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10690U - 隔热消防防护手套 - Google Patents
隔热消防防护手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10690U CN214710690U CN202120485326.3U CN202120485326U CN214710690U CN 214710690 U CN214710690 U CN 214710690U CN 202120485326 U CN202120485326 U CN 202120485326U CN 214710690 U CN214710690 U CN 2147106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glove
- flame
- retardant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lo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中,所述的手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阻燃层、防水层及舒适层;其中,所述的阻燃层与防水层之间设有支撑结构件,且所述的支撑结构件位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处,在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形成空气层;所述的阻燃层外侧还设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的第一加强层覆盖所述的手套的虎口位置;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侧还设有隔热层,且所述的隔热层位于所述的防水层与所述的舒适层之间。采用该种结构的手套,可有效进行手背处的热防护,同时不影响手套佩戴时的灵活性,该结构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热防护性好,且灵活度高、佩戴舒适,适用性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消防防护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隔热消防防护手套。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消防手套的整体结构采取与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相同的层数及结构,即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层、防水层、隔热层及舒适层。但事实上,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的四层结构与消防员灭火防护手套在实现对消防员的热防护时,除了材料本身的阻燃隔热,消防服内储存的空气层对隔热效果也是至关重要。但现有技术中的这种与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结构相同的消防手套在使用时,随着消防员手部的活动动作,手套内残余的静止空气并不多,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这种与消防员灭火防护服同样结构设计的消防手套,无法很好地满足对消防员的手部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护性能好、穿戴舒适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具有如下构成:
该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手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阻燃层、防水层及舒适层;
其中,所述的阻燃层与所述的防水层之间设有支撑结构件,且所述的支撑结构件位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处,在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形成空气层;
所述的阻燃层外侧还设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的第一加强层覆盖所述的手套的虎口位置;
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侧还设有隔热层,且所述的隔热层位于所述的防水层与所述的舒适层之间。
较佳地,所述的支撑结构件由碳纤维壳构成,其中,所述的碳纤维壳呈凸起状,在所述的碳纤维壳与所述的防水层之间形成一空腔,存储空气。
更佳地,所述的碳纤维壳覆盖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的上半侧,且所述的碳纤维壳与掌指关节的形状相匹配。
更佳地,所述的手套还包括阻燃棉布,所述的阻燃棉布与所述的阻燃层相连接,所述的碳纤维壳被限位于所述的阻燃棉布与所述的阻燃层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且所述的阻燃棉布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述的碳纤维壳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碳纤维壳与所述的阻燃棉布之间还设有阻燃海绵,且所述的阻燃海绵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述的碳纤维壳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阻燃棉布的左右两侧与所述的阻燃层缝合连接,且缝合点贴近所述的碳纤维壳。
较佳地,所述的阻燃层外侧还设有第二加强层,所述的第二加强层覆盖所述的手套的掌心位置。
更佳地,所述的阻燃层、所述的第一加强层及所述的第二加强层均由牛二层皮构成,所述的防水层由聚四氟乙烯防水膜构成。
较佳地,所述的舒适层由对位芳纶针织布构成,所述的隔热层由对位芳纶隔热毡构成。
较佳地,所述的手套的手指部均按预设弧度向掌心方向弯曲。
较佳地,所述的手套的袖口处设有罗口,所述的罗口上设有提拉面料,所述的提拉面料还与所述的阻燃层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阻燃层、防水层及舒适层;其中,所述的阻燃层与所述的防水层之间设有支撑结构件,且所述的支撑结构件位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处,在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形成空气层;所述的阻燃层外侧还设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的第一加强层覆盖所述的手套的虎口位置;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侧还设有隔热层,且所述的隔热层位于所述的防水层与所述的舒适层之间。通过在手套的手背位置设置支撑结构件形成空气层,并在虎口位置设有第一加强层,以进行手背处的热防护,同时不影响手套佩戴时的灵活性,该结构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热防护性好,且灵活度高、佩戴舒适,适用性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手背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剖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支撑结构件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手心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手背位置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掌心位置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阻燃层
2 防水层
31 对位芳纶隔热毡
32 对位芳纶针织布
4 碳纤维壳
5 阻燃棉布
6 阻燃海绵
7 第一加强层
8 第二加强层
9 罗口
10 提拉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阻燃层1、防水层2及舒适层;
其中,所述的阻燃层1与防水层2之间设有支撑结构件,且所述的支撑结构件位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处,在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形成空气层;
所述的阻燃层1外侧还设有第一加强层7,所述的第一加强层7覆盖所述的手套的虎口位置;
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侧还设有隔热层,且所述的隔热层位于所述的防水层与所述的舒适层之间。
需注意附图中出现的所有的虚线均表示缝合线,即所有出现虚线的地方均为缝线位置。
消防员在实际救援时一般需要手持灭火器材在火场中进行救援,此时消防员手部会受到很强的热流冲击,而本实用新型中的手套考虑到在进行火场救援时,这种热流冲击主要集中在手背位置,故在具有多层结构的手套中的手背位置设置支撑结构件,以实现在手套的手背位置形成空气层,有效增加手背部的热防护性,且由于支撑结构件的设置,使得手套佩戴者无论如何活动,都不会将阻燃层1与防水层2之间的空气完全排出,有效隔热。不仅如此,在该实施例中,还在虎口位置增加了第一加强层7,对虎口位置也增加了热防护性,避免热流对虎口位置的冲击,造成消防员手部伤害,不仅如此,该手套的手套侧还额外设置了隔热层,进一步地对手背面进行了保护。同时,由于手套手心侧与手背侧差异化地设计,在对消防员手部进行了保护的同时,还保障了手套使用时的灵活性。
如图1至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结构件由碳纤维壳4构成,其中,所述的碳纤维壳4呈凸起状,在所述的碳纤维壳4与所述的防水层2之间形成一空腔,存储空气。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碳纤维壳4覆盖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的上半侧,且所述的碳纤维壳4与掌指关节的形状相匹配,其中,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的上半侧是指手背中距离手指较近的半侧。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手套还包括阻燃棉布5,所述的阻燃棉布5与所述的阻燃层1相连接,所述的碳纤维壳4被限位于所述的阻燃棉布5与所述的阻燃层1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且所述的阻燃棉布5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述的碳纤维壳4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碳纤维壳4与所述的阻燃棉布5之间还设有阻燃海绵6,且所述的阻燃海绵6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述的碳纤维壳4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其中,所述的阻燃棉布5为具有阻燃特性的棉布,即由阻燃棉线制成的机织布构成,而阻燃海绵6为具有阻燃特性的海绵。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阻燃棉布5的左右两侧与所述的阻燃层1缝合连接,且缝合点贴近所述的碳纤维壳4,可很好地对碳纤维壳4进行限位。
从图3中可以看出该碳纤维壳4与掌指关节的形状相匹配,在碳纤维壳4与阻燃海绵6及阻燃棉布5之间存在一个空间,通过该空间中的空气,实现隔热。
由图3可以看出,阻燃棉布5与阻燃海绵6略大于碳纤维壳4,这样可通过阻燃棉布5与阻燃层1的缝合,将碳纤维壳4很好地固定在阻燃层1上,同时可通过阻燃海绵6的进行缓冲,减小碳纤维壳4较硬,给手部佩戴时带来的不适感,有效满足手套佩戴时的舒适度要求。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阻燃层1外侧还设有第二加强层8,所述的第二加强层8覆盖所述的手套的掌心位置,以进一步地对手掌进行保护,同时该第二加强层8也仅覆盖掌心位置,而没用覆盖手指,这样可以在增加热防护性的同时,避免对手部灵活度的影响。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阻燃层1、所述的第一加强层7及所述的第二加强层8均由牛二层皮构成,所述的防水层2由聚四氟乙烯防水膜构成(即由PTFE膜构成)。
在该实施例中,采用耐水洗的阻燃牛二层皮构成阻燃层1、第一加强层7及第二加强层8,可有效实现阻燃,并可避免外部火焰烧毁手套,而采用聚四氟乙烯膜构成防水层2可在确保手套防水的情况下,仍保障手套的透气性,较现有技术中采用PU(即聚氨酯)或者TPU(即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气微孔膜构成防水层2的手套相比,采用该具有高透湿率的聚四氟乙烯膜组成的手套,具备抗酸碱及各种有机溶剂,耐热及耐寒性的优良特性,可在-180℃~260℃长期使用,适合在具有高温的消防灭火救灾作业使用。并可通过聚四氟乙烯膜的聚合体结构的不断变化,实现薄膜毛孔始终保持敞开,确保手套内的湿气能够高效率地水平传导,实现最大程度的热湿舒适性。
图5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手背位置的层次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掌心位置的层次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舒适层由对位芳纶针织布32构成,所述的隔热层由对位芳纶隔热毡31构成,从图5及图6中可以看出,手背侧设置了手心侧没有的对位芳纶隔热毡31,以进一步地实现手背隔热需求。
通过对位芳纶针织布32的设计可使得手套满足穿戴舒适性的需求,而在手背侧设置对位芳纶隔热毡31,则可进一步提高手套手背侧的隔热效果。
需注意的是,其中的碳纤维壳4、阻燃海绵6及阻燃棉布5仅在手套的手背位置设置,而不覆盖手指位置,而第二加强层8也仅覆盖掌心区域,而不覆盖到手套的其它位置,但构成阻燃层1、防水层2、隔热层及舒适层的材料则不仅覆盖手背区域和/或掌心区域,还需要覆盖到手套的手指部及袖口部。
通过实验测试,上述实施例中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的手心侧及手背侧的热防护能力(即TPP值)均大于60cal/cm2,可有效对消防员手部进行保护,同时,手背侧的热防护能力优于手心侧的热防护能力。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手套的手指部均按预设弧度向掌心方向弯曲,这种设计可使得手套的佩戴更为舒适,顺应了人类手部放松时,手指会微微向掌心弯曲的特点。
如图4所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手套的袖口处设有罗口9,所述的罗口9上设有提拉面料10,所述的提拉面料10还与所述的阻燃层1相连接。
通过罗口9的设计,可有效使得手套的佩戴更为贴合,同时提拉面料10的设置可使得用户可在佩戴手套时通过提拉该提拉面料10将手套拉到合适位置,从而有效避免直接拉扯罗口9,导致罗口9变形,延长罗口9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阻燃层、防水层及舒适层;其中,所述的阻燃层与防水层之间设有支撑结构件,且所述的支撑结构件位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处,在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形成空气层;所述的阻燃层外侧还设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的第一加强层覆盖所述的手套的虎口位置;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侧还设有隔热层,且所述的隔热层位于所述的防水层与所述的舒适层之间。通过在手套的手背位置设置支撑结构件形成空气层,并在虎口位置设有第一加强层,以进行手背处的热防护,同时不影响手套佩戴时的灵活性,该结构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热防护性好,且灵活度高、佩戴舒适,适用性佳。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11)
1.一种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阻燃层、防水层及舒适层;
其中,所述的阻燃层与所述的防水层之间设有支撑结构件,且所述的支撑结构件位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处,在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形成空气层;
所述的阻燃层外侧还设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的第一加强层覆盖所述的手套的虎口位置;
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侧还设有隔热层,且所述的隔热层位于所述的防水层与所述的舒适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件由碳纤维壳构成,其中,所述的碳纤维壳呈凸起状,在所述的碳纤维壳与所述的防水层之间形成一空腔,存储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壳覆盖于所述的手套的手背位置的上半侧,且所述的碳纤维壳与掌指关节的形状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还包括阻燃棉布,所述的阻燃棉布与所述的阻燃层相连接,所述的碳纤维壳被限位于所述的阻燃棉布与所述的阻燃层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且所述的阻燃棉布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述的碳纤维壳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纤维壳与所述的阻燃棉布之间还设有阻燃海绵,且所述的阻燃海绵的形状及尺寸与所述的碳纤维壳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棉布的左右两侧与所述的阻燃层缝合连接,且缝合点贴近所述的碳纤维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层外侧还设有第二加强层,所述的第二加强层覆盖所述的手套的掌心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层、所述的第一加强层及所述的第二加强层均由牛二层皮构成,所述的防水层由聚四氟乙烯防水膜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舒适层由对位芳纶针织布构成,所述的隔热层由对位芳纶隔热毡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的手指部均按预设弧度向掌心方向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消防防护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套的袖口处设有罗口,所述的罗口上设有提拉面料,所述的提拉面料还与所述的阻燃层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85326.3U CN214710690U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隔热消防防护手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85326.3U CN214710690U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隔热消防防护手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10690U true CN214710690U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591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85326.3U Active CN214710690U (zh) | 2021-03-08 | 2021-03-08 | 隔热消防防护手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10690U (zh) |
-
2021
- 2021-03-08 CN CN202120485326.3U patent/CN2147106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739361B1 (en) | Protective garment with vent features | |
US9079050B2 (en) | Structural fire glove | |
JP6200329B2 (ja) | 冷却室内で使用するための防護服 | |
US9730479B2 (en) | Insulating apparel | |
CN111838800A (zh) | 一种消防用水域及冰上救援防护服 | |
KR101614873B1 (ko) | 소방복 및 화학보호복의 특수복용 원단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특수복 | |
CN105617563A (zh) | 一种消防服 | |
CN214710690U (zh) | 隔热消防防护手套 | |
US20190183197A1 (en) | Heat releasing garment liner | |
WO2012113222A1 (zh) | 能降温可延长在火海中救援时间的消防避火服 | |
CN212118797U (zh) |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 | |
US9138019B2 (en) | Protective garment with elastic thermal barrier portions | |
JP7049662B2 (ja) | 作業用手袋 | |
JP4024391B2 (ja) | 耐熱防護服 | |
CN215124688U (zh) | 防撞击消防手套 | |
KR101710894B1 (ko) | 산업용 특수복 원단 및 이에 의한 산업용 특수복 | |
CN214710679U (zh) | 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 | |
KR102602799B1 (ko) | 드라이슈트용 방화 내피 | |
US20040013845A1 (en) | Single-layer waterproof insulating system | |
CN206566381U (zh) | 一种消防隔热服 | |
KR101614875B1 (ko) | 소방복 및 화학보호복의 특수복용 원단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특수복 | |
CN214710680U (zh) | 防结冰消防手套 | |
CA3027570A1 (en) | Heat releasing garment liner | |
US20110296590A1 (en) | Cooling Suspenders | |
CN215124793U (zh) | 复合结构防护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