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08282U - 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08282U
CN214708282U CN202120739717.3U CN202120739717U CN214708282U CN 214708282 U CN214708282 U CN 214708282U CN 202120739717 U CN202120739717 U CN 202120739717U CN 214708282 U CN214708282 U CN 214708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refrigeration
switch board
board body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397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ing College Zhe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ining College Zhe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ing College Zhe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ining College Zheji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7397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08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08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08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柜本体,所述控制柜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制冷箱,所述制冷箱内腔的中端交错设置有多个大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制冷棒,所述制冷箱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机的输入端产生吸力,将控制柜本体内腔中的热风吸入制冷箱的内腔后,制冷棒对热风进行冷却,风机的输入端将冷风经过喇叭管吸入,风机的输出端将冷风送回控制柜本体的内腔中,对控制柜本体的内腔进行散热,同时,出水泵的输入端将循环水箱内腔中的冷却液吸入后,出水泵将冷却液通过第一输水管、冷却管和第二输水管,最后通过进水泵送回循环水箱的内腔中。

Description

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为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在计算机网络中需要用到控制柜,但现有的控制柜在使用时散热效果不理想,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控制柜的内部部件发生损坏,从而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具备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控制柜在使用时散热效果不理想,从而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柜本体,所述控制柜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制冷箱,所述制冷箱内腔的中端交错设置有多个大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制冷棒,所述制冷箱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控制柜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水泵,所述出水泵的输入端贯穿至循环水箱的内腔中,所述出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输水管,所述控制柜本体内腔的顶部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有冷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远离出水泵的一端连通于冷却管底部的左侧,所述控制柜本体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底部与冷却管的顶部接触。
优选的,所述循环水箱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水泵,所述进水泵的输出端贯穿至循环水箱内腔的右侧,所述进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远离进水泵的一端连通于冷却管底部的右侧。
优选的,所述制冷箱内壁顶部与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内腔卡接有HEPA过滤网,所述制冷箱的正表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
优选的,所述风机的输入端连通有喇叭管,所述风机的输出端贯穿至控制柜本体的内腔中,所述制冷箱的右侧纵向开设有多个大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通风孔。
优选的,所述制冷箱底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控制柜本体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通孔,且控制柜本体和制冷箱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控制柜本体内壁顶部左侧的前侧与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风扇,所述控制柜本体正表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柜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机的输入端产生吸力,将控制柜本体内腔中的热风吸入制冷箱的内腔后,制冷棒对热风进行冷却,风机的输入端将冷风经过喇叭管吸入,风机的输出端将冷风送回控制柜本体的内腔中,对控制柜本体的内腔进行散热,同时,出水泵的输入端将循环水箱内腔中的冷却液吸入后,出水泵将冷却液通过第一输水管、冷却管和第二输水管,最后通过进水泵送回循环水箱的内腔中,对控制柜本体的内腔进行循环散热,解决了现有的控制柜在使用时散热效果不理想,从而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片,对冷却管内腔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有效提高循环散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流风扇,有效提高控制柜本体内腔中的空气流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HEPA过滤网,对杂质进行阻留,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实用性。
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座和箱门,方便对HEPA过滤网拆卸进行清理或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冷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柜本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控制柜本体;3、柜门;4、制冷箱;5、箱门;6、风机;7、喇叭管;8、制冷棒;9、卡座;10、通风孔;11、HEPA过滤网;12、第一通孔;13、第一输水管;14、出水泵;15、导流风扇;16、半导体制冷片;17、冷却管;18、第二输水管;19、进水泵;20、循环水箱;2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底板1、控制柜本体2、柜门3、制冷箱4、箱门5、风机6、喇叭管7、制冷棒8、卡座9、通风孔10、HEPA过滤网11、第一通孔12、第一输水管13、出水泵14、导流风扇15、半导体制冷片16、冷却管17、第二输水管18、进水泵19、循环水箱20和第二通孔2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3,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柜本体2,控制柜本体2内壁顶部左侧的前侧与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风扇15,通过设置导流风扇15,有效提高控制柜本体2内腔中的空气流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控制柜本体2正表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柜门3,控制柜本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制冷箱4,制冷箱4内壁顶部与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座9,卡座9的内腔卡接有HEPA过滤网11,通过设置HEPA过滤网11,对杂质进行阻留,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实用性,制冷箱4的正表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5,通过设置卡座9和箱门5,方便对HEPA过滤网11拆卸进行清理或更换,制冷箱4底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2,控制柜本体2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通孔21,且控制柜本体2和制冷箱4通过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1连通,制冷箱4内腔的中端交错设置有多个大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制冷棒8,制冷箱4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风机6,风机6的输入端连通有喇叭管7,风机6的输出端贯穿至控制柜本体2的内腔中,制冷箱4的右侧纵向开设有多个大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通风孔10,控制柜本体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循环水箱20,循环水箱20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水泵19,进水泵19的输出端贯穿至循环水箱20内腔的右侧,进水泵19的输入端连通有第二输水管18,第二输水管18远离进水泵19的一端连通于冷却管17底部的右侧,循环水箱20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水泵14,出水泵14的输入端贯穿至循环水箱20的内腔中,出水泵14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输水管13,控制柜本体2内腔的顶部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有冷却管17,第一输水管13远离出水泵14的一端连通于冷却管17底部的左侧,控制柜本体2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16,通过设置半导体制冷片16,对冷却管17内腔中的冷却液进行冷却,有效提高循环散热效果,半导体制冷片16的底部与冷却管17的顶部接触。
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外置控制器启动风机6、制冷棒8、出水泵14和进水泵19,通过风机6的输入端产生吸力,将控制柜本体2内腔中的热风经过第二通孔21和第一通孔12吸入制冷箱4的内腔后,制冷棒8对热风进行冷却,风机6的输入端将冷风经过喇叭管7吸入,风机6的输出端将冷风送回控制柜本体2的内腔中,对控制柜本体2的内腔进行散热,同时,出水泵14的输入端将循环水箱20内腔中的冷却液吸入后,出水泵14将冷却液通过第一输水管13、冷却管17和第二输水管18,最后通过进水泵19送回循环水箱20的内腔中,对控制柜本体2的内腔进行循环散热,解决了现有的控制柜在使用时散热效果不理想,从而不便于使用的问题(本申请中外置控制器为PLC控制器,同时,外置控制器的两个接线端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插头,且本申请中采用市电进行供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6)

1.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柜本体(2),所述控制柜本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制冷箱(4),所述制冷箱(4)内腔的中端交错设置有多个大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制冷棒(8),所述制冷箱(4)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风机(6),所述控制柜本体(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循环水箱(20),所述循环水箱(20)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出水泵(14),所述出水泵(14)的输入端贯穿至循环水箱(20)的内腔中,所述出水泵(14)的输出端连通有第一输水管(13),所述控制柜本体(2)内腔的顶部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有冷却管(17),所述第一输水管(13)远离出水泵(14)的一端连通于冷却管(17)底部的左侧,所述控制柜本体(2)内壁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16),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6)的底部与冷却管(17)的顶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20)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水泵(19),所述进水泵(19)的输出端贯穿至循环水箱(20)内腔的右侧,所述进水泵(19)的输入端连通有第二输水管(18),所述第二输水管(18)远离进水泵(19)的一端连通于冷却管(17)底部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箱(4)内壁顶部与底部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座(9),所述卡座(9)的内腔卡接有HEPA过滤网(11),所述制冷箱(4)的正表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门(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6)的输入端连通有喇叭管(7),所述风机(6)的输出端贯穿至控制柜本体(2)的内腔中,所述制冷箱(4)的右侧纵向开设有多个大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通风孔(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箱(4)底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2),所述控制柜本体(2)顶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通孔(21),且控制柜本体(2)和制冷箱(4)通过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2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柜本体(2)内壁顶部左侧的前侧与背侧均固定连接有导流风扇(15),所述控制柜本体(2)正表面的左右两侧均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柜门(3)。
CN202120739717.3U 2021-04-12 2021-04-12 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 Active CN214708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9717.3U CN214708282U (zh) 2021-04-12 2021-04-12 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9717.3U CN214708282U (zh) 2021-04-12 2021-04-12 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08282U true CN214708282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30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39717.3U Active CN214708282U (zh) 2021-04-12 2021-04-12 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082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60390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机箱
CN214708282U (zh) 计算机网络控制装置
CN209843695U (zh) 一种具备散热机构的集成电路芯片
CN209861444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网络安全用控制机柜
CN206948176U (zh) 一种变频节能装置
CN210324055U (zh) 一种具有水冷散热的计算机机箱
CN213401982U (zh) 一种热工自动化配电柜
CN210552854U (zh) 一种注塑模具单侧进出冷却水的回路装置
CN213766943U (zh) 模具型芯冷却机构
CN212086791U (zh) 泵组节能启动控制一体柜
CN212569629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计算机
CN212084813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变压器的均匀冷却装置
CN210721257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计算机用服务器机柜
CN214082761U (zh) 一种塑料挤出机的加热冷却装置
CN209782877U (zh) 低温负压式模温机
CN216848687U (zh) 一种计算机用带有风水双冷的冷却机构
CN218788182U (zh) 一种多模式散热计算机主机箱结构
CN217478794U (zh) 一种新型的电梯控制柜结构
CN205793922U (zh) 一种定向散热的台式通信设备机箱
CN213276539U (zh) 一种液气一体式计算机的cpu散热器
CN213071876U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机械设备用配电箱
CN214044640U (zh) 一种具有智能检测功能的充气柜
CN211061990U (zh) 一种计算机芯片用快速散热装置
CN212992823U (zh) 一种新型的电梯控制柜结构
CN211373221U (zh) 一种用于加热陶瓷的电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