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53939U - 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53939U
CN214653939U CN202022946379.9U CN202022946379U CN214653939U CN 214653939 U CN214653939 U CN 214653939U CN 202022946379 U CN202022946379 U CN 202022946379U CN 214653939 U CN214653939 U CN 214653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ewage
pond
sludg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4637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德超
余波平
韩琦
卢星星
王伟绵
罗肃霜
李芳玲
仪修玲
陈鸿芳
刘洋
曾勇辉
金兴良
戴知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2294637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53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53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53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回流池及贮泥池,缺氧池与好氧池内均设置有挂膜填料,回流池具有第一溢流口,第一溢流口用于供污水溢流至贮泥池内,排泥管道的一端伸入至沉淀池底部,另一端伸入至回流池内,回流管道的一端位于回流池的底部,另一端伸入至缺氧池和/或好氧池内。本实用新型通过缺氧池、好氧池对污水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污水所产生的污泥经回流管道的输送,进入缺氧池和/或好氧池内,有助于污水的脱氮除磷,减少了污水处理中药剂的用量,并降低了治污成本,并且污泥在回流池内进行水解,减少了污泥产量,优化了污水处理系统的除污效果。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直接排入外部环境内,会破坏生态,危害人体健康,相关技术中,采用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进行净化,但污泥的产量较大,通常将污泥脱水后外运,另外,因脱氮除磷过程中需要碳源,为提高污水除磷、脱氮效果,需要加入各种化学药剂及有机碳源,污水处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利用污泥中的碳源,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沿所述污水的流向,依次分布有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回流池及贮泥池,所述缺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内均设置有挂膜填料,所述回流池具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用于供所述污水溢流至所述贮泥池内;
排泥管道,一端伸入至所述沉淀池底部,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回流池内;
回流管道,一端位于所述回流池的底部,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缺氧池和/或所述好氧池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污水处理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缺氧池、好氧池对污水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污水所产生的污泥经回流管道的输送,进入缺氧池和/或好氧池内,有助于污水的脱氮除磷,减少了污水处理中药剂的用量,并降低了治污成本,并且污泥在回流池内进行水解,减少了污泥产量,优化了污水处理系统的除污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回流支路,所述回流支路的一端位于所述回流池与所述好氧池之间并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所述回流支路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回流池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回流支路的端部设置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位于所述回流池的底部,所述出泥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回流管道的端部设置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位于所述回流池的底部,所述吸泥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吸泥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回流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缺氧池、所述好氧池连通,并用于将所述好氧池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缺氧池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调节池,所述贮泥池具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溢流口用于供所述贮泥池内的污水溢流至所述调节池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进污管道,所述进污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池、所述缺氧池连通,并用于将所述进污管道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缺氧池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缺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均连通有吹气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上部并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缺氧池100,挂膜填料110,吹气装置120,好氧池200,沉淀池300,回流池400,第一溢流口410,贮泥池500,第二溢流口510,排泥管道600,排泥泵610,回流管道700,转接支路710,回流泵720,调节阀730,回流支路740,出泥管750,吸泥管760,循环管道800,循环泵810,调节池900,进污管道910,提升泵9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缺氧池100、好氧池200、沉淀池300、回流池400及贮泥池500,污水可依次流经缺氧池100、好氧池200、沉淀池300、回流池400、贮泥池500进行相应处理。具体的,缺氧池100与好氧池200内均设置有挂膜填料110,污水流经挂膜填料110时,污水中的有机物及溶解氧向挂膜填料110的生物膜内部扩散,膜内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和机体合成代谢,同时分解的代谢产物从生物膜扩散到水相和空气中,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降解,达到对污水净化的效果;净化后的污水排入至沉淀池300内,污水经过沉淀后,在沉淀池300的底部形成污泥,排泥管道600的一端伸入至沉淀池300的底部,另一端伸入至回流池400内,通过排泥管道600可将沉淀池300内的污泥排入至回流池400内;回流管道700的一端位于回流池400的底部,回流管道700的另一端伸入至缺氧池100和/或好氧池200内,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水解后为污水处理提供碳源,进入回流池400内的污泥经过水解酸化,一方面减少污泥量,另一方面生成有机物碳源,通过回流管道700的输送,污泥排入至缺氧池100、好氧池200内,回流至缺氧池100内的有机碳源可以促进缺氧反硝化,有利于脱氮,回流至好氧池200内的污泥中,已经释磷的聚磷菌可以在好氧条件下吸磷,有利于除磷,从而通过回流管道700对回流池400内污泥的输送,为缺氧池100、好氧池200对污水的净化提供优质碳源,减少了化学药剂的用量,降低了治污成本,并且使污泥得到充分利用;回流池400具有第一溢流口410,回流池400上方的污水可由第一溢流口410溢流至贮泥池500内储存,使回流池400保持在一稳定的处理量内。
从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缺氧池100、好氧池200对污水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污水所产生的污泥经回流管道700的输送,进入缺氧池100和/或好氧池200内,有助于污水的脱氮除磷,减少了污水处理中药剂的用量,并降低了治污成本,并且污泥在回流池400内进行水解,减少了污泥产量,优化了污水处理系统的除污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缺氧池100与好氧池200之间以及好氧池200与沉淀池300之间可通过管道进行污水的输送,或者设置溢流口,通过污水重力作用,实现污水在缺氧池100、好氧池200、沉淀池300之间的输送。缺氧池100内,挂膜填料110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可对污水进行分解,水解酸化有机物并进行脱氮;好氧池200内,挂膜填料110的生物膜和悬浮污泥可对污水进行降解净化,去除污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并进行除磷。
另外,缺氧池100与好氧池200均配备有吹气装置120,该吹气装置120可选用鼓风机,鼓风机可设置为定时启停模式,为缺氧池100提供搅拌作用,以及为好氧池200提供空气,以提高缺氧池100、好氧池200的净化效果。
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循环管道800,循环管道800的两端分别与缺氧池100、好氧池200连通,循环管道800用于将好氧池200内的污水输送至缺氧池100内进行反硝化脱氮处理。循环管道800上设置有循环泵810,循环泵810用于提供动力,对污水进行输送。
经过沉淀后的污水,污泥沉淀于沉淀池300的底部,上清液浮于沉淀池300的上部,伸入至沉淀池300底部的排泥管道600可完全浸入污泥内,通过排泥管道600的输送,将污泥排入回流池400内;沉淀池300的上部可设置出水管道,出水管道的一端与沉淀池300连通,出水管道用于将沉淀池300内的上清液排出。排泥管道600上设置有排泥泵610,排泥泵610用于提供动力,将污泥输送至回流池400内。
回流管道700上可连通多个转接支路710,转接支路710的一端与回流管道700连通,转接支路710的另一端与缺氧池100或者好氧池200连通,从而将回流池400内的污泥输送至不同的反应池内进行污水净化。设置转接支路710,一方面使回流管道700具有多个分支,并与缺氧池100或者好氧池200连通,另一方面,便于回流管道700的管道分布,使回流管道700作为总管能够与不同支路连通。具体的,回流管道700上设置有两个转接支路710,两个转接支路710分别连通至缺氧池100与好氧池200,使回流池400内的污泥同时回流至缺氧池100与好氧池200,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
另外,回流管道700上设置有回流泵720,回流泵720用于输送回流管道700内的污泥,回流泵720可定时运行或者连续运行;转接支路710上设置有调节阀730,通过调整调节阀730的开口大小,可单独调节输送至缺氧池100或者好氧池200内污泥的流量,从而为缺氧池100、好氧池200提供合适流量的污泥进行污水处理。
因回流泵720所输送的污泥流量为定值,为避免由于调节阀730的开口度较小造成回流管道700内压力过大,影响回流泵720的正常使用,可以在回流管道700上设置回流支路740,回流支路740的一端与回流管道700连通,回流支路740的另一端伸入至回流池400内,回流管道700内的污泥可经由回流支路740返回至回流池400内,回流支路740承担部分回流管道700内的污泥量,可减轻回流管道700内污泥输送负担,避免回流管道700压力过大,影响污泥输送;可以想到的是,回流支路740与回流管道700的连接位置,需位于回流管道700连接进入好氧池200的转接支路710前,以在污泥进入缺氧池100或者好氧池200前对污泥进行分流。
另外,回流支路740上设置有调节阀730,通过调整该调节阀730的开口大小,可改变回流管道700向缺氧池100、好氧池200的污泥输送量,以适应缺氧池100与好氧池200不同的污泥处理需求。回流支路740的一端位于回流池400的底部,使回流支路740内的污泥能够直接排入至回流池400的底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回流支路740的端部设置出泥管750,出泥管750位于回流池400的底部,出泥管750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泥孔(未示出),回流支路740内的污泥经通过出泥孔排入至回流池400内;因污泥从出泥孔排出时具有一定压力,排入至回流池400内后,对回流池400内的污泥造成一定冲击,使污泥进行流动、混合,从而起到对回流池400内污泥搅拌的效果,防止污泥在回流池400内堆积、结块,而不易被吸入回流管道700内,并省却了回流池400处的搅拌机;出泥孔可均布于出泥管750的外周,以增大出泥管750与回流池400内污泥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污泥的搅拌效果。
可以想到的是,回流管道700的端部设置有吸泥管760,吸泥管760位于回流池400的底部,吸泥管760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吸泥孔(未示出),回流池400内的污泥可经由吸泥孔进入吸泥管760内;在吸泥管760的管壁上设置吸泥孔,可增大吸泥管760与回流池400内污泥的接触面积,便于污泥进入吸泥管760内;多个吸泥孔可均匀分布于吸泥管760的管壁上,使污泥能够从不同方向均匀进入吸泥管760内。
回流池400上方设置有溢流口,回流池400上方的污水经由溢流口进入贮泥池500内储存。进一步的,污水在贮泥池500内进一步沉淀,沉淀于贮泥池500底部的污泥可通过定期清理实现排放,贮泥池500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溢流口510,贮泥池500内的污水可经第二溢流口510溢流至调节池900内,调节池900可低于贮泥池500设置,高过第二溢流口510的污水可通过贮泥池500与调节池900之间连接的管道以重力流形式流入调节池900内。
调节池900还连通有进污管道910,调节池900的底部设置有提升泵920,进污管道910的另一端伸入至缺氧池100内,提升泵920用于将调节池900内的污水经由进污管道910输送至缺氧池100内,防止污水外排造成环境污染,以优化污水处理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所述污水的流向,依次分布有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回流池及贮泥池,所述缺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内均设置有挂膜填料,所述回流池具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溢流口用于供所述污水溢流至所述贮泥池内;
排泥管道,一端伸入至所述沉淀池底部,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回流池内;
回流管道,一端位于所述回流池的底部,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缺氧池和/或所述好氧池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流支路,所述回流支路的一端位于所述回流池与所述好氧池之间并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所述回流支路的另一端伸入至所述回流池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支路的端部设置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位于所述回流池的底部,所述出泥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道的端部设置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位于所述回流池的底部,所述吸泥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吸泥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缺氧池、所述好氧池连通,并用于将所述好氧池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缺氧池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池,所述贮泥池具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溢流口用于供所述贮泥池内的污水溢流至所述调节池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污管道,所述进污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节池、所述缺氧池连通,并用于将所述进污管道内的污水输送至所述缺氧池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与所述好氧池均连通有吹气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一端位于所述沉淀池的上部并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CN202022946379.9U 2020-12-11 2020-12-11 污水处理系统 Active CN214653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6379.9U CN214653939U (zh) 2020-12-11 2020-12-11 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6379.9U CN214653939U (zh) 2020-12-11 2020-12-11 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53939U true CN214653939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9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46379.9U Active CN214653939U (zh) 2020-12-11 2020-12-11 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53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75435A (zh) 一种基于a/o-mbbr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KR101075961B1 (ko) 생물화학적 가변형 하수고도처리 장치
CN107311405A (zh)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9650645A (zh) 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KR100759847B1 (ko) 개량된 혐기조와 재순환 부를 가진 하, 폐수의 고도처리방법 및 장치.
CN206645889U (zh) 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11226837U (zh) 一种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
WO2021074307A1 (e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CN214653939U (zh) 污水处理系统
CN203999141U (zh)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的mbr装置
CN216687620U (zh) 一种市政污水多级接触氧化处理设备
CN217351080U (zh)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
CN206069649U (zh) 一体化污水处理净水系统
JP3263267B2 (ja) 浄化槽
CN107381816A (zh) 一种多级oa‑mbr氧化沟
JPH1015570A (ja) 浄化槽の汚泥移送装置
CN210340625U (zh) 组合式膜生物反应池污水处理系统
KR101928327B1 (ko) 양방향성 교반형 순환기를 활용한 연속회분식 활성슬러지공법의 하폐수 고도처리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0171913A (zh) 组合式膜生物反应池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方法
KR19990030397A (ko) 유기물과 무기물의 호기성 폐수처리시스템
CN20557578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218089270U (zh) 渔业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CN218810838U (zh) 一种生态自净的河道治理系统
CN219297269U (zh) Mbr一体式污水处理设备
CN217578621U (zh) 一种全地埋式兼性生物膜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