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8281U - 一种把手及拼接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把手及拼接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8281U
CN214678281U CN202021645889.6U CN202021645889U CN214678281U CN 214678281 U CN214678281 U CN 214678281U CN 202021645889 U CN202021645889 U CN 202021645889U CN 214678281 U CN214678281 U CN 214678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plice plate
protrusion
connecting portion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458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纪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6458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8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8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8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把手及拼接板,所述把手包括适于使用者握持施力的握持部,和适于将所述把手加装到拼接板上的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握持部包括适于容纳使用者的手握持的握持端,所述握持部还包括连接所述握持端和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个安装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孔适配,所述把手可沿着第一方向加装到所述拼接板后,通过转动或者弯折所述连接部固定,所述拼接板,包括拼接板本体和与所述拼接板本体的边缘轮廓形状相匹配的环状骨架,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多种类型的把手连接部结构,使得把手的快拆安装合理、结合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把手及拼接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把手及拼接板。
背景技术
组合式的简易柜是许多年轻人所青睐的家具,具有便携、组装方便、价格便宜的优点。
中国专利CN201820080665.1公开了一种收纳装置用拼接板及收纳装置,组装、拆卸方便,成本低,拼接板主要包括板体和与板体轮廓形状相匹配的环状骨架,所述板体一侧边缘或靠近边缘处设有若干凸起,所述凸起环绕所述环状骨架内周设置,所述凸起的外侧设有卡槽,所述环状骨架卡设于所述卡槽;或者,所述凸起环绕所述环状骨架外周设置,所述凸起的内侧设有卡槽,所述环状骨架卡设于所述卡槽。收纳装置通过多个拼接板拼接而成。把手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包括把手部和用于与所述板体连接的连接部,通过把手部与拼接板的插接紧固实现把手安装。
但是,上述收纳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拼接板较薄,强度不够,用力拉把手开门时容易引起局部变形;又一方面,由于在拼接板上开孔以安装把手,开孔设置容易导致灰尘进入;又一方面,把手把持部较短,碰到拼接板卡住等情形时,容易脱手,难以方便的打开;又一方面,把手与拼接板的插接方向与使用时拼接板的开门方向相同,使用者在用力开门时,容易导致把手与拼接板接脱开,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方便、连接牢固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把手的拼接板,使其安装方式简便、连接牢固、使用方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把手,所述把手包括适于使用者握持施力的握持部,和适于将所述把手加装到拼接板上的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握持部包括适于容纳使用者的手握持的握持端,所述握持部还包括连接所述握持端和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个安装端,所述拼接板的内侧设有多个卡件,所述拼接板的边侧设有与所述卡件相配合的卡扣,所述卡扣和所述卡件中间设有环状骨架。
进一步的,所述握持端与所述拼接板的表面大体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端与所述拼接板的表面大体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端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握持端的两侧,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端上,所述握持端到所述拼接板的距离可容纳使用者的手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自所述安装端延伸或者与所述安装端连接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安装端之间形成缩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自所述安装端延伸或者与所述安装端连接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安装端之间形成缩颈,所述第二凸起包括至少两个凸瓣,所述凸瓣之间存在活动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自所述安装端延伸或者与所述安装端连接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可相对于所述安装端转动或者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安装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凸起包括两个可相对转动的凸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凸起的远端可朝向所述安装端的一侧卷折并定形。
进一步的,包括两个所述第三凸起,两个所述第三凸起的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凸起的最大转动范围为90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安装端延伸或者与所述安装端连接的第四凸起、以及与所述第四凸起适配的紧固件。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为与所述第四凸起卡接的卡帽。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凸起上设有穿孔,所述紧固件为可插入所述穿孔固定的固定销。
进一步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四凸起,所述固定销可同时穿过两个所述第四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位于所述握持端下方的、适于连接两个所述安装端的卡块,所述卡块适于与所述拼接板上的条形槽卡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把手包括适于使用者握持施力的握持部,和适于将所述把手加装到拼接板上的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握持部包括适于容纳使用者的手握持的握持端,所述握持部还包括连接所述握持端和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个安装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孔适配,所述把手可沿着第一方向加装到所述拼接板后,通过转动或者弯折所述连接部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可沿着第一方向加装到所述拼接板后,通过加装紧固件部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可沿着第一方向加装到所述拼接板后,再沿着第二方向滑动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可沿着第一方向加装到所述拼接板后,再沿着第二方向和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前后扭动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包括插入段和锁紧段。
进一步的,包括两个所述连接孔,两个所述连接孔的所述锁紧段朝向相同或者相反。
一种拼接板,包括拼接板本体和与所述拼接板本体的边缘轮廓形状相匹配的环状骨架,所述拼接板本体上安装有上述一种把手。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设计了多种类型的把手连接部结构,使得把手的快拆安装合理、结合稳定,避免了拼接板的局部变形过大;又一方面配合设计了把手安装结构的特殊安装方式,使得一部分情形下,拼接板的开门方向与把手与拼接板的脱离方向不再重叠,减小意外脱开情形的发生;再一方面设计了多种简单、可行的把手安装固定结构,方便组装,结构合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安装把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安装把手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安装把手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安装把手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1;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安装把手的第三种实施例示意图2;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安装把手的第四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孔安装把手的第五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的第六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的第七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的第八种实施例示意图1;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的第八种实施例示意图2;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的第八种实施例示意图3;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的第九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的第十种实施例示意图1;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的第十种实施例示意图2;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的第十一种实施例示意图1;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的第十一种实施例示意图2;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的第十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的第十三种实施例示意图1;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孔安装把手的第十三种实施例示意图2。
附图标记:
拼接板1,拼接板本体11,卡件12,卡扣13,连接孔14,插入段141,锁紧段142,把手2,握持部 21,握持端211,安装端212,连接部22,第一凸起221,第二凸起222,第三凸起223,第四凸起224,缩颈23,紧固件24,穿孔25,卡块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术语“上”、“下”、“顶”、“底”、“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设”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处说明,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拼接板1表面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在拼接板1表面的其中一个方向。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拼接板1,包括拼接板本体11和与拼接板本体11的边缘轮廓形状相匹配的环状骨架 (图中未示出),拼接板本体1上安装有把手2。优选的,拼接板本体11为由树脂一体注塑成型的柔性面板,拼接板本体11上具有多个凹凸加强部,用于在产品轻量化情况下,加强拼接板本体11的使用强度。优选的,拼接板本体11可以设置为坡面型,以增加产品的立体感。
如图,拼接板本体11为四个角呈倒角过渡的正方形结构,环状骨架与拼接板本体11形状相匹配,亦为四个角呈倒角过渡的正方形结构。拼接板本体11边缘向环状骨架所在一侧翻卷形成卷边,使其与环状骨架适配性更加。拼接板本体11的中部可以设置花纹或者观察窗,方便使用者观察组合柜内部的物品摆放。
拼接板1的内侧设有多个卡件12,优选的,在每条边上等间距的设置有两个卡件12,拼接板1的边侧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卡件12相配合的卡扣13,卡扣13和卡件12中间设有环状骨架,即使用时,通过卡扣13和卡件12的配合将环状骨架卡设其内。
把手2设置于拼接板本体11的一侧中部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把手2成L形,包括适于使用者握持施力的握持部21,握持部21成杆状,具有一定长度,方便使用者用手持握,握持部21的方向与拼接板本体11的表面平行,握持部21到拼接板1的距离恰好可容纳使用者的手穿过。
把手2还包括适于将把手2加装到拼接板1上的连接部22。握持部21包括适于容纳使用者的手握持的握持端211,以及连接握持端211和连接部22的一个安装端212。握持端211与拼接板1的表面大体平行,安装端212与拼接板1的表面大体垂直,握持端211和安装端211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持端211也可以倾斜于拼接板1表面设置,安装端211也无须一定保持跟拼接板1垂直,只是可作为转角连接的部位连接握持端211与拼接板1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持端211与安装端212也可以采用快拆的插接结构形成。
参见图2,拼接板本体11上并列设有两个连接孔14,连接孔14为圆孔状。连接部22为自安装端212 延伸的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二凸起222。第二凸起222的轮廓大小与连接孔14的大小适配。设置两个第二凸起222可以使得连接更为稳固、不容易发生自转等情形。
第二凸起222与安装端212的边缘平面之间形成缩颈23,把手2可通过连接部22上的第二凸起222,沿着垂直于拼接板1表面的方向施力,使得第二凸起222穿越拼接板1上的连接孔14后,缩颈23卡设于连接孔14内固定。优选的,第二凸起222包括两个凸瓣2221,凸瓣2221之间存在活动间隙。通过凸瓣 2221和间隙的设置,使得第二凸起222卡入连接孔14的过程更加省力,随着施力,凸瓣2221会相互靠近、缩小间隙,使得第二凸起222外轮廓缩小,方便伸入。卡入后,在外力撤去情形下,凸瓣2221会相互远离,保持对连接孔14的卡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凸起222的形成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安装端212的边缘,或者通过其他非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安装端212的边缘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22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一个。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22不同。
参见图3,连接部22为自安装端212延伸的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凸起221。第一凸起221的轮廓大小与连接孔14的大小适配。第一凸起221为端面为圆弧形的柱状体,第一凸起221与安装端212的边缘平面之间形成缩颈23。把手2可通过第一凸起221,沿着垂直于拼接板1表面的方向施力,使得第二凸起222 穿越拼接板1上的连接孔14后,缩颈23卡设于连接孔14内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21的形成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安装端212的边缘,或者通过其他非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安装端212的边缘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22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一个。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22不同。
参见图4~5,连接部22为自安装端212延伸的两个第三凸起223,第三凸起223可相对于安装端212 转动。优选的,第三凸起223与安装端21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两个第三凸起223的转动相反。把手2可通过第三凸起223,沿着垂直于拼接板1表面的方向施力,使得第三凸起223以平直的状态,穿越拼接板1上的连接孔14后,对第三凸起223施加转动力,使得第三凸起223远端发生转动,以锁紧、固定。第三凸起223的最大转动范围为90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凸起223的形成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安装端212的边缘,或者通过其他非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安装端212的边缘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22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一个。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凸起223的转动方向也可以全部相同,同向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凸起223的转动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的,例如第三凸起223包括两个可相对转动的凸块,两个凸块通过转轴相连实现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凸起223可通过弯折方式实现固定,例如,第三凸起223远端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朝向安装端212的一侧卷折并定形,实现固定等等。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22不同。
参见图6,连接部22包括安装端212延伸的两个第四凸起224、以及与第四凸起224适配的紧固件24。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24为与第四凸起224A卡接的卡帽。把手2可通过第四凸起224,沿着垂直于拼接板1表面的方向施力,使得第四凸起224穿越拼接板1上的连接孔14后,紧固件24从拼接板本体11的内侧与第四凸起224卡接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凸起224的形成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安装端212的边缘,或者通过其他非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安装端212的边缘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22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一个。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22不同。
参见图7,连接部22包括自安装端212延伸的两个第四凸起224、以及与第四凸起224适配的紧固件 24。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凸起224为条形柱状体,第四凸起224上设有穿孔25,紧固件24为可插入穿孔固定的固定销,固定销可同时穿过两个第四凸起224。把手2可通过第四凸起224,沿着垂直于拼接板1 表面的方向施力,使得第四凸起224穿越拼接板1上的连接孔14后,紧固件24从拼接板本体11的内侧与依次穿过两个第四凸起224的连接孔14后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凸起224的形成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安装端212的边缘,或者通过其他非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安装端212的边缘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22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一个。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安装端212不同。
参见图8~9,握持部21包括适于容纳使用者的手握持的握持端211,以及连接握持端211和连接部22 的两个安装端212。握持端211与拼接板1的表面大体平行,安装端212与拼接板1的表面大体垂直,握持端211和安装端211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持端211也可以倾斜于拼接板1表面设置,安装端 211也无须一定保持跟拼接板1垂直,只是可作为转角连接的部位连接握持端211与拼接板1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持端211与安装端212也可以采用快拆的插接结构形成。
安装端212,分别设于握持端的两侧,两个连接部22分别设于两个安装端212上。
把手2可通过连接部22上的第二凸起222,沿着垂直于拼接板1表面的方向施力,使得第二凸起222 穿越拼接板1上的连接孔14后,缩颈23卡设于连接孔14内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凸起222的形成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安装端212的边缘,或者通过其他非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安装端212的边缘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每个安装端212上设置多个连接部22。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安装端212、连接部22不同。
参见图10,握持部21包括适于容纳使用者的手握持的握持端211,以及连接握持端211和连接部22 的两个安装端212。握持端211与拼接板1的表面大体平行,安装端212与拼接板1的表面大体垂直,握持端211和安装端211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持端211也可以倾斜于拼接板1表面设置,安装端 211也无须一定保持跟拼接板1垂直,只是可作为转角连接的部位连接握持端211与拼接板1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持端211与安装端212也可以采用快拆的插接结构形成。
安装端212,分别设于握持端的两侧,两个连接部22分别设于两个安装端212上。
连接部22为自安装端212延伸的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一凸起221。第一凸起221的轮廓大小与连接孔 14的大小适配。第一凸起221为端面为圆弧形的柱状体,第一凸起221与安装端212的边缘平面之间形成缩颈23。把手2可通过第一凸起221,沿着垂直于拼接板1表面的方向施力,使得第二凸起222穿越拼接板1上的连接孔14后,缩颈23卡设于连接孔14内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起221的形成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安装端212的边缘,或者通过其他非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安装端212的边缘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每个安装端212上设置多个连接部22。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安装端212、连接部22不同。
参见图11~13,握持部21包括适于容纳使用者的手握持的握持端211,以及连接握持端211和连接部 22的两个安装端212。握持端211与拼接板1的表面大体平行,安装端212与拼接板1的表面大体垂直,握持端211和安装端211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持端211也可以倾斜于拼接板1表面设置,安装端211也无须一定保持跟拼接板1垂直,只是可作为转角连接的部位连接握持端211与拼接板1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持端211与安装端212也可以采用快拆的插接结构形成。
安装端212,分别设于握持端的两侧,两个连接部22分别设于两个安装端212上。
连接部22为自安装端212延伸的两个第三凸起223,第三凸起223可相对于安装端212转动。优选的,第三凸起223与安装端21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两个第三凸起223的转动相反。把手2可通过第三凸起223,沿着垂直于拼接板1表面的方向施力,使得第三凸起223以平直的状态,穿越拼接板1上的连接孔14后,对第三凸起223施加转动力,使得第三凸起223远端发生转动,以锁紧、固定。第三凸起223的最大转动范围为90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凸起223的形成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安装端212的边缘,或者通过其他非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安装端212的边缘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每个安装端212上设置多个连接部22。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凸起223的转动方向也可以全部相同、同向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凸起223的转动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的,例如第三凸起223包括两个可相对转动的凸块,两个凸块通过转轴相连实现转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凸起223可通过弯折方式实现固定,例如,第三凸起223远端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朝向安装端212的一侧卷折并定形,实现固定等等。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安装端212、连接部22不同。
参见图14,握持部21包括适于容纳使用者的手握持的握持端211,以及连接握持端211和连接部22 的两个安装端212。握持端211与拼接板1的表面大体平行,安装端212与拼接板1的表面大体垂直,握持端211和安装端211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持端211也可以倾斜于拼接板1表面设置,安装端 211也无须一定保持跟拼接板1垂直,只是可作为转角连接的部位连接握持端211与拼接板1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持端211与安装端212也可以采用快拆的插接结构形成。
安装端212,分别设于握持端的两侧,两个连接部22分别设于两个安装端212上。
连接部22包括安装端212延伸的两个第四凸起224、以及与第四凸起224适配的紧固件24。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24为与第四凸起224A卡接的卡帽。把手2可通过第四凸起224,沿着垂直于拼接板1表面的方向施力,使得第四凸起224穿越拼接板1上的连接孔14后,紧固件24从拼接板本体11的内侧与第四凸起224卡接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凸起224的形成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安装端212的边缘,或者通过其他非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安装端212的边缘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每个安装端212上设置多个连接部22。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安装端212、连接部22不同。
参见图15~16,握持部21包括适于容纳使用者的手握持的握持端211,以及连接握持端211和连接部 22的两个安装端212。握持端211与拼接板1的表面大体平行,安装端212与拼接板1的表面大体垂直,握持端211和安装端211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持端211也可以倾斜于拼接板1表面设置,安装端211也无须一定保持跟拼接板1垂直,只是可作为转角连接的部位连接握持端211与拼接板1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握持端211与安装端212也可以采用快拆的插接结构形成。
安装端212,分别设于握持端的两侧,两个连接部22分别设于两个安装端212上。
连接部22包括自安装端212延伸的两个第四凸起224、以及与每个第四凸起224适配的紧固件24。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凸起224为条形柱状体,第四凸起224上设有穿孔25,紧固件24为可插入穿孔固定的固定销,两个固定销可分别穿过两个第四凸起224。把手2可通过第四凸起224,沿着垂直于拼接板1 表面的方向施力,使得第四凸起224穿越拼接板1上的连接孔14后,两个紧固件24从拼接板本体11的内侧与依次穿过两个第四凸起224的连接孔14后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四凸起224的形成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固定于安装端212的边缘,或者通过其他非一体成型的方式与安装端212的边缘相连。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每个安装端212上设置多个连接部22。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孔14不同。
参见图17~18,连接孔14为异形孔,包括插入段141和锁紧段142。插入段141和锁紧段142的朝向相反。把手2可通过连接部22(如第一凸起221至第四凸起224等类型),沿着垂直于拼接板1表面的方向施力,使得连接部22穿越拼接板1上连接孔14的插入段141,随后驱动把手2扭动,控制两个连接部 22分别朝向各自连接孔14的锁紧段142滑动,整体以扭转的方式伸入锁紧段142后固定。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孔14不同。
参见图19,连接孔14为异形孔,包括插入段141和锁紧段142。插入段141和锁紧段142的朝向相同。把手2可通过连接部22(如第一凸起221至第四凸起224等类型),沿着垂直于拼接板1表面的方向施力,使得连接部22穿越拼接板1上连接孔14的插入段141,随后驱动把手2朝向锁紧段142方向滑动,控制两个连接部22伸入锁紧段142后固定。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孔14、连接部22不同。
参见图20~21,连接孔14为条形槽,连接部22为位于握持端211下方的、适于连接两个安装端212 的卡块26,卡块26适于与拼接板1上的条形槽卡接配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把手,所述把手包括适于使用者握持施力的握持部,和适于将所述把手加装到拼接板上的至少一个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包括适于容纳使用者的手握持的握持端,所述握持部还包括连接所述握持端和所述连接部的至少一个安装端,所述拼接板的内侧设有多个卡件,所述拼接板的边侧设有与所述卡件相配合的卡扣,所述卡扣和所述卡件中间设有环状骨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端与所述拼接板的表面大体平行,和/或,所述安装端与所述拼接板的表面大体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为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握持端的两侧,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端上,所述握持端到所述拼接板的距离可容纳使用者的手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自所述安装端延伸或者与所述安装端连接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安装端之间形成缩颈;
或者,所述连接部为自所述安装端延伸或者与所述安装端连接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安装端之间形成缩颈,所述第二凸起包括至少两个凸瓣,所述凸瓣之间存在活动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自所述安装端延伸或者与所述安装端连接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可相对于所述安装端转动或者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安装端转动连接,
或者,所述第三凸起包括两个可相对转动的凸块,
或者,所述第三凸起的远端可朝向所述安装端的一侧卷折并定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第三凸起,两个所述第三凸起的转动方向相反;或者所述第三凸起的最大转动范围为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安装端延伸或者与所述安装端连接的第四凸起、以及与所述第四凸起适配的紧固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为与所述第四凸起卡接的卡帽;
或者,所述第四凸起上设有穿孔,所述紧固件为可插入所述穿孔固定的固定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四凸起,固定销可同时穿过两个所述第四凸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位于所述握持端下方的、适于连接两个所述安装端的卡块,所述卡块适于与所述拼接板上的条形槽卡接配合。
12.一种拼接板,包括拼接板本体和与所述拼接板本体的边缘轮廓形状相匹配的环状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板本体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把手。
CN202021645889.6U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把手及拼接板 Active CN214678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45889.6U CN214678281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把手及拼接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45889.6U CN214678281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把手及拼接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8281U true CN214678281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22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45889.6U Active CN214678281U (zh) 2020-08-10 2020-08-10 一种把手及拼接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8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6600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lease and fit buttons
EP3734087B1 (en) Tensioning lock and led display screen box body
EP2214269B1 (en) Interface device
CN214678281U (zh) 一种把手及拼接板
WO2017090946A1 (ko) 조립형 장식구
WO201317287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lease and fit buttons
JPH02312114A (ja) 可変パネル厚さ用自動固定張力緩和ブッシング
CN216289280U (zh) 充电枪
CN109026927A (zh) 一种单人操作快速连接件及led显示屏箱体
CN208997111U (zh) 一种单人操作快速连接件及led显示屏箱体
CN211007965U (zh) 门锁
CN208751000U (zh) 底壳壁挂板组件及空调器
CN103851062B (zh) 导向定位锁扣
CN208184399U (zh) 门把手和智能门锁
CN207869573U (zh) 一种电源模块及插框组件
CN218246047U (zh) 外形体积可调式行李箱
JPH09280217A (ja) 固定具
CN216674933U (zh) 一种可拆卸的装饰帽
CN218482891U (zh) 电视壳体、电视
CN217455876U (zh) 一种内饰板与车身钣金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KR0119071Y1 (ko) 전원연결장치
CN217641981U (zh) 低压抽屉柜及其一次插件双插头
CN220391941U (zh) 一种把手组件、盖板及收纳箱
CN213838960U (zh) 一种简易快装的自扣风扇
CN220185552U (zh) 一种饰件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