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02032U - 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 - Google Patents

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02032U
CN214702032U CN202120601932.7U CN202120601932U CN214702032U CN 214702032 U CN214702032 U CN 214702032U CN 202120601932 U CN202120601932 U CN 202120601932U CN 214702032 U CN214702032 U CN 214702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surface
distance
measuring
center
gaug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19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齐
陈希至
朱振宇
王熔
陈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ngtu Aerospace And Spacecraf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ic Power Zhuzhou Aviation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Power Zhuzhou Aviation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vic Power Zhuzhou Aviation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019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02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02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02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Measur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测具包括芯棒以及量块,芯棒包括测量部以及工作部,量块设有用于与工作部的外周面贴合并沿轴向滑动的定位基准面、位于量块滑动方向前方并与定位基准面平行的通基准面以及位于量块滑动方向后方并与定位基准面平行的止基准面,且通基准面与止基准面的分界处位于定位基准面的前方,通基准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止基准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且通基准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工作部的半径与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的最大允许距离之和,止基准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工作部的半径与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的最小允许距离之和。

Description

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具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
背景技术
在航空发动机中有许多环形零部件,环形零部件的端面上开设有精密小孔,小孔的孔径小至2mm以下,为检测小孔的开设位置是否准确,需要测量端面小孔中心至环形零件的圆周面的距离。
目前,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测量:1、三坐标计量,先通过扫描端面小孔,找到其中心,在扫描外轮廓从而得到被测尺寸的实际值,而零件大批量生产时,计量工作量太大,需要专业人士操作,且在加工过程不方便,需要多次装拆零件,影响加工精度,增加零件装夹误差,且影响生产进度;2、采用卡尺测量:由于端面小孔的孔径过小,普通卡尺无法测量,需要设计专用卡尺,并且采用卡尺测量为间接测量,需要转换计算,测量时需要测量先测出端面小孔的实际大小,再测量端面小孔中心至环形零件的圆周面的距离,故采用卡尺不经济且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其目的为解决现有的测量端面小孔中心至圆周面的距离的方法操作繁琐且测量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测具包括芯棒以及量块,芯棒包括沿轴向布设的用于插入端面小孔中的测量部以及与测量部连接的工作部,量块设有用于与工作部的外周面贴合并沿轴向滑动的定位基准面、位于量块滑动方向前方并与定位基准面平行的通基准面以及位于量块滑动方向后方并与定位基准面平行的止基准面,且通基准面与止基准面的分界处位于定位基准面的前方,通基准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止基准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且通基准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工作部的半径与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的最大允许距离之和,止基准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工作部的半径与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的最小允许距离之和。
进一步地,多个芯棒组成芯棒组件,且多个芯棒的测量部的直径不同。
进一步地,最大的测量部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端面小孔的最大允许直径,最小的测量部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端面小孔的最小允许直径。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芯棒的测量部直径差为0.01mm-0.03mm。
进一步地,量块呈“η”型,定位基准面位于量块较短的竖直段的内侧并与量块较短的竖直段的端面连接,通基准面位于量块较长的竖直段的内侧并与量块较长的竖直段的端面连接。
进一步地,定位基准面凸出量块较短的竖直段的内侧面,通基准面和止基准面均凸出量块较长的竖直段的内侧面。
进一步地,芯棒还包括与工作部连接的用于操作芯棒插入端面小孔的操作部,操作部的外周面上设有防滑结构。
进一步地,通基准面与止基准面的分界处开设有分界槽。
进一步地,定位基准面为与芯棒的工作部的外周面相匹配的圆弧面。
进一步地,量块上设有与芯棒的工作部的直径相同的标识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通过将芯棒的测量部插入端面小孔中,进而将量块的定位基准面沿工作部的外周面轴向滑动,通过在量块上设置与定位基准面平行的通基准面以及止基准面,并且通基准面位于量块滑动方向的前方,止基准面位于量块滑动方向的后方,由于通基准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止基准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距离,且通基准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工作部的半径与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的最大允许距离之和,止基准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工作部的半径与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的最小允许距离之和,因此,当量块的定位基准面沿工作部的外周面轴向滑动后,通基准面先滑过圆周面,而止基准面无法滑过圆周面,则说明端面小孔中心至圆周面的距离位于最小允许距离和最大允许距离之间,无需测量端面小孔的直径,也无需测量端面小孔中心至圆周面的距离的准确值。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测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量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量块;11、定位基准面;12、通基准面;13、止基准面;2、芯棒;21、测量部;22、工作部;23、操作部;3、环形零件;31、端面小孔;32、圆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测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量块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测具包括芯棒2以及量块1,芯棒2包括沿轴向布设的用于插入端面小孔31中的测量部21以及与测量部21连接的工作部22,量块1设有用于与工作部22的外周面贴合并沿轴向滑动的定位基准面11、位于量块1滑动方向前方并与定位基准面11平行的通基准面12以及位于量块1滑动方向后方并与定位基准面11平行的止基准面13,且通基准面12与止基准面13的分界处位于定位基准面11的前方,通基准面12与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止基准面13与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垂直距离,且通基准面12与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工作部22的半径与端面小孔31中心到圆周面32的最大允许距离之和,止基准面13与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工作部22的半径与端面小孔31中心到圆周面32的最小允许距离之和。在本实施例中,通基准面12和止基准面13位于量块1的第一内侧面上,定位基准面11位于量块1的第二内侧面上,第一内侧面与第二内侧面平行且相对布设,且第一内侧面与第二内侧面之间具有量块1沿芯棒2的工作部22的外周面轴向滑动的空间。定位基准面11至环形零件3的端面之间也具有量块1沿芯棒2的轴向向端面小孔31滑动的空间。定位基准面11与环形零件3的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大于通基准面12与止基准面13的分界处至环形零件3的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从而确保通基准面12与止基准面13的分界处先滑动至环形零件3的外周面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通过将芯棒2的测量部21插入端面小孔31中,进而将量块1的定位基准面11沿工作部22的外周面轴向滑动,通过在量块1上设置与定位基准面11平行的通基准面12以及止基准面13,并且通基准面12位于量块1滑动方向的前方,止基准面13位于量块1滑动方向的后方,由于通基准面12与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距离大于止基准面13与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距离,且通基准面12与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工作部22的半径与端面小孔31中心到圆周面32的最大允许距离之和,止基准面13与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工作部22的半径与端面小孔31中心到圆周面32的最小允许距离之和,因此,当量块1的定位基准面11沿工作部22的外周面轴向滑动后,通基准面12先滑过圆周面32,而止基准面13无法滑过圆周面32,则说明端面小孔31中心至圆周面32的距离位于最小允许距离和最大允许距离之间,无需测量端面小孔31的直径,也无需测量端面小孔31中心至圆周面32的距离的准确值。若止基准面13仍可滑过环形零件3的外周面,则说明端面小孔31中心到圆周面32的距离小于最小允许距离,不符合要求;若通基准面12卡于环形零件3的端面而无法下滑,则说明端面小孔31中心到圆周面32的距离大于最大允许距离,不符合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端面小孔31的中心至圆周面32的距离为(1.75±0.1)mm,芯棒2的工作部22的直径为2(0,-0.005)mm,通基准面12至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距离为(2.84±0.006)mm,止基准面13至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距离为(2.66±0.006)mm,当通基准面12至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距离磨损至(2.84±0.001)mm和/或当止基准面13至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距离磨损至(2.66±0.001)mm时,则量块1无法继续使用。
多个芯棒2组成芯棒组件,且多个芯棒2的测量部21的直径不同。由于端面小孔31的直径具有公差,通过将多个芯棒2的测量部21从大到小依次插入端面小孔31中,直至找到与端面小孔31配合间隙最小的芯棒2,从而减小端面小孔31与测量部21之间的配合间隙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芯棒2的工作部22的直径均相同。量块1上设有与芯棒2的工作部22的直径相同的标识孔。测量前,通过将芯棒2的工作部22插入标识孔中,若匹配,则说明该芯棒2与量块1为配套使用的测具。
最大的测量部2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端面小孔31的最大允许直径,最小的测量部2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端面小孔31的最小允许直径。相邻两个芯棒2的测量部21直径差为0.01mm-0.03mm。根据端面小孔31的直径的公差范围确定每组芯棒组件中芯棒2的根数。在本实施例中,端面小孔31的直径为(0.8±0.05)mm,四个芯棒2为一组芯棒组件,四个芯棒2的测量部21的直径从大到小依次为0.83mm、0.81mm、0.78mm、0.75mm。
量块1呈“η”型,定位基准面11位于量块1较短的竖直段的内侧并与端面连接,通基准面12位于量块1较长的竖直段的内侧并与端面连接。量块1沿芯棒2的工作部22的外周面轴向下滑,直至通基准面12滑过环形零件3的外周面,而止基准面13卡于环形零件3的端面上无法继续下滑,则说明端面小孔31中心到圆周面32的距离处于可允许的偏差范围内,符合要求。若止基准面13仍可滑过环形零件3的外周面,则说明端面小孔31中心到圆周面32的距离小于最小允许距离,不符合要求;若通基准面12卡于环形零件3的端面而无法下滑,则说明端面小孔31中心到圆周面32的距离大于最大允许距离,不符合要求。定位基准面11凸出量块1较短的竖直段的内侧面,通基准面12和止基准面13均凸出量块1较长的竖直段的内侧面。
芯棒2还包括与工作部22连接的用于操作芯棒2插入端面小孔31的操作部23,操作部23的外周面上设有防滑结构。芯棒2的工作部22与测量部21的同轴度不超过0.005mm。
通基准面12与止基准面13的分界处开设有分界槽。定位基准面11为与芯棒2的工作部22的外周面相匹配的圆弧面。可选地,芯棒2的工作部22的外周面上沿轴向开设有导向槽,定位基准面11上设有与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凸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其特征在于,
测具包括芯棒(2)以及量块(1),
芯棒(2)包括沿轴向布设的用于插入端面小孔(31)中的测量部(21)以及与测量部(21)连接的工作部(22),量块(1)设有用于与工作部(22)的外周面贴合并沿轴向滑动的定位基准面(11)、位于量块(1)滑动方向前方并与定位基准面(11)平行的通基准面(12)以及位于量块(1)滑动方向后方并与定位基准面(11)平行的止基准面(13),且通基准面(12)与止基准面(13)的分界处位于定位基准面(11)的前方,
通基准面(12)与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止基准面(13)与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垂直距离,且通基准面(12)与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工作部(22)的半径与端面小孔(31)中心到圆周面(32)的最大允许距离之和,止基准面(13)与定位基准面(11)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或等于工作部(22)的半径与端面小孔(31)中心到圆周面(32)的最小允许距离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其特征在于,
多个芯棒(2)组成芯棒组件,且多个芯棒(2)的测量部(21)的直径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其特征在于,
最大的测量部(2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端面小孔(31)的最大允许直径,最小的测量部(2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端面小孔(31)的最小允许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芯棒(2)的测量部(21)直径差为0.01mm-0.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其特征在于,
量块(1)呈“η”型,定位基准面(11)位于量块(1)较短的竖直段的内侧并与量块(1)较短的竖直段的端面连接,通基准面(12)位于量块(1)较长的竖直段的内侧并与量块(1)较长的竖直段的端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其特征在于,
定位基准面(11)凸出量块(1)较短的竖直段的内侧面,通基准面(12)和止基准面(13)均凸出量块(1)较长的竖直段的内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其特征在于,
芯棒(2)还包括与工作部(22)连接的用于操作芯棒(2)插入端面小孔(31)的操作部(23),操作部(23)的外周面上设有防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其特征在于,
通基准面(12)与止基准面(13)的分界处开设有分界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其特征在于,
定位基准面(11)为与芯棒(2)的工作部(22)的外周面相匹配的圆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其特征在于,
量块(1)上设有与芯棒(2)的工作部(22)的直径相同的标识孔。
CN202120601932.7U 2021-03-24 2021-03-24 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 Active CN214702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1932.7U CN214702032U (zh) 2021-03-24 2021-03-24 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1932.7U CN214702032U (zh) 2021-03-24 2021-03-24 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02032U true CN214702032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26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1932.7U Active CN214702032U (zh) 2021-03-24 2021-03-24 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020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47534U (zh) 一种工装夹具定位销检测卡板
CN214702032U (zh) 端面小孔中心到圆周面距离的测具
CN105066883A (zh) 一种快速测量回转体零件端面销孔位置度的方法
CN105674837A (zh) 一种检测数控机床加工的产品的孔径口部倒角的装置
JP2004344657A (ja) 半製品のための保持部および該保持部の位置および配向性を測定するための方法
CN202166400U (zh) 复杂零件同轴度检测装置
CN210862484U (zh) 一种止口凹凸台测量工具
CN210664302U (zh) 内花键同轴度检验装置及其检验芯轴
CN204286267U (zh) 一种检测数控机床加工的产品的孔径口部倒角的装置
CN115265318A (zh) 一种圆弧台阶测量工具及方法
US6438859B1 (en) Calibrated arcuate wedge tool for measuring a gap adjacent to a curved surface
CN210664276U (zh) 一种可拆卸圆弧中心距检测辅件
US2791034A (en) Shrink micrometer calipers
CN213179810U (zh) 一种精确测量深内孔凹槽深度和槽口宽度的测量装置
CN209945229U (zh) 一种测量磁芯气隙双侧宽度的量具
CN208936925U (zh) 锥面距离专用检具
JP2018017519A (ja) ポジションゲージ、芯出し装置及び芯出し方法
CN206037899U (zh) 一种粘结磁环检测用阶梯pin规
CN208398739U (zh) 用于游标卡尺测量深槽的测量头
CN217005703U (zh) 铣刀测量辅助治具
CN110779430A (zh) 金属圆棒料直线度量化检具
CN109631714A (zh) 一种多孔系位置度检测方法
CN104454027A (zh) 动力涡轮导向器的加工方法
CN204461265U (zh) 测量轴键槽对称度的千分尺
CN216620871U (zh) 涡轮动叶片测量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12000 No. 1018, Hangfei Avenue, Lusong District,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Xingtu Aerospace and Spacecraft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Dong Jiaduan 412002 in Hunan province Zhuzhou city Luso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AVIC POWER ZHUZHOU AVIATION PARTS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