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61794U - 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61794U
CN214661794U CN202120840186.7U CN202120840186U CN214661794U CN 214661794 U CN214661794 U CN 214661794U CN 202120840186 U CN202120840186 U CN 202120840186U CN 214661794 U CN214661794 U CN 214661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outer cover
friction block
friction
in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401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屠申富
屠昌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huan Dongfang Automobile Brake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Yuhuan Dongfang Automobile Brake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huan Dongfang Automobile Brake Factory filed Critical Yuhuan Dongfang Automobile Brake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21208401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61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61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61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动变速器,属于变速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缓冲不稳定、缓冲效果不佳的问题。它包括输入轴、与输入轴平行的输出轴、与输出轴形成联动关系的外盖以及当输入轴转速增大时能与其联动的旋转件,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设有减速齿轮副且当输出轴转速增大时能与减速齿轮副相脱开,旋转件部分位于外盖内且在两者之间设有摩擦块,当旋转件转动时能带动摩擦块转动,外盖内还设有作用在摩擦块上使其与外盖内周壁相接触形成摩擦力的弹性件。它具有缓冲效果好、缓冲更加稳定、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技术领域,涉及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双向自动变速装置应用于电动三轮车中,它用于实现车辆的前进或倒退,以及前进过程中低速与高速之间的速度变换。为了解决传统双向自动变速装置零部件分散、占用空间过多的问题,本申请人曾提出过专利申请号为201510424829.9的一种双向自动变速电机传动装置,它在实现电动三轮车正倒车功能的情况下,很好地减小了整个传动装置所占用的空间,使得整个结构能够变得更加简单。然而该装置在从低速切换至高速时,零部件之间直接刚性接触导致存在着噪音较大、车辆有振动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对原有结构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专利申请号为201721488586.6的自动变速电机的传动机构,它包括主轴、传动件一、传动件二、套设在主轴外的齿轮以及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离合结构,离合结构的输入端与齿轮传动连接,传动件一与离合结构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传动件二与主轴传动连接,传动件一和/或传动件二上具有倾斜设置的传动面且传动件一能通过传动面对传动件二施加传动的作用力(即齿轮、离合结构、传动件一及传动件二共同组成了用于将动力传递至主轴上的输入组件),传动件二与主轴之间设有缓冲结构以对周向传动力进行缓冲,从而消除刚性碰撞以降低噪音。
其中,缓冲结构具体包括周向固定在主轴上并呈环状的缓冲壳,缓冲壳内具有呈环形的容纳腔,该容纳腔内设置有缓冲块和固定块,固定块与缓冲壳固连,缓冲块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且缓冲块能沿着容纳腔周向移动,缓冲块、弹性件及固定块共同组成了呈环状并具有首尾两端的弹性缓冲组件,弹性缓冲组件的首端与传动件形成联动关系。动力输入至传动件二时,缓冲块接受传动件二传递的动力,缓冲块沿着容纳腔移动并压缩弹性件,同时缓冲块受到的作用力通过弹性件传递给固定块以及与固定块固连的缓冲壳,进而将动力传递给主轴,在传递的过程中,通过弹性件的压缩来对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
然而,将主轴从低速切换至高速转动时的传动力很大,上述缓冲结构的缓冲行程由环形腔决定而仅为一个圆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有时在缓冲块已经沿环形腔活动至将弹性件完全压缩时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冲击力,缓冲不稳定、缓冲效果不佳。此外,在每次缓冲过程中弹性件都会被压缩到底,长时间使用后很容易造成弹性件疲劳甚至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到车辆的正常行驶。针对这个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是采用两个上述缓冲结构进行上下叠加形成组合使用,或者是采用更好的材质来制造弹性件,使其使用寿命更长、更耐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变速器,解决了缓冲不稳定、缓冲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自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与输入轴平行的输出轴、与输出轴形成联动关系的外盖以及当输入轴转速增大时能与其联动的旋转件,所述的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设有减速齿轮副且当输出轴转速增大时能与减速齿轮副相脱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件部分位于外盖内且在两者之间设有摩擦块,当旋转件转动时能带动摩擦块转动,外盖内还设有作用在摩擦块上使其与外盖内周壁相接触形成摩擦力的弹性件。
一档前进时,输入轴接收电机驱动力做低速转动,输入轴通过减速齿轮副带动输出轴低速转动。与此同时,输出轴带动外盖低速转动,并由外盖在摩擦力作用下带动摩擦块做低速转动。
二档前进时,输入轴接收电机驱动力做高速转动,输入轴转速增大而直接带动旋转件做高速转动,此时旋转件带动摩擦块转动而使摩擦块的转速瞬间增大,外盖转速由于与输出轴相同而小于旋转件转速(输出轴转速由于减速齿轮副的原因而要小于输入轴转速),这样一来摩擦块就会与外盖之间形成速差,因此摩擦块与外盖之间会产生打滑,之后旋转件在摩擦块与外盖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逐渐带动外盖同步转动,并由外盖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上实现增速,然后输出轴由于转速增大而与减速齿轮副脱开。
在本自动变速器中,采用摩擦力作为外盖与摩擦块形成联动的驱动力,这样一来当旋转件带摩擦块做高速转动而使摩擦块与外盖形成速差时,能通过外盖与摩擦块之间打滑来对因旋转件瞬间增速而瞬间增大的传动力进行缓冲,从而避免出现刚性碰撞以降低噪音并延长了使用寿命。此外,弹性件仅用于使摩擦块与外盖相接触形成摩擦力,在打滑或结合过程中并无压缩后再释放的动作,因此弹性件的损耗程度被大大降低,同时即使摩擦块被磨损也可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进行补偿以保证摩擦块始终能与外盖内周壁相接触,由此大大地提高了缓冲的稳定性、保证了缓冲效果。而且,由于是通过摩擦块与外盖打滑实现缓冲,摩擦块与外盖之间打滑的圈数不受限制,意味着缓冲行程不受限制,大大地提高了缓冲效果。
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中,所述的摩擦块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各摩擦块能拼成一个圆。
各摩擦块能拼成一个圆,增大了与外盖之间的接触面积,在提高缓冲稳定性的同时保证了各摩擦块与外盖后续的结合稳定性。
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中,所述的外盖内套设有圆环块,各摩擦块位于圆环块与外盖之间,圆环块侧部沿周向设有若干安装孔,弹性件为设置于安装孔内的弹簧,弹簧一端伸出安装孔外并与摩擦块相接触。
弹簧设置在圆环块上的安装孔内,这样可以保证弹簧位置不偏移,弹簧能稳定地作用在摩擦块上使其与外盖内周壁相接触形成摩擦力,从而确保摩擦块转速瞬间增大时能通过打滑方式来实现缓冲,以提高缓冲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中,所述的安装孔贯穿设置,安装孔远离摩擦块的一端孔口处螺纹连接有调节头,弹簧另一端与调节头相抵靠。
旋转调节头能调节弹簧的弹力,使外盖与摩擦块之间能形成合适的摩擦力,既不影响到输入轴转速瞬间增大时摩擦块与外盖之间的打滑,同时又保证摩擦块和外盖能在打滑后顺利地通过摩擦力进行结合实现联动,提高了缓冲的稳定性、保证了缓冲效果。
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中,各摩擦块内侧设有凸台,圆环块抵靠在各摩擦块的凸台上,圆环块侧部设有数量与摩擦块相同且呈条形的配合槽,凸台上固定有插入配合槽内并能沿配合槽滑动的销子,销子沿配合槽滑动的方向与弹性件的作用方向相同。
通过销子与配合槽的配合,既满足了摩擦块能在弹性件作用下活动的需求,又可避免摩擦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移位,进一步提高了缓冲的稳定性、保证了缓冲效果。
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中,所述的摩擦块外侧设有竖纹滚花。
竖纹滚花能增加摩擦块的表面粗糙度,在提高缓冲稳定性的同时保证了各摩擦块与外盖后续的结合稳定性。
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中,所述的旋转件与外盖均轴向固定于输入轴上,输入轴上轴向固定有输出齿轮二与外连接环组件,输出轴上固连有与输出齿轮二啮合的传动齿轮,输出齿轮二与外盖周向固定,外连接环组件与输入轴周向固定,旋转件位于外连接环组件内侧且当输入轴转速增大时外连接环组件能通过向心作用带动旋转件转动。
在一档前进时,输入轴低速转动而使外连接环组件无法通过向心作用带动旋转件转动,由输出轴通过传动齿轮与输出齿轮二的啮合带动外盖低速转动,并由外盖通过摩擦力带动摩擦块做低速转动;二档前进时,输入轴高速转动而使外连接环组件能通过向心作用带动旋转件直接转动,旋转件带动摩擦块高速转动而使摩擦块能与外盖之间产生速差来形成打滑,以实现低速向高速切换时的缓冲。
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中,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旋转件与外盖均轴向固定于输出轴上且外盖与输出轴周向固定,输入轴上固连有输出齿轮二,输出轴上轴向固定有与输出齿轮二啮合的传动齿轮以及与传动齿轮周向固定的外连接环组件,旋转件位于外连接环组件内侧且当输入轴转速增大时外连接环组件能通过向心作用带动旋转件转动。
在一档前进时,输入轴低速转动而使外连接环组件无法通过向心作用带动旋转件转动,输出轴直接带动外盖低速转动,并由外盖通过摩擦力带动摩擦块低速转动;二档前进时,输入轴高速转动,输入轴通过输出齿轮二与传动齿轮的啮合带动外连接环组件高速转动,使外连接环组件能通过向心作用带动旋转件直接转动,旋转件带动摩擦块高速转动而使摩擦块能与外盖之间产生速差来形成打滑,以实现低速向高速切换时的缓冲。
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中,所述的旋转件位于外盖内的部分为圆形块,各摩擦块内侧的凸台数量均为若干个,同一个摩擦块内侧的相邻两凸台之间均设有宽度向同一个方向逐渐增大的楔合槽,各楔合槽内设有滚柱二,当旋转件转动时滚柱二向位于楔合槽宽度较小的一端运动使旋转件与摩擦块相结合。
一档时,摩擦块在外盖带动下做低速转动,此时旋转件不转动或是因轴的转动而在惯性作用下转动;二档时,旋转件高速转动,滚柱二滚动至楔合槽宽度较小的一端处使旋转件与摩擦块相结合,这样一来旋转件就能带动摩擦块高速转动来与外盖产生打滑以实现缓冲。而且,在旋转件高速转动的过程中,滚柱二从楔合槽宽度较大的一端向宽度较小的一端运动,摩擦块同时又受到滚柱二的挤压作用力,这样能使摩擦块与外盖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而保证两者后续的顺利结合。
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中,所述的旋转件位于外盖内的部分为圆形块,各摩擦块内侧的凸台数量为若干个,同一个摩擦块内侧的相邻两凸台之间均设有配合槽,配合槽的一侧槽壁为斜面,圆形块外侧对应设有若干与配合槽形状相配合的配合块,当旋转件转动时配合块能通过斜面向摩擦块施加推力。
配合块位于配合槽内,当旋转件转动时能通过斜面带动摩擦块转动,同时又能通过斜面向摩擦块施加向外的推力,这样能使摩擦块与外盖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而保证两者后续的顺利结合。
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中,所述的旋转件位于外盖内的部分呈块状,各摩擦块与旋转件位于外盖内的部分之间设有与各摩擦块一一对应的凸轮,各凸轮均连接于圆环块上且各凸轮能绕各自中心线转动,各凸轮均呈菱形状,各摩擦块的凸台上均对应设有倾斜设置的结合面,旋转件位于外盖内的部分外侧对应设有当旋转件转动时能自凸轮长边的一端处推动凸轮转动的弧形驱动面,当凸轮转动时能通过凸轮长边的另一端与结合面相抵靠使凸轮与摩擦块沿周向联动。
当旋转件转动时能通过弧形驱动面自凸轮长边的一端处推动凸轮转动,这样一来凸轮长边的另一端就会与凸台上的结合面相抵靠而使凸轮与摩擦块沿周向联动,这样一来旋转件就能带动摩擦块转动,而且由于结合面倾斜设置,因此旋转件又会通过结合面向摩擦块施加向外的推力,这样能使摩擦块与外盖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增大而保证两者后续的顺利结合。
在上述的自动变速器中,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旋转件位于外盖内的部分为圆形块,各凸台侧部设有凸块,圆形块侧部对应设有与各凸块相配合的凹槽,或者是各凸台侧部设有凹槽,圆形块侧部对应设有与各凹槽相配合的凸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自动变速器采用摩擦力作为外盖与摩擦块形成联动的驱动力,当车辆切换至高速前进时能通过外盖与摩擦块之间打滑来进行缓冲,从而避免出现刚性碰撞以降低噪音并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摩擦块与外盖之间打滑的圈数不受限制,意味着缓冲行程不受限制,大大地提高了缓冲效果。
此外,弹性件仅用于使摩擦块与外盖相接触形成摩擦力,弹性件的损耗程度被大大降低,同时弹性件的弹力能对摩擦块的磨损进行补偿以保证摩擦块始终能与外盖内周壁相接触,由此大大地提高了缓冲的稳定性、保证了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自动变速器实施例一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自动变速器实施例一中输入轴处的示意图。
图3是本自动变速器中圆环块与摩擦块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自动变速器实施例一中圆环块与摩擦块之间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是本自动变速器中旋转件中的圆形块与各摩擦块之间的配合示意图(仰视角度)。
图6是本自动变速器中控制盘与旋转件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本自动变速器中外连接环组件、控制盘及旋转件相配合处的横向剖视图。
图8是本自动变速器中外连接环组件与控制盘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输入轴;2、输出轴;3、减速齿轮副;4、单向器;4a、外环;4b、内环;5、输出齿轮一;6、外盖;7、输出齿轮二;7a、外花键套;8、传动齿轮;9、内花键套;10、旋转件;10a、内连接环;10a1、活动槽;10b、圆形块;11、摩擦块;11a、凸台;11b、楔合槽;11c、竖纹滚花;12、弹性件;13、外连接环组件;13a、连接板;13b、环体;13c、向心块;13d、磁块;14、滚柱一;15、控制盘;15a、插脚;15b、延伸部;16、圆环块;16a、安装孔;16b、配合槽;17、调节头;18、销子;19、滚柱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自动变速器,包括用于接收电机驱动力的输入轴1以及与输入轴1平行且用于输出动力的输出轴2,具体来说,输入轴1一端可直接与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输入轴1与输出轴2之间设有减速齿轮副3,其中,输出轴2上连接有单向器4,减速齿轮副3包括固连于输入轴1上的输出齿轮一5以及单向器4的外环4a。输入轴1上沿轴向固定有外盖6与输出齿轮二7,输出轴2上固连有与输出齿轮二7相啮合的传动齿轮8,输出齿轮二7与传动齿轮8形成减速,且输出齿轮二7与传动齿轮8之间的传动比小于输出齿轮一5与单向器4外环4a之间的传动比。外盖6与输出齿轮二7周向固定,具体来说,外盖6中心固定有内花键套9,输出齿轮二7的一侧一体固连有外花键套7a,外花键套7a插入内花键套9内形成对接使外盖6与输出齿轮二7周向固定。输入轴1上还沿轴向固定有旋转件10,当输入轴1转速增大时能与旋转件10联动。旋转件10部分位于外盖6内且在两者之间设有摩擦块11,当旋转件10转动时能带动摩擦块11转动,外盖6内还设有作用在摩擦块11上使其与外盖6内周壁相接触形成摩擦力的弹性件12,当外盖6与摩擦块11均处于转动状态且两者之间存在速差时摩擦块11能与外盖6打滑。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6、图7和图8所示,输入轴1上沿轴向固定有外连接环组件13,旋转件10位于外连接环组件13内侧,且当输入轴1转速增大时外连接环组件13能通过向心作用带动旋转件10转动。其中,外连接环组件13包括与输入轴1周向固定的连接板13a、连接在连接板13a上的环体13b、两铰接于连接板13a上的向心块13c以及两固定于连接板13a上的磁块13d,旋转件10包括呈块状的内连接环10a,输入轴1外套设有控制盘15,控制盘15背向内连接环10a的一侧中心处具有筒状的延伸部15b,向心块13c呈圆弧状,磁块13d与向心块13c间隔设置,各向心块13c的一端分别吸附在对应的磁块13d上,两向心块13c布置于控制盘15的延伸部15b外侧。内连接环10a的外周设有若干活动槽10a1,各活动槽10a1内设有滚柱一14,控制盘15相对于内连接环10a转动时能带动滚一柱沿活动槽10a1运动使环体13b与内连接环10a沿周向联动或脱开,滚柱一14能相对于控制盘15自由活动。具体来说,控制盘15靠近内连接环10a的一侧具有若干数量与活动槽10a1相同的插脚15a,各插脚15a插入对应的活动槽10a1内,插脚15a侧部贯穿设置有缺口,滚柱一14位于缺口处,滚柱一14的外径大于插脚15a的厚度。当输入轴1转速增大时,两向心块13c会夹在控制盘15的延伸部15b外并带动控制盘15转动,控制盘15就能控制滚柱一14在活动槽10a1内活动,从而使滚柱一14运动至将环体13b与内连接环10a楔合在一起。外连接环组件13与旋转件10之间的具体结构及配合关系可参照申请人曾提出过的专利申请号为202011297355.3的变速传动器的变速机构,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旋转件10还包括固定在内连接环10a朝向外盖6一侧的圆形块10b,圆形块10b位于外盖6内并与摩擦块11相配合。摩擦块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为三个,且各摩擦块11能拼成一个圆,各摩擦块11外侧均设有竖纹滚花。外盖6内设有圆环块16,圆环块16套接在内花键套9外,各摩擦块11位于圆环块16与外盖6之间。圆环块16侧部沿周向设有若干安装孔16a,弹性件12为设置于安装孔16a内的弹簧,弹簧的一端伸出安装孔16a外并与摩擦块11相接触。其中,安装孔16a贯穿设置,安装孔16a远离摩擦块11的一端孔口处螺纹连接有调节头17,弹簧另一端与调节头17相抵靠,通过旋动调节头17能调节弹簧的压缩程度,从而对弹簧施加在摩擦块11上的弹力进行调节。各摩擦块11内侧设有凸台11a,圆环块16抵靠在各摩擦块11的凸台11a上,圆环块16侧部设有数量与摩擦块11相同且呈条形的配合槽16b,凸台11a上固定有插入配合槽16b内并能沿配合槽16b滑动的销子18,销子18沿配合槽16b滑动的方向与弹性件12的作用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圆形块10b位于各凸台11a内侧,各摩擦块11内侧的凸台11a数量均为若干个,同一个摩擦块11内侧的相邻两凸台11a之间均设有宽度向同一个方向逐渐增大的楔合槽11b,各楔合槽11b内设有滚柱二19,当旋转件10转动时滚柱二19向位于楔合槽11b宽度较小的一端运动使旋转件10与摩擦块11相结合。
本自动变速器能实现电动两轮/三轮车的变速前进,具体分为一档和二档。一档前进时,输入轴1接收电机驱动力做低速转动,输入轴1通过减速齿轮副3带动输出轴2低速转动。此时由于输入轴1转速较低而并不通过外连接环组件13直接带动旋转件10转动,外盖6在输出轴2上的传动齿轮8与输出齿轮二7的啮合作用下做低速转动,并由外盖6在摩擦力作用下带动摩擦块11转动,此时旋转件10在输入轴1转动的惯性作用下自由转动或不转动。
二档前进时,输入轴1接收电机驱动力做高速转动,输入轴1转速增大而由外连接环组件13通过向心作用直接带动旋转件10做同步转动。旋转件10通过滚柱与摩擦块11相结合而带动摩擦块11高速转动,摩擦块11的转速瞬间增大,此时外盖6的转速由于与输出轴2相同而小于旋转件10的转速(输出轴2转速由于减速齿轮副3的原因而要小于输入轴1转速),这样一来摩擦块11就会与外盖6之间形成速差,因此摩擦块11与外盖6之间会产生打滑,之后旋转件10在摩擦块11与外盖6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逐渐带动外盖6同步转动,并由外盖6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2上实现增速,然后输出轴2由于转速增大而使单向器4的内环转速大于外环4a转速并实现与输出齿轮一5的脱开。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件10位于外盖6内的部分为圆形块10b,各摩擦块11内侧的凸台11a数量为若干个,同一个摩擦块11内侧的相邻两凸台11a之间均设有配合槽,配合槽的一侧槽壁为斜面,圆形块10b外侧对应设有若干与配合槽形状相配合的配合块,当旋转件10转动时配合块能通过斜面向摩擦块11施加推力。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件10位于外盖6内的部分呈块状,各摩擦块11与旋转件10位于外盖6内的部分之间设有与各摩擦块11一一对应的凸轮,各凸轮均连接于圆环块16上且各凸轮能绕各自中心线转动,各凸轮均呈菱形状,各摩擦块11的凸台11a上均对应设有倾斜设置的结合面,旋转件10位于外盖6内的部分外侧对应设有当旋转件10转动时能自凸轮长边的一端处推动凸轮转动的弧形驱动面,当凸轮转动时能通过凸轮长边的另一端与结合面相抵靠使凸轮与摩擦块11沿周向联动。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各凸台11a侧部设有凸块,圆形块10b侧部对应设有与各凸块相配合的凹槽,或者是各凸台侧部设有凹槽,圆形块10b侧部对应设有与各凹槽相配合的凸块。
实施例五
自动变速器,包括用于接收电机驱动力的输入轴1以及与输入轴1平行且用于输出动力的输出轴2,具体来说,输入轴1一端可直接与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输入轴1与输出轴2之间设有减速齿轮副3,其中,输出轴2上连接有单向器4,减速齿轮副3包括固连于输入轴1上的输出齿轮一5以及单向器4的外环4a。输入轴1上固定有输出齿轮二7,输出轴2上沿轴向固定有外盖6与传动齿轮8,传动齿轮8与输出齿轮二7相啮合且两者形成减速,输出齿轮二7与传动齿轮8之间的传动比小于输出齿轮一5与单向器4的外环4a之间的传动比。外盖6与输出轴2周向固定,具体是外盖6的中心处固定有内花键套9,输出轴2上具有能与内花键套9相配合的外花键。输出轴2上还沿轴向固定有旋转件10,当输入轴1转速增大时能与旋转件10联动,旋转件10部分位于外盖6内且在两者之间设有摩擦块11,摩擦块11与旋转件10沿周向形成联动关系。外盖6内还设有作用在摩擦块11上使其与外盖6内周壁相接触形成摩擦力的弹性件12,当外盖6与摩擦块11均处于转动状态且两者之间存在速差时摩擦块11能与外盖6打滑。输出轴2上还沿轴向固定有外连接环组件13,旋转件10位于外连接环组件13内侧,且当输入轴1转速增大时外连接环组件13能通过向心作用带动旋转件10转动。本实施例中外连接环组件13的具体结构、外连接环组件13与旋转件10之间的配合关系、摩擦块11的具体结构以及旋转件10与摩擦块11之间的配合关系等均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外连接环组件13中的连接板13a位于传动齿轮8的一侧,且连接板13a与传动齿轮8通过凹凸方式形成周向固定。
一档前进时,输入轴1接收电机驱动力做低速转动,输入轴1通过减速齿轮副3带动输出轴2低速转动。此时由于输入轴1转速较低而并不通过外连接环组件13直接带动旋转件10转动,同时输出轴2带动外盖6转动,并由外盖6在摩擦力作用下带动摩擦块11做低速转动。
二档前进时,输入轴1接收电机驱动力做高速转动,输入轴1转速增大意味着传动齿轮8转速增大,而外连接环组件13与传动齿轮8周向固定,因此外连接环组件13高速转动并在向心作用下带动旋转件10高速转动。旋转件10带动摩擦块11高速转动,摩擦块11的转速瞬间增大,此时外盖6的转速由于与输出轴2相同而小于旋转件10的转速(输出轴2转速由于减速齿轮副3的原因而要小于输入轴1转速),这样一来摩擦块11就会与外盖6之间形成速差,因此摩擦块11与外盖6之间会产生打滑,之后旋转件10在摩擦块11与外盖6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逐渐带动外盖6同步转动,并由外盖6将动力传递至输出轴2上实现增速,然后输出轴2由于转速增大而使单向器4的内环转速大于外环4a转速并实现与输出齿轮一5的脱开。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2)

1.自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1)、与输入轴(1)平行的输出轴(2)、与输出轴(2)形成联动关系的外盖(6)以及当输入轴(1)转速增大时能与其联动的旋转件(10),所述的输入轴(1)与输出轴(2)之间设有减速齿轮副(3)且当输出轴(2)转速增大时能与减速齿轮副(3)相脱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件(10)部分位于外盖(6)内且在两者之间设有摩擦块(11),当旋转件(10)转动时能带动摩擦块(11)转动,外盖(6)内还设有作用在摩擦块(11)上使其与外盖(6)内周壁相接触形成摩擦力的弹性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块(11)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各摩擦块(11)能拼成一个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盖(6)内套设有圆环块(16),各摩擦块(11)位于圆环块(16)与外盖(6)之间,圆环块(16)侧部沿周向设有若干安装孔(16a),弹性件(12)为设置于安装孔(16a)内的弹簧,弹簧一端伸出安装孔(16a)外并与摩擦块(11)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孔(16a)贯穿设置,安装孔(16a)远离摩擦块(11)的一端孔口处螺纹连接有调节头(17),弹簧另一端与调节头(17)相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各摩擦块(11)内侧设有凸台(11a),圆环块(16)抵靠在各摩擦块(11)的凸台(11a)上,圆环块(16)侧部设有数量与摩擦块(11)相同且呈条形的配合槽(16b),凸台(11a)上固定有插入配合槽(16b)内并能沿配合槽(16b)滑动的销子(18),销子(18)沿配合槽(16b)滑动的方向与弹性件(12)的作用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块(11)外侧设有竖纹滚花(11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件(10)与外盖(6)均轴向固定于输入轴(1)上,输入轴(1)上轴向固定有输出齿轮二(7)与外连接环组件(13),输出轴(2)上固连有与输出齿轮二(7)啮合的传动齿轮(8),输出齿轮二(7)与外盖(6)周向固定,外连接环组件(13)与输入轴(1)周向固定,旋转件(10)位于外连接环组件(13)内侧且当输入轴(1)转速增大时外连接环组件(13)能通过向心作用带动旋转件(10)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件(10)与外盖(6)均轴向固定于输出轴(2)上且外盖(6)与输出轴(2)周向固定,输入轴(1)上固连有输出齿轮二(7),输出轴(2)上轴向固定有与输出齿轮二(7)啮合的传动齿轮(8)以及与传动齿轮(8)周向固定的外连接环组件(13),旋转件(10)位于外连接环组件(13)内侧且当输入轴(1)转速增大时外连接环组件(13)能通过向心作用带动旋转件(10)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件(10)位于外盖(6)内的部分为圆形块(10b),各摩擦块(11)内侧的凸台(11a)数量均为若干个,同一个摩擦块(11)内侧的相邻两凸台(11a)之间均设有宽度向同一个方向逐渐增大的楔合槽(11b),各楔合槽(11b)内设有滚柱二(19),当旋转件(10)转动时滚柱二(19)向位于楔合槽(11b)宽度较小的一端运动使旋转件(10)与摩擦块(11)相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件(10)位于外盖(6)内的部分为圆形块(10b),各摩擦块(11)内侧的凸台(11a)数量为若干个,同一个摩擦块(11)内侧的相邻两凸台(11a)之间均设有配合槽,配合槽的一侧槽壁为斜面,圆形块(10b)外侧对应设有若干与配合槽形状相配合的配合块,当旋转件(10)转动时配合块能通过斜面向摩擦块(11)施加推力。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件(10)位于外盖(6)内的部分呈块状,各摩擦块(11)与旋转件(10)位于外盖(6)内的部分之间设有与各摩擦块(11)一一对应的凸轮,各凸轮均连接于圆环块(16)上且各凸轮能绕各自中心线转动,各凸轮均呈菱形状,各摩擦块(11)的凸台(11a)上均对应设有倾斜设置的结合面,旋转件(10)位于外盖(6)内的部分外侧对应设有当旋转件(10)转动时能自凸轮长边的一端处推动凸轮转动的弧形驱动面,当凸轮转动时能通过凸轮长边的另一端与结合面相抵靠使凸轮与摩擦块(11)沿周向联动。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件(10)位于外盖(6)内的部分为圆形块(10b),各凸台(11a)侧部设有凸块,圆形块(10b)侧部对应设有与各凸块相配合的凹槽,或者是各凸台(11a)侧部设有凹槽,圆形块(10b)侧部对应设有与各凹槽相配合的凸块。
CN202120840186.7U 2021-04-22 2021-04-22 自动变速器 Active CN214661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40186.7U CN214661794U (zh) 2021-04-22 2021-04-22 自动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40186.7U CN214661794U (zh) 2021-04-22 2021-04-22 自动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61794U true CN214661794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65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40186.7U Active CN214661794U (zh) 2021-04-22 2021-04-22 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61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52694B1 (ko) 마찰클러치
CN109899410B (zh) 一种双联齿轮行星排式电动车两挡变速箱及其换挡控制方法
JP6961000B2 (ja) クラッチ及び車両の動力伝達構造
US7681705B2 (en) Multi disc friction clutch and motorcycle therewith
CN110701301A (zh) 双向自动变速装置的倒车传动机构
CN111156264B (zh) 一种双排齿同步器及变速箱
CN214661794U (zh) 自动变速器
CN113048197A (zh) 自动变速器
EP3614007B1 (en) Friction clutch
WO2014112163A1 (ja) マルチディスク変速機
CN111911552A (zh) 离合器
CN210770188U (zh) 双向自动变速装置的倒车传动机构
CN210565894U (zh) 同步器、变速器以及车辆
CN212360546U (zh) 快脱环式同步器
CN212251078U (zh) 双向自动变速装置的变速传动机构
CN114992307A (zh) 一种带有可控多态超越离合器的变速器
CN212225908U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112324870B (zh) 变速传动器的变速机构
CN110671474A (zh) 自动变速器的缓冲机构
CN112096756A (zh) 一种楔块双向离合器
CN117823579A (zh) 一种自动变速机构
CN217074511U (zh) 一种农用机的转向制动系统
CN211874977U (zh) 自脱环同步器
CN221293993U (zh) 电动两轮摩托车的变速机构
CN114412976A (zh) 自动变速装置的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