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10679U - 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 - Google Patents

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10679U
CN214710679U CN202023247215.3U CN202023247215U CN214710679U CN 214710679 U CN214710679 U CN 214710679U CN 202023247215 U CN202023247215 U CN 202023247215U CN 214710679 U CN214710679 U CN 214710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knitted fabric
layer structure
retardant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4721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凯
聂军
李新年
林永佳
王金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Jin'an Emergency Intelligent Fire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Fi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M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Jin'an Emergency Intelligent Fire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Fi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Jin'an Emergency Intelligent Fire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Fire Research Institute of MEM filed Critical Shanxi Jin'an Emergency Intelligent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4721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10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10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10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lo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中,所述的消防手套包括阻燃隔热层结构、防水层结构及舒适层结构,其中,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由多层针织布结构与阻燃牛皮层拼接组成。采用该种结构的消防手套,通过将阻燃隔热层结构设于防水层结构的外侧,可更有效地满足手套的保暖性和隔热性,同时兼顾了透气性和防水性;并通过采用多层针织布结构构成手套外侧手背处的组成部分,在满足阻燃需求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手套的弹性,令消防员的手指弯曲活动更灵活,提高穿戴体验,同时多层针织布结构还具备更好的冲击力吸收性能,能可明显降低消防员从事抢险救援作业时手部所受的冲击力,减轻手部疲劳程度。

Description

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消防防护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
背景技术
自GA7《消防员灭火防护手套》标准于2004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消防队伍所使用的灭火防护手套阻燃、耐高温以及机械防护功能等各项性能与功能均实现了显著提高,极大程度上保护了消防员的手部。但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主流的消防员灭火防护手套普遍采用了与灭火防护服相同的材料与复合结构,阻燃、耐高温的热防护性能以及耐机械伤害性能均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但也忽略了手部防护与躯体防护对于防护装备适体性的不同需求,以及在灭火救灾作业过程中消防员灭火防护手套比灭火防护服往往会更加靠近危险火源或者热源的现实。目前我国消防员灭火防护手套,普遍采用“外层91+防水层92+隔热层93+衬里”的四层复合结构,其结构可参阅图1所示,其中,由图1中的舒适层94构成衬里,从图中可以看出外部热量95沿图中向下的箭头方向从手套的外层91向手套的内部传递,而湿气96则会沿图中向上的箭头方向从手套内部的舒适层94向外部传递,且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消防手套的外层91一般采用机织布构成,这种结构的消防手套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缺乏弹性,限制了消防员的手指弯曲活动,穿戴灵活性较差,降低了消防员灭火防护手套穿戴性能,且穿戴感僵硬,舒适度较差;
(2)无法兼顾透气性和防水性;
(3)无法满足保暖性及隔热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戴舒适、体验感较好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具有如下构成:
该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消防手套包括阻燃隔热层结构、防水层结构及舒适层结构;
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设于所述的消防手套的最外层、所述的舒适层结构设于所述的消防手套的最内层;
所述的防水层结构设于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与所述的舒适层结构之间;
其中,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由多层针织布结构与阻燃牛皮层拼接组成,所述的多层针织布结构位于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靠近手背的一面,所述的阻燃牛皮层位于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靠近手心的一面。
较佳地,所述的多层针织布结构包括第一针织布及第二针织布,所述的第二针织布位于所述的第一针织布与所述的防水层结构之间。
更佳地,所述的多层针织布结构还包括阻燃膜层,所述的阻燃膜层粘连于所述的第一针织布与第二针织布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阻燃膜层由聚四氟乙烯膜层构成。
更佳地,所述的第一针织布由芳纶纱线弯曲成圈并互相串套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针织布为间位芳纶纱线与对位芳纶纱线共同织成的第一双面芳纶针织布,且所述的间位芳纶纱线位于所述的第一双面芳纶针织布的外层,所述的对位芳纶纱线位于所述的第一双面芳纶针织布的内层。
更佳地,所述的第二针织布由对位芳纶针织布构成。
较佳地,所述的防水层结构包括形状与阻燃隔热层结构的形状相适应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层。
较佳地,所述的舒适层结构由括第三针织布与第四针织布拼接组成,所述的第三针织布位于所述的舒适层结构靠近手背的一面,所述的第四针织布位于所述的舒适层结构靠近手心的一面,且所述的第三针织布由间位芳纶针织布构成,所述的第四针织布由间位芳纶纱线与对位芳纶纱线共同织成的第二双面芳纶针织布构成。
较佳地,所述的多层针织布结构的外侧还设有反光条,所述的反光条设于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靠近手背的位置。
较佳地,所述的阻燃牛皮层外侧掌心位置设有阻燃加强层。
较佳地,所述的阻燃加强层由阻燃牛皮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包括阻燃隔热层结构、防水层结构及舒适层结构,其中,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由多层针织布结构与阻燃牛皮层拼接组成,通过将阻燃隔热层结构设于防水层结构的外侧,可更有效地满足手套的保暖性和隔热性,同时兼顾了透气性和防水性。并通过采用多层针织布结构构成手套外侧手背处的组成部分,在满足阻燃需求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手套的弹性,令消防员的手指弯曲活动更灵活,提高穿戴体验,同时多层针织布结构还具备更好的冲击力吸收性能,能可明显降低消防员从事抢险救援作业时手部所受的冲击力,减轻手部疲劳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消防手套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的主视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的后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的手背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的手心层次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芳纶针织层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 多层针织布结构
11 第一针织布
111 芳纶纱线
12 阻燃膜层
13 第二针织布
2 防水层结构
3 阻燃牛皮层
4 第三针织布
5 第四针织布
6 反光条
7 阻燃加强层
8 罗口
91 外层
92 防水层
93 隔热层
94 舒适层
95 热量
96 湿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包括阻燃隔热层结构、防水层结构2及舒适层结构;
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设于所述的消防手套的最外层、所述的舒适层结构设于所述的消防手套的最内层;
所述的防水层结构2设于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与所述的舒适层结构之间;
其中,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由多层针织布结构1与阻燃牛皮层3拼接组成,所述的多层针织布结构1位于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靠近手背的一面,所述的阻燃牛皮层3位于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靠近手心的一面。其中,阻燃牛皮层3可由阻燃防水抓绒牛皮构成。图2 中灰色区域即为该实施例中多层针织布结构1所处区域,从图2及图3中可以看出阻燃牛皮层3的指尖部分从手套的手掌侧延伸至手背侧的指甲处与多层针织布结构1连接,手套的侧边同样采用阻燃牛皮层3构成。
考虑到消防员灭火防护时,往往需要伸出双手去操作消防水枪等其他灭火工具或者抓取现场高温燃烧物体,这意味着手部需要比躯体更靠近热源,需要遭受更多的热辐射与高温;同时救援时,可能会触摸到一些尖锐物体;故需要通过手套起到防止火场高温辐射、火焰以及包括尖锐物穿刺、锋利物切割等机械因素伤害。同时,还需要在戴手套时,进行一些设备的操作,故需要手套具有一定的弹性。
基于上述考虑,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阻燃隔热层结构设于防水层结构2的外侧,可更有效地满足手套的保暖性和隔热性,同时兼顾了透气性和防水性,并采用多层针织布结构1与阻燃牛皮层3共同拼接组成手套外层的阻燃隔热层结构,使得消防手套的灵活性较佳、抓握性好、具有较好的防切割、抗刺穿、耐磨性能、耐撕裂等机械防护性能以及阻燃、耐高温热防护功能,有效实现对消防员的手部防护。
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多层针织布结构1包括第一针织布11及第二针织布 13,所述的第二针织布13位于所述的第一针织布11与所述的防水层结构2之间,多层针织布的设计可使得消防手套的的外层除了具备阻燃的特性,还具备更好地隔热性能,有效对消防员的双手及防水层结构进行进一步地保护。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多层针织布结构1还包括阻燃膜层12,所述的阻燃膜层12粘连于所述的第一针织布11与第二针织布13之间,阻燃膜层12的形状与第一针织布11及第二针织布13的形状相匹配,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阻燃膜层可由聚四氟乙烯膜层(即PTFE膜) 构成,该聚四氟乙烯膜除了具备阻燃的特点,还具备防水的特点,可有效阻隔灭火救援时,水或其它溶液进入到手套内部,提高消防员灭火的舒适性,且采用该多层针织布结构可使得手套具备良好的防割、防砍特性,更好地对消防员进行手部防护,优选地,该聚四氟乙烯膜可为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即由ePTFE膜构成阻燃膜层,其中,ePTFE是expanded PTFE的缩写,是利用PTFE树脂原料加工成多孔结构的制品)。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针织布11由芳纶纱线111弯曲成圈并互相串套形成,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针织布11的结构可参阅图6所示,第一针织布11为双面芳纶织布,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实施例中的第一针织布11为由芳纶纱线111制成的双罗纹结构的纬编针织布 (即其为Interlock针织布结构),其具有芳纶纱线111沿横向弯曲成圈并互相串套的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针织布11为间位芳纶纱线与对位芳纶纱线共同织成的第一双面芳纶针织布,且所述的间位芳纶纱线位于所述的第一双面芳纶针织布的外层,所述的对位芳纶纱线位于所述的第一双面芳纶针织布的内层。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针织布由对位芳纶针织布构成。
该实施例中,第一针织布11与第二针织布13均由芳纶纱线111沿横向弯曲成圈并互相串套形成,通过这种针织法形成的稳定布料结构中,以芳纶纱线线圈的三维弯曲以及相邻线圈密切联系,使第一针织布11与第二针织布13具有较好的抗张强度与延伸性,使得该消防手套比常规采用机织芳纶面料构成的消防手套具有更好的冲击力吸收性能,能可明显降低消防员从事抢险救援作业时手部所受的冲击力,减轻手部疲劳程度,同时弹性更佳,提高消防员带手套时的手指弯曲活动灵活性,具有更好的舒适度,便于带着操作各种设备。
通过防水层结构2的设置一方面使外界的水、雨滴等在一定压力下不能透过手套外层表面到达内部,另一方面可将人体的汗液可以以水蒸气形式通过面料扩散到外界,从而避免汗液等积聚在手部皮肤表面和手套之间,以保持穿戴的舒适性。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水层结构2由形状与阻燃隔热层结构的形状相适应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层构成(即由ePTFE膜层构成,其中,ePTFE是expanded PTFE的缩写,是利用PTFE 树脂原料加工成多孔结构的制品)。采用该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层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手套的防水层结构2,防水层结构为一体式结构,其可有效实现防止水、或其它各种有机溶剂渗入手套内部,对手部造成伤害。该ePTFE膜层具有“主动导湿”功能,耐热、耐寒性优良,可在-180℃~260℃长期使用,适合在具有高温的消防灭火救灾作业使用。并可通过聚合体结构的不断变化实现薄膜毛孔始终保持敞开,确保手套内的湿气能够高效率地水平传导,实现最大程度的热湿舒适性。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舒适层结构由第三针织布4与第四针织布5拼接组成,参阅图4 及图5所示,所述的第三针织布4位于所述的舒适层结构靠近手背的一面,所述的第四针织布5位于所述的舒适层结构靠近手心的一面,且所述的第三针织布4由间位芳纶针织布构成,所述的第四针织布5由间位芳纶纱线与对位芳纶纱线共同织成的第二双面芳纶针织布构成。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多层针织布结构1的外侧还设有反光条6,所述的反光条6设于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靠近手背的位置,且该反光条6可由芳纶基布构成。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阻燃牛皮层3外侧掌心位置设有阻燃加强层7。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阻燃加强层7由阻燃牛皮构成。
上述实施例中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的手心和手背采用了不同的面料及组合方式,在手背部位,考虑到手部的弯曲的动作将导致该部位的材料收到较大的拉伸作用,一方面会使手套材料各层间起到热绝缘作用的空气层变薄导致热防护性能降低,另一方面也会严重影响采用机织芳纶布外层面料的普通消防员灭火防护手套的穿戴性能,因此采用了包括第一针织布11、阻燃膜层12及第二针织布13的多层针织布结构1构成阻燃隔热层结构的手背部分,实现了手套手背部位的耐高温、阻燃、耐穿刺、抗切割以及耐撕破性能;
而考虑到消防员需要灭火救灾专业过程中往往需要抓取各种高温物体,并且还需要搬运火灾现场粗糙的建筑物废墟及落物,因此手套的手心部分应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耐磨性能、抗切割性能等机械防护功能,故采用阻燃牛皮层3构成阻燃隔热层结构的手掌部分,并在阻燃牛皮层3外侧的掌心部分设有阻燃牛皮构成的阻燃加强层7,有效实现对手心部分的保护;
该消防手套的中间层设有由ePTFE膜层构成的防水层结构,有效实现防水、防血液病毒、防化学试剂的功能,即确保手套的整体防液体渗透性能,同时,兼顾透气性,使得手套内部的湿气可以有效导出,且具有耐热、耐寒性,适合在具有高温的消防灭火救灾作业使用。并可通过聚合体结构的不断变化实现薄膜毛孔始终保持敞开,确保手套内的湿气能够高效率地水平传导,实现最大程度的热湿舒适性;
而手套最内层的舒适层结构由第三针织布4与第四针织布5拼接组成,所述的第三针织布4位于所述的舒适层结构靠近手背的一面,所述的第四针织布5位于所述的舒适层结构靠近手心的一面,且所述的第三针织布4由间位芳纶针织布构成,所述的第四针织布5由间位芳纶纱线与对位芳纶纱线共同织成的第二双面芳纶针织布构成,由于采用了弹性极好的针织结构从而保证了手套的抓握性能和穿戴性能。通过舒适层结构的设计即可以满足舒适的的提高,同时也实现对位于中间层的防水层结构的保护,并且也避免了由于过度保护造成手部不便于弯曲;
并且为提高热辐射防护性能与美观,在手背外侧的缝有一块采用芳纶基布构成的反光条 6;
同时,手套口设有罗口8,使得带手套时贴合度更高不易脱落。
即上述实施例中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有效发挥各种材料的性能优点,有效对消防员的手部进行保护。
经过试验检测,现有技术中采用“外层+防水层+隔热层+衬里”四层复合结构的消防员灭火防护手套,其热防护性能值(TPP值)普遍只有30,而上述实施例中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手背部位热防护性能与现有技术中的消防手套相比,提升了约53%,TPP值(热防护能力值)达到48.2,抗撕裂、穿刺以及切割性能均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该消防手套的手心部位TPP值(热防护能力值)达到46.5,抗切割、穿刺、耐磨和隔热性能等各项性能均能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可更有效地保护消防员的双手。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包括阻燃隔热层结构、防水层结构及舒适层结构,其中,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由多层针织布结构与阻燃牛皮层拼接组成,通过将阻燃隔热层结构设于防水层结构的外侧,可更有效地满足手套的保暖性和隔热性,同时兼顾了透气性和防水性。并通过采用多层针织布结构构成手套外侧手背处的组成部分,在满足阻燃需求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手套的弹性,令消防员的手指弯曲活动更灵活,提高穿戴体验,同时多层针织布结构还具备更好的冲击力吸收性能,能可明显降低消防员从事抢险救援作业时手部所受的冲击力,减轻手部疲劳程度。
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12)

1.一种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防手套包括阻燃隔热层结构、防水层结构及舒适层结构;
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设于所述的消防手套的最外层、所述的舒适层结构设于所述的消防手套的最内层;
所述的防水层结构设于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与所述的舒适层结构之间;
其中,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由多层针织布结构与阻燃牛皮层拼接组成,所述的多层针织布结构位于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靠近手背的一面,所述的阻燃牛皮层位于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靠近手心的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针织布结构包括第一针织布及第二针织布,所述的第二针织布位于所述的第一针织布与所述的防水层结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针织布结构还包括阻燃膜层,所述的阻燃膜层粘连于所述的第一针织布与第二针织布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膜层由聚四氟乙烯膜层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针织布由芳纶纱线弯曲成圈并互相串套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针织布为间位芳纶纱线与对位芳纶纱线共同织成的第一双面芳纶针织布,且所述的间位芳纶纱线位于所述的第一双面芳纶针织布的外层,所述的对位芳纶纱线位于所述的第一双面芳纶针织布的内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针织布由对位芳纶针织布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层结构包括形状与阻燃隔热层结构的形状相适应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舒适层结构由括第三针织布与第四针织布拼接组成,所述的第三针织布位于所述的舒适层结构靠近手背的一面,所述的第四针织布位于所述的舒适层结构靠近手心的一面,且所述的第三针织布由间位芳纶针织布构成,所述的第四针织布由间位芳纶纱线与对位芳纶纱线共同织成的第二双面芳纶针织布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层针织布结构的外侧还设有反光条,所述的反光条设于所述的阻燃隔热层结构靠近手背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牛皮层外侧掌心位置设有阻燃加强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燃加强层由阻燃牛皮构成。
CN202023247215.3U 2020-12-29 2020-12-29 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 Active CN214710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7215.3U CN214710679U (zh) 2020-12-29 2020-12-29 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7215.3U CN214710679U (zh) 2020-12-29 2020-12-29 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10679U true CN214710679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5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47215.3U Active CN214710679U (zh) 2020-12-29 2020-12-29 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10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79050B2 (en) Structural fire glove
EP1914333B1 (en) Heat resistant cloth and clothing and heat resistant glove employing it
US8327469B2 (en) Protective garment with low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EP2263752A1 (en) Firefighting garment
US20180207453A1 (en) Firefighter protective hood and gloves with regenerated cellulose fiber
AU2001241491A1 (en) Firefighting garment
JPWO2008075505A1 (ja) 耐熱性接結2重織物とこれを用いた衣類及び耐熱手袋
KR101614873B1 (ko) 소방복 및 화학보호복의 특수복용 원단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특수복
Mandal et al. Firefighters’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equipment
CN214710679U (zh) 复合多层结构的消防手套
JP4053558B2 (ja) 耐熱性布帛とこれを用いた衣類及び耐熱手袋
CN214710678U (zh) 兼顾灵活性的防护型消防手套
CN215124688U (zh) 防撞击消防手套
BE1027761B1 (nl) Brandwerende handschoen samengesteld uit een gelamineerd textielsysteem
KR20090040977A (ko) 소방의류에 사용되는 난연 직물
CN214710690U (zh) 隔热消防防护手套
US20230101365A1 (en) Flame resistant material for a protective garment
RU99285U1 (ru) Защитная перчатка для пожарного (варианты)
RU2640991C1 (ru) Боевая одежда пожарного-спасателя для комплексной защиты от опасных факторов пожара, баллистических и динамических воздействий
KR20220153775A (ko) 세라믹섬유를 포함하는 고내열성 소방장갑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H07173703A (ja) 消防服の断熱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