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07537U -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07537U
CN214707537U CN202120560829.2U CN202120560829U CN214707537U CN 214707537 U CN214707537 U CN 214707537U CN 202120560829 U CN202120560829 U CN 202120560829U CN 214707537 U CN214707537 U CN 214707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circuit
resistor
field effect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082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益民
毛鹏
贾红云
苏瑞
左廷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056082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07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07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07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包括前级电路、后级电路、控制电路、选择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和蓄电池;所述前级电路的输出与选择电路的输入连接,蓄电池的正端与选择电路的输入连接,选择电路的输出与后级电路输入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入与前级电路的输出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与选择电路的输入连接,辅助电源电路输入分别与蓄电池正端和选择电路的输出正端连接,辅助电源电路的输出与控制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一路直流输入多路不同等级的直流输出;各直流输出支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输出电压、电流精度高,无交叉调整问题;在电源掉电、断电情况下,可通过硬件电路选择供电输入,保证电源的不间断输出。

Description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路输出电源,尤其涉及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系统集成化的提高,系统规模越来越大,一般现代电子、通信系统都属于多电系统,往往需要多个不同等级的供电电源。
针对多电系统的应用场合,目前市场上大多采用固定变换器变压器二次侧多绕组的方式,实现多路输出。根据不同的参数选择不同的变换器,再通过在变压器二次侧设置多个绕组实现多路输出。这种电源利用拓扑自身对输出电压的控制能力进行调节,可实现电气隔离,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这种电源存在着问题,当多路输出电源工作时,若某一路的负载电流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其他支路输出电压也会发生变化,各支路输出间相互影响,由此产生交叉调整的问题。而且多路输出电源在控制上一般只对主路输出进行采样反馈调节,主路输出精度较高,其他辅路输出精度较低,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不适用于输出路数多且对电压、电流精度有要求的场合。此外,由于多路输出电源仅有一路输入供给,一旦出现输入掉电、断电的情况,那么各路输出将会终止,这种电源显然是不适用于对供电有不间断要求的场合。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解决多路供电系统电流和电压精度低,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包括前级电路、后级电路、控制电路、选择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和蓄电池;所述前级电路的输出与选择电路的输入连接,蓄电池的正端与选择电路的输入相连接,选择电路的输出与后级电路输入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入与前级电路的输出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与选择电路的输入连接,辅助电源电路输入分别与蓄电池正端和选择电路的输出正端连接,辅助电源电路的输出与控制电路连接,正常工作时前级电路通过选择电路给后级电路供电,异常工作时蓄电池通过选择电路给后级电路供电。
所述前级电路包括变压器T1、电力场效应管Q1-Q2、电容C1、电阻R1、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和第一输出采样电路;所述变压器T1的一次侧A端与直流电源的正端连接,变压器T1的一次侧B端与电力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端和地连接;变压器T1的二次侧A端与电力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电容C1的A端、电阻R1的A端连接,电容C1的B端与电阻R1的B端、变压器T1的二次侧负端和地连接;第二控制回路输入与电力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二控制回路输出与电力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一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入与电阻R1的A端连接,第一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出与第一控制回路输入连接,第一控制回路控制的输出与电力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
所述后级电路包括第一DC/DC变换模块和第二DC/DC变换模块;
所述第一DC/DC变换模块包括电力场效应管Q3-Q4、二极管D1、电感L1、电容C2-C4、电阻R2、第二输出采样电路和第三控制回路;所述电力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选择电路输出的正端和电容C2的A端连接,Q3的源极与C2的B端、C3的A端、电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感L1的A端连接,电容C4的A端与电阻R2的A端和电感L1的B端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3的B端、电容C4的B端、电阻R2的B端和选择电路输出的负端连接,第三控制回路的输入与第二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出连接,第三控制回路的输出与电力场效应管Q3的栅极和电力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第二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入与电阻R2的A端连接;
所述第二DC/DC变换模块包括电力场效应管Q5、二极管D2、电感L2、电容C5、电容C6、电阻R3、第三输出采样电路和第四控制回路;所述电力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选择电路输出电压的正端和电容C5的A端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电容C5的B端、二极管D2的阴极、电感L2的A端连接,电容C6的A端和电阻R3的A端与电感L2的B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容C6的B端、电阻R3的B端和选择电路输出电压的负端连接,第四控制回路的输入与第三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出连接,第四控制回路的输出与电力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第三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入与电阻R3的A端连接。
所述辅助电源电路包括电力场效应管Q6、变压器T2、二极管D3、电容C7和电阻R4;所述变压器T2的一次侧A端与选择电路输出电压的正端和蓄电池的正端连接,变压器T2的一次侧B端与电力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变压器T2的二次侧A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的D3的阴极与电容C7的A端和电阻的R4的A端连接,变压器T2的二次侧B端与电容C7的B端、电阻R4的B端和地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地连接。
所述选择电路包括Q7-Q11、二极管D4、电容C8-C10和电阻R5-R10;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与电阻R5的A端和电力场效应管Q7的源极连接,电阻R5的B端与电力场效应管Q8的漏极和Q7的栅极连接,电阻R6的B端与电容C9的A端、电阻R7的A端和电力场效应管Q8的栅极连接,电容C9的B端与电阻R7的B端、Q8的源极和地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9的源极与R8的A端和电力场效应管Q10的源极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9的栅极与电阻R8的B端、电力场效应管Q10的栅极和电力场效应管Q11的漏极连接,电阻R9的B端与C10的A端、R10的A端和电力场效应管Q11的源极连接,C10的B端与R10的B端、电力场效应管Q11的源极和地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7的漏极与电力场效应管Q11的漏极和C8的A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前级电路的输出的正端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9的漏极与蓄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正端连接,R6的A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连接,R9的A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连接。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可实现一路直流输入多路不同等级的直流输出;各直流输出支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输出电压、电流精度高,无交叉调整问题;在电源掉电、断电情况下,可通过硬件电路选择供电输入,保证电源的不间断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架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级电路的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级电路模块1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级电路模块2的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选择电路的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辅助电源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包括前级电路、后级电路、控制电路、选择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和蓄电池;所述前级电路的输出与选择电路的输入连接,蓄电池的正端与选择电路的输入连接,选择电路的输出与后级电路输入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入与前级电路的输出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与选择电路的输入连接,辅助电源电路输入分别与蓄电池正端和选择电路的输出正端连接,辅助电源电路的输出与控制电路连接,正常工作时前级电路通过选择电路给后级电路供电,异常工作时蓄电池通过选择电路给后级电路供电。
由图2可知,所述前级电路包括变压器T1、电力场效应管Q1-Q2、电容C1、电阻R1、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和第一输出采样电路;所述变压器T1的一次侧A端与直流电源的正端连接,变压器T1的一次侧B端与电力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端和地连接;变压器T1的二次侧A端与电力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电容C1的A端、电阻R1的A端连接,电容C1的B端与电阻R1的B端、变压器T1的二次侧负端和地连接;第二控制回路输入与电力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二控制回路输出与电力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一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入与电阻R1的A端连接,第一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出与第一控制回路输入连接,第一控制回路控制的输出与电力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
所述后级电路包括第一DC/DC变换模块和第二DC/DC变换模块;由图3可知,所述第一DC/DC变换模块包括电力场效应管Q3-Q4、二极管D1、电感L1、电容C2-C4、电阻R2、第二输出采样电路和第三控制回路;所述电力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选择电路输出的正端和电容C2的A端连接,Q3的源极与C2的B端、C3的A端、电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感L1的A端连接,电容C4的A端与电阻R2的A端和电感L1的B端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3的B端、电容C4的B端、电阻R2的B端和选择电路输出的负端连接,第三控制回路的输入与第二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出连接,第三控制回路的输出与电力场效应管Q3的栅极和电力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第二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入与电阻R2的A端连接。
由图4可知,所述第二DC/DC变换模块包括电力场效应管Q5、二极管D2、电感L2、电容C5、电容C6、电阻R3、第三输出采样电路和第四控制回路;所述电力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选择电路输出电压的正端和电容C5的A端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电容C5的B端、二极管D2的阴极、电感L2的A端连接,电容C6的A端和电阻R3的A端与电感L2的B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容C6的B端、电阻R3的B端和选择电路输出电压的负端连接,第四控制回路的输入与第三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出连接,第四控制回路的输出与电力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第三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入与电阻R3的A端连接。
由图5可知,所述辅助电源电路包括电力场效应管Q6、变压器T2、二极管D3、电容C7和电阻R4;所述变压器T2的一次侧A端与选择电路输出电压的正端和蓄电池的正端连接,变压器T2的一次侧B端与电力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变压器T2的二次侧A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的D3的阴极与电容C7的A端和电阻的R4的A端连接,变压器T2的二次侧B端与电容C7的B端、电阻R4的B端和地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地连接。
由图6可知,所述选择电路包括Q7-Q11、二极管D4、电容C8-C10和电阻R5-R10;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与电阻R5的A端和电力场效应管Q7的源极连接,电阻R5的B端与电力场效应管Q8的漏极和Q7的栅极连接,电阻R6的B端与电容C9的A端、电阻R7的A端和电力场效应管Q8的栅极连接,电容C9的B端与电阻R7的B端、Q8的源极和地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9的源极与R8的A端和电力场效应管Q10的源极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9的栅极与电阻R8的B端、电力场效应管Q10的栅极和电力场效应管Q11的漏极连接,电阻R9的B端与C10的A端、R10的A端和电力场效应管Q11的源极连接,C10的B端与R10的B端、电力场效应管Q11的源极和地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7的漏极与电力场效应管Q11的漏极和C8的A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前级电路的输出的正端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9的漏极与蓄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正端连接,R6的A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连接,R9的A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连接。其中Q7、Q9、Q10为P型,Q1-Q6、Q8、Q11为N型。
本实施例中,前级电路的功率电路拓扑采用Flyback变换器,第一控制回路采用基于LD5535E芯片的控制方案,变压器T1的二次侧使用同步整流提高传输效率,第二控制回路采用基于LD8526芯片的控制方案,前级电路输入DC,经变换后实现降压输出Vo,进而输入给选择电路。后级电路包含两路DC-DC模块,分别为第一DC/DC模块、第二DC/DC模块,电路拓扑采用Buck变换器,第三控制回路和第四控制回路采用基于MP2908和MP26123芯片的控制方案,实现直流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控制。控制电路检测前级电路输出电压Vo,判断电源的工作状态,发出不同的控制信号给后级供电选择电路。选择电路接收来自MCU控制电路发出的信号,根据不同的控制信号,分别控制电力场效应管Q7、Q8、Q9、Q10、Q11的导通与关断,从而实现不同工作条件下,选择后级电路的输入功能。辅助电源电路为控制电路中的芯片提供稳定的5V供电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电源有直流电输入后,首先会经过前级电路的DC/DC变换电路,对输入直流电进行闭环调节,将输入直流电降压输出,输出变换后的直流电Vo。
此时,控制电路检测前级电路输出,判断电源工作状态,正常工作下,如图6所示,控制电路会发出高电平信号Vo_on给电力场效应管Q8,Q8栅源极存在压差,Q8将会导通,Q7栅极电位被拉低,Q7导通,前级电路的输出Vo会顺利输入进选择电路中。当前级电路出现输入掉电、断电的情况时,前级电路将会没有直流输出,控制电路检测前级电路的输出,判断电源工作异常,发出高电平信号BAT_ON给电力场效应管Q11,Q11栅源极存在压差,Q11将会导通,Q9、Q10栅极电位将被拉低,进而Q9、Q10导通,外接蓄电池供电V_bat顺利输入进选择电路。
正常工作下,输入进选择电路中的Vo不作变换直接输出Vo_m给后级电路,异常工作下,外接蓄电池供电V_bat代替Vo输出Vo_m给后级电路,实现了输出Vo_m的不间断,后级电路中的第一DC/DC变换模块、第二DC/DC变换模块对不间断输入的直流电Vo_m,进行降压调控处理,再分别不间断输出相应的Vout1和Vout2。

Claims (5)

1.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级电路、后级电路、控制电路、选择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和蓄电池;所述前级电路的输出与选择电路的输入连接,蓄电池的正端与选择电路的输入连接,选择电路的输出与后级电路输入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入与前级电路的输出连接,控制电路的输出与选择电路的输入连接,辅助电源电路输入分别与蓄电池正端和选择电路的输出正端连接,辅助电源电路的输出与控制电路连接;正常工作时前级电路通过选择电路给后级电路供电,异常工作时蓄电池通过选择电路给后级电路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级电路包括变压器T1、电力场效应管Q1-Q2、电容C1、电阻R1、第一控制回路、第二控制回路和第一输出采样电路;
所述变压器T1的一次侧A端与直流电源的正端连接,变压器T1的一次侧B端与电力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直流电源的负端和地连接;变压器T1的二次侧A端与电力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电容C1的A端、电阻R1的A端连接,电容C1的B端与电阻R1的B端、变压器T1的二次侧负端和地连接;第二控制回路输入与电力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第二控制回路输出与电力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连接;第一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入与电阻R1的A端连接,第一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出与第一控制回路输入连接,第一控制回路控制的输出与电力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级电路包括第一DC/DC变换模块和第二DC/DC变换模块;
所述第一DC/DC变换模块包括电力场效应管Q3-Q4、二极管D1、电感L1、电容C2-C4、电阻R2、第二输出采样电路和第三控制回路;所述电力场效应管Q3的漏极与选择电路输出的正端和电容C2的A端连接,Q3的源极与C2的B端、C3的A端、电力场效应管Q4的漏极、二极管D1的阴极和电感L1的A端连接,电容C4的A端与电阻R2的A端和电感L1的B端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容C3的B端、电容C4的B端、电阻R2的B端和选择电路输出的负端连接,第三控制回路的输入与第二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出连接,第三控制回路的输出与电力场效应管Q3的栅极和电力场效应管Q4的栅极连接,第二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入与电阻R2的A端连接;
所述第二DC/DC变换模块包括电力场效应管Q5、二极管D2、电感L2、电容C5、电容C6、电阻R3、第三输出采样电路和第四控制回路;所述电力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选择电路输出电压的正端和电容C5的A端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电容C5的B端、二极管D2的阴极、电感L2的A端连接,电容C6的A端和电阻R3的A端与电感L2的B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容C6的B端、电阻R3的B端和选择电路输出电压的负端连接,第四控制回路的输入与第三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出连接,第四控制回路的输出与电力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第三输出采样电路的输入与电阻R3的A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源电路包括电力场效应管Q6、变压器T2、二极管D3、电容C7和电阻R4;
所述变压器T2的一次侧A端与选择电路输出电压的正端和蓄电池的正端连接,变压器T2的一次侧B端与电力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变压器T2的二次侧A端与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的D3的阴极与电容C7的A端和电阻的R4的A端连接,变压器T2的二次侧B端与电容C7的B端、电阻R4的B端和地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输出直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电路包括Q7-Q11、二极管D4、电容C8-C10和电阻R5-R10;
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与电阻R5的A端和电力场效应管Q7的源极连接,电阻R5的B端与电力场效应管Q8的漏极和Q7的栅极连接,电阻R6的B端与电容C9的A端、电阻R7的A端和电力场效应管Q8的栅极连接,电容C9的B端与电阻R7的B端、Q8的源极和地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9的源极与R8的A端和电力场效应管Q10的源极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9的栅极与电阻R8的B端、电力场效应管Q10的栅极和电力场效应管Q11的漏极连接,电阻R9的B端与C10的A端、R10的A端和电力场效应管Q11的源极连接,C10的B端与R10的B端、电力场效应管Q11的源极和地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7的漏极与电力场效应管Q11的漏极和C8的A端连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前级电路的输出的正端连接,电力场效应管Q9的漏极与蓄电池的输出电压的正端连接,R6的A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连接,R9的A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出连接。
CN202120560829.2U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Active CN214707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0829.2U CN214707537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0829.2U CN214707537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07537U true CN214707537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71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0829.2U Active CN214707537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07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09859B2 (en) Dual input DC-DC power converter integrating high/low voltage sources
EP3282571B1 (en) Power converter with extended hold-up time
CN102255526B (zh) 一种ac-dc电源转换芯片及电源转换电路
US9112423B2 (en)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CN107546959B (zh) 一种开关电源、电子设备及开关电源控制方法
US20060119184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double conversion/series-parallel hybrid operation i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ies
US20100054001A1 (en) AC/DC Converter with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US20220255433A1 (en) Charging circuit and charging system
US20240039289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solar photovoltaic inverter
US20200006980A1 (en) Novel integrated dc to dc converter ups topology
CN113541491A (zh) 多模式切换低动态干扰的4管同步控制升降压变换电路
Chang et al. An isolated output-feedback scheme with minimized standby power for SMPS
CN214154342U (zh) 一种磁隔离宽范围输入稳压电路
CN214707537U (zh) 一种多路输出直流电源
WO2022033507A1 (zh) 电压转换电路及方法、电源管理芯片和移动终端
WO2021259330A1 (zh) 直流电源的老化测试电路及系统
CN214045447U (zh) 反激式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器
CN111564977B (zh) 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
WO2021036740A1 (zh) 一种llc电源控制电路和电源控制装置
CN210380662U (zh) 一种二级辅助电源电路
CN114285271A (zh) 一种新型新能源升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87518A (zh) 一种电流模式交错控制变换器及控制芯片
CN216290676U (zh) 一种电源电路
US20220163991A1 (en)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and system capable of maximum power tracking
CN112737326B (zh) 稳压电路、稳压方法、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