所述凹形管壁上开设的通过孔与所述通道Ⅱ相连通,所述聚乙烯球囊膜两端通过金属环固定在管壁上,所述吸水材料经所述通过孔吸收胆汁内水分后逐渐膨胀,逐步充盈所述聚乙烯球囊膜形成柱形球囊;
所述管段Ⅲ为单通道管,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Ⅱ相连通的通道Ⅲ;
所述连接头为单通道管,连接引流袋引流胆汁,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Ⅲ相连通的通道Ⅳ,所述连接头的外壁尾端表面设有螺旋凹槽Ⅰ;
所述支撑管为单通道金属管,本体呈柱形,其头端管壁两侧设有与所述通道Ⅰ内壁配合连接的阻尼块,尾端设有单通道连接帽Ⅰ,所述连接帽Ⅰ的内壁和外壁分别设有螺旋凹槽Ⅱ和螺旋凹槽Ⅲ,所述螺旋凹槽Ⅱ与所述螺旋凹槽Ⅰ配合连接;所述支撑管的本体从所述通道Ⅳ中插入并贯穿出所述通道Ⅰ;
所述针芯为实心金属针,顶端呈锥尖形,中部本体呈柱形,尾端设有连接帽Ⅱ,所述连接帽Ⅱ的内壁设有螺旋凹槽Ⅳ,所述螺旋凹槽Ⅳ与所述螺旋凹槽Ⅲ配合连接;所述针芯的本体插入并贯穿出所述支撑管内的通道;
所述管段Ⅰ的前端管壁外侧连接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经所述管段Ⅰ的末端管壁上开设的通过孔Ⅰ进入所述通道Ⅰ内,依次穿过所述通道Ⅰ、所述通道Ⅱ和所述通道Ⅲ,进入所述通道Ⅳ内,经所述通道Ⅳ与所述连接头管壁上开设的通过孔Ⅱ引出;所述连接头的外壁上开设有牵引线卡槽,所述卡槽为U型凹槽,表面设有突出边缘;所述卡槽上置有U型卡扣,用于固定所述牵引线,所述卡扣的表面平齐,通过所述突出边缘来固定置入的所述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的长度为60-100cm,内径为6.5Fr,外径为 8.5Fr。
进一步地,所述凹形管壁的外径为7.5Fr。
进一步地,所述针芯的长度为60-100cm,外径为4Fr。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的长度为60-100cm,内径为5Fr,外径为6Fr。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材料为吸水纤维、吸水棉或吸水树脂等。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可直接实施经皮经肝胆管及胆囊穿刺,同时逐步充盈的聚乙烯球囊逐渐扩张瘘道,可增加瘘道扩张范围,减少引流管更换次数,缩短病程,且制作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设置吸水材料,吸水材料通过管壁通过孔吸收胆汁内水分而膨胀,进而充盈聚乙烯球囊膜,具有自动、缓慢扩张瘘道的作用,降低了瘘道快速扩张撕裂出血的风险,且疼痛反应小。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通过吸水材料的密度设定不同的最大扩张直径。
综上,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次手术中使用不同型号的硬质扩张管扩张瘘道,但是该种方式仍需要在全麻状态下完成,容易发生出血、肝脓肿、胆漏等并发症;间断更换更粗型号的胆道引流管,此种方式无需麻醉,但是两次手术之间间隔较长,导致疾病治疗时间较长,如果间隔时间较短或选择较粗型号引流管,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置管的难度的问题。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微创医疗技术及手术器械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未收紧牵引线)。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处于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聚乙烯球囊膜充盈)。
图中:1、管段Ⅰ;11、侧孔;2、管段Ⅱ;21、聚乙烯球囊膜;22、吸水材料;3、管段Ⅲ;4、连接头;5、支撑管;51、阻尼块;6、针芯;7、牵引线;8、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包括:引流管、置于引流管内部的支撑管5和置于支撑管5内部的针芯6,所述引流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管段Ⅰ1、管段Ⅱ2、管段Ⅲ3和连接头4。其中,所述引流管的长度为60-100cm,内径为6.5Fr,外径为8.5Fr。
所述管段Ⅰ1为单通道襻管,内设有通道Ⅰ;所述管段Ⅰ1的管壁上设有五个椭圆形侧孔11,五个所述侧孔11均与所述通道Ⅰ相连通,用于排放胆汁。
所述管段Ⅱ2为单通道管,外壁呈凹形管壁,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Ⅰ相连通的通道Ⅱ;所述凹形管壁上从内至外依次包裹柱形吸水材料22和聚乙烯球囊膜21,所述吸水材料22通过所述凹形管壁上开设的通过孔与所述通道Ⅱ相连通,所述聚乙烯球囊膜21两端通过金属环固定在管壁上,所述吸水材料22经所述通过孔吸收胆汁内水分后逐渐膨胀,逐步充盈所述聚乙烯球囊膜21形成柱形球囊。其中,所述吸水材料22为吸水纤维、吸水棉或吸水树脂等。所述凹形管壁的外径为7.5Fr。
所述管段Ⅲ3为单通道管,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Ⅱ相连通的通道Ⅲ。
所述连接头4为单通道管,连接引流袋引流胆汁,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Ⅲ相连通的通道Ⅳ,所述连接头4的外壁尾端表面设有螺旋凹槽Ⅰ。
所述支撑管5为单通道金属管,本体呈柱形,其头端管壁两侧设有与所述通道Ⅰ内壁配合连接的阻尼块51,尾端设有单通道连接帽Ⅰ,所述连接帽Ⅰ的内壁和外壁分别设有螺旋凹槽Ⅱ和螺旋凹槽Ⅲ,所述螺旋凹槽Ⅱ与所述螺旋凹槽Ⅰ配合连接;所述支撑管5的本体从所述通道Ⅳ中插入并贯穿出所述通道Ⅰ。其中,所述支撑管5的长度为60-100cm,内径为5Fr,外径为6Fr。
所述针芯6为实心金属针,顶端呈锥尖形,中部本体呈柱形,尾端设有连接帽Ⅱ,所述连接帽Ⅱ的内壁设有螺旋凹槽Ⅳ,所述螺旋凹槽Ⅳ与所述螺旋凹槽Ⅲ配合连接;所述针芯6的本体插入并贯穿出所述支撑管5内的通道。该针芯6即为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的长度为60-100cm,外径为4Fr。
所述管段Ⅰ1的前端管壁外侧连接有牵引线7,所述牵引线7经所述管段Ⅰ1的末端管壁上开设的通过孔Ⅰ进入所述通道Ⅰ内,依次穿过所述通道Ⅰ、所述通道Ⅱ和所述通道Ⅲ,进入所述通道Ⅳ内,经所述通道Ⅳ与所述连接头4管壁上开设的通过孔Ⅱ引出;所述连接头4的外壁上开设有牵引线7 卡槽,所述卡槽为U型凹槽,表面设有突出边缘;所述卡槽上置有U型卡扣 8,用于固定所述牵引线7,所述卡扣8的表面平齐,通过所述突出边缘来固定置入的所述卡扣8。
超声引导下将本装置经皮穿刺置入到胆管或胆囊指定位置后,退出针芯 6及支撑管5,收紧牵引线7,其头端呈襻,管壁连接头4上的卡扣8,固定牵引线7,连接头4连接引流袋引流胆汁。本实用新型中的吸水材料22通过管壁通过孔吸收胆汁内水分而逐步膨胀,膨胀的吸水材料22逐步充盈聚乙烯球囊膜21,逐步扩张瘘道至球囊的最大扩张外径。
采取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实施经皮经肝胆管及胆囊穿刺,同时逐步充盈的聚乙烯球囊逐渐扩张瘘道,可增加瘘道扩张范围,减少引流管更换次数,缩短病程,且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低。且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连接压力泵,不需要太过人工逐渐增加压力,使球囊逐渐充盈至最大扩张直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吸水材料吸收胆汁内的水分,自动充盈球囊来扩张瘘道,无需人工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置于引流管内部的支撑管(5)和置于支撑管(5)内部的针芯(6),所述引流管包括依次连通的管段Ⅰ(1)、管段Ⅱ(2)、管段Ⅲ(3)和连接头(4);
所述管段Ⅰ(1)为单通道襻管,内设有通道Ⅰ;所述管段Ⅰ(1)的管壁上设有五个椭圆形侧孔(11),五个所述侧孔(11)均与所述通道Ⅰ相连通,用于排放胆汁;
所述管段Ⅱ(2)为单通道管,外壁呈凹形管壁,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Ⅰ相连通的通道Ⅱ;所述凹形管壁上从内至外依次包裹柱形吸水材料(22)和聚乙烯球囊膜(21),所述吸水材料(22)通过所述凹形管壁上开设的通过孔与所述通道Ⅱ相连通,所述聚乙烯球囊膜(21)两端通过金属环固定在管壁上,所述吸水材料(22)经所述通过孔吸收胆汁内水分后逐渐膨胀,逐步充盈所述聚乙烯球囊膜(21)形成柱形球囊;
所述管段Ⅲ(3)为单通道管,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Ⅱ相连通的通道Ⅲ;
所述连接头(4)为单通道管,连接引流袋引流胆汁,内设有与所述通道Ⅲ相连通的通道Ⅳ,所述连接头(4)的外壁尾端表面设有螺旋凹槽Ⅰ;
所述支撑管(5)为单通道金属管,本体呈柱形,其头端管壁两侧设有与所述通道Ⅰ内壁配合连接的阻尼块(51),尾端设有单通道连接帽Ⅰ,所述连接帽Ⅰ的内壁和外壁分别设有螺旋凹槽Ⅱ和螺旋凹槽Ⅲ,所述螺旋凹槽Ⅱ与所述螺旋凹槽Ⅰ配合连接;所述支撑管(5)的本体从所述通道Ⅳ中插入并贯穿出所述通道Ⅰ;
所述针芯(6)为实心金属针,顶端呈锥尖形,中部本体呈柱形,尾端设有连接帽Ⅱ,所述连接帽Ⅱ的内壁设有螺旋凹槽Ⅳ,所述螺旋凹槽Ⅳ与所述螺旋凹槽Ⅲ配合连接;所述针芯(6)的本体插入并贯穿出所述支撑管(5)内的通道;
所述管段Ⅰ(1)的前端管壁外侧连接有牵引线(7),所述牵引线(7)经所述管段Ⅰ(1)的末端管壁上开设的通过孔Ⅰ进入所述通道Ⅰ内,依次穿过所述通道Ⅰ、所述通道Ⅱ和所述通道Ⅲ,进入所述通道Ⅳ内,经所述通道Ⅳ与所述连接头(4)管壁上开设的通过孔Ⅱ引出;所述连接头(4)的外壁上开设有牵引线(7)卡槽,所述卡槽为U型凹槽,表面设有突出边缘;所述卡槽上置有U型卡扣(8),用于固定所述牵引线(7),所述卡扣(8)的表面平齐,通过所述突出边缘来固定置入的所述卡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长度为60-100cm,内径为6.5Fr,外径为8.5Fr。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管壁的外径为7.5Fr。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的长度为60-100cm,外径为4Fr。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5)的长度为60-100cm,内径为5Fr,外径为6Fr。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材料(22)为吸水纤维、吸水棉或吸水树脂。
CN202023028877.1U 2020-12-15 2020-12-15 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 Active CN214713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28877.1U CN214713788U (zh) 2020-12-15 2020-12-15 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28877.1U CN214713788U (zh) 2020-12-15 2020-12-15 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13788U true CN214713788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1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28877.1U Active CN214713788U (zh) 2020-12-15 2020-12-15 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137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2969A (zh) * 2020-12-15 2021-03-12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2969A (zh) * 2020-12-15 2021-03-12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636081B2 (ja) 貫通穴の形成拡大装置
JPH10500873A (ja) 体内通路を閉鎖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015003A (zh) 气囊展开设备和方法
CN112472969A (zh) 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
CN214713788U (zh) 瘘道自动扩张型穿刺引流管
CN212522674U (zh) 单猪尾多级扩张型引流管
CN212347429U (zh) 带球囊的多级瘘道扩张型穿刺引流管
CN111714261A (zh) 管腔吻合支撑扩张器
CN111420237A (zh) 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
CN111420232A (zh) 直接穿刺型瘘道扩张型引流管
CN111420231A (zh) 直接穿刺型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
CN111420220A (zh) 胆道穿刺瘘道扩张引流管
US20120289896A1 (en) Percutaneously deployed abdominal drain
CN209790487U (zh) 一种胆道引流管
CN213131500U (zh) 一种直接穿刺型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
CN213131503U (zh) 一种带球囊的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
CN213131501U (zh) 一种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
US943376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yeloplasty internal-external stent
CN112107777A (zh) 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
CN213131502U (zh) 一种带球囊的直接穿刺型瘘道逐级扩张引流管
CN111420241A (zh) 瘘道扩张型引流管
CN112107778A (zh) 直接穿刺型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
CN101711907A (zh) 腹腔镜专用胆道造影管
CN112107779A (zh) 带球囊的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
CN111420233A (zh) 带球囊的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