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84079U - 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84079U
CN214684079U CN202120496394.XU CN202120496394U CN214684079U CN 214684079 U CN214684079 U CN 214684079U CN 202120496394 U CN202120496394 U CN 202120496394U CN 214684079 U CN214684079 U CN 214684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mold
die
final molding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963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国锋
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Lite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Lit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Lite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Lit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963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84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84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84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锻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形成预成型腔和终成型腔;沿着所述预成型腔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阻力部件,所述阻力部件包括上阻力凸起和下阻力槽;所述上阻力凸起设置在所述上模的下端面,所述下阻力槽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上端面,所述上阻力凸起匹配于所述下阻力槽。通过在预成型腔周围设置阻力部件,可以阻止圆钢上的部分原料向缝隙处流动,使其更容易向预成型腔内流动,进而充满整个行腔,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锻造设备的拍打工序,减少飞边。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锻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
背景技术
高压共轨管需要经过预成型和终成型两步,才能成型出合格的产品。在产品预成型阶段,需要将圆钢加热放入到预成型腔中进行预成型,在成型过程中,圆钢在受压的过程中,圆钢上产生的组织移动到上模和下模的缝隙处形成飞边,降低了原材料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形成预成型腔和终成型腔;沿着所述预成型腔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阻力部件,所述阻力部件包括上阻力凸起和下阻力槽;所述上阻力凸起设置在所述上模的下端面,所述下阻力槽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上端面,所述上阻力凸起匹配于所述下阻力槽。
优选的,所述预成型腔包括上预成型腔和下预成型腔,所述上预成型腔设置在所述上模上,所述下预成型腔设置在所述下模上。
优选的,所述上预成型腔包括第一上预成型腔、第二上预成型腔以及第三上预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上预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预成型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上预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上预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上预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预成型腔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上预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上预成型腔。
优选的,所述下预成型腔包括第一下预成型腔、第二下预成型腔以及第三下预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下预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预成型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下预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下预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下预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预成型腔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下预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下预成型腔。
优选的,所述终成型腔包括上终成型腔和下终成型腔,所述上终成型腔设置在所述上模上,所述下终成型腔设置在所述下模上。
优选的,所述上终成型腔包括第一上终成型腔、第二上终成型腔以及第三上终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上终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终成型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上终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上终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上终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终成型腔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上终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上终成型腔。
优选的,所述下终成型腔包括第一下终成型腔、第二下终成型腔以及第三下终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下终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终成型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下终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下终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下三终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终成型腔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下终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下终成型腔。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预成型腔周围设置阻力部件,可以阻止圆钢上的部分原料向缝隙处流动,使其更容易向预成型腔内流动,进而充满整个行腔,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锻造设备的拍打工序,减少飞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上模;2、下模;3、上预成型腔;31、第一上预成型腔; 32、第二上预成型腔;33、第三上预成型腔;4、下预成型腔;41、第一下预成型腔;42、第二下预成型腔;43、第三下预成型腔;5、上终成型腔;51、第一上终成型腔;52、第二上终成型腔;53、第三上终成型腔;6、下终成型腔;61、第一下终成型腔;62、第二下终成型腔;63、第三下终成型腔;7、上阻力凸起; 8、下阻力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所述下模2合模,形成预成型腔和终成型腔;沿着所述预成型腔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阻力部件,所述阻力部件包括上阻力凸起7和下阻力槽8;所述上阻力凸起7设置在所述上模1的下端面,所述下阻力槽8设置在所述下模2的上端面,所述上阻力凸起7匹配于所述下阻力槽8。
圆钢需要进行加热可锻造状,将加热之后的圆钢放入到预成型腔中,上模 1和下模2进行合模,将圆钢按照预成型腔的形状进行锻造,在上模1和下模2 的压力的作用下,圆钢上的一部分流动到上模1和下模2的缝隙处,形成飞边,从而浪费大量的原料。通过在预成型腔周围设置阻力部件,可以阻止圆钢上的部分原料向缝隙处流动,使其更容易向预成型腔内流动,进而充满整个行腔,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锻造设备的拍打工序,减少飞边。预成型之后,再加工件进行加热,放入到终成型腔中,进行最终的成型锻造。
所述预成型腔包括上预成型腔3和下预成型腔4,所述上预成型腔3设置在所述上模1上,所述下预成型腔4设置在所述下模2上。所述上预成型腔3 包括第一上预成型腔31、第二上预成型腔32以及第三上预成型腔33;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上预成型腔32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预成型腔3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上预成型腔32连通于所述第一上预成型腔31,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上预成型腔 33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预成型腔31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上预成型腔33连通于所述第一上预成型腔31。
所述下预成型腔4包括第一下预成型腔41、第二下预成型腔42以及第三下预成型腔43;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下预成型腔42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预成型腔 4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下预成型腔42连通于所述第一下预成型腔41,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下预成型腔43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预成型腔41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下预成型腔43连通于所述第一下预成型腔41。
合模时,上预成型腔3和下预成型腔4形成预成型腔。具体的,第一上预成型腔31对应于第一下预成型腔41,第二上预成型腔32对应于第二下预成型腔42,第三上预成型腔33对应于第三下预成型腔43。
所述终成型腔包括上终成型腔5和下终成型腔6,所述上终成型腔5设置在所述上模1上,所述下终成型腔6设置在所述下模7上。所述上终成型腔5 包括第一上终成型腔51、第二上终成型腔52以及第三上终成型腔53;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上终成型腔52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终成型腔5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上终成型腔52连通于所述第一上终成型腔51,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上终成型腔 53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终成型腔51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上终成型腔53连通于所述第一上终成型腔51。所述下终成型腔6包括第一下终成型腔61、第二下终成型腔62以及第三下终成型腔63;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下终成型腔62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终成型腔61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下终成型腔62连通于所述第一下终成型腔61,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下终成型腔63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终成型腔61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下终成型腔63连通于所述第一下终成型腔61。
合模时,上终成型腔5和下终成型腔6形成终成型腔。具体的,第一上终成型腔51对应于第一下终成型腔61,第二上终成型腔52对应于第二下终成型腔62,第三上终成型腔53对应于第三下终成型腔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形成预成型腔和终成型腔;沿着所述预成型腔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阻力部件,所述阻力部件包括上阻力凸起和下阻力槽;所述上阻力凸起设置在所述上模的下端面,所述下阻力槽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上端面,所述上阻力凸起匹配于所述下阻力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共轨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型腔包括上预成型腔和下预成型腔,所述上预成型腔设置在所述上模上,所述下预成型腔设置在所述下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共轨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成型腔包括第一上预成型腔、第二上预成型腔以及第三上预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上预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预成型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上预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上预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上预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上预成型腔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上预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上预成型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共轨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预成型腔包括第一下预成型腔、第二下预成型腔以及第三下预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下预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预成型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下预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下预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下预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下预成型腔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下预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下预成型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共轨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成型腔包括上终成型腔和下终成型腔,所述上终成型腔设置在所述上模上,所述下终成型腔设置在所述下模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共轨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终成型腔包括第一上终成型腔、第二上终成型腔以及第三上终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上终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终成型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上终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上终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上终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上终成型腔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上终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上终成型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共轨管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终成型腔包括第一下终成型腔、第二下终成型腔以及第三下终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下终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终成型腔的一侧,且所述第二下终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下终成型腔,至少一个所述第三下终成型腔设置在所述第一下终成型腔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三下终成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下终成型腔。
CN202120496394.XU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 Active CN214684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96394.XU CN214684079U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96394.XU CN214684079U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84079U true CN214684079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70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96394.XU Active CN214684079U (zh) 2021-03-09 2021-03-09 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840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3210A (zh) * 2022-10-31 2023-02-03 江苏理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共轨的锻造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73210A (zh) * 2022-10-31 2023-02-03 江苏理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共轨的锻造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9572A (zh) 重载铁路用尖轨跟端成型的工艺
CN101376158B (zh) 三工位抽油杆镦挤机
CN214684079U (zh) 一种高压共轨管用模具
CN103203600B (zh) 采用精锻法制备钼电极棒的方法
CN106670249B (zh) 带法兰凸缘轮辋挤扩成形方法
CN109622868A (zh) 一种t型高温合金螺栓锻件的锻造方法
CN103522024A (zh) 中大模数圆柱齿轮的成形工艺及其专用模具
CN106734340B (zh) 一种弯管三通管的制备方法
CN104368790B (zh) 一种金属液态波动高压铸锻一次成型方法
CN106051352A (zh) 一种大型压力管道变径三通管件的加工工艺
CN106513487B (zh) 一种基于内高压成型的低压预成型方法
CN103658476B (zh) 一种异形端面外圆带凸台的厚壁空心锻件整体成形方法
CN203304369U (zh) 水胀成形模具
CN105964846B (zh) 一种空心凸齿类锻件的成形方法
CN208004615U (zh) 热冲压模具的下模
CN203737742U (zh) 带柄齿轮冷挤压模具装置
CN102658304A (zh) 一种突缘的闭塞挤压成形方法
CN104607588A (zh) 一种新型长轴法兰锻件锻造成型方法
CN210188364U (zh) 用于齿轮精锻工艺的模具
CN205732475U (zh) 一种限位的冲切模具
CN201543672U (zh) 汽车外星轮挤压成型装置
CN206536759U (zh) 一种用于注塑鼠标上盖的气辅成型模具
CN203526438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拖钩锻件模具
CN201437526U (zh) 一种双曲率钢化玻璃成型装置
CN217121614U (zh) 一种工程机械油缸缸筒毛坯热挤压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