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64851U - 一体式空调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空调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64851U CN214664851U CN202120436179.0U CN202120436179U CN214664851U CN 214664851 U CN214664851 U CN 214664851U CN 202120436179 U CN202120436179 U CN 202120436179U CN 214664851 U CN214664851 U CN 2146648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air conditioner
- air inlet
- water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系统。一体式空调包括相互循环连接的冷凝器、压缩机及蒸发器,还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分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壳体还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冷凝器安置在第二腔体,正对第二进风口;蒸发器安置在第一腔体,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分别位于蒸发器的相对两侧;第一风机,安置在第一腔体,位于蒸发器远离第一进风口的一侧;第二风机,安置在第二腔体,位于冷凝器背离第二进风口的一侧;压缩机位于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安置在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通过上述方式,一体式空调能够直接对待降温设备进行散热,并且安装移动方便,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Air Conditioner),通常指利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一般来说,空调系统通常由室内机和室外机组成,由室内机和室外机配合完成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调节以及控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支持云计算、移动互联和物联网的数据中心规模不断也越来越大。随着数据中心规模扩张,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计算器或者机柜部分的电子元件器件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且运行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电子元件运行时会发热,从而导致数据中心的发热量大、温度高,单靠机房空调很难满足降温,从而影响了数据中心的运行环境,甚至影响了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当然,也可以增加机房空调来增加降温效果,但是机房空调由于存在室内机和室外机,安装复杂,且占空间。并且,机房空调都是对数据中心的空间降温,从而对放置其中的服务器、计算机等进行间接降温,影响降温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系统,能够直接对待降温设备进行散热,并且安装移动方便,节省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体式空调,包括相互循环连接的冷凝器、压缩机及蒸发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分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冷凝器安置在所述第二腔体,正对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蒸发器安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蒸发器的相对两侧;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安置在所述第一腔体或所述第二腔体内;第一风机,安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位于所述蒸发器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第二风机,安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位于所述冷凝器背离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第一侧面不同的侧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相互连接的两个侧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的管路;所述第一隔板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相对端,所述第三支板自所述第二支板向背离所述第二风机的方向延伸;所述压缩机安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三支板上设置有避让豁口;所述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管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支板、所述避让豁口后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管路位于其两端之间的部位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板上。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包括安装板、主控制器和功率模块,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功率模块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相背的两侧,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压缩机安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所述电控盒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朝向所述电控盒和所述压缩机。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模块朝向所述压缩机设置,所述安装板具有所述功率模块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进的风向平行。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空调还包括集排水装置,所述集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接水盘和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和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的连接处的下方,所述第二接水盘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之间具有高度差以形成导流部,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水盘水导流至所述第二接水盘中。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水盘中还设有水位报警器,所述水位报警器感测所述第二接水盘中的水位至设定水位时报警。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的截面呈弯曲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还设有过滤网。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强电接线口和弱电接线口,所述强电接线口和所述弱电接线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待降温设备和一体式空调,所述一体式空调为如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一体式空调;所述一体式空调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待降温设备。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一体式空调包括分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冷凝器、第二风机安置在第二腔体;蒸发器、第一风机安置在第一腔体内;压缩机位于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安置在第一腔体或第二腔体内,通过相互循环连接的冷凝器、压缩机及蒸发器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形成冷媒循环而到达降温的目的。也就是说,本申请的一体式空调无需设置单独的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即可达到冷媒循环降温的目的,可以节省安装空间,使得能够满足小尺寸的需求。并且,壳体还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冷凝器正对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分别位于蒸发器的相对两侧,第一风机位于蒸发器远离第一进风口的一侧,第二风机位于冷凝器背离第二进风口的一侧;于是,第二腔体一侧的风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经过冷凝器,带走冷凝器热量后通过第二风机往第二出风口排走,第一腔体一侧的风从第一进风口进入,在经过蒸发器降温后,通过第一风机往第一出风口送出给待降温设备。也就是说,本申请的一体式空调的壳体直接固定在待降温设备,如数据服务器上;使得第一出风口的冷风可对待降温设备进行直接降温,提高了降温效果。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一体式空调可以和机房空调配合使用,并加强对需要进一步降温的待降温设备降温,有针对性且直接降温,增强了降温效果。此外,分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能有效隔开第一腔体一侧和第二腔体一侧的风场,第一腔体一侧的风从第一进风口进入、从第一出风口送出,第二腔体一侧的风从第二进风口进入、从第二出风口排走,避免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串风,使得一体式空调满足高能效的需求。另外,一体式空调的所有零部件均设置与壳体内,这种整体式的设计,一体式空调没有外机,使得其无需专业安装,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图1是本申请一体式空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一体式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a-3c是图1所示一体式空调的第一侧面至第四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一体式空调的局部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体式空调中风机组件安装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风机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a-7b是图6所示风机组件中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a-8b是图6所示风机组件中第二隔板和导风圈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电控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电控盒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电控盒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12b是本申请一体式空调中电控盒的位置示意图;
图13a-13d是本申请一体式空调中集排水装置的位置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冷凝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冷凝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一体式空调,可以装于机柜内,用于针对部分器件、仪器进行散热。以下对本申请的一体式空调及参与组成的空调系统进行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1是本申请一体式空调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一体式空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a-3c是图1所示一体式空调的第一侧面至第四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一体式空调的局部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的一体式空调包括壳体10及容置在壳体10内的冷媒循环系统;其中,壳体10包括分隔设置的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第一腔体101内还设有第一风机14;第二腔体102内还设置有风机组件,其中,风机组件包括第二风机15。冷媒循环系统包括相互循环连接的冷凝器11、压缩机12及蒸发器13。一体式空调中的所有零部件均可以安置在壳体10中。其中,冷凝器11和蒸发器13可以是管翅式换热器或微通道换热器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壳体10还设有与第一腔体101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一出风口104、与第二腔体102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05和第二出风口106;冷凝器11安置在第二腔体102,正对第二进风口105;蒸发器13安置在第一腔体101内,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一出风口104分别位于蒸发器13的相对两侧;压缩机12位于冷凝器11和蒸发器13之间,安置在第一腔体101或第二腔体102内;第一风机14位于蒸发器13远离第一进风口103的一侧;第二风机15位于冷凝器11背离第二进风口105的一侧。
本申请的一体式空调包括分隔设置的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冷凝器11、第二风机15安置在第二腔体102;蒸发器13、第一风机14安置在第一腔体101内;压缩机12位于冷凝器11和蒸发器13之间,安置在第一腔体101或第二腔体102内,通过相互循环连接的冷凝器11、压缩机12、蒸发器13在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之间形成冷媒循环而到达降温的目的。也就是说,本申请的一体式空调无需设置单独的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即可达到冷媒循环降温的目的,可以节省安装空间,使得一体式空调能够满足小尺寸的需求。并且,壳体10还设有与第一腔体101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一出风口104、与第二腔体102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05和第二出风口106,冷凝器11正对第二进风口105,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一出风口104分别位于蒸发器13的相对两侧,第一风机14位于蒸发器13远离第一进风口103的一侧,第二风机15位于冷凝器11背离第二进风口105的一侧;于是,第二腔体102一侧的风从第二进风口105进入,经过冷凝器11,带走冷凝器11热量后通过第二风机15往第二出风口106排走,第一腔体101一侧的风从第一进风口103进入,在经过蒸发器13降温后,通过第一风机14往第一出风口104送出给待降温设备。也就是说,本申请的一体式空调的壳体10直接固定在待降温设备,如数据服务器上;使得第一出风口104的冷风可对待降温设备进行直接降温,提高了降温效果。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一体式空调可以和机房空调配合使用,并加强对需要进一步降温的待降温设备降温,有针对性且直接降温,增强了降温效果。此外,分隔设置的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能有效隔开第一腔体101一侧和第二腔体102一侧的风场,第一腔体101一侧的风从第一进风口103进入、从第一出风口104送出,第二腔体102一侧的风从第二进风口105进入、从第二出风口106排走,避免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内串风,使得一体式空调满足高能效的需求。另外,一体式空调的所有零部件均设置与壳体10内,这种整体式的设计,一体式空调没有外机,使得其无需专业安装,安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一出风口104设置于壳体10的第一侧面;第二进风口105和第二出风口106设置于壳体10的与第一侧面不同的侧面。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一出风口104设置于壳体10的第一侧面,以便于通过该第一侧面与待降温设备连接,提高了安装的便捷性。也就是说,在使用本申请的一体式空调时,只需要将具有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一出风口104的第一侧面朝向待降温设备或者待降温的空间即可,便于一体式空调的安装。这样,待降温设备内的回风从第一进风口103进入第一腔体101,在经过蒸发器13降温后,通过第一风机14往第一出风口104送出给待降温设备,可以实现对面向壳体10的第一侧面设置的待降温设备进行散热降温。另外,通过将第二进风口105和第二出风口106设置于壳体10的与第一侧面不同的侧面,可以避免第一腔体101一侧和第二腔体102一侧的风场串风,可以实现一体式空调满足高能效的需求。
具体地,第二进风口105和第二出风口106可以分别设置于壳体10的相互连接的两个侧面。通过将第二进风口105和第二出风口106分别设置于壳体10的相互连接的两个侧面,使得从第二进风口105进入的风和从第二出风口106排出的风不会串风,可以较好地对冷凝器11起到带走热量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103和/或第二进风口105处还设有过滤网107。通过设置过滤网107,可以对进入壳体10内部的空气中的灰尘等杂物进行有效过滤,从而可以避免灰尘等杂物对一体式空调内的零部件的运行产生影响。为了确保过滤网107的过滤效果,可以对过滤网107的目数设置为100以上。例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过滤网107的目数设置为100、120、150或者200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上还设置有强电接线口17和弱电接线口18,强电接线口17和弱电接线口18分别设置于壳体10的相对两侧。具体地,冷凝器11与第二进风口105处的过滤网107之间设置有间隙,便于将强电接线口17和弱电接线口18设置在间隙位置的壳体10上,其中,间隙位置的壳体10的相对两侧板分别设置强电接线口17和弱电接线口18,将强弱电分开布置,便于使用并能够保证安全性。
在一实施例中,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一隔板161和第二隔板162。第一隔板161将壳体10分隔成第一腔体101和第二腔体102。第二隔板162位于第二腔体102内,且第二隔板162与第一隔板161平行设置,第二风机15安装在第一隔板161和第二隔板16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隔板161和第二隔板162可以对第二风机15进行固定安装。请结合图1至图8b,其中,图5是本申请一体式空调中风机组件安装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风机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a-7b是图6所示风机组件中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a-8b是图6所示风机组件中第二隔板和导风圈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风机组件还包括导风圈213;第一隔板161包括第一支板1611和第二支板1612,第二支板1612自第一支板1611向远离第一支板1611的方向延伸;第二隔板162与第一支板1611平行设置,第二支板1612与第二隔板162连接;第一支板1611、第二支板1612和第二隔板162围成用于容置第二风机15的容置空间;第二隔板162还设有连通容置空间的进风口(未图示),导风圈213安装于第二隔板162并穿过进风口至与第二风机15连接。
可以理解的,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板1611和第二支板1612可以单独成型后相互固定;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板1611和第二支板1612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161和第二隔板162围成用于容置第二风机15的容置空间,因此,可以预先将第二风机15安装在容置空间内,使第二风机15和第一隔板161和第二隔板162、导风圈213形成一个整体的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整体拆装在一体式空调中,风机组件整体可抽拉,维修方便。
进一步地,第一隔板161还包括第三支板1613,第三支板1613自第二支板1612向背离容置空间的方向延伸,第三支板1613上设置有避让豁口163。可以理解的,冷媒循环系统还包括连通冷凝器11、压缩机12及蒸发器13的连接管路19。通过在第一隔板161上设计避让豁口163,避让豁口163用于连接管路19通过,在实际安装及维修拆卸风机组件时不需要焊接或者拆除连接管路19,对连接管路19不影响。
可选地,第一隔板161还包括由第一支板1611延伸的固定翻边1614,固定翻边1614与第二支板1612分别位于第一支板1611的相对两端,且向第一支板1611的同侧延伸而成。可选地,第二隔板162远离第二支板1612的一端向容置空间内延伸有固定边1621。
进一步地,第二隔板162背离容置空间的侧壁上还固定设有导风圈固定板214,导风圈213固定在导风圈固定板214,并穿过进风口至与第二风机15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风圈固定板214与导风圈213也可以一体成型,在安装时,直接将整体安装在第二隔板162上即可。
进一步地,风机组件还包括连接支撑板215,连接支撑板215分别连接第一支板1611和第二隔板162的远离第二支板1612的一端。例如,连接支撑板215可以分别与第一隔板161上的固定翻边1614、第二隔板162上的固定边1621相连接,使风机组件形成稳定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风机15包括电机(未图示)和风轮(未图示),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板1611上,风轮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风机组件中的第一隔板161、第二隔板162均可以通过一体化成型设计,可以减少拼接公差,进而可以提高风机组件的生产可制造性,及有效保证第二风机15固定后风轮与导风圈213同心度及重合度。
进一步地,风机组件所形成的容置空间的两端开口,开口位于风轮的径向上。可以理解的是,开口的位置可以作为第二风机15的出风口,通过将出风口设置在风轮的径向,使得第二风机15的风阻低,效率高。
在风机组件的安装过程中,将电机与第一隔板161先固定在一起,再拼上第二隔板162,然后装上连接支撑板215和导风圈213,装完以后组成一个整体部件,整体拼接后能有效保护风轮与导风圈213。
进一步地,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压缩机12安置在第一腔体101内;连接管路19的一端连接压缩机12,连接管路19的另一端穿过第三支板1613、避让豁口163后连接冷凝器11,连接管路19位于其两端之间的部位支撑在第二支板1612上。
在一实施例中,一体式空调的壳体10包括底座100及与底座100的相对两侧连接的两侧壁(未图示)。风机组件中第一隔板161和第二隔板162可拆卸连接底座100和侧壁,从而封闭容置空间;在至少一个侧壁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连通容置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将上述的风机组件安装到一体式空调的壳体10内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也就是第一隔板161、第二隔板162、壳体10的底座100和两个侧壁所形成的静压腔体。形成静压腔体的第一隔板161和第二隔板162还是电机、导风圈213的固定件,充分利用了各部件,利用率高,成本低,且不用重新设置单独的零部件来固定电机、导风圈213,简化了结构,同时也节省了空间。
进一步地,第一支板1611和第二隔板162的远离第二支板1612的一端上设置有限位导槽(未图示),风机组件通过限位导槽与底座100配合连接。在风机组件组合完成后,第一隔板161和第二隔板162的底部所形成的限位导槽可以与底座100配合固定,方便风机组件的安装及抽拉。
另外,通过在第一隔板161上设计固定翻边1614、在第二隔板162上设计固定边1621,并在固定翻边1614、固定边1621上设置与底座100安装用的固定过孔164,使得第一隔板161和第二隔板162的底部可以通过固定过孔164以及限位导槽来与底座100配合固定连接,符合拆装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一体式空调还包括电控盒31,请结合图1至图12b,其中,图9是本申请电控盒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电控盒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电控盒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2a-12b是本申请一体式空调中电控盒的位置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电控盒31包括安装板311、主控制器312和功率模块313,主控制器312和功率模块313分别安装于安装板311的相背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电控盒31的主控制器312和功率模块313采用“背对背”式排布,使得电控盒31结构紧凑,电控盒31本身的占用空间较小。在一体式空调的整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电控盒31有效、合理设计及安装,极大节约一体式空调的空间。
进一步地,安装板311上还安装有散热器314,散热器314与功率模块313位于安装板311的同一侧。由于功率模块313发热大,通过在功率模块313一侧相应安装散热器314,便于对功率模块313进行散热。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控盒31还包括主控板315和模块板316,主控制器312设置于主控板315上,功率模块313设置于模块板316上,主控板315和模块板316分别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板311的相背的两侧。此时,模块板316上还可以设置有散热器314。
进一步地,安装板311相对的第一端的第二端分别延伸设有第一连接部3111和第二连接部3112,第一连接部3111与主控制器312位于安装板311的同一侧,第二连接部3112与功率模块313位于安装板311的同一侧。具体的,电控盒31的安装板311上的第一连接部3111和第二连接部3112上均设置有连接孔317,电控盒31通过连接孔317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0上。通过螺钉将电控盒31的第一连接部3111和第二连接部3112紧固在一体式空调的壳体10上,使得在维护电控盒31时,仅需拆除相应位置的螺钉,即可实现电控盒31整体取出、维护,简单便捷。
进一步地,安装板311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分别延伸有第一围挡部3113和第二围挡部3114,第一围挡部3113、第二围挡部3114和主控制器312位于安装板311的同一侧。通过第一连接部3111、第一围挡部3113和第二围挡部3114,可以对主控制器312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避免壳体10内的杂物对主控制器312的影响。
进一步地,电控盒31安装在第一腔体101,且安装板311还固定连接隔板16;压缩机12安置在第一腔体101内,并与电控盒31相对设置;第一进风口103朝向电控盒31和压缩机12。
具体地,电控盒31和压缩机12位于冷凝器11和蒸发器13之间,安置在第一腔体101内,第一进风口103朝向电控盒31和压缩机12,电控盒31和压缩机12相对设置在壳体10的相对两侧。通过将压缩机12及电控盒31对着第一进风口103设置,可以使电控盒31散热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功率模块313朝向压缩机12设置,安装板311具有功率模块313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314,散热器314的散热翅片与第一进风口103所进的风向平行。电控盒31上散热器314的散热翅片垂直于壳体10的底座100,平行于电控盒31向上,合理利用了整机排布及结构,更加有利于电控盒31散热,又减小了第一进风口103所进的风的风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一体式空调还包括集排水装置41,以便于把凝露水滴引导到空调的外部,从而可以防止凝露水滴到空调内部而导致失效。请结合图1至图13d,其中,图13a-13d是本申请一体式空调中集排水装置的位置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集排水装置41包括第一接水盘411和第二接水盘412;第一接水盘411位于连接压缩机12的回气口和蒸发器13的出口连接处的下方,第二接水盘412位于蒸发器13的下方;第一接水盘411和第二接水盘412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接水盘411和第二接水盘412在水平方向的平面的投影至少边缘无间隙连接。通过在压缩机12的回气口和蒸发器13的出口连接处的下方设置第一接水盘411,具体地,连接管路19和/或压缩机12的罐子本体的下方均可以设置第一接水盘411,从而可以避免连接管路19和/或压缩机12的罐子本体上的冷凝水滴落在第二接水盘412外侧的情况,并且,由于第一接水盘411和第二接水盘412沿着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接水盘411和第二接水盘412在水平方向的平面的投影至少边缘无间隙连接,因此第一接水盘411中的积水可以导流至第二接水盘412中,且不需要额外设置导流的装置,可以节省安装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411和第二接水盘412在水平方向的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第一接水盘411的内底面为坡面,坡面远离第二接水盘412的垂直高度大于靠近第二接水盘412的垂直高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水盘411的底板的厚度可以是不均匀的,此时第一接水盘411的底板可以为楔形结构,第一接水盘411中的水通过底板的上表面(即第一接水盘411的内底面)的坡度可以呈倾斜面、弧形面或倾斜面和平面连接的台阶面,第一接水盘411中的水通过底板的上表面的坡度流入第二接水盘412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411包括厚度均匀的底板,底板倾斜设置,底板远离第二接水盘412的一端与高度方向呈锐角。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接水盘411的底板的厚度可以是均匀的,此时第一接水盘411的底板为朝向第二接水盘412的方向倾斜设置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411的内底面靠近第二接水盘412的一端低于第一接水盘411的底面的其他位置。于是,第一接水盘411内的积水会朝着靠近第二接水盘412的一端汇集并导流至第二接水盘412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接水盘412设有出水口413,集排水装置41还包括排水管414,排水管414与第二接水盘412的出水口413连通,排水管414将第二接水盘412中的水导流至空调的外部。
进一步地,第二接水盘412的底面靠近出水口413的位置低于第二接水盘412的底面的其他位置。于是,第二接水盘412内的积水会朝着出水口413的位置汇集并导流至排水管414,排水管414将排至空调的外部。
进一步地,第二接水盘412上安装有水位报警器415。水位报警器415可以在感测第二接水盘412中的水位至设定水位时报警,避免第二接水盘412的水位过高或者排水管414堵住,从而可以防止第二接水盘412的水位高过高端或者安装时忘了接排水管414而导致第二接水盘412中的水排到空调的内部。
具体地,水位报警器415设置于第二接水盘412的底面靠近出水口413的位置。一体式空调采用自排水设计,且设置有水位报警器415,当第二接水盘412无法正常排水时,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水位报警器415会自动告警,提醒用户及时排查,保证空调能正常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排水装置41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件416和第二固定件417,排水管414的远离第二接水盘41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固定件416固定在壳体10的侧壁上,排水管414的靠近第二接水盘41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固定件417固定在壳体10的底座100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固定件416和第二固定件417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本申请提供的集排水装置41中的排水管414的第一端由第一固定件416固定在壳体10的侧壁上,安装使用时,直接从第一固定件416上取下排水管414;当不使用时或者拆卸时,直接将排水管414通过第一固定件416固定在壳体10的侧壁上即可,因而无需将排水管414折叠收纳于壳体10中或从壳体10内取出,操作便捷,节省了操作时间;且也避免了折叠收纳排水管414导致排水管414的损坏,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且排水管414在不使用时放置在壳体10内部,可以避免用户忘记安装排水管414。另外,排水管414的第二端由第二固定件417固定在壳体10的底座100上,可以避免排水管414的第二端由于晃动而与第二接水盘412的出水口413松动,避免造成排水管414漏水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排水管414的第一端的管口设置于第二接水盘412的上方。在通常情况下,排水管414的第二端始终保持与第二接水盘412的出水口413相连通,通过将排水管414的第一端的管口设置于第二接水盘412的上方,即使在安装使用时用户忘记将排水管414的第一端伸出壳体10的外部,而导致第二接水盘412中的水顺着排水管414从排水管414的第一端的管口流出,由于此时排水管414的第一端的管口在水平方向的平面的投影落在第二接水盘412内,也可使从排水管414的第一端的管口流出的水又流回第二接水盘412内,可以避免壳体10内部到处都是积水,而若因此导致第二接水盘412中的水位过高,也可通过水位报警器415的报警,让用户意识到排水管414可能没有正确进行组装,从而可以保证空调能正常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16包括由壳体10的侧壁凸设的第一限位夹(未图示),排水管414卡接于第一限位夹和壳体10的侧壁之间。同样地,第二固定件417也可以包括由壳体10的侧壁凸设的第二限位夹(未图示),排水管414卡接于第二限位夹和壳体10的底座100之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16包括壳体10的侧壁上凹陷而成的第一凹槽(未图示),排水管414卡接于第一凹槽中。同样地,第二固定件417也可以包括壳体10的底座100上凹陷而成的第二凹槽(未图示),排水管414卡接于第二凹槽中。进一步地,第一凹槽的宽度小于排水管414的外径。第二凹槽的宽度小于排水管414的外径。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16包括卡设在排水管414上的第一卡扣4161,壳体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未图示),第一卡扣4161可卡扣于第一卡槽中。同样地,第二固定件417也可以包括卡设在排水管414上的第二卡扣4171,壳体10的底座100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未图示),第二卡扣4171可卡扣于第二卡槽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416呈L形,包括由侧壁凸设的第一卡扣部(未图示)和由第一卡扣部延伸的第一止挡部(未图示);第二固定件417呈L形,包括由底座凸设的第二卡扣部(未图示)和由第二卡扣部延伸的第二止挡部(未图示);第二止挡部与第一止挡部面向排水管414设置;排水管414卡挡在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之间,且第一止挡部和第二止挡部抵压在排水管414上。
在通常情况下,排水管414的第二端始终保持与第二接水盘412的出水口413相连通,在安装使用时,只需要将排水管414的第一端伸出壳体10的外部即可,而在排水管414不使用时,直接将排水管414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固定件416固定在壳体10的侧壁上,可以防止在排水管414闲置期间,该排水管414发生丢失。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换热面积更大,提高冷凝效率,请结合图1至图15,其中,图14是本申请冷凝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冷凝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的一体式空调的冷凝器11包括相互连通的多个热交换管51,多个热交换管51层叠设置,每一热交换管51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延伸部511及连接相邻两延伸部511的多个U形部512;每一延伸部511包括第一直线段5111、第二直线段5112及连接第一直线段5111和第二直线段5112的弯曲段5113,第一直线段5111和第二直线段5112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0度至70度。通过将热交换管51的部分位置设置为弯曲段5113,使得冷凝器11的换热面积更大、能效高。
优选地,第一直线段5111和第二直线段5112之间的夹角为60度。通过设置第一直线段5111和第二直线段5112之间的夹角为60度,从而可以保证弯曲段5113可以承受弯折过程中的拉伸应力,从而可以保证冷凝器11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冷凝器11还包括第一固定组件513和第二固定组件514;第一固定组件513设置于多个热交换管51的第一端,第一固定组件513与每个热交换管51均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组件514设置于多个热交换管51的第二端,第二固定组件514分别与最外层的热交换管51和最内层的热交换管51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组件513和第二固定组件514将层叠设置的多个热交换管51固定在一起,避免热交换管51之间相互窜动,提高连接稳定性,防止多个热交换管51之间固定失效。
具体地,第一固定组件513包括第一边板5130,每个热交换管51的第一端均与第一边板5130固定连接,每个热交换管51的第一端相互平齐。由于每个热交换管51的第一端相互平齐,因此,可以在热交换管51的第一端设置一第一边板5130,第一边板5130与每个热交换管51的第一端均通过螺丝固定,保证每个热交换管51的第一端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固定组件514包括第二边板5142、第三边板5143和连接板5141,最外层的热交换管51的第二端与第二边板5142固定连接,最内层的热交换管51的第二端与第三边板5143固定连接,第二边板5142和第三边板5143通过连接板5141固定连接。由于每个热交换管51可能存在尺寸差异,在将每个热交换管51的第一端设置成相互平齐时,每个热交换管51的第二端极有可能无法保证相互平齐,因此,将最外层的热交换管51的第二端与第二边板5142固定连接,最内层的热交换管51的第二端与第三边板5143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接板5141将第二边板5142和第三边板5143固定,可以保证每个热交换管51的第一端的稳定性。
具体地,各个热交换管51的第一直线段5111的长度相等;各个热交换管51的第二直线段5112的长度从最内层的热交换管51至最外层的热交换管51依次减小,最内层的热交换管51中的第一直线段5111和第二直线段5112的长度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弯曲段5113呈弧形。通过将弯曲段5113设置为弧形,可以增大冷凝器11的进风面,且风流均匀,使冷凝器11具有较高的能力能效。在另一实施例中,弯曲段5113所形成的弧所对应的圆心角R为110度至130度,若弯曲段5113所形成的弧所对应的圆心角R大于130度,则冷凝器11的整体尺寸长度(延伸部511的两端的距离)会较大,需要占用更多的体积,若弯曲段5113所形成的弧所对应的圆心角R小于110度,则冷凝器11的换热面积增加有限,且弯曲段5113与两个直线段距离风口之间的距离相差太大,不利于换热。
在其他实施例中,弯曲段5113还可以呈弯折形,具体是的可以是波浪形、折线形等。相较于弧形的弯曲段5113来说,波浪形的弯曲段5113使得冷凝器11的换热面积更大,能力能效更高。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待降温设备和一体式空调,一体式空调为上述任意一种一体式空调;一体式空调的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一出风口104朝向待降温设备。
具体地,待降温设备和一体式空调可以设置在机柜中,由于一体式空调采用整体式设计,尺寸小,使得一体式空调安装到机柜中十分方便,无需专业安装,且可以随时移动,维修方便;另外,对机柜的要求简单,机柜可提前装配,然后将一体式空调整体安装至机柜,通用性高,可通用不同机柜,适应不同的待降温设备的散热需求。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一体式空调,包括相互循环连接的冷凝器、压缩机及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分隔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所述壳体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冷凝器安置在所述第二腔体,正对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蒸发器安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蒸发器的相对两侧;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安置在所述第一腔体或所述第二腔体内;
第一风机,安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位于所述蒸发器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
第二风机,安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位于所述冷凝器背离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第一侧面不同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相互连接的两个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的管路;
所述第一隔板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和第三支板,所述第一支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相对端,所述第三支板自所述第二支板向背离所述第二风机的方向延伸;
所述压缩机安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三支板上设置有避让豁口;
所述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管路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支板、所述避让豁口后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管路位于其两端之间的部位支撑在所述第二支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安装有电控盒,所述电控盒包括安装板、主控制器和功率模块,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功率模块分别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相背的两侧,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压缩机安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与所述电控盒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朝向所述电控盒和所述压缩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模块朝向所述压缩机设置,所述安装板具有所述功率模块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的散热翅片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进的风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空调还包括集排水装置,所述集排水装置包括第一接水盘和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和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的连接处的下方,所述第二接水盘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接水盘和所述第二接水盘之间具有高度差以形成导流部,用于将所述第一接水盘水导流至所述第二接水盘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水盘中还设有水位报警器,所述水位报警器感测所述第二接水盘中的水位至设定水位时报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的截面呈弯曲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还设有过滤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强电接线口和弱电接线口,所述强电接线口和所述弱电接线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
14.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待降温设备和一体式空调,所述一体式空调为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空调;所述一体式空调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待降温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36179.0U CN214664851U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一体式空调及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36179.0U CN214664851U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一体式空调及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64851U true CN214664851U (zh) | 2021-11-09 |
Family
ID=78449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36179.0U Active CN214664851U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一体式空调及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64851U (zh) |
-
2021
- 2021-02-26 CN CN202120436179.0U patent/CN2146648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40008B1 (en) |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CN201973812U (zh) | 一种变频空调室外机 | |
CN113188191A (zh) | 一体式空调及空调系统 | |
CN109654605B (zh) | 一种一体式空调 | |
CN214664851U (zh) | 一体式空调及空调系统 | |
CN215571097U (zh) | 一种电控盒及一体式空调 | |
CN215570853U (zh) | 一种冷凝器及一体式空调 | |
CN215571122U (zh) | 一种风机组件及一体式空调 | |
CN215571145U (zh) | 一种空调的集排水装置及一体式空调 | |
CN215571146U (zh) | 一种空调的集排水装置及一体式空调 | |
CN217303007U (zh) | 空调器的室外机组和空调器 | |
CN207201215U (zh) | 一种一体式温控设备 | |
CN215412220U (zh) | 电控盒、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
CN212179049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204902069U (zh) | 除湿机 | |
CN112432252B (zh) | 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 |
CN221409340U (zh) | 电控盒及空调装置 | |
CN219868179U (zh) | 风管机 | |
CN216557431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
WO2022213505A1 (zh) | 空调器的中隔板组件和空调器 | |
CN212179061U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CN21384112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570726U (zh) | 电控盒及空调装置 | |
CN217824710U (zh) | 变频器柜、空调系统 | |
CN218352967U (zh) | 一种散热器及标准机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