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43062U - 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43062U
CN214643062U CN202120771780.5U CN202120771780U CN214643062U CN 214643062 U CN214643062 U CN 214643062U CN 202120771780 U CN202120771780 U CN 202120771780U CN 214643062 U CN214643062 U CN 214643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upporting plate
workpiece
positioning devi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717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衣众
李光
周晓东
顾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KN Huayu Drivelin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GKN Huayu Drivelin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GKN Huayu Drivelin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GKN Huayu Drivelin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717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43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43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43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底板和支撑板,所述底板的顶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螺孔,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螺孔与底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竖直设置,其侧面开有用于容纳工件的凹槽,所述凹槽附近设有多个可转动的弹性压片,用于将所述工件压紧在所述凹槽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竖直的支撑板,并在支撑板上开设用于容纳工件的凹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XZ平面上找正的困难;采用可旋转的弹性压片压住工件,相较于现有的台虎钳,其受力点分布更均匀,夹紧效果更牢靠。

Description

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精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扭矩管理器中,球道结构有助于滚球的滚动运行,减小摩擦损耗,从而提升扭矩传递效率。球道结构具体为在盘体的一个端面上开设的多个沿圆周布置的弧形球道,弧形球道的一端深度到另一端的深度呈渐变过渡。由于球道梯度将直接影响输出的扭矩,且球道起始点(即每个球道的最低点)的深度则直接影响梯度位置,所以在球道检验规程中,需要准确测量出每个球道起始点的深度,进而获得精准的梯度。
目前多采用三坐标测量仪来测量球道的起始点深度,但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XZ平面的水平度调整难度大,需花费大量调试时间;
2.使用台虎钳固定工件,工件只有下部一个受力点,在测量过程中极易发生松动,影响测量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使工件保持稳定的同时提升测量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底板和支撑板,所述底板的顶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螺孔,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螺孔与底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竖直设置,其侧面开有用于容纳工件的凹槽,所述凹槽附近设有多个可转动的弹性压片,用于将所述工件压紧在所述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多个支脚。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螺孔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的两侧面上各开有一个所述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相互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若干个挡块。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上开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中可拆卸安装有定位轴,所述弹性压片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定位轴上。
优选地,所述凹槽呈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竖直的支撑板,并在支撑板上开设用于容纳工件的凹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XZ平面上找正的困难;采用可旋转的弹性压片压住工件,相较于现有的台虎钳,其受力点分布更均匀,夹紧效果更牢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夹紧工件时的立体图一;
图3是夹紧工件时的立体图二。
元件标号说明:
1 底板
11 支脚
2 安装座
3 支撑板
31 通孔
32 凹槽
33 挡块
4 定位轴
5 弹性压片
6 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竖直”、“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1和支撑板3。底板1底部设有多个支脚11,顶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螺孔,支撑板3通过螺孔与底板1之间可拆卸连接。底板1与三坐标测量仪相连接,多个螺孔有助于改变支撑板3在底板1上的安装位置,且便于装卸。
支撑板3竖直设置,其侧面开有用于容纳工件6的凹槽32,凹槽32附近设有多个可转动的弹性压片5,用于将工件6压紧在凹槽32中。在具体实施中,支撑板3的底部设有安装座2,安装座2上同样开设有螺孔,可以通过紧固件与底板1上的螺孔相连接。设计时,可以根据工件6的实际测量位置确定凹槽32开设在支撑板3侧面上的具体位置,便于后续测量找正。优选地,凹槽32呈弧形,支撑板3的两侧面上各开有一个凹槽32,两个凹槽32之间为弧形空腔,相互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若干个挡块33。支撑板3上开有多个通孔31,通孔31对称地分布在凹槽32的顶部和底部附近,每个通孔31的两端都能够可拆卸地装入定位轴4,弹性压片5可180°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定位轴4上。这样设置既可以减轻支撑板3的自重,也可以一次同时夹紧两个工件6,能够有效提升测量效率。此外,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测量需求,对弹性压片5的角度进行调整,使得弹性压片5避让开工件6上的测量面,防止影响测量结果。由于弹性压片5在压紧工件6时会发生弹性形变,因此可以将工件6紧紧压在挡块33上,保证对工件6的压紧力;将弹性压片5从工件6上移开时,弹性压片5的变形量消失,自然放松,从而实现对工件6的快夹快松作用。
相较于现有技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辅助定位装置进行测量,可以比使用普通台虎钳进行测量时节省20min/件的装夹找正时间,比通用的柔性组合夹具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支撑板(3),所述底板(1)的顶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螺孔,所述支撑板(3)通过所述螺孔与底板(1)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3)竖直设置,其侧面开有用于容纳工件(6)的凹槽(32),所述凹槽(32)附近设有多个可转动的弹性压片(5),用于将所述工件(6)压紧在所述凹槽(3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有多个支脚(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的底部设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与螺孔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的两侧面上各开有一个所述凹槽(32),两个所述凹槽(32)相互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若干个挡块(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上开有多个通孔(31),所述通孔(31)中可拆卸安装有定位轴(4),所述弹性压片(5)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定位轴(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2)呈弧形。
CN202120771780.5U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 Active CN214643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1780.5U CN214643062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71780.5U CN214643062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43062U true CN214643062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62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71780.5U Active CN214643062U (zh) 2021-04-15 2021-04-15 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430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0424B (zh) 十字轴垂直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10375169U (zh) 传感器支座
CN203772167U (zh) 一种阶差测量工具
CN209857811U (zh) 一种辊道安装检测工具
CN214643062U (zh) 一种测量辅助定位装置
CN201104211Y (zh) 一种万能角度找正测量规
CN207071865U (zh) 工装夹具
CN205642265U (zh) 一种后桥被齿平面度和圆度的综合检测装置
CN212902930U (zh) 一种内径百分表快速对表辅助装置
CN211824165U (zh) 一种锥面名义圆上长度测量工具
KR20140039945A (ko) 조합형 블록 게이지 측정장치
CN203323719U (zh) 调节式测量平板
CN207662329U (zh) 测量杆件不同位面间平行度的测量检具
CN220260698U (zh) 工件治具
CN211601816U (zh) 轧机轴承孔测量装置
CN213259050U (zh) 一种平晶夹具
CN113579852B (zh) 一种用于耳片自动化加工的辅助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5725533U (zh) 一种辅助测量平台
CN210664418U (zh) 一种测量发动机连杆圆度圆柱度的夹具
CN220637521U (zh) 一种圆底座自定心虎钳
CN215766799U (zh) 导叶拐臂夹紧螺栓伸长值测量专用工具
CN214792846U (zh) 一种两面定位锥度刀柄固定及测量装置
CN220305003U (zh) 一种回弹仪指针及回弹仪
CN216791023U (zh) 一种长轴类零件加工用紧贴工件的精确千分表检具
CN216620903U (zh) 一种三坐标产品检测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i Zhong

Inventor after: Li Guang

Inventor after: Zhou Xiaodong

Inventor after: Gu Huagang

Inventor before: Yi Zhong

Inventor before: Li Guang

Inventor before: Zhou Xiaodong

Inventor before: Gu Huag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